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VIP专享]温州社会结构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VIP专享]温州社会结构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VIP专享]温州社会结构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VIP专享]温州社会结构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社会结构特点

一、温州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

1978年以前,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的阶层结构(农业劳动者阶层是社

会阶层结构的主体),呈现出典型的“金子塔”型的结构形态。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职业结构的转变,温州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全面分化,原有的社会阶层

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动,且呈现出明显的“温州”特色。

如果采用学术界多数学者所使用的以职业分化为主的多元标准,可将时下温州的社会阶层划分为三

大等级十个阶层。

三大等级是:上层、中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下层。

上层由以下部分组成:党政群的负责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主要领导人员,大型

私营企业主,大型企业的经理,少数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中上层:党政群、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基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的私营企业主,中

型企业的经理,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高中级办事人员,自由职业者。

中中层:小型企业的经理、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雇工经营的个体户、有相当规模企

业的商业服务人员、高技术工人、富裕农民。

中下层:自己经营的个体户、一般商业服务人员、一般技术工人、小康农民。

下层:生产运输工人、体力服务人员、农业生产者、无业失业人员、贫困人员(底层)

十个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无业失业人员。

其变化显现的趋势是:中间层和上层在不断变大,而下层在不断缩小。一些阶层数量增长很快,如

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而有些阶层如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数量则在快速减少。总体来讲,温州整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还未完全脱离“金字塔”型的结构形态,但已经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框架中走出来。一个与第一次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温州现处于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成长期。

二、温州社会阶层结构的特色

温州变化了的社会阶层结构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的社会阶层结构相比,有着明显的“温州特色”(由工业化推动形成的阶层结构具有突出的“实业型”特征;特色的产业结构带来了特色的阶层结构;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阶层分化;社会阶层的财产富有与文化的相对贫乏;私营企业主阶层高于经理人阶层的阶层位序;中间阶层构成的多样化。

1)温州社会阶层结构与全国、汉川的比较。

温州社会阶层结构(2000年)与全国(1999年)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三大”,“一小”。“三大”即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经理人员的比重明显比全国大。“一小”指农业劳动者所占比重比全国小。这表明,改革开放以后‘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由工业化推动形成的阶层结构具有突出的“实业型”特征。同时,温州的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特色也反映了温州的工业化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同汉川相比,温州社会阶层结构的上述特征更为明显。农业劳动者所占比重比汉川小了30.67个百分点,而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却分别比汉川高了23.7个百分点和16.72个百分点。

2)特色的产业结构与特色的阶层结构

1.从三种产业结构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二产业尚占优势,三

种产业中第二产业还是主导部门。温州三种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引起了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分化。分化的最大特点是农民大量地流向工业,成为新的产业工人。并使温州的产业工人阶层替代农民而成为第一大阶层。

2.从工业的内部结构看:一方面,温州轻重工业的比例是轻工业大于重工业;另一方面,温州的轻工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从而是温州的产业工人队伍异常庞大。

3.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温州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为社会阶层的分化做

出了贡献。其重大表现就是商业服务人员数量的激增。

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大量的商业服务人员。再加上物质生产部门远远大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事实,使得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实业型”特征。

3)财产的富有与文化的相对贫乏

由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这样的特色:各社会阶层的财富拥有处于全国的较高水平,但文化资源却相对贫乏。

温州各阶层的月人均消费支出大大高于合肥、汉川等地区,而与深圳有一定差距但有的阶层已与深

圳接近甚至超过。不过温州人虽较为富有,但社会阶层整体的文化素质却不如其它地区。据我们的

调查,温州社会阶层整体的文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多数人只具有高中、中专、初中的文化程度。

在温州社会阶层中,财产较为富有,而文化资源较为贫乏的突出阶层是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温州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温州市委组织部对温州职工人数50人以上,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1339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3029名控股股东或大股

东的调查,大专以上的313人,占10.3%;高中与中专的有1525人,占50%;初中以下的有1211人,

占39.7%。他们在生产经营上讲究实干、追求实效外,不少人的人生信仰也就表现在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实实在在的改善。”(陈中权/社会中间阶层与大众文化的繁荣)

三、中间阶层的构成及其特色。

温州中间阶层的比例2004年约占34.54%,其中,中上层17.44%,中中层36.66%,中下层45.9%。与改革开放前的中间阶层是由工薪阶层(即普通干部、普通知识分子和国有企业职工)构

成不同,

1.温州新兴的中间阶层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显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老中间阶层”和“新中间阶层”混合生长的局面。

“老中间阶层”指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商业服务人员、农业劳动者;“新中间阶层”指经理、专

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产业工人等。这一点是温州中间阶层却别与其他地区的一大特征。一是由

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扩展以及土地的挤压而使农民从农村溢出,走向商业、工

业及社会服务业,并通过一定时间的“锤炼”成为中间阶层的组成人员,如温州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家和商人;二是来源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三是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残留下来的具有不同程度垄断性质的行业"如金融、保险、电讯、外贸、房地产、旅游、烟草、电力等#的办事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四是来自于一些民间组织的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会计师、厨师、医生等。温州不像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区有较多的外资企业,故服务于

外企的“白领”很少。

2.中间阶层在全部阶层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

中间阶层占全部阶层的比重从1982年的19.17%大幅增加到2004年的34.54%,但尚未在社会中占主体地位,其比重还大大小于社会下层的59.83%。

3.由于构成要素条件的参差不齐,使得中间阶层的层内结构显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按月收入划分,中间阶层的内部构成适宜成为“阶梯型”结构,中下、中中、中上逐层递减的金字塔形态。而温州则呈现出倒“T字型”结构。温州的中间阶层按家庭人均月消费支出分,大多数人处于中间阶层中的下层。

四、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趋势

1)农业劳动者阶层将逐渐缩小

2)私营企业主阶层将以较快速度扩大

3)经理阶层将会渐次增大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还会不断壮大。

5)社会中间阶层将逐步增大、上回下层将渐趋缩小。

经济发展特点

老龄化来袭模型-经济与人口结构

数学建模训练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马维新 2. 钟也磐 3. 成博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年 08 月 19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数学建模训练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人口结构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人口结构、退休政策、生育制度做了一定分析,合理预测我国人口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一,我们确定了六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六个因素下的十二个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找出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并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对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中的城镇化率、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做了排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劳动力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受教育程度>老龄化程度 城镇化率>性别比 问题二,我们分别用logistic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利用熵权法对两个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一是工业产销提速。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

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形式政策论文论和谐社会

论和谐社会 姓名:班级:学号: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社会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和谐是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同意和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但是目前的中国又做到了多少呢? 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人在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很大努力。 他是人民敬爱的总理。他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灾区,出现在南国冰冻的地方,出现在大旱的土地上。在那巨大的灾难面前,总理眼角的泪光让所有人动容。的爱戴呢? 他叫丁晓兵,他是一名战士,一名为了祖国可以做到忘却自己安危的战士。 1984年,他所在的侦查大队赴边做站。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接受党的考验,他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对党的誓言:“敬爱的党组织,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他先后出色的完成了20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入伍整一年那天,他作为“第一捕获手”在敌人的阵地上生擒了一名俘虏。撤退时为掩护战友和俘虏,他一把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再

出手的瞬间爆炸。他的一条右臂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如注。为行动方便,他拿出匕首割下断臂别在腰间,想着到后方接上。经过简单的包扎,丁晓兵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们扛着俘虏,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近四个小时才撤回来。他身后,留下了一条三公里长的血路。从死神手里逃脱的丁晓兵,两个月后却坚持再次回到了一线阵地。 这是什么样的爱国情怀,才使一名战士具有这样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伟大的人用一颗博爱的心爱着他的人民,而很多力量有限的平凡人,也正用自己的仁爱来唱响着和谐之歌。 阿里木,一个很普通的维吾尔族人,他当过军人,在供销社干过,现在的他离开了新疆走南闯北,就靠他唯一会的烤羊肉串为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子,却陆续把自己辛辛苦苦烤肉赚到的钱全部捐给贫困生和需要捐献的地方。可他自己却穿着便宜衣服,打折的鞋子,吃着快要坏了的水果和简简单单的每顿饭。 还有那坚守在藏区的支教志愿者胡忠谢晓君夫妇,还有那在手术台上坚守到九十多岁高龄的医学家吴孟超,从八岁开始照顾养母持续十二年的孝女孟佩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坚毅,看到了奉献和关爱。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为和谐出力的光彩。也许他们的身影并不高大,地位并不显赫,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希望。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5385740.html,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 作者:马金良 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是共产党的宏伟构想之一。现阶段国际上的形势是,我们面临很多已知和未知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很多的机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条件下,我们国家的发展形势也不断在发生着变化,在社会中很多方面都有各种问题存在。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构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是当前亟待完成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重要目标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大一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被提出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充满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和秩序,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社会中,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将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事业。 要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三者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建立过程中,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从建立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历了很多摸索,现阶段已经在以往的摸索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获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这在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社会和谐,更加清楚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由此进行十分高效的战略决策,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推波助澜。也正是经过这样的艰辛努力,我国在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方面具备了很多十分关键有利的条件。 前文提到,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们面对很多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经济愈加趋于全球化,世界各国愈加重视相互之间的和平友好以及和谐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各个国家之间有关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甚嚣尘上。很多因素制约着各国之间的和平,也影响着各国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面对着众多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上的重大压力。现在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相关体制方面已经逐步走向完善,也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都在不断增强着,这样也就在无形之中推动着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祥和,物质生活更加富足,也能维持社会状态的稳定。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主要的矛盾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一定要做到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现在我国是改革发展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不管是经济体

试论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脉络

试论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脉络 发表时间:2008-11-11T09:07:07.28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洪斌 [导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一、和谐社会理念的内涵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我们党之所以在新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包括目标指向、路径选择、动力系统、价值取向、制度保障与衡量标准等六个方面内容:从目标指向上讲,必须追求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就路径选择而言,必须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从动力系统上来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就价值取向讲,必须坚持公平正义;从制度保障上说,必须以民主、法治、道德作保证;就衡量标准而言,必须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标尺。 二、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脉络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的《尚书》就提出了“协和万邦”的主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就是先“亲九族”,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继而“平章百姓”,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协和万邦”,使各国和谐相处。孔子说过“和为贵”,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强调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并建立起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德性思想体系,以此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个和谐大同社会,成了2000多年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 不仅中国先贤提出天人合一、世界大同,西方哲人也提出过“和谐”思想。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可能是最早提倡的和谐;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谐和的整体”。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或“和谐社会”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与马克思同时及其后,西方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等被称为“三足鼎立”的“社会和谐”论,虽有先天不足,却不失为社会和谐理论的先声之一。 在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前提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党如何在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不可能从经典著作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作出了深刻论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他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但是,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他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下,建国初期我国产生了一波婴儿潮,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加之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劳动力逐渐减少,而退休人口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审时度势,根据人口结构特点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人口(劳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相关经济学理论中也提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等学者都提出了人口增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因此二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但是人口并非越多越好,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临界点。人口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也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 1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与变化测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凸显,近年来关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下降后,人口红利的消失与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社会背负着一定的包袱。但近年来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逐步转型升级的时期,正由投资、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人口结构作为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变量,研究人口结构特点、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所有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年龄结构。人口结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和变化趋势,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在人口年龄结构上,1983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生育质量和平均寿命有效提升,但是也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困境。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5亿,占总人口比为10.8%。世卫组织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

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 姓名:王慧敏学号:20072336008 摘要: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人口以其过快的增长,巨大的基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进入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态势也已经终结了以人口快速增长为主要标志的阶段,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其中,人口结构的突出性问题受到我们的关注。因此,找到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国情,发展经济。 历史上对人口结构(人口因素,生育率等)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斯密,他指出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关键因素,还指出经济增长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而贸易则是专业化进一步演进的前提。斯密并没有清晰得给出经济增长的产生机制,而且在斯密的模型中,也没有明确地设计经济增长是如何与人口因素发生联系的。 发端于此的大量经济研究普遍发现了经济变量,诸如人均收入、工资率等与生育率的重要联系。自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的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马尔萨斯模型到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明确提出了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却由于经济学理论尚未成熟,而未能阐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第二阶段,也就是索洛-斯旺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所描述的,人口增长率虽然影响经济的稳态增长水平,但人口增长率是经济系统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也未能明确说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第三阶段,在增长模型中经济发展也影响家庭生育率的选择,也就是说,生育率等人口因素是生于经济系统的,并以此为新增长理论构建了微观基础。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通过人口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大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而当论及这一问题,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于是我们将人口结构的划分标准定为年龄。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因素有多个: 一、国家的生育政策。我国自建国后的生育政策大概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这一时期中,人口快速增长,并且国家并没有任何管制或者限制人口数量的政策出现。 第二阶段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的增长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关注,一场没有任何理论争议的“人口革命”——计划生育实践轰轰烈烈地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理论依据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在2001年,国家已经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一国的生育政策是对人口结构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人口出生率政策控制上,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不同,由此也改变了后来几十年的人口结构。 二、民众的生育观念。民众的生育观念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一)民众对新生人口性别的偏好。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在今天这一思想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是民众受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影响,造成突然性的大规模人口爆发等改变人口结构。如2000年的“千禧宝宝”潮和2007年的“金猪宝宝”潮,这样的人口潮使得在这一阶段出生的人口呈波峰状爆发。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筑牢经济发展这个基础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

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这种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哈尔滨市而言,加快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上新的水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在结构调整上,应重点发展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化工等后续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上,应加快实施“开发江北,两岸繁荣”战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和区域性整体开发改造,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上,应把重点放到能形成未来产业发展支撑、能带动产业链或促进产业集成的大产业、大项目上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事业上,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入到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中,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社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最新范文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理论热点和实践方向,这一伟大社会目标的提出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观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的运用。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越来越提出了直接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社会工程中,必然要求政府扮演积极主动的引导者角色。同时,由于服务型政府及其引导型职能的建设,也为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作用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总体性;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 自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念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又一项伟大创新工程。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另一方面,是它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内容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建立在总体性哲学范畴之上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观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行动。”和谐社会”的境界就是”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注释1)正如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现实中的实现过程是在其政党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

一样,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需要由其政党以及这个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将其付诸实施。也就是说,在走向”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发挥着引导的功能。因此,当前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任务,就是科学地分析和把握时势,认识政府引导”和谐社会”构建运动的客观基础,同时,通过自身的变革去增强政府引导社会的能力,并作出科学的路径选择,从而真正承担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角色。 一、”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基础 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战略的演变,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就这一演进过程的特征而言,实现了从单项战略设计到整体性现实操作、从以非均衡发展为手段到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从静态的布局协调思维到动态的立体建构思维的转变;就这一演进的具体内容来说,实现了从只顾眼前的发展到转向追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实现了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协调的社会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的转变,以浓缩的形式完成了近代社会工业化的全部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一方面,中国社会必须继续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追赶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又必须与发达国家一道承担起后工业化的课题,甚至需要更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地对待后工业化的问题。 从现在已经展现出来的各种迹象看,后工业化的进程是从工业社会所取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社会成果的基础上出发的,它所要从事的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民营经济也一直因为其标志性符号意义而吸引着国内外关注。进入新世纪,温州民营经济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哪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已经出现? 来自温州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共有民营企业60892家,个体工商户259197户,合计注册资金(本)1254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民营经济已成为温州发展最大的品牌,并已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是多方共识。 而据温州银监分局专家测算,2006年温州市民间资金已超2200亿元。这笔总额庞大的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民间借贷,以及投机炒作等活动。 “大量民间资本适时向外投资,形成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专家分析。 这也是资本流动正呈现的区域化特点。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05年,温州工业企业在外创办各类项目1030个,累计在外投资额237.60亿元,相当于同期温州本地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的54.7%。就国内而言,已有正泰、德力西、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很多知名企业在上海等地直接投资办厂。 国内市场的扩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温州民企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军国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有关部门人士对记者分析道,“近年来,温州市一些优质民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个别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康奈集团;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许多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与此同时,温州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兼并和收购,已有6家温州民营企业成功尝试在海外上市融资。” 这些扩张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模式下传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民企纷纷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 与其他地区民营经济明显不同的是,温州民企更加注重行业规范,主动“抱团”自律。“在温州市民营企业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部门坚持‘无为而治’,推崇企业自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扮演了‘守夜人’的角色。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温州当地共有市一级的行业协会(商会)80多个,在温州以外的温州商会100多个,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行业自治机制。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温州民营经济的整体结构也正逐渐优化。“近几年,温州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实施‘12345’工业发展工程以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营工业逐步向‘重工化、技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06年温州市重工业实现产值2409.8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最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筑牢经济发展这个基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这种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哈尔滨市而言,加快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上新的水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土地

承包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在结构调整上,应重点发展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化工等后续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上,应加快实施“开发江北,两岸繁荣”战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和区域性整体开发改造,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上,应把重点放到能形成未来产业发展支撑、能带动产业链或促进产业集成的大产业、大项目上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事业上,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入到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中,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文化建设。注重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升人们的公德意识、文明素质、自律能力、奉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倡导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