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1.绪论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司外揣内,试探与反证

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2.阴阳五行

五行特性:

木:木曰曲直,木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特性,用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

火: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

土:土爰稼穑,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是孕育、长养、承载万物的基础

金:金曰从革,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的特性

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

相生相克:

肝心脾肺肾,胆肠胃肠胱(三焦),目舌口鼻耳,怒喜思悲恐,风暑湿寒燥,春夏长夏秋冬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3.气血津液

气的分类:元气(原气,真气,肾),宗气(大气,胸),营气(荣气,化血),卫气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

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即精微之气。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即功能之气。

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气与津液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

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血的生理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

能,此外,血是神的主要物质。

4.脏腑经络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主神志:心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

意识、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作用。在体合脉,在

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

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肺有主持、调节

全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作用。主宣发肃降,通

调水道: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

用;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的作用;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

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调节的作用。

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都通过百

脉会聚于肺,然后在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

讲富含氢气的血液输布到全身。主治节是指肺

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在体

合皮,在窍为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其华

在毛。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肉、主

四肢,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

在唇。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在液为相,其华在爪。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在窍

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传化糟粕

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功能上主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脑: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女子胞:主

月经和孕育胎儿。

5.病因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春风、夏暑

(火),长夏湿,秋燥,冬寒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

性,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

主动,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

收引

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

津耗气,暑易夹湿。

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湿性重浊。湿

性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易伤

津耗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

易致肿疡。

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

染性的病邪

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

病状相似。一气一病。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怒

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郁,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劳逸: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其他病因:

痰饮,瘀血,外伤

6.发病与病机

发病:正气不足发病,邪气与发病,环境与发

病——外环境与发病,内环境与发病

病机:

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实证与虚

症,虚实错杂,虚实真假。邪正盛衰与疾病转

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正虚邪恋,邪去正

虚。

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阳亡失:亡阳,亡阴

7.四诊

望面色:病理面色变化主要有青赤黄白黑五种。青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等病证。赤色通常主热证;黄色主脾虚气血不足、湿证等病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等;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瘀血

望舌苔:望舌苔蛀牙观察苔色和苔质两个方面的变化。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既可主寒证,又可主热证。苔质:有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几种,分别可判断病位,病性,预后等

8.辩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表里辩证:(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

寒热辩证:(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机体阴盛或阳虚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盛或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寒热证关系:寒证与热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形成寒热转化证候,即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寒证,热证在一定病理阶段所出现的某些表现与其本质相反的情况,称为寒热真假。虚实辩证:(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症,实证。

虚证和实证的临床表现:虚证表现是多为久病,病程长,体质瘦弱,身倦神疲乏力,声低气短息微,隐隐作胀,疼痛绵绵,喜按,舌质娇嫩,舌苔薄少,脉象虚细无力。实证表现是多为新病,病程短,体质多壮实,神情烦躁,声高气粗,胀满,疼痛剧烈,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象实大有力。

阴阳辩证:(归类病证的纲领)阴证:里证,寒证,虚症。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

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阴证精神萎靡,神疲

乏力,面色淡白或晦暗,声低气微,畏寒肢冷,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嫩,舌

苔白润,脉象细弱或沉迟无力。阳证神志烦躁,

面色红赤,语声粗壮,呼吸急促,发热,口渴

引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象

浮、数、洪大有力。

寒证和热证的临床表现:寒证表现是怕冷肢凉,

冷痛喜温,面色白,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

涕、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而润滑,脉迟或紧;热证表现是发热面红,口

渴,烦躁不宁,痰涕黏稠,大便干结,小便短

黄,舌质红,脉数等。

六经辨证:张仲景《伤寒论》,对外感病发生发

展过程中所反映的证候进行分类归纳,以阴阳

为纲,划分为三阴证(太阴,少阴,厥阴)和

三阳证(太阳,阳明,少阳),用以说明病变部

位,性质,正邪盛衰,病势趋向和六经病证之

间传变关系的一种辩证方法

卫气营血辩证:外感温热病的辩证纲领,是吧

外感温热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

段的证候类型,以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

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和疾病传变规律的辩证方

法。

9.预防与治则

预防

未病先防:调摄精神,锻炼身体,注意起居,

药物预防。

既病防变:早起诊治,遏止传变。

治则

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治本与治标

扶正与祛邪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因人

正治与反治具体内容:

10.中药基本知识

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药物影响人体

寒热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中药的重

要性能之一。确定依据:是以中医八纲中的寒

热辩证为基础,依据患者服药后,药物对机体

寒热病证的影响以及所产生寒热作用反应加以

认识的。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称

为寒凉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的,称

为温热药。

五味:辛,甘,酸,苦,咸。用以反应药物补

泻散敛等作用性质。作用特点:辛味具有散,

行特性,有发散行气活血等特点。甘味具有部

和缓特性,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和调和药味等作用。酸味具有敛、涩特性,具

有收敛,固涩等作用。所以能收敛固涩,治疗

滑脱证的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

固精止带的药物,多标以酸味或涩味。苦味具

有泄,燥的作用特点。咸味具有泄,燥特性,

具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淡味具有渗,

利特性,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归经: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脏腑

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

部位和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特点

升降浮沉: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确

定依据:是通过药物对病证的治疗效应加以认

识和概括的。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

趋向相对而言。影响因素:药物的作用趋向可

随炮制、配伍而发生改变。临床意义:可利用

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

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

七情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

杀,相恶,相反

单行:两味药物配伍后,各自独行其是,互不

影响临床效应的配伍关系。相须:性能功效类

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某种或某几种治疗

效应。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

以一味药物为主,另一味药物为辅,辅药能提

高主药的疗效。相畏: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能被另一味药物降低或消除。相杀:指一味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相恶:一味药物的某种或某几种治疗作用会被另一味药物削弱或消除。相反: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效应,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

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中药炮制:根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和制剂的要求,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中药炮制目的:增效,减毒,纠性,矫臭味,净药材

常用中药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热解表,平喘,利尿消肿

桂枝(孕妇慎用):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温助阳气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止呕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止痉

羌活:祛风散寒,祛风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解表,通鼻窍,止痛,温肺止咳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疏肝行气

柴胡: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肺,清肝明目

防风与羌活:相同点:二者均能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不同点:防风还可以祛风以止痉

柴胡与升麻:相同点:二者均能解表退热,升

阳举陷。不同点:柴胡还可疏肝解郁,升麻还

能清热解毒,透疹

麻黄功效与应用: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表

实无汗者。其发汗力强,故最宜于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而无汗者,并常宇桂枝配伍。平喘:

用于各种喘咳气急病证。其平喘作用良好,常

配伍于风寒,痰浊,热邪等所致喘咳气急。又

因发汗解表,故宜于风寒表证兼有喘咳者。利

尿消肿:用于水肿。本品利尿以消肿,又解表,

适宜于水肿,小便不利兼风寒表证者。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清肺胃热,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清肺养阴润燥。清胃热,生

津止渴。滋养肾阴

栀子:清热泻火。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

解毒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凉血

止血,清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清热泻火,退虚热,清热解

龙胆:清热燥湿,清热泻火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散结,滋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

清虚热药

青蒿:退虚热,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退虚热,清泄肺热,凉血

清热药分几类?主治哪些病证:清热药氛围清

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

血药,清虚热药,清热泻火药主治脏腑热证或

温病气分证;清热燥湿药主治脏腑湿热病症;

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诸证李清热凉血药主治血

分热证或温病营血分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泻下药-攻下药

大黄(孕妇慎用):泻下通便,攻下积滞。泻火

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芒硝(孕妇慎用):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大黄与芒硝异同:相同点:泻下,清热。不同

点:大黄泻下攻积,还能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芒硝软坚泻下,兼清热

消肿

泻下药-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孕妇慎用):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牵牛子(峻下逐水药):峻下逐水腿肿,泻下攻

积,驱蛔虫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祛风湿,发散风寒,止痛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秦艽:祛风湿,清利湿热,退虚热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桑寄生与五加皮异同:相同:祛风湿,强筋骨,

不同:桑寄生还能补肝肾,安胎,五加皮又能

利水消肿

独活与羌活:相同: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

同可用治风寒湿痹。不同:独活药性温和,作

用偏下偏里,解表之力不及羌活,祛风湿之力

较强。羌活药性燥烈,作用偏上偏表,发散力

强,善治外感风寒夹湿的头身疼痛以及上半身

的风寒湿痹。

化湿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广藿香:化湿,解表,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行气安胎

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薏苡仁(孕妇慎用):利水渗湿,健脾,舒筋,清热排脓

茵陈:利胆退黄,清利湿热

温里药

附子(孕妇慎用):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

理气药

厚朴:行气,燥湿,平喘

枳实:破气消痞,化痰消积,治脾气虚

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止痛

香附:疏肝解郁,调经解痛

薤白:行气宽胸,理气调中

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神曲:消食化积

麦芽:消食化积,回乳

莱菔子:消食化积除胀,降气化痰。

驱虫药

槟榔:驱虫,行气消积,利水,截疟

使君子:驱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止血药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三七:华语止血,活血止痛,补虚

三七功效主治:三七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初学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对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长于止痛,可用于外伤及内脏初学瘀血疼痛

活血化瘀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孕妇慎用):活血行气止痛

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孕妇忌用):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化瘀

消斑

郁金(孕妇慎用):活血行气止痛,清心解郁,

清热凉血,利胆退黄

丹参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

神。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

痛,心腹疼痛,疮痈肿痛,温热病病人营血的

神昏及心悸失眠。

化痰药

半夏(孕妇慎用,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孕妇慎用,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外用消肿止痛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小毒,婴儿慎用):止咳平喘,润肠通

便

紫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化咳止痰

苦杏仁与紫苏子异同:相同:都具有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功效。不同:苦杏仁兼能宜肺,为治

咳喘要药;紫苏子还兼能化痰

安神药

酸枣仁:养心安神,收敛止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化痰开窍,祛痰止咳,消散

痈肿

平肝潜阳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收敛

固涩

石决明功效主治:具有平肝阳,清肝明目之功。

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热目赤肿痛,视

物昏花等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

热解毒

牛黄(孕妇慎用):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

解毒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止痛

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活血散结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

收涩药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

宁心安神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肺脾益心肾之气,生津止

渴,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元气,补肺脾益心肾之气阴,生津

止渴

党参:补脾气,益肺气,生津,补血

黄芪:补脾益气,利水消肿,补肺气,益卫固

表,托毒生肌

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甘草:补益心气,补脾气,止咳祛痰,缓急止

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补血药

当归:补血。活血化瘀,止痛。调经,润肠通

便,

熟地黄:补血,滋肾精养肝阴

阿胶:补血,止血,滋养肺肾之阴

何首乌:制首乌补血,制首乌益肾精,制、生

首乌截疟,生首乌缓泻通便

白芍:补血,平抑肝阳,缓急止痛,收敛止汗

补阴药

南沙参: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清胃热

麦冬: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清胃热,养

心阴、清心安神

枸杞子:补肝肾阴,明目。益精血

龟甲:补肝肾阴,潜阳,息风。健骨,止血,养血安神

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补血,托毒生肌

淫羊藿:补肾阳。祛风湿,强筋骨。祛痰止咳平喘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菟丝子:补肾阳,固精缩尿,止带止泻。明目,安胎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止痛。安胎,降血压紫河车:补肾阳,益肾精;补益肺气,补气血收涩药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黄芪与白术异同:相同:补脾气,利水,固表(止汗)。不同:黄芪长于升阳举陷,并可补肺气,托毒生肌;白术还能燥湿,安胎。

利水利尿药:麻黄,郁李仁,茯苓,薏苡仁,茵陈,泽泻,猪苓,车前子,滑石,金钱草,芦根,黄芪,槟榔

截疟药:青蒿,何首乌,槟榔

安胎药:砂仁,黄芩,艾叶,桑寄生,白术,菟丝子,杜仲,续断

调经:山楂,大黄,麝香,肉桂,川芎,香附,丹参,大血藤,当归

止血药:白及,三七,荆芥,栀子,马齿苋,黄芩,阿胶,续断,龟甲,地黄,水牛角

活血化瘀药:山楂,大黄,三七,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牡丹皮,大血藤,益母草

安神:丹参,牡蛎,珍珠母,酸枣仁,柏子仁,茯苓,麦冬,人参,龟甲

2020年整合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1. 金钱草:A A. 治黄疸 B. 治石淋 C. 治乳痈 D. 治肺痈 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 A. 黄连 B. 黄芩 C. 黄柏 D. 龙胆草 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 A. 相畏 B. 相使 C. 相反 D. 相须 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 A. 夏枯草 B. 羚羊角 C. 牛黄 D. 地龙 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 A. 水肿 B. 风寒表证 C. 虚热证 D. 胎动不安 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 A. 1700种 B. 1980种 C. 365种 D. 300种 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 A. 甘草与西洋参 B. 白术与黄芪 C. 黄芪与甘草 D. 甘草与白术 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 A. 祛风止痛 B. 利水消肿 C. 引火(血)下行 D. 解毒消痈 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

A. 款冬花 B. 紫菀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 A. 山楂 B. 神曲 C. 麦芽 D. 鸡内金 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 A. 后下 B. 布包煎 C. 单煎2h以上 D. 先煎 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A. 石膏配知母 B. 石膏配栀子 C. 知母配黄柏 D. 知母配龙胆草 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 A. 祛痰止呕. B. 祛痰排脓 C. 祛痰温胃 D. 祛痰行气 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 A. 白芍 B. 当归 C. 阿胶 D. 熟地 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 A. 桑白皮 B. 葶苈子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6. 薤白的功效是:C 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 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 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 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 A. 发散行气 B. 软坚泻下 C. 燥湿通泄 D. 利水渗湿 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 A. 虚寒性痛经 B. 血热性出血 C. 收敛止血 D. 跌打损伤 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 A. 目赤肿痛 B. 目暗昏花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最新汇编)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阴阳: 2、气机: 3、津液: 4、解表药: 5、七情: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麻黄: 2、石膏: 3、茯苓: 4、人参: 5、川芎: 三、(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填空题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

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司呼吸 B、主血脉 C、主疏泄 D、主升发 E、主纳气 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从革 E、曲直 3、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 C、五脏、六腑 D、五脏、六腑与经络 E、五脏的各种形象 4、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肝与肾 D、脾与肾 E、心与肾 5、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A、正胜邪负 B、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 D、邪胜正负 E、邪正相持 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A、辨病求因 B、辨症求因 C、问诊求因 D、相对性 E、直观性 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A、肝 B、脾 C、肾 D、心 E、肺 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A、大肠 B、膀胱B、三焦D、胆E、小肠 9、归属内伤病因是() A、劳逸 B、医过 C、外伤 D、六淫 E、水湿痰饮 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 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A、湿阻中焦 B、湿温初起 C、痰饮伏肺 D、水湿内停 E、风湿痹痛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药学概论-总复习-考试重点1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③用于疾病的诊断; 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自然界 五 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脉 五液 五神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弦 泪 魂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洪 汗 神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缓 涎 意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忧 浮 涕 魄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沉 唾 志

20、什么是痰饮?什么是瘀血? 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瘀血:泛指体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存留在体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21、什么是四诊? 答: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22、简述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 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证; 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水饮证、瘀血证。 23、脏腑在舌面上是如何分属的?请简述病理性舌色的主病?答:舌尖分属心肺;舌中分属脾胃;舌根分属肾;舌的两边分属肝胆。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舌主热证; 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 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24、何谓八纲辨证?说出八纲辨证的意义? 答: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的病因、部位额、性质和正邪斗争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诊断为不同病证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中医内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中医内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不属内科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A病邪B地域C行为D时间 2.风热感冒的首选方是: A新加香薷饮加B荆防败毒散C桑菊饮D银翘散 3.下列症状哪一项对诊断外感发热最有意义? A恶寒B烦渴C面赤D发热 4.痢疾初起,兼风热表证,发热,头痛身重者,应解表清里,选用下列何方为宜? A荆防败毒散B麻杏石甘汤C葛根芩连汤D银翘散 5.下列哪一项对诊断痢疾最有意义? A大便里急后重B腹痛腹泻C有饮食不洁史D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6.外感咳嗽的治法是: A祛邪止咳B祛邪化痰C解表止咳D祛邪利肺 7.患者咳嗽气粗,痰多色黄粘稠厚,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最佳选方是: A清金化痰汤B沙参麦冬汤C二陈汤D泻白散 8.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易感冒,咳呛痰少质粘,口干烦热,咽喉不利,颧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治疗选方为: A七味都气丸B五磨饮子C真武汤D生脉散合补肺汤 9.喘息气急,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咳吐不利,或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舌苔色白厚腻,脉滑。其辨证属何证? A风寒闭肺B水凌心肺C肝气乘肺D痰浊阻肺 10.肺胀的病变首先是在: A肺系B肺C肾D心 11.证见胸部膨满胀闷,气短、气急不得卧,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首选方是: A小青龙汤B大青龙汤C真武汤D平喘固本汤 12.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A心阳不振B水气凌心C心血瘀阻D肾阳虚衰 13.心悸不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尤甚,头晕目眩,耳呜,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其主方是: A归脾汤B安神定志丸C朱砂安神丸D黄连温胆汤 14.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 A张景岳B刘河间C朱丹溪D李东垣 15.黄某,男,38岁,眩晕,头目昏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加重,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辨证为: A肝火上炎B痰浊上蒙C肝肾阴虚D肝阳上亢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中医药学概论作业 2 一、问答题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中医药学概论作业 3 一、问答题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 义。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6.举例说明方剂运 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7.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8.简述气机异常与脏腑的关系。举例说明理气剂组方的原则。 9.简述桑菊饮、小柴胡汤、归脾丸、朱砂安神丸的功效主治。 10.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理中汤与小建中汤、六味地黄丸与 肾气丸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四气: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 2、五味: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 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4、八纲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辩证方法 5、疫疠:又称瘟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6、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 7、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的全身情况、局部表现、排出物以及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 8、闻诊:是指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声音和气味变化的诊病方法。 9、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以及现在症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查疾病的方法。10、切诊:是医生运用手指切按病人脉搏以探测脉象、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11、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特点。 12、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性的一种性能。

13、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 二、问答题: 脏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 1、心:主血脉;主神态 2、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4、肝:主疏泄;主藏血 5、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六腑: 1、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2、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3、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4、大肠:传化糟粕 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6、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三、案例辨析(处方组成、辩证分析、治病机理、功能主治) 1、四物汤 熟地黄12g 当归白芍各9g 川芎6g 方中熟地甘温味厚,其质柔润,长于滋阴养血,为君药。当归补血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卷2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 真题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五脏中称为“后天之本”的是哪一脏: A.肺 B.心 C.肾 D. 肝 E. 脾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火的“所不胜”之行为: A.木 B.火 C.金 D.水 E.土 3、具有“灌心脉以行气血”作用的是 A. 卫气 B. 经气 C. 元气 D. 营气 E. 宗气 4、“受纳、腐熟水谷”是哪一腑的功能: A. 膀胱 B.胃 C. 胆 D.小肠 E. 大肠 5、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E.《诸病源候论》 6、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气是: A.肺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7、激发人体生长发育,津液的生成、输布有赖于气的()作用: A.推动 B.温煦 C.防御 D.固摄 E.气化 8、在五体中主脉的脏是: A. 脾 B. 肾 C.肝 D. 肺 E.心 9、五行中“火”的特性为: A. 炎上 B.曲直 C. 从革 D.稼穑 E. 润下 10、肝的功能是: A.主神志 B.主生长发育 C.主运化 D.主水液输布 E.主疏泄 11、肾在体合: A.骨 B.肉 C.皮 D.脉 E.筋 12、具有善行数变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火邪 D. 风邪 E. 燥邪

13、具有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燥邪 D. 风邪 E.火邪 14、具有传染性外感病因是: A.六淫 B. 饮食不节 C.疫疠 D. 七情 E.劳逸 1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行是: A. 火 B. 木 C. 土 D.水 E. 金 16、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和剂局方》 17、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和剂局方》 18、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的药是 A.麻黄 B.桂枝 C.薄荷 D.石膏 E.知母 19、属于发散风热药的是: A.麻黄 B.桂枝 C.薄荷 D.石膏 E.知母 20、中药的四气是: A.气血阴阳 B.酸苦甘辛 C.寒热温凉 D.升降沉浮 E.有毒无毒 21、中药处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A.君 B.臣 C.佐 D.使 E.淡 22、中药配伍禁忌中“乌头”反: A.半夏 B.大戟 C.苦参 D.芫花 E.甘遂 23、具有“实而不满”特点的是: A.肝 B.脾 C.膀胱 D.心 E.肺 24、其华在唇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脾, D. 肺, E. 肾 25、主通降作用的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胆 E.胃 26、主藏精,其华在发的脏是: A.肺 B.脾 C.肝 D.肾 E.心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 性考核作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 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 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 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 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2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 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 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 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 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 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 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 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 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 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 6.举例说明方剂运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中医药大学儿科学期末考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E)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考试科目:中医儿科学 考试时间: 试题类型:本科期末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2.感冒夹惊的病机是邪陷厥阴。() 3.麻疹为麻毒时邪所致,透疹时不可用温散补托之法。() 4.水痘临床以发热、咳嗽、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为特征。() 5.痄腮患儿年长者可并发睾丸肿痛。() 6.年龄小的儿童不能自诉畏寒,可以从其依偎母怀,倦缩而卧等姿态 改变测知。() 7.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的小儿。() 8.辨别疳积有积无积主要是看腹部有无鼓胀。() 9.水痘若不注意护理,抓破感染可引起脓胞疮。() 10.一般早产儿的黄疸出现得早,消退得迟。()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内在因素是:() A 肺气虚弱 B 脾虚气弱 C 肾虚不纳 D 痰饮留伏E遗传因素12.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选方是:()

A泻心导赤汤B凉膈散C银翘散 D 泻黄散E清热泻脾散 13.患儿大便稀黄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气味秽臭。治疗首选方是:() A 葛根黄芩黄连汤B芍药汤C白头翁汤 D 藿香正气散E葛根汤 14.资生健脾丸多用于治疗:() A疳气 B 疳积 C 疳积脾虚夹虫积者 D 疳积脾虚夹气积者 E 干疳夹气滞者 15.厌食与疳证的共同点在:() A均有食欲不振 B 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C常见脘腹胀满D均有明显消瘦E病机都属脾胃虚弱 16.6岁男孩,浮肿,尿少4天,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继之抽搐,昏迷。血压140/100mmHg,其辨证为:() A 风水相搏证 B 湿热内侵证 C 水气上凌心肺证 D 邪陷心肝证 E水毒内闭证 17.治疗麻疹初热期的首选方是:() A银翘散B解肌透疹汤 C 透疹凉解汤D清解透表汤E宣毒发表汤 18.出疹性疾病中疹退后见有脱皮脱屑,无色素沉着的是:() A麻疹 B 丹痧C风痧 D 水痘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9.水痘隔离期为:() A疱疹消退后一周 B 发热消退后一周 C 疱疹出现后3天 D疱疹与结痂并见时E疱疹全部结痂 20.急性肾炎风水相搏证,浮肿先见于头面的原因是:()E A风性向上B风邪上受C肺气失宣D肺气上逆E风邪兼夹水邪21.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遗尿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题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五脏中称为“后天之本”的是哪一脏() A.肺 B.心 C.肾 D. 脾 2、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3、激发人体生长发育,津液的生成、输布有赖于气的()作用 A.推动 B.温煦 C.防御 D.固摄 4、在五体中主血脉的脏是() A. 脾 B. 心 C.肝 D. 肺 5、五行中“火”的特性为() A. 炎上 B.曲直 C. 从革 D.稼穑 6、具有善行数变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火邪 D. 风邪 7、具有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燥邪 D. 风邪 8、具有传染性外感病因是() A.六淫 B. 饮食不节 C.疠气 D. 七情 9、属于发散风寒药的是() A.麻黄 B.金银花 C.薄荷 D.石膏 10、中药的四气是() A.气血阴阳 B.酸苦甘辛 C.寒热温凉 D.升降沉浮 11、中药处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A.君 B.臣 C.佐 D.使 12、主藏精,其华在发的脏是() A.肺 B.脾 C.肝 D.肾 13、以下有补血作用的药是() A. 当归 B.麻黄 C.干姜 D.黄连 14、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药()

A. 黄连 B.大黄 C.黄柏 D.麻黄 1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16、下列药物可用来治疗疟疾的是() A.青蒿 B.连翘 C.黄连 D.石膏 17、善清中焦热的是()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肉桂 18、被誉为“疮家圣药”的是() A.金银花 B.连翘 C.龙胆 D.大青叶 19、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升清的水谷精微结合而成的气是() A. 宗气 B. 卫气 C. 元气 D.营气 20、具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功能的脏腑是() A. 小肠 B.胃 C.三焦 D.膀胱 21、“疏通水道,通行元气”的腑是() A. 三焦 B. 膀胱 C. 小肠 D. 大肠 22、中药“甘味”具有的作用是() A.收涩 B.行气 C.发散 D.补虚 23、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 A 麻黄 B 紫苏 C 羌活 D 生姜 24、用于外感风邪头痛的药是() A 川芎 B 丹参 C 香附 D 青皮 25、判断病位深浅和病势趋向的纲领是() A、表里 B 虚实 C 寒热 D 阴阳 26、数脉的脉象是() A 一息二至 B 一息三至 C 一息四至 D 一息六至 27、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阴的是() A 活动 B 扩散 C 开放 D 抑制 28、能发散、行气、行血的药味是() A 辛 B 甘 C 酸 D 苦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 上篇中医基础理论(30%) 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二,气血精津液 气的含义:1,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 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 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 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生成:血,主要有营气和律液所组成。血液生成的过程,是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而上输于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主要来源。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津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二、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三,五脏六腑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 ①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在腑合小肠。 ②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窍为鼻,在体合皮,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 宣发,既宣布发散,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发散的作用。肃降:既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治节:既治理调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 ③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窍为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在腑合胃,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④肝主疏泄,主藏血。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窍为目,在体合筋,在腑合胆,与春气相通。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 得分评分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 17、厚朴的功效是( C )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 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