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

2、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方法加以推断实词含义。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并综合运用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演练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穷:尽:谢:反:

翻译:

二、实词推断方法

(一)迁移联想法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06年全国卷)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

相关链接:

1、及即尊位(2013江苏卷)

2、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2013江苏卷)

3、杖矫命者,逐之(2012江苏卷)

4、老吏曾侮法,以公少年易之(2011江苏卷)

5、年二十以归吾(2010江苏卷)

6、购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人名)

(二)语法分析法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

3、蒙正败,士以此多公。(2012年江苏卷卷)

相关链接:

1、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2013江苏卷)

2、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之。(2012江苏卷)

3、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

4、购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人名)家(2009江苏卷)

5、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6、予既揖退老甿(农夫),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7、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三)据形索义法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04全国卷Ⅰ)2、有牧人御众之才(2006年天津卷)

相关链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6、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四)对应互释法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2、追亡逐北

相关链接: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五)成语印证法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2007湖南卷)

2、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07全国卷I)

相关链接: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05年辽宁卷)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4、解释下列成语中的加点字的含义:

不名一文毁家纾难

不孚众望计日程功

求全责备令人发指

屡试不爽犯而不校

不足为训差强人意

三、巩固训练:

1、(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

(2)

2、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巡行)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以为)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 “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汉书·袁安传》

译: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4、加强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

5、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方法加以推断实词含义。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并综合运用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演练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穷:尽:谢:反:

穷:学尽;尽:学完;谢:认错,道歉 ; 反:通“返”

翻译: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二、实词推断方法

(一)迁移联想法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06年全国卷)

比喻细小的东西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

相关链接:

1、及即尊位(2013江苏卷)等到

2、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2013江苏卷)推辞

3、杖矫命者,逐之(2012江苏卷)假传

4、老吏曾侮法,以公少年易之(2011江苏卷)轻视

5、年二十以归吾(2010江苏卷)女子出嫁

6、购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人名)家(2009江苏卷)

悬赏捉拿

(二)语法分析法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

安排……就寝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短褐:穿粗布短衣

糟糠:吃糟糠之食

译文:挨冻受寒不能得到粗布短衣遮体,肚子饥饿不能得到糟糠之食果腹,生活艰难无处可逃荒要饭,四下环顾无人可诉说艰苦。

3、蒙正败,士以此多公。(2012年江苏卷卷)

赞美,赞赏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相关链接:

1、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2013江苏卷)

2、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之。(2012江苏卷)

3、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

4、购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人名)家(2009江苏卷)

5、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樵:木柴

(翻译:每当到达一处客馆,他都亲自放驴,取来柴火烧饭,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来去都是这样。)

6、予既揖退老甿(农夫),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我恭敬地送走老人后,整理他说的话,写在褒城驿屋里的墙壁上。)

7、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应和

(三)据形索义法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04全国卷Ⅰ)

籴:买米。粜:卖米。

2、有牧人御众之才(2006年天津卷)

牧:统治,治理。

相关链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竹制的马鞭子

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水边

6、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砍

(四)对应互释法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被任用

相关链接: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亡:丧失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消灭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举”同“胜”,“尽、完”。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选拔

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及:施行;滥刑:不恰当的惩罚。

(五)成语印证法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2007湖南卷)

体:实践

3、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07全国卷I)

挠:屈服

相关链接: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联想:不速之客速:招致,招引

2、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05年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明白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靠近

4、解释下列成语中的加点字的含义:

不名一文占有毁家纾难解决

不孚众望符合计日程功计算

求全责备要求令人发指头发竖起来

屡试不爽差错犯而不校计较

不足为训法则差强人意稍微

三、巩固训练: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解析: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

译: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

(2)解析: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译: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

2、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巡行)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以为)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 “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汉书·袁安传》

翻译: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向别人求取。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推断六方法教学设计 合江中学吴贵芳 【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有三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最后一道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文意的正确与否宜接与个别实词词义正确与否有关。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査实词的含义。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阅读文言文无从下手或想当然翻译的情况,确左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组词、字形、对称结构、语法、语境推断法等六种方法,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实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组词推断法、语法推断法 【学习难点】语法推断法 【教学过程】 [方法_] _____________ 推断法 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师傅领进门】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牛刀小试】 1、进之布指算,不爽。 ? ■ 2、铃简秀士。 3、令甲卒皆伏,使老女子乘城。 4、公败退,引次江北。 [方法二] ____________ 推断法 ?组成一个或几个双音节词进行推断。 ?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 【师傅领进门】 1. 故议者方晋二陆。 2. 然疾悄正,弗甚用。 3. 除著作郎,不就。 4.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牛刀小试】 1、北邀当国者相见。 ■ 2、于是夜纽兵出,薄其营。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方法三] ____________ 推断法 汉字本就是形音义结合的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从字形角度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 正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体,是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也是翻译文言文的核心。因此,在积累常见实词,掌握其基本义的基础上,正确推断它在文中的含义尤为重要。 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 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句式推断法:借助对仗句和互文修辞推断词义。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优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A句既是对仗句又是互文辞格,借助“用”推断出“以”也作“被任用”讲。B句依据“慎”推断出“敬”也作“谨慎”讲。C句借助“竭”推断出“殚”也作“尽、竭尽”讲。D句中借助“愈”推断出“弥”也作“越、更加”讲。 4,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C,变姓名,诡踪迹 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力的”。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 为“隐蔽”。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 5,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 推断词义。 A,楚王贪而信张仪 B,信义著于四海 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6,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 A,金人曳出,击之败面1998年高考 B,使老弱女子乘城2001年高考 在A句中,我们联想到《口技》中“曳屋许许声”,《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还有成语“弃甲曳兵”中的“曳”都是“拖、拉”的意思,进而推断这 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在B中,我们联想到《氓》中“乘彼诡垣,以望复关”,《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两句中的“乘”都是“登”的意思,进而 推断此句的“乘”作“登”讲。 7,语境推断法:“因文定义”法语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语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 可借助这些语境来推断。 A,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中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 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推断为“记载”之义。B句中联系下文“庄宗 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就可推断出“人事”就是“人的作用、人的主观努力”之义。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 C. 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 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 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 (二)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冠世,不跻大位跻:晋升 B.累有相示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C.既启之而复卷之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见:表被动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别令收贮,然未一披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箱子;尘埃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才能为时所排排斥 (三)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5.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技巧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技巧 文言文复习中,实词历来是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是很有作用的。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技巧。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1998年高考第16题“冀得一归觐”中的“觐”字较生僻,但从这个字的构成大体可以“猜”出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分析,C项“拜见”就是很容易找到的答案了。再如1999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可推测其意思是买进粮食。再如2000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我们可以联系前面的一个“炊”字,两个字的形旁全是火,可见和烧火有关。而且从字形上来看,意味着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情状。(二)、根据语言结构进行推断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是修辞上所说的排比、对偶、互文,对这类句子,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1年高考卷第11题的D项“齐人追亡逐北”中“亡”与“北”对应,可推测“亡”也是“败逃者”。又如《涉江》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前面有“忠”和“贤”位置相同,词性相同。“用”和“以”位置相同,从词性上看,肯定是动词,词义应和“用”相同,为“任用、重用”。又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失”与“纵”相对,“奉”与“敌”相对,敌是敌人,为名词,那么“奉”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奉”为“机会”之意。再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的句子,“拒”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的意思。 (三)、借助语法分析进行推断 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或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并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其意义。 如2000年高考卷中的第11题B项“不审于何得此绢”,“审”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应该是动词,再推知其意义为“知道”。又如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卷中“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根据句法结构,“致”充当谓语中心语,解释为“招致”,后面应该接宾语,所以“非常之罪”应为名词性的短语,而不是动词性的短语“犯了极大的罪过”。全句应该译为“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遭受极大的罪名。”再如2004年全国卷甲“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中“行旅”应是“不至”的主语,词性应该是名词,解释为“旅客、出行的人”而不能解释为动词“旅行、游览”。再如2004年全国卷丁“一箧之宝,可资数世”中“资”后跟了“数世”(几代人)作宾语,可推断此处不能看作动词“积蓄”,而只能看作动词“资助、供给”。再如2005年全国卷乙“多辩,常以谈笑讽谏”中“辩”前面有“多”字,可推断此处“辩”作“多”的宾语,因而不能看作动词,而只能看作名词“口才、辩才”。再如“怀信侘傺”,“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应为名词,是“忠诚”的意思。 (四)、借助联想进行推断 试卷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没有学过的实词,我们可以联想我们知道的有关的用法。我们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一、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_I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一)依形推义法1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 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 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1.有牧人御众之才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 “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 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1 “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 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j in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 i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 发放军饷. 7.赢粮而景从.y mg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殚d m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ig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 尸体到处都是. (二)语境分析法 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 因此我们一 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1.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在古汉语中,“多”有五个义项:①数量多;②重要,重视;③赞美;④多数,大都;⑤实足,只.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

2021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2021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02 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及练习题

练中寻法,“七法”巧解文言实词 方法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江苏卷)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 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方法指导: 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方法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 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 ..,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因文定义法。“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参考译文: “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内出现过。所以,在第一步识记积累的基础上,便要掌握一些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一、冷僻的字尝试字形推断法: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 例: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⑤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解析: ①“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查字典得到“砺”:“磨刀石”。 ②“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③“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④“涘”,水旁,当与“水”有关,“水边”义。 ⑤“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以上介绍了推断实词词义时应掌握的三个技巧,当然它们不是灵丹妙药,只是在释义困难时可以拿来试一试。对实词的理解,关键还是看这个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一切推断的技巧都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 1、引导练习: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2)金就砺则利(《劝学》)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2、小试身手: (1)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2)自放驴,取樵炊爨 (3)可以独飨白粲。 (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二、通假推词义法 1、引导练习: (1)张良出,要项伯 (2)河曲智叟亡以应 2、小试身手: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2)以身徇国 (3)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方法指引: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

高考语文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详细教案 一、教学导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其实,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然而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那么怎样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呢?先请同学谈谈自己平时解题的方法(学生说)这一节课我们将结合学案的一些案例,来探究归纳实词词义推断的技巧。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请同学完成案例一第一题,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案例探究一: 1、(2007海南宁夏卷)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2、(2007年天津卷)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①一足,信.乎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汲:打水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内容,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一要求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考“常见实词”,即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在中学课本中经常涉及的实词,偏僻难懂的实词不在考查范围之内。二是“理解……在文中的含义”,说明并不是单纯考查字典中的释义,而是考查这些实词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作判别,不要死记硬背。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文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学过大量的文言实词,平时练习中也会接触到大量实词,熟记这些实词的义项,在阅读时自觉地迁移学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词理解的正确率。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解析: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取,占领。《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归附。《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乘:登上、登临;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北:逃亡的人。《过秦论》。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解析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由也”:笑, 嘲笑。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从事,致力于。答案:C 小结:教材积累是前提,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 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一、考纲分析: 文言实词考查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本考点考查的重点是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还有词类活用。但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简单回忆,而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近几年来,高考命题多采用两种考查形式: 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给出四个词,要求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高考能力层级中为B级。高考语文试卷,不仅直接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也经常涉及到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要想顺利地应考,就应具备从同一实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中应取含义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灵巧方法的掌握。 二、推断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如:“到七月,乃扶病入觐” 如:可以独飨白粲。 如:樯橹灰飞烟灭 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如:“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划线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如: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给……吃 如:(05广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巩固练习 无冻馁之患.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今操方连船舰.

【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一 《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下面介绍理解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1、代入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4、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有些文句的结构整齐,那么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应该是用法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的。例如教材中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再如08年高考卷天津卷的第二个翻译题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5、凭上下文推断词义。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实词。如08年高考广东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A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B应为“抓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以2008年高考试题为例) 《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下面介绍理解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1、代入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4、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有些文句的结构整齐,那么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应该是用法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的。例如教材中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再如08年高考卷天津卷的第二个翻译题(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5、凭上下文推断词义。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实词。如08年高考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A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B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可以独飨白粲。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王怒曰:“劓之。” 劓:割掉鼻子。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 例: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心——关于心理(恨、志) 示——和神祉有关(祖) 衣——与衣服有关(袖、襟)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7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 具有表意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 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砺: 磨刀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②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③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⑤时浓雾半作半止(《游黄山记》) 解析: ①②③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可以互为释义。它们的义项分别是①更加②精通③使……战栗震惊。 ④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释为“沿用、沿袭”,由此再结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断“蒙”为“继承”义。 ⑤句中“作”和“止”的意思应该相反,“止”是“停止”义,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当为“起来”义。 二、对称结构互解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文过饰非】 我们可能知道“饰”是“掩饰之意”,而对“文”则有些把握不住。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求全责备】 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求”和“责”意思也应该相同。“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这样就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教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教师)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内出现过,《第1方案》上都归纳了。所以,在第一步识记积累的基础上,便要掌握一些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几种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一、借助字形推断 1、引导练习: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踩、踏,翻译时可以引申为“据守” 2、方法总结: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与丝麻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与房舍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yàn)与旌旗关;“旨”与美味关;“辛”与刑具关;“隹(zhuī)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与环绕关;“攴(pū)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3、巩固练习: (1)平民虽平价不能籴.买进粮食 (2)自放驴,取樵炊爨.灶 (3)可以独飨白粲.。飨,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 (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双目失明 二、借助词义引申推断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词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个实词的意义可能很多,但一般都是由本义或常用义引申、比喻或假借而来的。我们如果能够了解词语词义的引申演化过程,在阅读时学会适当的引申推想,就往往能够对词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1、解释下列句中的“朝”字的含义。 (1)朝服衣冠,窥镜 (2)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4)两朝开济老臣心 “朝”的本义是“早晨”,因为臣子朝见君主在早晨,就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引申为“朝堂”“朝廷”,再引申为“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和“唐朝”“宋朝”中的“朝代”这两个意思。 朝:早晨朝见朝堂、朝廷朝代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2、这提醒我们:抓住实词的本义、常用义,适当的作相关的引申联想。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高考文言考什么? 1. 实词的解释 2. 虚词的用法 3. 句读 4. 句子的翻译 5. 文意的把握 方法一:据形索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译文: 2、譬若挈泰山越河济也(《墨子.僖公二年》) 译文: 3、“崔曰:“傥窀穸(zhūn xī)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译文: 凡形旁从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与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与有关); “马、牛、羊、犭、鸟、虫”等 ——(与有关); “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与有关), “禾”与(); “皿”与(); “自”(),“目”()…… 总之,本义关本字,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试一试: 1、文公之时,宰臣上炙而发绕之。(宰臣: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成名。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方法二:对应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译文: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译文: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译文: 试一试: 1、追亡逐北 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9年广东卷) 译文: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2009年北京卷) 译文: 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2009年重庆卷) 译文: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的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词义,有时会让我们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例: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绐(dài):欺骗)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通五经,贯六艺 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 三、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子:况修(义为长)○短随化,终期于尽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义为敝) 四、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子:左右欲○刃相如 ?刃,做动词用,指“杀” ?将军披○坚执○锐 ?披和执是动词,坚和锐做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五、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 课内学过地实词、成语、词语)推断词义) 诸将乞○贷淬宽恕、宽免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屡试不○爽差错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1 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 (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 (zhu)--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2 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