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6析与实践_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

%86析与实践_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

%86析与实践_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
%86析与实践_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

本世纪初,中国逐步进入了教育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讨论当中。不管是对正在变革的内容,还是尚未调整的内容,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自觉地参与其中,各抒己见,希望教育朝着人们向往的方向发展。可是,虽然对教育问题的讨论热闹非凡,但却常常无果而终,有“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却难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得不到充分的辩驳与传播,而一些站不住脚的论述则被人们口耳相传。荒谬之所以横行,愚昧之所以传播,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专业人士没有提供多少切中时弊的教育论述;另一方面,人们又轻易地被没有经过严格审视的教条和专家建议所误导。这种局面使得教育改革难以有效地推进。值得关注的是,大半个世纪以来,有一场在欧洲起源、英国发展、美国开花结果的思想运动,意图改变教育改革中的这种局面,它就是分析教育哲学。在这一运动中,将教育诉求和哲学提供的帮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人物,是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

—索尔蒂斯(JonasF.Soltis)。

在大洋彼岸,索尔蒂斯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对学校教育生活的殷切关注,敏锐而又深刻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教育概念分析导论》中介绍的三大分析策略,是教育研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与人共同撰写的“思考教育系列”丛书更是预备教师的必读书目。他不仅提炼了分析教育潮流中的精粹,将它们概括为以“分析和实践”为核心的公共教育哲学,而且还力图为其建立坚实的基础,并且用行动来加以说明。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思想,与大家共同分享索尔蒂斯的研究途径。

一、分析与实用:公共教育哲学观的提出

二战以前美国教育领域也存在不少乱象:教育概念和语言不清晰,没有明确的所指;来自书本和权威的教育断语满天飞,没有经过充分的推敲;对教育问题的讨论也常常各说其言,没有多少共识……这种深陷于语言丛林中的思想混乱,使得教

分析与实践: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

邓敏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和讨论越来越激烈,而教育研究和实践之间的“沟壑”仍然没有减缓,这种局面如何才能打破,教育专业人士如何参与到公众的讨论中,如何在大众的教育导向中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学者索尔蒂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从他的“公共教育哲学”观出发,以分析和实践为线索,介绍这一思想形成的背景、基础和图景,寻找其对我国教育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分析;实践;公共教育哲学;索尔蒂斯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7)04-0024-05

①基金项目: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当代英美教育哲学新进展”的子课题。

作者简介:邓敏娜(1980-),女,湖南宁乡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24—

育研究领域的进展非常缓慢,也使教育研究工作者面临着丧失引领大众教育观念地位的危险。

为了改变教育领域的混乱局面,分析哲学的分析技巧被引入到教育论述中,它对日常教育语言进行分析,剖析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说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价值诉求。有人说,分析哲学家所做的工作,就好像“博物学家”。在博物学家眼中,茂密、杂乱的原始森林虽然复杂,但是并非混乱不堪,它是有条理的、可理解的。他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它的“分布结构”,并绘制出“地图”,让那些在“原始森林”中行走的人们不至于“迷失”。分析教育哲学家使用的不是“博物学家”的分门别类的技巧,而是从分析哲学当中吸取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时代成长的索尔蒂斯,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方法“不仅让我们精心地使用教育概念,而且还会增加人们对教育生活的洞见”。他专门提出了三大教育分析技巧,将更多的人引入清晰思考、准确表达、合理辩护的教育论述氛围当中。

虽然分析哲学试图将人们引出语言的迷途,但是它也将人们带入到价值中立的神话当中。尽管价值中立可以去除成见,使教育论述更科学、更有说服力,但是在教育领域中,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保持中立,价值影响是教育的职责之一。人类的思想史是一丰富的宝藏,其中既有专属于某个时代的观念,也有不会过时的生活观、世界观和其它永恒的价值追求。传统哲学就像“望远镜”一样,使我们的思维开阔,而分析哲学就如“显微镜”一样,使我们的思维精深细致。[1]熟悉已有的观念和观念形成的历程,就像使用“望远镜”;审慎的判断就如同“显微镜”,交替运用这两种工具,才能清晰地了解事物的全貌,明智地选择价值立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教育领域中价值中立和脱离实践方面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当时分析教育哲学的新秀索尔蒂斯加入其中,从阵营内部思索变革之道。在70、80年代那场如何完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中,索尔蒂斯公开提出了“分析-实用”(analyticpragmatics)范式,他说:“……对我而言,除非教育哲学真有助于教育事务,否则一切有关教育哲学之研究都是徒劳,我更关切的是:我提及教育哲学的两个迷失,是由于教育分析学者不重视教育事务所致……如果任何一位有志之士希望改变这种情形,他应采用‘分析-实用’之范式,一方面着重理论化之审慎建构,另一方面,从真实世界中检验这些理论化建构之潜在应用的成果。”[2]

这里所说的“两个迷失”是指语言的迷失和价值的迷失。运用分析方法本来是要使“模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可是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分析的方法也没有触及教育活动中所包含的价值问题,反而使人们将价值抛在一边。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两个迷失,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关注教育事务。他们忽略了,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件的认识,主要受到某些实际教学任务的左右,而不是来自教育实验室的结论。[3]事实上,忽略教育事务的分析技巧使教育研究在脱离实践上愈行愈远。一方面,分析把动态的过程简化了,使人们不能对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另一方面,它不关注人类心灵,不能够指出人类理智发展的途径。由于缺乏从真实的教育世界出发思考教育问题,因而这样的教育研究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的需要,也很难影响教育者的观念。索尔蒂斯提出“分析-实用”范式,试图将“分析”和“实践”这两种视角整合起来。可以看出,索尔蒂斯并没有仅停留于批评分析教育哲学的不足之处,而是进一步确立了剖析教育问题以及审视教育论述两项标准。这两个方面就像剖开教育问题症结的“刀刃”和“刀柄”,一个控制深度,一个控制方向,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很难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实践哲学:公共教育哲学观的理论基础

索尔蒂斯没有囿于狭隘的学科立场,而是主张从实际生活中的教育问题出发,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以及专门的哲学技巧进行分析论述。同时,他倡导,具有专业优势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参与到公众的讨论之中,开拓人们看待问题的视野,用实际行动影响教育观念、教育决策和教育行动。为了对这种可能的教育哲学途径进行合理的辩护,他还为这种行动导向的实践哲学提供了认识基础。

1.动态的哲学观

在传统教育哲学中,哲学(philosophy)主要被当成名词来使用,吸收的是哲学思考的静态“成

—25—

果”,它们很难转化为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东西;而在教育哲学发展范式的转变中,名词形式的“哲学”概念逐渐被动词形式的“哲学”(philosophize)概念所取代。哲学不光是系统化的人类认识成果,也是一种“哲学思考”的方法,是通过“阐释、论述、批判、澄清、分析、综合”的过程来反思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与自身的。

在索尔蒂斯看来,从静态的“哲学观点”到动态的“哲学思维”的简单转化,依然还是会让教育者失望。因为“教育者在寻找对教育的整体上的理解,可是他找到的却是各种零碎的哲学讨论,不管这些讨论多么让人信服,都只能留下很少的印象”。[4]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只有哲学形式或内容是不充分的,论述并且批判地分析基本的教育信念也很重要。

在此基础上,索尔蒂斯提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观。首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拓宽教育哲学的视野,因为从单个的世界观出发看待教育问题太过狭隘,教育者需要充分扩展哲学的视角、运用最新的理智成果来思考教育问题。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选择适宜的教育哲学视角,因为每个教育哲学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如果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某个哲学视角的价值和所探讨的问题的意义,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教育哲学流派中进行选择,吸收符合个人风格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再次,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哲学思考”的方式,因为哲学思考是每个人都能够掌握的,它并不是哲学家或者教育哲学家的专利,那些有潜质的教育者在掌握了“哲学分析”的技巧之后,便能够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最后,教育工作者应当形成一种公共教育哲学观,因为教育哲学领域,不专属于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大门也可以向所有经得起检验的思想开放,在多样融合的过程中,才能够增进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理解。

2.行动的知识观

20世纪中叶以来,在美国学科结构运动的发起人布鲁纳的推动下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认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掌握了结构就能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认为,之所以把人类经验分成数学、物理、人的知识、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等不同的知识领域,是因为每一个知识领域就是看待

世界的一种视角。学习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就是为了获得认识世界的多维视角,掌握某个学科的专有名词、思维方式、判断标准等,以便人们顺利地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观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也能够形成跨学科的认识,但是索尔蒂斯仍然认为这种知识观是“狭隘的”。[6]他主要有如下几点理由:

首先,他认为知识不应该是静止的,而应该是行动的。有活力的认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事实之知”、“表现之知”,还应该是一种“态度之知”、“解释之知”。在索尔蒂斯看来,知识有引起行动的倾向,它不仅仅是各种知识领域专有的概念、关系、判断标准等知识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蕴含在人类活动形式中的技艺,潜藏在伦理标准、习俗、艺术和生活方式中的价值,意味着对事物的理解力、情感、态度和意愿以及合理的行动。

其次,他指出结构化的知识观仅仅存在于抽象的文本中,而不是具体的生活中。知识的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只在抽象的文本中才存在,而在现实的世界中,人们是在具体的情境氛围中“缄默”地使用知识,“我们首要关注的是被解释和判断的事物,而不是我们使用的知识”。

最后,他还认为结构化知识的目的是培养理智的心灵、发展人类知识,而没有很好地说明为什么知识形式能够促进人类理智的发展,培养理智心灵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指出发展人类知识的现实途径。虽然“增长知识、增强对概念和判断标准的敏感度也是要让个体有增加或获取知识的能力,甚至重新界定或者改变知识形式的能力,以便他们今后能够采取合理的行动”,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它之所以很难实现的原因在于,它关注的仅是知识本身,而不是让个人和社会“获取意义”(sense-making),采取有效的行动。

总的来说,索尔蒂斯试图通过还原抽象的哲学与具体的教育、凝练的理智生活与复杂繁琐的实践生活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建立一种关注现实、强调采取实际行动的教育哲学观。他认为,哲学或知识不仅是为了理解世界,也是为了在独立的现实生活中采取有效的行动。在探索教育的发展之道时,我们需要恢复抽象原则和术语的丰富

—26—

含义,增强解释和分析当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以代表人类基本利益的价值为导向,展现教育世界中无限的可能性,以便于做出恰当的抉择。

三、社会中心:公共教育哲学观的图景

虽然这种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哲学观也强调个人和专业立场,但更多地是以社会为中心,从公众的角度出发说明教育的价值,寻找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舍弃行话,使用公众习惯的语言,运用不同学科的资源,对“大众教育意识、教育生活和教育政策进行批判性分析”,[6]形成观点之间的交锋。让那些站不住脚的论据与主张退出影响公众观念的舞台,留下那些经得起推敲与验证的、可行的方案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1.公共教育哲学的价值

教育哲学不光在个人、专业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公共领域也拥有独特的魅力。在个人方面,教育哲学“思考和论述对形成个人教育哲学有益的内容”,提供丰富的认识资源,让教育工作者形成基本的教育信念,清醒地认识教育领域中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值得做的。在专业方面,除了从哲学的角度制定教育纲领之外,教育哲学工作者还以专业哲学家特有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处理概念和规范方面有争议的教育问题。专业的教育哲学家受过“专门训练”,有责任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促进教育领域的反思,拓展认识教育问题的思路,启发教育工作者思考,为合理的教育主张进行充分的阐释与论证,使关心教育的人对生活中的教育事件产生清楚的认识,朝着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在公共领域中,教育哲学帮助人们寻找并分析问题的症结、引发观念的革新、激起广泛而又深入的讨论。它在改变个人信念、主导大众观念、完善政府决策上有独特的优势,它并不排斥教育哲学的个人性和专业性价值,相反,它以这两者为基础,并以此为依托实现教育哲学在公共领域的价值。

2.公共教育哲学的内容

公共教育哲学(publicphilosophyofeducation)[7]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关注的问题、谈论的话题、提出的主张都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为目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也不是高深的术语堆砌的文字之塔。虽然它也会运用这些人类智慧宝库中的资源,也试图让它更加丰富,但是,从论题选取、论述思路和表达方式来看,它都将公众作为直接的交流对象,以共同关心的社会生活作为沟通的核心,把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最终的目的。具体来讲,作为想要在公共领域产生影响的教育哲学家,首先要“面向公众”(goingpublic),把观点、争论的问题或忠告摆到公众的面前,通过论文、研讨会或电视、报纸等其它大众媒体将他们的主张推广到广大群众当中。其次,要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教育哲学家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可以为具体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纲领以及哲学上的根据与论证。此外,教育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指出那些站不住脚的教育主张和政策的自相矛盾或含糊不清之处。最后,教育哲学家在形成“公众意识形态”中也有所作为,他们通过解释、检验、批评或论证向公众阐明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在教育者和公众头脑中的不同教育图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形成新的公众意识形态。

不管是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的教育哲学家,还是一般的教育哲学工作者都需要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教育哲学工作者不仅需要继续在哲学领域中汲取营养,而且也需要同研究教育的人、师范院校的教师和第一线教育工作者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不仅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影响公众对教育的期待,而且也需要加强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对话,为将要成为教师的人提供通俗易懂而又发人深省的书籍和课程。索尔蒂斯等人合著的“思考教育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索尔蒂斯主张,公共教育哲学不光是为专业的教育哲学家设计的,公共教育哲学也是每一个人的事业,哲学思考的技巧可以为所有人掌握。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需要更多的对话和交流。作为教师,如果不能进入他者的世界,不能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待他们生活的世界,就无法帮助他们,也无法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和他们共同分享生活体验。

3.公共教育哲学的前景

有人可能会问,索尔蒂斯憧憬的公共教育哲学能够实现吗?教育哲学能够既满足专业人士的理智追求又满足实践者的现实需要吗?教育哲学

—27—

的语言能够既通俗又不失严谨吗?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存在相互对立的观点。西格尔(HarveySiegel)认为公共教育哲学的图景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够让语言既通俗又不失严谨,而且建立广泛的公共关系会使公共关系恶化而不是使其得到改善。专业的教育哲学家就像是专门进行医学研究的人,他们的责任不是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在这个学术领域做一些基础研究,去寻找更快的“疗法”而不是进行具体的“治疗”。这样的立场让西格尔更倾向于将教育哲学看成是纯学术领域,与实践者和实践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最好使教育哲学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8]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哲学是应用学科还是理论学科,这样的讨论无助于我们进一步解决教育哲学所面临的困境。正如哈金斯(ChrisHiggins)呼吁的那样,我们需要“跳出专业标准的模式”,响应教育实践领域的呼唤。[9]

不管怎样,索尔蒂斯为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学识渊博的学者、日理万机的政府官员,也有辛勤的园丁、莘莘学子和普通的市民,他们由于共同的社会生活而被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每个人都有机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那些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在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和长远的预见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人,因为他们具有更强的理性的力量,

因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肩负着更多的责任。这样一群人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能是“翻译者”、“输送者”,或者是“交流者”、“培训者”,也可能是“评论家”、

“咨询人员”。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同行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影响公众观念和教育决策,在抽象的教育研究和具体的教育生活这两个兴趣、语言、关注点迥异的“世界”之间建立“纽带”,那么,他们就称得上是响应公共教育哲学召唤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洪明.分析教育哲学的后期发展及理论功过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0):1-5.

[2][7][美]索尔蒂斯.教育概念分析导论[M].简成熙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182,6-10.

[3]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杨之岭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4][5]JonasF.Soltis(eds).PhilosophyandEducation:EightiethYearbookoftheN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Education.

1981:4,105-106.

[6]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8-71,79-82.

[8][9]ChrisHiggins,EducationalPhilosophyasLiberalTeach-erEducation:ChartingaCourseBeyondtheDilemmaofRe-

levance,PhilosophyofEducation,2000,http://www.ed.uiuc.e-

du/EPS/PES-Yearbook/2000/higgins%2000.pdf,2006-5-2.

本文责编:晓洁

TheAnalyticandPragmaticPerspective:

ThePublicPhilosophyofEducationofJ.F.Soltis

DENGMin-na

AbstractTheinnovationsanddiscussionsoneducationaresomuchheatedupinourcountry.Howeverthedeep“gap”betweeneducationalresearchandpracticestillhasnotbeenrelieved.Howcouldthesituationbechanged?Howcouldtheprofessionaleducatorsandresearchersinvolveinthepublicdiscussion?Howcouldtheyplaytheleadingroleingeneraleducationalexpectation?Allthesequestionsneedbeanswered.AdominantphilosopherofeducationinU.S.A,whohadfacilitatethe“conversation”betweenthepracticalaspectandtheaca-demicaspectineducation,maygiveussomedirections.Therefore,thisessaywillfocusonthe“publicphilosophyofeducation”ofJonasF.Soltis.Itstartsfromthepointsof“analyticandpragmatic”,buildingonthebasisofactivistphilosophy,anddepictingthescenesofsocial-centeredinordertospreadthephilosophyofeducationtothepublic.Keywordsanalytic;pragmatic;publicphilosophyofeducation;J.F.Soltis

—28—

《儿童哲学》读后感

读《童年哲学》有感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名为《童年哲学》的书。平时工作都是和孩子在一起,读书也都是读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把“儿童”与“哲学”放到一起讨论,这就使初读这本书充满疑惑,甚至一度怀疑作者在书中所引几岁孩子的话并非属实,随着深入阅读,对作者观点有了一点了解。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这套书是属于孩子的,因为儿童与哲学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他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天问。这套书也是属于大人的,因为他们理应学习倾听孩子的提问,进行智慧的讨论。”儿童哲学研究者刘晓东说:“《童年哲学》所致力于阐释的儿童观,不只是为了解放儿童,而且也是为了成人自身的解放。”《童年哲学》是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中最新的一部。作为专业哲学家,马修斯将哲学和童年联系起来,论述了哲学家的童年观、童年的理论与模型、儿童道德发展、儿童权利、童年健忘症、童年与死亡、儿童文学、儿童艺术等,为童年哲学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发展出“童年哲学”应作为一门学科的想法。马修斯认为,以哲学的方式阐述童年、认知儿童的哲学潜能、探索孩子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反思成人对孩子的观念,并能将童年与成年间的裂缝弥补起来。" 对以上内容的初步了解,使我对日常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平时工作忙碌,面对孩子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头脑中第一反应和马修斯在《童年哲学》写的一样“一旦儿童适应学校,他们便知道学校只

期待提‘有用’的问题。于是,哲学要么走入地下——或许这些孩子会隐秘地继续在内心思索而不与他人分享,要么便处于完全的休眠状态”。每当孩子在学校提出许多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通过是否“有用”进行筛选,对于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忙时便不予回答,有空余时间的前提下也是当成童言来处理,通过这本书,我想,我会以以儿童视角来审视问题。 儿童哲学教育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来进行,儿童哲学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民族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哲学体系集中体现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例如,李普曼所编著的一系列儿童哲学教育的IAPC版教材是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儿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儒道释的影响很深,在我国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富有哲理韵味的故事。比如庄周梦蝶,拔苗助长,邯郸学步等。在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使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儿童哲学教学大纲(新、选)

贵阳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 课程编号04039 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学时数36 学分数 2 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及审核日期 系(部)教育系教研室学前教研室 编印日期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1.课程授课对象:教育系学前本科 2.专业课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学识。 4.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外中外哲学家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个体独特的教育艺术,俾其能以一种开阔的视野辨析教育之方方面面,进而求其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升华,涵养其对知识和真理探索的永恒兴味。 二、课程教学内容: Preface 1.学时:2 2.重点、难点:What does Philosophy For Kids mea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3.了解:How to make discussion and debate a routine for our students who may always be jaded and unresponsive? f 4.理解:the fundamental aim of this subject and course is to make them think big. 5.掌握: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udents about what philosophy is and why all of us need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 教学基本内容: 一、philosophy begins with wonder. 二、Kids to some extent are better philosophers than we are. 三、What should we do? Part 1 Are you a fair and just person 1.学时:2

党员生活方面的总结怎么写

党员生活方面的总结怎么写 党员的生活方式问题蕴含了个体人生哲学和社会公共哲学 的耦合,当前,党员的生活方式处于现代性转型过程中。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党员生活方面的总结怎么写的*,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党员生活方面的总结怎么写篇一 在过去的一年,本人能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努力的工作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xx大精神,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工作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勤恳恳、乐于助人,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较好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应有表率的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在思想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及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时代

感、责任感,适应发展要求。在工作中转变观念,增强了服务的意识。 在作风上,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道德修养。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工作,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工作上、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 为了充实、提高、愉悦自己,我从不放松自己的业务学习。平时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思考

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思考 吴雪 在哲学界,流传着一句话:想难住一个聪明的哲学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他:哲学是什么。 虽带有几分自嘲的意味,但这也确是世人对这门古老学科的固有印象,艰深晦涩从来与之相伴相生。然而近日,哲学却一改往日的玄妙之态,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江苏扬州一所小学,准备在今年秋天开设哲学课,并将其作为三至六年级的必修课,与传统课程语文、数学居于同等地位。 此举一经新闻媒体报道,网络上一片喧哗。其中支持者甚众。这不禁让人感慨,这个时代对于哲学这样边缘化的学科居然还藏着一种隐秘的热衷。在支持者看来,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接触哲学,有利于开发心智,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反对者则认为,为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尚且有限的儿童,教授这门以深奥复杂著称的学科,无异于揠苗助长,也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这则新闻背后蕴含的儿童哲学教育,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李普曼博士就创建了儿童哲学。他希望以往被认为只有天才和极少数学者才能涉足的哲学,能被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为了实现自己对于教育的这一大胆设想,李普曼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工作,来到新泽西州创办儿童哲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向儿童普及哲学。

自古成功在尝试。虽然饱受嘲讽和质疑,但由于李普曼的坚定和执着,儿童哲学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儿童哲学教育的国际影响迅速扩大。 而在中国,将哲学引进小学课堂,也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扬州的这所小学并不是第一个吃到螃蟹的尝试者。1997年,云南省官渡区南站小学就开始了儿童哲学课程实验,成为了全国首家进行儿童哲学教育实验的学校,并由学校老师原创编写了中国本土的儿童哲学校本教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儿童哲学课已成为了南站小学的一大特色,不少省内外学校也开始陆续引入。 虽然国内外都已经有过儿童哲学教育的典范,但仍引来嘈杂众议。其中缘由,恐怕也值得思索。若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因是否该为小学生开设哲学课而争论不休的正反二方,对于哲学教育的理解就大相径庭。反对者所不看好的,是学术意义上的哲学研究。而支持者所推崇的,则是泛化思维下的哲学启蒙。 作为一个哲学系的毕业生,笔者认为,若是以启蒙为出发点,让儿童接受哲学教育,并不是件怪事。我们自然是不应该用古希腊“爱智慧”的片面之词来诠释哲学的。但若暂且抛开那些繁复冗杂的哲学知识,哲学的内在精神是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对思考无止尽的追求。这是任何教育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应该有所体现的。 但是否必须要通过设置哲学课程,来实现对儿童的哲学教育。这是需要详加思虑和慎重对待的。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哲学课程,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首先,哲学

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读书心得 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只看书名《关注音乐实践》,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实践,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实践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论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音乐实践项目有可操作性,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埃里奥特博士是一位音乐教育哲学家,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

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1、何为音乐?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2、为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3、音乐课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

儿童哲学教育推荐书目

儿童哲学教育推荐书目 哲学鸟飞罗 针对七岁左右儿童的哲学启蒙丛书,旨在鼓励对话,交流思想,并适应孩子不断增长的好奇心。我们生活的日常世界往往比它看上去更复杂,因此,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均围绕着日常生活情境展开,讨论的主题也因此而引发…… [法]碧姬·拉贝/著埃里克?加斯特/绘接力出版社2012年3月 《我可以撒谎吗?》 《要是我不去上学?》 《要是我不遵守规则?》 《我可以打架吗?》 《为什么我没有钱?》 《为什么这也不许、那也不行?》 《我可以永远不死吗?》 《我可以放弃一切吗?》 《为什么我不能当头儿?》 《那你呢,你害怕什么?》 儿童哲学智慧书 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热销全球的优质哲学图画书,曾获法国最佳童书奖,中国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青少年图书等奖项。丛书共分九册,集合了孩子们最常提出的诸多问题——从生命起源,到自我认识,从日常生活,到人际交往……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奇与迷惑,而它背后是人生必须解答的哲学思考。 (第一辑、第二辑)[法]柏尼菲/著,[法]卢里耶等/绘接力出版社 《知识,是什么?》 《好和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我,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 《社会,是什么?》 《自由,是什么?》 《情感,是什么?》 《艺术和美,是什么?》 大师经典哲学绘本

幽雅恬静、富有诗意的文字,色彩沉静、意境悠远的图画,耐人寻味的哲学故事,不仅适合亲子共读,更适合所有成年人细细咀嚼,用心品味大师笔下的世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生命与我们所处的社会。 [德]菲特/著,[德]波阿提里思克/绘王星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12.2 《画家、城市和大学》 《当颜色被禁止的时候》 《收集思想的人》 《擦亮路牌的人》 小哲学家系列 跟所有的孩子一样,菲尔经常喜欢提问题,提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很难回答……这是第一套为幼儿量身定做的“哲学”绘本,这是一次发现儿童、亲近童心的童话旅行。 [法]奥斯卡?伯瑞尼弗/文,[法]雅克?德普雷/图海豚传媒 《我与世界面对面》 《生活的意义》 《爱与友谊》 《妈妈,我为什么存在》 《老师,我为什么要上学》 《爸爸,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爷爷,我为什么不能做想做的事》 《人性的善与恶》 《人类的信仰》 爱的小哲学 什么是爱?什么样的爱是我最需要的?怎样去爱别人?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伤心或者孤独?时间慢慢溜走,我们该怎么把握拥有的时光。。。。。。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心中渐渐有了这样的哲学命题,这些关乎成长、爱、与人生的思索,实际上是发乎他们内心深处的萌动和羁绊,需要慰藉,更渴望启迪。 [荷]路易斯/编文,[荷]赛格勒/图漪然/译湖南少儿出版社 《全心全意——用心领悟生活的真谛》 《美妙的一天——爱你现在拥有的时光》 《我是你的——把真心送给最爱的人》 《和你在一起——用一生感受真爱》 《鼹鼠遇到爱——找寻心灵深处的爱》 童话庄子(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_反思与前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反思与前瞻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过程。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历史、现实样态、存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意义。2007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反思与前瞻”。根据会议发言,我们约请相关专家撰写了本组文章。其中,苏州科技大学任平教授提出:“出场学”研究视域即探索马克思主义出场问题的哲学范式。该研究范式强调在历史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者关联中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逻辑,包括历史与哲学两个地平线、四大模块的理解范式。从历史到当代的地平线转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地平线从“当年”到“当代”的发展,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总体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郭湛教授认为: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范式转换意义的发展,可从理论与实践、存在与规律、主体与活动、生产与发展、文明与交往五方面来讨论。在这些范式转换中,主体与活动方面更具核心意义,其中的主体与活动的性质问题尤为重要。从主体性到公共性,是主体与活动性质演变的大趋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的根本走向。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张亮副教授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传统范式的生成历史及研究者对各种新范式的建构尝试的反思,指出:传统范式是中国学者在独特的中国语境中,融合优秀的传统治学方式后自主再创造的结晶;而新范式的建构尝试则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繁荣。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并存格局,仅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最终将被真正的历史科学所超越。 Ξ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研究”阶段性成果。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 Ξ任 平 一、出场学:探索马克思主义出场问题的哲学范式哲学范式总是时代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探索马克思主义出场问题、进而提出出场学范式首先基于一个时代性挑战。“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1993年,《哈姆莱特》的这一句戏词,被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用来指认一个并非完全没有戏剧性效果的“历史事实”:在旧工业化与资本全球化时代出场的马克思主义,遭遇新全球化时代,导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美国新全球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反恐怖战争,生态主义和绿色政治,知识经济和消费社会,反思现代性与后现代思潮的冲击,族性政治与文明冲突等等,? 4?

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音乐教育哲学基础的定位,关乎音乐课程价值、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标准、课程实施等几乎是音乐课程的所有方面,可谓举足轻重。近百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秉承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乐教”传统,尊崇儒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思想,将“涵养美感,陶冶德性”(摘自1912年11月民国政府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第十条“唱歌要旨”)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百年间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虽然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体制更迭有所变化而打上时代烙印,但以“涵养美感,陶冶德性”为课程价值基本取向的核心目标从未动摇。这一核心目标的本质,是中华民族朴素的“美育”思想。 近20年来,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的频繁和便捷,20世纪后期及21世纪初期国外一些新的音乐教育理论、观点和发展潮流,经由不同渠道传入我国。一时间,有关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课程核心目标和基本理念,呈现出众说纷纭,学派林立的景象。就音乐教育哲学基础而言,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说主要有:审美育人说创造力开发说音乐文化说 多元文化认知说多样化的人类实践说全球视野说其中,审美育人说曾在较长时期均为中西方音乐教育所认同,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其他多种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兴起,审美育人说在一些西方国家逐渐被边缘化,大有被音乐文化哲学取代的趋势。在这种理论思潮的背景下,“实验稿”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受到质疑和公开批评。批评的意见认为,这一理念的哲学基础(“审美说”)已经“过时”,“其认识论基础是反历史的”,提出应“将‘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取代“音乐审美哲学”,以“适应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详见《中国音乐》2005年第四期第6-16页)。于是,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什么?“标准”应如何进行音乐课程定位?还要不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这些问题,需在“标准”修订中给予正面回应。 对于这一有争议的重大学术问题,“标准”修订组于2007年6月在青岛大学召开“音乐教育哲学基础”专题研讨会,邀集有关学者出席,深入探讨音乐“课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在反思和批判中提出并建构适应中国现实的哲学理念,是当代中国哲学表征自身存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那么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儿童 2移情 3意识层面的审美 4儿童艺术 5行为层面的道德 6意识层面的道德 7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8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 9精神层论 10童年原型 11贝尔定律 12马修斯 13童年回归 14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 15道德 16生理水平的道德 17儿童的伦理学 18科尔柏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论 19利他行为 20个体精神成长的有限性 2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 二、简答题 1儿童梦想的功能 2简述儿童伦理学的性质 3简述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 4简述儿童的哲学的特点 5简述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6阐述儿童梦想与儿童艺术的关系 7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 8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 9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 10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 11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 12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 13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分 14简述学习儿童哲学的意义 15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儿童认识的发展历程

16为什么说儿童有自己的哲学 17简要阐述儿童是成年人的根基 18简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内涵 19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 20述游戏与儿童的梦想的关系 21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22如何理解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 23童艺术的性质决定其迷人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 24从人类基因开放性角度谈为什么教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儿歌与儿童的梦想 2运用工作实际谈儿童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 3如何认识艺术与儿童梦想的关系 4运用实际案例论简述童话的哲学意义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理解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建构6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是什么 (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儿童 儿童概念从广义上讲其时限直抵成人期下缘,也就是说包含着青春期,而狭义的儿童概念是不包含青春期。儿童哲学中儿童采其广义。 2移情 移情是主体将自身投向外部世界,是主体将自己的感受加之于外物的审美状态,是一种即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去,使主体在肯定自我的前提下把握客体,使客体服从于自己审美行为。 3意识层面的审美 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本能层面的审美,使审美达到自觉,由意识控制的审美行为。 4儿童艺术 儿童艺术是儿童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年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其从情感层面对自身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 5行为层面的道德

大学建校80周年庆典周庆祝活动实施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校80周年庆祝活动总体安排实施方案 一、校庆主题 围绕“八秩盛典、百年宏愿”的校庆主题,着重通过回顾办学历程,总结建设经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切实推进学校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开辟学校发展新局面。 二、活动原则 坚持“隆重、热烈、特色、俭朴”的基本原则,按照校庆活动与重点工作相结合、重大专项活动与系列活动相结合、内部发展与外部拓展相结合的思路,力求实效,办出特色。 三、时间安排 校庆日:2011年10月15日 四、基本活动安排

五、邀请来宾 共计约1200余人,其中: 1.重要贵宾(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及西安市主要领导,省部级、院士、将军及知名企业家校友,校双聘院士)100 人; 2.贵宾(兄弟单位、高校负责人,高端人才,知名校友)约700人; 3.嘉宾(随员)约450人; 4.一般校友约1000余人(学院层面接待)。 六、组织机构及分工 总指挥(校庆筹备工作组组长):陈勇 副总指挥(校庆筹备工作组副组长):刘丰雷 (一)综合组 1.组织机构 组长:刘丰雷 成员: 姬红兵陈峰朱红星李春李治敏李耀平李建东曾兴雯强建周高新波刘刚刘永鹏蒋舜浩石峰 黄伟孙宪湖周燕来任小龙周伟徐国富王会斌 潘瑾肖刚白旭东李波 下设校庆办公室:房春安董大威高珑 2.职责分工 (1)负责拟定校庆总体工作方案及专项工作安排; (2)负责拟定校庆庆祝大会及各专项活动工作方案; (3)负责各类校庆活动的协调工作; (4)负责校庆活动经费预算及管理; (5)负责校庆活动各类纪念品及相关用品的保障工作。 (二)文秘组 1.组织机构 组长:潘瑾白旭东 成员:张美茹宋刚锋柳潇李泽华杨扬王腾飞 2.职责分工 (1)收集各类贺信、题词;

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①音乐 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或者是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在我国“音 乐教育哲学”是一个“舶来词” ,它伴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 改革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基本价值” 的提出而被大家熟知。 200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 特•雷默(Bennett Reimer )的《音乐教育的哲学》(A P 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由此展开了学界关于音乐教育哲学 及价值的学术争鸣,音乐教育哲学逐渐受到关注。 音乐教育哲学的转向 音乐教育哲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它 的萌芽形成已久。综观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实践,任何关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总是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音乐、美术等对人的价值,涉及美育的哲学基础。回首美育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最先确立美育独立地位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

h von Schiller,1759—1805)早在 1 7 9 3 —1 7 9 4年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 封信中,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审美教育书简》中,就基于自 律论的美育观和方法论,充分肯定了音乐、美术等审美活动对人的价值前提,即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生存幸福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他的这种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审美教育的必需承诺的价值取向和从人生价值入手建架审美理论体系的构想,不仅使他成为以审美为目标的艺术教育称谓之祖,也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一)音乐教育审美哲学转向 5 0年代末两本具有划时代意义著作的出版,标志着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出现。一本是1958年由纳尔逊•亨利(Nelson Henr y)主编的《音乐教 育的基本概念》(The Basic Concepts o Music Education) 。在本书中,亨利 批判了强调音乐附属价值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明确提出要发展一种注重音乐内在价值的音乐教育哲学。另一本是由莱昂哈德(Leonhard )和豪斯(H ouse )于19 59年出版的大学教材《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 usic Education and Basic Pr

音乐教育哲学中的审美哲学

音乐教育哲学中的审美哲学 音乐教育哲学来源于音乐哲学,哲学是人们在经过持续的反复论证与 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被人们所能够接受的理论认知,在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音乐教育家雷默依据当时的音乐教育情况, 提出了“审美哲学”这个理论。几十年后,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完全驳 斥了雷默的观点,提出了“实践论”的哲学观。自此,这两种哲学观 思想开始飞速传入我国。但是当代中国人口、文化情况复杂,这两种 哲学观是否完全适用于我国呢?作者才学疏浅,根据自己理解提出一 些自己的理解。 审美哲学注重“即使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的功能, 但是对所有人类来说,它的音乐的或艺术的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 秉赋。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 与生俱有的反应水平。”实践哲学否认了以音乐或艺术本体为核心, 而是“强调行动,看重过程,主张学生通过亲自的表演参与音乐学习,改变被动欣赏为主的音乐学习方式,认为音乐的学习在于践行,在于做。”在了解了这两种哲学的中心思想之后,作者认为哲学观点的产 生基于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文化背景。现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理应博 采众长,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采用多元化方式实践,最终得以找到 适合自己的哲学思维方法。 二、音乐欣赏与音乐聆听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音乐学习者,能够说都是从欣赏乐曲开始,对音乐引发了学 习兴趣之后,才可能会继续专门从事音乐研究,或者实行业余的音乐 学习,当然也会产生一大批音乐爱好者。因为受音乐教育的水准不同,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以聆听为主。音乐艺术不同于绘画与建筑,在听到 一首好的乐曲时,我们能够体会出作曲家内心当中极其丰富的情感, 并能够与其产生强烈共鸣,甚至能够穿越时空,与作曲家直接交流, 并且不同的人在听一首乐曲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了解过西方音乐历史 的人都知道,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海顿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其风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1.思考__普遍性问题__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思考源于__惊奇__,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2.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康德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王国维 3.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哲学是把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寻求真知,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1.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 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具体说就是从教育问题和教育学的体系、概念出发研究诸如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德育等问题。 立足某一种哲学立场和框架,以哲学的问题、思想、概念、体系探讨教育本质、本体、认识或知识、价值、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等问题。 2.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代表人物周浩波。 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3.奥赫之争奥康纳1957年出版《教育哲学导论》一书,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哲学分析化的 趋势。他的理论的特点在于严厉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日常语义分析的代表人物赫斯特与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这就是教育哲学界著名的“奥赫之争”。 4.批判教育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也是近年来西方教育理论 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金蒂斯、阿普尔及布迪厄等。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知识生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广大的社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批判角度来看教育学,关注的是如何主动地建构教师与学生、制度与社会、课堂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知识、权威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5.诺丁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她长 期从事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以及课程设计等工作。作为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教育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等。近来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并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关心教育理论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 6.柏拉图认为,“学习即__回忆__”,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__自然__教育。 7.康德在_《_论教育学》__中从其道德哲学、历史哲学和人类学思想出发,对自然教育和实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设群体探究的教育情境,以对话展开教育活动,从而培养有理智的探究者。 2.儿童哲学的性质是什么? 其一,纯朴的性质;其二,浪漫幻想的性质;其三,易受情绪影响的性质;其四,自由创造的性质。 3.西方儿童观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1)、从没有儿童概念到产生了儿童概念,从有简单的儿童概念到儿童概念越来越丰富。 (2)、从以成年人成为中心到儿童为中心。 (3)、从成人盲目认性的等待,儿童到尊重内在发展。 4.儿童思想可能存在着哪三种方式? (1)气泡式的思想方式 (2)蝙蝠式的思想方式 (3)房间式的思想方式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马修斯哈利·史图特迈尔的发现 2.皮亚杰哲学与幼童 3.李普曼儿童的哲学 4.普赖尔儿童的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儿童哲学及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

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你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对话法? 把儿童日常谈话要转化为对话 (1)谈话带有争议的话题开始。(2)谈话自我规范,自我修正,参与者必须对别人的观点、理由提出质疑,又对别人的质疑表明立场。(3)谈话必须平等。(4)谈话遵循参与者共同的兴趣。 把握对话发展的进程 (1)善于把儿童的意见规类。(2)提议发展的方向,使意见统一或多样。(3)引导讨论进入高一级水平。 教师指导教法与策略 (1)诱出观点方法(2)帮助学生表达思想,重述明确要点。(3)帮助学生提出理由,解释观点。(4)帮助学生多角度看的问题。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B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其一,纯朴;其二,浪漫幻想;其三,易受情绪影响;其四,自由创造。 2.中国当代的儿童教育观是什么? 认知能力方面培养的儿童具有的特征(1)主动选择判断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2)善于发现问题综合运用下有知识新情境解决新问题能力。(3)善于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能力。 道德品质底线伦理(1)儿童学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2)主动判断选择价值观,责任感、义务感、自尊与尊重他人相结合,在发展个性同时善于学会与别人的对话。(3)奋斗精神、自信精神把挫折转化为动力的能力。 3.教师应有哪些儿童教育观? 其一,教育应当“无为”;其二,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 其三,教育应使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究。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它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200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著。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音乐理论没有美感,我读完此书后感觉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十章)。第一部分雷默以美学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辨主义、绝对形式主义、绝对表现主义为例说明何种哲学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哲学,并详细论述了它们在艺术情感、艺术的意义、体验艺术中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在音乐教育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思辨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存在于音乐本身之外(非音乐的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是“音乐(非音乐体验)被认为是使人变得更完美的有效途径”。绝对形式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音乐自身,“致力于培养天才儿童的音乐技能”;绝对表现主义则是对前两种的综合,“主张音乐提供有意义的认识体验”。第二部分阐述了音乐

教育哲学在实践(普通音乐课、表演课)中的体现,指出了当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音乐课不是核心课程,音乐课仅仅重视技能训练并偏重于音乐之外的体验等),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对美国音乐教育未来的展望,提倡艺术教育朝人文方向转变。 作为一本哲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有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的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从很多角度并用很大篇幅阐述了音乐艺术的性质和价值,这是很多论及音乐教育的著作所不及的。正是这一特点,体现了雷默作为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深厚的音乐修养,也为我们研究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本书突现了一个前提,即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雷默教授以这一前提为基础,通过对音乐艺术创作、体验、感觉、意义不同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更系统地体会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的实质,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音乐教育价值的必要性。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语言吗?”“音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吗?”这 些看似简单的标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要解答它仅仅有音乐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许多其他相关学科(解释学、美学等)的角度进行论述。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雷默教授把音乐教育哲学渗透到实践中,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雷默认为采纳多视角和多种观点的合理成分是建构一种音乐教育的普 遍哲学必须给予充分思考的。这种兼容、平衡的认识以及态度,对音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吴丽玲 最近读了《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它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200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著。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音乐理论没有美感,我读完此书后感觉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十章)。第一部分雷默以美学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辨主义、绝对形式主义、绝对表现主义为例说明何种哲学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哲学,并详细论述了它们在艺术情感、艺术的意义、体验艺术中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在音乐教育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思辨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存在于音乐本身之外(非音乐的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是“音乐(非音乐体验)被认为是使人变得更完美的有效途径”。绝对形式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音乐

自身,“致力于培养天才儿童的音乐技能”;绝对表现主义则是对前两种的综合,“主张音乐提供有意义的认识体验”。第二部分阐述了音乐教育哲学在实践(普通音乐课、表演课)中的体现,指出了当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音乐课不是核心课程,音乐课仅仅重视技能训练并偏重于音乐之外的体验等),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对美国音乐教育未来的展望,提倡艺术教育朝人文方向转变。 作为一本哲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有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的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从很多角度并用很大篇幅阐述了音乐艺术的性质和价值,这是很多论及音乐教育的著作所不及的。正是这一特点,体现了雷默作为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深厚的音乐修养,也为我们研究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本书突现了一个前提,即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雷默教授以这一前提为基础,通过对音乐艺术创作、体验、感觉、意义不同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更系统地体会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的实质,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音乐教育价值的必要性。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语言吗?”“音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吗?”这 些看似简单的标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要解答它仅仅有音乐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许多其他相关学科(解释学、美学等)的角度进行论述。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雷默教授把音乐教育哲学渗透到实践中,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雷默认为采纳多视角和多种观点的合理成分是建构一种音乐教育的普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A卷)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A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儿童哲学,一方面是以儿童作为主体的认识自身之外的一切客体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和观念体系。 2、儿童哲学相对于成人哲学来说是不成熟的,幼稚的,但是却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儿童的视野没有任何的成见,不受成人社会中的各种陈规旧俗的约束,具有原创性。 3、儿童哲学在性质上具有这几个特点: (1)纯朴(2)浪漫幻想 (3)易受情绪影响(4)自由创造。 4、儿童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2.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答案:(1)子子;(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3)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4)把子女当作光耀门庭的工具;(5)养子防老:(6)性别歧视。 3. 儿童道德哲学的教育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其一,儿童的道德哲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其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道德形式的统一;道德认识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其四,发展儿童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其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其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其七,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八,与儿童开展对话;其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 4.儿童哲学教育可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请举例说明? 分析型思维/实用型思维/创造型思维 5. 如何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把谈话变成对话? (1)谈话必须以带有争议的话题开始。 (2)谈话必须自我规范、自我修正,参与者必须对别人提出的观点、理由提出质疑,同时又对别人的质疑表明立场。 (3)谈话必须平等,参与者必须同等地尊重自己与别人的观点,无论参与者站在何种立场。 (4)谈话遵循参与者的共同的兴趣,在全体探究中,所有参与者(教师除外)设立程序、规则,决定讨论主题及话题进展情况。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皮亚杰 A.一套“儿童的哲学”思维训练项目 2.提德曼 B.儿童的精神 3.李普曼 C.儿童的哲学 4.普赖尔 D.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 1和C, 2和D,3和A,4和B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其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其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其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其四,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其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2.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教育? 答案: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B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答案: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