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战略】坚持融合式发展

【发展战略】坚持融合式发展

【发展战略】坚持融合式发展
【发展战略】坚持融合式发展

坚持融合式发展,推进人防建设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防办张文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明确指出:“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在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对当前人民防空工作的四项要求。其中,把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列为首要一项。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军民融合式战略思想在人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防空建设指出的发展方向。当前,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贯彻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促进人防工作。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融合。融合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观念上融合。实现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融合,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融合到一起。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求地方政府领导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重经济建设、轻人防建设的思想认识,真正把人防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之中。这一思想,要具体体现在政府文件、领导讲话、会议材料之中,体现在政府整体行政行为之中,做到融合式行政。另一方面,人防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破除自我建设和闭门发展的思想。要解放思想,确立新观念,把人防工作看作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意

识,使人防工作主动融入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潮流中发展壮大。

二、在管理体制上融合。要积极推进人防工作由单一的防空袭体制向防空防灾相结合的体制转变,加快构建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要将人防组织指挥体系纳入政府防灾救灾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建设融合发展。要将人防部门和民防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立统一的组织指挥机构。充分发挥人防指挥系统、通信警报系统、防护工程系统和人防专业队伍的作用,平时用于防灾救援,战时用于防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要推动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衔接,使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一管理,全面协调,两个建设同步进行,共同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在运行机制上融合。要建立健全人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应当建立多部门共同把关审批机制。地方政府应当把人防工程的审批纳入城市建设审批的程序,使人防部门同建设、规划、消防、市政等部门联合办公,共同进行工程项目的审批和验收,有效防止人防工作的跑、冒、滴、漏现象。要健全奖惩机制,定期对人防融合式发展进行检查指导,把人防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干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健全保障机制,制定有关人防融合式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人防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在发展规划中融合。城市建设是人防建设的基础与依托。人防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扩大和完善城市功能。城

市建设与人防建设互为一体,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要体现在政府工作规划之中,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做到三个“纳入”。一是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体现人民防空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民防空建设的需要。二是把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民防空防护要求。要通过城市规划指导,促进人防工程建设快速、有序地发展。在制订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规划部门应当会同人防部门,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具体落实人民防空建设规划。要抓好结建工作,落实依法修建人民防空地下室,节约土地资源,严格建设标准,杜绝违法违规现象。要抓好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向地下要资源。要因地制宜,建设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过街通道等设施,形成城市地下空间防护体系,平时用于经济建设,战时用于战争需要。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民防空建设,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大力发展人防工程,通过修建人防工程促进地下空间开发。三是把人防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使人民防空建设同经济发展成正比例关系,协同发展,实现国防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在资源上融合。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指出:“要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防空系统参与应急管理的功能,推进人民防空和应急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我们应当认真遵照温总理的指示,把人防资源纳入公共应急救援体系,整合资源,走防空防灾一体化的道路。从人防发展历史上看,多年来,传统的人防部门长期担负着战时防空袭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了完整的自身工作运行机制,事业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路数”,习惯于单纯的防空战备任务,基本不涉足平时的防灾应急救援工作。实际上,这套老路子限制了人防部门发展的空间,越走越窄,目前,已进入歧途。实践证明:不搞平战结合,人防就没有出路。因此,人防部门必须摈弃“小系统”、“自成一家”的自我封闭意识,树立人防与民防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把人民防空与防灾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起来。要把人防和民防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将各类人防专业队伍纳入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将人防设备设施纳入政府应急保障体系,从封闭式人防转向开放式、融合式人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防与民防融为一体,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避免浪费,一举多得。人防部门要跳出“人防建人防”的局限,树立经营意识,实现从“管理人防”向“经营人防”的转变。要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经济规律,通过经营人防来建设人防,发挥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的最大价值。要抓好人防工程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做到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六、在重要经济目标建设中融合。城市重要经济目标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国家战争潜力的经济基础。对于重要经济目标,在平时应当重点建设,在建设

时就应考虑到人防的需要。在战时,必须重点保护。因此,要搞好重要经济目标的规划与建设,落实各项战时防护要求,做到建设与防护并重,地上与地下并重,功能与布局并重。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长期措施与应急措施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兼顾现实与未来,协调发展,配套建设,做到既能保证战时的需要,又有利于平时的经济建设。

七、在科研教育上融合。要把人民防空科研项目纳入科技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力量和资源,大力推进人防科技创新,夺取科研工作的新成果。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民防空科技研究,加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警报信息系统、综合防护技术、医疗救护管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难点问题的攻关研究,推进人民防空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坚持用科技振兴人防事业。

要将防空防灾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教育体系,实现宣传教育融合式发展。人防宣传教育是国家对公民进行国防观念、人防意识教育和防空防灾知识技能传授的重要活动。要结合人防宣传,将防空防灾教育纳入国防教育体系,纳入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纳入普法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纳入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宣传教育计划,为人防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人防部门应与军事部门、教育部门联手建设国防培训教育基地,发挥其培训和辐射作用。要推动人防(民防)教育向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发展,建立起全民人防宣传教育体系。要抓好各种节日和平时宣传活动的结合,推动

人防宣传教育向全社会延伸。重点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防空警报试鸣日等重要节日,适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借助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多媒体、网络、文艺汇演、图片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人防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上述七个方面的融合,不是孤立的。应当齐抓并进,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系统化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战备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融合式发展。

呼兰区人防办张文波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要闻】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 【回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格局”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词语。 军民融合是中国国家战略,目前理论研究与政策解读多,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发展布局,尚处于“开发区模式”,且“各自为政”,此模式可能极大浪费资源。此内容可以让各地、各行业在军民融合的大格局中找到定位,作为十四五规划参考,以促进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自古以来,“犁”与“剑”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凭仗——依靠犁得以生存,凭借剑方能自卫。很多情况下,“犁”与“剑”又是一对矛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历史上,能有效化解二者矛盾的国家,往往能较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数十年来,庞大的军事开支非但没有将美国拖垮,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其霸权地位,其奥秘之一就是通过军民融合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犁”体现于经济。 “剑”体现于军事。

明朝的灭亡:清八旗军总兵力才17万,面对李自成百万起义军,明朝数百万正规军,上亿汉人,竟斩关夺将,一路凯歌……翻开中国的历史,强盛的中国是一个人们朝圣的中国,是一个用路与世界紧密连接的中国。路是一个国家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开放、富裕与强盛象征。其中最为盛名的路是中国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中央王朝与周边地区并延伸到更远地区的贸易通道的称谓。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贸易对象、贸易内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外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茶叶(西方进口中国奢侈品)等为大宗,相延成习,以“丝绸之路”命之。 中国对陆空的认识,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走向强盛。后对海空的认识,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也一度强大。现在人类进入到了网络空间时代和未知的太空时代,中国需积极开辟“网上丝绸之路”和“天上丝绸之路”。丝路战略是历史的选择,也成为中国强盛的现实需要。

军民融合式发展十项措施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的十项措施2013-12-29 23:29:37 丁锋韩璞魏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以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重要论述,指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民融合工作。 军民融合领域军内外专家就如何大力推进“军民融合”问题进行研讨时指出,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是一次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上的重大飞跃。“军民融合”函盖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全部内容,而且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从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层面上来理解军与民之间的互通、互动和相互转移,更加是从改革军工科研生产和装备采购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全社会共有资源等全方位、深层次上来认识和理解。 针对当前开展“军转民”、“民技军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的十大措施。 专家们就如何大力推进“军民融合”问题进行研讨。专家们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的精神实质。一致认为,这里讲的“二个坚持”、“一个加强”,不仅指明了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事关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防现化化建设的重大方针,是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们指出,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是一次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上的重大飞跃。“军民融合”函盖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全部内容,而且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从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层面上来理解军与民之间的互通、互动和相互转移,而是从改革军工科研生产和装备采购管理体制、机制以及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如何合理利用全社会共有资源等全方位、深层次上来认识和理解。 针对当前开展“军转民”特别是“民技军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的十大措施。 1进一步加大“军民融合”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党、全军在我国“走出一条 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从军、民分离的体制格局基础上实行“军民融合”,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推进“军民融合”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思想认识上的障碍仍然比较突出。 1.1思想观念上的束缚 能够实施“民技军用”的技术和产品,都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特征。由于观念上存在误区,军、民双方尚未完全形成“两用”意识。开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化不同于军转民,而是要求科研单位和企业从技术理念的提出开始,就考虑技术的两用性以及产业化前景,要形成两用技术(军用和民用)——有两个目标(战斗力和生产力)——开拓两个市场(军品市场和民品市场)观念。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和现有体制影响,国防科研部门与民用科技部门的工程技术专家都缺乏两用意识,军与民各自为政。 1.2价值评价体系不同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形成了重科研、轻应用,重军品、轻民品的传统观念,甚至认为选用民品不符合规定、违反规矩。而民用部门则普遍缺乏国防意识,认为开发国防科技项目是军工部门的事,即使有好的技术和产品也不往军品市场推荐。因此,军、民双方难以形成两用价值观。 1.3缺乏两个市场意识 过去我们国防建设采取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奠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同时强调军品市

深刻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

深刻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为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供了总的引领,为推进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了总的依据。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担当,我们要站在我国由大国成为强国,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认识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 强国战略体系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及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承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国家战略能力生成的核心枢纽。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大国要成长为强国,涉及综合国力各个方面的增长,而其中国家战略能力的生成至关重要。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要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战略资源、转化机制和战略谋略。其中,转化机制是国家战略能力形成的“枢纽”。转化得好,可以实现国富军强、国运兴旺;转化不足,就会止步不前、国力衰微;过度转化,又会不堪重负、透支国力。要有效实现“转化”,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而军民融合发展恰恰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历史上的强国,无不在经济优势与军事优势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确保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良性互动的经济竞争力和军队战斗力。当今世界,但凡强国都是通过军民融合催生技术革命、夯实军事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并最终形成广泛规模应用的。长期以来,我国在军民二元分离体制的阻隔下,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统筹衔接不够,军民资源相互转化运用受阻,国家战略资源难以充分整合转化,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国家战略能力生成。我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正是“撬动”强国综合国力生成跃升的战略杠杆。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的体系整合、军民协同,能够“捏指成拳”,有效提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战略资源和实力的综合运用,加快生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从而在国际战略博弈中获得更多战略主动和更大战略利益。 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蓝图。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包括有世界一流的建军理念和建军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科技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的复杂巨系统,对国家经济、科技、人才基础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抗体系,不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直接对抗和较量,而且更为集中地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系统整合,谁就能够率先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纵观世界军事强国的建设,都不是局限在军队“圈圈”里搞建设,而是聚合国家整体资源打造军事力量体系,甚至整合全球资源为其所用。美国以军方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了对国家资源乃至全球资源的整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发展路

包头稀土研究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包头稀土研究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作者:暂无 来源:《稀土信息》 2018年第7期 包头稀土研究院从建院初期就肩负着稀土及其功能材料服务我国国防军工建设的使命。早期研制的稀土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坦克、火炮、弹体、舰艇、军机零部件等领域,基本满足 了军工的需求。1969年开始又逐步扩大了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范围,其中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系 列(1:5型稀土钴永磁材料、2:17型稀土钴永磁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电热材 料系列、稀土贮氢材料系列、稀土阴极发射材料系列、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电光源材料以及稀 土钢和含铌钢等,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包头稀土研究院下属的蒙稀磁业公司作为主要军工产品配套单位,多年来一直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提供大量优质的钐钴磁钢和器件,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产品也由 过去的钐钴轴向环、钐钴辐射环扩展到径向环、多级拼接环、异型件、磁瓦等,同时已经开始 向军工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在满足我国国防需求的同时,蒙稀公司积极开发民 用市场,近三年销售额为2000余万元,产品主要应用在石油电机、高精尖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领域。 近年来,为加快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步伐,包头稀土研究院苦练内功,全面改造企业生 产线,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产品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充分满足我国军工行业快速发展对钐钴磁性材料的广泛需求。其次,在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的同时,寻求广泛合作,通过走访交流,详细了解用户 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另外,强化分工与协作也是近年来工作的重点,包头稀土研究院专注钐 钴磁钢毛坯的生产,将机械加工交给加工技术水平高、有资质的公司,保证最终产品让用户满意。 包头稀土研究院力求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军民融合工作作出更大贡献,近年 来大力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在军工民品配套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研发。“十二五”期间,包头稀土研究院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承担了国防科工局下达民口配套项目 1项,包头稀土院完成了设计方案的确定、图纸设计、所需材料的选择与制定,完成各部件的 加工制造,初步研制出了所需产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承担了国防科工局下达民口配套 项目1项,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工艺放大、工程化和产品交付,产品性能 满足配套要求。通过合作开发交流,不但促进了本单位相关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扩大了包 头稀土研究院在军工领域的影响力,积累了军民合作融合式发展的经验。 “十三五”期间,包头稀土研究院计划在钐钴永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高超声速风 洞加热器用电热材料、高温电解制氢隔板、低温储氢合金及镍氢电池、磁制冷技术、核工业、 热障涂层陶瓷靶材、稀土基复合氧化物耐蚀陶瓷材料、稀土改性铝锂合金材料、镁锂超轻合金 材料、非晶材料及传感器、高强度耐热稀土镁合金、高温合金、稀土助剂等领域继续与国内知 名机构寻求合作,在军品、民品方面都取得突破,为内蒙古自治区军民融合合作发展做出积极 贡献。 如今,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军民工作已驶入自己的“快车道”,在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 今天,包头稀土研究院力求科技开发与军民融合齐步走,在为稀土行业和稀土产业的发展贡献 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的同时也在军民融合工作上努力前行,争取更大的突破。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在当代中国,要真正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需要认真研究推进其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理念要变革现实,需要相应的战略平台。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国家通过战略规划来推进。在历史上,我们党一直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并以此作为党和国家指导国防建设的重大方针。这些战略思想虽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将其具体化为可供全局遵循的发展战略,缺乏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举措的约束和牵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解决军民分离问题的效果。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选择。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就不能仅仅把这一体现时代潮流的大战略束之高阁,而要尽快研究论证并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应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国防军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相适应,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适应,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以重点带动全局。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将军事※※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国防经济布局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等等。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党的十七大强调的四大体系建设,即加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这四大体系建设,既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建设重点,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只有通过加强这些建设,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军民体制机制。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利益调整,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军政部门协同推动。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权威性的高层决策机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之所以能把国防科研、中科院、民用工业部门、高校、和地方科研5个方面力量都统一组织起来,干了“两弹一星”等许多大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既能管军又能管民的高层领导机构。总结这一成功经验,需要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高层协调和决策机制。同时,还应完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将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任务按领域分解到军地各职能部门,通过政策法规等形式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军地协调机制。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应针对当前面临主要瓶颈问题,确定各融合领域中政策制度设计的侧重点。比如,当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政策体系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解决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积极性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励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融合式发展项目建设和军品研制生产;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和信息发布等制度,尤其应抓紧实施“军标体系瘦身计划”,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工作要求的应尽量直接采用,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品标准代替军用标准的,应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三是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实现长效激励;四是设立军品投资风险基金,解决“民参军”产品长期售后服务难题,制定行业规范遏制逐利性恶性竞争等相关风险;五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的军民融合项目,可采取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确保相关主体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六是充分发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时间:2010年03月16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对于我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必然要求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中,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富国必须强军。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站不起来”,但是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即使“站起来”,也不可能“挺起胸”。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一个国家就不仅可以“站得起”,而且可以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昂首挺胸。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富国强军目标的战略举措。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格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日渐增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我们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双重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可以有效避免军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包括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内的国家整体建设效益,又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共同发展,起到相互促进、双向带动的效果。 二、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对统筹“两个建设”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路子,促进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浅析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10247560.html, 浅析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作者:蓝天 来源:《祖国》2017年第19期 摘要:想要切实达成强军富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竭尽全力促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换句话说,就是同步开展国防与经济建设工作。由此,笔者决定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论证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需要关注的要点,以及日后可靠性的控制建议。 关键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要点控制建议 在新时期下,党有必要结合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和实际发展状况,持续规划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国防建设方案,唯独如此,才能保证同步大幅度强化我国的综合与国防实力。不过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如今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始终处于初步向深度融合的转化阶段,其间不可避免地会遗留军民融合思想水平不高、顶层与统管体制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严重滞后等弊端状况,就是说军民融合应有的效益与潜力目前还未能得以全方位挖掘释放。所以说,尽快探讨出合理的控制方案,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衍生进程,显得尤为必要。 一、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一,确保客观对待国情与军情现状。想要尽快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且高效率的军民融合路径,就必须预先将军民融合管理思想和有关决策动态化地贯穿融入到具体的经济、国防建设活动之中基础上,竭尽全力激发社会主义规范体制的一系列政治优势;再就是长期秉承国家主导和市场协调交互式作用的理念,灵活性沿用体制革新、政策扶植、法治保障等有效控制方式,将军民发展合力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即落实经济与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控制目标。 第二,积极地开展军民融合模式创新调试工作。军民融合和其余事业一样,想要获得深入性改革发展成就,就必须积极地进行传统工作模式创新调试。依照目前国情观察,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扩大开放与冲破封闭作为核心点,持续进行既有的规范体制和政策体系创建,使得军民深度融合工作中的重点与重塑内容得到统筹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地进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形式的驱动性发展战略融合,在成功搭建起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与必要性的示范平台之后,有机拓宽军民融合工程的全新发展空间范畴,延展出军民融合的全新适应路径。 第三,有效结合法治思维和对应的控制模式推动军民融合进程。想要保证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进程,就必须要注意预先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效用予以有机发挥,而目前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这部分法律法规的废释事务。如在第一时间内优化改进军民融合性发展的体制环境,包括消除诸多不必要的限制性门槛等,令有关市场准入机制得以愈加健全可靠,为后期更多的企业、技术、人才、服务项目在军民融合工作体系中的有序地投入应用,以及它们各自理想化的作为发挥,做足准备工作。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

最新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精选)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最新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 !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 按照局党组总体部署,为深入推进军粮供应战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前不久,国家粮食局军粮办调研组深入河北省,就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进行调研。调研针对军民融合式后勤综合保障建设、主副食区域化集约保障、军供粮油进学校、进社区等内容,召开 4 次座谈会,并实地到鹿泉、石家庄、承德等地军粮店,唐山军粮主食生产车间和社区销售亭,石家庄军民融合肉蛋菜奶低温储藏库和家家惠主食生产车间,听取军粮管理部门、军粮企业和社区百姓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形成丰富调研成果。 一、军民融合式发展情况河北省拱卫京畿,环绕京津,战略地位特殊,政治责任重大,军粮供应应急保障任务繁重,粮食部门坚持先前方、后后方、先军队、后地方的供应原则,在积极做好军粮供应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主副并进、粮食并举的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依托军粮 供应网络,紧贴部队及社会需求,围绕政府中心 工作,结合放心粮油等民生工程,把军粮供应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为部队、为社会服务,构建军民兼容、应急

应战的河北军粮综合保障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9 天的热食需求,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粮食干部职工的精神品质,省粮食局军粮中心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一)军民融合式发展创新力度大 xx 年以来,河北省对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式后勤综合保障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方向,打造河北军粮品牌,明确为部队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大局服务的宗旨,突出应急保障、食品安全两大工作着力点,实现由单纯的部队政策性供应向军民兼容的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供应转变 ; 由单纯的米面供应向主食、副食、调味品综合性供应转变 ; 由单纯的日常供应向应急应战、食品安全、以兵为本、军民融合转变,推进队伍、质量、基地、品种、网点、信息平台和市场七大建设,实现观念创新、职能创新、形象创新的目标,从而体现并探索新时期粮食部门的特色职能和形象。 2012 年以来,承德军粮进学校、唐山军粮进社区的做法,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探索了多元化的形式。去年 9 月,省军区领导到省粮食局视察时,对河北军粮军民融合式后勤综合保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继续推进,全力抓好。 (二)军粮供应应急保障水平高河北省积极探索和实践军民融合式后勤保障模式,依托现有军供企业,完善应急保障体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要求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近日,发展改革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就发展改革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情况做出如下解读。 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走向强盛过程中,面对多方位的制约因素和阻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需要国防实力有大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提供坚强保障,也需要切实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提高物质产品与社会服务的总体供给水平。

第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赢得国家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系越来越紧密,必须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争取主动、实现超越的战略途径,全方位整合国家力量,加快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第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党领导下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制度管理体系,就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四,军民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基础。强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基础保障。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要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在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上下功夫,在打造军民融合龙头工程和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我们党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思想已近两年。表面上看,其必要性、必然性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推进融合发展所以仍有不少阻力,所以仍存在许多不作为现象,皆与未能真正和充分认识其必然性有关。今天,我们党提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有着极为深刻的动因。 第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以史为鉴。公元1500年以来,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曾为追寻强国梦而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其重要的教训之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如何在资源配置上确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既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安全态势。概括起来就是: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交织。面对这一安全态势,要破解大炮和黄油两难选择的历史难题,只有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才能推动两大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第二,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归根到底,是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体系对抗的能力。信息化战争作战周期短、突发性强、消耗量大,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集中表现为小打大备、小攻大防、小行动大保障的鲜明特点。工业时代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建设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对抗,虽然直接表现为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但实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只有实现军民融合,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实现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目的是要打破“军”与“民”单边发展、从各自利益出发、相对独立运行的格局,实现“军”与“民”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双向一体运行的双边格局,真正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全面规划,顶层布局。实现军民融合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的转变,目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增强国家战略潜力和国防实力提供保障。有效推进这一战略举措,必须从牵引机制及制约双边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整体规划、顶层布局。着眼发挥整体核心功能,构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的由军地双方共同参与的顶层组织领导机构,着重在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咨询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 制度先行,衔接配套。军民融合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将打破长期以来单边格局形成的固有状态。可以想见,在新的双边格局取代原有的利益格局、独立运行格局、自我封闭格局过程中,各种失衡状态、无序运行、阻力障碍都将显现出来,矛盾和问题将此起彼伏。因此,需要在构建双边格局的同时进行行为规范,确保在转变中按规则行事、依照准则推进、遵循规程深入。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制度先

行,着重解决各体系间的制度盲区、交叉重叠、操作性差和各体系内部的制度衔接等问题,做到军民融合处处有遵循、时时有规范。 实现由系统格局向体系格局转变 军民融合作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大领域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由诸多系统构成,军民融合实现由系统格局向体系格局转变,就是将目前诸多仍处于相对独立、分散实施、各自为政的系统,纳入到军民融合这个体系格局之中,实现各个系统的整体联动、一体运行、协调发展、步调一致。 系统运行,体系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当前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经济与国防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各领域间的跨界发展,实现各系统的优势互补,迫切要求军民融合必须实现从系统运行格局向体系管理格局过渡。既要在宏观上把军队、政府和企业的军民融合资源纳入同一个管理体系内,又必须能够实现经济与军事、军工与民企、人才使用与培养等在中观和微观上的体系互动。这一格局的构建必须自上而下没有断层,确保军民融合各系统之间、各领域之间、各要素之间都统一在体系管理格局内。 纵横贯通,统一筹划。当前,社会经济与军事发展已近乎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密不可分、彼此相依。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经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对于实施好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X同志提出了“四个强化”的重要思想,即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同时还提出从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发力的重要思想。围绕这些思想,对于如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第一个方面,加强顶层的统筹,破解军民二元体制壁垒。回顾我国国防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实行着一种党政军一体、平战一体的发展模式。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历史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能够通过军民大协作、军民大协同,把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资源、潜力充分挖掘和调动出来。张爱萍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讲到,当时在调研我国原子弹工程建设时,他说,“原子弹工程,看起来盘子很大,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蕴含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好组织协作,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潜力挖掘出来,汇集于一点,形成攻关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们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领域,政府职能更多开始聚焦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开始与经济建设分离,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自运行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国家对一些跨军地、跨领域、跨系统的涉及军民的一些重大事项缺乏统筹管理,最后导致体制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军地分割,阻碍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同志亲自担任主任,实际上就是要从顶层体制上解决军民两大体系分离的问题,要破解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也开始运行,中央提出下一步要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统一负责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我们相信,随着机构的建立,工作机制的日益完善,军民分离二元体制的壁垒必将被打破。我们将能够极大地凝聚起军民统筹、军民协作的巨大的体制力量。 第二个方面,要深化需求端的改革,拆除阻碍资源双向流动的围墙。也就是同志讲的要从供需两端发力。 如何从需求端发力呢?需求端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军事需求牵引的问题。军事需求如何更加有力地牵引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军事需求主导?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军事需求开放不够、传导不畅、牵引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汇总).doc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当前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认真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 一、军民深度融合以高新武器装备保障为重点,推动形成新质战斗力 以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装备,深刻改变着战斗力生成要素的内涵,并已成为现代作战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加紧推进军事转型,加强高新武器装备研发,竭力抢占军事竞争的制高点。2012年1月5日美国出台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防务战略指针。该文件强调:“美军将选择利用高技术而不是军队规模来维持其优势”。未来美国将加强对高技术、高性能武器装备的研发投入,主要包括无人机、隐形轰炸机、隐形远程巡航导弹及侦察、通信、指挥、监控系统和网络战武器等领域。但是,信息化局部战争所要达成的高新武器装备优势,单纯依靠军队系统是难以持久的,而必须以军民两用技术为载体,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依托,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潜力,才能推动形成新质战斗力,谋求武器装备的发展优势。为此,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不断改进军用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加强高新武器装备建设能力,努力占据军事装备发展的制高点。因此,美国在发展高新武器装备的同时,明确提出“只有通过加强民用技术基础,才能解决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两个孪生问题”。初步估计,美国大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走向强盛过程中,面对多方位的制约因素和阻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需要国防实力有大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提供坚强保障,也需要切实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提高物质产品与社会服务的总体供给水平。 第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赢得国家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系越来越紧密,必须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争取主动、实现超越的战略途径,全方位整合国家力量,加快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第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党领导下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制度管理体系,就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四,军民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基础。强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基础保障。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要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在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上下功夫,在打造军民融合龙头工程和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军民融合式战略的价值

首页>军事>军事热闻 观点: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时代价值 内容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7月04日08:01]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升华为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军民融合,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体现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科技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趋于模糊,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更多地利用国家资源和社会力量提升整体防务能力。美国是实施军民一体化建设的典型国家,90%以上军品都由民营企业生产;俄罗斯充分发挥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军民两用技术在国防工业中占70%以上。英、法、以色列等国也大力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军地资源双向利用,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平战转换的能力和效率,提高了国防实力与国防潜力。各国实践充分证明,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大势所趋。 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需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离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两个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是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还需增加大量国防投入。从国情看,我国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抓住重要机遇期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供应、资源保障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我们党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统筹推进国防和经济建设的科学建军之道、科学发展之道。 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从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来看,军民融合式发展实质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是着眼全局的真发展、大发展。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来看,搭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桥梁,实现生产力和战斗力的相互转化和传递,可以更好地发挥两方面优势,形成相互牵引、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运转机制,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持续发展。从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来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在充分尊重差异基础上,通过加强全局调控和科学管理,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方面相协调,实现整体联动、融合发展。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胡主席强调,要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对 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一方面可以将部分军事需求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有效缓解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套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发展模式,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合理配置发展资源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融合度不高、社会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有“四新”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有“四新”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把国防建设深深植根于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通过前段时间对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专题理论学习,我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此,我就如何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谈一些思考。 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高度 认识的高度决定推进工作的力度。要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同步推进,关键是军地各级领导要确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指示的实际行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去年,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我们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我党我军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顺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立足我国国情,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军地各级都应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领会中央决策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政策引导

和区域资源优势,探索走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事实证明,军民融合的本质特点,说到底就是富国与强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兼共容,互促共长。从军民融合的根本利益看,对提升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都大有益处;从军民融合的目标要求看,涉及军地人才、技术、设施、保障等诸多领域的兼容渗透;从军民融合的基本模式看,需要在军地物资联储、医疗联保、交通联建等各个方面通力协作、相互支持。只有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军地合力,才能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力量保证。 (三)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兴军强武的必然选择。军民融合式发展是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科学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我县的发展战略内涵更加丰富、特征更加明显、途径更加广阔。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在工作指导上要有新思路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诸多层面,与社会和市场密切相关,需要把握重大原则,实施科学指导。 (一)坚持目标牵引、深度融入。要围绕兴军与强武相统一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国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

最新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精选)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最新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 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按照局党组总体部署,为深入推进军粮供应战线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前不久,国家粮食 局军粮办调研组深入河北省,就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式发 展问题进行调研。调研针对军民融合式后勤综合保障建设、主副食区域化集约保障、军供粮油进学校、进社区 等内容,召开4次座谈会,并实地到鹿泉、石家庄、承 德等地军粮店,唐山军粮主食生产车间和社区销售亭, 石家庄军民融合肉蛋菜奶低温储藏库和家家惠主食生产 车间,听取军粮管理部门、军粮企业和社区百姓群众的 意见建议,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形成丰富调研成果。 一、军民融合式发展情况 河北省拱卫京畿,环绕京津,战略地位特殊,政治 责任重大,军粮供应应急保障任务繁重,粮食部门坚持 先前方、后后方、先军队、后地方的供应原则,在积极 做好军粮供应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主副并进、粮食并举的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依 托军粮供应网络,紧贴部队及社会需求,围绕政府中心

工作,结合放心粮油等民生工程,把军粮供应工作融入 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为部队、为社会服务,构建军 民兼容、应急应战的河北军粮综合保障体系。经过几年 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 展路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9天的热食需求,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粮食干部职工的精神品质,省粮食局军粮 中心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一)军民融合式发展创新力度大 xx年以来,河北省对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式后勤综合 保障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方向,打造河北军粮品牌,明确为部队服务、为群众服务、为 大局服务的宗旨,突出应急保障、食品安全两大工作着 力点,实现由单纯的部队政策性供应向军民兼容的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供应转变;由单纯的米面供应向主食、副食、调味品综合性供应转变;由单纯的日常供应向应急应战、食品安全、以兵为本、军民融合转变,推进队伍、质量、基地、品种、网点、信息平台和市场七大建设, 实现观念创新、职能创新、形象创新的目标,从而体现 并探索新时期粮食部门的特色职能和形象。2012年以来,承德军粮进学校、唐山军粮进社区的做法,为军民融合 式发展探索了多元化的形式。去年9月,省军区领导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