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肠粘连,腹部手术后的烦恼

肠粘连,腹部手术后的烦恼

肠粘连,腹部手术后的烦恼
肠粘连,腹部手术后的烦恼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丰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许多腹部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可得到治愈。可手术将病灶切除后,并不一定能高枕无忧,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后遗症而成为新的烦恼,其中肠粘连便是腹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腹腔手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比例高达70%~95%。庆幸的是,大部分肠粘连患者感觉不到特殊的不适,仅有少部分病人表现出腹壁的牵扯痛,当身体处于某一特定姿势时会更加明显。比较严重时会引起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甚至可导致一种严重的病症——肠梗阻,其发牛率约为3%~4%。肠粘连,腹腔手术后常见正常情况下,腹腔里所有的脏器表面、腹壁的内面都覆盖了一层光滑的腹膜,它能分泌润滑的浆液,保持各脏器之间无碍地滑行运动。小肠肠管能像水草在水里飘荡一样,在腹腔里有相当的活动度。但当腹膜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包括外科手术损害时,就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原,进而形成纤维网络状物,集中在受损伤的组织器官表面并与周围组织粘合,防止损害扩大。可见,粘连原本是腹膜的一种自身修复反应,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会导致腹腔内脏器活动度受限制。由于肠管占据了腹腔的绝大部分空间,因此腹腔粘连就和肠管功能密切相关了,这也就有了肠粘连的说法。肠管被牵拉固定在粘连处,不仅活动度减小,肠腔的曲折度也随之加大,故而肠管内径缩小,造成肠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如同通畅的高速公路一旦变成了羊肠小道,就会造成行驶不畅甚至堵车。肠粘连通常安安静静呆在腹腔里不捣乱,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发作时的症状怀疑为肠粘连。尽管已有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但这些检查手段对肠粘连不能有任何发现,只能用来排除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不能作为确诊肠粘连的依据。只有在麻醉状况下,进行开腹手术或是腹腔镜手术时,人们才能看见肠粘连的真面目。预防肠粘连的发生由于外科手术是导致肠粘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手术前后的处理非常重要。手术时有医生会向腹腔内注入一些药物,如右旋糖酐、糜蛋白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预防肠粘连,但完全阻止肠粘连的发生还不可能,而且有的方法还有副作用。如果没有严重的腹腔炎症和其他的特殊病情,一般术后24~48小时肠蠕动逐渐恢复。为了促使胃肠蠕动功能尽早恢复以及防止肠粘连,一般采用以下方法:①在医生的许可下,应尽早起床活动,不能下床的,也要多翻身活动。②按照医生要求进食,循序渐进,注意进食的量和质。③必要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些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和方法。治疗重点,防止肠梗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肠粘连,手术松解是唯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还会形成新的粘连,所以手术并非一劳永逸之举。前面提到,大部分肠粘连患者没有特殊不适,少数患者会表现为肠梗阻,所以重点是如何防止肠梗阻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诱因有:饮食不当或胃肠炎症等引起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物突然进入受粘连压迫或牵扯的近段肠管;餐后剧烈的体力活动,使粘连近端的肠管因重力关系发生扭转等,这些都应该尽量避免。一旦诊断为肠梗阻,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得到缓解,但今后可能再次反复。倘若肠梗阻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肠坏死的征兆则必须手术。肠粘连患者包含注意事项总的来说,有症状肠粘连患者的饮食必须遵循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清淡、质软、高蛋白、忌冷、忌辛辣的原则。尤其要注意:长纤维食物切碎或嚼碎再吃,否则导致食物团增大,不容易通过狭窄的粘连部位;吃东西细嚼慢咽,避免大量食物快速通过狭窄部位;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团子、粽子,以防食物堵塞狭窄处;饭后注意休息,不做剧烈活动,以免粘连处肠管扭转。而无症状的患者虽然不必严格遵循上述原则,也要注意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编辑/李靖)

腹部术后肠梗阻的有效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12709886.html, 腹部术后肠梗阻的有效防治 作者:杨仕梅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006-01 肠梗阻指的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类急腹症,一旦患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体内酸碱失衡,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而对于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来讲,肠梗阻更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防治该疾病始终是医疗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我针对自己的几点看法进行阐述,希望为大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肠梗阻的分类及症状表现 根据不同病因,肠梗阻可被划分为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三类。动力性肠梗阻多因肠壁肌肉的运动能力减弱所致,并未出现肠腔狭窄情况。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情况,因机械作用刺激肠壁、肠内、造成内容物通过障碍。血运性肠梗阻主要因肠系膜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所致。根据肠壁的血循环情况可分类为:单纯型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前者无肠管血循环障碍问题,后者存在肠壁血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肠管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症状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多因手术创伤、异物等所致,患者多伴有恶心、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停止等。绞窄性肠梗阻则表现为剧烈持续性腹痛、呕吐频率较高,体温升高、脉搏频率加快。 2 腹部手术发生肠梗阻的原因 想要有效预防腹部术后肠梗阻并发症,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形成原因。手术外伤、特别是腹部手术是引发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因素。因手术切口造成损伤后,患者腹腔内相应器官组织需进行自我修复与愈合,过程中纤维细胞、结缔组织一旦过度增殖,纤维素在腹腔内沉着,就容易造成肠管同其他脏器粘连,产生纤维束带。互相粘连的肠管聚集成团影响了肠道的蠕动,肠管间产生锐角,进而引发肠梗阻。另外,形成的粘连束带同样会对肠管形成压迫作用,进而造成肠梗阻。 3 腹部手术肠梗阻的预防 当患者完成腹部手术后,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尽量避免发生肠梗阻情况。具体方法为:当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可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半卧位,指导其进行腹部呼吸训练。将双手放于腹部,通过鼻腔尽量深吸气,直至感觉腹部膨胀隆起,停止吸气后摒住呼吸停留3秒左右,再缓慢将气吐出。另外,要求患者吸气期间保持肛门收缩状态,呼气同时相应放松肛门括约肌。每日至少进行两次以上训练,每次训练持续时长应保证3-5分钟。此外,呼吸训练的同

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1]..

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和处理 秦新裕教授 在每个腹部外科手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紊乱,甚至在其它部位的手术后(如骨科、妇产科、胸外科等)也可发生。虽然在19世纪外科医师就已观察到手术后肠麻痹,但是迄今我们对其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并不完全明确。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术后肠麻痹而导致的费用大约在7.5-10亿美元。在腹部手术后,术后肠麻痹已经成为延长住院时间最主要的原因。 虽然腹部手术后肠麻痹似乎不可避免,但通常不引起严重的机体紊乱,只有在麻痹性肠梗阻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表1)。因此,无论从患者、医师和医疗保险机构的角度,了解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机理、缩短其持续时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术后肠麻痹的临床表现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在腹部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2-3天可自行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天,可认为存在麻痹性肠梗阻。目前认为肠麻痹和麻痹性肠梗阻只是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不同阶段,一般认为术后肠麻痹持续超过3日,即考虑为麻痹性肠梗阻。两者在发病机制和临床处理上均无明显差别。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在腹部手术后恢复时间并不相同,一般小肠在数小时即可恢复,胃约需24-48小时,结肠最慢,需要3-5天。因此,术后肠麻痹并不是胃肠动力完全缺失,而仅仅是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之间缺乏协调。 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患者多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会主诉、腹痛和恶心。偶尔有患者会出现腹胀和呕吐,呕吐物内含有胆汁。大多数患者会有厌食,肠道蠕动和排气基本消失。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压痛多为非特异性,主要与手术切口和潜在的其它疾病有关,而与肠麻痹本身并无相关。 至今仍没有什么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或除外术后肠麻痹的诊断。虽然腹平片能够提示小肠或大肠有充气扩张的肠袢,但是这一现象为非特异性,并且也不具有诊断价值。CT或消化道对比造影对于排除机械性梗阻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手术后5-6天肠麻痹仍没有缓解迹象,则必须考虑到有无致病因素,如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并除外由粘连、套叠等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 传统观点强调肠鸣音消失,认为其是术后肠麻痹必需且特异性的表现;肠鸣音的恢复则预示着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麻痹的缓解。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结肠胃肠道中最后恢复的部分,一般约在3-5天后才能恢复。虽然术后等待排气或肠道蠕动可以保证胃肠道全程恢复蠕动,但是并没有证据支持在此后才可以允许患者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 【收藏】 【概述】 妇科手术过程中留置导尿管,手术后拔出导尿管后小便不能自解,尿液潴留膀胱而有胀急感者,称为术后尿潴留,大多由于导尿管刺激或尿道感染病菌引起,也可能因手术刺激或损伤膀胱引起的。治疗过程中要明确原因,必要时采用综合措施。如果发生在剖宫产手术后,有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大出血,故不可轻视。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癃闭”。 【病因病理】 1.气虚由于手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气血虚弱,膀胱气化无力而致。 2.肾虚素体肾虚,术后肾气更亏,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则膀胱气化无力,而致尿液潴留膀胱而致。 3.湿热留置导尿管时不注意无菌操作或护理不当,病菌入侵而致。

4.气滞由于手术扰动肠曲,术后腹胀气滞,膀胱脉络受阻,气化失畅而致。 【诊断要点】 1.病史有下腹部手术史,或手术损伤膀胱史者,有术前、术中留置导尿管史。 2.症状术前排尿通畅,术后出现排尿不畅或不通者,常伴尿路感染,警惕尿道损伤,前者有尿感症状,后者以血尿为主。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或尿液细菌培养,如尿常规见白细胞(++)以上者,考虑感染所致,有时尿液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如果尿常规以红细胞为主,则要警惕尿道损伤可能。 4.其他检查如果血尿持续不止,可作膀胱镜或肾盂造影等检查。 5.鉴别诊断与心、肾功能障碍或手术引起的水液代谢紊乱引起的少尿、无尿鉴别。可根据术前系统病史、手术前各项化验检查和术后的心、肾功能、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等进行鉴别诊断。 【辩证分型】

1.气虚术前体虚,手术后排尿点滴不畅,下腹急胀,无力排尿,精神萎靡,面色眈白,气短语微。 苔薄,舌淡,脉细弱无力。 2.肾虚术前肾虚,术后无力排尿,尿少色清,头晕乏力,腰酸耳鸣。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3.湿热手术后小便淋漓涩痛,频急,尿色黄赤,腰部刺痛,目赤口苦,发热,下腹急胀。苔黄腻,脉细弦或弦数。 .4.气滞手术后小便淋漓不畅,下腹气胀,甚则胀痛,牵引两胁,日苦泛恶。苔薄或腻,舌质黯,脉弦滑。 【分型治疗】 1.气虚治法:补气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10

腹部手术病人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关键词腹部手术;尿潴留;原因分析 ;预防 许多腹部手术的病人手术中需要留置尿管,但拔尿管后有一部分病人不能自行排尿或出现尿潴留现象,给病人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为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我科对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计98例无泌尿系感染及相关疾病的留置尿管病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8岁;置管时间最长5d,最短6h;食管、胃手术34例,肠梗阻手术23例,脾破裂手术12例,肝破裂手术5例,胆囊手术24例。所有病人插管前均做尿常规检查,无泌尿系感染症状,无排尿困难、尿线细病史。拔管后12例出现不能自行排尿或尿潴留现象,其中2例让其他人离开后能自行排尿,5例下床后能自行排尿,2例局部热敷冲洗按压膀胱后排尿,2例重新插管后尿潴留缓解,1例插管2次拔管后仍不能排尿,经针灸后排尿功能恢复。 2 拔管后尿潴留原因分析 2.1 术前未进行床上排尿功能训练 手术后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或不适应有人在身旁的排尿,导致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 2.2 尿道黏膜损伤 尿管插入尿道或拔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留置尿管期间不恰当的牵拉尿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引起尿道的炎性反应与水肿;插入尿管后,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正常的排尿功能不能发挥,逼尿肌收缩功能下降;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使病人害怕排尿。 2.3 尿潴留拔管后病人不能及时排尿或不敢排尿致使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尿潴留。 2.4 泌尿系感染插管过程中或留置尿管期间不注意操作规程,病人体质差,抵抗力低下或其它部位的感染、不及时治疗容易诱发泌尿系感染[1]。导致病人不能排尿或不敢排尿。 2.5 排尿困难精神高度紧张诱发前列腺充血,致使排尿困难,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导致前列腺腺体急性充血,诱发尿潴留,如饮酒、吸烟、过度兴奋、情绪紧张、寒战刺激等[2]。

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共同性的部分并发症。其中疼痛、切口感染、肺不张、肺炎等较常见;腹膜炎、腹腔脓肿、静脉血栓、切口裂开等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休克、血凝障碍、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但这些并发症如外科工作者细致地工作,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是可以及时诊断和治愈的。 1 疼痛术后麻醉作用 一旦消失,手术部位开始出现疼痛,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使其加重。急性发作的疼痛常提示组织有潜在损伤的存在。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一般在术后48h内,可给予度冷丁50~100mg或吗啡8~10mg,肌肉注射,疼痛持续者,必要时4~6h 后可重复1次。 患者自控镇痛是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自己给予药物,具有用药方便、及时、个性化、镇痛效果确实、副作用小、符合患者心理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PCA的给药模式有:(1)单纯PCA:患者完全自控,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2)持续给药+PCA: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维持一定的镇痛程度,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3)负荷剂量+持续给药+PCA:先由医务人员给一个负荷剂量,再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2 术后出血 2.1 腹腔内出血 原因是血管结扎不够确切或腹腔内有感染或吻合口瘘,使裸露的血管受腐蚀而出血。如果术后发现患者有失血的临床表现,腹腔引流管又有较多的新鲜血引出即可确诊。非手术治疗多难奏效,多数应立即再手术止血。 2.2 消化道出血 正常情况下上消化道手术后可有少量出血,一般24h不超过300ml。24h的出血多为手术造成,如结扎线过松、连续缝合针距过大、缝合处黏膜撕裂等;术后4~6天的出血多为吻合口处黏膜坏死脱落;若出血发生在术后10~20天,多为缝线处感染或黏膜下脓肿腐蚀血管所致。

腹部手术病人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一)

腹部手术病人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一) 关键词腹部手术;尿潴留;原因分析;预防 许多腹部手术的病人手术中需要留置尿管,但拔尿管后有一部分病人不能自行排尿或出现尿潴留现象,给病人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为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我科对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计98例无泌尿系感染及相关疾病的留置尿管病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8岁;置管时间最长5d,最短6h;食管、胃手术34例,肠梗阻手术23例,脾破裂手术12例,肝破裂手术5例,胆囊手术24例。所有病人插管前均做尿常规检查,无泌尿系感染症状,无排尿困难、尿线细病史。拔管后12例出现不能自行排尿或尿潴留现象,其中2例让其他人离开后能自行排尿,5例下床后能自行排尿,2例局部热敷冲洗按压膀胱后排尿,2例重新插管后尿潴留缓解,1例插管2次拔管后仍不能排尿,经针灸后排尿功能恢复。 2拔管后尿潴留原因分析 2.1术前未进行床上排尿功能训练 手术后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或不适应有人在身旁的排尿,导致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 2.2尿道黏膜损伤 尿管插入尿道或拔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留置尿管期间不恰当的牵拉尿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引起尿道的炎性反应与水肿;插入尿管后,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正常的排尿功能不能发挥,逼尿肌收缩功能下降;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使病人害怕排尿。2.3尿潴留拔管后病人不能及时排尿或不敢排尿致使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尿潴留。2.4泌尿系感染插管过程中或留置尿管期间不注意操作规程,病人体质差,抵抗力低下或其它部位的感染、不及时治疗容易诱发泌尿系感染〔1〕。导致病人不能排尿或不敢排尿。 2.5排尿困难精神高度紧张诱发前列腺充血,致使排尿困难,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导致前列腺腺体急性充血,诱发尿潴留,如饮酒、吸烟、过度兴奋、情绪紧张、寒战刺激等〔2〕。

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本刊特稿 文章编号:1005-2208(2008)09-0689-03 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李 宁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 E 2mail:liningrigs@vi p.sina .com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关键词】 小肠;肠梗阻;非手术治疗 Keywords intestine;bowel obstructi on;non 2operative treat m ent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肠梗阻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液体复苏和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胃肠减压及包括抗生素、奥曲肽等药物的应用,肠梗阻病人的死亡率已有了明显的降低。虽然肠梗阻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在当前专科细分的趋势下,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仍缺乏专科化基础。肠梗阻的处理,特别是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处理,仍然是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应用于临床,但是在肠梗阻的处理中,医师的临床经验仍然是最重要的。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仅就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谈几点认识。 1 肠梗阻病因的变迁 肠梗阻的病因可分为三类:(1)肠腔外因素(肠粘连、疝、肿瘤等);(2)肠壁因素(肿瘤、水肿等);(3)肠腔内堵塞(异物、粪石等)。20世纪初,半数以上的机械性肠梗阻由疝引起,随着择期疝修补术的常规开展,疝已降为肠梗阻的第三位病因。目前腹部手术后的粘连已成为肠梗阻的首位病因,占肠梗阻病因的60%以上。尤其是盆腔手术后 (如妇科手术、阑尾切除术和结直肠手术后)。下腹部手术 后容易产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是盆腔小肠更为游离,而上腹部小肠则相对固定。 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发生的时间可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20年不等。术后早期肠梗阻是一特殊类型肠梗阻,将单独讨论。约90%的粘连性不全小肠梗阻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缓解,但其中50%可能会复发。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的松解手术死亡率<5%,但如果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需要行肠切除,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鉴于两组死亡率的巨大差异,怎样鉴别哪些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就尤为重要[1-3]。 2 对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的认识 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腹)痛、 (呕)吐、(腹)胀、闭(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及持续时间而有所不同,在腹部手术后的肠梗阻病人,区别就更大。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可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选择。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基础,而腹痛和腹胀在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则有不同的表现。由于肠壁炎症水肿而导致的动力性肠梗阻(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仅有轻微腹痛,甚至没有腹痛。腹部绞痛,特别是阵发性绞痛转为持续性腹痛是紧急手术的强烈指征,此时极可能发生肠管的血供障碍。根据笔者的经验,此类病人的剖腹探查手术很少有阴性,而肠绞窄至肠坏死则属多见。腹胀通常是梗阻近端有功能的肠管代偿性的扩张、积气、积液的表现,因此腹胀不仅提示梗阻的部位在肠道远端,还提示肠袢间的粘连是可以手术分离的。在浆膜浸润的癌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 operative infla mmat ory ileus, EP II )、化学性腹膜炎导致的肠梗阻等,病人很少有明显的 腹胀,因为致密的粘连禁锢肠管无法扩张,分离手术难度很大。因此,对没有腹胀的肠梗阻病人施行手术应非常谨慎。 无腹部手术史的小肠梗阻通常有腹腔内病因(如内疝、肿瘤、肠旋转不良或转移癌等),对此类病人应在缓解期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梗阻原因。首选检查为腹部 CT,其次为消化道钡餐或钡灌肠检查。如发现病灶,应尽 早择期手术。有学者认为,对此类病人,如上述检查方法均未发现病灶,不宜再考虑其他的检查手段,而应直接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 3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可达 10% [4] 。此类肠梗阻常较难诊断,因为许多症状和体征均 与术后肠麻痹相似,如停止排便、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及 肠鸣音改变等。术后肠麻痹的病理生理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正常的神经体液反应被破坏有关,交感神经激活及肠道肌层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术后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1手术前中医药的辅助治疗 1.1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许多腹部外科疾病潜在发病时间长,致使患者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对这些患者近年来有人主张采取胃肠外营养等治疗措施。这些措施能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但因治疗费用昂贵且并发症多而难于推广。中医理论认为这些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往往存在着各种“虚证”,采取“虚则补之”的治疗法则,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为手术创造良机。按照中医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选用以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对手术前的气血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采用静脉点滴参麦或黄芪注射液治疗术前虚证病人,也获得较好疗效。在乳腺癌手手术前给予患者积极的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有利于手术进行,对控制肿瘤的发展和潜在的转移也有帮助。 1.2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 在消化道手术中,采取通里攻下法选用大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加减做术前准备,此类中药有明显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积滞的作用外,还有改善脏器血流及腹膜吸收,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许多外科危重病

人,由于感染、中毒、失血等因素存在,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休克。冒然施行手术往往适得其反。若在采取输血、补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措施的同时加以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能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采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等药物组成的“清胆汤”和“消胰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休克病人,成功率达到80%~90%;对创伤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患者,使用独参汤加味再辅以输血、输液等综合抗休克措施,可使血压迅速上升,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保证。 2手术后中医药调理及营养支持治疗 2.1营养支持和免疫调理作用 肠道除了具有传统认为的营养功能之外,还具有内分泌、免疫和屏障功能。肠道的屏障功能是防止肠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用中药和肠内营养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实施中药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药黄芪注射液与全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改善围手术期梗阻黄疸病人营养状况及提高病人免疫的功能。术后常规服用十全大补汤具有增高病人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作用,可做为外科营养治疗之良方。 2.2术后中医药恢复肠道功能的作用 腹部外科疾病术后常出现腹胀,肠粘连等症状,选用自拟扶正还原汤(主要由大黄、白术、枳实、厚朴、莪术、槟榔、甘草组成)水煎内服或从胃管注入,治疗9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腹胀

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学习内容——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理解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评估。 3.能够对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目标、护理评价。 4、能为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1.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子宫颈癌患者、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子宫颈癌的发病过程。 2、子宫肌瘤的类型与护理评估。 3、卵巢肿瘤的类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互动交流、设计宣教课件示、讨论。[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讲授内容 1、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腹部手术前后的护理 2、腹部急诊手术护理要点 3、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

一、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妇产科手术根据手术途径分为腹部手术与阴式手术。腹部手术分为剖腹探查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加附件切除术、剖宫产术等。 (一)腹部手术前的护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者的情况。 2)身体评估:①生命体征:②营养及饮食:③辅助检查: 3)心理社会评估:对手术担心产生的心理问题。 2.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 2)选择冲突 3)焦虑 3.护理目标 1)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增加。 2)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手术方式。 3)患者焦虑程度减轻。 4.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提供相关信息:①疾病知识;②预防术后并发症;③床上使用便器。 3)手术前一般准备:①营养及饮食:②化验检查:③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④签手术同意书;⑤生命体征观察。 4)皮肤准备:术前沐浴,更衣,剪指甲,手术区备皮。 5)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灌肠2次或口服缓泻剂。 6)阴道准备:子宫全切患者术前3天用消毒液冲洗阴道,手术日晨再次阴道冲洗,冲洗后用棉球拭干,在宫颈和穹窿部涂1%甲紫。 7)休息与睡眠:术前1日晚按医嘱睡前给予镇静安眠药。 8)环境准备:床边有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装置等。 5.护理评价 1)患者能说出腹部手术名称,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患者能同医护人员讨论手术方式及范围,对手术充满信心。 3)患者生理方面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刺激症状消失。

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651600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人民医院傅平 摘要尿液潴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而称之为尿潴留。尿潴留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尿潴留常由于膀胱颈部以下突然梗阻或腹部,会阴部手术后引起,膀胱过度充盈后逼尿肌发生弹性疲劳,暂时失去逼尿功能。手术后尿潴留多为急性,而引起的原因常由于麻醉方式,药物,疼痛,排尿方式的改变等所致。为解除术后尿潴留必须认真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 关键词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护理 1.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 1.1 术后尿潴留常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由于手术中大量输液,肾脏排出的尿量增加,麻醉药物对支配膀胱的骶神经恢复有影响,疼痛又开始产生刺激,加之病人对排尿方式突然改变而产生不适应,这些都可以使膀胱内尿液在6小时内达到饱和。 1.2 大手术及较小手术后易发生尿潴留,因大手术多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对会阴部,盆腔骶神经都有麻醉作用,阻断了排尿反射,麻醉越深,时间越长,排尿反射阻断的时间也越长,加之手术时间长,术中输液量多,膀胱积尿也就越多,产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就越大。 1.3 急诊手术病人发生尿潴留者较择期手术者多。原因是:术前未能做卧床排尿训练,加之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对环境的不适应如不习惯在床上和病室内排尿,而造成排尿不畅,术前未及时排尽尿液等。 2.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术后有可能发生小便不能自解的处理办法及术前的注意事项,宣传以手术有关的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面对。 2.1.2 手术前两天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排尿。 2.1.3 交代患者进手术室前要排尽尿液.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做好术后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术后病人,耐心讲解疾病知识,交代患者4小时内有便意感,应立即使用便器床上排尿,以防发生急性尿潴留。若床上不能排尿者,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可扶病人坐起排尿或下床边排尿。 2.2.2 若下床也不能排尿者,可给病人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或用手轻轻按压耻骨上膀胱区,以促进排尿。 2.2. 3. 还可用热水袋放置在病人耻骨上区做热敷,以刺激膀胱收缩,促进排尿。缺口疼痛引起的不能排尿者,可给止痛剂,如曲马多针100mg肌肉注射。 2.2.4 以上方法都不能排尿者,要立即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不能等待太久,以避免尿潴留加重,同时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导尿时首次放尿不能超过800mL,以避免膀胱内压力突然减低而造成膀胱粘膜出血,出现血尿。留置尿管期间要保持尿管通畅,翻身时要避免折叠,脱出。尿管不能抬高过耻骨联合,每日用0.5%碘伏液擦洗尿道口1-2次,用0.9生理盐水250ml冲洗膀胱一次,以防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60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29T14:30:33.71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春山 曲云 [导读] 病因为有腹部手术史,同时患者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突然改变体位,胃肠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等诱因而引起。 王春山 曲云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138000) 扶余县增盛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 5734(2012)5-46-01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机理为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此病具有病因多样,病情发展快,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象复杂多变,诊断复杂,治疗上是采取保守与手术治疗,有时难以掌握,一旦发生肠管血运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需要医师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对诊断有疑问者,在严密观察几小时后,若腹痛不缓解,腹部体征不减轻或有加重趋势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果断的进行手术探查。腹部术后肠梗阻的正确及时的诊断和准确有效的处理,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发生的60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时间,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40例,女20例,男:女为2:1,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9岁。 1.2梗阻原因:麻痹性肠梗阻20例,占33.3%;炎症性肠梗阻18例,占30%;绞窄性肠梗阻4例,占6.7%;粘连性肠梗阻18例,占30%。 1.3治疗及结果:60例腹部术后肠梗阻中50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或缓解,10例经手术治疗后治愈。 2 讨论 腹部手术对肠道所处环境的直接干扰,和胃肠道手术本身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对肠道正常的解剖关系的破坏,以及医源性因素是造成术后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本文就肠梗阻发生时间,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述如下: 2.1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本组共发生20例,均发生于术后1-9天不等,发生原因主要为腹腔污染严重,腹膜后或肠系膜血肿,内环境紊乱,及低钾等原因。临场表现为腹部膨隆,肠蠕动减少或消失,肛门无排气或排便,腹痛较轻,X线表现为全腹胀气,有液平面。此类肠梗阻只要对症,去除病因肠麻痹症状也将逐步得到缓解。治疗过程中应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严密注意病情变化,在此基础上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肠外静脉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抗炎、应用促肠蠕动药物等保守治疗,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使患者避免再次手术打击,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 2.2术后炎症性肠梗阻:本组共发生18例,均发生在术后7-10天不等,临床表现为术后肠蠕动已恢复,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和排气、排便停止,但腹痛轻微或者不明显,查体见患者腹部平坦、轻度肌紧张,无肠型、听不到肠鸣音,X线检查无液平及肠管扩张。此类肠梗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泛的肠管损伤,肠腔炎症所致。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同时抑制消化液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根据情况可以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绞窄性梗阻的发生。 2.3术后绞窄性肠梗阻:本组共发生4例,均发生在术后4-6天内,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剧烈、腹型不对称,出现肠型,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有时也增高,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有加重趋势,X线检查有孤立宽大突出的肠袢,或有假肿瘤影,另外,CT、B超检查对判断是否有绞窄性肠梗阻有很大帮助。对于较窄性肠梗阻,一旦发生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本组4例手术所见,其中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系膜关闭不严而导致内疝;另两例为肠道肿瘤行右半结肠切除时回肠末端与横结肠端端吻合时,由于2端肠腔管径相差过大而在吻合术后出现肠套叠。尽管鉴别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论述及鉴别方法居多,但是在手术前,有时仍难以肯定肠袢是否已发生绞窄,过于依赖非手术疗法而犹豫等待、延误手术者并非少见,除了术后早期出现梗阻粘连引起的复发性不全性梗阻以外,凡属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均应及早手术治疗。 2.4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本组共发生18例,为术后肠梗阻中发生比例最高的一种类型,一般距手术时间较晚。病因为有腹部手术史,同时患者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突然改变体位,胃肠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等诱因而引起。患者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但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多为腹部手术时组织缺血和异物肉芽肿所致,无论初次手术还是再次手术时均应力求避免,如胃肠道穿孔后的腹膜炎,肠管暴露在腹腔外过久或纱布敷料覆盖长时间接触损伤浆膜,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物的放置和橡胶手套上未洗净的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应积极预防。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腹腔炎症,对于反复发作同时每次都比以往症状加重,腹部出现局部压痛,腹型不对称,甚至腹肌紧张患者。B超检查腹腔有渗出液,应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治疗,本组5例出现上述情况,而中转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粘连带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切除粘连带后解除梗阻而治愈。 总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发展快,变化多端,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于肠梗阻的严重程度的诊断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将对梗阻病人的治疗预后产生重大影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腹部外科手术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腹部外科手术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一、术前注意事项(1)术前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例如,抽血、留大小便标本、心电图、B超、CT 等。(2)术前一日配合护士完成青霉素皮试、奴夫卡因皮试及合血。(3)术前一日进食清淡、少渣食物,下午最好进食流食(如:稀饭)。(4)手术前一日晚20:00以后禁食水。(5)手术当日晨换病号服,不穿自己的任何衣裤。(6)身上金银首饰取下由家属代为保管,术前修剪指(趾)甲,术晨取下假牙。(7)除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外,术前均需要清洁灌肠。(8)术前一晚保证休息良好。(9)手术当日晨需配合护士插胃管,打术前针(起镇静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二、手术后注意事项(1)手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若有痰要尽量咳出;6小时后可以睡枕头。(2)吸氧1-2天,根据术后病情需要床旁心电监护。(3)术后翻身时注意身上各种管道,避免脱出,若有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4)术后多进行床上活动,肛门排气后才能拔除胃管,术后2-3天拔除尿管。(5)肛门排气后经医生允许可先从喝清水开始,再慢慢过渡到吃稀饭、喝汤。(6)若病情允许,经医生同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恢复。 三、出院后应注意什么?(1)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要有规律。(2)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暴饮暴

食,戒烟限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充足。(3)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抑郁,保持良好的睡眠。(4)按照医生要求按时复诊,若有任何不适,随时来医院就诊。四、病人吸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 吸氧时,病房内严禁烟火或放置易燃物品;(2)吸氧过程中,请勿随意调整氧流量表,以防压力增高损伤呼吸道黏膜;(3)吸氧时请不要张口呼吸,以防止咽部干燥不适和影响吸氧浓度;(4)持续吸氧时,若鼻黏膜有刺激及压迫感,请告诉护士,以便调整。五、手术病人插胃管的目的是什么?怎样配合护士插置管?胃管什么时候可以拔除?(1)插胃管的目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及手术操作等原因可造成病人术后胃肠道麻痹、积气。插胃管可以排除胃内积气和胃液,防止手术后腹胀。(2) 配合要点:清除恐惧心理,保持镇定。对插管过程中的不适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主动告诉护士有无鼻腔及消化道疾病。插管时取平卧位或坐位,平静呼吸,鼻甲不上提,主动配合吞咽。若在胃管插入过程中感到恶心,可深呼吸和张口呼吸。(3) 拔除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六、手术时为什么插尿管?手术中留置尿管,其目的主要是避免手术后引起尿储留。插尿管后患者会有一定不适,总感觉有便意,这是由尿管引起的不适,适应后便可消失。术后第一日起可间歇性夹管。患者诉有便意时才松开调节夹,放尿后又夹闭,这样可锻炼患者膀

腹腔污染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陈国度江国英陈广泽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措施和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7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24例患者经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奥曲肽、糖皮质激素和芒硝的应用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3例非手术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 结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通过综合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避免患者再次手术。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预防。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1]。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4周内,腹部手术后此病的发生率大约在0.69%-——1.45之间,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2]。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的27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7~74岁(平均56.3岁)。其中胃癌穿孔术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术后5例、小肠外伤性破裂术后7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3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术后5例,结直肠癌穿孔术后4例、胆囊穿孔术后1例。其中从穿孔发病至手术时间6小时内者8例,大于6小时者19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大于60岁者14例。本组27例术后肠梗阻发生时间4~17 d(平均11d),均于术后已排气并进食再次出现肠梗阻。所有患者均以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1.2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者被认为是炎性肠梗阻: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3] 1.3治疗方法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至胃肠减压引流量少,少于400ml/d,引流液不含胆汁。②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能量20-30Kcal/kg.d,其中糖:脂=1~2:1,脂以中长链脂肪乳供能,复方氨基酸每天1~1.5g/kg.d,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0.5k/kg.d,对减轻肠源性细菌移位和预防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若有肝脏基础疾病,加用腺苷蛋氨酸

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第二十一篇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一、腹部外科麻醉的特点 1.腹部外科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尤其在腹腔探查、关腹等 操作时所需肌松要求最高; 2.腹腔脏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内脏牵拉反应与 内脏的神经支配有关。因此腹部外科手术中常需要追加麻醉性镇痛药抑制内脏牵拉痛,追加阿托品抑制内脏牵拉所造成的心动过缓; 3.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的病人常有胃肠道梗阻或功能紊乱,造成呕 吐、腹泻或液体转移至第三间隙,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一般已在术前得到纠正,但麻醉医生仍应保持高度警惕; 4.消化道肿瘤、溃疡病人可继发消化道出血和贫血,同时伴有营 养不良,应在术前加以纠正; 5.胆道疾病常伴有感染、阻塞性黄疸;门脉高压症病人则发生于 肝硬化基础,两者都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和出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应注意保护肝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6.腹部外科急诊病人多,常见的有感染、创伤、穿孔、梗阻和栓 塞等,病情差异大,严重的病人常伴有血容量不足、休克、内环境紊乱和饱胃等。术前应争取时间访视病人,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做一些必要的术前准备,使病情有所改善,并有时间制订合理和安全的麻醉方案。

二、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 (一)全身麻醉 1. 优点 (1)适合于各种手术和各类病人,无禁忌证; (2)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呼吸; (3)诱导快速,麻醉深度调节灵活、方便。 2.缺点 (1)术中及麻醉苏醒阶段有反流、误吸的可能。 (2)全身麻醉可能引起较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仅适用于下腹 部以下,手术时间2~3小时之内的手术,如斜疝修补、肛门、会阴区手术等,效果确切可靠。 (三)联合麻醉 即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具有硬膜外阻滞和全麻的优、缺点。目前已经成为上腹部大手术(如肝叶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和门体分流术等)的首选麻醉方法。 1. 优点 (1)病人术中意识丧失,苏醒迅速、舒适; (2)联合麻醉使局麻药和全麻药量都下降,因此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3)术后止痛完善,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对呼吸功能的维护和康复也有帮助。

解锁腹部手术后患者护理

解锁腹部手术后患者护理 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保证病人术后如期康复,精心的术后护理必不可少,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妇产术后,了解和解决患者术后常见的问题。 1.床旁交班手术完病人被送回病房,值班护士应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包括麻醉类型,手术范围,用药情况,有无特殊护理注意事项;及时为病人测生命体征,检查输液,腹部伤口,阴道流血情况,背部麻醉管是否拔除等。 2.体位全麻患者未清醒需要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稍垫高一侧肩胸,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小时;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小时。腰麻者术后宜多平卧一段时间,预防头痛;麻醉穿刺留下的针孔约需2周方能愈合,蛛网膜下腔的压力比硬膜外间隙高,脑脊液有可能经过穿刺孔不断流出,导致颅内压降低,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尤其头部抬高加剧;平卧时时,封闭针孔的血凝块不易脱落,减少脑脊液流失量减缓头痛。病情稳定术后次晨可取半卧位,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利于呼吸减少肺不张,利于腹腔引流,减少渗出液对膈肌和脏器的刺激。 巡视病房保持床单清洁,平整,鼓励病人活动肢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勤翻身,改善循环和促进呼吸功能。老年人时注

意坠床,体位急剧改变头晕跌倒,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及床头呼叫器的使用。 3.观察生命体征通常术后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并记录,病人术后1-2日体温稍高一般不超过38度,为正常反应,术后持续高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则提示可能有感染存在。 4.观察尿量,引流量子宫切除术中有可能伤及输尿管,术中分离粘连时牵拉膀胱,输尿管将会影响术后排尿功能。术后应保持尿管通畅,并观察尿量及性状。术后病人每小时尿量至少50ml 以上,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伴血压逐渐下降,脉搏细数,病人烦躁不安或诉说腰背疼痛,肛门处下坠感等,应考虑腹腔内出血,需及时报告医师。留置尿管期间应擦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约24-48小时,若为宫颈癌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人,术后尿管保留7-14天,期间指导病人做盆底肌肉锻炼,拔管前3天每3-4小时放尿1次,定期开放尿管锻炼膀胱功能,防止尿潴留;引流管一般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不超过200ml,性状为淡血性或浆液性,引流量逐渐减少一般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 阴道分泌物:子宫全切术后病人阴道残端有伤口,应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性状,量,颜色,以判断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情况。由于阴道残端缝合反应的影响,术后有少许浆液性阴道分泌物属正常现象。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65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国兴作者单位:咸宁市咸安区人民医院外科,湖北咸宁437000 【关键词】肠梗阻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天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及X线影像学存在肠梗阻证据的一类肠梗阻。常见发病类型有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炎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四种。现就我院1998~2006年期间的6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8例,女17例,年龄11~78岁,平均40岁,发病时间4~29天,平均10.8天,原发疾病:急性阑尾炎穿孔32例,胃癌根治术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3例,外伤性胃肠破裂11例,外伤性肝脾损伤4例,肝胆疾病6例,急性胰腺炎5例。 1.2 治疗方法 65例病人先采用保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①有效胃肠减压、禁食、禁水。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加强营养支持,尤其是已有一周未恢复进食的病人采取全肠外营养。 ④应用胃动力药与针灸、中药等。⑤应用广谱抗生素。⑥选择使用生长抑素,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16例保守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 1.3 治愈标准 治愈标准是肛门恢复每日排气或排便,24h鼻胃管引流液少于400ml,并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软,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并停止药物治疗。 2 结果 术后确诊麻痹性肠梗阻2例,炎性肠梗阻5例,粘连性肠梗阻57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除1例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小肠绞窄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其余64例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常发生于术后1周内,多继发于腹腔内严重感染、腹膜后出血、腹部大手术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显著均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病变主要位于胃、小肠及全部肠管。X线显示大小肠全部充气扩张。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液体疗法、针灸、促胃肠蠕动的药物新斯的明等对症治疗。若腹内压过度升高大于25mmHg,影响腹内脏器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则需及时行腹部减压术。 3.2 炎性肠梗阻 发生于术后2周左右,病因是腹部手术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他的肠管操作,或者腹腔内积血、积液及其他导致腹腔内无菌的炎性残留等原因,引起肠壁水肿和渗出、粘连而形成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一类肠梗阻。临床表现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应较轻或无腹痛。体检无肠型或蠕动波,触不到明显的肠袢或腹部包块,叩诊多为实音,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无气过水音或者金属音,X线摄片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现象,CT可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腔积气、肠袢成团。治疗方法除胃肠减压、液体疗法、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主要是肠外营养,同时辅助生长抑素,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在肠蠕动恢复阶段可应用肠动力药,以促进梗阻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于炎性肠梗阻来讲手术应该是禁忌证,因为炎性肠梗阻的出现表明肠粘连及炎症正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此时手术难度很大,建议先保守治疗。 2.3 粘连性肠梗阻 常发生于术后2~4周,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多可缓解。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①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范围扩大,出现腹膜刺激征者。②腹胀进行性加重、不对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