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操纵稳定性试验总结

操纵稳定性试验总结

操纵稳定性试验总结
操纵稳定性试验总结

1 . 稳态回转试验

测量的量:横摆角速度AngleRateDown,前进车速speed 侧倾角Angroll 汽车重心的侧偏角纵向的加速度侧向加速度

试验方法:半径为15或20米的圆,缓慢而均匀的加速,直至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

记录整个过程,左右方向各三次。实验开始时车身处于正中位置。

考核指标:转弯半径比特性、前后轴侧偏角差值特性、侧倾角特性(侧倾角大小)。

不足转向度U:U按前、后桥侧偏角差值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

度值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的一半计算。

车身侧倾刚度:拟合A y—(α1-α2)曲线,微分,取侧向加速等于2时的值。

.

2. 转向轻便性:

测量的量:转向盘作用力矩Torque、转向盘转角angel、前进车速speedforward、转向盘半径。

试验方法:驾驶员操纵转向盘,以10km/h的车速匀速沿双纽线绕8字行驶,车速稳定后开始记录方向盘转角和力矩。汽车沿双纽线绕行一周为一次,全部试验进行三次。

考核指标:转向盘的最大作用力、力矩;转向盘(左、右)的最大转角、转向盘作用功、转向盘平均摩擦力、力矩;

3. 转向回正性能

测量的量:前进车速speedforward、横摆角速度AngrateDown(yaw)、侧向加速度Accellateral 试验方法:一定要使用转向盘转角开关,触发switch

低速回正性能试验:在半径15米的圆上,调整车速使侧向加速度达到4m/s2,误差0.2m/s2;稳定车速开始记录,三秒后突然松开方向盘,至少记录松开后4S的汽车运动过程。

高速回正性能试验:驾驶车速为最高车速的70%,侧向加速度为2m/s2.其他同上。

试验左转、右转各三次

考核指标:稳定时间、残留横摆角速度、横摆角速度超调量、横摆角速度自然频率、相对阻尼系数、横摆角速度总方差。

评分标准:按松开转向盘后3S时的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Δr及横摆角速度总方差Er两项指标进行评价。

4. 脉冲

测量的量:汽车前进车速speedforward、转向盘转角Angle、侧向加速度Accellateral、横摆角速度AngRatedown

试验方法:以100km/h的车速直线行驶使其横摆角速度为0,然后给转向盘一个三角脉冲输入,试验时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向盘,并迅速转会原处保持不动,记录全部过程,直至汽车回到直线行驶位置。转向盘转角输入脉冲宽为0.3-0.5s;最大转角应使最大侧向加速度达到4m/s2;试验至少左、右转动转向盘各三次,每次的输入间隔不得少于5S。

考核指标:对转向盘脉冲输入和横摆相应进行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分析,绘制幅频特性图,

计算谐振频率fp平均值、谐振峰水平D及相位滞后角a

数据处理:分别将左右三次的数据粘贴到原始数据页面,进行计算。

5.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测量的量:汽车前进车速speedforward、转向盘转角Angle、侧向加速度Accellateral、横摆角速度AngRateDown、车身侧倾角angleroll、重心侧偏角

试验方法:车速100km/h,试验时先预选转向盘位置,从侧向加速度1m/s2开始做起,每间隔0.5m/s2做一次,一直做到3m/s2。试验时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先按输入方向轻轻紧靠转向盘,消除自由行程并开始记录,经过0.2-0.5s,以尽快的速度转动转向盘,使其达到预先选好的位置并固定数秒钟(待所测量变量过渡到新稳态值),停止记录,记录过程中保持车速不变。试验按左转、右转两个方向进行。

考核指标:稳态侧向加速度值、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响应时间、横摆角速度总方差、侧向加速度总方差

6. 蛇形试验

测量的量:转向盘转角angle、横摆角速度AngRateLateral、车身侧倾角angleRoll、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侧向加速度Accellateral

试验方法:按照图纸布置标桩十个;以40km/h的车速蛇形通过标桩往返一次,然后每隔10km/h进行一次试验,其中65km/h是必做车速。在进入试验区段之前开始记录各测量的的变量。最高车速不超过80km/h。

考核指标:平均转向盘转角、平均横摆角速度、平均车身侧倾角、平均侧向加速度

评分标准:按基准车速下的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r与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θ进行评分。

7. 中心线转向试验

测量的量: 汽车行驶速度speedforward、方向盘转角angle、方向盘转向力force、汽车横摆角速度AngleRateDown

试验方法:车速100km/h,车辆加速至试验车速,稳定并开始记录,行驶一段直线后,在方向盘上世家频率为0.2Hz的波形转角输入,转角的幅度以保证汽车的侧向加速度不大于0.2g的5%,不小于0.2g的10%为限(即0.18-0.21m/s2);且连续输入转角信号。转向盘的转角周期为4.76-5.26s。

考核指标:1、转向盘灵敏度2、最小转向灵敏度3、线性度4、转向滞后5、零方向盘转矩的侧向加速度6、零侧向加速度时的的方向盘转矩7、零侧向加速度时的的方向盘转矩斜率8、在0.1g侧向加速度时的的方向盘转矩9、在0.1g侧向加速度时的的方向盘转矩斜率10、方向盘转矩线性度11、在零方向盘转角时的方向盘转矩12、在零方向盘转角时的方向盘转矩斜率12、转向功灵敏度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 五 章 5.1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50176N /rad 、外倾刚度为-7665N /rad 。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0。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答: 由题意:F Y =k α+k γγ=0 故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α=- k γγ/k=-7665?4/-50176=0.6110 5.2 6450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试分析其理论根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稳定性系数:??? ? ??-=122k b k a L m K 1k 、2k 变化, 原来K ≤0,现在K>0,即变为不足转向。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汽车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转向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 2. 转向半径的比R/R 0;

3.静态储备系数S.M. 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参考书公式(5-13)(5-16)(5-17)。 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 答:方法: 1.α1-α2 >0时为不足转向,α1-α2 =0时 为中性转向,α1-α2 <0时为过多转向; 2. R/R0>1时为不足转向,R/R0=1时为中性转向, R/R0<1时为过多转向; 3 .S.M.>0时为不足转向,S.M.=0时为中性转向, S.M.<0时为过多转向。 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使得汽车质心至前后轴距离a、b发生变化,K也发生变化。 5.5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 答:否,因转弯时车轮受到的侧偏力,轮胎产生侧偏现象,行驶阻力不一样。 5.6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的功能有何不同? 答:主销外倾角可以产生回正力矩,保证汽车直线行驶;主销内倾角除产生回正力矩外,还有使得转向轻便的功能。 5.7横向稳定杆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车装在前恳架,有的装在后悬架,有的前后都装? 答:横向稳定杆用以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实验一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是现代汽车重要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实验了解和掌握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基本实验方法并学会数据处理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评价。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测试原理,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的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测定汽车在低速大转角时的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稳定性其他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采集测量变量及参数 方向盘转角; 方向盘力矩; 方向盘直径。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测量仪器 汽车方向盘转角——力矩传感器 汽车操纵稳定性数据采集和分析仪 2.实验车辆 小型客车一辆 3.标明试验路径的标桩16个。 四、实验原理 测定汽车在道路上进行转向行驶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和方向盘转角的变化关系评价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 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准备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而清洁的水泥或柏油路面。任意方向上的坡度不大于2%。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双纽线路径(图1),双纽线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为:轨迹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

°时,双纽线顶点的曲率半径为最小值,即=0Ψ 当. 双纫线的最小曲率半径(m)应按试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m)乘以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并据此画出双纽线,在双纽线最宽处、顶点和中点(即结点)的路径两侧共放置16个标桩(图1)。标桩与试验路径中心线的距离,按汽车的轴距确:定,当试验汽车轴距大于时,为车宽一半加50cm,当试验汽车轴距小于或等于2m时,为车宽一半加30cm。 图1 双纽线路径示意图 2.试验方法 2.1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2.2汽车以低速直线滑行,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停车后,记录方向盘中间位置及方向盘力矩零线。 2.3驾驶员操纵方向盘使汽车沿双纽线路径行驶。车速为10土1km/h。待车速稳定后,开始记录方向盘转角及力矩,并记录(或显示)车速作为监督参数,直到汽车绕双纽线行驶满三周。 3.数据处理 3.1根据记录的方向盘转角及方向盘力矩,按双纽线路径每一周整理成图2所示的M—θ曲线,并计算以下参数: 3.1.1方向盘最大力矩,用下式计算: 式中:Mmax——方向盘最大力矩,N·m; 3.1.2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用下式计算:

稳定性实验办法

稳定性实验方案(参考) 诊断原料稳定性考核主要包括热稳定性、真实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四部分,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方案见下文。 根据抗原和抗体进行分类,此外结合产品的用途,综合考虑上述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以便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合理调配公司资源。现给出各类型开展稳定性评价分具体实验方案。 1 1.1 此外为间2-8℃ 1.2 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校准品、质控品等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稳定性基质的筛选和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 根据项目检测特点,采用不同的稀释液制备客户检测的工作浓度样品,一般主要为低值和高值两个测值样本,通过评价-20℃、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的测值相对偏倚来考核其分析内稳定性结果。分析间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低值和高值样本的制备过程,要求将当时制备的高浓度蛋白分装冻存于-80℃条件下,需要开展组间分析时,采用重现性实验过程,执行过程的重复制备。分析间评价主要用于考核-20℃条件下存放不稳定的蛋白样品。 持续检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工作浓度蛋白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

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热稳定性合格条件下,开展蛋白的使用效果监测,通过重现性实验对比分析实现。例如:采用经过热稳定性评价合格的抗体制备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批间差异在理想范围内,采用该系统对考核蛋白进行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考绘制质控图,如L-J质控图),判定为稳定性是否合格。该过程不涉及制备环节,是真实地反应蛋白使用时的稳定性,输出内容为校准品或质控品解决方案。 注:用于检测抗体的蛋白,即用于捕获或标记的蛋白,只评价1.1,不涉及1.2。 2 抗体的稳定性实验方案 2.1 发货抗体的稳定性实验 37℃条件存放于 (可以 2.2 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采用抗体制备的诊断试剂本身的稳定性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 根据项目检测特点以及检测系统平台方法学而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案建立检测系统,对该检测系统开展的稳定性实验,包括热稳定性和真实的稳定性监测两块。最终输出结果为检测系统的稳定性结论,客户根据该结果可以作为建立检测系统的参照。 将检测系统相关的试剂,分别放于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通过功能性实验来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以2-8℃和37℃之间的相对偏倚来标识,此外检测系统本身的功能性能也至关重要(如灵敏度、精密度等)。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给出,最终达到我们对产品后续性能的足够了解,以便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报告

L- 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报告 一、概述 L-腈化物是L- 肉碱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中间体(第二步中间体: L-肉碱粗品;第三步中间体:L-肉碱潮品),由于L- 肉碱生产工艺为 间歇操作,即每生产一步中间体,生产完毕并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后,存 入中间体仓库,以备下一步生产投料所需。根据本公司L- 肉碱产品的 整个生产周期,L- 腈化物入库后可能存放的最长时间为4 周(约28 天)。以此周期为时间依据制定了L- 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方案,用于验 证L-腈化物在再试验期限内的各项质量指标数据的稳定性,并且能否符 合L- 腈化物的质量标准,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整个周期为28 天,具体 的稳定性试验方案以ICH 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为基础制定,以确保L- 腈化化物稳定性试验的可操作性。 二、验证日期 2010 年1 月13 日- 2010 年2 月10 日 三、验证方案 1)样品储存和包装: 考虑到L- 腈化物今后的贮藏、使用过程,本次用于稳定性试验的样品 批次与最终规模生产所用的L- 腈化物的包装和放置条件相同。 2)样品批次选择:此次稳定性试验共抽取三批样品,且抽取样品的批次与 最终规模生产时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相同

3)抽样频率和日期:从2010.1.13 起,每隔7 天取样一次,共取五次,具体日期为:2010.1.13 、2010.1.20 、2010.1.27 、 2010.2.3 、2010.2.10 ,以确保试验次数足以满足L- 腈化物的稳 定性试验的需要。。 4)检测项目:根据L- 腈化物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检测项目共五项,分别为外观、氯含量、熔点、比旋度、干燥失重。这 些指标在L- 腈化物的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且有可能影响 其质量和有效性。 5)试样来源和抽样:L- 腈化物由公司102 车间生产,经检测合格后储存于中间体仓库,本次稳定性试验的L- 腈化物均取自于该中间体仓 库,其抽样方法和抽样量均按照L- 腈化物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抽 样完毕后直接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登记,保存,作为稳 定性数据评估的依据。 四、稳定性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及评估 通过对三批L- 腈化物的稳定性试验,对其物理、化学方面稳定性资料进行评价,旨在建立未来相似情况下,大规模生产出的L- 腈化物是否适用 现有的再试验期(28天)。批号间的变化程度是否会影响未来生产的

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_稳态回转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323.6—94 稳态回转试验代替GB 6323.6—86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ady static circular test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稳态回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的方法进行试验。也可采用附录A(补充件)所规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轴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047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GB/T 12549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 测量变量 3.1.1必须测量变量 a. 汽车横摆角速度 b. 汽车前进车速 c. 车身侧倾角 3.1.2希望测量变量 a. 汽车重心侧偏角; b. 汽车纵向加速度; c. 汽车侧向加速度 3.2 仪器、设备 3.2.1试验仪器应符合GB/T12534中3.5条的规定,其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 要求. GB/T6323.6—94

Z 3.2.3试验所用传感器应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陀螺仪的安装接近车辆重心位置,垂直陀螺轴线与车辆Z轴线重合或平行。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汽车 4.1.1试验汽车应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认定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B(补充件)中。 4.1.2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的高度应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条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对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如果轻载质量已超过量大总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 态的试验。 4.2 试验场进与环境 a.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 20%; b. 试验时风速应不大于5m/s; c. 大气温度在0~40°C之间。 5 试验方法 5.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5.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5.3试验开始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500m 以使轮胎升温。 5.4驾驶员操纵汽车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 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或受发动机功率限制而所能达到的最大的侧向加速度、或汽车出现不稳定状态)为止。记录整个过程。 5.5试验按向左转和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位置。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方案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活动方案 重庆巴南中学蒲东 一、方案名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 二、方案目标: 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如对不同材料进行强度试验,目的在于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如对结构进行加载模拟试验,目的在于检测或改进结构的强度。技术试验有多种方式,如撞击试验、承载试验和模拟试验等。 做以下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并通过技术试验测试了解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 三、活动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3年3月至5月 五、方案主体: (一)按要求进行试验 1.将3条长30cm,横截面10mm×10mm的木棍销接在一个圆盘上,组成一个三脚架。将三脚架放在光滑的台面上,在三脚架上加载重物,观察三脚架的几何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如下。

2.在三脚架的3条腿处拴上橡皮筋,重复试验1的加载过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记录橡皮筋的长度。 思考:橡皮筋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 3.用弹簧测力计替代橡皮筋,重复试验2的加载过程,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思考:在三脚架结构承载时,若要保持其几何形状基本不变,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对三脚架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在承载质量不超过5kg时,能保持其几何形状基本不变,在这里我们推荐在三脚架各边增设横档的方法进行改进。 讨论选择横档材料应考虑哪些因素,横档怎样与三脚架连接。 (二)同学们自行设计技术试验方案: 对改进后的三脚下架结构进行承载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1.检验横档材料的选择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 2.检测改进后的三脚下架结构是否能承载5kg的重物。 3.检测三脚架结构中各构件的连接是否牢固。 技术试验过程:

实验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的实验报告-何永强

系 统 稳 定 性 的 研 究 的 实 验 报 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 级:09 级过控(2)班 姓名:周军 学号:12009240361

实验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一. 目的要求 1. 验证自动控制系统中:增加开环放大系数使系统的震荡加剧,以致于不稳 2. 控制系统中时间常数错开,可以提高系统的临界稳定放大倍数二. 实验仪器、 设备、工具及材料 名称型号或规格数量备注 教学实验系统EWB 1 计算机Thin kpad 1 实验原理和设计 应用模拟电路来模拟典型三阶系统。 线性控制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他的微分方程式的特征方程的根都是负实数的复数,亦及:全部根都位于S复平面的左半面。 心心心心__________ K WK(S) = (T1S OES IXT3S 1) =(T£ 1)(T2S IXT3S 1) 其闭环特征方程式为: T订2T3S 3+(T 订3+T 订2+T2T3)S 2+(T1+T2+T3)S+K+1=0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在下列各组参数下,调节K a,观察阶跃响应;求出系统临界稳定之K a值 ①R1=400K,3= 5卩F,R2=361K,C2=1 卩F,R3=400K,C3=1 卩F。 ②C1=0.25^F, R1、R2、R3、C2、C3 同①。 ③C1=0.1yF,R1、R2、R3、C2、C3 同①。 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K a )

图6-1系统方框图 ① R1=400K , 3= 5卩 F , R2=361K , C2=1 卩 F , R3=400K , C3=1 卩 F , Ro=100K T1=R1C1=361*5*10A -3=1.805 T2=R2C2=5*10*10A -3=0.05 T3=R3C3=361*10A-3=0.361 带入b )中数据闭环传递函数得: 0.13S 3+1.26S 2+2.6S+27.12K a +1=0 或 S 3+9.15S 2+19.25S+193.3K a +7.6=0 由劳斯判据可求出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s 3 1 19.25 2 s 9.12 193.3K a +7.6 1 175.56-193.3Ka+7.6/9.12 s K 仁R1/R3=3.61 K3=R3/R03=3.61 系统接线图如图 6-2所示: T i R 2C 2 K 2 R 2/R 02 1.5 R 3C 3 系统稳定性的 电路图如下所示: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一、常用试验仪器 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 2、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 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 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 01试验步骤 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3、试验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

圆周行驶500m以使轮胎升温。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为止,记录整个过程。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评价条件 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 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 3、车厢侧倾度K: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 转向特性曲线图四、转向回正试验 01试验步骤一)低速回正性能试验: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的圆周。2、试验前试验汽车沿半径为15m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 s 2 的相应车速,行 驶500m,使轮胎升温。3、接通仪器电源,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4、试验汽车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零线,然

稳定性试验箱校验方法

5.确认内容 6.再确认要求 7.确认结果汇总 8.结果评价 1.目的 明确稳定性试验箱的校验项目、校验条件、校验方法、接受标准、校验周期等,便于检验人员按规程进行稳定性试验箱的校验操作。保证实验室使用的称量点称量的准确性。 2.确认人员及职责

QC分析人员:负责起草确认方案和报告、组织协调开展确认; QC主管:审核确认报告和报告; 质量部长:批准确认报告和报告。 3. 确认前确认 复核人:日期:年月日4. 确认依据及判断标准 4.1确认依据 4.1.1《ZSW系列稳定性试验箱安装使用说明》 4.1.2《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JJF1101-2003 4.1.3《稳定性试验箱的校验操作规程》(QC-4011) 4.2评判标准 4.2.1性能确认(PQ)

4.2.2 时间 确认 温度 分别 值有℃和 的差值时 发出 5. 5.1 于 按以上要求布放温湿度记录仪探头,将实验设备的温湿度设定到规定的温度,等待温湿度稳定。温湿度稳定后开始读数,每2分钟记录所有测试点的温度一次,在60分钟内共测试30次。 5.2超限度报警时间确认 确认打开箱门至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显示与设定值有2℃和5%RH的差值时报警器均应发出报警声,并记录这个时间;关上箱门记录温湿度恢复至设定值所用的时间。 5.3短信报警功能确认 确认当温湿度超限度时,短信报警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6.再确认要求 6.1再确认周期 6.1.1设备大修后需再校验。 6.1.2由于检修、调整、迁移或其它原因,可能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有影响时,应进行再确认。 6.1.3稳定性试验箱每年校验1次,更换部件或对仪器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确认。 6.2再确认内容 进行设备的再校验,可针对设备性能中部分必须的项目进行再确认,而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确认。 8. 结果评价 起草人/日期: QC审核人/日期: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报告

L-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报告 一、概述 L-腈化物是L-肉碱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中间体(第二步中间体:L-肉碱粗品;第三步中间体:L-肉碱潮品),由于L-肉碱生产工艺为间歇操作,即每生产一步中间体,生产完毕并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后,存入中间体仓库,以备下一步生产投料所需。根据本公司L-肉碱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L-腈化物入库后可能存放的最长时间为4周(约28天)。以此周期为时间依据制定T L-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方案,用于验证L-腈化物在再试验期限内的各项质量指标数据的稳定性,并且能否符合L-腈化物的质量标准,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整个周期为28天,具体的稳定性试验方案以ICH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为基础制定,以确保L-腈化化物稳定性试验的可操作性。 二、验证日期 2010 年1月13日----2010 年2月10日 三、验证方案 1)样品储存和包装: 考虑到L-腈化物今后的贮藏、使用过程,本次用于稳定性试验的样品批次与最终规模生产所用的L-腈化物的包装和放置条件相同。 2)样品批次选择:此次稳定性试验共抽取三批样品,且抽取样品的批次与 最终规模生产时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相同 3)抽样频率和日期:从2010.1.13起,每隔7天取样一次,共取五次,具体日期

为:2010.1.13、2010.1.20、2010.1.27、2010.2.3、2010.2.10,以确保试验 次数足以满足L-腈化物的稳定性试验的需要。。 4)检测项目:根据L-腈化物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检测项目共五项,分别为外观、氯含量、熔点、比旋度、干燥失重。这些指标 在L-腈化物的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且有可能影响其质量和有效 性。 5)试样来源和抽样:L-腈化物由公司102车间生产,经检测合格后储存于中间体仓库,本次稳定性试验的L-腈化物均取自于该中间体仓库,其抽样方法和抽样量均按照L-腈化物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抽样完毕后直接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登记,保存,作为稳定性数据评估的依据。 四、稳定性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及评估 通过对三批L-腈化物的稳定性试验,对其物理、化学方面稳定性资料进行评价,旨在建立未来相似情况下,大规模生产出的L-腈化物是否适用现有的再试验期(28天)。批号间的变化程度是否会影响未来生产的L-腈化物在再试验期内是否仍符合其质量规范。本次试验数据以表格、图解的形式给出,从而对L-腈化物的稳定性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估。

GBT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GBT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汽车操纵稳固性试验方法GB/T 6323.6—94 稳态回转试验代替GB 6323.6—86 Controll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ady static circular test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固性试验方法中的稳态回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纳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的方法进行试验。也可采纳附录A(补充件)所规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轴的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047汽车操纵稳固性指标限值与评判方法 GB/T 12549汽车操纵稳固性术语及其定义 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 测量变量 3.1.1 必须测量变量 a.汽车横摆角速度; b.汽车前进车速; c.车身侧倾角。 3.1.2 期望测量变量 a.汽车重心侧偏角; b.汽车纵向加速度;

c.汽车侧向加速度。 3.2 仪器、设备 3.2.1 试验仪器应符合GB/T 12534中3.5条的规定,其测量范畴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要求。 3.2.2 包括传感器及记录仪器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频带宽度不小于3Hz。 3.2.3 试验所用传感器应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陀螺仪的安装应接近车辆重心位置,垂直陀螺轴线与车辆Z轴线重合或平行。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汽车 4.1.1 试验汽车应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认定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B(补充件)中。 4.1.2 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通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的高度应不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2条的规定。 4.1.3 试验汽车为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计入总质量)和轻载状态;乘员和装载物(举荐用沙袋)的分布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条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关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假如轻载质量已超过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态的试验。 4.2 试验场地与环境 a.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实验4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汽车操作稳定性实验条件、试验规程、数据实验方法以及实验仪器设备。 2.熟悉掌握Adams/Car软件的应用并能实际操作完成汽车操控性仿真的全过程。 二.实验器材 Adams软件、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定转弯半径仿真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车轴方向产生一个侧向力F。因为车轮是有弹性的,所以,在侧向力F 未达到车轮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时,侧向力 F 使轮胎产生变形,使车轮倾斜,导致车轮行驶方向偏离预定的行驶路线。这种现象,就称为汽车轮胎的侧偏现象。汽车轮胎的中心线,在侧向力F 的作用下,与车轮平面错开了一定距离,而且有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叫做汽车轮胎的侧偏角。 侧偏最常见于汽车转弯。汽车转弯时,前后轮都会产生侧偏角。如果前后轮侧偏角相等,则汽车实际转弯半径等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中性转向”;如果前轮侧偏比后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大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不足转向”;如果后轮侧偏比前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小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过度转向”。 在设置转弯半径28m,车辆以10km/h的初速度加速到120km/h时,汽车行驶到最后阶段失去控制,脱离预先设计好的圆形轨道。其行驶轨迹如下图所示;

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汽车在行驶大概一圈的时候冲出轨道,且距离圆心随着时间增长越来越远。这是由于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汽车所受到的侧向力不断变大,当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平衡侧向力时,汽车便会失去控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汽车达到120km/h时候汽车已经偏原来的轨道很大一段距离。 在这实验的基础上,改了一下数据,设置转弯半径20m,出事加速度0.1m/s^2最终加速度为4m/s^2,得到了以下曲线: 图2 图3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汽车在设定好的轨道中良好运行,没有冲出跑道。再上一个控制速度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最终加速度的大小大概为 5.5g,而控制加速度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最终加速度大小为0.4g,明显小于前者,因此猜想,当汽车的加速度比较大时,汽车比较容易冲出跑道 为了证实以上猜想,设定转弯半径20m,初始加速度0.01g,最终加速度5g,得到以下实验曲线:

持续稳定性考察实施方案.docx

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 1.对各品种生产的前三批进行稳定性考察每批拟计划一定量进行 考察其余批次只做一般留样考察留样量为三次复检的全项检验量 2.考察项目:依据《中国药典》 XX版二部中《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确定 3.考察方法: 3.1加速试验: 3.1.1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 2℃、相对湿度 75%±5%的条件下放置六个月在试验期间第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 3.1.2 在上述条件下如 6 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则应在如下条件温度 30℃± 2℃、相对湿度 65%±5%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六个月 3.2长期试验: 按市售包装在温度 18~26℃、相对湿度 60%±15%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 每 3 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 0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12个 月末取样按各剂型品种具体的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12 个月后仍继续考察分别于18 个月 24 个月 36 个月(以此类推)末取样检测将结果与 0 月比较以确定药品有效期 3.3高温试验:

供试品置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条件下放置 10 天于第 5 天和第10 天取样检测有关指标如供试品发生显著变化则在40℃下同法进行试验如 60℃无显著变化则不必进行40℃试验 3.4高湿试验: 试品置恒温密闭容器中于25℃相对湿度为 90%±5%条件下放置 10天在第 5 天和第 10 天取样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吸湿增重项若吸湿增 重 5%以上则应在 25℃RH75%±5%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 5%以 下且其他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液体可不进行高湿 试验 3.5光照试验:供试品置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容器内于照度 不< 5000Lx 的条件下放置 10 天在第 5 天和第 10 天取样检测 3.6以上为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的一般要求根据药品的性质必要 时可以设计其他试验如酸、碱及氧化降解等 3.7检测时间的规定: 3.7.1取出时间:1个月加速绝不允许提前和推迟;两个月允许±1 天;三个月允许± 1 周;六个月允许± 2 周;一年后允许±四周 3.7.2样品取出先放在常温下一般要求一周内完成检测;温湿度 敏感的产品要及时检测 3.8恒湿条件的获得方式 恒湿条件可以通过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而获 得根据不同湿度要求可以选择NaCl 饱和溶液 [ 相对湿度为( 75±1)%15.5℃~60℃] 、KNO3饱和溶液 [ 相对湿度为 92.5%25℃] 、NaNO3

稳定性试验总结教程文件

稳定性试验总结

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稳定性试验总结报告 张美义、肖文中、林燕芳、詹利之 摘要: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是由双氢青蒿素、磷酸派喹、甲氧苄啶三种主要成分组成。本品经过强光照射试验、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室温空气放置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以及加速试验、室温留样考察等试验,证明本品除在高温80℃下,双氢青蒿素不稳定外,其他成分在各种试验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关键词:稳定性影响因素加速试验室温放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样品来源: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批号:由重庆通 和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81020批、981021 批、981022批共三批(影响因素试验使用981020 批),按临床用药质量标准(草案)检验符合规定。 2.主要试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 色谱柱:YWG C18 10μm 250×46m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 电子分析天平:SHINKO SH-210R 智能溶出度试验仪:ZRS-6型 3.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样品除去外包装,样品在裸露条件下进行观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①强光照射试验:将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平皿中,于室 温3600Lx光下照射,并于5、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②高温试验:把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密闭器皿中,分别 置于40℃、60℃、80℃的恒温箱中,在3天、5天、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试验前供试品先准确称重,样品取出时再准确称重。 ③高湿试验:把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平皿中,放在相对 湿度分别为75%及92.5%条件下的封闭干燥器中,恒温 25℃,分别于5、10天取样观察和检测。 ④室温空气放置试验:供试品置于室温空气中,第5、10 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2)加速试验:将铝箔包装的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模拟上市包装)3个批号的样品放置在40℃,相对湿度为 75%的条件下三个月,每月每批样品检测一次 (3)室温留样观察试验:将铝箔包装的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模拟上市包装)3个批号的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定期分别于0、3、6、12、18、24、36个月,按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4.考察项目:①外观色泽;②片芯性状;③溶出度;④含量;⑤色谱检查分(降)解产物。 5.考察项目的检测方法: (1)、外观色泽、片芯性状用肉眼观察。 (2)、含量: 双氢青蒿素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蒿素0.1g)置研钵中,加适量无水乙醇充分研磨,使双氢青蒿素溶解,以无水乙醇约75ml将研钵中的供试品定量移入100ml量瓶中,超声振荡15分钟,放至室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稳定性试验方案

稳定性试验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Stability Study Protocol for Exhibit Batch of Chloroquine Phosphate Tablets USP, 250mg 规格为250 mg的USP磷酸氯喹片长期、中期及加速稳定性研究方案 Prepared By: Date: 起草者:日期:Reviewed By QA: Date: 审核者:日期: Approved By: Date: 批准者:日期: Starting Date: Completed Date: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3 2020年4月19日

Contents 目录 1. Purpose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Scope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3. R e f e r e n c e s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4. G e n e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基本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S t a b i l i t y S a m p l e s稳定性研究样品…………………………………………………………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P r o d u c t O u t l i n e样品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F o r m u l a t i o n处方………………………………………………………………………………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C o n t a i n e r-C l o s u r e S y s t e m s包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Labeling标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S a m p l e s a n d P a c k a g e样品与包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稳定性试验sop

目录 1.目的:--------------------------------------------------------------------2 2.范围:--------------------------------------------------------------------2 3.职责:--------------------------------------------------------------------2 4.内容:--------------------------------------------------------------------2 4.1需做稳定性试验的样品范围:----------------------------------------------2 4.2需做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包装:----------------------------------------------2 4.3稳定性试验的考察量: ----------------------------------------------------3 4.4稳定性试验频率:---------------------------------------------------------3 4.5稳定性试验方式及条件:---------------------------------------------------4 4.6稳定性试验检验方法及考察项目:-------------------------------------------5 4.7稳定性试验前准备:-------------------------------------------------------5 4.8稳定性试验检测:--------------------------------------------------------5 4.9稳定性试验后的总结:-----------------------------------------------------6 4.10有效期的计算:---------------------------------------------------------6 5.参考资料:----------------------------------------------------------------7 6.附件:--------------------------------------------------------------------7 1.目的:建立稳定性试验管理程序,考察公司药品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考察检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确立药品的有效期,以及中间产品、半成品贮存期。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品种的成品以及中间产品、半成品的稳定性试验。 3.职责: 3.1稳定性试验管理人员负责对稳定性试验样品的日常管理,对试验到期品种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报告,并对相关记录汇总归档; 3.2质量控制部部长指定的化验人员负责按计划定期试验及检验; 3.3质量控制部部长对本管理程序的实施负责,对稳定性试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和总结的审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4质量保证部部长负责审核稳定性试验计划表、稳定性试验草案及稳定性试验报告。 3.5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稳定性试验计划表、稳定性试验草案及稳定性试验报告。 3.6药品放行受权人应了解稳定性试验报告的结果,并根据相关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履行产品的放行程序。 4.内容: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报告新

《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生姓名同小车学号 00000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2014年11月 1.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操纵方向盘过重,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容易疲劳;操纵方向盘过轻,驾驶员会失去路感,难以控制汽车的形式方向。操纵方向盘的轻重,是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转向轻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的大小,与其他实验仪器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好处。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 试验车:依维柯 实验场地与环境 于圆形试车场,实验时按照桩桶圈出的双扭线,以10Km/h的车速行驶。双扭线的极坐标方程见下,形状如下图 实验当天天气晴好,无风,气温20度 在ψ=0时,双扭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最小,相应数值为Rmin=1/3d,双扭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按照实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乘以1,1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 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交及转向盘转矩,并按双扭线路经过每一周整理出转向盘转矩转向盘转矩曲线。通常以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以及转向盘作用功等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转向轻便型实验数据记录

方向盘转角-转矩曲线 2. 蛇形试验 实验目的 本项试验是包括车辆-驾驶员-环境在内的闭路试验的一种,用来综合评价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的舒适性,与其他操纵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可以用来考核汽车在接近侧滑或侧翻工况下的操纵性能,在若干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比试验时,作为主观评价的一种感性试验。 实验原理 将试验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于规定的蛇形试验中,通过实验仪器可以得到行驶时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 试验方法遵照GB/T 6323.1-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形试验

稳定性试验方案

Stability Study Protocol for Exhibit Batch of Chloroquine Phosphate Tablets USP, 250mg 规格为250 mg的USP磷酸氯喹片 长期、中期及加速稳定性研究方案 Prepared By: Date: 起草者:日期: Reviewed By QA: Date: 审核者:日期: Approved By: Date: 批准者:日期: Starting Date: Completed Date: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Contents 目录 1. Purpose目的 (1) 2. Scope范围 (1) 3. References参考资料 (1) 4. General Information基本信息 (1) 4.1 Stability Samples稳定性研究样品 (1) 4.2 Product Outline样品概述 (2) 4.3 Formulation处方 (2) 4.4 Container-Closure Systems包装 (3) 4.5 Labeling标签 (3) 4.6 Samples and Package样品与包装 (4) 5. Stability Testing稳定性测试 (4) 5.1 Sample Receipt and Storage样品接收与储存 (4) 5.2 Storage Conditions and Testing Time Points储存条件与检测时间点 (4) 5.3 Sampling取样 (5) 5.4 Testing Matrix稳定性测试项目表 (6) 5.5 Parameter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检测项目及质量标准 (6) 5.6 Degradation products降解产物 (7) 6. Data Presentation数据汇总 (7) 7. Reporting报告 (7) 7.1 Intermediate Reports中期报告 (7) 7.2 Summary Report总结报告 (7) 7.3 Stability Documents稳定性文件夹 (7) 8. Appendix附件 (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