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_真实感_满意度_测评模型初探

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_真实感_满意度_测评模型初探

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

冯淑华1,2,沙润1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7;2.江西师范大学旅游系,南昌330022)

ATENTATIVESTUDYONTHEEVALUATIONMODELOFTOURISTS'PERCEPTIONOFTHEAUTHENTICITY&SATISFACTIONINANCIENTVILLAGETOUR

FENGShu-hua1,2,SHARun1

(1.CollegeofGeographyScience,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2.DepartmentofTourism,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Abstract:In1970s,aheateddiscussionamongwesterntourismresearcherswastriggeredoffbyMacCannell'sarticleStagedAuthenticity.Sincethen,authenticityhasbecomeacoreconceptintourismresearch.Thispaper,fromtheaspectoftouristperception,istosetupanEvaluationModelofTourists'PerceptionoftheAuthenticity&SatisfactionofAncientVillageTour.Thepaperaimsatexploringtheimpactoftourists'perceptionoftheauthenticity,satisfactionandloyaltyofancientvillagesbyquantitativeanalysis.Theevaluationmodelconsistsofsixteenelementsunderthecategoryoffivemajorfactors,namely,perceptionofauthenticityofancientvillagebuildings,perceptionofauthenticityoflivingcustom,perceptionofauthenticityofancientvillages,tourists'satisfactionandloyalty.Theabove-mentionedelementsformalinearstructure,andtheirrelevanceisexpressedbypathcoefficientsrangingfrom0to0.95.Regressioncoefficientsobtainedthroughthe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bySPSSonmodledataareequaltopathcoefficients.Inthispaper,Wuyuan,Jiangxiistakenasasampleandtheresultshowsobviouscausalrelationship.Inconclusion,theevaluationmodelisacceptable.

Keywords:touristperception;ancientvillagetourism;authenticity;satisfaction;evaluationmodel

文章编号:1003-2398(2007)06-0085-05

提要:从旅游感知角度,建立了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模型由古建筑真实感、生活文化

真实感、古村落真实度、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5

大因素,以及影响这5大因素的16项观察因子组成,形

成一种线性结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用路径系数

表示,系数的阈值为>0,<0.95。路径系数通过SPSS

软件对模型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取,所得回归系

数即为路径系数。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对所建模型进

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因果关系显著,与研究

假设条件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

关键词:旅游感知;古村落旅游;真实性;满意度;测评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古村落旅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涌现了一大批诸如周庄、同里、乌镇、南浔、宏村、西递、婺源等经典古村镇旅游地,它们以其独特的古民居建筑风貌、传统文化和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我国怀旧旅游市场的主阵营。然而,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旅游文化资源商品化趋势日益严重,文化趋同化现象明显,古民居文化的本真性受到损害,古村落旅游赖以生存的“原真、传统、古朴”等特性正在逐渐丧失,其真实性受到质疑,从而影响到旅游者“访古、探幽、怀旧”目的的实现,并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产生影响,不利于古村落旅游市场的发展,为此,有关古村落真实性的探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对游客的“真实感—满意度”进行科学测评则是古村落旅游真实性研究的基础,是指导古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尝试以旅游感知为基础,将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真实性的感知与旅游满意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建立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并以江西婺源为案例进行模型应用研究。

1研究回顾

真实性“Authenticity”一词,又有原真性、原生性、本真性、可靠性等多种解释,它最早用在博物馆,用来说明博物馆里的一切展品是否真实,其价值是否与某个价格相符合[1,2]。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坎耐(MacCannell)在他的“StagedAuthenticity”[3]一文中,首次把“真实性”引入到

2007年第6期总第98期

人文地理

旅游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舞台的真实性(StagedAuthenticity)”、旅游空间的“前台(thefrontstage)”和“后台(thebackstage)”等理论,指出东道主把经过包装的旅游产品当作“真实”搬上舞台展示给旅游者,旅游者所接触到的是被舞台化了的地方文化,他们的旅游经历其实是一种“旅游场合中的舞台真实”经历。为此引发了西方旅游学者对旅游真实性的热烈讨论,真实性(Authen-ticity)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外旅游学界对真实性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旅游真实性概念的界定和理解、旅游者追求真实性的本质和动机、不同游客对旅游真实性的感知差异、旅游者能否实现所追求的真实性目的、旅游地如何帮助旅游者实现追求真实性的目的等[4-8]。国内学者也对旅游真实性问题做过多方面的探讨,如张晓萍、李旭东分别介绍和评述了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理论和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1,2]。吴晓隽针对文化遗产旅游中有关“真实性”问题的困境进行了分析[9]。张军从专家、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10]。吴忠才从舞台化的文化对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的影响,对旅游活动中文化的舞台表演性与真实性进行了研究[11]。田美蓉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从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认识,以及各要素对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影响,进行了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的研究[12]。高燕对旅游者在民族文化真实性感知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13]。林美珍、黄远水则对文化旅游之下的文化真实性与文化商品化进行了探讨[14]。虽然,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古村落旅游真实性评价研究的有关文献,但是,国内外的这些研究对古村落真实性的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借鉴,从而为测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支持。

2古村落真实性剖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2.1古村落真实性剖析

有关古村落真实性的剖析,可从古村落文化体系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物质文化是古村落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文化,它凝结了古村落某一时期的历史风貌,是旅游者最容易感知的一种文化形态,如古建筑、建筑装饰、室内陈设和建筑环境等,其真实性主要从古建筑的历史久远性、合理的古建筑规模、区域内视野所触及范围风貌基本一致,有较完整和可整治的视觉环境等方面来体现[15];行为文化是古村落居民生活文化的表现,包括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生活态度。生活文化真实性的保持主要体现在原有居民的保有率、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居民对旅游活动的支持和参与性。因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取舍,一方面是与其自然生活状态、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息息相关,所以原有居民人口所占比率是传统文化保持的关键;另一方面又与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联,当传统文化给居民带来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因而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是生活文化本真性保持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化则是一种无形文化,它融于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是起支配作用的

思想灵魂,它构筑了古村落独特的人文环境,包括宗教信仰、宗法礼制、血缘地缘观念、民族精神等,它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如寺庙、宗教祭祀活动、宗祠、牌坊、宅院结构布局的礼制形式等。从旅游者对真实性可感知角度出发,古村落真实感可以归纳为古建筑真实感和生活文化真实感两大类。

2.2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古建筑真实性和生活文化真实性对古村落真实度产生影响,而游客的真实感知又对满意度、忠诚度产生影响,因此,指标体系的二级评价层由5大因素构成,即古建筑真实感、生活文化真实感、古村落真实度、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称为潜在变量或结构变量。然后根据古村落真实性的内涵和游客满意度在真实性上的反映,以及游客忠诚度的行为表现[16],再筛选出反映这5大因素的16个因子,即观察变量,共同构成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表1)。

表1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Tab.1IndicatorsofTourists'"Authenticity-

Satisfaction"Evaluation

Xi(i=1,…,9)表中表示外因观察变量,yi(i=1,…,7)表示内因观察变量,ζi(i=1,2)表示由x变量所解释的潜在外生结构变量,ηi(i=1,2,3)表示由y变量所解释的潜在内生结构变量。

3测评模型

3.1建立模型的条件假设

假设1:游客的古建筑真实性感知对古村落真实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游客的居民生活文化真实性感知对古村落真实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3:古村落真实度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4:古村落真实度对游客忠诚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5:游客满意度又对忠诚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2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假设,首先建立古建筑真实感、生活文化真实感、古村落真实度、满意度、忠诚度等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

2007年第6期总第98期人文地理

模型,然后,再根据表1指标体系所反映的关系,建立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测量模型[17,18],由这两部分共同构成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的概念模型,见图1。

图1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概念模型

Fig.1TheConceptualEvaluationModelofTourists'

"Authenticity-Satisfaction"

上述模型表达了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指标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模型中的观察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用路径系数表示,路径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0.95。观察变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调查问卷一般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获得无量纲统计数据。对于无法直接从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潜在变量,采用所对应观察变量的均值,从而实现指标量化。路径系数可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19]求取,所得的标准回归系数即为路径系数。下面通过江西婺源古村落案例研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4婺源案例研究

4.1婺源县概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全县国土面积2947km2,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人口33.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7万,占总人口的80.6%。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古时一直为安徽徽州管辖,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划至江西,民国36年(公元1947年)划归安徽,1949年5月又划隶江西。

婺源的旅游资源以徽派古村落、田园风光以及生态资源为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该品牌效益日益凸显,旅游业成效显著,并逐渐发展成婺源县的支柱产业,2000—2005年旅游业的统计情况见表2。4.2数据获取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获取采用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分两大部分: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和收入;②游客对古村落真实性感知、满意度、忠诚度调查,这部分问卷设计为李克特五级量表,并分别赋值“1,2,3,4,5”。问卷调查地点选在婺源县的江湾、李坑、晓起、思溪—延村、理坑等古村落旅游地,调查时间安排在2006年7月15日至22日进行,为期8天,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为89%。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观察变量评分值,并进行数据处理,对少部分缺失数据用均值代替,对个别异常数据进行删除,用均值替代,然后求各变量均值,见表3。应用SPSS软件对观察变量数据进行信度Alpha系数检验,信度检测刻度(sca1e)要求>0.7,检测结果见表4。

表22000—2005年婺源县旅游发展状况统计表

Tab.2TheSummaryofTourismDevelopingof

Wuyuanfrom2000to2005

表3婺源5个样本区变量平均值

Tab.3VariablesMeanfrom5SampleDestinationsofWuYuan

资料来源:抽样调查统计。

4.3回归分析及检验

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路径方向,对表3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各参数估计,所得标准回归系数为路径系数。研究的技术路线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对每一个回归方程进行判定系数检验和检验,结果显示系数有一项为0.295,即生活文化真实感与古村落真实度的回归方程,初步分析可能是生活文化真实感的问卷调

冯淑华,沙润: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

查数据信度不算太高(表4显示该项信度检验的Alpha系数为0.7056)所致,其余系数均在0.586—0.993之间;检验除一项外,其余的显著系数小于0.01,所以回归方程基本可以接受。对回归系数进行了检验,值绝大多数都超过了临界值1.96,显著性概率小于0.01或0.05,表明模型中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研究假设基本相符。回归分析的标准化系数在0.212—0.937之间,符合路径系数的取值范围。对标准差检验,未出现太大的误差和负误差。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是可以接受的,模型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见表5。

表4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

Tab.4ResultofQuestionnaire'sReliabilityAnalysis

表5模型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Tab.5ResultofModelRegressionCoefficients

andObviousnesstest

上表中的标准化系数为模型中的路径系数,将它们写入图1的概念模型,即可得到各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如图2。

4.4结果分析

4.4.1测量模型影响因子分析

(1)从16个观察因子路径系数分析,系数在0.8以上的有:历史久远性、古建筑规模、核心区风貌的完整性、建筑装饰的古朴性、原有居民的保有率、居民的支持和参与等因子,说明游客对古村落建筑风貌的古朴性、规模和风貌的一致性,以及当地居民的态度感知十分敏感,成为旅游者判定古村落旅游真实性的主要依据。

(2)居民原有生活方式延续性影响因子的系数最小,仅为0.212,表明游客对随着社会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持宽容态度,也反映出婺源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生活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的程度不是很高,还没有变化到游客难以接受的程度。

图2游客“真实感—满意度”结构关系模型

Fig.2TheStructuralEquationModelofTourists'

"Authenticity-Satisfaction"

(3)与理想的古村落旅游地相比、感知与期望等因子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84和0.402,说明游客古村落认知图式对满意度和真实度的影响不大,映射了我国古村落旅游市场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在游客中尚未形成鲜明的景

观图式。

4.4.2结构模型影响因子分析

(1)在古村落真实度的影响因子中,古建筑真实感的路径系数为0.916,是古村落旅游真实性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此,保护古村落建筑的古老性和完好性是古村落旅游发展的根本保证。

(2)古村落真实度与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878、0.937,表明游客对真实性的感知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宣传以及重游意愿,所以,古村落的真实性是关系到古村落旅游市场发展和旅游可持续的重要问题。

5结论与讨论

(1)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建立了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目的是从定量方面探讨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真实性感知与旅游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为古村落旅游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为旅游市场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模型由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两部分构成,即建筑真实感、生活文化真实感、古村落真实度、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5大因素组成的结构模型,以及16项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组成的测量模型。通过婺源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技术线路是应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

2007年第6期总第98期人文地理

所得回归系数为模型路径系数。在回归系数的求取过程中对回归方程进行了判定系数和检验,回归效果较好。对回归系数进行了检验,值绝大多数在0.212—0.937之间,超过了临界值1.96,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明显,模型可以接受。

(3)案例的路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真实度与古建筑真实感、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路径系数较大,分别为0.916、

0.878、0.937,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较大,论证了本文的研究。

(4)模型应用中,在进行生活文化真实感与古村落真实度回归分析时,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值较小,初步原因分析是问卷调查的信度不太高,可能导致回归效果不好,但确切的原因还需要进行多次验证才能确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修正。

参考文献

[1]李旭东,张金岭.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J].北京第二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5,125(1):1-6.

[2]张晓萍.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理论[J].思想战线,2003,

29(4):66-69.

[3]MacCcnnellD.StagedAuthenticity:ArrangementsofSocialSpacein

TouristSettings[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73,79(3):589-603.

[4]BaudrillardJ.SimulacraandSimulations[M].FromJeanBaudrillard,

SelectedWritings,ed.MarkPoster.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8.166-184.

[5]BrunerEM.AbrahamLincolnasAuthenticReproduction:ACritique

ofPostmodernism[J].AmericanAnthropologist,

1994,96(2):

397-415.

[6]CohenE.TraditionsintheQualitativeSociologyofTourism[J].

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8,15(1):29-46.

[7]DanielYP.Tourismdanceperformancesauthenticityandcreativity

[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3):780-797.

[8]Moscardo,GiannaM,PhilipLPearce.UnderstandingEthnicTourists

[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2):416-434.

[9]吴晓隽.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J].思想战线,2004,30(2):

82-87.

[10]张军.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J].旅游学刊,2005,20

(5):38-42.

[11]吴忠才.旅游活动中文化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J].旅游科学,

2002,(2):15-18.

[12]田美蓉.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5,16(1):12-19.

[13]高燕.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真实性感知的差异性研究[J].广西民族

研,2006,83(1):182-186.

[14]林美珍,黄远水.文化旅游之下的文化真实性与文化商品化[J].广

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专辑,2003.47-49.

[15]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

规划,2001,25(10):25-32.

[16]马秋芳,杨新军,康俊香.传统旅游城市入境游客满意度评价及其

期望一感知特征差异分析[J].旅游学刊,2006,21(1):30-35.

[17]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4:43-58.

[18]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6,7:112-120.

[19]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12:29-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7)

作者简介:冯淑华(1961—),女,江西广昌人,博士生,主要从事乡村

旅游和区域旅游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06-10-13;修订日期:2006-12-07致

谢:对参加婺源抽样调查的江西师大旅游系02级同学表示衷

心地感谢![1]B?JosephPine,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7-8):97-105.

[2]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姆.体验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03.

[3]周富广.体验式旅游营销:定义、

策略与实施战略工具[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71-73.

[4]曹新向,郭志永,等.论旅游的体验化设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3):125-128.

[5]邹统钎.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11):41-44.

[6]黄鹂.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2(6):124-128.

[7]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旅游

学刊,2003,18(6):66-70.

[8]易正兰.民俗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初探[J].新疆财经,2005,(1):67-

69.

[9]周武生,邓梅.体验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J].湘潭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29(5):140-142.

[10]马勇.旅游开发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4-177.

作者简介:郑耀星(1955—)女,福建罗源人,副院长,教授、硕导,主

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收稿日期:2006-10-27;修订日期:2007-05-14

(上接第20页)!!!!!!!!!!!!!!!!!!!!!!!!!!!!!!!!!!!!!!!!!!!!!!!!!!!!!!!!!冯淑华,沙润: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