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组长:胡庆江

组员:夏雷孟德、占莹、骆林华、

魏元春、陈泳麟、黄佳、杨子豪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将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最青春的企业管理联系起来,是有趣而有益的课题。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影响的利弊,并找到其中实际的解决方法有很大的价值。现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影响的利弊做一文献综述,并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以便读者了解相关的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管理; 文献综述;

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全球经济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日益增多,文化对企业管理就更具特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就越发凸现。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一)传统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文献综述“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一个只想赚一些钱的企业只要抓出一次好的机遇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一个想在十年时间内连续取得成功的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想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非常重要。若要制定合理且有效的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文化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企业管理学结合,以制定出较符合现实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是许多企业家和研究学者们所关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法、

道、中庸思想、孙子兵法等等名家名言都为现代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少启示。为此,本文将总结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期望以此确定往后的研究方向。

从各学者已进行的研究看来,在西方管理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主要是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企业法规、管理人素质这几方面着手分析)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影响

韦公卓(2010)认为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良好发展的战略计划需要同时从西方吸取管理方法的精华,同时巧妙运用东方智慧。首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以服务企业战略管理(从儒、释、道三方面谈伦理型管理模式);其次提升领导者的自身文化修养(从中庸之道学诚信,从孔子之说学德才、仁政,从道家之学习按规律办事);再之以文化主元素构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最后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进行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此外,赵桂娟(2006)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分析企业间的文化差异来评定战略的有用性。她客观分析了中外文化用于企业管理的可行性,结合易经、道家、“和”、孙子兵法等中国智慧,较合理地分析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利与弊。宗红宝(2011)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文化带给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影响,主要从中庸之道的诚信,道教的顺应自然规律,以“和”的思想创造企业文化这三方面进行。欧雁群、方玉聘(2010)则着重探讨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管理之“人”、管理之“法”等方面,结合孙子兵法的“五事”“道”“天”

“地”“将”“法”分析。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消极影响

郑朝华(2006)认为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实施。首先,由于中庸之道的深入人心,使许多中国企业过于保守,不敢承担风险,对发展不利;另外,人治大于法治的思想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不方便管理;最后西方的管理学说与东方的传统文化有着根本性的矛盾,要解决矛盾很难。宗红宝(2011)亦认为传统文化会影响战略的制定,削弱战略的执行能力,同时导致人才流失。

通过以往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少有学者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多是触及浅层表观现象,而普遍忽视了研究传统文化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的根本原因,未能深层且系统的分析这种影响的原因。

(二)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的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博采了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最终形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故有“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之说。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文化管理必须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变化之意即与文化管理中通过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企业“家”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是异曲同工的;和谐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知识团体,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文化对这种团队精神的强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既有积极意义亦有消极影响。

一、儒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肖军(2007)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上司适度授权、运用德才互助的用人原则、采用合理的情感激励及和而不同的沟通策略均体现了中庸之道。

孙孝花(2011)认为管理者采用适中、适度的管理办法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庸之道;重视员工需求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部门和员工的管理方案体现了因材施教;营造和谐工作环境注重团队建设体现了以和为贵。

杜国岗(2010)认为依靠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有效影响被管理者

的心理和行为,使员工乐意为企业效忠体现了董仲舒的“为政以德”及“中和之情”的思想。

邵爱国、朱永新(2005)认为在儒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庸之道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时,主要以顺道管理、和谐管理、整体管理、适度管理、权变管理五种管理方式来体现其“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

二、儒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消极影响

李洁(2006)认为儒家管人思想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重德治而轻法制的偏向容易导致企业员工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其次,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容易导致个体对集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阻碍创新。再次,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容易使管理者更愿意采用已有的方法和制度,而不愿意思考、改革。

曾捷英(2009)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儒家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就消极影响而言主要有:首先重人情会增加企业内耗;其次,重权威而轻民主,影响企业成长;再次,片面的群众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而通过贯彻“经权达变,持中守衡,整体和谐”的中庸原则,人才的潜能及其创造性能得到最大发挥,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也必然能得到最大提升,这是儒家文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

段波、周银珍(2001)认为虽然儒家思想有不少观念对人力资源

有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如“人性善”强调伦理道德的感化而忽视制度法律的约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次,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如重“民本”轻“人本”的价值观无法对个体进行有效的激励;再次,传统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如“中庸之道”强调明哲保身,不利于创新开拓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情的社会,即偏重于感性,所以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品德、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求有比较高尚的情操与修养,这样才能管理好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人力管理上,比如“以人为本”、“和为贵”、“持中原则”等文化观念要充分发挥与宣扬,而“人情至上”原则、“劣胜优汰”无为等原则则要给予清除。

(三)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有密切联系,预算是控制的重要依据,控制是执行预算的手段,它们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循环。

耿惠芬(2008)从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来阐述儒家思想对会计职

业道德建设的影响:(1)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协同性:a.儒家思想的诚信观与会计职业道德 b.儒家的义利观与会计职业道德 c.儒家的素质观与会计职业道德 d.儒家的仁爱敬业观与传统职业道德。(2)儒家思想文化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不适应性:a.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忽视个体作用 b.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不利于工作创新 c.儒家思想提倡“为政以德”,忽视法治。

刘中华(2003)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对于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1)儒家“义利观”的现实意义(2)实现人本主义、任何精神与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结合,以限制集权思想与大权威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3)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等优秀思想,能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4)“天人合一”与“中庸之道”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启示。并且从企业财务管理自身来研究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内涵的影响:(1)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2)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包括a.传统文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b.传统文化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 c.传统文化对分配决策的影响)(3)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 他还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a.改革开放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b.改革开放之后所形成的财务理念 c.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影响。

田颖骊(2010)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讲道义,二是讲修养,三是讲和谐。指出对外应当追求“人和”,协调好与有关各方的

利益关系,使企业外部财务关系保持一种和谐持久的良好状态,以便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统一起来;对内则通过内部财务制度的制订和实施,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文化建设。如在筹资时既要计算筹资成本.更要考虑筹资行为的合法合规;投资时既要考虑企业的投资报酬与风险,更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企业在运营中既要注意增收节支,多创利润,更要注意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通过平等和谐的财务文化环境使财务和谐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给全体员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空间,让员工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使企业财务一标与投资者、经营者、企业员工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传统文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综述

企业组织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及执行企业的战略策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所建立的社会机构。企业组织行为策划主要通过组织设计,制定目标,确定组织结构、劳动分工和责权范围。而这一组织无疑受到基于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以下为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组织方面影响的综述:

傅明华(2004)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组织有着深远的影响。华人家族企业之所以采取家族制的治理模式,从经济原因看是组织运营的成本低、效率高, 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唯一选择, 但从深层原因看, 还是由传统文化背景下家族主义伦理观所决定的。文化因素作为融化到人类个体血液中的深层因素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家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拥有和管理企业的影响, 诸如在组织行为、竞争策略、项目融资、产品销售及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家族企业在产生和发展初期, 由于家族成员具有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 较注重长远利益, 具有向心力和互助精神, 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致所导致的决策目标的一致及效率, 决定了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经营优势。但随着它的发展壮大, 往往会出现家族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冲突: 任人唯亲和家族成员间的冲突, 身兼家长和企业最高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家族成员的独裁和武断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刘兆明等( 1996)研究台湾企业所获得的实证结果显示, 即使在位于工业化都市的大企业中, 即使员工有97% 以上为大专毕业( 20% 以上有硕士学位) , 公司之内仍然是遵循一些传统性文化价值, 特

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是如此。他们以不同企业( 皆非家族企业) 的企业文化为主题从事研究, 发现台湾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下现象: ( 1) 组织领导者有意无意都会形成家长式的权威, 并且将这种权威建立

在道德或伦理基础之上;( 2) 组织内强调家庭气氛, 特别重视和谐, 鼓励团队精神, 形成组织是个大家庭或大家都是一家人的一体感; ( 3) 组织内形成类似家庭伦理中的长幼辈份,并建立私人感情以维

系此种特殊伦理关系; ( 4) 依关系亲疏形成组织内的不同地位, 进而导致以组织领导者为中心的内团体, 使组织内的层级化更为明显; ( 5) 组织内强调“以实为本”的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重视刻苦耐劳、脚踏实地、勤俭朴实及任劳任怨等价值观念及行为表现。

林峰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企业组织制度存在着矛盾。在企业组织中拥有财产权的未必有充分的信息掌握权,而有信息掌握权的人才能做出最有效最正确的决定,这样一来,在企业管理中实行“分权化”是个比较理智的选择。然而在我国的宗法制度下形成的集权意识已经根深蒂固,这就形成了企业制度“分权”与“集权”的矛盾。

罗珉, 孙晓岭(2004)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文化基本假设的影响,他们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管理问题可能做出的不同抉择说明了文化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

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较有影响的是儒、道、释三家, 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要属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强调克己复礼, 强调秩序, 其精华体现在五种基本秩序上, 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关系。儒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讲仁义和中庸, 提倡天下归仁、义以为上, 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见危受命。儒家的讲秩序、重等级、重关系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认为, 在当前我国的组织文化中, 主要反映在“面子”、“关系”、“家”和“有限自利性”等四个基本的假设上。

(五)传统文化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综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中研发的积极影响

王渝生(2012)在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最早重视和开展科学教育的国家。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

和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为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亲笔书写了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个字源自孔子之孙孔伋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这就完全符合科学的认知和研究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杨振宁于199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向学生谈治学经验中,强调了《孟子》对他的巨大影响。他认为,《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一本书。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把民本思想和民主精神应用到科学研究上,那就要求真、求故。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

此外,王渝生还认为中国很多传统经典,如《大学》在现在的科学研究中都很具有积极的意义。他在演讲中指出: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本来是古代知识分子中家喻户晓的话,可惜后人多引

后半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忽略了前半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前半段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半段是知行观的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研发是始与本,需要这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精神,就是对工作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的执著专一。在《大学》“经”之“传”中,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引《康诰》曰:“做新民。”引《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真是充满了创新精神!

王五一( 2007)认为:传统文化是多流派、多文化的集合。从儒家讲就是仁、义、礼、智、信。最根本的是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基础,就是人性,从人的发展,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实践使自己提高, 到使自己的理论和道德伦理达到非常高尚的水平、境界,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科学家的责任有三: 探索、坚持和宣传真理。因为科学家群体对真理的认识是先知先觉的,所以首先要追求真理、追求真相、有责任感。从传统文化来讲,就要使自身不断地达到最高的境界。坚持真理是指不受他人观念的影响,行动上不受其他利益和权威的影响, 同时要宣传自己所认为的真理。更重要的, 首先要揭示真相, 然后发现真理,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他坚信:中国有最先进的文化传统, 制度的建设如果能比较好地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最有可能使我们在科学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中研发的消极影响

郎咸平认为,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阻碍了中国企业科技研发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就是说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这么看,失败必然是决策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

(2)我们崇尚“杀鸡不用牛刀”、“以少胜多”、“四两拔千斤”。在研发中,形成了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多花钱就代表没水平。但西方理念崇尚遵守规律,如活动遵守规律,过程受控制。

(3)中国文化过度的追求完美,认为发生错误时没有水平的表现;而西方则更容易接受错误,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

(4)我们的研发工作一般提倡“内行领导内行,而西方则更重视“外行领导内行”。所带来的好处是:研发人员就必须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

(5)中国文化相信奇迹,崇拜奇迹;而西方文化重视规律,讲究制度。

(6)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如“相对优势”、“阶段目标”、“综合指标”。

王铮(2007)(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认为:从科学

角度来看,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一个是分类的思想, 另一个是格物致理。而可惜的是中国的分类思想走到类型分类是非常有限的。而我们提倡提倡格物致理不是格物致用;以及盲目地追求和模仿都限制了研发上面的成就。

杜德斌(2007)(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认为:中国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影响的, 很多海外华人在科技界取得很大成就, 这是一个事实。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官本位的思想。他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官本位的思想对于我国企业研发的弊端:(1)首先是精神文化。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追求官本位, 以官为荣, 以官为争, 以官为位的价值体系。

(2)其次, 精神文化会影响行为文化。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在竞争中以官为主, 以官为先。

(3)学术评价在如此的思想指导下, 还是以官为主, 所以我们的社会评价是以官方制定的诸多标准, 例如发表论文、科研数量等,但这些指标往往又很容易弄虚作假。

(4)科学体制还是官为主,创新体制也还是以官方为主, 中国科学院、高校、企业都是非常薄弱的。

李平(2007)( 商务印书馆)认为: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系中, “中庸之道”是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共同的价值观,会通过个人来影响群体, 从而影响科学家共同体, 最终势必会影响个人的行为, 从而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企业研发部门很少有批评和质疑,大家更愿意做和事佬,以和为

贵。

周尚意(200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认为:中国文化中不存在精深创作的快乐,不存在在创造中享受乐趣,少有贡献精神。所以要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第一位当然还是制度,但第二位就是社会要建立的道德和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所崇尚的东西。

李秀彬(200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认为:中国企业研发之所以会落后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独立主义,西方自由独立的大学文化在中国是欠缺的。而我们更多的是重视民主主义,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我们的学术正是在这种高责任心的重压下形成的学术,却缺乏了自由主义和独立精神。

通过对文献的整合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性、创新性,责任感等很多方面对于企业管理中的研发都是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研发管理的一些弊端。上述的很多文献资料都是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得出结论的,所以我认为现代企业应当扬长避短,在弊端方面不盲目的追求西方的文化,但却要做到一定的结合。如果现在的企业科研方面的运作管理能够很好的结合现在的制度与传统文化,并兼容一些西方文化的优秀理念,那么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六)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冯炜(2001年)认为“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管理者把和的思想纳入管理中,以创造公司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和是形成企业内部合作关系的基础;同时冯炜也认为精忠报国的思想对企业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把“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观念,以追求卓越,致力于创造高效益和精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对于增加企业凝聚力和激励员工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有着重大的作用。此外,王新华(2004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极具生命力的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的相同之处,是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企业是有人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人,认识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消极影响

冯炜(2001年)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分钟注重伦理关系,这是因为中国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伦理的核心是小辈尊长辈,虽然这种思想在某些方面是一种美德,但在企业管理中是弊大于利,首先它表现在职工对领导的服从多,参与意识差。领导也以长官自居,不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甚至独断专行。其次这种思想倾向于保守。长此以往,变成了“老年一定比青年强”则走向极端,由于什么事情都论资排辈,青年人不思进取,没有了创造力,是企业职工普遍缺少创新意识,企业没有了生气;冯炜还认为“中庸之道”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背道而驰的,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鼓励“出头”的。此外,王新华(2004年)认为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利”割裂的观念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这种观念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通过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需要怎么样在既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能使得传统文化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七)文献综述简评

企业管理在当今特别是我国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是个重要话题,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现在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如何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更是特别重要。我们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儒、佛、道、法、兵等各家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八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综述,即:战略、人力、财务、组织、营销、研发、企业文化。

想要发展、繁荣适合中国的企业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国好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中国更强调“人性”的管理,级人际关系、资历、群体艺术、忠诚、合作等;二西方则更重视制度。个对于上述的两种文化,我们不应一味的摒弃其中一种而一味追求另一种,而应在中国企业管理的探索道路中,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与西方文化所代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融合、研究来不断的促进管理方式的改变。

通过以上综述使我们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管理在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后的高效运行,同时我们一发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带给中国企业管理的益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可以给政府和个人提供重要的企业管

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借鉴,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定可以促进企业更和谐高效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颖骊.试论企业幼务支化.[J].公共论坛.2010(8).

[2] 王棣华,程九刚.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3.第17卷第2期.

[3] 王棣华.中国传统文化与财务管理.[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24卷116期

[4]肖军.基于中庸之道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7):63-64

[5]白萍.孔孟之道与人力资源管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0-22

[6]颜爱民,刘媛,张敬军.儒家文化蕴涵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2007(6):122-125

[7]黄静.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2002 第十二卷增刊

[8]郑维权.论传统榜样文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二期:230转253.

[9] 徐珺.浅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年8月2日.

[10]王凤彬.西方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4年,2卷(期):56-60.

[11]林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2]王新华.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J]. 经济论坛,2004(2):1-2

[13]冯炜.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J]. 工业技术经济,2001(5):47-50

[14] 王渝生.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演讲.[J]. 光明网-《光明日报》,2012-05-14 04:38:14

[15]郎咸平. 郎咸平说.[J].百度文库

[16] 王铮,杜德斌,李平,周尚意,王五一,李秀彬. 科技导报.[J]. 科技导报2007 年第25 卷第15 期( 总第237 期):82-83

[17]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王新华百度文库

[18]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冯炜(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5期百度文库

[19] 黎敏. 从传统文化看关系营销百度文库

[20] 刘凯黄珏.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百度文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 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以儒济世”;儒学未来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 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 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 “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 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 “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 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 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 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题: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 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 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 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 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 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 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不说,中国几千... 中华民族有着 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 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

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 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 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 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 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 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 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 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文献综述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年历史沉淀流传至今的文化,它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潜移默化,如丝丝细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创新;评述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一般人想到的总是“过去的,过时的”文化,显然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兼顾佛家、道家等文化的文化形态。近年来,理论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概念及其构建,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理念相继提出,人民对文化的认识进入了全面发掘的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应运而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梁丽(2005)对现代社会中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研究中的两种观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进行比较,指出明这两种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她从两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带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就形式而言, 可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 繁荣和成熟于封建社会。经历了史前文化、奴隶文化、封建文化和近代文化。它有着辉煌的历史, 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由于孕育传统文化土壤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的自身个性特征, 使得她独成一系, 以其独特的风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曾繁仁(2005)支持2004的《甲申文化宣言》提出的“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而不懈的努力”的宣言。对某些学者的“构筑民族文化自我封闭的堡垒”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并且在新世纪现代化进程中还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刘梦溪(2007)通过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比较指出,国学则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是一个领域的学问,是学者长期致力培养研究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概括为,产生于原始社会, 繁荣和成熟于封建社会,经历了史前文化、奴隶文化、封建文化和近代文化的有辉煌历史、强大民族凝聚力的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独成一系的文化形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了很多的深入研究,本文就当今主流性的观点做出如下综述: (一)人与自然。何怀宏(2003)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指出在"行为规范"方面,儒家所主张的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一种“时禁”,《礼记》“祭义”记载说: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又《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亦记载孔子说:“开蛰不杀当天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也,恕当仁也?”在“支持精神”方面支持儒家生态伦理的精神主要是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这种精神并非儒家所专有,而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和对宇宙和自身认识的凝结。“相关思想”一个是涉及对经济及物欲的看法,即限度和节欲的观念;一个是涉及对人和事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即一种中和、宽容、不走极端,"不为己甚"的态度。刘固盛(2010)指出,自然概念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对自然的崇尚体现了道家思想对宇宙本源的关注。道学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推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优秀作文示例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优秀作文示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五千年,传统文 化十分丰富。诸子百家和历代众多名家的著作是传统文化,各地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人 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融铸了大量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 化的要素,形成了保罗天地、蕴含人生的科学体系,并且历久不衰,至今仍以顽强的生命 力发展着、绵延着和创造着,因此我觉得弘扬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目前,人们总是感觉到一种很矛 盾的现象,即一方面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上一些人的人文 精神、文化品格的衰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轻视文化、贬低文 化甚至反文化的现象以及缺乏人文教育有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今天显得尤为 重要。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积极的东西,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诸子百家的 一些言论,在如今的做人、为政、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儒家思想在现今的经济学上也 有所应用,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大,李约瑟博士曾说过:“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还有历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文 化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盲从,我们也必须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不 断的总结反思,吸取优点,摒弃错误,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受到封建 思想的影响而遗留下的种种恶习,我们应该摒弃,一些消极的思想,我们不能继承。 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保护古建筑,而不是以牺牲古迹来换取城市面貌的现代化,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孔子学会,这些都说明了人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 作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我 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继承下去,并且不断的创新、发展。 作文对传统文化的看法的精彩内容如下: 把根留住 中国在逐渐强大,打开大门引进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中国已经跟随着世界的潮流,走 在了风头浪尖。的确,我们跟上了别人的步伐,而我们民族的根呢?似乎又失去了…… 中国古代有无数的传世名作。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唐诗宋词,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 生辉……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层出 不穷,一篇篇穿着华丽外衣的文字活跃在文坛。而一些作家,辛辛苦苦创作了半生也还是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习资料

如何看待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以仁爱、孝悌、忠信、和

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为美德的统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民间道义,和祖祖辈辈沉淀的文化素质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砥柱,我们的所作所为关乎国家的命运。 首先要做到包容,而非排外。应以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我国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体系,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文化不该排斥其他的文化,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外国文化服务于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西方的许多节日,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之所以同学们接受,是他们可以补充或强化很多我国原有节日给我们的欢乐和满足。我们也看到,中国更重视自己的中秋节,七夕节,和除夕夜了。在物质精神同样受重视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许正对传统文化起到补充的作用。 另外,要保护传统文化。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可以看到国家和大众中不乏保护传统文化的声音,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80后时,看到的是天安门前挺拔的受检身姿,“道,德”是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做事准则,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传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中国功夫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综述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发端于战国的儒、道两大传统。中国功夫的理论也离不开于此。 儒家学说主张“济世”,倡刚健有为,以实现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在维持现有秩序上,重德治与教化。到汉朝时尊儒,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铸造了中国的伦理类型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无现实意义。 道家主张追求与“道”的冥合,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注重人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今天的生态、人口问题,不无启发意义。并形成了中国人的注重内心的体悟的思维模式,讲求智圆行方。 儒家虽为正统,但并不排斥道家,仍注意与道家相融合,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问礼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以“唇齿为喻”,说明以柔胜刚的道理。唇舌虽然不如牙齿坚硬,但唇舌要比牙齿持久。中国功夫以此演化拳术,虽不能胜人,但却可自保。刚则缺乏变化,反易被人所乘。显然道家要比儒家高一筹。用于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到汉唐时,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出世”否定现实,后逐步与儒、道相融合,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也讲尊师重道,倡导大乘佛教。并以渡己渡众生为己任,注重清净寂定的“禅”

的心境的修炼。 宋朝时,理学家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工作。建立了以儒为首,兼及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底仍在道家。 中国的人生哲学非常发达。 可总括为:“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既有苏子“唯江上清风,水中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陈抟的“于羲皇心地上驰骋,而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桓。”的佛家的达观、超然。以离世的心境俯视人寰。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的积极入世。 即道家的“庖丁解牛”,居于世,事虽杂而不累其心的高深修养。 修身上要求:“不为浮誉所惑,则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竟,则所以制其气者重。”的厚德载物,是要君子宽厚的品德修养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有“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谓,“天为盖,地为床,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当澡盆。”的胸襟与气度的修养。 重操守、气节,坚持自己的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做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于是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采菊东篱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如今有很多学校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内容基本上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并以儒家的典籍为主,旨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情操,丰富思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的热销,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这些专家学者拉近了普通百姓与深奥莫测的古代典籍的距离。虽说对于丹、易中天等人的论述众人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其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这些学者毕竟唤起了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

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这句话同时也是清华、北大两座高校的校训。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志存高远“志”是指某种坚定的信念,是对某种价值目标的宏愿和决心,同时也是追求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二、刻苦坚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刻苦并非心血来潮、一曝十寒,而是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古人特别注重“守志”,强调志向的一贯性、稳定性和坚定性。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梁启超说:“人之大患,莫甚无恒。”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弘毅坚忍的性格。 三、乐观进取《论语》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语,表现出乐观进取的精神。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这种精神成就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内容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无不带有农业文化的特征。在最近几年的文化讨论中,人们似乎忽视了这个问题,在种种的文化热中,农业文化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同农业文化的地位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缺少对农业文化的认识,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困难的。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已浸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其精华部分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要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追求,高度哲理化的政治之道,以伦理为本位的政治规范,重视治术与策论的政治经验积累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倾向。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凝聚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过程中,始终起到特殊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二千多年中,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 经济形态是一切文化产生的根源,中国传统行为文化正是封建农业经济形态下的必然产物。儒家、道家、墨家所倡导的行为文化尽管种类繁多,却无一不受到农业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正是由于农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才产生了中国特有的行为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