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长吧

生长吧

生长吧

生长吧

播一粒种子让心愿发芽开花

用缤纷的果实把阳光报答

童年的梦是在快乐中长大伴着光阴的期待生长吧生长吧

扬起了笑脸把志向写进童话

用今天的起跑向明天出发

童年的歌在天地间飞翔

伴着关爱和嘱托生长吧生长吧这是学习做人的时光生长吧生长吧这是学习立志的年华生长吧生长吧这是学习创造的开始生长吧生长吧这是沐浴阳光的季节生长吧生长吧

寻找思维的生长点

寻找思维的生长点 发表时间:2017-12-25T11:24:21.270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10月总第23期作者:张国涓 [导读] 寻找思维的生长点,就是寻找智慧的萌生点,情感的交融点,意念的升华点,生命活力的创生点。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大龙小学 内容摘要:思维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在语文课堂寻找思维的生长点,就是寻找智慧的萌生点,情感的交融点,意念的升华点,生命活力的创生点。本文试以定位支点、发展节点、关注盲点的角度,来架构思维的整体美,追求思维的灵动美,点燃思维的创新美。 关键词:思维发展支点节点盲点 从某种角度讲,学生的精神成长史就是其思维发展史,思维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因此,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思想力量)和“思维含量”(思维训练、思维深度),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钱理群语)应是语文“本体价值”的题中之义。寻找思维的生长点,就是寻找智慧的萌生点,情感的交融点,意念的升华点,生命活力的创生点。 一、定位支点,架构思维的整体美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语文教学不也需要这样的支点吗?用精、少、活的“主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架构学生的思维,拉动丰富的学习信息,让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探究的内核。当然,这个支点的选择十分重要:一要紧扣文本的核心内容,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而不要让学生在文本外兜圈子;二是要开口小而内涵深,似乎一下子就能看见光亮,但要接近它却是曲径通幽的。 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一句话:这是两棵樟树。这六个字看似简洁明了,实则内涵丰富。首先它是最接近学生的认知起点的: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它连缀着上下文,学生读到了樟树的外在美:四季常青;读到了樟树的内在美:香气拒虫。当学生由“总爱在这两棵樟树下留个影”读到宋庆龄坚贞高洁的人格美,这就是在教师带领下走向了“最远的终点”。再如《半截蜡烛》一课:“二战结束后,法国总统决定颁发一个奖杯给伯诺德夫人一家,你认为奖杯应该奖给谁,为什么?”这样的主问题就是教学的支点,以此点为支撑,尽可能地“向四面八方打开”,使学生的思维贯穿全文、贯穿全课,教学各环节间有机联系。 二、发展节点,追求思维的灵动美 “节点”这个词来源于通信传送网络,是指信号的交叉连接点,业务分插的交汇点,网络管理系统的切入点,传输中数字信号的再生点。课堂的节点,就是课堂环节、板块的交叉连接点,师生思维、情感的交汇点,课堂教学讨论的切入点,知识能力建构的生长点。一位教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动笔画一画。教师发现有一幅画画了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显然,学生把“危”错误地理解成“危险”了。教师利用教学契机,通过学生评价,自己再循循善诱,使该学生发现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不是“危险”而是“高”。 当然,课堂教学节点的显在功能是“连接”“交汇”和“切入”,但其突出的特质还是在于它的“生长”和“生成”。《夹竹桃》是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名作。先生曾这样说过:“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然而,文本的表达是含蓄的,在夹竹桃的花性和季先生的人品之间,有一道鸿沟,这就是教学的“节点”。如何将两者链接,让教学流程如溪流一样自然“流淌”呢。于是,在品完夹竹桃的韧性之后,我以“夹竹桃不仅开在季先生家的院子里,还绽放在季先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中”,自然地衔接到课外资料的拓展阅读。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季羡林和夹竹桃的文本距离,也拉近了季羡林和学生间的情感距离。学生水到渠成地读到季羡林的人品像夹竹桃一样谦虚朴实、始终如一;悟到季羡林的人生像夹竹桃一样从容淡定、坚韧不拔。最后,我又以人们给他的称谓“夹竹桃知己”和“夹竹桃先生”作了呼应。借文读人,让话题交流进入了更高层次,同时也体现了课堂的人文价值。教师有了“节点”意识,呵护学生的灵性、自由的空间,哪怕是错误的联想、猜测,给予必要的疏导、引领,才能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思维灵光,激活生命的潜能,教学流程便如一弯叮叮咚咚的溪流一样自然“流淌”,充满灵动的美。 三、关注盲点,点燃思维的创新美 加拿大航天部门首次准备将宇航员选上太空,但他们很快接到报告,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用圆珠笔根本写不出字来。于是,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花费120亿元,终于发明了一种新型圆珠笔。这种笔适用于失重态度、身体倒立、水中、任何平面物体,甚至在零下300摄氏度也能书写流利。而俄罗斯人在太空中一直使用铅笔。 这是则小幽默,却蕴含着大道理。社会学家给它起了个很艺术的名字--思维盲点。人的思维总是被经历、阅历、知识背景、内在与外在暗示包裹着,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盲点在思维懵懂处,学生体察不到;盲点在思维定势处,学生留意不到,带来的必然是思维的僵化和凝固。如何消除思维中的盲点?惟有创新,即从独立的、质疑的、批判的角度去思考。 《江雪》是柳宗元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一直只停留在通过文字、画面体会寒江独钓图凝固的美丽,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后来读到侍作兵老师的一个案例,为学生由“藏头诗”而得出的深入精到的解读而惊叹。“藏头诗”不正是学生思维的盲点吗?于是我也进行了尝试。在体会诗人情感时,我向学生介绍了“藏头诗”,学生果然从“千万孤独”四个字意会到作者的孤独之情。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乏味之感,但经诗人巧妙用进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千、万、孤、独,都表示数字,琢磨琢磨,你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一番静默之后,一学生兴奋地讲述:“‘千’‘万’表示多,‘孤’‘独’表示少,形成鲜明对比,可见诗人孤独之深!”另一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表见解:“由此我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了更深的理解:‘千里’指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是说时间之短,作者同样是借悬殊对比,写出舟行之迅速,表达诗人遇赦东归时的无比喜悦之情!”多么深切的体悟,多么睿智的发现!课后,学生有的搜集藏头诗,冥思其中的奥妙;有的研究起古诗中的数字,推敲诗人的用意……如先哲所说:“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思考、富有智慧,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正是课堂上教师对思维盲点的关注,使得思维的火花尽情迸射,创新的光芒熠熠生辉。 寻找思维的生长点,需要我们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是一个审美主体,发现文本的、学生的、自身的和生活的美。其次还是一个审美中介,要把课文、生活的美,通过教学技巧和方法,把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育学生发现美的眼光。如此,“美“不经意间就会闪耀在一节节充满灵性的课堂,散发智慧的芳香,折射思维的光芒,彰显学生生命成长的勃勃生机。

农作物生长期资料

农作物生长季节 油菜秋季种植,主要生长季节在冬季,春季收获。 棉花则是早春播种种植,秋季收获。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种夏季收获的。 水稻在南方有单季,是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则是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晚稻是夏季种植秋季收获。 由于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经过冬季,所以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 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果类蔬菜及豆类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获时间是夏季;白菜、葱、蒜等是长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种植,春天收获。任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后。 细分: 油菜: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北方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 冬小油菜130—290天。油菜的阶段发育比较明显,冬性型油菜,春化阶段要求0—10℃,需经过15—30天;春性型介于春、冬型之间,对温度要求不甚明显。油菜为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时数为12—14小时,能满足日照要求,开花结实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开花结实。反之,则延缓发育。

棉花: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 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 南方的主要作物: 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 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4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长江中下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 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 五谷丰登,哪五谷? 粟、豆、麻、麦、稻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1]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 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 ~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

中草药添加剂促进猪生长效果研究与应用进展

近年来人们在饲料中普遍添加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等,促进了猪的生长发育,预防了一些疾病发生,但是相应出现的药物残留问题,影响畜产品及公共卫生安全,各国都在寻求改进和替代抗生素等的绿色添加剂。中草药多数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容易吸收利用,毒副作用甚微,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在养猪业上受到广泛重视,促进猪生长效果的研究与应用报道很多。 1中草药促进猪生长效果作用机理 1.1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猪的生长与激素分泌水平密切相关。生长激素(GH)是调节猪生长的主要激素,能促进葡萄糖吸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显著促进猪的生长速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作为GH发挥作用的介质,是猪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血浆中IGF-I水平与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甲状腺激素(T3,T4)可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促进消化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与GH协同促进猪的生长发育。田允波等(2002)在生长猪饲料中分别添加中药(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贯众、使君子、大黄、甘草、柴胡、地丁、旱莲草、芦根、虎杖等)、中药+西药饲喂120d,均不同程度提高了20 ̄30kg、30 ̄70kg、70 ̄110kg阶段猪血清中GH,IGF–I,T3,T4水平和cAMP含量;认为中草药添加剂可能是通过影响猪内分泌系统机能实现促进猪生长、改变胴体组成作用的。翟向和等(2005)在生长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和2%中药添加剂(黄芪、党参、麦饭石、山楂、神曲、麦芽、何首乌、石膏、元明粉、女贞子等)饲喂30d,血清中GH浓度分别增加3.7%和23.0%;T3浓度分别增加28.5%和36.1%;T4浓度分别增加19.3%和32.8%,表明中药添加剂可以促进血清激素GH、T3、T4的合成和分泌,对生长猪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朱南山等(2007)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3%、0.6%、0.9%复方中药多糖(将白术、黄芪、党参等7种中药粉碎后提取)和0.6%白术多糖饲喂14d,随着复方中药多糖用量的增加,断奶仔猪日增重和血清中激素(GH、T3、T4和胰岛素)水平明显提高,料肉比降低,0.9%复方中药多糖的添加效果最好。 1.2促进消化器官发育 小肠是猪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肠粘膜表面形成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绒毛变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隐窝深度变浅,分泌功能增强。小肠粘膜绒毛高度(VH)与隐窝深度(CD)的比值是决定猪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基础,VH/CD比值大,说明肠内膜面积较大,消化吸收能力较强;比值小,说明肠内膜变态反应大,消化吸收能力差。游玉波等(2007)在生长猪饲料中添加1%中草药复方B,有利于改善和促进生长猪小肠粘膜绒毛的生长,加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刘惠等(2008)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6%和0.9%中草药复合多糖(白术、黄柏、党参、苍术、陈皮、山楂、马齿苋7种中药分别粉碎提取)饲喂14d,添加0.6%复合多糖组比对照组和抗生素提高十二指肠绒毛 中草药添加剂促进猪生长效果研究 与应用进展 单冬丽 (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平凉744000) [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613(2014)10-0021-04 [收稿日期]2014-8-21

知识“生长点”和“延伸点”的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教学反思 今天数学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学过的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简便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是教材79页第7题,题目如下: 小红家养了5匾蚕,平均每匾蚕能收180个蚕茧,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匾的个数12345蚕茧的个数 180 卡通茄子提问: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对于这道例题的教学,教参建议:先要适当指导表内数据的填法,明确:“匾的个数”是几,相应“蚕茧的个数”就是几个180.学生填表后,要引导他们把每栏中的数据依次与第一栏进行比较,初步体会到:当一个乘数不变时,另一个乘数扩大了,积也随着扩大;另一个乘数缩小了,积也缩小。在这里“扩大”和“缩小”两个词,学生比较陌生,即使引导学生,有学生能发现这个规律,应该也不会有学生想到用这个词,而学生恰恰可能会用“增加”和“减少”两个词来代替。而“增加“是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扩大“指扩张范围,有物质方面,如扩张领土与控制范围;精神方面如扩大影响力,政治掌控力。虽然两者是近义词,但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突破点:既能让学生很容易地区分“增加”和“扩大”,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个规律?这是我备课时的一个困扰,在寻找突破点的时候,我不自觉地将这些算式列出来,仔细端详这些算式时,突然想到:如果将这几道算式竖着列下来,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外一个乘数变大了,积也变大。如果继续追问:这个乘数比原来增加了几?这样学生应该就能体会“增加”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而且学生也会自然地想知道: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这样,学生又发现了一个规律:当其中一个乘数是180,不变时,另外一个乘数每次增加1,积每次增加180。对于这道题目而言,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发现乘数和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就是将知识的进行了有效的延伸。 因此,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察表格,说说这个表格里“1”和“180”各表示什么?指导学生表内数据的填法。接着要求学生将求表中空缺部分的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竖着写下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将算式1×180=180,2×180=360,......,5×180=900竖着板书在黑板上,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有哪些发现?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们轻而易举发现第一个规律,然后我按照备课时的思路,继续追问,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们兴趣很高,很快就发现了第二个规律。这时,我指着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中的第一个乘数说:我们可以说这个乘数(2)比原来增加了,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在我的启发下,很快有学生说:还可以说成2是1的两倍,我就追问:现在的积360是原来的几倍?继续找两道算式,让学生仿照上面的语句说一说,然后顺势介绍“扩大”这个词。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学生们发现了这个规律,却没有应用,有点遗憾。如果给出算式407×3=1221,让学生根据上面一道算式在不列计算的情况算407×6,我想学生对这些规律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把握知识的生长点

教学要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孙明 知识生长点是一种根知识,它是知识的本原雏形或胚胎,具有高生长性高附加值高信息量,有时具有一定的缄默性。它是原有认知结构中影响新知识学习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对开展教学,特别是探究问题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对新知识有意义学习起固着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至少包括如下两类:已有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其二,已有知识经验可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找到知识生长点有助于找到新知识的源头活水,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每一个知识点既是已学知识的延伸点,又是后续学习的生长点。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以上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新知的“生长点”。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这是学生本课将要学习的新知,也是旧知的延伸点。 教学片断: 上课开始,姜老师说我们玩一个拍掌游戏,请大家用掌声来表示计算的结果。 师: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个? 生:啪、啪、啪、啪四下清脆的掌声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个? 生:啪、啪两下清脆的掌声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个? 生:没有反应 师:为什么不拍了? 生:二分之一怎么拍? 生:不是一个整数。 引出分数的产生:在分物、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候我们就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探究新知环节:课件出示:出示圆片图、正方形图、线段图,分别说出这些图的1/4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最新版)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吠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口乎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口乎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 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 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

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钙的营养功能 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对细胞膜起稳定作用,是某些酶的活化剂,能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可传递信息,能消除某些离子的毒害作用, 2、作物缺钙的症状 首先在根尖、侧芽和顶芽等部位表现出来,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较短,组织软弱,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并逐渐坏死,根尖的分生组织腐烂、死亡。 3、石灰的性质和有效施用 石灰是最主要的钙肥。主要包括三种:生石灰,又称烧石灰,主要成分为CaO, 含量约为55~85%,另外还含有10~40%的MgO,所以生石灰兼有镁肥的功效;熟石灰,又称消石灰,主要成分为Ca(OH)2,含CaO量约为70%左右;碳酸石灰,又称石灰石粉,主要成分为CaCO3,含CaO量约为55%左右。石灰能中和酸性物质,消除毒害;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消灭病菌。 石灰的施用量的确定:一般根据土壤交换性酸度、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等因子来确定,但也应考虑作物种类、土壤质地和施用方法等因素。施用方法:一般用作基肥,水田也可作追肥,施于旱田时通常用作基肥,避免种子与石灰直接接触。石灰施用过量或施用不当,会造成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土壤氮素等养分,土壤碱性过强,降低磷、硼、锌、锰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3、镁的营养功能 叶绿素的构成元素;很多酶的活化剂;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4、作物缺镁的症状 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叶脉间失绿,叶片基部出现暗绿色斑点,叶片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并出现褐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5、镁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 常用的镁肥有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硝酸镁等,都是水溶性肥料。牧草、大豆、花生、蔬菜、水稻、小麦、黑麦、马铃薯、葡萄、烟草、甘蔗、甜菜、柑桔等作物对镁肥反应较好。镁肥可作基肥或追肥,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硫酸镁13~15公斤。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时用1~2%硫酸镁溶液,在作物生育初期效果最佳。 6、硫的营养功能 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许多酶的成分;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是许多物质的组成成分。 7、作物缺硫的症状 与缺氮相似,但一般首先出现在植株的顶端及幼芽上,表现为植株矮小,整株黄化,叶脉或茎等变红。 8、石膏的性质和施用 石膏是最常用的硫肥,有生石膏、熟石膏和含磷石膏三种。生石膏含硫18%,含CaO23%,微溶于水。熟石膏含硫量约22%,容易磨细,颜色纯白,吸湿性强,吸水后又变成生石膏。含磷石膏含硫约11%,P2O5约2%左右。石膏还可作为碱土的改良材料,且可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 石膏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均可。在旱田施用石膏时可先将石膏粉碎,撒施于土壤表面,再耕翻入土,也可以穴施或者沟施,也可以结合播种作种肥。 9、微量元素肥料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一个月 视觉:眼随物转头至中线,开始能调节视焦距。 听觉: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爱听悦耳的声音,要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嗅觉:讨厌刺激性强的气味。 味觉: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对不喜欢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东西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对冷、热都比较敏感。 心理特点: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 动作: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俯卧时可抬头45度。 两个月 视觉:能分辨鲜艳的颜色,会盯着清晰的东西看,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听觉:能分辨妈妈说话的语气,妈妈安抚宝宝时,他会安静,妈妈语气大声时,宝宝会显得不安。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对难吃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喜欢依偎着妈妈。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部、腹部或背部,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认知:宝宝发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那就是他的小手。宝宝爱把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吮吸。吃奶时手能触摸妈妈的乳房。 心理:会有意识的笑,开心或逗弄,宝宝会笑。 动作: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身体可以自己稍用力。宝宝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高兴时会发出“啊、呜”的声音。

三个月 视觉: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能准确地认出妈妈的脸。 听觉: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喜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 触觉:妈妈的抚摩可以使宝宝的情绪安定。 动作:趴着能把头和胸部抬起来,直抱时脖子不再摇晃。仰卧时四肢能上举,会尝试翻身,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翻身。手能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心理:对妈妈显得较偏爱。这个时期的宝宝晚上特别容易哭,可能是由于惊慌和焦躁,这是阶段性的,成人要耐心地和宝宝度过这一时期。 认知:吮吸手指的情况更厉害,有时会吃拳头。这是由于口部的感觉最为灵敏,宝宝在用嘴来探索世界,他会把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成人要注意宝宝所能拿到东西的安全性。 语言: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个月 视觉:能很清楚地分辨妈妈的脸。 调节焦距的能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偏爱鲜艳的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蓝。 听觉:听到声音准确转动眼睛和身体。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区分男女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嗅觉:能区别不同的气味,会用身体动作回避不喜欢的气味。 味觉:对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会用舌头顶出来。 触觉:视觉和触觉开始统合,会伸出手又摸又抓眼前的玩具。能紧紧抓住放在宝宝手中的物品。吃奶时会扶住奶瓶。 动作:脖子已经很硬朗了,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角。能用手掌抓握东西。扶着髋部能坐稳,能仰卧翻身至侧身。 心理:对妈妈的依恋感更强了,看到妈妈就高兴,很想和妈妈说话。 认知: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 语言:表情越来越丰富,并用表情来表达心理活动。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成人对话。

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难点

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可以这样说,落实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往往是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难点是个有效的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认识圆的面积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学生自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不管怎样都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设想,说出他们预设的方案?你打算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机处理,估计大部分学生会不得要领,即使知道,也可以让大家共同经历一下公式的发现之路。此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其中的三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讨论并再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 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 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 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 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 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 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 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 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 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 动作。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 害现象。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 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 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 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 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

(完整版)LED波长相应的植物生长效果

LED波长的相对效果(某公司公布的实验数据) 1、植物灯的色温与流明 植物灯的色温与流明是从人的眼睛所看到的,而植物对光的光合作用是不看色温与流明的。 2、光谱范围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280 ~ 315nm——> 对形态与生理过程的影响极小 315 ~ 400nm ——>叶绿素吸收少,影响光周期效应,阻止茎伸长 400 ~ 520nm(蓝)—>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 520 ~ 610nm(绿)—>色素的吸收率不高 610 ~ 720nm(红)—>叶绿素吸收率高,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 720 ~ 1000nm ——>吸收率低,刺激细胞延长,影响开花与种子发芽 >1000nm ——> 转换成为热量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不同波长的光线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线,波长在400 ~ 720nm左右。400 ~ 520nm(蓝色)的光线以及610 ~ 720nm (红色)对于光合作用贡献最大。520 ~ 610nm(绿色)的光线,被植物色素吸收的比率很低。 3、按照以上原理,植物灯都是做成红蓝组合、全蓝、全红三种形式,以提供红蓝两种波长的光线,覆盖光合作用所需的波长范围。在视觉效果上,红蓝组合的植物灯呈现粉红色。 而白光LED灯,最普遍的是使用蓝色核心,激发黄色荧光粉,由此复合产生视觉上的白光效果。能量分布上,在445nm的蓝色区和550nm的黄绿色区存在两个峰值。而植物所需的610 ~ 720nm红光,则非常缺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白光LED照射下,植物生长不利。 4、植物灯的红蓝灯色谱比例一般在5:1 ~ 10:1之间为宜,通常可选7~ 9:1的比例。 5、用植物灯给植物补光时,一般距离叶片的高度为0.5米左右。 【转载】 **农业大学的专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出一批冬青幼苗,根据它们在不同颜色光源下的生长状

经典模板 (144)起点、生长点、突破点

起点、生长点、突破点 ——谈“科学幻想故事习作”教学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与来自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教:六年级习作——科学幻想”教学展示。 当“科学幻想故事”几个字摆在面前时,很多教师的想法是:“故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好写的;加了“幻想”二字,也不算难。可是,在前面加了“科学”二字后,就一下子提出了限定要求,学生的思维在神游万象之外,还要与“科学”结合在一起。习作要求提到了“故事中的‘科学元素’不能只是一种背景,而是要融入其中”,这给教学设计出了一个难题。于是,对学生创作的科幻故事从哪里来,又能表达到什么程度,我们经过了反复讨论与思索。 一、尊重学生习作的起点 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不是零起点的,习作也是一样,学生对科幻故事并不是一无所知。那么,他们的科幻经验的基点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两项调查。 首先,我们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看过哪些科幻故事。通过对几个班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以科幻大片为主:《变形金刚》《蚁人》《火星救援》《月球旅行记》《星际穿越》,等等。学生对科幻话题十分感兴趣,谈起来,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这其中也有学生提到了《哈里·波特》甚至是《西游记》,看来学生对科幻故事与魔幻故事、神话故事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这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厘清。此外,真正阅读了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样纯科幻类文学作品的学生并不多。 其次,我们思考在不做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科幻故事。于是,就在我任教的班级,在没做任何要求和指导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每个人都完成一篇科幻题材的故事。我们对学生习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学生写出的科幻故事大多以与外星人、机器人征战为主。学生写出这样的故事不足为怪,因为这源于他们真实的科幻经验。

一年四季的划分

六、一年四季的划分 四季是温带和副热带地区春、夏、秋、冬的总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地球上的一年,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的位置时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量是不一样的,这种光热变化上的差异就造成了地球上寒暑交替的季节变化。 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常说的“四立”)为四季的开始,也有的以农历1月—3月为春,4月—6月为夏,7月—9月为秋,10月—12月为冬。近代使用公历后,一般常以公历3月—5月为春季,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12月—2月为冬季。 我国在气候上也有以候温作为划分四季标准的,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小于10℃为冬,在10℃~22℃之间为春秋。由于各地气候不同,因此四季的长短也不一样。这样划分的四季,能较好地代表当地的实际季节寒暖状况。采用这种划分方法,发现了许多有冬无夏,有夏无冬,四季皆春或四季不全的地方。 七、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所谓节气,实际上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位置,以及地球自转轴(地球南北两极的连线)和公转轨道(黄道面)斜交成的角度而划分的。24个节气,就是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24个不同的位置,也就是将黄道分成24等份,每等份占黄经15度。 二十四节气与塑望月无关,所以节气和农历月份的搭配就不固定。为使节气与月份搭配大体一致,古人把二十四节气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由于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差不多是30天半,大于一个塑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要比上月推迟一两天,直推到某月上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时即置闰,因此闰月无中气。在阳历中,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比较固定一致,上半年1月至6月在每月6日和21日左右,下半年7月至12月在每月8日和23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及农谚: 立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农谚说:“立春一日,水暖三分。”“雷打立春

胎儿生长指标

胎儿生长指标 双顶径:bpd代表胎头双顶径,是指胎儿头两边直径测量的数据,也是推算胎儿大小的指标之一。按一般规律,怀孕3个月时小于3 厘米;在怀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厘米,32周(8个月)时约为8厘米,以此类推。怀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 胎盘位置:位置是说明胎盘在子宫壁的位置;胎盘的正常厚度应在2.5~5厘米之间;有的报告单上将胎盘位置分为iii级,i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回声均匀,在怀30~32周可见到此种变化;ii级表示胎盘接近成熟;iii级提示胎盘已经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盘越成熟,回声的不均匀。如果胎盘位置检测过低,就有可能堵住宫颈口,影响正常的分娩。 羊水范围:羊水范围的数值可以间接的判断胎儿有无异常,一般来讲,羊水深度在3~7厘米之间为正常,超过7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3厘米为羊水减少。如果羊水范围过多表明胎儿的神经管或消化道有可能异常;如果羊水范围过少则可能是胎儿泌尿系统出现了问题。 胎动:胎动能表明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状况,是用来预测胎儿在宫内安危的重要信号。从怀孕的第18~20周以后,大多数准妈妈可以感觉到胎动了,开始较轻微,次数也较少。怀孕的28~32周,胎动最强烈,怀孕36~38周以后,胎动幅度、次数逐渐减少。胎动在上午8~12时比较均匀,午后2~3时最少,晚上6~10时最频繁。如果报告

单写明“有”、“强”为正常,“无”、“弱”可能胎儿在睡眠中,也可能为异常情况,要结合其他项目综合分析。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顶先露的代表骨为枕骨(occipital,缩写为o);臀先露的代表骨为骶骨(sacrum,缩写为s);面先露的为下颏骨(mentum,缩写为m);肩先露的代表骨为肩胛骨(scapula,缩写为sc)。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各胎位缩写如下: 顶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枕前(loa)左枕横(lot)左枕后(lop)右枕前(roa)右枕横(rot)右枕后(rop) 臀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骶前(lsa)左骶横(lst)左骶后(lsp)右骶前(rsa)右骶横(rst)右骶后(rsp)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