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低语境

高低语境

高低语境
高低语境

什么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从右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中国和中高语境东诸国的文化均属高语境文化,而欧美文化则属日本人低语境文化。分属这两种不同语境文化的人在相中国人互沟通和交流时,会受各自的语境所其制约而采阿拉伯人用不同的语言运用和理解模式,也会因此而面对希腊人许多沟通上的问题。墨西哥人

西班牙人

意大利人

法国人

法属加拿大人

英国人

加拿大人

美国人

北欧人

德国人

德国–瑞士人

低语境

在高语境文化中,说话人用含蓄婉转的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已的意思,期待听话人不仅能依赖上下文来理解自己的话,更能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关系甚至是宗教因素,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在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笔者新加坡朋友在中国的亲友们原是希望通过含蓄的“推却”方式,达到“欲推还迎”的表达效果,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交际模式就是受着高语境中特定的“谦让”文化所制约,而这种交际方式在大陆的中国人之间,是很少会引起误解的。

低语境文化则恰恰相反。说话人遣词用字的原则是直接、精确、易于理解。说话人所言之语的字面意思与其背后的含义大致相等,故听话人无需结合太多的文化语境因素来揣摩、猜测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此外,处于低语境文化的人也希望对方能以直接的方式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

在上述例子中的美国商人,就是来自处于低语境的美国文化,其思维方式和对言语的理解和运用都基于西方的交际语境,习惯对说话人的言语作出字面上的判断,没有去深究字面背后的人情风俗、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的因素,而“理解不到位”的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不同语境文化的言语表达特点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同语境文化的三个语言表达特点:

(一)言外之意

我们首先注意到是言语中“传情达意”成分的多寡。此处的传意成分不同于“信息量”:如果说“信息量”是指言语所传递的信息多寡的话,那么传意成分则偏重于信息背后的“意”,即那一点点的“言外之意”。

举个例子:餐宴将毕,主人问客人:“你吃饱了吗”客人对此话的理解和判断过程,实际上会因为主人所处的语境文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若主人是一德国人,客人会因为德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而自然地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问话,得出的结论是:“他想知道这顿饭的份量对我来说是否足够。”若主人是一中国人,客人则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人的文化是高语境文化,因此这句问话中所包含的潜台词,也许会比词语的字面值高得多,其中不仅有“不知这餐饭的份量够不够”之疑,也可能有“这餐饭是否合你口味”、“中国菜你是否喜欢吃”、“你对我的招待是否满意”之问。此时,客人就可能选择这样回答:“我

对这顿饭很满意。中国菜好吃,我很喜欢吃中国菜。我也非常感谢你的盛情款待。”如此一来,不同文化语境中对言语理解的负面制约因素就会被破解,沟通畅顺,宾主尽欢。

因此,了解不同语境文化的传意成分,有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对方言语的字面值和潜台词,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和理解模式。

(二)长话短听

其次是言语交际中的用语量大小。人们可能会以为,低语境文化的言语交际全靠话语的字面意义来传递信息,因此人们在交际时就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词语、更长的句子。其实不然。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倾向于使用传意成分高的词语,在遣词用字方面讲求精确、直接、不拐弯抹角,每一个词都能起到其实际的“传意”效果,因此他们的用语量并不大。

反观高语境文化。由于人们使用的是传意成分偏低的言语表达方式,词语附带的理解价值也就相对较低,因此人们可能得讲上好几个回合,兼用婉曲、双关甚至反语,才能间接勾勒出其言的理解背景。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中国、日本文化都是一种“谦让”文化,人们不仅使用隐晦含糊的词语,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是迂迥暧昧的;没有几个回合,实无法捕捉其话语的本义所在。就是这样的“一推一让”,使得用语量大大增加,也同时加深了听话人准确捉摸言语真正含义的难度。

例如,一个美国人尝试几次邀请一位同路的日本朋友来家做客。刚开始的几次,在家门口简单寒暄之后,日本朋友会说“不用进去了”之类的客套话。要待这位美国人再三发出邀请,促其“不要客气”之后,她才会说:“那我就不客气打扰了”。刚开始时,美国人感到颇不习惯,但在其了解了日本特有的语境文化特征后,这一切又好像不那么难理解了。

因此,在对用语多寡有一个基本认识后,我们在与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交流时,就会尽量避免被那些大量的、看似无关紧要的词语弄昏头脑,就会懂得“长话短听”、“抽丝剥茧”,更专注于说话人内心的真正意向。这样一来,沟通畅顺自不在话下。

(三)“面子”问题

再者,对社会地位和“面子”问题的考量,也是高语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于来自低语境文化的美国人、德国人来说,直接发出质问和提出异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在他们看来,“直接”是对事不对人,因此不存在尊重与否的问题。

然而,处于高语境文化的日本人、中国人,则不喜采用太过直接的方式去直斥对方的不是,认为此举会让人下不来台。尤其是日本人。即使他们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一般也不会反驳,而总是退后多步,用迂回婉转的言辞道出自己的意思,让听话人往深一层去揣摩。在日本人看来,这种尊敬度高的举动,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能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反应余地,顾及到对方的面子。

然而,这种“退后多步”的表达方式,有时却是诸多误会的开始。事实上,直来直去的美国人,据说最怕的就是在商业谈判中与日本人交手,因为后者那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常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例如,为了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日本人在表示“不要……”的时侯,会用上“最好不要…….”或“做……的时候要远虑”等等字眼。然而,听在处于低语境文化的美国人耳里,这种拐弯抹角的说法并不等于“不要做”,而是恰恰相反,是表示事情“也许还有考虑的余地”的意思。这里造成的歧义,不可谓不大。

另一方面,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在顾及对方“面子”的同时,也极之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同样的“面子”礼遇。了解这一点,对于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包括欧美人士和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人来说,尤为重要:与其说是雄辩滔滔、咄咄逼人,力求在言语用辞上压倒对方,不如采用同样的含蓄表达方式,加强自已用语的尊敬度,让对方感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对其“面子”的照顾。能做到这一点,你离交易的成功还会远吗

正渐渐放下“惟吾文化独尊”的架子

诚然,文化语境并不是跨文化交流中唯一的制约因素,不同语境文化的语言表达特点实际上也不止以上提及的三点。然而,在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中,语境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实在不容小觑。

因此,当我们与来自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人进行言语交际和沟通时,我们应当提醒自己,尽量对当地不同的语境文化、不同的交际沟通模式多了解一点,态度宽容一点,多些尝试按照不同语境文化的特点来调整我们自己的沟通技巧,切忌以封闭的心理去看待不同的语境文化。这样,我们不仅对当地文化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也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和理解当地言语交际的特点,有效地控制交际的过程,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必须指出的是,随着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往不断加深和扩大,人们正渐渐放下“惟吾文化独尊”的架子,愈来愈多地根据实际交际需要,调整自已面对不同语境文化时的沟通技巧,以求取得平衡,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对跨文化交流来说,的确是一令人欣慰的趋势。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 高语境文化:(1)内隐,含蓄;(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低语境文化:(1)外显,明了;(2)明码信息;(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5)圈内外灵活;(6)人际关系不密切;(7)低承诺;(8)时间高度组织化。 简而言之,高语境文化的交际,有时显得秘而不宣、藏头露尾;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显得多言而冗余、宣而累赘。不同的文化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往往口齿伶俐,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更吸引人;而在韩国,更受信任的却是口头表达稍显木纳之人。在低语境文化里,人们往往对一些非语言交际行为视而不见;而在高语境文化里,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行动、交往速 度、交往地点、难以言说的情绪、微妙的手势及其他周围环境细节等都是丰富的信息符号,给敏感的交际者以无限的信息与内涵。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古迪肯斯特等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有:德国、瑞士、美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加拿大。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是重视具体细节安排与精确的时间表,不 注重环境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系统源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与线形思维。同时具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特点的国家有:法国、英国、意大利。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美洲土著、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国家。中国语言本身即属于高语境文化系统,如查汉语字典中几千个单独的汉字,这些汉字会随着搭配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的搭配词可以说是单独汉字的“环境”。日本 的茶道更是绝妙地传递了其非言语信息。

当高语境文化遇到低语境文化

当高语境文化遇到低语境文化 ——以电影《刮痧》为线索 内容摘要:美国梦,这是无数历经千难万阻抵达这方热土的移民们心中共有的梦想,《刮痧》中的男主角许大同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看似美丽的梦想背后,却隐藏着骨肉分离的痛楚以及文化被践踏的辛酸。虽然影片以一个比较圆满的方式结尾,但在大同和妻子简宁抱头痛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来自东方的新美国人的美国梦似乎破灭了至少已经不是影片开头主人公在获奖台上讲的那样。那到底是什么令大同一家在精神和肉体上这样纠结?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一个是来自东方的高语境文化,一个则是本土味儿十足的低语境文化。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观念体系文化误读认可 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种、培养、驯化,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ard Tylor)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1871年)一书中,首次将文化运用传播的概念来研究,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它几乎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囊括了而且比较复杂。“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①总而言之。文化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烙印,是人们进行特出价值取向的结果。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根据爱德华.霍尔提出的“高 ——低语境”理论,我们可以在《刮痧》中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一、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语境,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语言的环境,而语言是由一个个字词构成,语言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将所要表达的语言寓于一定的环境中,即语言只有置身于其所属的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才会有全面的意义。比如,在婚礼上,按照正常的思维,宾客们都会聊些祝福新人的话,而这时一个人突然谈论一些悲伤地话题,那么这个人则很可能会被排斥,如果话语太过背离人们的思维,那么这个人极有可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当然,如果在葬礼上,兴高采烈地谈论趣闻毫无顾及他人的悲伤之情,那么这样的人也难逃被排斥的命运。所以,语言一定要置于一定的环境中才会发挥其作用才会有意义。就像遗传生物学里讲的那样,生物的表现性,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根据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对比,爱德华.霍尔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是将信息的意义寓于传播环境和传播参与者的关系中,强调信息的含蓄性和依靠传播环境表达其真实的意义。中国、日本就属于高语境文化。比如,当一个小孩儿长得很可爱是,中国人常常会说“这孩子真讨人厌”,说出的话语和要表达的意义完全是相反的。另外,中国人较擅长运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当一个人和其他人交流时,其他人都对他的话语保持沉默,但此时的沉默确实在表达各自的

最新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下电影文化解析-精品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下电影文化解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界、跨民族和跨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机会也越来越多,文化冲突的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凸显出来,与此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得到人们关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T.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与对比、传播学、、翻译、写作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一些国产影视作品在中国好评如潮,在北美市场反映却十分冷淡,这一现象令人深思。文章从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视角,探究中美观众对于中国电影截然不同观感背后的文化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不同受众理解力的影响,指出影视作品要想达到跨文化交际效果,必须在两种不同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文化上找到良好的契合。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之下,能否占领市场,赢得观众的好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近年,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一些中国电影在亚洲市场引起巨大轰动,在北美市场却遭受到了“闭门羹”,几乎没有一部影片取得超过500万美元的票房,单部影片在北美票房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对此,国内外学者有各种各样的评说。笔者认为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离不开场景语境(时间、地点、场合、境况……)和伴随语境(体态、眼神、风格、关系……),一些中国电影尝试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话语模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于阐释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遇冷,未来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一)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Culture)中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要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与影响。Hall在该书中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并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1]霍尔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仅有微小部分存于编码清晰的信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2]

高低语境 跨文化交际

1 High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ess has to be said or written because more of the meaning i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already shared by people are labeled high context.(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Low context culture(低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ittle of the 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because the message is encoded in the explicit code are labeled low context.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地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这也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 2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 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s theory of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werful effect culture has on communication. A key factor in his theory is context. This relates to the framework, background, and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s in which communication or an event takes place. High-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much of the Middle East,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are relational, collectivist, intuitive, and contemplative. This means that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emphas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veloping trust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to any business transaction. According to Hall, these cultures are collectivist, preferring group harmony and consensus to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nd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are less governed by reason than by intuition or feelings. Words are not so important as context, which might include the speaker’s tone of voice,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s, posture—and even the person’s family history and status. A Japanese manager explained his culture’s communication style to an American: ―We are a homogeneous people and don’t have to speak as much as you do here. When we say o ne word, we understand ten, but here you have to say ten to understand one.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ends to be more indirect and more formal. Flowery language, humility, and elaborate apologies are typical. Low-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North America and much of Western Europe) are logical, linear, individualistic, and action-oriented. People from low-context cultures value logic, facts, and directness. Solving a problem means lining up the facts and evaluating one after another. Decisions are based on fact rather than intuition. Discussions end with actions. And communicators are expected to be straightforward, concise, and efficient in telling what action is expected. To be absolutely clear, they strive to use precise words and intend them to be taken literally. Explicit contracts conclude negotiations.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ommunicators in high-context cultures who depend less on language precision and legal documents. High-context business people may even distrust contracts and be offended by the lack of trust they suggest. 3 Cross-cultural tips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和(cf.贾玉新)更把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差别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

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 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如: (1)中国队打败美国队 (2)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3)

高低语境与跨文化管理研究

高低语境与跨文化管理研究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 高语境与低语境 美国学者霍尔曾提出了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与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两个概念。高语境传播指的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例如,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长期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许多默契,因此,他们的交流中,直接编码的信息是较少的,即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表达的成分较少,更多的内容,存在于由双方共同生活体验形成的心灵感应。 American scholar, Hall had made high-context (high 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low context) dissemination of two concepts.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is this: During propaga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information or material kept in context, or internalized at the individual body, very little exists in the code has been delivered a clear message.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on the contrary, will clear a lot of information at encoding. For example, for family members, the long life so that they form a lot of tacit understanding, so their exchange, the direct encoding of the information is less, that is, through language or action expressed in fewer components, more content, exist in the common life experience by the formation of telepathy. 1.2 高语境文化的特点 an individual from a high context culture should bear in mi nd when dealing with someone from a low context culture威廉·B·古迪孔斯特的研究发现,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方面,环境对低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小,对高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大。高语境的人最初与他人接触时要比低语境的人更谨慎,更倾向于以陌生人的文化背景做出假设,问及更多关于陌生人背景的问题。而在高语境中的人更愿意采取非对立的和非直接冲突的态度。其他研究还表明,在“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即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他人的过程方面,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为了保住面子,而较少自我披露。在语言的攻击性、好辩性方面,西方人也比东方人要更强。 在当今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高低文化语境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重视高文化语境的人对于低文化语境的人影响,因为高文化语境的人的语言常常比较深奥,让低文化语境的人难以理解。在本研究中将简单的探讨低文化语境的人对于高文化语境的人的影响。 chapter II 低文化语境的人对于高文化语境的人的影响 本章节将从文化差异,谈判方式和对沉默的态度,来探讨低文化语境的人也应当在交往中bear in mind when dealing with someone from a high context culture 2.1 文化差异 沟通的另外一个障碍来自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高语境文化,很多时候表达含蓄,用字隐诲,要他人根据讲话的当时环境,以及其他非言语的线索(如声调、表情、动作)去揣测文字背后或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同时强调心领神会。而低语境文化恰恰相反,在沟通的时候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所有的要沟通的信息都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

从语境理论角度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摘要]交际过程中有不同的语境,而不同地区因为所处的语境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这些文化差异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人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进行更好的沟通。 [关键词]语境理论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 1 引言 语境作为语言科学的一个概念,最先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语言学界多大反响,在之后的30年中,语境理论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重新讨论语境这个问题,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并把它应用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理解之中,并于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概念,语境研究才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语境理论认为,交际过程中有种种不同的语境,而不同地区因为所处的语境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这些文化差异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人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语境理论 霍尔(Hall)在1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书中提出并区分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根据霍尔的表述,我们可以作以下的界定:在一种文化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话语意义的创造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对所使用的言语的依赖程度比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就是高语境文化;相反,如果意义的产生对所使用的言语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而对语境的依赖相对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 文化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霍尔进一步提出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refers to the fact that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they take for granted how much the listener knows about th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In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knows very little and must be tol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In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is already "contexted" and does not need to be given muc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差异较大:高语境交际中,符号所引发的意义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共有的文化知识;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入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高语境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言语较少,对言语的依赖程度较低,更多地借助于非语言语境;低语境交际则相反。 通过对比,霍尔得出结论: “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即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Samovar, 2000:98) 3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下的中美文化差异 属于高语境文化的中国文化与属于低语境文化的美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语境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的中美文化差异有很多: (1)直接与间接交际方式的差异 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决定了直接与间接的不同和交流方式。美国人愿意坦率直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则喜欢以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交际的过程中,中国人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感觉和面子问题习惯于把自己的真实思想隐蔽起来婉转地表达出来。为了避免双方尴尬, 我们常试图利用表情, 身势来暗示对方, 其真正意图有时很难从字面上判断。美国人则截然相反,他们不愿意受别人施加的影响,所以在表达时多是坦率直言。事实上,西方人有时不了解中国人的习惯,不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会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2)成功交际责任所属的差异 在低语境中,大量信息都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所以美国认为对交际成功负责的是说话者或作者,他们应该通过言语将意思表述清楚。如果言语没有完整清晰地表述意思,听者和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