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养成教育从“孝”抓起

小学生养成教育从“孝”抓起

小学生养成教育从“孝”抓起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许英

学校操场,一位小学生在众目睽睽下公然把母亲推倒在地,原因是母亲没能及时给自己送校服;超市门口,一个孩子边在地上打滚,边嚎啕大哭,只是因为大人买的东西不合自己的要求;游戏室里,一位少年与前来阻止自己玩游戏的家长扭打成一团;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官二代”“富二代”种种“坑爹”行径令人咂舌;《今日说法》播出的留日大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将前来接机的亲生母亲连刺九刀的视频,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我们不禁要问: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的品德养成教育抓了几十年,为什么不孝典型一抓一大把?

纵观国情,我国目前已有5000多万独生子女,其中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已成家立业,荣升为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产生的特殊群体,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爱护与保护。独生子女被长辈们众星捧月般抬着、哄着,极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尽管大家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的古训,然而在教育孩子时中国的父母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礼貌来看待,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某位政协委员曾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提倡孝,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权衡的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传统道德教育正好能让他们找到权衡自己言行的标准,让他们变成尊敬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人。

纵观历史,提倡孝道贯穿中国文化始末。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孝悌为人之本”,其含义是:培养孝子的最大目标是为了造就国家的忠臣。孔子要求弟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要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德修养放在学业的首位。到了汉代甚至将“孝”定位为选拔管理的一个标准,当时出现的“举孝廉”,其中的“孝”便是指孝敬父母。中国古代“孝”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真挚的亲情也非常令人感动:东汉黄香“替父温席”,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当然,古代的孝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把古人孝的智慧转化为现代的孝,在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呢?在当今社会,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它赋予“孝”字更深刻的内涵,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尽儿女之孝——孝敬和孝顺,还提倡我们尊老爱幼、

扶弱济贫,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心和对社会有责任心。因此,关于怎样在小学生中开展“孝心”教育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从思想上强化“孝”的观念。

(一)、了解“孝”字来历

要对父母尽“孝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孝”?“孝”字的甲骨文,只有老人的长发,没有老人的身手。长发之下,是个孩“子”。金文中的“孝”,上半部像一个老态龙钟、佝偻着的老人;下半部是一个孩“子”的形象。整个字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孩“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以此来表达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尊敬老人的社会风尚,展现了“孝”的原义。到了小篆时期,从“孝”字仍然可以看到最初的象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挖掘“孝”的故事

1、借用古人讲故事

经常给学生讲古代孝子的故事感化孩子心灵。如: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南北朝时期的花木兰女扮男装,历经千辛万苦,克服生理极限,九死一生征战沙场,为的是不让年迈的父亲受苦。

2、联系身边找故事

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故事更能激起孩子学习的愿望,我就让学生寻找身边发生故事讲给大家听,如:我班张坤同学,父亲重病在床,仅靠母亲给别人当钟点工的工资养家糊口,孩子看到母亲非常辛苦地工作,从而刻苦学习,作业从不让父母操心,总是按时认真完成。李佳琪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生病了,她包揽了不少家务活并精心照顾奶奶。学生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眼睛就会湿润。

3、结合教材读故事

一年级音乐教材《小乌鸦爱妈妈》中,“乌鸦妈妈年纪大,飞不动了躺在家。”和“小乌鸦,捉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简单明了的歌词中,包含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教学时,让学生理解就连乌鸦都知道孝敬母亲,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语文课文:二年级课文《三个儿子》中,看上去没有什么突出优点的第三个儿子,是唯一一个替母亲拎水桶的孩子;三年级课文《妈妈的账单》中小男孩看见妈妈列出的账单都为零芬尼时,羞愧地收起自己索要工钱的账单,不好意思地扑到妈妈的怀里;五年级课本《慈母情深》中梁晓声看到母亲坐在缝纫机前佝偻的身躯和忙碌的身影时,再也不愿为了买一本书伸手向母亲要钱;六年级课本《怀念母亲》中季羡林先生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悲痛欲绝,几度想随母亲于地下……这一篇篇课文,一句句话语,都包含着孩子对父母的尊敬与爱意,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主人公孝敬父母的举动。

4、紧扣时事说故事

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开春播出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普通的工人田世国割肾救母、平凡女孩孟凡杰带着养母上大学的感人故事都是教育学生的经典素材,我及时组织学生观看该类电视节目,并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行为展开讨论,使学生对孝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从行为实践指导上明确“孝”的方向。

(一)、利用课堂

1、晨会课

小学生可塑性很强,也很信任老师,老师应抓住点滴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利用每天早上的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早、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等。“孝举”有:就餐让座位、吃菜让佳肴、看电视让

频道、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等等。从日常小事中,提出孝敬父母的要求,如:在父母忙碌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如果有什么事,要等到父母空下来,再去找父母;在父母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在父母教育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从父母教育;在父母需要你的帮助时,主动去帮忙……

2、班会课

班会前,预先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孩子对待父母的种种表现,可以是任何人的,比如:自己,班级里的朋友,其他班级中的孩子,隔壁邻居的孩子,路过某些地方所看到的,比如马路边的孩子、菜场里的孩子、商场里、超市里……学生们一个个将调查到的情况,或听到的情况讲给大家听,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大家讲的,哪些是孝敬父母的好行为,又有哪些是不孝父母的可耻的行为,让学生评说。

事例如下:

(1)家里,妈妈几次在叫孩子写作业,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依然在看电视。

(2)马路上,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在路上艰难地走着,孩子却悠闲地在旁边晃。

(3)十字路口,孩子在马路上乱窜,妈妈在后面追,一边追还一边喊:“别乱跑,小心车……”

(4)给刚进家门的爸爸拿一双拖鞋。

(5)爸妈不在家,孩子自己穿衣并整理床铺。

(6)想和朋友出去玩一会儿,怕妈妈担心,打个电话征求大人意见……

在这样的情景当中,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举动是对父母的孝顺,并且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3、写作课

课前引导学生编写孝敬笔记,孝敬笔记就是将平时所做的有关“孝心”的事情加以记录。由于每个人所做的事不同,每个人的习作水平不同,所以我倡导让学生写真实的孝敬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这既是教育学生诚实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实行为。在“孝敬笔记”中,还有学生自评、家长评定等栏目。让学生

们努力归结自己所做的事。于是一篇篇孝敬主题的优秀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二)从课余时间入手

1、为父母洗脚

一年级时,我布置了一项回家为爸爸妈妈洗脚的作业,第二天全班小朋友都完成了这一作业,并且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后心里美滋滋的,家长的话更是让人感动,有个家长说:“女儿今天把洗脚水端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很感动,不仅觉得一天的劳累消失了,还让我们有了更亲密的交流。她能懂事,我们很欣慰!”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第一次为我洗脚,是在我疲惫的时候,我的心里暖暖的。”……

那天我把爸爸妈妈的话读给孩子们听,他们可开心了,有的孩子甚至很天真地问:“老师,下次我什么时候再为爸爸妈妈洗脚啊?”当然,孩子是觉得好玩,可我说:“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天天为他们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2、为父母送祝福

我让孩子亲手做贺卡,上面写上一些祝福的话,在父母的生日那一天,悄悄放在父母经常看的书里或者常用的物品下面,给父母一个惊喜。

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父亲节、母亲节……提醒孩子为父母送上一份祝福,哪怕就一句:“祝妈妈节日愉快!”

3、给父母一个拥抱,对父母说声“谢谢”。

在父母每次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孩子都要真心地拥抱父母,并说一声谢谢,谢谢父母的关爱,谢谢父母的照顾,谢谢父母的辛苦……话语虽然不多,但要让孩子心中有父母,时刻不要忘记父母的辛劳。

让孩子从小了解孝亲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

(三)利用家庭

小学生毕竟年龄尚小,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我利用家长会,让家长知道不是孩子学习好、考高分就算是孝敬父母了,应该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联系。

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

1、改变家教观念,尽量杜绝家长随意打骂训斥孩子和宠得过分、爱得过浓的行为。

首先,让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消除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优越感,把孩子放在与家庭成员平等的地位。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尽量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的事情帮着做,家里的事情学着做。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

其次,让家长在处理部分家庭事情中,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也融入家庭之中,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我的想法也可以被爸爸妈妈接纳,或者我说的话爸爸妈妈也在认真考虑,这样孩子就学会思考问题,学着解决问题,让孩子知道我要为家庭考虑,我要为父母考虑。

同时,让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不做“啃老族、虐老族、遗老族”。

2、家长平时可以制订一些专门的训练项目以及定时进行考核。

制定表格,选择一些项目,如:自己的事:穿衣、叠被、系鞋带、理书包等;爸爸妈妈的事:端茶、倒水、洗脚等;家里的事:扫地、倒垃圾、洗碗等……看孩子是否能够坚持做到,并适当予以奖励,这样既加深了孩子对待孝顺的印象,又使孩子体会到孝顺父母会带来快乐!

上学了,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交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业负担的增加越来越少,这种亲情因交流的减少越来越淡薄,制订专门的训练项目就是为了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家长还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配合学校开展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家长不仅应做好“父母”本身应做的教育工作,而且平时应该经常到学校去,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孩子不要在学校里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形成最大的合力,产生最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品德养成教育中,孝心可以说是一个核心。在这个过

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孝心孝行,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对独生子女“孝心”培养点滴体会》新课程教师2011年3期陈秀叶

《中小学德育大纲》

《中国教育管理史》梅汝莉北京教育学院教育

(作者单位及姓名: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许英电话:137********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