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6)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9)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10)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13)

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9)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4)

第八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31)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36)

第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41)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7)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9)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53)

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 (5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9)

第十七章附则 (62)

图纸目录 (63)

陈埭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环境与形势也对陈埭

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观97 版总规,一方面其未能很好预测陈埭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施中差距较大,许多方面没有得到执行,使得近几年来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相对缺乏规划指导、管理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陈埭城镇发展规模迅猛,远远突破了97总规的预测,规划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晋江市域概念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一层面规划的编制,陈埭城镇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路,同时滨海大道、晋江大桥、双龙路延伸线、仙石污水厂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确定、落地,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统筹思路和条件。为此,陈埭镇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受陈埭镇人民政府委托,在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我院从2004 年5 月开始现场调研、主要专项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2004 年12 月对专项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2005 年3 月提出了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并与陈埭镇和市建设局进行了讨论、沟通与协调,2005年6月,完成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9月,进一步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等单位的意见,2005年12月24日,组织规划成果评审会,并获得较高评价,原则通过,针对专家提出的深化修改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

最终形成本成果,现提交陈埭镇

人民政府予以上报审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陈埭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福建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省市法律法规为依据。

2、本规划以《泉州半小时城市群规划》、《泉州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晋江市域概念规划》、《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晋江市和陈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晋江城市近年编制的交通、环境卫生、旅游业发展、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市政工程、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天然气利用工程、消防、防洪防潮工程等相关专项规划为编制参考,并对《泉州市江南池店组团分区规划》、陈埭镇第二、第三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四境、岸兜村旧村改造详细规划,大鞋城详细规划,七一路、陈泉东路、鹏青路等在建、拟建市政设施设计进行有效衔接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把握陈埭经济已有优势,延展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在此基础上重视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统筹与协调发展,以和谐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要求,逐步把陈埭建设成为晋江城市分区和滨海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鞋业制造基地和商贸中心。

第四条规划原则

规划遵循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动态规划与弹性规划相结合五大原则。

第五条规划重点

1、协调发展城镇与区域、城市与村镇的关系,研究城镇集约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城市化进程。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领域,把陈埭置于与晋江城市、环泉州湾城市群紧密联系的区域中统筹发展,确定合适的分期发展定位及相应策略措施。

2、研究经济与产业协调发展战略思路,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提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协调人口增长与就业需求的关系,提出解决二者矛盾的措施。

4、着眼晋江市区和陈埭镇域两个层面探讨陈埭空间发展的模式、规模、方向和布局等,提供具有远景的、弹性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合理拓展空间,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科学实施分期发展动态规划,处理好近期、远期与远景、局部与总体等关系,增加规划的实施弹性,减少规划实施阻力。

5、合理确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协调好城镇空间组织与交通通道建设的关系,实现城镇空间有机生长。

6、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提出未来发展预测,制定相关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把陈埭镇域作为整体统一考虑,范围北至高坑、海尾、仙石村,

东至泉州湾滨海区域,西到东环路、晋江机场,南至高湖、梧埭、霞美等

村,规划区面积38.81km2。

第七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4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年以后。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八条发展目标

1、2010年发展目标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5650美元,其中,工业产值290亿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30%提高到45%外贸出口100亿元,年平均增长11%城镇化水平达到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主要工业企业达到清洁生产。

2、2020年发展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鞋业制造基地、商贸中心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生态和谐的晋江城市分区与滨海新区。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60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1.2万美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调整至1: 45: 54;城镇化水平达到9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表2-1、陈埭镇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第九条经济发展战略

1、区域功能定位

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集鞋材、成品鞋、鞋机为一体的鞋类专业物流市场,建成亚洲最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商贸中心。

2、战略导向

以实现宽裕型小康和构建区域经济竞争力为突破口,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村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为纳入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巩固发展鞋业、商贸业、服务业等,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增强全镇经济规模和综合经济实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第十条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定位

总体发展方向:运动鞋、时尚鞋、休闲鞋三类休闲鞋系列;

总发展目标:中国最大的休闲鞋制造一营销中心;建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休闲运动鞋生产基地、商贸中心、专业物流市场。

形成休闲鞋产品、鞋材及配套、研发三大核心特色;

目标顾客定位:国际中档、国内中高档休闲鞋。

2、产业发展思路

发挥制鞋基地优势,延伸制鞋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专业型商贸业,形成具有多层面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打造运动鞋产业集群制造中心,形成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制造—营销中心,提供集群配套服务,构建物

流区,形成鞋材交易中心,配套发展服务业

第十一条城镇发展战略

1、确立作为晋江城市分区和滨海新区的地位,为业者、居民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功能和美好的生活、生产空间与环境。

2、按照“梯度推进、带动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推进:

巩固发展阶段(2005-2010 年):加快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对内对外通畅的交通体系,基础设施较完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整理,为产业的提升、发展提供空间;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调整提高阶段(2011-2015 年):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集鞋材、成品鞋、鞋机为一体的鞋类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全国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城镇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档次,建成晋江城市分区。

全面提升阶段(2016-2020 年):发挥滨海优势与景观特色,开发滨海地带,做好商贸中心、居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规划,建成亚洲最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与商贸中心,打造成为晋江城市滨海新区。

第十二条人口发展战略对于本地居民,注重通过新区建设和旧镇改造,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结合远期滨海新区开发,积极构建城镇新居住区和公建区。

对于外来人口,以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主,积极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特别是熟练技工和技术人员。一方面要重视其对陈埭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大力改善居住环境和文教体卫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如建设统一的外口公寓、幼托、中小学、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等,使外来人口安于、乐于在陈埭工作、生活,积极为陈埭新一轮的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

管理,如政府帮助企业或者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中心、职工学校等,对外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劳动技能,满足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要求,夯实发展后劲。

第十三条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分散的企业改造加快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强对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实现无害化生产。

严格依据土地利用规划,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水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四条城镇性质与职能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鞋业制造基地、商贸中心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生态和谐的晋江城市分区与滨海新区。

第十五条人口规模

表3-1、陈埭人口规模预测汇总表

常住人口(万人)暂住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

现状(2004 年)7.7517.1324.88

近期(2010 年)8.4019.5727.97

远期(2020 年)9.1023.6832.78

第十六条用地规模

表3-2 、陈埭用地规模预测汇总表

建设用地(Km2)人均建设用地(m2)

现状(2004 年)13.5454.41

近期(2010 年)21.9078.28

远期(2020 年)28.6787.47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第十七条空间布局结构与形态规划空间结构形成“三轴、三心、三区、三

廊、三带”的布局形态:

“三轴”:沿陈泉一^ 一路、陈泉东路的两条南北向发展轴和乌边港东西向公建中心发展轴。陈泉-七一路发展轴联结镇区南北,包括高速公路出入口、鞋业商贸中心、南部居住配套区;陈泉东路发展轴联结晋江大桥、仙石商务区、中心商贸区、滨海行政文化商务中心、东部产业区;东西向发展轴沿乌边港由西向东联结市区青阳中心、中心商贸区和滨海行政文化商务中心。

“三心”:仙石商务区、中心商贸区和滨海行政文化商务中心。

“三区”:以乌江港为界,形成北部居住区、南部居住配套区、东南部产业区。

“三廊”:即乌边港景观视廊、北部九十九溪景观视廊、东部滨海岸线景观视廊。

三带”:即规划的城镇外围生态防护带,分别是东北毗邻江南组团的生态

绿带、沿滨海发展备用区、机场南侧-西滨海滨农林生态区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演变策略

1、近期交通导向型(TOD空间结构转变

以对外交通主干路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推进沿线旧镇改造和新区拓展,实施交通导向型(TOD模式推进城镇空间转变。即以晋江大桥-陈泉东路、双内路延伸线、阳光东路、陈青路延伸线、七一路等主次干道的新建扩建带动沿线旧镇区改造;以“商贸-居住”的典型商住综合用地建设方式改造旧居住区。同时结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用地,完善城镇功能,实现产业提升。

2、远期相对完善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提升,形成“三轴、三心、三区” 的布局

结构,既考虑与泉州东海组团、池店江南组团的呼应,又在区内乌边港沿线形成商贸和综合中心,以相对完整的城市分区纳入到晋江市区中,并为远景向滨海拓展形成滨海新区构筑基础。

3、远景滨海新区发展,进一步沿乌边港南北两侧拓展发展滨海新区,做大第三工业区,提升北部产业区功能,做大仙石商务区。

第十九条空间发展布局策略

1 、镇域城镇化到城乡一体化改变目前村庄无序蔓延、中心城镇极化效应弱的现状,实现从村镇向城镇再向镇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商贸区,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第三产业提升,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强工业区的集聚、整合与拓展,做强第二产业基础,继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改进、完善作为城镇或晋江城市分区的职能,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帐;加大对外交通和内部市政道路建设力度;保护、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间拓展模式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内聚式、外溢式、跨跃式三种不同的空间拓展模式:旧镇区改造采用内聚式,近期的空间拓展采用外溢式,远期特别是城镇或城市分区中心的建设,采用跨越式。

3、用地空间管制对土地利用和空间拓展进行科学、合理的管制,规划先行,有序拓展,弹性推进。先期依托现状镇区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建设水平,强化与晋江市区、池店组团、西滨镇的有机对接与融合,并加强对东部、北部以及沿江、滨海用地的严格管制,等时机成熟再按照规划推进这些用地的开发建设,严禁时机未到之前的无序利用和随意占用,保证战略性空间资源在理性的开发建设时机选择和时序安排下有序、合理利用,动态、弹性拓展,从而为远期、远景环泉州湾都市区和晋江城市向陈埭拓展、构建陈埭滨海新区预留用地、储备空间,滚动式向东

扩展城市用地,构筑城市新区。

第二十条城镇更新与改造

1、积极推进旧镇区的改造和更新陈泉公路第一工业区周边和四境村周边的工业集中区,结合路网进行旧镇改造,形成围绕镇区居民区的工业集中区域;如在北组团,将庵上、洋埭、涵埭、霞村等村集中整合,结合道路拓宽改造,配建沿街商店和公共配套设施,工业用地由洋埭工业小区向南,沿涵埭村向东拓展,除利用已有旧村居民

建筑作工人公寓外,在庵上村东北集中建设社会化、专业化

的工人工业区

鹏头村、岸兜村东侧、花厅口村的工业小区整合聚集成为南片工业区,并向东第三工业区拓展,鹏头村、岸兜村、花厅口村作为相应配套居住公寓区。

涵口村以西、苏厝村以东用地结合大鞋城建设成为鞋材、鞋机、鞋成品物流基地,并沿陈泉公路、七一路沿线至坊脚村,形成公建街。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第二十一条用地布局规划原则

衔接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在基本确保耕地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按经济产业和城镇用地、人口发展需求,统筹布局各类用地;根据定位,大力补充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需求;按照分期、分片方式,通过旧镇改造、交通导向(TOD、新区成片拓展等整合用地,逐步形成合理、协调的用地布局;重视开放空间和生态用地的控制和预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十二条规划期建设用地平衡

1、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平衡

表5-1、陈埭镇远期用地平衡表(2020年)

2、各类用地分期发展态势

总用地规模增加的同时,公共设施、道路广场、园林绿化等用地的数

量和比例持续增加,居住、工业用地的比例持续下降。

表5-2、陈埭规划期内主要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第二十三条居住用地

1、近期居住用地以旧镇旧村改造为主,同步结合新商贸、商务区、产业区的发展配套建设新居住,即遵循“改造为主、新建为辅、集聚成片、成区”的整体发展思路。用地规模略有上升,但用地比例大幅下降。

2、远期加大改造力度,基本形成南北两个区,主要为商贸、商业、商务、行政文化中心服务,南区兼顾为工业产业区配套居住。用地规模达916.8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1.97%,人均27.97m2,较现状、近期均有下降,属于国家规划用地规范的中等水平。通过旧镇改造将大量居住用地

提升为公建用地、配套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等。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双龙路以北、六源支流以南以及陈青路以南、陈泉路以西;三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现状洋埭、涵埭、横坂、花厅口、脚坊、江头、桂林等村;四类居住用地则主要分布在现状高坑、海美、南霞美、梧埭等村。

3、规划期内分类居住用地发展变化态势

表5-3、陈埭分期规划居住用地结构变化表

现状 近期 远期 远景

(2004 (2010 (2020 二类

年)

年)

年)

面积(ha )

0 73.64 249.34 905.90 居住

用地 占居住用地的比重 (%)

0 9.86 29.55 100 三类 面积(ha )

445.89

369.78

334.00

居住

用地 占居住用地的比重 (%)

60.54 49.51 39.59 0 四类 面积(ha )

290.68

303.52

260.38

0 居住

用地

占居住用地的比重 (%) 39.46 40.63 30.86

4、中小学的规划布局

表5-4、陈埭镇中小学分布情况(2020年)

第二十四条工业用地

规划至2010年,工业用地为591.4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7.01%,人均21.15 m2,用地比重降低,增长的用地规模旨在确保大型生产企业的建设用地需求,主要是已上报的第三工业区项目用地。规划至2020年,工业用地为627.5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89%,人均19.15 m2,比重较现状、近期均有大幅下降,属于规划用地规范的较低水平。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工业区,为了满足远景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第三工业区两侧预留284.77公顷的工业发展备用地,保证工业用地具有弹性扩展的空间。

第二十五条公共设施用地

大幅度增加公共设施用地,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分级、均衡配置公共设施,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满足生产、生活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优化城镇发展的软硬环境。规划至2010年,公共设施用地增至141.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46%,人均5.06 nt规划至2020年,用地规模增至361.27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60%,人均11.02 m2。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陈青路与陈泉东路交叉口乌边港岸南东侧;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分布在七一路、四境街、北横三路、纵三路北段沿线以及仙石沿晋江、乌边港东端滨海区域;文化娱乐用地主要位于陈青路与陈

泉东路交叉口乌边港岸南西侧;教育科研用地主要在北横三路东端、和平路与七一路交叉口东北处;体育用地主要在乌边港东端岸北,总面积10.37 公顷;医疗卫生

用地主要在南环路南侧、南横二路南侧以及乌边港中段南岸、七一路东侧,在涵埭建设一个综合医院,结合现状陈埭卫生院建设一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新增洋埭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总面积12.32ha。

表5-5、陈埭镇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2020年)

第二十六条仓储用地

适度增加仓储用地,提高比例,规划至2010年,仓储用地为28.79ha,占建设用地的1.31%,人均1.03 m;至2020年,仓储用地小幅增至31.14ha,占建设用地的比例降为1.09%,人均0.95 m2。仓储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第三工业区中部。

第二十七条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至2010年,对外交通用地主要为晋江大桥及其连接线用地,面积9.3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43%,人均0.33 m2;规划至2020年,对外交通用地达30.5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6%,人均0.93 m2。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通道、晋江大桥、长途客货运站、机场导航台等处。

第二十八条道路广场用地

至2010年,道路广场用地为266.8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19%,人均9.54 nt规划至2020年,用地增至355.3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39%, 人均10.84 m 2。规划公交汽车站6 处,公共停车场9处;加油站4 处,分别位于东环路、陈泉路、双龙路和陈青路上。

第二十九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至2010 年,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45.23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07%,人均

1.62m2。至2020年,用地增至73.6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2.57%,人均

2.25m2。

选择六源河为水源地,主要依托现有陈泉路上的陈埭一水厂;设置污水处理厂1 个,位于晋江大桥南侧、沿海大通道西侧;设置垃圾处理厂5 处,分别位于六源支流南岸纵三路东侧、北横三路东端、六源河南岸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花厅口以及南外环路与陈泉路交叉口西南侧;设置变电站5 处,分别位于洋埭、岸兜、四境、西坂和江头。

第三十条城市绿地

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 提高绿地比重。至2010年,城市绿地为140.22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40%,人均5.01 m2。至2020年,绿地增至296.0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32%,人均9.03 m2。规划城市公园6处,分别位于俺上、涵埭、溪边、四境、鹏头、宫口。

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三十一条规划原则

充分结合内河、文物等资源以及旧镇改造,迅速补缺建设公共绿地, 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服务,近期基本形成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网,远期形成完善的园林绿地体系。重点抓住沿路、沿河和滨海的用地资源,形成具有滨水-海滨特色的、蓝-绿结合的绿色体系。结合规划的分区布局分区集中绿地,构筑区级-分片级-居住区级片状公共绿地体系。结合滨海、沿乌边港景观视廊等构筑开放空间,完善绿化种植构成和绿地生态群落,形成符合滨海特色生态、共生的城镇生态绿地系统。

第三十二条规划目标规划采用城市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三

个指标进行控制。远近结合,兼顾发展时序与速度,使城市绿地分别达到:近期(2010年):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 平方米;

远期(2020年):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 平方米。第三十三条绿地系统构成绿地系统包括公园、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主要结合道路、内河水面、高压走廊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周边农地、生态防护地、发展备用地等作为大生态绿化体系。

整个绿化体系形成“一网、两片、两带、六片”的基本格局:

“一网”指规划区内大量的内河沿河绿带交织成网,全长约40 公里,沿河两侧控制至少10 米以上绿带。

“两片” 指两片全区级大型公园,分别沿乌边港西、东两段布局,分

别是:乌边港紫峰公园,面积38ha(含水面52ha),位于乌边港西段陈泉路两侧,西端延伸至晋江东环路,与晋江江滨公园连接成一体;乌边港水上公园,面积27ha(含水面72ha),位于乌边港东端,陈泉东路以东,延伸至沿海大通道。。

“两带” 指晋江大桥-陈泉东路沿路绿带和双内路延伸线沿路绿带,沿路两侧各规划预留25-30 米绿带。

“六片”为六片片区级公园,分别是:九十九溪公园:面积8.8ha , 位于六源支流南岸、七一路西侧;陈泉公园:面积10ha,位于北横三路东段;双龙公园:面积12ha,位于双龙路与七一路交叉口东北处;默轩公园: 面积5.5ha,位于岸兜,以丁氏宗祠为中心;南岳庙公园:面积88.1ha,位于江头南岳庙沿线;丁拱辰公园:面积3.9ha,位于江头,以丁拱辰故居为中心。

第三十四条大生态绿化体系

规划结构中的“三带”是陈埭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是从周边镇城协调发展和

晋江城市结构延续构筑的大生态绿化体系。“三带”分别为:东北毗邻江南组团的生态绿带:东北至九十九溪晋江入口,西南至泽沟、苏厝一线,宽度0.5-1.8千米,是陈埭与池店—江南组团的生态分隔带;

滨海发展备用区:西北从晋江入海口海美村开始,沿东往南,直到西滨沿海,宽度1-1.3千米,是晋江和陈埭发展滨海新区的备用地,是近、远期规划控制的生态带;

机场南侧-西滨海滨农林生态区:从晋江机场南面沙塘村向东,沿梧埭、霞美村、西滨镇到沿海,是陈埭与西滨-农场片区的生态分隔带。

第三十五条规划建设用地绿地指标控制

各类用地绿化率指标按下表6-1分期控制

表6-1、陈埭各类用地绿化率指标规划控制表

第三十六条空间景观轴线

规划结构中的“三廊”构筑空间景观的基本架构:

乌边港景观视廊:从苏厝沿乌边港向东至滨海,是传承晋江城市空间

景观主轴的纵轴规划构思,即形成连接新城市中心区--青阳组团--向东连接陈埭组

建宁县濉溪河岸生态修复与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建宁县濉溪河岸生态修复与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三明市建宁县濉溪河段,全长为13.4公里,濉溪属金溪水系,在袁庄注入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建宁县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景色优美,素有“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等美誉。 二、设计任务与规模 设计任务:本项目旨在于利用现状滨水自然基底、结合原有和设计防洪设施,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整治提升,充分发挥建宁县的特色和文化,塑造一个集生态、安全、自然、科教、玩赏、休憩、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走廊。 设计规模:本项目起点位于建宁县渡头大桥,终点为建宁县高沙洲,改造设计河道总长13.4公里,本项目将结合建宁县的历史文化和现有的自然景观,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方式,对河道沿线景观进行综合整治,力求实现水系、道路和绿化三通,打造安全、生态、自然、优美的建宁县安全生态水系示范河段。 三、相关规划及解读 1.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市域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项目区定位为安全、生态、自然的示范河段。本项目属于建宁主要重大河道。根据区域规划要求,城市建设生态区应加强公园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强化和提升生态功能。设计将对区段进行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河道两侧设置滨水步道的同时进行生态净化涵养,并对其中的农田耕地进行保护及提升。

2.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建宁县将大力促进红色旅游和客家祖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故项目将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功能区,延续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革命文化精神。 3.《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形成“一带、四廊、多斑块”的绿地系统结构。促进中心城区周边山体生态绿地相融,内外联动、共同交织渗透。 (1)一带:纵贯濉溪溪河沿岸的滨河绿地。 (2)四廊:四条连接建宁县城区绿色交通廊道,包括西部快速通道、东部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和江滨路。 (3)多斑块:城区和组团之间的生态控制斑块。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濉溪生态绿廊,连接濉溪水源保护区与下游河道。 4.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心城区景观风貌与城市设计规划构建“一带、五楔、多廊道”的景观结构。 (1)“一带”是指贯穿中心城区的沙溪景观带。 (2)“五楔”是指依托城区周边的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绿地,构建五个大型山体景观绿楔。 (3)“多廊道”指以道路或控制绿化带为依托,规划多个城市中心区节点和自然山体背景之间形成的景观廊道。根据中心城区景观风貌的规划定位,设计依托河道宜打造生态滨水型景观,串联区域内的生态节点,形成连续的生态绿色链条,同时满足周围人们郊野游憩、休闲、亲水等功能需求。 四、基地分析 (1)溪水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牡丹江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办法

牡丹江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办法 来源: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作者:时间:2007/07/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设动迁管理,保证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需要,维护动迁人和被运迁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建设,需拆除房屋和其它设施及搬迁、安置、补偿等动迁事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称市开发办)为本市动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动迁管理工作。 市城市建设动迁安置处(以下称动迁承办单位),为本市统一动迁的实施单位,负责对被动迁人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或承担房屋拆除、补偿、安置等任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动迁人是指依法取得动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本办法所称的被动迁人,是指对被动迁房屋和其它设施具有合法产权证照或使用证照的单位或个人(以下分别称所有人和使用人)。 第二章动迁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因建设需要动迁,必须向市开发办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取得《动迁许可证》并按住宅本体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五预交动迁安置保证金后,方可进行动迁。工程竣工,动迁人履行与被动迁人签订的协议后,退回保证金。 房屋动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动迁人申请办理《动迁许可证》,应提交下列证件: (一)建设计划、投资指标、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文件。 (二)拆除房屋产权注销登记通知。 (三)包括动迁地段现状情况、安置地点、动迁期限、回迁时间等内容的动迁安置方案。 第七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开发建设的,均实行统一动迁,由动迁人委托动迁承办单位实施动迁。 经市开发办批准个别动迁的,动迁人按本办法规定可自行实施动迁。动迁人是个人的,不得自行实施动迁。 动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实施动迁。非建设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实施动迁。 第八条市开发办核发《动迁许可证》后,应向动迁范围内的被动迁人发布公告,公布动迁人、动迁承办单位、动迁范围、搬迁期限等,宣传有关动迁的法规、工作制度。 市开发办应监督动迁人、动迁承办单位和被动迁人执行本办法,监督检查各项动迁活动,保护动迁人和被动迁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动迁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市开发办批准,不得在拟建地段进行动迁调查摸底。 (二)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搬迁期限。

20XX连云港行政区划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XX连云港行政区划图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表(20xx最新) 注: 1、以下城市为副省级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2、以下城市为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篇二:20xx年那些不经意间的行政区划调整 篇三: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批复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批复 一、规划区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

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xx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总面积约为1644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xx-2030。其中,近期为20xx-20xx年,远期为20xx-2030年,远景展望2030年以后。 三、市域城镇规划 1、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确定连云港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心”。其中,“两轴”为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一心”为连云港中心城区。 沿海城镇发展轴:北起柘汪镇,南到燕尾港-堆沟港镇,包括海头镇、赣榆县城、南翼新城(板桥-徐圩地区)等城镇节点,是依托连云港滨海港口、土地、交通、景观等优势资源、以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市域南北向新兴发展轴线。 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东起连云港中心城区,西沿陇海铁路和连徐高速公路经白塔镇、东海县城,向新沂、徐州方向延伸的市域东西向传统发展轴线。 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点即连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5)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9)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11) 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8)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2) 第八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33) 第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7)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9)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50) 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 (54)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6) 第十七章附则 (59) 图纸目录 (60)

前言 陈埭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环境与形势也对陈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观97版总规,一方面其未能很好预测陈埭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施中差距较大,许多方面没有得到执行,使得近几年来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相对缺乏规划指导、管理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陈埭城镇发展规模迅猛,远远突破了97总规的预测,规划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晋江市域概念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一层面规划的编制,陈埭城镇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路,同时滨海大道、晋江大桥、双龙路延伸线、仙石污水厂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确定、落地,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统筹思路和条件。为此,陈埭镇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受陈埭镇人民政府委托,在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我院从2004年5月开始现场调研、主要专项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2004年12月对专项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2005年3月提出了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并与陈埭镇和市建设局进行了讨论、沟通与协调,2005年6月,完成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9月,进一步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等单位的意见,2005年12月24日,组织规划成果评审会,并获得较高评价,原则通过,针对专家提出的深化修改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最终形成本成果,现提交陈埭镇人民政府予以上报审批。

牡丹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牡丹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牡丹江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年)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2年-2015年) 建设规划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 十一五期间,永安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以稳定提升粮食基础产业为前提,在特色种植基地化、畜禽养殖标准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户经营组织化等方面典型示范初显成效。2011年,永安市政府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月永安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2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永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意见》,编制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80多万亩,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貌概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区、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到厦门360公里。 (二)自然资源 永安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全市土地面积441.1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68.97万亩,占总面积83.6%,耕地28.12万亩,占6.37%,水域6.86万亩,占1.56%,道路、石山及其它用地37.22万亩,占8.47%,人均占有耕地0.88亩。永安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特点。海拔高度为150-1705.7米,垂直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3-19.2摄氏度,无霜期302天,年降雨量1484-2040毫米,日照充足,区域生物生长量较高。永安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2%,林木蓄积量22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100.7万亩,竹林面积100.2万亩,人均竹林面积6.7亩,居全省第一位。境内水系丰富,流量充沛,主要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达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0.98万立方米,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 二○○八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概述 (5) 第三章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8)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2)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13) 第六章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15) 第七章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 (17) 第八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9) 第九章新项目准入条件 (21) 第十章公众参与 (22) 第十一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2) 第十二章困难与不确定性 (22) 第十三章评价结论 (23) 第十四章建议 (23)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由来 晋江市科技工业园区包括五里园和安东园2个园区,分别位于晋江市灵源街道和东石镇。2006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晋江科技工业园区、泉州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和晋江东海垵开发区整合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前身为晋江市(五里)科技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为五里工业区,是晋江市产业经济组团的核心区域,自1998年建设以来,工业区发展迅速,期间共经历二期的开发建设(即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开发面积850hm2,已开发建设面积719 hm2,开发利用率为84.6%。区内已引进130家企业,现有企业投资总额突破50亿元,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发展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行业涉及食品、服装、电子、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也是为晋江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空间依托,推动晋江市经济新一轮建设。2005年晋江市政府决定调整五里工业区规划用地范围,在工业区原有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南拓展,增加规划开发用地面积11.87km2(即工业区三期工程),规划开发总用地面积达到20.37 km2,加上规划范围内保留村庄面积,规划区总面积24.91km2。受工业区管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1月就重新规划定位后的五里工业区编制了《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要求,福建省晋江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委托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2006年1月)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下简称为本项目)。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对规划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场踏勘、资料调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预测计算等结果,编制《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委托单位送环保主管部门评审。 1.2规划特点 规划方案于2006年编制,在此之前五里工业区已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本规划方案是在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整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是对规划区内已开发用地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规划开发用地的指导。该规划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路、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围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晋江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报告

晋江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的、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最终方向,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集群的指导下,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发展产业集群的需要,更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从目前的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看,各种产业园区确实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产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企业和运营商的经验不足,加之在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等问题,容易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晋江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报告》对产业园区投资规划研究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决策参考资料,中商产业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产业园区投资规划研究分析,对充分发挥晋江市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牡丹江市场调研报告

牡丹江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7月6日 目录 一、地理位置 (2) 二、城市概况 (3) 三、宏观经济 (5) 四、房地产市场状况 (10) 五、产品结构、部分楼盘简析 (15) 六、区域分析 (34) 七、竞争分析 (36) 八、目前牡丹江市房地产政策 (36) 九、综述 (36) 十、写字楼市场状况 (38) 十一、牡丹江市地热资源 (40)

一、地理位置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东至俄罗斯远东、南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接壤、西与哈尔滨市相邻,地处长白山北部。

二、城市概况 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4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79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市区人口94.2万。(一)行政区域划分 牡丹江市现有4个市辖区: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江南新区目前正在规划中。 牡丹江市行政区域划分表 行政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 简介 东安区334一八.5 位于牡丹江市东南部,老城区,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商贸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

(二)市政设施 牡丹江城市绿化、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齐全。市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 2770 公顷,绿地率 45% 。

市区道路长度 744 公里,面积 807 万平方米,人均 10.3 平方米。位于市区东南7公里处的牡丹江机场为国家4C级机场。 (三)产业结构 牡丹江市工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造纸、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制药、汽车配套、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工业是牡丹江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市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牡丹江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市拥有夏威夷国际大酒店、金鼎国际大酒店等星级宾馆 46 家,大商集团、新玛特、波斯特、家乐福等大型商场70余家。 三、宏观经济 近年来,牡丹江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八.5%。 (一)地区生产总值 2006—2010年GDP增长表(单位:亿元)

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 行)》的通知 各区房产局、物价分局、拆管办,各房屋拆迁估价机构、房屋拆迁实施单位: 现将《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八月六日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评估工作,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屋拆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房地产估价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涉及房屋拆迁的房地产评估活动,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从事房屋拆迁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以下简称估价机构)应当是具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三级以上房地产评

估资质,并经过市房产局的审核准予其在本市执业的估价机构。 市房产局、市拆管办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估价机构名录,供拆迁人、被拆迁人选择。 第四条每个拆迁估价项目,估价机构均应派出至少二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其他人员则应当持有市房产局、市拆管办共同颁发的《拆迁评估上岗证》。 第五条拆迁评估的估价对象:拆迁范围内,经确认持有合法产权证明的被拆迁房屋(含其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附属设施。 1995年航测图上标明的无证房屋参照有证房屋评估。 第六条拆迁评估的估价目的统一表述为“为确定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而评估其房地产市场价格”。 第七条拆迁评估的估价时点一般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拆迁规模大、分期分段实施的,以当期(段)房屋拆迁实施之日为估价时点。 第八条拆迁评估的价值标准为公开市场价值,不考虑房屋租赁、抵押、查封等因素的影响。 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不包含室内、外自行装饰、装修的补偿金额及房屋拆迁中的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非住宅用房一次性综合补助费等政策性补贴费用。 第九条拆迁评估价格应当以人民币为计价的货币单位,精确到元。

课程设计初稿

一、背景情况 牛奶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牛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牛奶的营养含量也成为了人们购买是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的改善。据市场调查的数据52%的人认为一日三餐中必须选择牛奶来摄取,营养物质。于是牛奶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液体奶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纵观2009年的中国乳业,在市场的全面恢复的大背景下,乳品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且市场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据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的常温奶总体销售额增长率为2%,其中花色奶保持不变,白奶、儿童乳饮料和高端奶分别有6%、3%、9%的降幅,乳饮料和功能奶分别小涨3%和4%,而儿童奶则高涨56%.由此可见,儿童奶产品已经成为常温奶产品中销售涨幅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新兴种类之一。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物流网络规划》这门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中,并且了解福建省9地市的大致物流情况。此次课程设计的对象是长富乳业,我们小组从其中42中产品中选取了“儿童巴士鲜奶”这一种产品进行相应研究,其他产品类似。 二、物流需求预测 (1)根据福建省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州市人口约为711万人;厦门市人口约为353万人;莆田市人口约为277万人;三明市人口约为250万人; 泉州市人口约为812万人;漳州市人口约为480万人;南平市人口约为264万人;龙岩市人口约为255万人;宁德市人口约为282万人; (2)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其中0~14岁儿童所占人口比例为16.5%,将这个比例应用与福建省的9地市; (3)长富乳业在福建省的知名度较高,根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福建省消费的全部奶制品,其中长富乳业的产品占有30%的比重; (4)我们小组还参考了不同学院老师的建议(包括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并且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为方便计算简化了数据; (5)得出福建省9地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为: 福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28440盒; 厦门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4120盒; 莆田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1080盒; 三明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000盒; 泉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32480盒; 漳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9200盒; 南平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560盒; 龙岩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200盒; 宁德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1280盒。 三、物流方案设计 (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设计 我们小组采用了CFLP方法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 (1)CFLP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环境: 特点:CFLP(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方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与最优化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它不是精确式算法,不能保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但只要处理得当,获得的可行解与最优解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启发式算法相对最优化方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启发式方法是仅次于最优化规划技术的选址方法。 应用环境:当配送中心的能力有限制,而且用户的地址和需求量以及设置多个配送中心

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城市总体规 戈I」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目录 、/. — 前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 签。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七章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牡丹江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1 报告说明 (1) 1.1调查分析背景 (1) 1.2调查分析方法 (1) 2 牡丹江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2) 2.1市场现状 (2) 2.2牡丹江市旅游经济在黑龙江省的地位分析 (7) 3 牡丹江市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3) 3.1人口学特征分析 (13) 3.2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15) 4 牡丹江市旅游质量评价与开发建议 (18) 4.1质量评价 (18) 4.2开发建议 (20) 5 主要客源地旅游消费习惯分析及对东北的旅游感知分析 (23) 5.1旅游消费习惯分析 (23) 5.2东北旅游感知分析 (33) 6 牡丹江市居民旅游发展认知 (38) 6.1旅游发展认知 (38) 6.2旅游发展诉求 (41) 7 旅游市场定位与预测 (43) 7.1旅游市场定位 (43) 7.2旅游市场预测 (44)

1 报告说明 1.1调查分析背景 为科学编制《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牡丹江旅游市场专项调研,围绕牡丹江旅游经济运行状况、客源市场特征、旅游质量评价、客源地消费习惯、客源地居民对东北旅游感知、牡丹江居民旅游发展认知等分课题展开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力求为《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依据。 1.2调查分析方法 牡丹江市旅游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主要采用各地各级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其他调查课题调查方法均为问卷调查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专栏1-1 调查说明 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样本 旅游客源市场征、旅游质量评价与开发建议2012年5月在牡丹江各主要景区景点展开线下问卷调查;在众意网建设网上问卷平台,通过 新浪微博信息锁定牡丹江旅游者,向其展开网上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 1251份,其中有效问卷1150份, 占回收问卷的91.9%。

三明旅游总规(永安部分)

三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永安部分) 第六章目标与战略 第一条目标定位 海峡西岸生态休闲胜地 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 世界客家寻根朝圣祖地 三明旅游正处于由区域旅游地向国内旅游目的地的转型期,打造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是三明旅游的近期发展目标,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是三明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以生态休闲体现三明旅游的个性特征,以山水安养体现三明旅游的发展重点,以寻根朝圣体现三明旅游的文化基底。 第二条功能定位 三明城市的功能定位:海峡西岸旅游区中心城市之一。 使三明成为省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海峡西岸旅游区的中心城市。 三明旅游的功能定位:以休闲、安养、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海峡旅游纵深推进的桥头堡和平台。 第三条产业定位 1、海峡两岸互动的交流产业:加强与台湾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台海局势的健康发展。 2、城市品牌打造的形象产业:利用三明拥有极其优良的旅游资源,建设三明的城市品牌,打造国内旅游目的地,提升三明的城市品牌形象,争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3、产业结构完善的优化产业:利用旅游业作改善三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高的产业结构,协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极大优化三明的产业结构。

4、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旅游业具有较大的社会带动效用,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的战略下,旅游业应打造成为三明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四条总体目标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整合水上丹霞、绿海洞天、温凉泉乡、地质奇观、乡野田园等原生态类和闽人源、闽江源、客家源、长征源、理学源等源头类优势资源,形成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安养、文化为导向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旅游业成为三明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逐步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生态休闲胜地、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和世界客家寻根朝圣祖地。 第五条阶段发展目标 1、近期(2008-2010年):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 到2010年,三明游客接待量800~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5%~6%。 引导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以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体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转变。推进客源市场稳步增长,提高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市市场份额;巩固以福建和江西市场为主的传统市场。 2、中期(2011-2015年):国内旅游目的地提升与巩固阶段 到2015年,三明游客接待量1200~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7%~9%; 3、远期(2016-2020年):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 到2020年,三明游客接待量1500~17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10%~12%; 进一步完善以休闲、安养、文化为主的产品体系,推出一系列新的旅游项目,构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景区发展目标 1、打造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泰宁丹霞地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宁化客家祖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打造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桃源洞—鳞隐石林景区、玉华洞—天阶山景区、沙县小吃城--淘金山景区、三元格氏栲景区、宁化客家祖地—天鹅洞群景区、清流温泉城为5A级旅游景区。 第六条产业目标 ○打造一个旅游集团企业;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 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 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 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 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 总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