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毒奶粉事件对我国产业之影响简析讲解

毒奶粉事件对我国产业之影响简析讲解

毒奶粉事件对我国产业之影响简析讲解
毒奶粉事件对我国产业之影响简析讲解

毒奶粉事件對我國產業之影響簡析

一、前言

9月11日上海東方早報報導「甘肅省十四名嬰兒疑喝摻有三聚氰胺之三鹿奶粉導致腎結石事件」後,中國大陸毒奶粉事件越演越烈,許多製造商的奶製品被揭發含有三聚氰胺,因使用嬰兒奶粉而致病或死亡的人數亦持續增加。台灣方面,9月12日查出台灣新西蘭公司進口1千包中國三鹿奶粉,總重25公噸,其中602包已流入台北市、台北縣、高雄市等9縣市,事態逐漸擴大;9月21日國內知名食品商金車公司主動通報衛生署,產品部份使用大陸山東都慶公司的植物性奶精粉,疑有三聚氰胺反應,並主動全面下架回收。9月23日國內知名量販商大潤發麵包驚傳疑似使用三鹿奶粉,引起國內民眾恐慌,衛生署並宣布凡含有大陸製植物性蛋白、奶精及乳製品等成分的產品,在9月24日晚上10點前需全面下架。

隨即9月24日決定比照香港,不再使用之前「零檢出」的嚴格標準。毒奶粉事件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造成消費者信心潰散,而受波及的食品廠商亦將承受營收驟降的壓力,致使國內食品產業供應鏈恐將面臨嚴酷的衝擊。本文將初步分析此次毒奶粉事件對我國產業影響範圍與程度。

二、三聚氰胺簡介

三聚氰胺(Melamine),俗稱密胺、蛋白精,一般係被用作化工原料,為白色單斜晶體,幾近無味,微溶於水,可溶於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等,由其製成的樹脂加熱分解時會釋放出大量氮氣,因此可用作阻燃劑。目前廣泛認為三聚氰胺毒性非常輕微,初步研究顯示三聚氰胺經常和結構類似的氰尿酸一起添加,攝入人體後進入腎細胞中,三聚氰胺在氰尿酸存在下兩者形成結晶沉積從而造成腎結石,堵塞腎小管,最終造成腎衰竭。由於三聚氰胺結石微溶於水,成年人由於經常喝水使得結石不容易形成。但對於哺乳期的嬰兒,由於喝水少量且其腎臟比成年人狹小,致容易形成結石。

(一)為工業用塑料,用於美耐皿餐具、塗料、建材等,非合法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Melamine)是製造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密胺塑膠)的工業用塑膠原料。該樹脂有時也被俗稱為三聚氰胺,常用於製造日用器皿、裝飾貼

面板、織物整理劑、塗料、建材等。在中國大陸,日常生活中三聚氰胺最常

見的應用是一類被稱為「美耐皿(又稱密胺碗)」的塑膠碗碟。這類器皿的

物理性質非常類似陶瓷,堅硬不變形但又不像陶瓷那樣易碎,且受熱後有可

能散發毒性,對身體有害,因此不可在微波爐中使用。

(二)三聚氰胺易被黑心業者違法添加,在食品檢測時產生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假像。

食品工業中常常需要測定食品中的蛋白質含量,如市售奶粉即以蛋白質含量高低作為品級分類,由於直接測量蛋白質技術上比較複雜,所以常用一

種稱為凱氏定氮法的檢測方法,藉由測定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食品中蛋

白質的含量。由於三聚氰胺(含氮量66%)與蛋白質(帄均含氮量16%)相比

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容易被一些黑心業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

成食品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假像。

三、可能影響國內產業之範圍

由於自中國大陸進口之奶粉、植物性蛋白及麥芽精可廣泛應用於多樣食品(如附表),不但存在一般奶粉加工物如三合一咖啡、奶茶、保久乳等飲品中,甚至存在於三合一麥片、酵素、乳酸菌、燕麥薏仁、速食粥品、濃湯、速食麵湯料,乃至糕點飲料素肉當中。分析此次受毒奶粉事件影響的產業範圍包括:

(一)食品製造業

1.乳製品及乳品業

自中國進口之奶精、植物性蛋白可製作成保久乳、還原乳、調味乳、優格等;進口之麥芽精可製作成麥芽羊乳、麥芽調味牛乳等乳品。

2.飲料業

自中國進口之奶精、植物性蛋白奶精及麥芽精等,可製作三合一咖啡、三合一奶茶及巧克力飲品等,估算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進口之有毒

原料若混入三合一奶茶,最多可製成6,500萬包;若混入三合一咖啡,最

多可製成約1,900萬包。

3.烘培、糖果及糕餅業

自中國進口之奶粉可製作成糕餅、麵包、餅乾、素雞、素魚、素鴨豆漿(豆漿粉還原)、豆腐等豆類製品;進口之奶精、植物性蛋白奶精可製作

成漢堡肉、肉乾、香腸、肉鬆等。

4.冰品業

自中國進口之奶精、植物性蛋白奶精可製作各類冰品。

5.調味品製造業

自中國進口之奶精、植物性蛋白奶精可製作調味醬及醬油。

6.飼料配製業

農委會漁業署檢測發現屏東上興公司生產的水產飼料含三聚氰胺,該公司係從韓國進口污染之烏賊內臟粉,做為飼料原料,用來生產石斑魚、

虱目魚和鱸魚飼料,其中18萬公斤生產飼料已流入市面。

(二)零售業及餐飲業

1.食品飲料為主之綜合商品零售業

如超級市場、量販場、便利商店等。

2.專賣零售店

如飲料、酒類、糖果、保健食品、烘焙食品等零售店。

3.水產品零售業

如魚類、蝦蟹類、頭足類、藻類、貝介類等零售店。

4.食品及飲料之零售攤販業

凡從事食品及飲料零售之固定或流動攤販均屬之。

5.餐館業

如便當、披薩、漢堡等餐食外帶外送店。

6.飲料店業

如冰果店及咖啡館。

(三)食品進口貿易商

從中國大陸進口相關乳製品及乳品產品及原料之食品貿易商營收將遭受損失,而有利從歐洲、澳洲及紐西蘭等其他國家進口之業者營收及獲利表現。

附表、中國奶製品、蛋白原料進口概況表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四、對我國相關產業影響及未來發展評析

(一)隨著政策強制下架,體質不佳或小型的食品業者恐將被迫退出市場。

1原本因原物料高漲、通路費用高、全球景氣低迷而買氣下滑的食品業者,經營恐更加雪上加霜。

毒奶粉風暴持續擴大,已演變成整體食品產業安全的信任危機,行政院衛生署日前要求,從中國大陸進口的三合一咖啡、奶茶及奶精的粉狀及

液狀產品,必頇立即下架,直至合格的檢驗報告出爐才能恢復販售。估計

此波下架品項數恐怕超過200品項,市場總值更可能超過新台幣10億元,

以此估算,相關業者被凍結的資金,高達5億至6億元,使得原本因原物

料高漲、通路費用高、全球景氣低迷而買氣下滑的食品業者,經營及資金

調度更加雪上加霜,部分體質不佳或規模小的食品業者恐因資金周轉不靈

而遭到淘汰。

2.消費者信心短期難以恢復,業者仍將面臨營收損失。

未來即使產品檢驗通過不含三聚氰胺,得以重新上架銷售,但消費者信心仍待時間重新建立,業者仍將面臨營收減少之損失,尤其產品過度集

中在乳製品或是乳品的業者,影響程度較大。

(二)禁止中國奶粉及植物性蛋白進口,對國內相關業者成本衝擊不大。

1.中國進口奶粉及植物性蛋白進口量占國內總進口量10%到16%左右

根據2007年國內奶粉及植物性蛋白進口統計,由中國進口的奶粉4,869公噸,占總進口量的10.11%,其餘多數來自澳洲、紐西蘭;植物性

蛋白進口8,622公噸,占總進口量的16.18%,其餘多數來自印尼、美國。

2.禁止中國產品進口後,業者增加的成本應仍在可控制範圍。

根據今(2008)年6月進口月均價比較,中國進口的奶粉,相較於澳洲、紐西蘭進口價格,每公斤約便宜新台幣6到10元左右;從中國進口的植

物性蛋白,相較於印尼、美國進口的價格,每公斤約便宜新台幣5到9元。

而自中國進口奶粉及植物性蛋白進口量佔我國總進口量不到兩成,禁止中

國產品進口對國內相關業者衝擊不大,業者可望改由其他地區進口尋求替

代來源。雖然加工成本相對會增加,業者增加的成本應仍在可控制範圍。

(三)兩岸食品業市場佔有率恐將重新調整,有利國內食品業的長期發展。

1.料源非來自中國大陸之食品種業者可望受惠

在爆發中國毒奶粉事件後,短期消費者對於乳製品信心將難以恢復,然經過此一事件後,民眾在食品消費上,將更加留意成分與產地、製造國

的標示,並轉而消費歐系、日系、紐澳等料源來自其他國家之食品,預期

將有利相關業者營收及獲利表現,如荷蘭進口的可貝可奶粉在毒奶粉事件

後出貨量達兩位數成長,業者並計劃10月1日起將調漲旗下6款奶粉售

價,漲幅最高一成。

2.業者提倡以國產鮮奶取代大陸進口奶粉,有利國內食品業的長期發展。

為重拾消費者信心,未來食品加工業者選購原料時非僅以價格為考量,而需注重品質,選購國內或其他國家優質原料,將有利國內食品業長

期發展。尤其在此次事件中,國內鮮乳的品質相對備受肯定,糕餅、烘焙

等下游食品業者已提倡以國產鮮奶取代大陸進口奶粉用於食品添加,預期

將有利國內鮮乳產業的長期發展,亦有助相關業者業績表現。

3.中國大陸乳品市場佔有率恐將重新調整,有利國內業者拓展市場。

目前國內廠商已在中國大陸有進行乳品產銷的公司,包括味全及統一企業等公司,其中,味全在中國市場以嬰帅兒奶粉與兒童成長奶粉為主,

統一公司在大陸轉投資的統一中國控股,以產銷酸奶為主。在中國嬰帅兒

奶粉市場中,中國自有嬰帅兒奶粉銷售量約佔55%,外商品牌產品(包括

味全)約佔45%,味全2007年品牌知名度排名第10名,市佔率約2.5%

~3%,年營收額約新台幣15億元。歷經此次毒奶粉事件,中國乳品市場

將出現大幅變化,因消費者對中國本土奶粉認同度降低,外商品牌奶粉市

佔率預期將大幅提高,將有助我國相關業者拓展中國乳品市場。

(四)食品檢驗通報機制將列兩岸協商議題,有利兩岸長期經貿往來。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延燒下,顯示出兩岸之間即時、順暢的衛生與問題商品溝通管道,另亦凸顯出台灣對大陸黑心商品的檢測能力仍顯不足。行政院

已計劃提出兩岸商品進口檢驗的標準作業流程和即時通報系統方案,與中國

大陸政府進行溝通,並且將建立兩岸貿易、商品檢驗和衛生主管部門間建立

即時通報系統,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將有利兩岸長期經貿往來。

五、結論

由於自中國大陸進口之奶粉、植物性蛋白及麥芽精可廣泛應用於多樣食品,此波中國大陸毒奶粉進口事件爆發後,威脅國內整體食品業安全性,在政府祭出鐵腕、強制自中國進口相關原料及產品全面下架,使得原本面臨原物料高漲及經濟景氣低迷而買氣下滑的食品業更加雪上加霜,部分體質不佳及小型的食品業者在資金週轉不靈下恐掀起一波倒閉潮。此外,政策下架的決定,短期將嚴重衝擊國內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即使部分產品事後檢驗合格得以重新上架,在消費者信心潰散下,相關食品業者營收仍將遭受損失。惟長期而言,經過此次事件後,將可刺激國內食品加工業採購原料時將更注重品質,有利國內食品業長期發展,而中國大陸乳品市場佔有率的重新洗牌,也將是國內乳品業者未來拓展市場的契機。

管理学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1,你是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 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食用后死亡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也揭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以及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同时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 2,如果你是董事长,总经理你会怎么做 首先要重源头,抓质量,自己企业不但要管好,还要从奶站入手,出问题是在奶站,一旦奶生产企业放松的验查关,就会造成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的流入。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减少散户奶源比例,加强对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 加强企业内部反舞弊监管。严格管理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杜绝形成行业“潜规则”。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决不能醉心于规模扩张,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领导人,做到良心经营。从采集奶源到加工生产,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质问,及时将真实情况公布。立即撤出销毁有问题的所有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其消费信心。 3,如何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从法律、道德、政府监管体制、舆论监督、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依靠法律打击违法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并加大惩罚措施,同时对食品检验的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 企业本身要做到良心经营诚信经营,绝对不能在采集和生产之中为了利益而欺骗消费者。政府不能违法行政,政府要从目前全能政府、全责政府的定位中退出来,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要同社会组织一起来维护。 媒体发挥着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是人们了解事态发展的重要窗口,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企业、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促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媒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应该具备对于商品的辨别能力,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适时要使用法律和媒体工具。

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结果

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结果 发表时间:2013-12-13?内容来源: 互联网?作者: 小编 提起三聚氰胺,就会让人们联想到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这起事件让全国各地上万的婴儿遭受到感染患肾结石,那么当年这起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怎样的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三鹿奶粉事件调查惩处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在一份报价单中的价格为每吨8700元。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记者就从三鹿品牌甘肃省总经销商——兰州兴源食品公司了解到三鹿已经停止生产确认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品牌三鹿优加奶粉,某网编辑从三鹿品牌总监处得到确认,2008年8月5日就通知各地经销商,三鹿在3月至2008年8月5日之前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停售优加系列产品,并且秘密召回,但未公诸于众。这导致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仍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三鹿集团官方网站在事件曝光后遭到数轮攻击,网站标题被黑客改为“三聚氰胺集团”;首页也被改为“看三聚氰胺集团新闻有感”,甚至一度成为了黑客们的聊天和“集体路过”场所。在第二轮攻击中,“三聚氰胺”被作为产品名称列在三鹿的产品网页上。 2008年9月13日,中国国务院启动国家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I 级”为最高级:指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有关部门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质检总局将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验检查。 石家庄官方初步认定,三鹿“问题奶粉”为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已经拘留了19名嫌疑人,传唤了78人。这19个人中有18人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奶厅的经营人员,其余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剂。 河北省政府决定对三鹿集团立即停产整顿,并将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田文华被免职,后并遭刑事拘留,而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等政府官员、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冀纯堂也相继被撤职处理。河北省委也决定免去吴显国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22日,李长江引咎辞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职务,这是因此次事件辞职的最高级官员。毒奶粉事件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行政问责与司法问责风暴”。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2307803.html,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 作者: 来源:《财经》2015年第24期 2008年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至2008年9月11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粉。 两个月来,中国多省已相继有类似事件发生。中国卫生部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发膀胱癌。 2008年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新民网连线三鹿集团传媒部,该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不过,事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局从未接受过三鹿集团的委托检验。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同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不过三鹿亦指出其公司无18元价位奶粉。 其实早在2008年5月20日,就有一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存在质量问题,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后来他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不果。为此,该网民以网上发文,并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不过,该控诉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取得该网民的账户密码以 请求删除网上有关帖子。事后该网民则表示,他因为相信了三鹿集团的解释,他买到的是假货,因此同意接受赔偿并删除帖子。 据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8月1日下午6时,三鹿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分。2008年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其注册所在地石家庄市政府和新华区政府。并开始回收市场上的三鹿婴幼儿奶粉。2008年8月4日-9日,三鹿对送达的原料乳20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确认“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 确认因自己集团生产的奶粉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结石后,三鹿集团开始进行危机公关工作。三鹿公关公司北京涛澜通略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被指在2008年8月11日向三鹿集团建议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合作,屏蔽有关新闻的公关解决方案建议: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高考语文经典素材——热点话题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1.有感于日本问题大米代理商谢罪自尽 这两天读到两则新闻,颇有感悟。一是截至18日8时,“三鹿奶粉”事故已致全国6244名婴幼儿患病,158名发生肾衰竭,3名死亡。且因伊利、蒙牛、雅士利、施恩等22家企业生产的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结石婴儿”人数可能上升。另悉,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稻米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倒卖受污染大米,“三笠食品”的代理商、奈良广陵町米谷公司社长16日晚在寓所上吊身亡。 同样的企业主,不同梯级的生命敬畏和责任担当意识。前者,三鹿婴儿奶粉,面对花朵般的幼小生命,竟然含有“毒魔”三聚氰胺,从孩子妈妈举报发现问题到主动面对问题,一直采取遮掩、推诿、被动的疲沓姿态;后者,“三笠食品”即便销售受污染大米,但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称,目前尚未收到该问题大米损害人体健康的报告。没有公民健康伤害,而食品代理商却不遮不掩,以死谢罪,前后两者对待生命的态度迥然不同。 发现问题,日商是羞愧与痛苦难当,以死叩谢苍穹。而三鹿奶粉直到上月问题愈来愈严重,企业主还能百般狡辩、推诿塞责;还能脸不红、筋不胀地拿“国家免检产品”来作自己的挡箭牌。 作为消费者,当然不是要中国这么多问题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商人,都去学这名知耻而自杀的日商刚烈对待自己直接或间接犯下的罪恶。大家希望见到的是企业主起码的责任担负与敬畏生命的本能意识。 所以,“卖问题大米的日商自杀”对我国的奶粉生产企业当是一声棒喝,直抵违法食品商人的心窝,压下他们肆意违法的气焰。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具这种高蹈的生命意识,就一定能够及时扭转当前食品安全的窘境,还公民“吃得放心”的基本民生权益。 2.三鹿事件根源——自贱、自戕、自绝 三鹿奶粉事件,看似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联系到中国近年来一系列类似的恶性事件,就绝非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所能涵盖、所能解释得通。三鹿奶粉事件,其实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案例回放 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 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3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9月11日:甘肃:59名婴儿患病,1人死亡。9B 11日上午10k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9月11日晚,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8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9月12日:三鹿集团辩称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9)1 13日: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将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咀,各地纷纷出现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的儿童,甚至出现死广的情况。这不仅使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也使三鹿集团纷纷出现危机,到了破产的境地。回望过去,三鹿集团在危机出现时并没有积极应对,采取消极回避、瞒报、隐瞒、欺骗消费者等手段处理,这种处理危机的模式使得三鹿集团在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五年位居第一、国内的奶粉巨头的大型奶制品企业,走向了衰亡。导致企业倒在这场危机中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缺乏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面对危机采取种种错误策略是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 一、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防微杜渐 这场导致二十九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六人死亡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①,将三鹿集团推到了公众舆论的中心,作为抽检不合格率最高的三鹿集团在这场危机当中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实质上与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内部管理的诟病早已显露端倪,但并未引起三鹿高管的足够重视。 ,但.奶源质量监控不力。三鹿将这些“奶源地”称为他们的“第一车间” 1.是‘‘第一车间”是个缺乏严格管理的车间,且奶农和企业的利益点并不一致,尤其在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进驻河北后,为争夺奶源,企业的收购员更是对原奶质景监管放松警惕,这为奶农添加化学物质以使牛奶达标提供了机会。2.“贴牌生产”和低成本并购的扩张模式为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留下隐患。二、面对危机,行动迟缓 自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因食用三鹿系列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颗粒的现象,企业高管并未对此引起重视,认为可能是孩子上火所致。一直到2008年4月,随着消费者投诉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增多,企业管理人员开始认定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5月下旬企业组织相关

毒奶粉事件法律责任分析

毒奶粉事件法律责任分析 赵虎律师 自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因为一罐奶粉所发生的争议、事件、案件层出不穷。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国人对洋奶粉趋之若鹜,国内奶业均遇到困境。再一次爆发的毒奶粉事件让国人看到,原来洋奶粉也是靠不住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后,许多奶企在宣传自己奶品的时候会重点宣传自己的奶源来自于新西兰,好像新西兰的是一个奶源可以绝对放心的地方,而这一次毒奶粉的源头的恰恰是新西兰最大的奶企恒天然。恒天然在今年的8月2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受影响国家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中国市场的多美滋、雅培、哇哈哈等品牌产品受到影响。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被核实的与毒奶粉有关的病例,但是一起安全事故出现以后,由谁对受害者承担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往往是我们法律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一旦出现与毒奶粉有关的病例,马上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赔偿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而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除了民事责任还可能涉及到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限于篇幅,对于后两者本文暂不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法律关于此类案件的规定。《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另外,《侵权责任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做出了相同的规定。根据上面所举法条的规定,毒奶粉因为含有肉毒杆菌,存在危及人身的不合理危险,所以应该属于《产品质量法》所指的产品存在“缺陷”。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种产品缺陷产于与生产环节,最终应该由产品生产者来承担责任。法律为了便于受害者起诉,规定了受害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选择起诉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再由他们之间相互追偿。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中,受害者既可以选择产品的生产者多美滋等奶企要求赔偿,也可以选择产品的销售者家乐福等超市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 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 自 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 在 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 观 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 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 1 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 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指 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 鹿

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 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 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 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 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 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 2 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1、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 2、2008年5月17日,客服部书面向领导集团报告情况。

【历史回放】中国毒奶粉事件 各国家地区反应一览表

【历史回放】中国毒奶粉事件各国家地区反应一览表 自由武力于2008/9/27 17:35:48 发布在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9月26日电---亚非共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从中国进 口奶制品,另有数国由于担心毒奶粉流入国内市场,已在周三之前召回此类产品。同时欧盟也对中国婴儿奶制品下了禁令。截止到目前中国已报4名儿童因服含毒奶粉死亡。下文列出了各国及地区在毒奶粉事件中作出的反应。进口禁令颁布国:孟加拉国:禁止进口三个中国奶制品品牌三鹿、索康和雅士利。所有进口奶粉都要在国家港口接受质量检测。不丹:周二禁止中国奶制品进口,并在国内对此类产品展开全面调查。文莱:卫生部禁止了所有的中国奶制品,虽然目前文莱并未从中国直接进口奶制品。布隆迪:周六颁布命令,禁止进口或销售中国奶制品。哥伦比亚:禁止进口中国奶粉欧盟:欧盟禁止进口成分中含中国产牛奶的婴幼儿食品法国:禁止所有含中国牛奶的食品作为预防措施加蓬:与布隆迪同一时间发布禁令。加纳:食品药品会周二暂停进口所有中国牛奶及含奶产品。印度:三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牛奶及奶制品印度尼西亚:周二禁止进口中国产乳制品。科特迪瓦: 禁止进口中国产乳制品。马来西亚:周二禁止进口和销售所

有来自中国的奶制品,巧克力、糖果及其他含奶食品。马尔代夫:禁止进口中国奶制品以保护全国30万人口尼泊尔: 禁止进口中国牛奶及含奶食品,作为预防措施。巴布亚新几内亚:禁止进口中国奶制品菲律宾:周二禁止进口或销售中国奶制品,对可能的污染产品展开调查。新加坡发现两例中国产品含三聚氰胺後,于9月19日禁止国内进口或销售中 国奶制品。这两例问题牛奶分别是“伊利牧场大果粒酸奶味雪条”和中国产“子母牌”草莓口味牛奶。周日大白兔奶糖因发现含有三聚氰胺而被下架。韩国:监测发现进口中国饼干中含三聚氰胺,因此下令禁止进口所有成分中含奶粉的中国食品苏里南:禁止进口中国牛奶及奶制品,并加强对东南亚进口食品的监察检测台湾:于周日禁止所有大陆产奶制品,周日台北为消费者建立一牛奶化验站。台湾企业金车集团周日召回了12万箱内地奶制品,其中八种含奶产品,包括速冲汤 及七种口味的咖啡粉,都检测出了三聚氰胺。坦桑尼亚:停止所有中国奶制品进口,查封34吨中国奶粉多哥:禁止进口、运输、销售中国原装奶制品越南:禁止进口中国牛奶,卫生部官员警告这种产品可能已经被销往中部贫困地区产 品召回国家:英国:英国连锁超市Tesco撤下了驻英国、中国和马来西亚店铺销售的大白兔奶糖,作为防范措施加拿大:召回中国产的日清美味宝喳咋甜食,其原料包括伊利牛奶,後者在香港的质检中未能通过。加拿大还加大了质检的产品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1.三鹿集团 牌价值达149.07亿元。 200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案例概要: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

特点为氮原子很多。 事件过程 2008年5月医院爆发幼儿结石。 2008年6月南京媒体报道幼儿批量发病,亦可见质检总局网站投诉。 2008年7月,长沙株洲衡阳,患者家属投诉质量问题,长沙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布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产品,总量700吨。 2008年9月12日,三鹿确认为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甘肃:甘肃上报59例,死亡1例 公关措施(事实+分析): 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三鹿集团犯了处理危机公关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2、 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在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未果后,该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该控诉之后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要求删除有关帖子。 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这也显然为以后的三鹿事件的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笔。三鹿集团对于已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却欺瞒消费者,试图掩盖事实,这就违反了处理危机事件中迅速、主动、真诚与公众,媒体沟通的原则。 3、 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9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我省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 ●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三鹿毒奶粉的“四大好处”

---------------------------------------------------------------范文最新推荐------------------------------------------------------ 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三鹿毒奶粉的“四大好处” 近来,三鹿毒奶粉事件充斥各大媒体,不管你是读报还是看电视、上网,映入眼脸最多的新闻莫过于这“三鹿毒奶粉”了。 报道说,这“三鹿毒奶粉”之所以毒,不是因为它本身有毒,而是人为地在奶粉里面加入太多的有毒物质“三聚氰胺”。据说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后就能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而这个“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又会影响人体肾功能的正常发挥,严重的就会患肾结石病。所以,加入“三聚氰胺”量最高达值达2563mg/kg的“三鹿奶粉”,一举出了恶名,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各大媒体痛骂声一片。而我却认为,三鹿毒奶粉虽然有罪,但也并非全是坏处,归纳起来,至少有四大好处: 好处之一,就是它带出了更多的毒奶粉,让更多的儿童免于毒害,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 大家想想便知,如果没有“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国家质检总局会在全国范围内对奶粉进行检查吗?会查出那么多的有毒奶粉吗?可以说,如果没有“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要想查出其他有毒奶粉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同样道理,如果不查,这些毒奶粉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在市场上照样正常销售,一直在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今,因“三鹿毒奶粉”,而查出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 1 / 12

问题奶粉,这岂不是对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从这角度来看,“三鹿毒奶粉”是否还有好处?换句话说,我们虽然牺牲了三鹿奶粉这一品牌,但是我们保护了全国更多儿童的身体健康。 好处之二,就是国家也在纠错,废除了“食品质量免检”制度 或许有人会疑惑,国家为何要搞“免检产品”制度?其实,国家当时推出这个制度的初衷和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当时,此制度设立宗旨是扶优扶强,引导消费,避免重复检查,克服地方保护,减轻企业负担。然而国家却有一点没想到,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让自己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当国家把免检产品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后,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能不去造假吗?反正造假也无人来检查,假不假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搞这种“产品免检”制度,就如叫老鼠去管粮仓一样,那么的可笑。 现在,因为“三鹿奶粉”的过分造假,消费者吃出问题来了,国家才意识到,这种“产品免检”制度的危害性。为此国家废除了“食品质量免检”制度,这是国家之幸,是人民之幸。 试想,倘若没有“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国家会去废除这“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吗?如果不废除这个制度,那么“毒奶粉”是否还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人民群众是否还在饮用,受到毒害?长期这样下去,国人的结石病患者岂不是越来越多?而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是否也要下降了呢?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下降,东亚病夫的帽子是否又要扣在国人的头上了呢?如此联想,我们的国家何日才能强盛?又怎不令国人忧心忡忡呢?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阜阳大头婴儿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又一起因奶粉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婴幼儿致病的事故聚焦公众眼球。为了避免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中,受害者索赔无门,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再现,笔者从民事、刑事、行政三个方面对该案进行分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方面的一己帮助。 一般而言,消费纠纷发生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种方式成本最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种调解是自愿的,调解成功当事人之间要签订调解协议,但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一般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部门申诉,要求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一裁终局而且具有强制性,表现在当事人一旦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者所作的裁决就具有法津效力,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法律规定的解决产品质量民事争议的最后途径。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采用民事诉讼。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其中人身伤害包括人的肢体损伤、残废、灭失等,以及造成身体疾病、死亡等。三鹿公司生产的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已造成一名婴儿因肾结石死亡,近百名婴幼儿童肾功能不全,属于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形,应当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当然,如果按照三鹿公司内部的说明,该批奶粉受污染原因为奶农受利益驱使向鲜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则其在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后,可以向不法奶农追偿。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受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消费者应当在一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超过了这个法定期间再向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驳回起诉,这个法定期间叫做诉讼时效。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算。因此,购买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的监护人应当在9月11日石家庄三鹿公司发布声明后,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免丧失胜诉权。只要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都会依法给予公正的判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实施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和被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三鹿奶粉事件反映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不但使婴儿奶粉,而且也使中国的奶粉乃至食品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 (一)政府监管部门失职 食品安全监管在实践中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和执法。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明确谁来监管,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如何监管,能不能最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酝酿已久的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过去长期积累的监管缺陷最终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形式全面爆发。 同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自身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质量监督与卫生监督两套功能重叠的机构和队伍,管理上混乱,责任不清;各个机构之间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缺乏内部纵向和外部横向的交流与沟通;食品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失灵,在危机爆发前期,不能有效预测危机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危机爆发后,是否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厉惩处相关的企业和个人。如果各级食品监督和质量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很多食品危机事件的发生。如果这些监管部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二)利益的驱使拷问企业的“自律” 三鹿集团在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社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很多不法商人和企业唯利是图。对利益的考量大于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已经成为某些企业发展的定势思维。近年来,中国问题食品危机事件频发,从苏丹红一号、劣质奶粉、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去年的毒豆奶、毒饺子和近期的毒奶粉事件,为什么我国的问题食品屡禁不止?这显然与一些不法商人的商德有关。一些企业利欲熏心,甚至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或者生命。 (三)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淡薄 事实上,早在三鹿问题奶粉曝光前几个月,浙江省一位王姓妇女发现女婴小便困难,就怀疑是因为吃三鹿奶粉导致的,但她因交不起当地工商部门上万元的化验费,最后三鹿“赔”了她几箱奶粉了事。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不强,致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所幸的是,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明智的反应:一是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 二、启示--构建中国食品危机管理机制 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它的“后经验性”决定了食品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运作。监督的过程,是由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只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鹿集团内部质量监督的具体做法是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作为内部监督的手段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年地三鹿奶粉事件给了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重重地打击.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年销量突破亿地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人身安全地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地经营,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地监督行动.这不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地考验,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地一次艰难抉择. 虽然事件已经过去五年多,但伴随着我们地仍然是大大小小地安全隐患地相继曝光,这种情况地陆续出现,反映了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地管理不当.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地经过.b5E2R。 年月,新浪网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年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p1Ean。 月日和月日,有匿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地帖子,揭露了他于浙江泰顺县城超市买地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而针对此事件,三鹿集团地温州地区总经理却是以找到该网友地家,以送礼地方式要求该网友删除帖子.DXDiT。 月日,三鹿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其样品,月日取得结果,个样品中个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地成分.而两天前三鹿对消费者地关于质量地解释却是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RTCrp。

当天深夜,三鹿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来保护三路品牌.至此,三鹿股份公司地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代表得知此事,要求召回受污染产品,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而三鹿仅将此事报告石家庄市政府等部门,企图掩盖真相.5PCzV。 年月日,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地方式引起了“恒天然”极大不满,“恒天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于月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开始严正对待此事.而这一天,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三鹿奶粉问题.月日开始,各大媒体相继曝光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开始彻查整件事情.到月日,事情才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地官员和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地三鹿集团也就此倒闭.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地耻辱,同时也是警钟,提醒企业地管理者要妥善经营,对得起消费者地信任.jLBHr。 纵观整个事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小农散养地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xHAQX。 、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益,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个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