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 风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 风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 风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 风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风

一、风是怎样形成的?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B、风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二、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

1、风向---风吹来的方向,例如:东风就是风从东边吹来。常用的风向有八种(如图1),表示方法:用一带圈短线段表示,代表东风常使用的8种风向(图2)

图1 图2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烟的方向,红旗的飘向,树枝的飘动方向来判断风向。但是要注意:这些方向和风向恰好是相反的。例如发现红旗飘向北方,那么此时的风向是南风。

2、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风级越高风速越快,附风级表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利用风速仪转动的快慢来测定风速。

3、风向和风速的天气符号:小圆圈相连的短线段表示风向,风向标线上的短线表

示风速。如图3,就是表示东北风3级。较长的短线表示2级,较短的表示1级,

用三角形符号表示八级。

三、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例如台风等等

例题

一、填空:

1.风是空气的___________运动。不同地区气压大小不同,空气从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

即形成风。

2. 和 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⑴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_______种风向,如: 表示

______风。在气象预测中常是用________来测量风向的,它的尖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⑵风速是指

______________。常用的度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风速常用 _________表示。气象预测中用来测量风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初二(1)班的小明在值日时,看到被扫到一起的纸张被风吹起,但学校的人工湖上却没

有因此而起小波,此时的风速大约是 米/秒,这一类风的名称叫 。

4.根据下表描述的情景在对应的空格处填出相应的风级:

风级 目测情景

脸部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

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困难

树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

树枝折断,人向前行走感觉阻力非常

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二、选择:

5.图为某地中午气压图。让你此时去放风筝,你最好向着哪个方向放?( )

A 、向东

B 、向南

C 、向西

D 、向北

6.人类的下列活动是利用风来进行的有( )

A 、气球探测

B 、帆船运动

C 、高空跳伞

D 、滑雪运动

7.下列有关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雨水的是季风

B 、不同的风,可以形成不同的天气

C 、风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D 、东南风是指吹向东南方的风

8.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A 、沙尘扬起的方向

B 、旗帜飘扬的方向

C 、水波移动的方向

D 、石头滚落的方向

9.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为( )

A 、大于12级

B 、12级

C 、11-12级

D 、10级以下

10.大风的陆上目测结果是( )

A 、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B 、树枝折断,人向前行感到阻力非常大

C 、全树吹倒,迎风步行感到困难

D 、大树枝摇动,电线鸣响,举伞困难

11.产生风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低的差异

B 、空气湿度的差异

C 、气温高低的差异

D 、气压高低的差异

12.“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13.某同学以一定的速度向东跑,他感觉到无风,则此时( )

A 、无风

B 、吹西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C 、吹东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D 、吹西风,风速比跑速小

14.下列现象可能由风引起的是( ) 低压区 高压区

①田里的甘蔗大片倒伏②公路被大量沙石掩埋

③铁路的路基大面积坍塌④大树被连根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每当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则会从陆地吹向海洋。

从以上材料分析可知()

A、浙江的冬夏季风力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B、夏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

C、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固定不变的

D、冬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

浙教版新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 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 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 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6、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7、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8、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 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1-3节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模型 (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 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物体的复制品、事物变化的过程、图片、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 (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 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符号 (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 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化学模型的建立 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也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 (2)分子聚集成物质 分子的构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 个A 原子和 个B 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 构成;1个O 2分子由 构成; 1个H 2O 分子由 和 构成。 物质的构成 ????? ????????????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由分子构成的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 变成了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 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 的分子, 性质不同,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 性质。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 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烯 (C 60)是由C 60分子构成的。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 m 数量级。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kg 。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 ,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但原子 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4)分子的特性:①分子在不断 ;②分子间有 。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③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的粒子②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小粒子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分子 ??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 物质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其 性质就由该种粒子保持。 区分不同的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分子时: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精选】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1-3节练习包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1-3节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马德堡半球实 验 B.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C. 用吸管吸饮料盒中的牛 奶 D. 吸盘可以压在光滑的墙上 2.哈勃望远镜的外面“穿”有一件银白色“外衣”,其原因是它所处的高度 ( ) A. 空气密度大,温度高,太阳辐射弱 B. 空气密度大,温度低,太阳辐射强 C. 空气密度小,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D. 空气密度小,温度低,太阳辐射强 3.下列关于绍兴市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绍兴市四季分明,7、8月份多台风,描述的是天气 B. 今天最高气温:16℃,最低气温:10℃,描述的是气候 C. 夏季高温闷热多雷阵雨,描述的是天气 D. 夏冬两季季风现象明显,描述的是气候 4.民间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疼痛。拔罐子时,用火将罐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病人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之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了红印。则上述事实( ) A. 只说明了大气有压强 B. 只说明了人体内部有压强 C. 既说明了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了人体内部有压强 D. 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5.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A. 受水浮力的作用 B.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 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 D. 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6.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解释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 A. 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B. 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 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 D. 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 > 7.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口”字形管子,管内装有染成红色的水,如果要使管中的水发生对流且沿顺时针方向流动,最好将加热点放在(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8.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 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 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9.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水,当活塞上升到S管口后继续上升,则发现的现象有( ) A. 水从S管口流出 B. 管内水随活塞继续上升 C. 管内水面开始下落 D. 水不能从S管口流出,水保持在管口附近不动,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1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 A. 玻璃管的粗细,越粗,测得的结果越小 B. 玻璃管的长短,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大 C. 稍倾斜,倾斜时不准确,只有竖直时才准确 D. 在山上和山下做,在山上测得的值小,在山下测得的值大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整理版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目录: 1 大气层 2 天气和气温 3 大气的压强 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5 风 6 为什么会降水 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 1、 2、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 袭;D 3、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 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卷.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综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 1.爬山时你会感觉到 ( ) A. 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 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D. 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2.如右图,在气温垂直分布图上,表示平流层的是( ) A.A 区 B.B 区 C.C 区 D.D 区 3.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 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4.北方城市的住房中都设计安装了暖气片,暖气片应安装在哪里() A. 靠近天花板的墙上 B. 靠近地面的墙上 C.房间的中间 D. 任何地方都可以 5.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下列叙述,描述天气的有() (1)金华昨日狂风暴雨,台风肆虐 (2) 我们金华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3)北京春季多风 沙,秋季凉爽 (4)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A.(1)(2) B.(2)(3) C.(3)(4) D.(1)(4) 6.下面现象中,能直接表明大气压的存在的是( ) A. 高压锅煮饭会喷气 B. 真空包装的食品袋紧贴在食品上 C.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打针 D. 开水沸腾前产生大量气泡 7.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和百叶箱外太阳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①平均值要低②平均值要高③数值变化小④数值变化大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低于四周郊区的冷气团 B.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D.全球气温变暖可以使海平面升高,造成陆地面积减少 9.屋顶的面积很大,大气压对屋顶有很大的压力,但并没有把屋顶压塌。这是因为 A. 屋顶有坚固的横梁 B. 屋顶四周有坚固的墙支撑着 ( ) D.屋内空气对屋顶产生同样大的大气压力 10.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叫()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科学八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 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升冷降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5、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因为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会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暖气片安装在下部。 6.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气温 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的5个基本要素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 3、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覆杯”实验、挂钩吸墙等 解释(答题模式):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内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挂吊瓶时,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资料.doc

第二章复习资料 1. 大气的重要性 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 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固体杂质) 2. 大气的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温度在垂百方向上的变化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球分成7T.层 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特点 第一层(对流层)0—17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 低 强烈的对流运动,大部分天气现象 第二层(平流层)17-一5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 高 卜?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 高,适合高空飞行 第三层(中间层)50-—8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 低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的 上界 第四层(暖 层)80—5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 高 乂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第五层(外 层)500-1000 千 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 高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 3. 对流层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是层。 2)两极厚度约8千米兰赤道约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儿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5.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而的近气温度、湿度、气天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温、地、风、湿度和降水。 6. 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表示当地空气温冷热为度。单位:摄氏度(笆) 7. 百叶箱 1)白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向光的百接辐射° 2)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白叶箱离地而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2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汽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c…天中最高气温:常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常在日出前后 8. 大气压强(大气压):大气会向缶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测量工具:空盒7斥计、水银气斥计 1标准大气压= 760毫米水银柱=鱼厘米水银柱=1.01X105帕= 10. 3米水柱 离地面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越小.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 压强较小.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9.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大气压随高度、区域、时间变化而变化;高压区:气压大的区域。空气从上到下流,天气晴朗、T?燥。低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空气以下到上流,天气阴雨、多云。晴天气压比阴天也,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10.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抽水机等等。 1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从商气压区流向低气斥区的。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12. 1)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湿度表示,一般是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2)相对湿度最常用的仪器是干湿球湿度计,它是由一支T?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的.使用时只要读出并计算出两支温度计的温度差再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 对湿度. 3)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4)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5)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因为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越大。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 12. 降水过程:气温下降小水汽凝结一云滴小云滴增.大f降水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八年级下册科学1 八年级科学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I-127 一、选择题:....1、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 A.苹果B.柑桔C.牛奶D.鸡蛋清 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B.Na2SeO4 C.NaSeO3D.Na2SeO2 5.从xx年6月1日开始,各类市

场中塑料包装袋要实行有偿使用,我市几个菜市场开始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对人体无害,主要原料是可降解母料和玉米粉,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土壤污染B.降低生产成本C.有利于食物保鲜D.节约粮食 6、小明在上网时发现一首很有意义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结合科学课上学的知识,小明感觉诗中的“她”和某种气体的性质很接近。你觉得这种气体应该是- A.氧气B.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7. 如图所示,在开关 S

由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和极性将 A.增强,改变; B.减弱,不变; C.增强,不变; D.减弱,改变;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CCl4是一种化合物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 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C D :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岀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岀现在:日岀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炎热;35'C寒冷:0C 2.3大气的压强 1. 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具体事例:(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 会流岀来;*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 ........ (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 大气压强的大小: A 标准大气压P=1.01 X105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mmHg 1mmHg =133pa B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_________ D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就会有个向上的升力 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 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就会有个向上的升力

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升水, ①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②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7、水资源的分布: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 (2)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3)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第2节水的组成 1 2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ρ液) 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ρ物=ρ液)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V物(ρ物<ρ液)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