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 炮兽导学案

学生 炮兽导学案

学生 炮兽导学案
学生 炮兽导学案

《炮兽》导学案

编写人:夏舟舟

【学习目标】

1、了解雨果及作品、作品风格;

2、把握小说场景;

3、分析场景描写中的对照法及作用。

【重难点】分析场景描写中的对照法及作用。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雨果其人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叫《船长》)。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二、文学常识: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情节戏剧化、人物超凡化等。

三、《九三年》简介:《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

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激烈。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队登岸。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战。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侄孙。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由于偶然原因,朗特纳克得以逃脱,共和国军为搜捕他而放火烧了一座城堡,城堡有很厚的铁门,钥匙拿在朗特纳克手中。当看到三个小孩困于火海中的惨况时,人性使他回来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国军队手中。郭文震惊于朗特纳克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将他放走,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作为郭文童年时的老师,西姆尔丹视郭文如己出,他理解郭文放走朗特纳克的人道冲动,但国民公会的铁的纪律和他执行革命纪律的坚强意志战胜了私人感情。西姆尔丹最终下令处死郭文,在郭文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他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举枪自尽。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

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炮兽》属于全知视角。

四、话题——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比如,晚餐宴会等。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基础积累】

给词语注音

歼灭()禀赋()颠簸()槌()一垛墙()合拢()褥子()气喘吁吁()驯服()颠踬()锚()胳膊肘()摇曳()剐()铁锤()瞥见()飓风()痉挛()【整体感知】

1、《炮兽》涉及了哪些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切分为三个场景,试划分层次并概括场景。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

第三场景:

【合作探究】

1、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相共。”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三个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小组合作探究:

第一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对照的作用和目的?结合文本分析。

第二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对照的作用和目的?结合文本分析。

第三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对照的作用和目的?结合文本分析。

总结《炮兽》运用“对照法”的作用:

2、《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讨论:《炮兽》这一场景为朗德纳克

侯爵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

3、《炮兽》中场景描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合课文P29—P31)

【比较阅读】

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细微的潺潺水声和沙沙的风声,既遥远而又清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刺耳的喀嗒喀嗒声,盖过了柔和的波涛起伏似的声响,犹如在一幅画中,浓墨渲染的前景——一大块峭岩或者一棵大橡树的粗壮树干,消融了远景中青翠的山峦,明亮的天际和斑驳的云彩。

这声音是从小路上传来的……这匹马已经很近了,但还看不见。除了得得的蹄声,我还听见了树篱下一阵骚动,紧靠地面的榛子树枝下,悄悄地溜出一条大狗,黑白相间的毛色衬着树木,使它成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这正是贝茜故事中,“盖特拉西”的面孔,一个狮子一般的怪物,有着长长的头发和硕大无比的头颅,它从我身旁经过,却同我相安无事,并没有像我有几分担心的那样,停下来用比狗更具智想的奇特目光,抬头看我的面孔。那匹马接跟而来,是匹高头大马,马背上坐着一位骑手。那男人,也就是人本身,立刻驱散了魔气。

思考:这是《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出场的场景,这一场景为男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哪些有心的设计?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3课炮兽含答案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保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渡过了难关。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幸福、丰收、甜美的生活。出身于没落贵族的蒲宁也许一生已注定不会有太多变化。贵族的身份让他骄傲,虽然落魄但也是一个贵族,这个身份束缚了他——即使他曾受教于托尔斯泰等名人,他身上的血液也让他无法忘记那曾经珍贵的一切,也无法让他放弃心中的幻想。身份等级的观念让蒲宁厌恶任何打破“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而“理想化”社会正是他意识中那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赏析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认识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特别要注意领会景物描写的意义及在小说中的地位,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和笔法,从而提高自己进行场面描写及写景状物的能力。 学习《炮兽》一文,应理清文中的三个场景,探讨小说中对照手法及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要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课炮__兽

对应学生用书P12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歼.灭(ji ān ) 2.桅.杆(w éi ) 3.胳膊肘.(zh ǒu ) 4.晕眩.(x u àn ) 5.朦.胧(m én ɡ) 6.禀.赋(b ǐn ɡ) 7.痉挛..(j ìn ɡ lu án ) 8.驯.服(x ùn ) 9.船舷.(xi án ) 10.瞥.见(pi ē) 11.颠踬.(zh ì) 12.飓.风(j ù) (二)多音字 1.系??? 系.鞋带(j ì) 派系.(x ì) 2.吓??? 恐吓.(h è)吓.唬(xi à) 3.塞??? 软木塞.(s āi )要塞 .(s ài ) 堵塞.(s è) 4.模??? 模.糊(m ó)模.样(m ú) 5.创??? 创.伤(chu āng ) 创.办(chu àng ) 6.吁??? 呼吁.(y ù)气喘吁.吁(x ū) 二、写准字形 1.??? 冲zhu àn ɡ(撞) t ón ɡ(瞳)孔 一zhu àn ɡ(幢)楼 2.??? 晕xu àn (眩)船xi án (舷)弓xi án (弦) 3.??? 吉xi áng (祥) xi áng (详)细 y áng (洋)溢 4.??? 关ji àn (键)ji àn (健)康 5.??? ch āo (钞)票 ch āo (抄)写 巧mi ào (妙) 6.??? mi áo (瞄)准扫mi áo (描) 三、用准词语 1.治服 制伏

2018《炮兽》教学设计

炮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二、过程和方法 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场景描写分析及训练。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撞城槌chu 1 —垛墙du o 禀赋b i ng褥r。子桅w ei杆驯x un服 颠踬zh i 锚m do索胳膊肘zh ou 摇曳y e 剐gu a 铁锤chu i 瞥pi e见飓风j u 合拢I o ng痉挛j n g lu a n 一、雨果知多少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 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 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 17 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 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是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 )《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炮兽》属于全知视角。 介绍浪漫主义(见教参)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统一。(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搜集民间传说、民歌、民谣,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追求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知识储备: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炮兽》导学案(教师版) -

《炮兽》导学案【导学案】 编写:戴朝松审定:高二语文组班级()班姓名: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过程与方法】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二、重点难点预测 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 2.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学习这篇小说,首先,应该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借助资料,分析人物性格, 了解场景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四、雨果名言: 0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0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0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0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0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06.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07.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08.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09.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10.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11.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12.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1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15.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16.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17.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18.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1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20.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第一学时 一、知识背景补充 1.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2.《九三年》简介: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激烈。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队登岸。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战。 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侄孙。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由于偶然原因,朗特纳克得以逃脱,共和国军为搜捕他而放火烧了一座城堡,城堡有很厚的铁门,钥匙拿在朗特纳克手中。当看到三个小孩困于火海中的惨况时,人性使他回来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国军队手中。 郭文震惊于朗特纳克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将他放走,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作为郭文童年时的老师,西姆尔丹视郭文如己出,他理解郭文放走朗特纳克的人道冲动,但国民公会的铁的纪律和他执行革命纪律的坚强意志战胜了私人感情。西姆尔丹最终下令处死郭文,在郭文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他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举枪自尽。 3.《炮兽》简介: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代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炮兽》属于全知视角。 二、自主学习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01)撞城槌.(chuí)(02)一垛.墙(duò)(03)禀.赋(bǐng)(04)褥.(rù)子

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用

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导学案 为了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我们都知道,“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 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即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我们要用导学案 这个原因就是导学案的设计会为师生带来很多好处。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的利用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炮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同A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请学生上网查询雨果及 '浪漫主义文学'的资料. 2,阅读《简•爱》的第十二章. 3,词语卡片 槌chuí 垛duò 禀赋褥rù子桅weí杆驯xùn服颠踬 zhì 锚máo索 胳膊肘zhǒu 摇曳yè 剐guǎ 铁锤chuí 瞥piē见飓风 jù 合拢lǒng 一,初步体验,切分场景

(一)导入: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而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所以,我们认为,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比如,晚餐,宴会等. (二)阅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 (阅读,交流) 【点拨要点】这个小说节选可以分为三个场景: 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二,对照名句,探究场景 (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 【点拨要点】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 我们一起来探究.

《炮兽》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学习时间第周第节年月日教案编号 学习内容炮兽 主笔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方法指津 1、了解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把握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3、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 合作探究 用,体会人物性格。 4、能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 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自主预习】 一、导入 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而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所以,我们认为,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比如,晚餐、宴会等。 二、解题 1、作雨果及其创作 维克多?雨果(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一个军人家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一生饱受宠辱,当过法兰西学院院士、上院议员,也被迫流亡海外长达19年。在艰苦的流亡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始终不向强权屈服。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暴行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举国志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死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碑的“先贤祠”。 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在长达60年时间里,他创作了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产。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颠峰之作。 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在表现现实上,它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

李清照导学案学生用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 刘锦勉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感悟意境,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 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一、课前导学(生自主完成填空) 1.作者简介:李清照,号_________,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 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________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漱玉词》传世。 2.婉约派代表 词风清新婉丽,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新明快。 南渡后: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风格哀婉凄凉。 3.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国破,家亡、夫死 二、预习检测

1.乍暖还寒: 2.将息: 3.怎敌他晚来风急: 4.怎生得黑: 5.次第: 6.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1.放声自由朗读,读出情感和韵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个性展示朗读。(带着你对文本的感知和体悟,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罢此词,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的感受。 (二)品读抒情句,赏析入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1.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赏读这句 (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 论。三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2.对比阅读,体会愁情: 绝望 (法)克洛岱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诗: 李诗: (二)赏意象品愁情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 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 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为写“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传 达出什么情感?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

炮兽教学设计

炮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二、过程和方法 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场景描写分析及训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撞城槌chuí一垛墙duò禀赋bǐng褥rù子桅wéi杆驯xùn服 颠踬zhì锚máo索胳膊肘zhǒu摇曳yè剐guǎ 铁锤chuí瞥piē见飓风jù合拢lǒng痉挛jìngluán 一、雨果知多少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炮兽》属于全知视角。 介绍浪漫主义(见教参)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统一。(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搜集民间传说、民歌、民谣,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追求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知识储备: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 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 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二、内容主旨和人物。 1、问题引入。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 2、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

第四课_安东诺卡夫苹果教师版导学案

第四课安东诺夫卡苹果 【学习目标】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3、分析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4、把握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点、难点】 1、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场景知识,掌握场景功能 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文学常识:(划出重点内容,将在黑板上脱稿展示) 1、作者简介 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浦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田间》(1892)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浦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 蒲宁的创作风格: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查字典正音并积累成语(第一次见到的词语注音解释,所有成语做出解释,脱稿展示自己的重难点) 黑黪黪()鸫鸟()狺狺()雨霁()篇什() 倏忽()詈骂()荣膺()揄扬()(称赞) 倾圮()Array 拾掇()湛蓝()伛偻()深邃()无垠() 入殓()缅怀()谛听()媲美()湿漉漉() 静谧()萦绕()犄角()粗糙()馥郁() 惬意()黑魆魆()绚烂()寥阔()暮霭() 坐落()林阴道()料峭() 纡尊降贵 卷帙浩繁

注意正确使用“导学案”

注意正确使用“导学案” 二十一中程俊升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⑤突出一个“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学案

炮兽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作者雨果其人其作;⑵场景的概念及其功能; 2、能力目标: ⑴在场景中分析人物形象;⑵体会小说中对比及比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引导学生理解赏罚分明的重要性;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场景中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中对比及比喻的作用。 预习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歼(jiān)灭牡(mù)牛蟒(mǎnɡ)蛇情势(shì) B.旋(xuán)紧嵌(qiàn)在铁鞭(biān)窥(kuī)探 C.蚱(zhà)蜢侏(zhū)儒惊惶(huānɡ)呼啸(xiào) D.陷阱(jǐnɡ)褥(rù)子静寂(jì)跌(diě)进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身居加拿大的芒罗在得知获奖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高兴之余“受宠若惊”。 B.在南湖,还有闻所未闻的“水上书店”:书船。船家将书装于船,然后出售。 C.以前巨萌巨可爱的20厘米长的海象宠物鱼竟长到1米长,变成庞然大物,徐州的郑先生只能把它送给了云龙湖水族馆。 D.一名断臂男子,竟然单手驾驶电动车,飞抢、盗车、入室盗窃,无所不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接受采访时说,此次丝绸之路申遗内容包括从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到广大中亚国家地区的大量文物、遗迹、景点等,数量之巨,涵盖之广,世所罕见。 B.多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用公款大量赠送、邮寄、购买、印制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印制越来越奢华,浪费越来越严重。这既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又助长了奢靡之风。 C.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高达4.16万亿美元,预计将超过美国2 500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对此外界给予强烈关注。 D.无论是取得事业的成功还是收获心灵的幸福,决定因素之一是在少年时代能否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因为好的读书习惯是最富有持久活力的生命源泉。 探究案 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使用导学案的好处

使用导学案的好处 1、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可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发放。在上课前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课堂上有的完全可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过程,有的可通过设问为其做铺垫,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问题解决。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

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可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讲。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4、指导学生自我反馈。课后作业的反馈,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可对每一分导学案中的作业分两次,一次是学生做作业,第二次是学生改正的作业。 5、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并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后续学习数学时使用,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导学案 (无答案)

《炮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把握场景设置对表现作品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问题探究、小组展示、点拨归纳。 【学习过程】 一、背景链接 1、雨果生平: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平民家庭,父母因政见不和而离异,雨果跟随母亲长大。15岁获法兰西学士院征文奖,18岁获图卢兹学士院“文艺竞赛硕士”荣誉称号。在理论上,《〈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创作实践上,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彻底击败了古典主义戏剧,雨果少年时代狂热崇拜拿破仑,王政复辟时期倾向保皇党,1830年支持共和党,1845年成为贵族议员,1848年又成为共和主义者,1851 年,反对路易-波拿巴政变,被迫流亡19年,1870年回国参加普法战争,1871年又反对巴黎公社,但同情被镇压的工人。雨果的政治态度表面上反复动摇于共和党与保皇党之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他的人道主义立场,所以,人民爱戴他。无论他身处流亡逆境,还是鲜花包围的顺境,无论他的诗歌、小说还是戏剧,雨果的作品都突出一个主题:对专制暴虐的无比痛恨,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同情。对人的关怀,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感,成就了他一个圣者的情怀。 1881年2月26日,雨果80岁寿辰时,在他的寓所外,5万儿童载歌载舞为他祝寿,50万工人高歌雨果最喜爱的马赛曲游行庆祝。1885年5月26 日雨果患肺病去世,法兰西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200万人参加了葬礼。 2、作者作品:雨果一生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他的代表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合称为“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 3、《九三年》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课堂教学设计

《炮兽》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雨果的小说艺术特色,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能力目标: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小说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结合本单元课文重点,有深入地分析文本,挖掘场景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并训练能写好场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确本单元的话题内容 1、为什么说场景是小说的最小的构成因素?场景一般由什么构成? 明确:因为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 场景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环境组成。 2、在小说中场景主要有哪五方面作用? ①给全篇定调 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③导引人物出场 ④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作为象征 二、作家作品简介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时期。当时,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象。小说中三个主人公分属不同营垒,个性立场十分鲜明,以前又相互认识。叛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用导学案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吕春野时间:2017.5.21 1.文学常识链接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而成。《战国策》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国策。记载公元前453年—前209年共245年史实。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策》的内容: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 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 和言论。《战国策》的叙事特点: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 书。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邹忌讽齐王纳谏》预学评价单 (一)、了解并识记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 成的。 (二)解题:能从题目中提取重要信息。 讽:纳:谏:。 重要信息:两件事两个人 (三)能够扫清初学障碍。 1、正字音。这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昳()窥()镜间()进期年()谤讥() 朝服()皆朝于齐() (四)学习文言文要善于积累特殊语言现象。 1、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 2、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能谤讥于市朝。 3、特殊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忌不自信: 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之敝甚矣! 2.认识人物 刘向(约前77年—前6 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 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一生 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 献做出过重要贡献。 邹忌:为琴师,以琴理 喻国事,取信于齐威王成为齐 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 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 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 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 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 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 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 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 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 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 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 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 政治,齐国大治。成语:一鸣 惊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