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生检验基础

卫生检验基础

卫生检验基础
卫生检验基础

第一章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1、测定方法的检验和评价有以下7个方面:

1)准确度是反映该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综合指标,它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其评价方法通常有:

对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2)精密度指同一个人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重复分析同一均匀样品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分连续测定(日内)和重复测定(日间)两种。

3)灵敏度指试样单位浓度的改变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变化程度,亦即标准曲线的斜率b,b值越大,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4)检出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5)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6)干扰试验

7)稳定性试验

2、质量控制图用平均数±2s为警告限,平均数±3s为控制限

3、标准物质是已确定某一种或几种特性,用于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的物质。

4、标准物质的作用:

①建立测量的溯源性;

②方法的研制和评价;

③制备标准曲线;

④校准分析仪器;

⑤分析研究的质量保证。

5、标准物质的选用原则:

基体组成——所选标准物质的基体应与样品接近;

浓度水平——上限和下限;准确度水平——无论何种标准物质,其准确度应比被测样预期的准确度高3~10倍。

第二章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的原理:原电池中的电动势与溶液的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定性原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不同,对光的吸收也不同。

定量原理:即郎伯-比尔定律当平行的单色光透过一定浓度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和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1)光源

2)单色器即色散装置,常用的色散原件是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

4)检测器

3、干扰校正方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背景模型法;内参比法;三点校正法;导数光谱法。

第四章荧光分析法

1、光致发光现象:指某些物质吸收了紫外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后会发射出与同分子吸收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光的现象。

2、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中,一般来说,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强。

3、荧光熄灭是指由于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物质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

4、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原理:由于不同分子的荧光寿命不同,可在激发和检测之间延缓一段时间,使具有不同荧光寿命的物质得以分别检测。

优点:如果选择适合的延缓时间可测定被测组分的荧光而不受其他光的干扰,在测定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时的选择性比用化学法处理样品时更好,而且省去前处理的麻烦。

第五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将试样用热或电能激发,然后测量被测试样所发射的光辐射。根据它发射的谱线的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测量谱线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仪器主要由光源、进样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组成。

3、光源的两个作用:

能使待测物质充分原子化,以便获得自由原子(通常指基态);

能使原子激发到较高的能态。

第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光谱:当原子被外界能量激发时,最外层电子吸收一定能量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原子即处于激发态,原子对辐射能选择性吸收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而激发到较高能级的电子很不稳定,在极短时间内又跃回到原能级,同时辐射出原吸收的能量,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3、原子吸收光谱变宽的原因:

第一,自然变宽

第二,热变宽,又称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

第三,碰撞变宽,又称压力变宽,在一定蒸气下粒子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四大组成部分:光源、原子化器(反映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5、对光源的要求是:发射谱线的半宽度要小于吸收线半宽度,辐射强度大,稳定性好、光源纯度高、使用寿命长。常用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等。

第七章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色谱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2、保留时间:由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的顶点时间间隔称为该组分的保留时间。

第八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流动相的一般要求:

①对待测样品有适当的溶解度;

②不与样品和固定相发生化学反应;

③与检测器相匹配;④黏度低;⑤纯度高。

第九章毛细管电泳

1、电泳:在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

2、电泳迁移速度不仅与电场强度和介电性质有关,还与粒子的有效电荷及其大小和形式有关。

3、电泳淌度是单位场强度下粒子的平均电泳强度。

第十章质谱法

1、质谱是按照物质的质量(m)和电荷数(z)的比值(称电荷比,m/z)顺序排列成的图谱。

2、质谱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

一是,质谱仪的质量范围,质量范围越大的仪器可测定范围越大;

二是,质量分析器的分辨率。

第十一章色谱-质谱联用法

气-质联用时对载气的要求主要有:

①必须是化学惰性;

②必须不干扰质谱图;

③应该具有能使载气气流中的样品富集的某些物质;

④不干扰总离子流的检测。

第十二章元素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技术

毛发样品制备:清洗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将头发外部的金属元素清洗干净,又要保证头发内部的金属元素不受损失。

第十三章微量有机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技术

1、将样品预处理的主要作用:

1)将待测物质有效地从样品基质中释放出来;

2)除去杂质、纯化样品;

3)富集浓缩样品或进行衍生化;

4)使样品的形式及所用的溶剂符合分析仪器方法的要求。

第十四章卫生微生物学概论

1、微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种间共处、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互同共生、竞争、拮抗、捕食、寄生。

2、例如: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时既是偏利共生关系。

第十五章卫生指标菌及卫生微生物检验原则

1、指标菌或称指示菌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于指示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2、常用指示菌:

①一般卫生状况指标菌,包括菌落总数等;

②粪便污染指标菌,包括大肠菌群等;

③其他指标菌。

3、菌落总数是指被测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温度、PH、需养性等)培养后,单位重量(g)、体积(ml或m3)、表面积(cm2)内所含菌落的总数。

4、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在37℃、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5、大肠菌群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

6、根据耐热性区别大肠菌群:在自然环境中生后的大肠菌群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如在37℃培养仍可生长,但如将培养温度再升高至44.5℃则不再生长。而直接来自粪便的大肠菌群细菌,习惯于37℃左右生长,如将培养温度升高至44.5℃亦仍可继续生长。

7、控制菌是指在某些检品中规定不得检出的菌类。

8、样品的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采集的样品必须有代表性;采集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集数量视不同种类、按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而定;采集前或后应立即做好标记;

采集后样本应及时送到微生物检验室,一般不超过3h。

第十六章水微生物学

1、水中细菌的共同特征:

1)革兰阴性菌占绝大多数,约为90%;

2)细菌结构上一般具有鞭毛和纤毛,适于运动和黏附、聚集;

3)细菌在水中常附着于悬浮颗粒上或底泥、淤泥上,也常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状、片状或球状体;

4)可在低营养环境中生长,营养要求较低。

2、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生活于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中,有嗜盐性。

3、水细菌学检验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检验。

4、大肠菌群数用发酵法检测。

5、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的菌落总数1ml不超过100个,1L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新的卫生标准中规定100ml水中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致病菌不得检出。

6、根据污水净化程度可分为三级:

一级处理又称预处理,主要通过过滤、沉淀等物理方法除去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二级处理又称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三级处理有时称深度处理,主要是除去二级处理后水中含有的无机盐类和其他悬浮物、微生物等。

7、医院污水处理:

1)医院污水如排放到城市下水道,需进行一级处理,再进行氯化等消毒处理后才可排放;

2)污水如排放到江河等自然水体中,需进行一级处理好而二级处理,再进行氯化等消毒处理后才可排放。

第十七章空气微生物学

1、对流层是微生物存在的主要场所。

2、随着高度增高,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依次线性减少。

3、微生物气溶胶是微生物粒子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气溶胶粒子大小可在0.001~100μm之间。

4、空气微生物有三种传播方式:尘埃、飞沫、飞沫核。

第十八章食品微生物学

1、食品变败是指在微生物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成分被分解、破坏失去或降低一切食用价值的变化。食品的变败主要包括食品的腐败和酸败。

2、食品腐败多指压氧条件下,蛋白质分解产生以恶臭味为主的变化。

3、食品酸败是指食品中的糖类、脂肪分解而引起的变质。

4、感染型食物中毒是指细菌已预先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活菌)并随食物进入人体,侵犯肠道黏膜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细菌到达肠道后仍继续增殖,潜伏期一般在8~24h。

5、毒素型食物中毒是因细菌在食品中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外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被肠道吸收而引起发病,潜伏期短,为30min至8h,常为3h。

6、活性水是指微生物能利用的游离水。

7、D值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时间,也即减少90%细菌所需的时间。D值越大,其耐热性越好。

8、食品样品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测定;真菌及酵母菌计数。

第十九章药品、化妆品微生物

1、药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活螨的检验。

3、我国规定在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菌是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二十章公共场所微生物学

1、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活动。

2、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若e抗原阳性,不得从事理发美容业、公共浴室业等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

第二十一章医院感染微生物

1、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

2、医院的特定条件:医院患者集中;医务人员带菌率高;医院患者对感染抵抗力普遍降低;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应用。

3、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具有三大特点:

1)大多为正常菌丛或者条件致病菌;

2)病原体在外界抵抗力较强;

3)菌株常具有耐药性。

4、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泌尿系感染

6、医院感染的预防:

1)1985年美国疾控中心4项关键措施:有组织的医院范围监控机构;一位有能力的流行病学专家;每250张床位有一个执业医师负责医院内感染控制;重视抗感染研究。

2)在医院感染预防技术方面,要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如一切医疗用品要可靠消毒灭菌防止再污染。

3)医院隔离预防技术中,主要针对切断传播途径,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和组织隔离预防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洗手和手消毒,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院内感染发生。

4)对医院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检测),以防环境污染引起院内感染。

5)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防止抗菌药物滥用。

6)医院各部门、部门内各使用单元要合理布局,有利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7)医院还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增强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

第二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基础

PCR(聚合酶链反应)的基本原理:

是在引物介导、DNA聚合酶催化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的热变性→复性→延伸,从而扩增DNA的循环过程。

变性:模板DNA在94℃下变性,双螺旋结构被打开成为单链。

复性:反应体系降至特定的温度(称为复性温度或退火温度),使引物与单链DNA模板(或从mRNA 逆转录来的cDNA模板)上的互补序列复性,形成模板-引物复合物。

延伸:在72 ℃条件下,由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催化,将单核甘酸从引物的3′端开始掺入,沿模板的5′→3′方向延伸,合成一条新的DNA链。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得原因就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她生化指标 B、血细胞得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得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得G-6-PD可促使葡萄糖得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得原理有关得酶就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免疫耐受就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得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与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得就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得疾病就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就是 A、结合抗原后得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得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得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得目得就是 A、保存组织细胞得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得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10、捕获法ELISA检测得Ig类别就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 A

质量基础试题(附答案)

质量基础试题(附答案) 一、是非题: 1、“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 2、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3、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标准有关的固有特性。() 4、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5、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6、过程方法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系统。() 7、服务是产品类别中的一类。 () 8、质量控制是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去实施检验。() 9、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0、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应追求的目标。() 11、建筑工程(如南浦大桥)不属于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12、质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管理性检

查活动。 () 13、质量检验不包括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14、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 15、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检验。 () 16、感官检验属主观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多,因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检验手段。 () 17、自检、互检、专检这“三检”应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 二、单选题: 1、质量是一组固有()满足要求的程度。 A:特性B:品质C:行为的特性D:特征 2、质量定义中特性指的是()。 A:物理的特性B:行为的特性C:可区分的特征D:可区分的特性3、从适合顾客需要的角度对产品质量下定义被称为()。 A:符合性质量B:广义性质量C:满意的质量D:适用性质量

4、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是()特性。 A:赋予B:固有C:增加D:以上皆是 5、以下()不属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A:领导作用B:过程方法C:预防为主D:全员参与 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特性可以是固有或赋予的; B:成品完成后因不同要求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7、《产品质量法》于()年7月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 A:1998B:2000C:2002D:1993 8、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具有责任的违反( )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B:标准化法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产品质量法 9、固定场所检验的含义是()。 A:检验人员固定B:检验站(点)固定 C:验证仪器设备固定D:检验文件固定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医学检验不要的部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叙述L-α氨基酸结构特征,比较各种结构异同并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特征: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结合了4个不同的原子和基团:羧基、氨基、R 基和一个H原子。 比较: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R基是非极性疏水的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R基是极性亲水的,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芳香族R基氨基酸:R基有苯环结构 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结合H离子而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给出H离子而带负电荷 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什么是肽键?什么是肽单元? 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 肽单元,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 4、解释蛋白质分子中模体和结构域概念及其与二、三级结构的关系。 模体,又称超二级结构,是指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结合形成的特定构象单元。 它是蛋白质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时经过的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结构域,存在于许多较大(由几百个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稳定的球形折叠区,有时与其他部分之间界限分明,可以通过对多肽链的适当酶切与分子的其他部分分开。 结构域是三级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章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说明碱基与戊糖、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什么?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 碱基与戊糖的连接化学键是糖苷键;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磷酸酯键;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 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 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 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 顺利,万事如意!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 及答案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产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对产品相应质量特性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因此,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员水平、. 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就难以实现质量把关。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血液部分 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一般200倍)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

【参考值】 成年男性:(4. 0~5. 5)×10^12/L,成年女性:(3. 5~5. 0)×10^12/L;新生儿:(6. 0~7. 0)×10^12/L 低于3.5×10^12/L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 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病理性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比积(HCT/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参考值】(温氏法) ①成年:男性0.40~0. 50,女性0.37~0. 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0.42。【临床意义】 增高:1. 血液浓缩;2. 红细胞增多症;3. 新生儿。降低:1. 贫血;2. 其他原因的稀血症 应用:1. 疗效观察;2. 计算红细胞指数 血红蛋白(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检测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Hb(G/L)。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实验室的分光光度计达不到WHO规定的标准条件,所以利用Hb参考液制备标准曲线,换算出Hb(G/L)。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 g/L,成年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大全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1、成人毛细血管采血常用部位是(D ) A. 手背 B. 肘部 C. 足跟 D. 手指 E. 耳垂 2、哪一凝血因子不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 E ) A .Factor XI B. Factor VIII C. Factor XII D. Factor IX E. Factor VII 3.凝血试验,首选的抗凝剂是:(E )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 4、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C ) A.物理吸附 B.化学亲合 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 D.化学结合 E.物理性结合 5. 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B )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γ球蛋白 D、β球蛋白 E、胆固醇 6.门诊患者做尿常规分析,常采用下列哪种尿标本(B ) A晨尿B随机尿C清洁尿D 3h尿E 24h尿 7. 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D ) A.大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 C.幼稚单核细胞 D.异型淋巴细胞 E.幼稚粒细胞 8. 血红蛋白的组成是由(A ) A.球蛋白和亚铁血红素 B.铁原子和原卟啉 C.血红素和铁原子 D.α2β肽链 E.血红素和白蛋白 9.下列哪种尿标本经加热后浑浊可消失(C ) A 脓尿B菌尿C 结晶尿D脂肪尿E乳糜尿 10.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D ) A、I B、Ⅱ C、Ⅱ D、Ⅱ E、Ⅱ 11.临床判断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最可靠实验指标结果是(C ) A粪镜检无红细胞B无柏油样黑便C粪隐血试验阴性D粪胆素试验阴性E粪胆原试验阴性12.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疾病(C ) 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道溃疡C肠道寄生虫D肝脏疾病E消化不良 13.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E ) A 5min B 10min C 20min D 25min E 30min 14.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时可见大量(B ) A草酸钙结晶B卵磷脂小体C上皮细胞D中性粒细胞E 夏科-莱登结晶 15.血小板计数是研究:(C ) A.止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B.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C.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D.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指标 E.血管内皮完整性指标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精品文档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临床基础检验学-2试题

临床基础检验学-2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总题数:50,分数:50.00) 1.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波峰左移、峰底变窄,提示为( ) ?A.缺铁性贫血 ?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尿中管型形成的机制和条件包括( ) ?A.尿蛋白和T-H蛋白浓度增高 ?B.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C.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D.ABC匀是 ?E.ABC均不是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评价范围( ) ?A.精度 ?B.准确度

?C.可比性 ?D.灵敏度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不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为( )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网织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 ?E.点彩红细胞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常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5.尿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引起假阳性的物质是( ) ?A.维生素C ?B.左旋多 ?C.试剂带被过氧化物污染 ?D.尿中含对氧亲和力强的物质 ?E.尿标本放置过久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尿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假阳性可见于尿标本容器残留强氧化性物质,如:漂白粉、次亚氯酸或低比密尿;假阴性见于尿中含有高浓度酮体、VitC、阿司匹林;使用氟化钠保存尿液标本若久置,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也可引起假阴性。 6.有关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正确的是( ) ?A.外观透明 ?B.细胞计数以淋巴为主 ?C.葡萄糖含量减少 ?D.蛋白质明显减少 ?E.可找到抗酸杆菌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7.下列有关渗出液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炎性积液 ?B.多混浊 ?C.细胞较少 ?D.多不能自凝 ?E.无细胞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 ?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患者红细胞形态无改变 ?B.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的红细胞异常,但其平均值可在正常范围内 ?C.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 ?D.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 ?E.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 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1、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1.1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1.1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的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1.1.2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征。 (2)产品质量特征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1.2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1.2.1质量检验的必要性 (1)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就是向社会、市场提供满足使用要求和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规定的产品。但交付的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证据证实,而质量检验就是在产品完成、交付使用前对产品进行的技术认定,并提供证据证实上述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确认产品能交付使用所必要的过程。 (2)在产品形成的复杂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者必须对产品从投入到实现的每一过程的产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 (3)产品质量对人身健康、安全,对环境污染,对企业生存、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十分重大。 1.2.2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 (1)按程序和相关文件规定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进货、作业过程、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各过程的产品质量,依据技术标准、图样、作业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对检验确认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给予接受、放行、交付,并出具检验合格凭证。(3)对检验确认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按程序实施不合格品控制。剔除、标识、登记并有效隔离不合格品。 1.3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3.1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IQC) 为了确保质量,进厂时的收货检验应有专职的质检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方法及数量进行严格的检验。 进料检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需方对供方质量保证体系的信任程度。 进料检验有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料检验两种。 1)首件(批)样品检验 □首次交货 □产品设计或结构有重大变化 □产品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 2)成批进料检验 □分类检验法。 对外购物料按其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可能发生缺陷的严重性,分成A、B、C三类。A类是关键的,必须进行严格的全项检查;B类是重要的,应对必要的质量特性进行全检或抽检;C类是一般的,可以凭供货质量证明文件验收,或作少量项目的抽检;□接受抽样检查。对正常的大批量进料,可根据双方商定的检验水平及抽样方案,实行抽样检验。 IPQC) 工序检验的目的是在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因此,工序检验不仅要检验在制品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还要检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工序因素(即5MIE),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的受控状态。工序检验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剔除不横贯品,还应看到工序检验在工序质量控制乃至质量改进中的积极作用。 1 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因换人、换料、换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首件是指有一定数量的样品。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先由操作者自检,再由班组长或质量员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应由专职检验员认可并打上规定的质量标志,并做好首件检验的记录。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检验人员必须对收件的错检、漏检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2) 巡回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并作好记录。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标志在工序控制图上。 巡回检验对检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也是检验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检验方式。在履行本职能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操作工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分析质量原因,提高操作技术。当发现工序质量问题时,不能有情面观念,

2019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精彩试题

2019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试题(3) 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C)。 不同的抗原物质可具有相同或结构类似的表位称为共同表位,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不同远缘种属中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物质基础是因为有共同表位的存在 第2题分泌的毒素能引起肌肉强直性痉挛的厌氧菌为(C)。 破伤风梭菌感染后不入血,但在感染组织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其毒素人血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本菌产生的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主要症状为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第3题病毒与立克次体主要相同点(B)。 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为都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第4题关于佐剂增强免疫应答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C)。 佐剂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第5题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出 协同凝集试验是间接凝集反应的一种,用金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菌体细胞壁含有A蛋白(SPA),SPA能与IgG的Fc段结合,与IgG抗体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适用于细菌及其可溶性抗原检测。第6题HCT是指(A)。 血细胞比容(HCT或PCV)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第7题评价一个新的检测系统时,不需要对下列哪个项目进行实验评估(D)。 不确定度指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指被测量的值所处的范围,作为检测系统的评估不需要该项。第8题肾功能受损病人,当肌酐清除率为多少时需要限制蛋白质摄人(C)。 临床治疗和用药指导:Ccr在30~40ml/min时通常限制蛋白质摄入。

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

1、血浆:于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后分离出的上层液体即为血浆。 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离体血液凝固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失去活性。 3、良好血涂片的“标准” ①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约为5mm。 ②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 ③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 ④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 ⑤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 ⑥无人为污染。 4、瑞氏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2PH的影响3甲醇的作用4甘油的作用 5、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属系统误差。 固有误差(inherent error):包括计数域误差、计数室误差和吸管误差。

6、 7、生理性变化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比,一般在±20%以内。 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 8、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减少:按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 9、原理HiCN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KC 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在特定条件下,HiCN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10.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改)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总学时117 (理论学时:57 实验学时:60) 学分:4.5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本科 教材: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仸务 临床检验学(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仸务是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这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检验医师。 三、实验要求: 实验教学以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和操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临床检验基础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 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 分记,占总成绩70%; 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考核办法,主要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0分记,占总成绩30%。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所涉及的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领、临床意义。其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一般检验、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尿液标本采集及处理、尿液理化检验、尿沉渣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

粪便检验、其他体液检验、脱落细胞检查等。 重点掌握临床检验技术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临床意义。难点是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原理。 七、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临床基础检验的发展史。 2.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学时数】 1学时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目的要求】 1.熟悉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及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掌握抗凝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 3.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讲授内容】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皮肤采血法的部位、操作及注意事项。 3.静脉采血法的部位、操作及注意事项。 4.抗凝剂的常见种类、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5.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学时数】 3学时 【思考题】 1.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及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 2.各种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3.不同的抗凝剂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4.血涂片制备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5.各种细胞染色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6.如何对血涂片和细胞染色进行质量控制。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与使用;掌握RBC、WBC显微镜计数法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2.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了解其他测定方法的原理。 3.掌握红细胞MCV、MCH、MCHC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熟悉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及临床意义。 5.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临床意义。 7.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8.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9.掌握常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和临床意义。 10.掌握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原理,熟悉其他方法工作原理及质量控制。 11.熟悉血液分析仪直方图、检测参数,掌握RDW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考试重点总结doc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血清缺少什么?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1,2,5,8等 血液粘度与什么有关?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粘度有关 采血的方法和部位?一人一针,左手无名指内侧,成人肘部静脉。耳垂血血小板可能正常,其他结果都不正常 血细胞计数用什么抗凝?EDTA~K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用什么抗凝?肝素 凝血因子测定用什么抗凝?枸橼酸钠,比例是多少?1:9。血沉1:4 血钙用肝素 良好的血片具备哪些特点?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有一定空隙 瑞氏染液的组成?碱性亚甲蓝,酸性伊红,甲醇 碱性环境中细胞带什么电荷?带负电,碱性环境中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偏蓝姬姆萨的染液组成?天青,伊红,甲醇,纯甘油 血涂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瑞士 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网织红细胞需要多长时间?3 天。网织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需要多长时间?2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天后收网成网织红细胞 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最多的是?110-160,99%是HbA,HbA又叫还原血红蛋白,新生儿红细胞参考值?6-7 血红蛋白的色素部分组成是?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包括?珠蛋白 贫血的四大原因分别是?急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减退 红N/100 白N/20 酸N/50 国际推荐血红蛋白测定方法?hicn 波长是?540,

血红蛋白含量静脉血比毛细血管低还是高?低10%-15% 贫血判断是红细胞好还是血红蛋白好?血红蛋白优于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的直径参考值?6.7-7.7 急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慢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成?小细胞低色素。再障是正细胞正色素。缺铁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不均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呈?小细胞均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地中海贫血, 靶形红细胞见于哪种疾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泪滴样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 点彩红细胞中的颗粒是?变性的RNA。网织红细胞中的是?正常的RNA。引起点彩红细胞的物质是?重金属中毒。红细胞的异常结构包括?点彩红,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波是焦点,看着眼睛红。染色质小体就是豪焦 血细胞比容读取哪一层红细胞?还原。离心力是多少?2264。 引起MCV假性增高的疾病是?红细胞凝集,严重高血糖。引起MCH假性增高的疾病是?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MCHC增高见于什么疾病?球型红细胞增多证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种都减低,单纯小细胞MCHC正常其余两项减低,大细胞贫血MCHC正常其余两项增高,正细胞都是正常就不用记了 MCV,MCH,MCHC三者的关系是?MCHC=MCH/MCV 含量除以体积等于浓度 RDW反应了红细胞的体积分布,正常参考值是,11%-15%,值偏大说明分布宽,也就是不均一 网织红的参考值?25-75 正常人可见哪两型?34,最多的是4,再障的诊断标准网织红计数是多少?低于0.5%,绝对值是15, 红细胞生成有效用什么评估?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血小板存活好久?7-14天 网织红细胞计数用什么染色?亚甲蓝,染液与血液的比例是多少?1:1。计数的计算公式是?b/a*9 血沉加快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

品质基础试题1

品质试题 一、填空题: 1.质量检验员的主要分为:、、、。 2. 什么是质量:() 4.质量检验“把关”目的是() 5.产品检验依据有哪些()()() 6.AQL值越小,检验更() 7.在每次测量使用之前,应将仪器( ) 8.QC七大手法是什么?() 9. 取样指从一批产品中,按()抽取一定数量,并具有()的样品。 10.产品检验哪几方面()()() 11. QC七大手法中,所指的4M1E分别是、、、、。 12.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13.检验员接到______后,按照检验文件的规定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 14.抽样检验就是根据________确定的方案,从一批产品中________抽取一部分进行检验,并通过检验结果对该批产品的质量进行估计和________的过程。 15:5S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6.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有哪几种()() () 17.品质是靠()和()出来,而不是靠()出来18.AQL是指()AC是指()“Re”是指()

19.P、D、C、A是什么() 20. QC中的Q指____ ____,C指___ ___。检验方式有:()和() 二、是非题: 1、“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2、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3、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标准有关的固有特性。() 4、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5、过程方法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系统。() 6、服务是产品类别中的一类。() 7、质量控制是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去实施检验。() 8、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9、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应追求的目标。() 10、质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管理性检 查活动。() 11、质量检验不包括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12、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13、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检验。() 14、感官检验属主观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多,因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检验手段。() 15、自检、互检、专检这“三检”应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 三、单选题: 1、质量是一组固有()满足要求的程度。 A:特性B:品质C:行为的特性D:特征 2、质量定义中特性指的是()。 A:物理的特性B:行为的特性C:可区分的特征D:可区分的特性 3、从适合顾客需要的角度对产品质量下定义被称为()。 A:符合性质量B:广义性质量C:满意的质量D:适用性质量 4、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是()特性。 A:赋予B:固有C:增加D:以上皆是 5、以下()不属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A:领导作用B:过程方法C:预防为主D:全员参与 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特性可以是固有或赋予的;B:成品完成后因不同要求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7、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具有责任的违反()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B:标准化法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产品质量法 8、固定场所检验的含义是()。 A:检验人员固定B:检验站(点)固定 C:验证仪器设备固定D:检验文件固定 9、质量检验“把关”指的是()。 A: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B:测定过程(工序)能力 C:不合格品不放行D:不合格工序不准运行 10、流动检验含义是()。 A:检验工具流动B:检验人员流动作业 C:检验站巡回流动D:检验时间灵活机动 11、按照检验阶段分类的质量检验包括()。 A:进货检验B:产品检验C:出口检验D:实物检验 12、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包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