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第三节氨基酸的合成代谢一、N的来源

二、氨基酸的合成

三、谷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四、天冬氨酸族丙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五丝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六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第四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genetic code): 是指mRNA中对应于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

密码子(codon):mRNA上3个相邻的核苷酸序列作为一个密码单位,称密码子。密码子的阅读方向5ˊ→3ˊ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1. 密码无标点符号

是连续阅读的,若插入或删除一个碱基,会使以后的读码发生错误,称为移码。

2. 一般情况下遗传密码是不重叠的

只有少数基因的遗传密码是重叠的。

3. 密码的简并性

几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如GGN(GGA、GGU、GGG、GGC)都编码Gly,那么这4种密码子就称为Gly的简并密码。只有Met 和Trp没有简并密码。一般情况下密码子的简并性只涉及第三位碱基。

问题:简并性的生物学意义?

A、可以降低由于遗传密码突变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试想,如果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那么剩下的44个密码子都了终止子,如果一旦哪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了单碱基的点突变,那么极有可能造成肽链合成的过早终止。如GUU编码Ala,由于简并性的存在,不论第三位的U变成什么,都仍然编码Ala

B、可以使DNA上的碱基组成有较达的变化余地,而仍然保持多肽上氨基酸序列不变(意思基本同上)。

4. 密码的摆动性

密码子中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第一位碱基的配对有时不一定完全遵循A-U、G-C的原则,也就是说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只有第一、二位是严谨的,第三位严谨

度低,Crick把这种情况称为摇摆性,有人也称摆动配对或不稳定配对。显然,密码子的第三位和反密码子的第一位是摇摆位点。

1966年F.Crick提出的摆动假说

具体说来,反密码子第一位的G可以与密码子第三位的C、U配对,U可以与A、G配对,另外反密码子中还经常出现罕见的I,可以和密码子的U、C、A配对,这使得该类反密码子的阅读能力更强。

问题:细胞内有几种tRNA?

当遗传密码破译后,由于有61个密码子编码氨基酸,于是人们预测细胞内有61种,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细胞内只有50种左右,Crick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摇摆假说并合理解释了这种情况。

根据摇摆性和61个密码子,经过仔细计算,要翻译61个密码子至少需要31种tRNA,外加1个起始tRNA,共需32种。但是,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内,由于基因组很小用到的密码子少,那么,叶绿体内就有30种左右tRNAs,线粒体只有24种。

5.密码的通用性和变异性

在各种生物中几乎完全通用,但发现线粒体有所不同,如人线粒体中UGA编码色氨酸。

6.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氨基酸密码子

方向:从mRNA的5’到3’

起始密码子:AUG-蛋氨酸

终子密码子:UAA、UAG、UGA-不编氨基酸

编码一个肽链的所有密码子是一个接着一个地线形排列,密码子之间既不重叠也不间隔,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读码框架(不包括终止子),又称开放阅读框架(ORF)。那么如果在阅读框中插入或删除一个碱基就会使其后的读码发生移位性错误(称为移码)。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基因之间或两个ORF之间可能会互相部分重叠(共用部分序列)。

回顾小结,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氨基酸代谢教案

生物化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 总学时:周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学年第学期 使用教材: 授课教师姓名: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5分钟) (一)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参与组织、细胞的组成。膳食中必须提供足够质和量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复。 (二)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内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多肽,执行多种特殊生理功能,如催化功能(如酶)、调节功能(如激素)、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脂蛋白)、储存功能(如肌红蛋白、铁蛋白)、保护功能(如抗体、补体、凝血酶原)、维持体液胶体渗透压(如清蛋白)等。 (三)氧化供能体内蛋白质、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后,经脱氨基作用生成的α酮酸可直接或间接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17.19kJ(4.1kcal)能量,是体内能量来源之一。一般来说,成人每日约有18%的能量来自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这种功能可由糖及脂肪代替,所以供能是蛋白质的次要生理功能。 (四)转变为糖类和脂肪。 二、氮平衡(5分钟)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约16%,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因此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即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可以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氮平衡有三种情况 (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即氮的“收支”平衡。 (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例如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患者。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0分钟) 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必须由食物供给,称营养必需氨基酸,含有必需氨基酸种类多和数量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反之营养价值低。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一、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自学) 二、蛋白质的腐败作用(5分钟) 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所起的作用称为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因此,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是细菌的代谢过程,以无氧分解为主。腐败作用的大多数产物对人体有害,如氨基酸脱羧反应产生胺类、脱氨基反应产生氨,以及其他物质,如苯酚、吲哚、硫化氢等;腐败作用也可产生少量脂肪酸、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值得一提的是,酪氨酸脱羧产生的酪胺和苯丙氨酸脱羧产生的苯乙胺若不能在肝分解而进入脑内,可分别经β羟化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后二者与儿茶酚胺结构类似,称假神经递质,可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综述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探讨 姓名:郭欣欣学号:22009283 导师:刘慧荣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 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关于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 其代谢产物(内源代谢物质) 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检测和量化一个生物整体代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反映某种病理(生理) 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1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期的样品制备,中期的代谢产物检测、分析与鉴定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前期代谢组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技术,一般不需要对标本行特别的分离、纯化等。但离体条件下,细胞或组织内的代谢状态可迅速改变,代谢物的质与量亦随之变化,为正确反映在体的真实信息,须立即阻断内在酶的活性。最为常用的是冰冻/液氮降温法及冷冻、干燥的保存技术,尽管如此,细胞间仍始终有一低水平的代谢活动,需尽量避免氧化等活化因素。 中期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与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最常用的是NMR及质谱(MS)两种。 核磁共振技术是利用高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技术,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是氢谱( 1H NMR ) 、碳谱(13C NMR)及磷谱(31P NMR)三种。可用于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和活体分析两大类。 NMR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如下优点: ①无损伤性,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②可在一定的温度和缓冲范围内进行生理条件或接近生理条件的实验; ③与外界特定干预相结合,研究动态系统中机体化学交换、运动等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④实验方法灵活多样。但仪器价格及维护费用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质谱技术是将离子化的原子、分子或是分子碎片按质量或是质荷比(m/e)大小顺序排列成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新的离子化技术则使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NMR技术与MS技术相比,各有其优缺点,需要在研究中灵活选用。总体而言,NMR技术应用的更为广泛。此外,根据代谢组学的研究需要,还常用于其他的一些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GC)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它们往往与NMR或MS技术联用,进一步增加其灵敏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分析手段更新,敏感性及分辨率提高,“假阳性”的概率也就越大,可能是仪器技术方法固有的,亦或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 后期代谢组学研究的后期需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平台。它往往借助于一定的软件,联合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将多维、分散的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及判别分析,发现数据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解读数据中蕴藏的生物学意义,阐述其与机体代谢的关系。如果说分析技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建立便是“找到宝藏”的钥匙。 主成分分析法( PCA) 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将分散于一组变量上的信息集中于几个综合指标(PC)上,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利用主成分描述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发挥了降维分析的作用,避免淹没于大量数据中。其他的模式识别技术,如聚类分析、辨别式功能分析、最小二乘法投影法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亦有其重要的地位。 现实情况下,代谢组学的数据更为复杂,特别是NMR对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将代谢物的表达谱与时间相联系,分析时更加困难,需要借助复杂的模型或是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在应用

氨基酸代谢复习题-带答案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86、转氨基作用 答案:(transmination)是α-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氨基转移作用。 87、必需氨基酸 答案:(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人类及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取得到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Lys,Ile,Leu,Met,Trp,Phe,Val,Thr以及His和Arg。 88、尿素循环 答案:又称鸟氨酸循环(urea cycle)是生物体(陆生动物)排泄氨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代谢方式。高等植物可将复杂的氨以酰胺的形式贮存起来,一般不进行尿素循环。整个循环从鸟氨酸开始经瓜氨酸精氨酸再回到鸟氨酸,循环一圈消耗2分子氨,1分子CO2和3分子ATP,净生成1分子尿素。 89、生酮氨基酸 答案:(ketogenic amino acid)可以降解为乙酰CoA或乙酰乙酰CoA,而生成酮体的氨基酸称生酮氨基酸。有Leu、Ile、Lys、Phe、Trp、Tyr,其中后5种为生酮生糖氨基酸。 90、生糖氨基酸 答案:(glucogenic amino acid)降解产物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生成糖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 20种氨基酸中,除了生酮氨基酸外,其余皆为生糖氨基酸。 91、脱氨基作用 答案:(deamination)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是生物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分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两种方式。 92、联合脱氨基作用 答案:(dideamination)概括地说即先转氨后脱氨作用。分两个内容,一个指氨基酸先转氨生成谷氨酸和相应的α-酮酸,再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同时释放氨。另一个指嘌呤核苷酸循环,即天门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被裂解酶催化,生成AMP和延胡索酸,AMP在腺苷酸脱氢酶作用下,脱去氨,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93、蛋白酶 答案:(proteinase)又称内肽酶,主要作用于肽链内部肽键,水解生成长度转短的多肽链。 94、肽酶 答案:(Peptidase)水解多肽链羧基末端肽键(羧肽酶)或氨基末端肽键(氨肽酶)。 二、填空题 124、氨的同化途径有合成途径、合成途径。 答案:谷氨酸;氨甲酰磷酸 125、由无机态的氨转变为氨基酸,首先是形成,然后由它通过作用形成其它们氨基酸。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6, 5(1), 26-3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5167367.html,/journal/b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5167367.html,/10.12677/br.2016.51005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in Plant Research Guixiao La1, Xi Hao1, Xiangyang Li1, Mingyi Ou2, Tiegang Yang1* 1Industri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2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Dec. 10th, 2015; accepted: Dec. 25th, 2015; published: Dec.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516736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Metabolomics is an emerging omics technology after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which can qualify and quantify all small molecular weight metabolites in an organism or cells in a short time. With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C-MS)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CE-M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ata process method and presented huge advantages, plant metabolomics has been used in multiple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functional genomics, metabolism pathway, crop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plant metabolomics and the put-ative problem in this research field.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plant metabolom-ics were also forecasted. Keywords Metabolomics, Plant, Advance, Prospect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腊贵晓1,郝西1,理向阳1,欧明毅2,杨铁钢1?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 2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通讯作者。

第30章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三十章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一节氨基酸的来源和分解 一.氨基酸的来源 细胞可以有选择的降解蛋白质,蛋白质的存活期与其对细胞的代谢需求、营养状态和激素的作用相关。 真核细胞降解蛋白质有两种体系,溶酶体无选择的降解蛋白质,而泛肽给选择降解蛋白质加以标记,这一过程需要消耗ATP,有关的机制将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一章介绍。外源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的消化道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一个70kg 的人每天大约有400g 的蛋白质周转,其中约1/4 被降解或转变为葡萄糖,需要外源蛋白质补充,其余3/4 在体内再循环。细胞内不同的蛋白质周转速度差别很大。氨基酸的代谢有多条途径,可以再合成蛋白质、氧化分解或转化为糖类和脂类。植物和多数细菌氨基酸的合成占主导地位,动物只能合成部分氨基酸,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作必需氨基酸,包括Val、Ile、Leu、Thr、Met、Lys、Phe、Trp、His。 二.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 大多数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是将氨基转移到á-酮戊二酸或草酰乙酸,然后通过谷氨酸脱氢酶或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称作联合脱氨基作用。因此,多数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是由氨基转移反应开始的,氨基转移反应的辅酶是PLP 和PMP。

氨基转移反应:氨基酸1+á-酮酸2≒á-酮酸1+氨基酸2。丙氨酸氨基移换酶催化的反应:

氨基移换酶的作用机制:

谷氨酸脱氢酶的氧化脱氨基作用:体内过多的氨会使身神经系统中毒,可能的原因是氨会与á-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同时消耗NADPH,使柠檬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水生生物可以将氨直接排出体外;鸟类和爬行类将氨转化为尿酸排出体外;多数陆生生物将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代谢组学综述

代谢组学综述 摘要: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技术、数据解析方法,综述了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代谢组学研究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 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 但是与N ichols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 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

24 氨基酸分解代谢

第30、31章、氨基酸代谢(下册P299和p340) 本章的重点:1、掌握脱氨基的多种方式。2、掌握转氨基作用的概念。掌握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GPT、GOT)的名称、催化的反应并了解它们在临床诊断上的主要应用。掌握转氨酶的辅酶的名称、与VitB6的关系并了解其作用机制。3、熟悉L-谷氨酸脱氢酶(GLDH)催化的反应。4、掌握“一般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概念、进行部位及反应过程。熟悉“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进行部位并了解其大致反应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 细胞总是不断地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把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由此可排除不正常蛋白质,排除积累过多的酶和“调节蛋白”,使细胞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对正常蛋白质细胞也要进行有选择的降解。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后氨基酸会继续进行分解代谢。 §3.1 氨基酸分解代谢(P30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总是先脱去氨基。脱氨基的方式,不同生物不完全相同。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主要见于微生物。陆生脊椎动物将脱下的氨基合成尿素,脱氨后的氨基酸碳骨架进行氧化分解,形成能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化合物,最后氧化成CO2和H2 O。 (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绝大多数氨基酸脱氨基出自转氨基作用,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氨基转移酶作用下发生氨基酸脱氨同时生成Glu(也有的转到草酰乙酸上生成Asp)。 (1)氨基转移反应分两步进行: 1. 氨基酸先将氨基转移到酶分子的辅酶磷酸吡哆醛(PLP)上,自 身形成α-酮酸,PLP则形成磷酸吡哆胺(PMP)。 2.PMP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或草酰乙酸)上,生成Glu(或Asp),PLP恢复。 详细机制可见P305 图30-3。 (2)转氨酶: 已发现有50种以上的转氨酶,大多数需要α-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 1. 丙氨酸转氨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 肝细胞浆中,用于诊断肝病。 2.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在心、 肝中含量丰富,可用于测定心肌梗死,肝病。 人体转氨酶以ALT和AST活力最高。 (二)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代谢复习题带答案教学提纲

氨基酸代谢复习题带 答案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86、转氨基作用 答案:(transmination)是α-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氨基转移作用。 87、必需氨基酸 答案:(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人类及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取得到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Lys,Ile,Leu,Met,Trp,Phe,Val,Thr以及His和Arg。 88、尿素循环 答案:又称鸟氨酸循环(urea cycle)是生物体(陆生动物)排泄氨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代谢方式。高等植物可将复杂的氨以酰胺的形式贮存起来,一般不进行尿素循环。整个循环从鸟氨酸开始经瓜氨酸精氨酸再回到鸟氨酸,循环一圈消耗2分子氨,1分子CO2和3分子ATP,净生成1分子尿素。 89、生酮氨基酸 答案:(ketogenic amino acid)可以降解为乙酰CoA或乙酰乙酰CoA,而生成酮体的氨基酸称生酮氨基酸。有Leu、Ile、Lys、Phe、Trp、Tyr,其中后5种为生酮生糖氨基酸。 90、生糖氨基酸 答案:(glucogenic amino acid)降解产物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生成糖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 20种氨基酸中,除了生酮氨基酸外,其余皆为生糖氨基酸。

91、脱氨基作用 答案:(deamination)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是生物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分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两种方式。 92、联合脱氨基作用 答案:(dideamination)概括地说即先转氨后脱氨作用。分两个内容,一个指氨基酸先转氨生成谷氨酸和相应的α-酮酸,再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同时释放氨。另一个指嘌呤核苷酸循环,即天门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被裂解酶催化,生成AMP 和延胡索酸,AMP在腺苷酸脱氢酶作用下,脱去氨,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93、蛋白酶 答案:(proteinase)又称内肽酶,主要作用于肽链内部肽键,水解生成长度转短的多肽链。 94、肽酶 答案:(Peptidase)水解多肽链羧基末端肽键(羧肽酶)或氨基末端肽键(氨肽酶)。 二、填空题 124、氨的同化途径有合成途径、合成途径。 答案:谷氨酸;氨甲酰磷酸 125、由无机态的氨转变为氨基酸,首先是形成,然后由它通过作用形成其它们氨基酸。 答案:谷氨酸;转氨 126、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有作用,作用,作用。

氨基酸的代谢概述

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一)氨基酸的来源 1.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被吸收的氨基酸 2.体内组织蛋白质的降解产生氨基酸 3.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二)氨基酸去路 1.合成蛋白质和多肽 2.氨基酸分解代谢 3.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嘌呤、嘧啶、肾上腺素等

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有4种: 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 嘌呤核苷酸循环。

1.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通式: 体内存在酶有3种: L-氨基酸氧化酶(animo aci oxideativese ) D-氨基酸氧化酶 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 dehydrogenase ) R-CH-COOH NH 2 氨基酸氨基酸氧化酶 -2H R-C-COOH NH 亚氨酸H 2O NH 3R-C-COOH O -酮酸α

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 dehydrogenase)

2.转氨基作用 ⑴转氨基作用的概念 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可逆地把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α-ketoacid)。故为转氨基作用。 氨基酸α-酮酸 COOH H2N H R1+ R2 + 转氨酶 C COOH H2N H C COOH R1 C O COOH R2 C O

⑵转氨基作用的特点: ①转氨酶(transaminase)。其辅酶为磷酸吡 哆醛,属于维生素B6。其作用机制: ②转氨基作用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③体内存在多种转氨酶。其中最重要的酶是: 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又称ALT )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又称AST)。 ④转氨酶在体内广泛存在,但各组织中含量不等。 应用的意义:可作为临床上疾病诊断和预后 的指标之一。

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代谢 蛋白质重要作用 1.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免疫,酶,运动,凝血,转运) 3.氧化供能 氮平衡 【 1.氮总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正常成人) 氮正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儿童、孕妇等) 氮负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2.意义: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慨况。 蛋白质营养价值 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数量、种类、量质比 2.必需氨基酸-----甲来写一本亮色书、假设梁借一本书来 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 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 ~ 而提高营养价值。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外源性蛋白消化 1.胃:壁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水解蛋白为多肽和氨基

酸,主要水解芳香族氨基酸 2.小肠:胰液分泌的内、外肽酶原被肠激酶激活,水解蛋白为小肽和氨基酸;生成的寡肽继续在小肠细胞内由寡肽酶水解成氨基酸 氨基酸和寡肽的主动吸收 1.吸收部位:小肠,吸收作用在小肠近端较强 2.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 ○1通过转运蛋白(氨基酸+小肽):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供能将氨基酸、Na+转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2通过r-谷氨酰基循环(氨基酸):关键酶----r--谷氨酰基转移酶, 具体过程参P199图 !

【 大肠下段的腐败作用 1.产生胺:肠道细菌脱羧基作用生成胺,其中 假神经递质:酪胺和苯乙胺未能及时在肝转化,入脑羟基化成β-羟酪胺,苯乙醇胺,其结构类似儿茶酚胺,它们可取代儿茶酚胺与脑细胞结合,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使大脑发生异常抑制。 2.产生氨: 3.产生其他物质:有害(多),如胺、氨、苯酚、吲哚; 可利用物质(少),如脂肪酸、维生素 :

氨基酸代谢

第十二章 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一、 外源氨基酸 (一)蛋白质在胃和肠道被消化被成氨基酸和寡肽 1.场所一:胃 酶类:胃蛋白酶原、胃酸、胃蛋白酶 消化程度: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2.场所二:小肠 酶类:肠激酶、胰液蛋白酶(原)、内/外肽酶 消化程度:氨基酸和小肽 ——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 3.场所三:小肠粘膜细胞内 酶类:寡肽酶(例如氨基肽酶及二肽酶等) 消化程度:最终产生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粘膜细胞 吸收形式:氨基酸、寡肽、二肽 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1.方式一: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 供能将氨基酸、Na+转 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 2.方式二:γ-谷氨酰基循环 (三)未被吸收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生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硫化氢等;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对机体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组胺和尸胺:降血压;酪胺:升血压;酪胺和苯乙胺:假神经递质(肝性脑病) 二、 内源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降解及其半寿期 1.半寿期:蛋白质降低其原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 2. PEST 序列:脯-谷-丝-苏,快速降解标志序列。 (二)真核细胞内有两条主要的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胃蛋白 胃蛋白酶 + 多肽碎片 胃酸、胃蛋白酶 (十二指肠分泌,胆汁激活)

1.外在和长寿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途径降解 (1)不依赖ATP (2)利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降解外源性蛋白、膜蛋白和长寿命的细胞内蛋 白 2.异常和短寿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需要ATP 的泛素途径降解 (1)依赖ATP (2)泛素共价地结合于底物蛋白质,蛋白酶体特异性地识别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并将其迅速降解,泛素的这种标记作用是非底物特异性的,称为泛素化。 (3)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 3*.P53蛋白:细胞内的分子警察 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其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如果这个细胞受损,又不能得到修复,则P53蛋白将参与启动过程,使这个细胞在细胞凋亡中死去。 三、外源性氨基酸和内源性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代谢库 第二节 氨基酸的转换和分解 一、转氨基作用(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交换) 1.重要的转氨酶:谷氨酸转氨酶GTA 2.磷酸吡哆醛PLP 是 转氨酶的辅酶. 二、氨基酸脱氨基的途径 (一)氧化脱氨基 1.在肝内谷氨酸脱氢酶催化L-谷氨酸脱去氨基 场所:肝、脑、肾细胞线粒体基质 2. 联合脱氨基作用 ① 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 ② 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二)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1.此种方式主要在肌肉组织进行。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Asp Glu AST Ala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Glu ALT 草酰乙酸

基于液相色谱鄄串联质谱的氨基酸代谢组学方法

DOI :10.3724/SP.J.1096.2013.20743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氨基酸代谢组学方法 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脑缺血 吴宏伟1 高健2 李韶菁1 唐力英1 许海玉1 唐仕欢1 杨洪军*1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2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石家庄071002) 摘 要 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三选用Diamonsil C 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MRM 扫描方式,12min 内对血浆中12种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三应用本方法对脑缺血模型和黄芪注射液的治疗作用做出评价三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统计发现,脑缺血12h,其血浆中的氨基酸代谢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载荷图及VIP 值确定丝氨酸二天冬氨酸二甘胺酸等7种脑缺血生物标识物;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从得分图上可以看到氨基酸代谢的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丝氨酸二天冬氨酸二甘胺酸等生物标识物均向正常水平趋近三关键词 氨基酸代谢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脑缺血;黄芪注射液  2012?07?17收稿;2012?10?15接受 本文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研究项目(No.Z02067)资助*E ?mail:hongjun0420@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5167367.html, 1 引 言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学科[1,2]三随着转化 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代谢组学的分析目标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三从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中筛选出与疾病具有明确相关性的目标成分群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降低分析的难度二增加准确性,而且可以使找到的生物标识物更有可能应用于临床及药物的评价三 氨基酸在脑代谢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三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与脑缺血时神经元的损伤具有密切关系[3,4]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浆中多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三本方法与其它衍生化分析法比较[5,6],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三在此基础上对脑缺血的模型及黄芪注射液治疗作用作了评价,脑缺血12h 后,血浆中氨基酸整体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了丝氨酸二天冬氨酸二甘胺酸等7种生物标识物;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从得分图上可以看到氨基酸代谢的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丝氨酸二天冬氨酸二甘胺酸等生物标识物均向正常水平趋近三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6410三重四级杆质谱(ESI ?QQQ/MS ,Agilent 公司);台式高速离心机(美国Labnet 公司)三酌?氨基丁酸(Gaba ),甘氨酸(Gly ),丙氨酸(Ala ),丝氨酸(Ser ),谷氨酸(Glu ),天冬氨酸(Asp ),同型半胱氨酸(Hcy ),蛋氨酸(Met ),酪氨酸(Tyr ),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苯丙氨酸(Phe ),色氨酸(Trp ),氘代丙烯酰胺(Acrylamide ?d 3,内标)标准品(Sigma 公司);甲醇(色谱纯,Fisher 公司);实验用 水为Milli ?Q Water System (Millipore ,Bedfo ?rd ,MA ,ΜSA )过滤后的纯水三实验动物为Wistar 大鼠(雄性,体重180~220g ,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三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83041)三 2.2 动物实验 选取Wistar 雄性大鼠,共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二脑缺血模型组二黄芪注射液给药组(高二中二低3个剂量),每组10只三脑缺血造模方法为的线栓法致局灶性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7]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给药,中剂量相当于药品说明书中标识的临床有效剂量,高剂 第41卷2013年3月 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 研究报告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3期344~348

第三章 氨基酸分解代谢 (30章).

第三章氨基酸分解代谢下册P299 30章 细胞总是不断地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把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由此可排除不正常蛋白质,排除积累过多的酶和“调节蛋白”,使细胞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对正常蛋白质细胞也要进行有选择的降解。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后氨基酸会继续进行分解代谢。 §3.1 氨基酸分解代谢(P30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总是先脱去氨基。脱氨基的方式,不同生物不完全相同。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主要见于微生物。陆生脊椎动物将脱下的氨基合成尿素,脱氨后的氨基酸碳骨架进行氧化分解,形成能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化合物,最后氧化成CO2和H2 O。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绝大多数氨基酸脱氨基出自转氨基作用,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氨基转移酶作用下发生氨基酸脱氨同时生成Glu(也有的转到草酰乙酸上生成Asp)。(1)氨基转移反应分两步进行: 1.氨基酸先将氨基转移到酶分子的辅酶磷酸吡哆醛(PLP)上,自身形成α-酮酸,PLP则形成磷酸吡哆胺(PMP)。 2.PMP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或草酰乙酸)上,生成Glu(或Asp),PLP 恢复。 详细机制可见P305 图30-3。 (2)转氨酶: 已发现有50种以上的转氨酶,大多数需要α-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 1.丙氨酸转氨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用于诊断肝病。 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在心、肝中含量丰富,可用于测定心肌梗死,肝病。 人体转氨酶以ALT和AST活力最高。 (二)氧化脱氨基作用 在氧化脱氨基作用中以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最高,该酶以NAD(P)+为辅酶,使Glu经氧化作用,脱2H,再水解脱去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如P306 图30-4所示。 谷氨酸脱氢酶由6个相同的亚基构成,分子量为33万,是变构调节酶,被GTP和ATP抑制,被ADP激活。活性受底物及产物浓度左右。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脱氨基重要方式是联合脱氨基作用。 (1)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作用转移到α-酮戊二酸的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Glu,然后Glu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同时释放出氨(P307图30-5)。 此过程在肌体中广泛存在。 (2)嘌呤核苷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次黄嘌呤核苷酸与Asp作用形成中间产物腺苷酸琥珀酸,后者在裂合酶作用下分解成腺嘌呤核苷酸和延胡索酸,腺嘌呤核苷酸水解生成游离氨基酸和次黄嘌呤核苷酸(P307图30-6)。 此过程在骨骼肌、心肌、肝脏及脑中存在。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_主成分分析

◇专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CN 3421206/R ,ISSN 100922501 E 2mail :ccpt96@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5167367.html, 2010May ;15(5):481-489 2010203211收稿 2010204224修回E 2mail :ajiye333@ho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5167367.html,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分析 阿基业 中国药科大学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代谢组学研究室,南京210009,江苏 摘要 代谢组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 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代谢组学分析产生的含有大量变量的数据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如何正确分析和解释代谢组学的数据是研究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成分分析基本方法,旨在加强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并规范数据分析的方法。关键词 代谢组学;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投影关联分析;偏最小二乘投影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投影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501(2010)0520481209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或metabonomics )是“后基因组学”时期新兴的一门学科,“代谢组学”一词虽然常以“metabonomics ”或“metabolo 2mics ”出现,但多数学者通常并不对其加以严格区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词被认为包含了等同的意义。根据研究的内容、目的、偏重点和对代谢 组学的认识不同,代谢组学被赋予了不同的英文 名称,如代谢物分析(metabolite p rofiling )、代谢谱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 )、代谢指纹谱分析(metabolic fingerp rinting )等;根据分析的目标化合物不同,还可以分为目标化合物分析(targeting analysis )和(无设定目标的)全谱分析(non -tar 2geting analysis )。无论采用了哪种名称和说法,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体内“代谢组” (metabo 2lome ,即生物样本、系统、组织或细胞中小分子化合物的总称)。不管采用哪种测定方法,应用代谢 组学技术都可以测定到许多内源性化合物的定性/定量信息。这些信息在输出的谱图上表现为许多信号峰,在色谱质谱图上表现为不同保留时间出现色谱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上表现为不同化学位移处的色谱信号。每个信号峰都既包含了检测分子的定性/结构信息,也包含了定量信息。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为例,样品中的分子经过数十米长的石英毛细管色谱柱色谱分离后在色谱图上的不同时间出现,输出的总离子流图上的每个色谱峰都包含该物质定性信息(质谱图)和定量信息(峰高或峰面积),图1。对于特定化合物来说,其定性信息就是该化合物的特征谱图和色谱保留时间,是化合物鉴定的基础;其定量信息就是该化合物的色谱响应强度,如峰高、峰面积,是定量比较不同样品或组别之间差异的基础 。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代谢组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代谢组学、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代谢相关的药效或药物毒性的分子机制等方向的研究。 ? 184?

氨基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代谢的概况 ?重点、难点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取 ?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四节个别氨基酸代谢 食物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进人体内的氨基酸称为外源性氨基酸。机体各组织的蛋白质分解生成的及机体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内源性氨基酸。在血液和组织中分布的氨基酸称为氨基酸代谢库(aminoacidmetabolic pool)。各组织中氨基酸的分布不均匀。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也参与合成多肽及其它含氮的生理活性物质。除维生素外,体内的各种含氮物质几乎都可由氨基酸转变而来。氨基酸在体内代谢的基本情况概括如图。大部分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在肝脏进行,氨的解毒过程也主要在肝脏进行。 图8-2 氨基酸代谢库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脱氨基作用主要有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的同时脱去氨基的过程。组织中有几种催化氨基酸氧化脱氨的酶,其中以L-谷氨酸脱氢酶最重要。L-氨基酸氧化酶与D-氨基酸氧化酶虽能催化氨基酸氧化脱氨,但对人体内氨基酸脱氨的意义不大。 1.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由 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dehydrogenase)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谷氨酸脱氢使辅酶NAD+还原为NADH+H+并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为NAD+。 谷氨酸脱氢酶广泛分布于肝、肾、脑等多种细胞中。此酶活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不需氧的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其逆反应为α-酮戊二酸的还原氨基化,在体内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transaminase ansaminase)的催化下,某一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另一种a-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a-酮酸。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因此,转氨基作用既属于氨基酸的分解过程,也可用于合成体内某些营养非必需氨基酸。 图8-4 转氨基作用 除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外,体内大多数氨基酸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人体内有多种转氨酶分别催化特异氨基酸的转氨基反应,它们的活性高低不一。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又称AL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transaminase,GOT,又称AST)最为重要。它们催化下述反应。 转氨酶的分布很广,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转氨酶活性高低不同,如心肌GOT最丰富,肝中则GPT最丰富。转氨酶为细胞内酶,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极低。当病理改变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组织坏死或细胞破裂时,转氨酶大量释放,血清转氨酶活性明显增高。如急性肝炎病人血清GPT活性明显升高,心肌梗死病人血清GOT活性明显升高。这可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也可作为观察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各种转氨酶的辅酶均为含维生素B6的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它们在转氨基反应中起着氨基载体的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磷酸吡哆醛分子上,生成磷酸吡哆胺和相应的α—酮酸;而磷酸吡哆胺又可将其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酸分子上,生成磷酸吡哆醛和相应的α—氨基酸(图8—6),可使转氨基反应可逆进行。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与应用 曾令冬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代谢组学概述: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的热点也转移到基因的功能和几个“组学”研究中,这几个“组学”包括研究核糖核酸(RNA)转录过程的转录组学、研究某个过程中所有蛋白及其功能的蛋白组学、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代谢途径的代谢组学[1]。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它是研究生物体系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科学,所关注的是代谢循环中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反映的是外界刺激或遗传修饰的细胞或组织的代谢应答变化[2]。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Fiehn等,将代谢组学分为四个层次,即:①代谢物靶标分析: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组分的分析。在这个层次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技术,除掉干扰物,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②代谢轮廓(谱)分析:对少数所预设的一些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如某一类结构、性质相关的化合物(如氨基酸、顺二醇类)、某一代谢途径的所有中间产物或多条代谢途径的标志性组分。进行代谢轮廓(谱)分析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类化合物的特有的化学性质,在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过程中,采用特定的技术来完成。③代谢组学: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组分的定性和定量。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时,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技术必须满足对所有的代谢组分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的要求,而且基体干扰要小。代谢组学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需要有能对其数据进行解析的化学计量学技术。④代谢指纹分析:不分离鉴定具体单一组分,而是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类(如表型的快速鉴定)。[2] 2.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 I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采用GC-MS可以同时测定几百个化学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包括有机酸、大多数氨基酸、糖、糖醇、芳胺和脂肪酸,该分析技术被专家称为最宝贵的分析手段。尤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二维GC(GC×GC)MS技术,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峰容量大、灵敏度高及分析时问 短等优势,而备受代谢组学研究者的青睐。另外,GC-MS最大的优势是有大量可检索的 质潜库。[6]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