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导学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导学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导学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导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和山东省的主要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天气圈

雨区

天 气 过境

过境时

过境后

举例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三、典题解析

1、如图所示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 )和降水量分布(b )图。

低压(气旋)

暖锋(反气旋)

水平气流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

示意图(北半球)

举例

类型: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经常引发等灾害,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特点。

(3)如图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出现等气象气候灾害。原因是。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通常是等。

解析:主要考查过程思维。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变化状况。当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图所示情况。此时,我国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达,但因为白昼时间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干旱、多风、暖热的天气特征,温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出现干旱灾害;而长江中下游则因为梅雨的持续性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当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此时北方各地容易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而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旱,出现伏旱。

答案:(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干旱沙尘暴(2)暴雨灾害洪涝关联性(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害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2004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原因。

解析:从表中天气变化资料分析,北京4月6日冷锋过境,武汉4月7日冷锋过境,绘出简易冷锋移动示意图,可以分析北京、武汉4月5日至4月8日所处冷锋过境前或过境后的位置。

总结: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与暖气团相比,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冷锋过境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逐渐冷却,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会带来雨雪天气;如果暖气团干燥,冷锋移动速度快,出现大风,往往形成沙尘暴。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2、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

A、快行冷锋

B、慢行冷锋

C、暖锋

D、准静止锋

3、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①江准地区的梅雨②冬季的寒潮③北方夏季的暴雨④北方的春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某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该地是()

A、慢行冷锋过境

B、快行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

D、受准静止锋控制

5、赤道上没有气旋和反气旋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没有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6、右图为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B、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

C、甲锋降水在锋前,乙锋降水在锋后

D、甲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雨雪天气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7-9题。

7、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O为冷锋,BO为暖锋

B、AO为暖锋,BO为冷锋

C、AO、BO都是暖锋

D、AO、BO都是冷锋

8、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各处正处在降水过程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⑥

D、③⑤

9、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

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C、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D、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形成气团性质不同

10、当上海地区出现图中的天气系统时()

A、该系统给上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B、上海阴雨连绵,出现梅雨天气

C、罗马温和多雨

D、潘帕斯草原温和少雨

11、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洋面时,上海市区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二)综合题

1、读“某年4月5日8时地面天气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除C处为低压中心外,还有一处低压中心在附近,该低压中心气压的最低值小于百帕。(2)此时日本九州岛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风速较,理由是。

(3)C、D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原因是

(4)图中A、B两锋面属于冷锋的是,理由是

(5)南昌此时吹风,未来的天气变化是。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2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的愿望。

材料二下表是某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气温(℃)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27 1004 10 50

(1)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有、旱涝和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地区,其灾害主要由、和风暴潮组成,在季节影响我国的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五、能力提高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题

1、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2-4题。

2、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增大

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D、气温在正午12时达到最大值

3、该地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

A、东京

B、罗马

C、上海

D、乌兰巴托

4、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

B、下午3时许有降水过程

C、上午10时许有降水过程

D、凌晨4时许有可能产生霜冻

5、读“杭州2003年11月14日—12月12日最高气温(实线)、降水(柱状)和气压(点线)变化统计图”完成:

(1)这一时期出现了次连续性的降水;总降水量为 mm。

(2)这几次降水是由(“冷锋”、“暖锋”)引起的。理由是:。

图8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6.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A. a地的气压比b 地低

B. 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 d地的风力比e 地小

D. 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7. 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 a

B. e

C. d

D. c

8、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徐州梅雨终止日是。

(2).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数约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天。

(3).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

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窨颁特点是:自南向

自东向西:

(4).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

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

称“空梅”),其原因分别是

六、课后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B

7、A

8、B

9、C 10、D 11、A

(二)综合题

1、(1)南昌市 995 (2)小此时日本九州岛附近的等压线比我国西北地区稀疏,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相对较小(3)D 由于D处为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由于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热量散失较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大(4)A A锋面西侧吹西北风,属冷气团,东侧吹南风,属暖气团,据空气运动方向,可确定该锋面的移动方向向东,说明主导风是西北风(冷气团)。因此,该锋面是由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而形成的,故为冷锋(5)偏西天气渐渐变阴,云量增加.风力变大,出现阴雨天气,之后渐渐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1)台风寒潮(2)D (3)热带海洋强风特大暴雨夏秋东南沿海

(4)A (5)C

五、能力提高

1、A

2、B

3、D

4、A

5、(1)三 64 (2)冷峰降水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到1030百帕甚至以上)

6、CD

7、AD 8(1).5月21日(1分) 7月14日(1分)

(2).34(1分) 17±1(1分)

(3).南方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北方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2分)

东部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西部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2分)

(4).梅雨季节明显偏长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偏弱(2分)

梅雨期间雨天很少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2分)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北师大数学选修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 导数的概念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 导数的概念 课时目标 1.了解导数的概念及实际背景.2.会求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并理解其实际意义. 设函数y =f(x),当自变量x 从x 0变到x 1时,函数值从f(x 0)变到f(x 1),函数值y 关于x 的平均变化率为Δy Δx =f (x 1)-f (x 0)x 1-x 0 =f (x 0+Δx )-f (x 0)Δx . 当x 1趋于x 0,即Δx 趋于0时,如果平均变化率趋于一个固定的值,那么这个值就是函数y=f (x )在x 0点的瞬时变化率,.在数学中,称瞬时变化率为函数y=f(x)在x 0点的导数, 通常用符号f ′(x 0)表示,记作f ′(x 0)=10 lim x x →f (x 1)-f (x 0)x 1-x 0=0lim x ?→f (x 0+Δx )-f (x 0)Δx . 一、选择题 1.已知f(x)=-x 2+10,则f(x)在x =32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f ′(x 0)=0 lim x ?→f (x 0-Δx )-f (x 0)x B.f ′(x 0)=0 lim x ?→f (x 0-Δx )+f (x 0)Δx C.f ′(x 0)=0 lim x ?→f (x 0+Δx )-f (x 0)Δx D.f ′(x 0)=0 lim x ?→f (x 0+Δx )+f (x 0)Δx 3.设f(x)在x= x 0处可导,则0 lim x ?→f (x 0-Δx )-f (x 0)Δx 等于( ) A .-f ′(x 0) B .f ′(-x 0) C .f ′(x 0) D .2f ′(x 0) 4.函数y =x 2-1在x =1处的导数是( ) A .0 B .1 C .2 D .以上都不对 5.曲线y =-1x 在点(1,-1)处的导数值为( ) A .1 B .2 C .-2 D .-1 6.设函数f(x)=ax 3+2,若f ′(-1)=3,则a 等于( ) A .-1 B .12 C .13 D .1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7.某汽车启动阶段的路程函数为s(t)=2t 3-5t 2,则t =2秒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

学案13:山地的形成

学案13:山地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提高判读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实际应用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区分背斜、向斜、断层的方法。 【重难点】 1.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 2.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 3.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 【使用说明】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内探究案。〈注: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山地有、、等多种类型。山地的形成主要与营造地表形态两种力量中的 作用有关。 〔一〕褶皱山 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的; 2.基本形态:褶皱的基本单位是,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 ,一种是。 〔二〕断块山 1.断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使岩体发生,两侧岩体沿 发生明显。 2.形成地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产生的地貌各不同。

垂直位移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或,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或。 〔三〕火山 1.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如果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如;如果沿着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如。火山由和两部分组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区一般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因素较多。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地地区交通运输以为主,其次是。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为降低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和难度,交通线路往往选择在 的和地带。 3.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交通线往往迂回曲折,在陡坡上表现为形。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板块构造理论 图1板块构造图 1.在图1中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并用红色笔迹涂出板块的生长边界。 2.板块边界分为和; 生长边界,板块,常形成,如 ; 消亡边界,板块,常形成,如 。 探究二:背斜、向斜、断层的判定 图2地质构造图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18 山地的形成

学案18 山地的形成 [目标定位]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a .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____________,叫做褶皱。 b .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②________,两翼 ③______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 被侵蚀成④______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⑤______,两翼 ⑥______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 易侵蚀而形成⑦______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⑨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a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 .垂直方向??? ??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______为主,?______为辅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河 谷地带 ?______前进 原因 修建?______的成本和难度均 低于?______ 地势?__________,施工难度较 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 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 (3)地貌 褶皱 类型 岩层变化 最初形成的地 貌 侵蚀后的 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A谷地 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B山岭 (4)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 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 海洋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 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如上图)。 (2)位移 ?????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 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其中相对下降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图 中乙处),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 升部分成为山岭或高地,又叫断块山(图中甲处),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3.火山 (1)形成: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思考』 1.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常

山地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学习目标了解山地的成因类型

4.2 山地的形成 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山地的成因类型和褶皱、断层的概念。2.掌握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实践意义。3.运用知识分析山地的成因,分析山地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①________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②________。 (2)基本形态 ????? 背斜:岩层一般③ ,地貌一般发育 为④ ,但常被侵蚀成⑤ 向斜:岩层一般⑥ ,地貌一般发育 为⑦ ,但因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 ⑧ (3)板块构造学说 a .⑨________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b.六大板块处于不断⑩ 之中 ????? 背离运动:地壳? 形成? 或发育为? 相对运动:相互? 、褶皱隆起 形成高大的?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和?__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______,两侧岩体沿?______发生?________,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 a .水平位移:○ 21______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b.垂直位移? ???? 岩体相对下降:形成○ 22 或○23 岩体相对上升:发育成为○24 或○25 3.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 26______,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27______________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 28______喷出而成。 (2)火山构造:○ 29________和○30________。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运输方式:优先发展○ 31________。 2.线路选址:地势相对和缓的○ 32________和○33________。 3.线路的分布 和延伸方向?? ??? ○34 前进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 ○ 35 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我的疑惑 1. 2. 3.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 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

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感谢您的阅读!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北师大数学选修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 数学证明

§2 数学证明 课时目标 1.理解演绎推理的意义.2.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通过______________可以提出猜想,发现结论,运用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2.三段论是最常见的一种演绎推理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大前提往往被省略. 一、选择题 1.推理:“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三角形不是平行四边形;③所以三角形不是矩形”中的小前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为( ) ①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③合情推理是演绎推理的前提,演绎推理是合情推理的可靠性. A .3 B .2 C .1 D .0 3.“因为对数函数y =log a x 是增函数,而y =log 12x 是对数函数,所以y =log 12 x 是增函数”.有关这个“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和推理结论正确的说法是( ) A .形式正确,结论正确 B .形式错误,结论错误 C .形式正确,结论错误 D .形式错误,结论正确 4.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和∠ 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 B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 C .某校高三共有10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三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 D .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 ???a n -1+1a n -1 (n ≥2),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5.“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等.”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 ) A .正方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B .矩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 .等腰梯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 .矩形都是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二、填空题 6.三段论:“①只有船准时起航,才能准时到达目的港,②这艘船是准时到达目的港的,③所以这艘船是准时起航的.”中,“小前提”是________. 7.已知f (x )=x ??? ?12x -1+12,求证:f (x )是偶函数. 证明:f (x )=x 2x +12(2x -1) ,其定义域为{x |x ≠0},

42_山地的形成学案.docx

4. 2 山地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彤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 )概念:岩层因____________ 产生强大的____________ 作用而发生塑形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褶曲的两种形态 2.板块构造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分割,形成不连续的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匚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板块构造与地貌厂张裂处 (生长边界) 板块交界处Y .挤压处 (消亡边界海上——海洋、海岭 陆上——裂谷、断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海上——海沟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丿交界处——海沟

陆上——海岸山脉

3. 断块山 (1)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_____________ ,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 沿 _________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__________ 。 (2) 断层与地貌 水 平 断 层 定义 对地貌的影响 垂 直 断 层 定义 图示 /W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地垒 地華 ?火山 (1 )火山由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 ________________ ,有时会积水 成 __________ ;破坏了的火山口呈 ___________ 状态。火山锥是由 ____________ 和 ______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 的 _______ ,上部 __________ ,下部 __________ O (2)火山活动不单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可能带来丰富的 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等资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 为主, 为辅 主要分布在 和河谷地 帀 刖进 原因 修建 的成本和 难度均低于 这里地势 施工难 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配套学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事例,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 【思维活动】 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不一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⑥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⑦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⑧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⑨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⑩岛状。 【思维活动】 2.农业区域、工业区域以及城市区域的景观特征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农业区域的景观特征是聚落规模较小,以平房为主,周围农田环绕,一幅田园风光;工业区域的聚落规模较大,厂房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城市区域的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和车流不息,经济活动繁忙。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4.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思维活动】 3.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 答案不是。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活动】读“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42山地的形成教案

4. 2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山东省高密市凤城中学高一地理组王汝华 【课标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 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 )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第一部分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模具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 〖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高中地理必修《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的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教学理解 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分析锋面可以从两侧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要明确锋面移来前、锋面控制时、锋面移走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锋面系统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以xx年一月末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为例,说明寒潮灾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课设计思路】 1.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回放“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的天气预报导入,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锋与天气。以家乡为例,动态展示不同锋面过境的天气过程,对比总结锋与天气的关系。融生活谚语文学素材入课堂教学,加深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堂富于生命魅力。

2.以课本为基础,补充江淮地区准静止锋、昆明地区准静止锋等多个案例整合教材,优化资源。 3.达成教学目标兼顾营造趣味性、开放性课堂,使课堂富有张力和内涵,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图片和简易图中,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锋的形成及其两侧冷、暖气团的特点,并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南方冰雪灾害实况录像、研读相关案例、分组讨论等活动,归纳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系统图的方法,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研读xx年1月末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案例,归纳分析寒潮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感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可是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疑惑和好奇,可以说“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把学生已有的、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3章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第1课时

第三单元片代希H?罗马的历克遗迹 第i课时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 【学考报告】 考点一雅典卫城 【自主学习】 1.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及其价值(C) (1)主要建筑:包含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和帕特农神庙等建筑。 (2)价值: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呈现不规则的布局。2?帕特农神庙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人文精神内涵(c) (1)地位: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是雅典卫城中最负盛名的建筑。 (2)建筑艺术 ①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修建,尤为珍贵。 ②神庙外面有雄伟的柱廊环绕,富有生气,宏伟壮丽。 ③雕刻精致华美,以古希腊的神话为主要题材。 (3)人文精神内涵:柱廊建筑体现了一种自由、开放、民主的气息,浮雕刻画人物包括乐师、骑手、手捧水罐的人等,彰显了对人的关注,显示出古希腊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合作揀究】 要点雅典卫城的特色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史料一卫城里各座建筑雄伟壮观,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威严的古城,十分庄严气派。这里集合了雅典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各座神庙,散发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古典韵味,尤其是雅典娜神庙,神庙别出心裁的雕刻技术,更有各种装饰点缀其中,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不朽,尽情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古老魅力和庄严气魄。 史料二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美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 ――菲狄亚斯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⑵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建筑中蕴含了什么精神?请举一例分析。 提示(1)特色:①设计时将建筑物当作自然全景中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考虑;②建筑排列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地形;③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④重点突出,体现帕特农神庙的重要位置。(2)关注人的自由、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精神。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六位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显示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光辉。 【活学活用】 1 ?雅典卫城是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其中最负盛名的建筑是() A?山门 B ?伊瑞克提翁神庙 C ?帕特农神庙 D ?宙斯神殿 解析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是雅典卫城中最负盛名的建筑。 答案C 2.(2017浙江选考)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据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地理教研室刘永梅 【教学背景】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有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欺负状况趋向于平缓。在第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表现仍感陌生,所以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用力,进而知道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春 季节的大风或 者沙尘暴;冬 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的 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阳 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 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 偏转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 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北师大数学选修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 结构图

§2结构图 课时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结构图.2.会画简单问题的结构图,体会结构图在揭示事物联系中的作用.3.能够解读结构图,并灵活运用结构图. 1.结构图可以表示结构设置的________,清楚表示事物的________;结构图的各部分之间存在某种________关系. 2.常用的结构图:组织结构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对应法则的结构图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是一个集合运算的结构图,在框中应填入() A.空集B.补集C.子集D.全集

3.下列关于流程图和结构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流程图是用来描述一个动态过程 B.结构图是用来刻画系统结构的 C.流程图可以用带箭头的流程线表示各单元的先后关系 D.结构图只能用带箭头的连线表示各要素之间的从属关系或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4.如图是“集合”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如果要加入“子集”,则应该放在() A.“集合的概念”的下位 B.“集合的表示方法”的下位 C.“集合之间的关系”的下位 D.“集合运算”的下位 5.下列结构图中要素之间表示从属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 6.如图所示是“集合”的知识结构图,则该结构图属于____________形结构,“集合的运算”相对于“集合”是________要素,相对于“基本运算”是________要素. 7.如图所示是一商场某段时间制订销售计划时的局部结构图,则“计划”受影响的主要要素有________个.

8.实数系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其中1,2,3三个方格中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9.画出必修1“集合”一章的知识结构图. 10.某大学的学校组织结构图如图所示,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工作处的下位要素是什么? (2)学生工作处与其下位要素是什么关系?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荔城中学高淼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结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组。 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是以山岳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按照“标准”的要求要求主要是通过实例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板块构造学说、褶皱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 《山地的形成》这一节内容看似比较少,课标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根据往年的考试内容来看,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要求还是比较细的。对于“板块构造学说”课文中只是简要的介绍了板块运动的形式,但是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板块构造的要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及褶皱山脉的分布以及与板块之间的关系。褶皱的内容也包括较多,首先是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区分以及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使用,与生活的关系等。 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节内容使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板块构造学说以及褶皱山为主,第二课时主要以断块山和火山为主。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表形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学生知道有六大板块的基础。 情意基础:大多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板块构造的学说的原理,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及褶皱山脉分布规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因 素”,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 (1)重视学生“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例分析,实现了学生从知识学习向素质培养的转变。 2.教材内容分析: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所以本 节内容在继上节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后,将山岳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 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是对初中有关 地形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升华。 这一节教材的内容共可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岳的形成;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 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 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的内容——山岳对交通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对交通三方面的影响:对运输线 路结构、对线路分布格局和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年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一般,仍需恰当地启发,适当点拔;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个 性和才能,对讨论、发展环节较感兴趣,但得注意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2.通过火山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通过“活动1、2”,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培养其读图、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活动3”,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