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新整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新整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新整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新整理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

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3、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

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

性;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5、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语言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

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8、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

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9、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

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10、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

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11、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

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12、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要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3、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

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

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有争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是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最权威的、最法规的观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执行。问题是:课堂上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你呢?这一直是困饶许多教师的棘手问题。张卫其老师以下的这个教学片段会给我们很好的回答。 张老师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对重点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地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先抓住重点词“一次有一次”,让学生感受表层意思:次数多,并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感受了次数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一次又一次”,挖掘其背后的人文特性。 “从‘一次又一次’中你还感受到什么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马上体会到,这次数多的背后,深藏着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难,青年的顽强毅力,坚强的意志 ──此时张老师有引导学生谈了流出的骨髓所代表爱心,希望,友谊,生命──最后当学生的理解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表达抒发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根本性质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方。人文性是那巍峨挺拔的山峰,而工具性就是登商那山峰的一级一级的阶梯;人文性是那广袤无垠的大海,而工具性就是抵达那光辉彼岸的船。我们不能机械地脱离一方去谈另一方,因为没有脱离人文性而单独工具性,也没有脱离了工具性的抽象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的。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落实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张老师的这一段教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人文性不只包括思想教育,而且包含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体验。 上帝在细部。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中的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以优美的工具而愈显出其风采,优美的工具借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而愈突出其魅力。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是语文科学又是教育科学,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读、说、听、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表达思想感情,与他人进行交流;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因此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言文字使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得以记载和传承。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但是,如果语文教学把语文的工具性过分突出,以知识为纲要,以训练为主体,把知识分解成一个个训练点,写作教学遵从“套路”、“模式”,一味地照搬模仿,这样的语文教学将导致语文课程平淡无味,没有血肉,结果学生也将被工具化,个性的发展被扼杀。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系统符号,而是一种文化,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人类思想内涵的体现,与人是紧密相联系的,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联系的。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价值取向、人生哲理、民族精神等,它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情感上给人以愉悦,能不断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三、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我们知道,要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是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的,同样要正确地掌握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文性不能脱离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不能脱离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即不能脱离文本来抽象、孤立地进行人文性教育,而应是在教师的引导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工作掀起了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表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行为都有重大的突破。不过,当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名词、新观点、新方法,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通过查阅各类工具书,让我对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 一、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实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二、语文的人文性 《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粗浅地说,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注重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是基础,是载体,是表现方式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人文则是深层次的内蕴,是潜能,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观点、扩大视野、净化思想境界、完善心理结构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工

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纯粹工具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是不存有,也无法存有。反过来,没有语法规则的,没有语言规律的人文性也是不可靠的,是没有依附性的。 四、在不同的学段,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要想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生活情况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在不同的学段,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否则,就会走入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或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教学误区。人的一生的几个学习阶段的教育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比重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阶段应以“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尤其要偏重于工具性,着重于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而人文性仅仅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辅助手段,潜藏于语文文本之中。 五、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语言的积累 积累,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的积累,应从两方面入手:(1)重视课内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小学生除了继续掌握一些常用的生字、生词以外,对于一些精彩的课文或片段,要熟读成诵。另外要逐渐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使学生在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浅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浅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浅谈语文课程的 “工具性”和“人文性”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 师对此深有感触,下面就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谈谈我的理解。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 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叫外部语言,在心里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叫内部语言。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2 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

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对学生讲授,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朋友在生活中的闲谈。这些都属于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增加了知识,搜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 好方式。 3、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二、 “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唯物论认为自然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以身改变。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因阅历不同,以至心情不同都会影响你的理解,要不怎么说“一千个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看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多重含义的术语,是教育领域中含义最复杂、人们对其认识存在最多歧义的概念之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高度符号。由于人们的哲学假设与价值倾向不一样,因此,人们对于课程的认识与理解的角度就不一样,对于课程的界定也各不相同。通过五年的专业学习,学习了学校安排各个科目,再对比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说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本专业的课程,得出了以下观点: 一、课程即知识 由于学校的教育时间和空间不能也不可能传递人类社会所有类型的知识,因此,必需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知识的选择。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知识、相关教学知识和原理和英语教学技能三大模块。其中,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教学知识课程模块则开设《小学英语课例点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以及与教学专业相关的知识,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包括综合训练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各种通识必修课、研究等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习如《网络与英语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教学课件制作》、《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研究方法》等都体现了课程是知识的科学逻辑组织和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特点,基本上满足了该专业的需求。 二、课程即学习经验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而不是执谜于“纸上谈兵”式的规划设计。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更重要

的是应是放在学生的实际体验方面。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完成规定的实践课程任务。如微格教学,通过各专业的学习与理解,学生可以在微格模拟教学中真正体会小学课堂并开始尝试应用所学知识,微格教学在另一方面在学生在经验中体会教学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可以说是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虽说经验要通过活动才能获得,但活动本身并不是关键之所在。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学习者,他们在同一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个不相同的。 三、课程即教学活动 比彻姆说过:“课程是书面文件,可包含许多成分,但它基本上是学生注册入学于某所学校期间受教育的计划。”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规定了每学期的专业实践周,而三年级的教学见习,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体验到真实的小学课堂教学,从中学习。而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为期一个学期的小学实习,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知识,真正有效地把知识、经验与活动各方面充分结合。这样的活动课程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优点。达成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目标,培养了各个优秀的教师。但这有时也会忽视了许多教学活动事迹与非计划的安排。 综上所述,虽然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整体上达到了教学目的,但

关于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点思考

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一点思考 台山市第一中学黄珍巧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句话,近十年来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语文课堂从教学目标设计到语文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变化而来的是语文教学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很多人对语文教学将何去何从的疑惑和思考。“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统一?这个问题是我参加工作几年来一直思考的。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理解,以及对语文课堂如何才能统一二者的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语文性质的论述是这样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提法,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语文是重要的工具”的说话,成为新课标以及教学大纲中最引人深思的一个关节点。这个提法因涉及语文的基本特点,故从课程目标到教学方式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了一线教师和专家们的广泛讨论。由新课标引发的对语文科目的从新审视,对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的探讨,我们并不陌生,十几年里各种论证分析,浩如烟海。然而,作为一名新教师,这又是个不可绕开的教学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1.语文性质的新提法对教学的影响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表达来看,二者孰轻孰重本无明确指出。然而,从部分教师的课堂设计看,却偏重于“人文性”并以此为“潮流”。在《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一书中,严华银先生就列举了多个教学案例,而回顾现实生活,这样的情况也时常可见。 偏重“人文性”主要体现为:一、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有意淡化文章词句篇等基本知识,突出文本的思想涵,更甚者,将文章作为引子,拓展延伸至政治、伦理等社会层面的问题;二、在教学方式上,打破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文章思想涵进行探讨。淡化的教师角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安徽芜湖庄华涛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笔者认为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减少运用非语文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家都能认识到:“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又有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呢?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全国着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指出:不要脱离语言文字奢谈所谓的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生发出来的)。因此,“读”这一最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读书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事实上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外。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充分地读,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比如,有教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马上就问:“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答曰:“难受。”教师又问:“酸甜苦辣哪一种?”学生答曰:“酸!”教师肯定:“对!酸!”其实,笔者认为,文本中表现出的不单

北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精)

北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本科招生规模目前为每年4个班96名学生。其中保送生比例为30%至35%,专业均为英语语言文学,学制为4年。在第一,二年级,4个班的课程基本相同。从第三年级开始,4个班将分为口译,笔译,文学,对象国研究四个专业方向,分别学习四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必须通过各门考试,在二年级末必须参加专业英语四级考试,在四年级必须参加专业英语八级考试。两种考试并学士学位论文皆通过才能获得学士学位。下面是英语系本科的课程设置。一年级(上):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册)口语(每周4课时)(Speaking Naturally等)听力(每周3课时)(《初级听力》1册)写作(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写作》(待出版)语音(每周3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一年级(下):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册)口语(每周4课时)(Speaking Naturally等)听力(每周3课时)(《初级听力》1、2册)写作(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写作》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二年级(上):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3册)口语(每周4课时)(《中级口语》)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听力(每周2课时)(《中级听力》)二年级(下):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4册)口语(每周4课时)(《中级口语》)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听力(每周2课时)(《中级听力》)三年级(上):精读(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5册)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教材待确定)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视听说(隔周2课时)(教材待更新)文学概论(每周2课时)《文学原理教程》三年级(下):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有争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是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最权威的、最法规的观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执行。问题是:课堂上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你呢?这一直是困饶许多教师的棘手问题。张卫其老师以下的这个教学片段会给我们很好的回答。 张老师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对重点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地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先抓住重点词一次有一次,让学生感受表层意思:次数多,并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感受了次数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一次又一次,挖掘其背后的人文特性。 从一次又一次中你还感受到什么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马上体会到,这次数多的背后,深藏着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难,青年的顽强毅力,坚强的意志──此时张老师有引导学生谈了流出的骨髓所代表爱心,希望,友谊,生命──最后当学生的理解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表达抒

发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根本性质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方。人文性是那巍峨挺拔的山峰,而工具性就是登商那山峰的一级一级的阶梯;人文性是那广袤无垠的大海,而工具性就是抵达那光辉彼岸的船。我们不能机械地脱离一方去谈另一方,因为没有脱离人文性而单独工具性,也没有脱离了工具性的抽象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的。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落实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张老师的这一段教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人文性不只包括思想教育,而且包含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体验。 上帝在细部。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中的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最后,感谢与会的九位教师带来的精彩的课,感谢专家的讲座与点评。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心理学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叫外部语言,在心里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叫内部语言。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语文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 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对学生讲授,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朋友在生活中的闲谈。这些都属于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增加了知识,搜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3、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唯物论认为自然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以身改变。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因阅历不同,以至心情不同都会影响你的理解,要不怎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着名学者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诗人汪国真曾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这一切无不反复地告诉我们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就使语文变得让人琢磨不透,魅力无穷。具体讲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以下两点: 1、砥砺品德,完美人格 我们的语文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语文课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学习《周总理的睡衣》里周总理艰苦朴素的品质,《诚实的孩子》里列宁诚实知错就改的品德,《你们想错了》里方志敏清贫一生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润物细无声”,这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2、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进入其内会领略无穷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修订稿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心理学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叫外部语言,在心里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叫内部语言。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语文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 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对学生讲授,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朋友在生活中的闲谈。这些都属于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增加了知识,搜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3、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唯物论认为自然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以身改变。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因阅历不同,以至心情不同都会影响你的理解,要不怎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着名学者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诗人汪国真曾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这一切无不反复地告诉我们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就使语文变得让人琢磨不透,魅力无穷。具体讲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以下两点: 1、砥砺品德,完美人格 我们的语文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语文课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学习《周总理的睡衣》里周总理艰苦朴素的品质,《诚实的孩子》里列宁诚实知错就改的品德,《你们想错了》里方志敏清贫一生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润物细无声”,这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2、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英语(师范类)专业课程计划-6

英语(师范类)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英语教师,并为其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和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 二、培养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英语基础教育事业。 2.系统地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实践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集体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符合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3.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养成专业精神,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英语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育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开展英语教学研究的能力。 4.拥有熟练运用多种手段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英语(师范类)专业本科课程计划规定的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50学分、专业基础课48学分、专业主干课15学分、专业系列课18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4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为10学分。 (开课时间统一调整为1.2.3.4.5.6.7.8学期,下同)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621383.html,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作者:谢潇然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10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那到底什么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呢?在语文课堂上又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符号,是人脑的思维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和保证。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 人文性 语文的“工具性”作为符号的工具属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通过语言符号表达人文情感。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正确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在学会使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应用符号表达思想感情,做一个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有思想的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做出贡献。这就意味着它还要具有深层次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文化特性,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与文化性的整合,包括价值、文化传统、道德、情感、人性、人存在的意义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朗读感悟中,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朗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应一。”课堂阅读是一个“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近文本,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状态。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诵读。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以优美的工具而愈显出其风采,优美的工具借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而愈突出其魅力。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是语文科学又是教育科学,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读、说、听、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表达思想感情,与他人进行交流;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因此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言文字使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得以记载和传承。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但是,如果语文教学把语文的工具性过分突出,以知识为纲要,以训练为主体,把知识分解成一个个训练点,写作教学遵从“套路”、“模式”,一味地照搬模仿,这样的语文教学将导致语文课程平淡无味,没有血肉,结果学生也将被工具化,个性的发展被扼杀。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系统符号,而是一种文化,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人类思想内涵的体现,与人是紧密相联系的,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联系的。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价值取向、人生哲理、民族精神等,它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情感上给人以愉悦,能不断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三、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我们知道,要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是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的,同样要正确地掌握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文性不能脱离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不能脱离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即不能脱离文本来抽象、孤立地进行人文性教育,而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阅读来理解文本自身的思想意义,通过感悟、熏陶来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结合具体课例,谈谈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内涵,并做到二者的统一。 教学中如何以审美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健康、丰富的审美享受,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创设情景,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朗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⑦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与内化有关系。在内化中,由于阅读文本以符号、形象、情感等进入主体而引起主体心理结构的调整、改造和丰富,因而造成人的心理发展的效应。课堂阅读是一个“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流程。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近文本,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状态。其次,教者要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诵读。言语转化理论认为:文章是文、象、意的统一体。文,即文章的语言文字系统;象,即文章的形象系统或材料内容;意,即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意蕴或主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文──识象──明意──悟言”,也就是说是一个循文识象,因象明意,由意悟言的过程。循文识象即通过认真阅读语言文字去感知、识记文章的形象系统或材料内容;因象明意,即通过弄清楚文章的形象、材料去明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蕴;由意悟言即从文本所反映的人文内蕴中领悟言语规律、言语意蕴,进而把自己个性独特的体验,通过诵读或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各种手段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的形象,意境,从而体会到文章的人文内涵。”(二)找准支点,听说读写,揣摩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⑧语文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选择、运用恰当的语言实践形式,是实现统一的关键。情感型课文往往在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或者在课文结尾处留有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或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出现模糊空白。学生阅读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我

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系部:外语系 学校: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校长(签字): 2011-12-19

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英语教育专业是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主干专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校英语教育专业与阳泉师专附属学校、平定县实验小学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英语教育专业与小学英语教育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小学英语教育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行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优质技能型专业英语教师。 一、专业建设基础 英语教育是我校主干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研究生7人。教师基本素质良好,青年教师比例高,具有较强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是一支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富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然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和?双师型?教师短缺,制约着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资金缺乏,多年来没有能力聘请外教开展教学,也不能有效开展校际交流。专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

课程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设置欠缺实践性,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所占时间较少,学生的从教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和锻炼。课程建设没有突出的优势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目前教学仍以课堂教师教学为主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需要。现有教材太难太深内容太多,不适合学生学习,没有编撰适用性、操作性的校本教材。教学现代化设备只有两个数字语音室,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设施严重缺乏。外语图书、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子期刊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拓宽。总之,我校英语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方面都有亟待完善和加强。 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政策依据和现状 我校英语教育专业主要服务于农村基础英语教育。?…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2号?中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2003年山西全省城市和县级城镇以上小学要求开设英语课程、2005年山西全省所有小学已开设英语课,截止2006年秋,城市和县级城镇以上小学三年级起已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农村开设英语的学校数已超过90%。小英语教学的全面铺开,使得我省小学英语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今天学习了第一模块: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倾听了教授相关的视频讲座,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最主要的一点是: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从《课标》中的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关于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双重性质的提法,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课程,尤其是外语课程中的具体落实,它是“又红又专”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的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新了我们的理念,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理念于教学实践中,下面是我结合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设计的一节教案。 Module 10 Unit 2 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school dinners. Teaching steps: Step I .Warming up (Activity1) 1. Revision. What kind of sports/movies do you like? 2. Show an advertisement and some pictures, and guide them to talk about healthy food and junk food. (1.通过谈论图片自然过渡到本单元涉及的饮食话题, 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 2.采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和图片,创设英语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体现了课程的人文性。) Step II. Reading (Activities 2, 3, 4, 5) 1.Read the passage silently and quickly, answer the question in Activity 3. Check the answers one by one. (通过默读,培养学生抓住文章大意的能力,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