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福建师范大学毛概精华

2012福建师范大学毛概精华

2012福建师范大学毛概精华
2012福建师范大学毛概精华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

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1(科学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2(基本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2.改革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就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是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

4.改革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由此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内产业化升级。

第五,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项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p18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注意区别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91: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几实行原因

?按劳分配的主题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和知识产权要素分配。

?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后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具体体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当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提供劳动,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

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工持股、法人持股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纷繁多样。因此,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企业职工收入的来源和形式已经不仅仅是依靠按劳分配。但是,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应当仍然还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当然,也只有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私有制社会是不言而喻的,对社会主义而言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在私有制社会之所以实行按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进行分配,原因在于生产资料为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所占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当它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展生产。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因此既不能因为肯定劳动价值论而否定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因为肯定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特色,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人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当前,我国人民是由不同的阶层组成的,而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只能是一盘散沙,意志分散,民族缺乏凝聚力。因此,人民民主只能通过党的领导、党的示范,才能很好地运行。脱离、削弱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与旧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区别。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先生询问毛泽东,将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如何从中国历史上一治一乱的周期率中跳出来,毛泽东回答说:“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的利益,绝无私利。因此,发扬人民民主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政党、国家等将来是要消亡的,最终是人民通过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推进社会的自治与发展。所以推进人民民主与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因此,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运用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在国家政权方面,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在社会方面,党努力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总之,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人才只有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即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毛概2练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练习科目:毛概第二章 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A、A封建社会 B、B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C资本主义社会 D、D奴隶社会 正确答案为:B 2、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 A、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 B、B推翻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 C、C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 D、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的统治正确答案为:C 3、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矛盾是()。 A、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C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D中华民族号封建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为:A 4、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C、C农民阶级民主革命 D、D城镇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答案为:A 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A、1914 B、1915

C、1916 D、1917 正确答案为:D 6、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 A、A1918 B、B1919 C、C1920 D、D1917 正确答案为:B 7、()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A、A十月革命 B、B五四运动 C、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D、D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为:C 8、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理论。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正确答案为:B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综上全部 正确答案为:D 10、()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A、封建主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闽师人〔2013〕38号) 各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经校八届四次教代会审议表决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 2013年8月26日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精神,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根据《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闽人发〔2012〕206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评价、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掘教师潜力、增强教师活力、提高教师竞争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按需设岗,评聘结合。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结合起来,根据岗位实际和需要,科学设岗,实行评聘合一。 (二)合理定位,分类管理。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合理定位,建立教师分类管理、指导、评价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保障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重视考核,强化评价。重视师德、业绩、能力、贡献的考核,坚持专家评价、业内评价、分类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五)保持稳定,逐步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学校安定和教师队伍稳定,根据学校发展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进程稳步推进。 三、实施范围与对象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我校已获授权自主评聘的、申请晋升相应职务聘任的教师(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未获授权,仍按原系列要求推荐申报。 四、基本任职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规范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不予聘任。 (二)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三)具备本学科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履行相应职务岗位职责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管理等任务,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五)取得职称外语相应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外语考试的免试规定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继续教育达到相应职务任职要求。 (七)非从事本专业的人员转岗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具有中级职务的须经过1年、具有副高级职务的须经过2年以上本专业工作实践后,方能按高一级职务的任职条件和程序实施聘任。 (八)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相关任职条件,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

毛概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D)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新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B) A、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B、全面实现小康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4、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 )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D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二、多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BD) A、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C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C.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2、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教育类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广博而深厚的音乐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音乐学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音乐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文献研究、论文撰写、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音乐学领域做出具有创造性研究;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2.音乐教育学 3.西方音乐史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5年,最长不超过7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9学分。毕业授予艺术学博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学习旨在开阔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前沿,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相关学科专家,并设组长一名。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研究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所在学院备案。 4.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2次,并提交论文;至少应在所在学院或全校范围内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至少听取20场学术报告。 六、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音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适 用 方 向 开课 学期 学 时 学 分 备注 公共必修课BG000000000 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各 方 向 一 36 2 BG000000000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二 18 1 BG000000000 3 研究生外语(英语、日语、法语) 一、 二 10 8 3 学科基础课BJ09130201 音乐学概论各 方 向 二36 2 BJ09130202 音乐形态学研究一36 2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暂行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暂行) (非正式文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转专业工作,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福建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以及我校《普通本科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细则(试行)》(闽师教〔2017〕33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专业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坚持学生自愿申请、学生和专业双向选择、根据学生考核情况选拔录取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自觉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第三条学院在全面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自身教学资源条件,以及加强和保护基础性专业和急需紧缺专业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提出转专业计划数。原则上,各专业的转专业计划数控制在当年该专业实际在校生数的10—15%。 第四条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和专业学习指导,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避免盲目从众心理,理性选择转专业。 第五条转专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办理一次。学生在学期间只能转一次专业。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校本部全日制本科生,港澳台侨生转专业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七条转专业工作主体责任在学院。学院成立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院党委纪检委员、专业负责人、其他教师代表(不少于3人)、教学秘书、辅导员代表等。 第八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转专业工作,包括拟定工作方案、接受咨询、组织考核录取等。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九条学生在学期间,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一)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 (二)因患病或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专业学习或者不适应本专业学习要求,但尚可在其他专业学习的。 第十条经学校批准休学创业后复学的学生,其创业经历与转入专业相关且转专业后更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转入专业应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转入专业应优先考虑。 第十一条转专业工作,对以下情形予以限制: (一)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如国防生、定向生、外国语保送生、专升本学生、预科转正生、体育特长生(含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等,不得申请转专业;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不得跨类别申请转专业,艺术类专业不同类别间不得互转专业, 同一艺术类别专业按不同录取规则录取的不得互转专业;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总的来看: (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 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 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 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 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 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 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

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找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方针和政策。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2、实事,是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在十二大上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A.少奇 B.周恩来 C. D.云 5、对和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南方讲话 第二次作业

1、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在全国率先一次性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突破跑审批的“公章旅行”:18个办事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一颗印章敲定;打破市场监管的“九龙治水”:力推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局合一”,大部门制有望在省级层面破冰;……“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蹄疾步稳。不仅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处处吹响改革“集结号”,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间接动力 D.最终决定力量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提出“六个紧紧围绕”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C.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011期末考试毛概复习重点(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章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大学英语课程免修细则 -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附件1 大学英语课程免修管理办法(试行) 为推进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需要,学院自2016级起试行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为进一步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对于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可申请免修相应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一、课程免修规定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达到425分者可以申请免修; 2.学生只能申请一次,不得多次申请。申请免修后的成绩不得更改; 3.课程免修生效时间从参加等级考试的下一学期开始; 4.课程免修有效学期数由申请者决定; 5.用于课程免修的考试成绩,其有效期为第2、3和4学期; 6.经学院审核通过并同意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予以免修的学生,可根据学院开设的个性化英语课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参加课程考试,申请认定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7.成功申请免修后,原则上学生不再继续跟班学习免修课程。如果选择继续跟班学习,免修后的课程考试成绩只作为其学习过程和效果证明,不计入评优、评奖成绩计算; 8.课程免修后继续跟班学习的学生,必须遵守任课教师的管理,不得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安排,否则任课教师有权禁止其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免修程序 学生填写《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免修申请表》,教学班班长填写《20 -20 学年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免修申请汇总表》。以教学班为单位,经任课教师签字同意后,将相关材料提交至外语系审核,外语系将免修名单和成绩汇总至教务部,教务部进行成绩登录。 三、成绩换算办法 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申请大学英语课程免修的学生,其免修成绩(百分制)与CET4成绩换算公式如下: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揭秘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课后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87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针对国家和福建省物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学科基础扎实、师范技能优良、能在中学和相关教育机构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高级人才。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后,能成长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具备卓越教师潜质。具体包括实现以下目标: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目标2:具备良好的物理学科理论素养和实验素养,具备良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掌握物理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能综合运用物理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目标3: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师基本素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能自制中学物理教具,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进行中学物理教学,具备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目标4:具备正确的育人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熟知育人规律,能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育人活动。 目标5: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具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教育理念,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实现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毕业要求 以践行师德、教书育人、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师德规范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 (1.1)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认同、师德行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2)坚守师德师风:具有高度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高为师,行正为范”为标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 871

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精)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精)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意义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意义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情况,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环节。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法纪观念,积极参加和谐校园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学院务必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适应性引导,良好的纪律规范,富有凝聚力的新集体的建立,帮助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 现将做好 2019 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主题和内容二、新生入学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入学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思想教育、党团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大学生活适应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纪律教育、学籍管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等。 入学教育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为重点,列入教学计划(1 个学分),采取开学初集中教育和《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课程专题教育相结合的办法,贯穿于新生入学后的整个学期(具体安排详见附件)。 1/ 7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要求三、新生入学教育的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能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定好调、开好头。 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各学院可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并不断创新入学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形成特色。 新生辅导员要按照学校《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的课程安排,主动联系相关专题的授课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在 12 月 10 日前,各学院要把《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专题讲座的完成情况报学生工作部思想教育办公室。 2、加强五个结合。 一是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 根据实际情况将入学教育贯穿一个学期。 二是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各学院在开展的过程中,要创新形式和内容,充分挖掘教育的素材,增强各项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广大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是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 发挥教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导航和示范作用,发挥高年级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