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版)

语言文字运用之诗词修辞

一、考点分析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是“语言文字运用”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其中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14年江苏高考第二个选择题考查的是诗词中的对仗手法,与对偶修辞的考点几近相同,15年江苏又继续考查诗词中的比拟手法,因此,诗词中的修辞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考点,这也涉及到“古代诗文阅读”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考点。我们专门以此为专题进行复习,辨析诗词中各类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这五种,排比和反复并不多见,此外,互文、双关、对比、设问、反问也比较典型,所以,本专题主要辨析诗词中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互文、双关、对比、设问、反问这十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高考真题剖析

1.(2015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东风就要手持着刀儿尺儿,裁剪出万丝翠柳、千树红花。

C.有情的芍药含着伤春的眼泪,无力的蔷薇躺在清晨的枝头

D.诗人把南风写成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推开门不停地翻着书,突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现了诗人的欢愉和闲适。A、C、D三句分别将东风、芍药、蔷薇、南风拟人化,这容易辨别的。B句有点难度,难在考生对“见”与“闻”的主体到底是“谁”,容易混淆,如误解为“浮萍”与“小艇”,则此句就会被判为拟人句;其实联系上下句,在浮萍的空隙之间出现了山的影子,小舟归来,触动的草声依稀可闻。“见”与“闻”的主体应为船上的人,因而此句不存在拟人修辞手法。

2.(201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答案】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此题虽然考察的是对意象的理解,但其实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辨析。

3.(2014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解析】按照“对仗”的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定中等)可知:“墙头”对“水面”和“楼上”,(定中短语相对)“雨细”对“风回”,(主谓短语相对)“墙头雨细”和“水面风回”相对:即可选A项了。

4.(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

【答案】C

【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对联句式对仗,词性严格相对,词义相近或相反,用语宜雅忌俗,词语不能重复。春联要能体现节日特色。

三、知识清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对仗: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对敌人的侵略残杀感到十分厌恨,更何况百姓的痛心疾首。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生命和情感,与词人一齐哀时伤乱,饮恨无穷。

6.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7.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既指天气的晴朗,也暗指感情的“情”。

8.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9.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

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第一句提问是城乡的祠堂到底在哪里呢?第二句回答:原来是在锦官城外的郁郁葱葱的柏树间啊!

10.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四、典型例题

1. (2015苏州一调)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B.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解析:可用对仗的要求一一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最终验证正确选项。先看词性是否相对,结构是否相同,再看平仄是否相对,最后看句意是否相符。

A.选项中上句中的“北风”与下句的“清瘦”词性不同;B选项中“侵”与“斗”词性不同,D选项中“日落”与“柴荆”“寒鸦”与“独自”词性都不相符,故选择C

2. (2015镇江期末)下列诗句与“物象归余清”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C )

A.亭亭碧流暗B.日入孤霞继

C.林峦分夕丽D.湖云尚明霁

解析:例句中是主谓宾的结构,名词加动词加名词,字数上是2+1+2的结构,A是2+2+1的结构,B是1+1+2+1的结构,D选项中“尚”是尚且、还的意思,是副词,与例句中”归“的词性不同。

3.(2015姜堰期中)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D )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 婵娟千里共

D.江山万里心

解析:此题不仅考察对联的形式要求,也有对内容意境的揣摩。从词性角度先排除A和B,再根据语境,台湾同胞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故B选项中的“羁危”就不太恰当了。

4.(2015南京二模)下列对偶句中,不含

..对比的一项是(A )

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试题分析:题面是对偶素材,考查的是对比。B项“荷尽无擎雨盖”与“菊残有傲霜枝”对比,C项“人伤往事”与“山形依旧”对比,D项“花相似”与“人不同”对比,应该选择A。(出自高适《燕歌行》,思妇怀人,战士思乡,两地相望,重会无期。错综相衬,凄清何堪!B.出自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菊残犹有”,两相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之品质。C.出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事已改,山河依旧。触景生情,

古今兴亡,几多慨叹。D.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花谢可再开,每年一度,花开相似。人却只能前行,无法回头。每年自然风景都差不多,然而人的感情、心态都改变了。正所谓物是人非)

5.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A)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

C.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

试题分析:A.拟人;B.将古来万事比作向东一去不返的流水C.上下两句都十分明显,浮云似白衣。世事变化如白云苍狗D将琵琶弹奏的乐声比作暴雨滂沱之声和窃窃私语之声。

6. 对下列古诗词修辞使用的解说,错误

..的一项是(B )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镜”“海楼”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奇妙的美景。)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试问闲愁都几许?”运用反问,来强调愁绪之多。)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惊风雨”“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极赞李白诗才。)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天”以生命,然后与之直接对话。)

试题分析:B项,“试问闲愁都几许?”是设问,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闲愁形象化,来回答上句所问闲愁的多少和程度。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

..的一项是(D )

A.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试题分析:ABC 都是比喻;D借代。彩笺:精美的彩色笺纸,可用来题诗或写信,这里指代题咏之作。尺素:古人书写用的尺许长的素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这两句大意是:想要题一首诗、写一封信寄给你,可是山长水阔,怎么知道你的行踪在何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互文的一项是( C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烟笼寒水月笼沙

C.蓝田日暖玉生烟

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A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B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D出自柳永《望海潮》,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和采菱的歌曲在夜晚的晴空中响起。

9. 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

...的一项是( D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试题解析:A樯橹借代曹操的舰队B黄发和垂髫分别借代老人和孩童C金戈铁马指打仗用的兵器和战马,用来只带刘裕带领的军队,当然气吞万里如虎也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D出自柳永的《望海潮》,描写观看钱塘江潮水的词句,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0.下列诗句中不含

..双关手法的一项是(C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红楼梦》)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解析:红楼梦中很多人名器物名有关事物名都有谐音双关的辞格,比如甄士隐、贾雨村、原应叹息、千红一杯,万艳同悲等,A选项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其中“月带林中挂”中“月带林”三个字倒过来读就谐音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金簪喻指金钗,雪谐音薛,即薛宝钗。B选项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指相思不尽。D选项中“柳”谐音“留”,即挽留远行之人,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谐音双关,也赋予了“柳”这一意象特定的含义。

11. 下列诗句中不是

..反问句的一项是(D)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C.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D.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韦庄《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设问)

解析:古典诗词中会有许多问句,但是要根据诗意判断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或是设问句。A选项李白在诗歌结尾表明自己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心,“安”表反问,解释为怎么,因此是强化语气的反问句。B选项中杜甫在《兵车行》中描写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C选项同样是杜甫的诗句,

名声难道要靠好文章铸造吗?老了就一定要辞官休息养病吗?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岂”字表反问。D选项是一首比较陌生的诗句,可以从诗题寻找信息,是送日本国使者回国和写的送别诗,诗面就不难理解了,此次东航,是谁与敬龙师一块到达扶桑更东的日本国呢?伴随您远航的是一船明月,一帆顺风。自问自答,很明显是设问句。因此选D

12.古典诗词中有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的手法,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将

愁情喻之为“一江春水”,表现了愁思的悠长深广。下列选项中没有

..运用这种手法的是(A)

A.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

B.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解析:题干中的要求很明确,比喻修辞中化虚为实是比较特殊也比较巧妙的手法,所给例句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关键是找出本体和喻体,本体为抽象的情感,喻体为具体的事物。A选项本体为江流,喻体是九回肠,即焦虑不安的内心,本体是具体的,喻体是抽象的,与例句正好相反。因此选择A。B选项是将闲情比作烟草、风絮和黄梅时节的雨,C选项是将离愁比作迢迢不断的春水,D选项是将愁苦比作三千丈的白发那样绵长。都符合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

小结:通过高考真题和典型例题的讲解,同学们应该熟悉了此类题型的考察内容和特点,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各种修辞特征的把握,并且掌握一些选择题的做题技巧,权衡比较,选出正确选项。

五、能力巩固

1.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 )

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解析:一般而言,要看对联的工整的对仗,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即可。本题中,只有A项,“青鸟”,对“丁香”,“不传”对“空结”,“云外信”对“雨中愁”。B项中“半开”与“落尽”并不公整,前者是副词加动词,后者是动词加补语的结构;C与D选项中不对仗的情况就更明显了。

2. 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C )

A.薄罗轻剪越溪纹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D.饮马长城窟更寒

解析:雨昏是主谓结构,青草是名词,湖边过是名词加动词,从结构词性的角度即可选出C项。“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

3.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B)

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B.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C.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D.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

试题分析:A项,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像海棠一样不要轻易的显露自己的芳心,而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知心。吐露芳心和闹春风都是拟人手法。B项,出自《饮张承制园亭》[宋]黄庶,小园难道是春天来得太晚,四月里却有花片飞进酒杯。是设问。花瓣随风而飞并不是拟人手法。C 项,出自《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有情是拟人手法。D项,出自《清明》黄庭坚。桃李笑和荒陇生愁皆是拟人修辞。

4.下列词句中没有

..对仗的一项是(C )

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C.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赵令畤《清平乐》)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解析:ABC选项的诗句我们都很熟悉,从词性到结构到意境都一一对应,是很工整的对仗。C选项我们比较陌生,乍一看也挺对仗的,但是细细分析诗句的意思可知,“去年紫陌青门”,是回忆从前郊外与爱姬共同游赏之乐。紫陌,指京城的道路,青门,汉时长安灞城门之别名,此处借指汴京城门。“今宵雨魄云魂”,形容爱妾死亡之后,魂魄飘荡,有如朝云暮雨。紫陌和青门是两个地名,雨魄云魂是词人像云雨一般飘荡的魂魄,两者并不对仗。

5.下列诗句中没有

..运用互文手法的是(D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十旬休假,;,满座。(《》)

D.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解析:判断是否运用了互文修辞,只要将两句话翻译的时候合并成一句,看意思是否有变。A选项可以译为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打拼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归来。B选项可以译为将军和都护的弓因为冷所以不好控制,将军和都护的铁衣因为冷所以难以穿在身上。C选项可以译为(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迎接远客,良友和高贵的朋友像云一样多,坐满了席位。D选项:灭了烛灯,月光满屋令人怜爱,披起衣服,露水沾挂湿衣衫。烛灯灭使月光美,披衣服使露水沾湿衣服,一一对应,实在是不用合并起来翻译。

6.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B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独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D.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B比喻“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王昌龄在送辛渐去洛阳时告诉他:如果在洛阳的亲戚朋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这颗光明的心,就象放在了玉制的壶里的冰块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暇。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已光明磊落。其他选项中“花溅泪”“鸟惊心”;幽竹等待我归家;我和敬亭山对视着,谁也看不够,都是拟人手法。

7.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B )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C.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例句是我们学过的唐代的《》的首句,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以山的颜色指代山,这是借代手法中以特征指代。所给选项中A是我们学过的,钟鼓馔玉本是指鸣钟鼓,食珍馐,在这里指代富贵豪华的生活。C选项中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用官职名指代人名。D选项《月夜》是杜甫想象相隔异地的妻子在家中思念自己的诗作,幼小的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在思念身处长安的父亲。所以此处长安指代身在长安的杜甫,用地名指代人。B选项前半句“东风埋怨”是拟人,后半句落花像坠楼的美女绿珠是比喻。并没有借代。

8.下列李白的诗句中,没有

..使用夸张手法的是(D )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夸张)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李白《将进酒》)

D.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哥》)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很多诗句都会有大胆的夸张,特别是数字的使用,但是也不可看到数字就以为是夸张,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个选项中A百尺即三百多米的高楼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可以摘星辰就更加不可能了。B选项中四万八千丈的数字更加惊人,C选项中虽然没有数字,但是青丝变白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也是够夸张的,D选项中虽然也有数字三百里,但是用来形容绍兴的镜湖,即现在的鉴湖,却是一个恰当合适的数字,因此并不夸张,而是实写。

9.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A)

A.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B. 一夜娇啼缘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A虽分离两地,但两地云雨相同,明月又怎么会分“两乡”?。B是韦庄写他还年幼懵懂的小女儿的,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是为何事?只是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C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D我四处飘零着,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而已。除了A是反问,其他选项都是设问。

10.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B )

A.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C.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烈女操》)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A同样选自《长恨歌》,这两句描写杨贵妃的痛苦情态她美丽的脸上神情寂寞,泪水纵横,就像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

B为借代,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珠翠是宫女头上的装饰品,用部分指代整体。

C诗题叫“烈女操”,根据题目来理解这两句话就容易了,烈女就是守节的女子旧时代提倡贞烈观念,强调女子在丈夫死后,不应再嫁,应当守节不嫁,乃至以身相殉。心里绝不会翻起波澜,正像那古井中澄澄的静水。

D白居易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这两句

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11.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D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B.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

D.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解析:A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衣冠指代使节,冕旒(liu),古代汉族礼冠之一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指代皇帝。B干戈本是两种武器,后成为战争的代名词,也是典型的借代,C白居易恨歌首诗描绘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帮弟安禄山追晕转向弟郁闷挺住走要求李杀杨贵妃泄愤,“娥眉”借代。

12.下列诗句没有

..使用双关手法的是( C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菊两开: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B.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金圣叹)(怜子,离儿)

C.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

D.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杨柳枝》)(莫违期)

13.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对比的一项是( B )

A.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王维《老将行》)

B.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C.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D.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解析:A选项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这两句是描写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而虏骑互相践踏人马溃退的情景。

B选项是描摹了安万善吹觱篥的声音。这两句是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演奏之声象寒风吹摇枯桑老柏沙沙响,象九只雏凤绕着老母啾啾唤。不构成对比。

C选项“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出自诗人的作品《》。“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一抑一扬,蕴愁其中。

D选项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为人们熟知。

14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D )

A.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山寄京华亲故》)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D.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A选项:从诗题来看,这是柳宗元思念亲人的诗句,“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一一故乡。这就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了出来。

B选项: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

渡过了千山万水。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选项是我们熟悉的《将进酒》中的诗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三百杯的数量是夸张的手法。

D选项:选自《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从诗题看是与久别的故人见面后的感慨。这两句话是说这些年我象浮云般漂泊,我们阔别之后; 时光如流水,不觉得已经十年。前半句是比喻,后半句虽有数字,但是却是实写,没有夸张。因此综上所述,选择D

15.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D )

A.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夕阳赖着不走

B.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里消失

C.鸟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

D.烦恼是一条长蛇/我走路时看见了它的尾巴

(A选项中“沉默”“厌倦”“赖着不走”均为拟人。B选项中落叶颤抖也是拟人。C选项中鸟儿哭泣时拟人,D将烦恼比作长蛇,是比喻手法。)

16.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 )

A.“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

B.“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高晓松《模范情书》)

C.“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卢庚戌《风花树》)

D.“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宋冬野《董小姐》)

试题分析:D项,比喻,把爱人比作“野马”。其他为比拟,A项,用“绑票”来写“寂寞”,使用比拟,化无形为有形,B项,用“摊开”“孤独”来写城市,C项,写花“孤独”“睁开流泪的眼”。

古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doc

古诗词鉴赏中以“修辞手法”角度设题,其答题步骤,如下: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并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解答 3.最后点出运用该种修辞手法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某句或第某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注:用答题术语回答)写出了……..(对诗句的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往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 练习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明。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 用典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 【作用】 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 【作用】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 【作用】 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 【作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 【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7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南国烽烟正十年 举酒欲饮无管弦 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主人下马客在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9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 叠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 11 反复 采桑子(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12 顶真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

高考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解题思维 (1)首先找准修辞手法。“山月皎如烛”中有一“如”字,比喻手法明显。“冷晕侵残烛”中,较有特色的字是“晕”和“侵”,“晕”是月色的一部分,此处指月亮,当为借代(或:“晕”为烛光形成的光晕)。“侵”,意为入侵、侵占,有较强的比拟色彩。 (2)其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山月皎如烛”,以烛喻月。“冷晕侵残烛”,以“冷晕”代“冷月”。 (3)最后,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以烛喻月,突出了月光的温暖明亮,给人温暖,照人无眠。“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或:以冷晕的入侵暗示作者内心的凄凉。)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2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2分)(或:比拟,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雨”“深竹”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解题思维

高考语文古诗表达技巧例析(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 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叠字 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下面我们详细的解说。 一、比喻 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 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 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体现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 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完整版)诗歌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设问、反问、叠字、反复、顶针、用典、互文 1、比喻: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有相似点) 作用: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对诗中二四两句,用修辞手法加以赏析 运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第一步:明确修辞;第二步:如何运用;第三步:艺术效果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作用: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拟人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留宿,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因赦而喜悦轻松、浪漫豁达的心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明知故问)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折桂枝·咏史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第三,篇章结构。“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评分标准是什么。2. 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①揭示修辞手法。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三、沙场练兵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200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考点分析】 修辞手法的考测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在习题里往往是这样呈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在哪里等等)。我们先看最近三年高考题的例子: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重庆卷)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题的后一问涉及对修辞手法的指认,比较容易。——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然后结合原诗分析表达效果。——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修辞格,然后对修辞的运用进行简单解说。——对偶。“芳草”对“春山”,

诗歌鉴赏修辞课程教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导学案“五字”教学法 设问: 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 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 一、导入 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纲要求八种)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界限不明) .............. (三)详解: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 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 引人联想,生动活泼。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 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 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初步感知修辞妙用)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明修辞 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韵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7、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双关的作用是意在言外,含蓄蕴藉,风趣活泼。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如《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8、通感: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资料来源:秦秀白《文体学概论》P227-235, 有改动。)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富有艺术魅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则是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有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之分,它们都是就两个截然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明喻是直接地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故通常使用like,as等词;暗喻则是把某一事物说成是另外一种不同的事物,暗示其相似之处。 (1)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Robert Burns) (2) And the great shipls sail outward and return, Bending and bowing o’er the billowy swell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中的luve (=love)被直接喻为a red, red rose,着意于“我的爱人”与“一朵六月里迎风初开的红玫瑰”之间的相似之处,构成明喻;在(2)中,诗人把“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雄姿”与“忽而弯腰、忽而点头”的动作进行比较,暗示其相似之姿态,构成富有形象色彩的暗喻。 比喻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称作tenor)和喻体(即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称作vehicle)。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应属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因此,在She looks (is) like her mother中,并没有比喻的用法。 比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含义赋有具体的形象,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在the pain of separation这一比喻中,Pain并不指人们所熟悉的某种肉体上的“痛苦”,但把“离别时的心情”喻为“某种肉体上的痛苦”,那么就自然使“离别的痛苦”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表达效果。这种比喻可称作“具体的比喻”(the Concretive Metaphor)。在room for negotiation, life’s journey, the leading lights of diplomacy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比喻。 (二)比喻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生命,从而造成某种意象或抒发某种感情。如:an angry sky; the graves yawned; killing half-an-hour; the shoulder of the hill;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泛灵比喻”(the Animistic Metaphor)。 (三)比喻可以使不具有人性的事物赋有人类的特征,this friendly river; laughing valleys; his appearance and manner speak eloquently for him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拟人化比喻”(the Humanizing Metaphor或the Anthropomorphic Metaphor),它与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手法十分接近。John Donne在The Sun Rising一诗中,一开头就把太阳比喻成一个“不守规矩的、繁忙的老愚人”,赋予太阳以人格: Busy old fool, unruly sun, Why dost thou thus, Through windows and through curtains call on us? … 由于运用了“拟人化比喻”,诗中的“太阳”形象鲜明、逼真,富有表现力。 (四)比喻可以产生“通感”(Synaesthesia),即把属于某种感觉领域的语义转移到另一个感觉领域,形成不同感觉之间的流通。钱钟书先生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预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储备 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 ⑴ 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 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 更突出、更鲜明。 ⑷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⑸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 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 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 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 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 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 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 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 高考金题再现: 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2分) 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板块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一边是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云朵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表现了对见死不救的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sh)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练习-附答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苏轼《江上看山》)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

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析】这首诗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例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析】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

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 隐语(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