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会计 西方会计 中国 会计 区别与联系

国际会计 西方会计 中国 会计 区别与联系

国际会计 西方会计 中国 会计 区别与联系
国际会计 西方会计 中国 会计 区别与联系

国际会计、西方会计与我国会计的差别】

一、西方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区别

国际会计是指以各国不同的经济组织进行超越国界的经济贸易活动、理财活动和在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方面引起的特殊问题为研究对象,谋求各国不同的会计准则、报告准则和会计、审计制度在经济交往中相互协调的会计学科。国际会计的目的:是想要建立一套国际会计惯例和一套完整的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政治、组织、职业和准则制订等活动,对世界范围内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差异进行协调。因此,国际会计要具体研究国际会计惯例和准则的制订、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外币交易与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合并财务报表与国际财务报告的编制、国际税收与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等问题。显然,国际会计不仅包括若干会计理论,而且包括许多重要的前所未有的、新的会计实务,国际会计是财务会计在国际范围的新发展。国际会计先后成立了一些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等。1975年至1990年国际准则委员会已公布31项国际会计准则,为协调世界各国会计工作做出了贡献。

西方财务会计是西方各个国家适应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核算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西方财务会计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本国实际制订各国自己的会计准则,美国自成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就制订了多项"公认会计准则"。我国也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西方"公认会计准则",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西方财务会计是国际会计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国际会计准则是协调性的、指导性的。西方财务会计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准则指引下进行理论阐述、具体核算和操作的一种专业会计。所以说西方财务会计与国际会计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绝对不能把西方财务会计等同於国际会计。当前西方财务会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较为完善,是世界各国学习的主要对象。我国会计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我们具体学习方向,应以西方财务会计为主体,结合我国实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二、西方财务会计与我国当前财务会计的差别

西方财务会计主要靠"公认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进行制约,以美国为例是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为依据,其特点是:强调超然、中立、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方法有较广泛的选择余地,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也较灵活,没有统一的科目名称,企业可以自主设置,能够较全面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1.会计核算的计价基础

西方财务会计的计价理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在资产计价方面是遵循稳健性原则,可用原始价值反映,也可用重置价格,以及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按变现价格反映。

我国财产物资计价要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西方会计学家认为:"固定资产前期生产能力大,维修费用少,应多提折旧。"加速折旧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普遍使用,并且在所得税法中规定用加速折旧法计算应税所得额。由于使用加速折旧法,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回收加快,可避免和减少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而只有少数企业,符合有关规定经批准方可使用加速折旧法,如电子计算机行业等。

存货盘存计价问题。西方制造企业多数用"永续盘存制"、商业企业则用"定期盘存制"(即实地盘存制),我国工商企业大多采用"永续盘存制",只是某些条件不具备的小型企业可采用"定期盘存制"。

2.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西方国家允许银行金融机构互相竞争,存、贷款按复利计算,利率不断升降。因而,企业在发行债券时经常存在按面值、溢价或折价发行,以及购买或发行的企业需要计算溢价或折价摊销问题。

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律按单利计算,利率升降由国家统一规定、银行不得私自升降利率,我国企业发行债券利率是固定不变,大多比银行利率高些,同时都按面值发行,不存在债券溢价、折价购买和摊销问题。

3.会计核算形式

西方财务会计经济业务编制的分录是采用全部按顺序登记"日记账"的方式,以后再将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再过入相应的总分类账。我国是采用记账凭证方式,把会计分录先登在记账凭证上,再按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本,及其他明细账、汇总记账凭证后再登记总账。至于现金,西方是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中国单指库存现金。

西方财务会计采用转回分录,即对按常规程序处理的、嗣后才真正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到下一会计期初又将相关的前期调整分录的借、贷方全部冲转回去。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这种程序,如月末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平衡后,就不再作会计分录,待下月初收到有关凭证后才正式作有关分录。

4.资金筹集渠道

西方较大企业组织大多是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其筹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所以股票债券核算是较复杂的。股票有普通股、优先股(累积优先股、非累积优先股)、库存股等;债券有平价、溢价、折价发行等。

我国当前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还是国家投资、法人、个人投资以及银行贷款等为主,所以很多企业不存在筹资发行股票、债券的核算,只是在有多余资金向外投资时,购买别的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而已。

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之会计准则、实务、会计人才的必然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学号:090504125 姓名:张佩 2011年12月1日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和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入手展开论述,然后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最后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 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与世界惯例接轨之际,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自然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融入到国际会计中去。经过十几年的引进和吸收,中国会计界对有关会计国际化方面的理论和实务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开始了一定层面的对话,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过程仍很漫长。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探讨会计国际化的涵义,首先应考察和明确“国际化”的涵义。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两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 2.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第一,会计国际化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予竞争提供真实、公允、可比,能满足国际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求我国会计惯例必须趋同国际会计惯例。 第二,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母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政府处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子公司的经营成果;另外,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 第三,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以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早在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就初现端倪,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最新整理)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存在着差异及差异存在原因是什么,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会计环境对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比较;会计环境 【Abstract】Listed companies implement new standard mark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and difference existence the reason, thi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Compar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一、绪论 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增多,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会计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审慎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结构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筹驾驭作用,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类似于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趋同 1.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也由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向侧重实体理论。

中美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美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会计目标 中美在会计目标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中国会计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美国会计的目标: 提供企业外部报表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 二、会计原则 中美在会计原则上,美国的更具典型性,中国的更为细致具体。 1.中国会计原则(会计准则): 基本会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目标、4项假设、8项信息质量特征、6要素、5个会计计量、4大报表)具体会计准则 2.美国会计原则: 公认会计原则是其最重要的原则 三、准则制定机构与实施 1.中国 制定: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实施: (1)以会计规范的形式出现;(2)以法令的形式得以强制实施。 2.美国 制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实施: 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实质性支持和行业权威组织支持而实现。如SEC的支持——规定其权威性;AICPA的支持——规定其作为出具无保留审计报告的依据。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中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主要差别是:美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具可操作性;更具体系性;有更强的逻辑结构。 1.中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2.美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原则。 五、会计规范体系 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美会计规范体系差异较大,美国的更为庞杂,适用范围更广;中国的相对不够完善,还需补充。 1.中国 1) 基本会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目标、4项假设、8项信息质量特征、6要素、5个会计计量、4大报表) 2) 41个具体会计准则 3)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4)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2.美国 美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是“公认会计准则(GAAP)”是指适用于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的,

谈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论文

谈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会计的国际化,是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其实质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辩证关系:先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准则,即会计国家化,然后达到国际惯例,即会计国际化。一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不能不加区分地照搬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就是实现会计国家化。本文拟就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和进程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奔驰公司是盈利的,但

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它就变成了亏损公司。为此,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在认真考虑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量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但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公司的面比较窄,以致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限制,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坏账准备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和运用范围。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已陆续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十多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已基本相同。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企业期末存

成文法国家和不成文法国家的会计模式比较分析

成文法国家和不成文法国家的会计模式比较分析 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不成文法是指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但国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其并非来自立法机关的创制。 大陆法系是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以制定法为主习惯法为辅不承认判例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英美法系是不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的法律以判例为主制定法为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文法国家和不成文法国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这次我就它们的会计模式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会计模式,它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 首先,从会计模式的会计实务来比较。 一、从会计法律的角度进行比较。美、英属不成文法系国家,而欧洲大陆国家属于成文法系国家,中国也是成文法系国家。在美英会计准则可以不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而只具有取得相关权力机构支持的权威性。而在成文法系国家,会计准则和惯例以法规形式发布。成文法系国家有宽松的环境,会计变革不需要严格的立法程序。而在不成文法系国家中,会计变革必须通过立法程序,变革自然也就比较缓慢。 二、从真实公允性的角度进行比较。在美英会计模式中为了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一般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最低程度做出规定,要求充分披露;而在欧洲大陆模式中,首先必须“合法”,为了保护公司利益和主要债权人利益,一般对财务报告不要求充分披露;在中国会计模式中,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要求对企业财务报表做到充分披露。 三、从会计不确定性的角度进行比较。在美英会计模式中只是“适度”稳健,对资产的估价则要求“公允”而不能任意低估;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则往往过于审慎;而在中国,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强调了对会计不确定性因素的披露要求。 其次,从会计模式的优劣比较。 一、美英会计模式的优劣性。美英会计模式的会计目标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及方法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它要求充分披露其财务报表。但是,该模式中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通过民间机构完成的,因此会计准则制定具有明显的利益相关者倾向,制定准则时很容易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而且其会计准则体系相当繁杂而具体,企业很容易在众多的会计条款中找出漏洞并逃避准则的约束。 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的优劣性。该模式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日本影响很大,该模式极为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会计管理体系框架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来规范,这样既注意到市场对会计信息的灵敏性、公司对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也注意到充分保障国家权益,使国家权益不受侵犯。但是,欧洲会计模式出于适应现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与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三种税务会计模式 1.1投资者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财税分离型(英美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分离,在这一模式下,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进行各个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受税法约束;在确定税基、计算缴纳税款时,完全依托于税务会计,不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自由式”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由市场决定供求,证券市场极为发达。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会计和税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可以充分实现会计为投资者服务的目标,而税务会计可以充分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目标,充分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缺点,由于财务会计是根据公认会计原则而进行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力,而税务会计根据税法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同时编制两套会计报告,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2政府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合一型(法德模式) 法德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合一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通过计划干预经济,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政府对投资领域起重要作用,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政府注入的公债收入,国有企业垄断了国民支柱产业。所以,法德对会计信息要求相对较弱,会计目标是满足国家对税务管理的需要。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由于财务会计服从于税法,因此也无须通过另外的核算体系来单独核算,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但这一模式也有缺点,一方面企业的自主权会受到很大限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对企业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受税法的直接影响,这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公允要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3企业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混合型(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兼有财税分离与财税合一特点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即税务会计是一种纳税调整会计方法体系。这种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以协调为主,而且这种协调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会计准则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协调系统,共同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管理。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除了政府对企业情况的信息需求外,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也不容忽视。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缺点,实用性较强,缺点则是纳税人的成本会增加,但与财税分离型相比较,其成本会降低。 二、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税务会计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的税务会计理想模式应是以分离型为主、混合型为辅的一种税务会计模式。

浅谈会计国际化

浅谈会计国际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必要性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和中际投资、融资的进程不断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也逐渐成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入手,对这些焦点问题进行分层次探讨,最后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中国会计的发展和会计国计化进程。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

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中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②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积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③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④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⑤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积引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和的需要;⑥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⑦积积参加国际会计活动,努力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国际惯例。在这7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2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中国要发展经济,就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 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 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 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 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

但债券投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一、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平衡收益与风险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既要吸收存款,又要通过发放贷款、同业拆放或购买债券等形式,将所吸收的资金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赚取合理的利差。 同时,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并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去化解风险,提高收益。 贷款无疑是银行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贷款的发放不仅要有客户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不高。 呆坏帐多的现状,说明贷款风险很大。 而债券投资相对于贷款而言,虽然名义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相对于存放和拆放资金而言,收益又较为可观。 而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期限匹配,可以保持债券投资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因此,债券投资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在没有即时和可靠的贷款投放渠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必然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债券市场,通过购买债券,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完整版)中美会计准则具体差异

中美会计准则具体差异 1.存货 表 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的差异比较 2.长期股权投资 表 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比较 3.固定资产 表 3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的差异比较

4.无形资产 表 4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的差异比较

5.非货币资产交换 表 5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差异比较 6.雇员薪酬、福利、奖励(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 表 6 企业会计准则第 9/10/11 号—雇员薪酬、福利、奖励差异的比较

7.收入

表 7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的差异比较 8.建造合同 表 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的差异比较 9.政府补助 表 9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的差异比较

助的主 要形式 业的资金。 比如, 财政部门拨付给企业用于购建 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 鼓励企业 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 拨付企业的粮 食定额补贴, 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 等 (二)财政贴息。有两种方式:( 1)财政将贴 息 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 2 )财政将贴息 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 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 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 (三)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 业返还的税款, 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 政府补助。 注: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直接减征、 免征、 增加计税抵扣额、 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不 在此列 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 鼓励 企业安置就业, 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而给 予的奖励款项,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 费,鼓励企业发展环保项目等 (二)税收优惠。含 税收返还和税收减免,税收减 免虽未直接向企业无 偿提供资金, 但并未改变企业 获得政府补偿的实质,因而也属于政府补偿 计量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 的金额计量。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为 1 元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 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 理: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的,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 应当分别下列情 况处理: (一) 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 冲减相关递延收益 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二) 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 益。 分为与资产购置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费用相 关的政府补助。均应当采用递延法进行计量。 与资产购置相关的政府补助, 采用递延法进行计量 时,允许选择以下两种方法: 1. 将所获得的政府补助直接抵减所购置资产的成 本。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通过减少折旧费用影 响当期损益。 2. 将所获得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 产使用寿命内每年摊入 (其它收入) 影响当期损益。 无论选用何种方法, 企业应保持政府补助会计处理 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 与收益费用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相同。损益计入(其它收入) 10. 所得 税 表 10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第 18 号 —所 得 税 的 差 异 比 较

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从什么是会计国际化及会计国际在我国的实行原因入手,进而 浅析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明确指出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已倍受关注。然后讨 论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并依据我国国情阐述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 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 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 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它的主要表 现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后,要求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 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 会计始终是国际化的会计,会计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会计国际化包含各种 会计因素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立标 准化的国际会计准则将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谬勒教授的定义通过比 较分析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国际经 济业务双方都能够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会计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 国际化是指国际间会计处理的趋同化、标准化,以加强信息的可比性。但这种主 张忽视各国会计的现实,难以实现。另一种主张通过国际协调和主动靠拢,尽量 采用国际通行的、符合本国实际的作法,缩小差异、促进可比,逐步实现跨国的、地区性的或在某方面的世界统一。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实行原因 (一)这是中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 一大市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 与国际竞争。提供真实、公允、可比并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促使我国会计必须国际化。 (二)这是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 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母公司 为了加强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 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些都要求会计 国际化。 (三)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会计向国际接轨的最主要动力,它客观上要求 中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国际化。目前,我国沪深交易所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为B股公司,在境外市场有50家H股公司,还有大量在其他国家 注册并上市的中资公司。随着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 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中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四)这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避免资源浪费的需要 不同的会计准则所产生的财务资料是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市 场需要的资金是无限的,怎样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这就需要为

国际会计论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1

山西机电职工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 姓名:李娇 专业:会计电算化 平级: 12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论文提纲 一、序论 1、中心论题: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写作意图: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本论 (一)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经济转九时期我国会计的问题 2、中国现阶段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 1、提高认识 2、完善教育 三、结论 做会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的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就重点对于中国会计当今的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发展现状,确定我国会计国际化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并了解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会计从与国际准则协调到趋同的概况。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对该课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剧,世界范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起的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必然要求会计准则推行国际化。我们应深刻理解会计国家性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已然是放在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如何能准确地理解会计国际化,妥善处理当前国际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所谓会计的国际化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语言”而为国际社会所普遍适用。它要求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国际经济业务对双方都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且正在各国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会计国际趋同的现象也备受瞩目。 (一)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经济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想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脱离国际贸易市场和世界资本市场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使全球的经济情况能公允地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2015年) (1)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趋同及差异 2014年12月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概述及新变化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述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现状 四、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概述及新变化 1、概述 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中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等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要求从2007年1月1日逐步开始实施的,通常称之为“新会计准则”。之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称为“旧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32 项应用指南,若干准则解释和补充规定。(其中:2014年7月,财政部对基本准则和4具体准则进行了修改,并新增了三项具体准则)(见附表)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简述 法规/指引简要介绍 1 项基本准则其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 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 41 项具体准则具体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 提供操作性规定,还包括财务报表格式、会计科目、主要账务 处理等。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和其他补充规定主要是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解释,或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而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某些改进所作出的中国准则的修改。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由财政部会计司编写,主要是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详细解释 以及提供示例。此外,财政部还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颁 布了一些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而作出的规定。

中国会计国际化前景分析

中国会计国际化前景分析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会计科学与会计实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会计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现代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不可阻挡,这使得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以下本文就中国会计国际化作一浅谈。 由于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悬殊,从而不少经济往来受到严重限制。在此以吸收外方投资为例,国外的投资者在向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前,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了解,唯一可以依据的便是财务报告。而我国企业的一些会计资料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使国外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无法理解,结果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能付诸实施、从而使我国丧失了吸收外资的好机遇。确定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或方法,才便于各国的经济交往。我国会计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国际会计协调的道路相当遥远,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并非面对个别的几个国家,而是广泛的面对处于不同地域的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发达程度的各种类型的国家,所以不能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尽管发达国家的会计领域广阔,会计准则比较健全,完善,有许多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他们毕竟个别的,况且各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

也存在差异,甚至是很难协调的差异。因此,中国会计国际化只能循序渐进。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目标定位 确定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目标应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考虑,从长远来看,中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将中国会计完全无条件的融入世界会计的发展轨道。中国与世界各国采用共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实现全球间标准化和通用化。从近期来看,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目标就是在充分考虑中西方会计环境差异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保持中国特色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在大多数重要方面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中国企业尤其是公司制企业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减少和逐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会计报表的误解,为中国企业面向海外筹资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二、处理好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 国际化是一种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由于环境的差异会计的全球统一化。标准化也很难实现,因此,会计国际化与国家特色并存将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也正是国际会计协调的主题,我们只有承认会计的国家化,才能更好的与国际会计相协调,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 一、中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国家为代表,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德法国家为代表,采用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中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趋同。 二、中国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基本会计准则,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而国际会计准则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 三、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需要,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但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购并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因此,中国不能一概否认公允价值的使用,从而加大与国际通用准则的差距。 四、中国的会计准则由政府制定,依靠政府的力量强制企业执行,具有法律强制力。国际会计准则由民间机构制定,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前提,其制定机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改组后的国际会计

准则理事会,其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不具有法律强制约束力。 五、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 在具体会计准则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在母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中,以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股权投资。中国会计准则要求:(1)对子公司投资以成本法核算;(2)对联营企业以及合营企业投资以权益法核算。合营方的合并财务报表-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合营方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可采用比例合并法或者权益法核算。但是中国准则只允许使用权益法。 2、关于固定资产准则。(1)定义名称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定义为不动产、厂场和设备。(2)会计计量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使用成本模式或重估模式。当某一类别的固定资产选用重估模式,该类别的资产应一致采用,但不需对所有固定资产也采用重估模式。而中国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成本模式。

美国与中国会计模式比较研究

美国与中国会计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会计部门以及一些国际性的会计组织在致力于研究会计模式研究,希望建立起一套适合各个国家国情以及经济环境的会计模式,以增强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国际会计信息的转换成本,但是至今这一设想仍没有实现。由于各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的会计模式不能趋同。本文中,我主要研究了美国和中国的会计模式,因为它们是两种制度的代表,本文先是对美国的会计模式以及中国的会计模式进行论述,然后比较了中美两国的会计模式。 关键字:会计 试论美国与中国会计模式研究 要进行国别会计比较,就不可能不提到美国会计。作为当今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内容最为完整的会计模式,美国会计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会计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中国会计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学者在把美国会计与中国会计进行比较时,关注点往往都是美国会计相对于中国会计的优点以及对中国会计的启示。但是,美国的会计模式虽然先进,但并不是没有缺点,而中国的会计模式的完善,相对于美国会计来说也慢慢的具备了一些优点。 一美国会计模式 美国的会计模式对世界的影响很深,下面通过对美国经济特点、美国会计模式的发展历程等方面的介绍,全面展示美国的会计模式。 (一)美国经济特点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对经济方面也是如此,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很少,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不制定统一的公司法和所得税,社会资源在宏观层次上的分配也是通过资本市场和兼并破产的竞争机制来实现。在微观层次上,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比较小。 (二)会计准则的发展 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前,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自行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来实现公司内部的自我规范,直到1929年,以“罗宾斯案”为代表的会计造假案件纷纷被揭露,促使美国开始走上统一制定会计制度的道路。而到1937年,《证券交易法》授权,并由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公认会计准则才标志着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时代的开始。 而第一个介入制定会计准则工作的民间机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也就是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程序委员会,但是由于会计程序委员会对基本准则和概念缺乏深入研究,其公报经常遭受人们的质疑。后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来替代会计程序委员会的工作。这些会计行为奠定了美国会计政策民间制定的基础。 而会计原则委员会的工作接替,让会计原则问题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四、中美会计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国本身环境的不同正是造成各国会计模式不同的主要原因(王建新,2004)。只有深刻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环境诸因素对中美会计模式的影响,才能深入理解中美会计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才能为上述比较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一)法律因素。 现代社会日益成为法制社会,法律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会计也不例外。在属英美法系的国家,会计原则和制度一般不是通过立法作出具体规定,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到会计,通常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或要求。而在属大陆法系的国家,其会计模式受法律的影响又深又广,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到会计工作具体的实施办法中。正因为美国会计过多强调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才使得其法律规范不如中国会计健全。 (二)会计职业团体 一个国家会计职业界的规模和能力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成立于1936年的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在1959年被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取代,至1973年又成立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至此,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业已十分成熟,其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成为负责制定美国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民间性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doc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不断加速,而会计作为国际交易中通用的经济语言,逐渐突破了时空限制,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快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步伐,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国际市场接轨,成为会计领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所谓会计国际化,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为了客观经济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中注重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和惯例,实现各国间会计工作的相互协调统一。会计惯例和准则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指某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中把本国的会计工作惯例和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准则接轨。会计国际化一般有三个阶段:沟通阶段,参考各国会计惯例异同,促进相互间学习交流;协调阶段,比较会计惯例异同,取消分歧、减少差异,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统一阶段,严格执行国际统一会计标准,使会计工作融入国际化。 2、会计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国际化流动,突出表现在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上,大部分跨国公司选择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或是主动向其靠拢。二是会计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国际化传播,在会计工作准则、法规和制度制定中,会计工作结构、内容、方法和程序逐渐趋于适应国际惯例。三是国际贸易增多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比如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折算、外币交易会计、国际税收等工作加速了

会计国际化进程。四是会计职业呈现国际化趋势,根据需求导向,会计人员管理和工作组织体制逐渐采用国际惯例,在会计机构设置、工作人员管理模式、民间组织设置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惯例趋同,在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层次设置、教学目标定位、课程安排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五是会计组织体系国际化,随着国际会计工作交流沟通频繁,会计发展国际论坛等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世界各国共同商讨国际会计工作事务,加快了会计国际化进程。 二、我国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对策措施 1、我国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我国会计准则,包括金融工具、企所得税和坏账准备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很有必要。一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企业不可避免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企业客观、真实的公布相关会计信息。二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境外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扩大,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资本市场发展也成为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三是实现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企业实行跨国经营必须了解母公司、子公司所在国家的会计工作政策,并加强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把握,特别是跨国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了解在国际会计惯例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及利润分配等事务。四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需要。不同会计准则下财务资料不一样,投资者要作出投资决策,就需要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如果会计准则不一致,就会使投资者无法比较,不利于我国吸引投资。 2、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