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质)(冶金行业)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优质)(冶金行业)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优质)(冶金行业)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优质)(冶金行业)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冶金行业)第一章矿井基

本情况

第一章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矿(井)田概况

1.1.1交通位置

小纪汗井田位于国家规划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北区)的东北部,地处榆林市城西12km,行政区划隶属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乡和岔河乡管辖。地理坐标为:

东经109°25′25.72″~109°41′35.47″

北纬38°22′17.99″~38°30′06.15″

本井田交通便利。神(木)~延(安)铁路、210国道及榆(林)~神(木)~府(谷)二级公路均从井田东侧通过,包(头)~茂(名)高速公路从井田东南侧通过,榆(林)~乌(审旗)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各大村镇之间均有简易公路通连,对外交通和内部运输条件均较便利。

井田向东南距榆林市约20km,榆林城区距各大城市或火车站距离为:延安市350km,西安市680km,包头385km,银川466km,介休340km,乌审旗220km,神木铁路北站140km。

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1.1.2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接壤地带,为沙漠滩地区,沙漠覆盖率在80%以上,其中新月形沙丘和链状沙丘遍布,滩地较少。井田地形较平坦,地势总体是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第18勘查线),高程+1257.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东上刀子湾村榆溪河道内,高程+1108.90m,最大相对高差148.5m。

1.1.3气象及水文情况

本井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风沙频繁,夏季酷热,秋季多雨,冬季长而严寒。根据榆林气象站1984~2002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8℃,最高气温36.7℃(7月),最低气温-29.7℃(12月),日温差达15~20℃。每年10月降雪,次年3月解冻,无霜期约150~180天。四季多风,尤以冬季至春末夏初更甚,风向多为东南,最大风速18.7m/s,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79~541mm,较集中于7~9月份,约占全年的30%,年平均蒸发量1720~2085mm。

井田内水系不发育,除东部的榆溪河外,仅东北角有自西北向东南流向的白河。由于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日降水量最高65.5mm),河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猛涨成灾。

图1-1-1井田交通位置图

1.1.4矿区概况

据省地震局资料记载,榆林地区在1448年9月30日和1472年8月发生过两次5级地震,此后近200年再未发生过较强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榆林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1、地区经济简况

榆横矿区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榆阳区和横山县境内,受自然地理环境、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该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相对落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能源基地西移、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本区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榆林市目前已发现八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20多种已探明储量,其中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t,探明储量1460亿t,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m3,探明储量3184亿m3;石油预测储量5~6亿t,探明储量1.9亿t;湖盐预测储量9000万t,探明储量3292万t;岩盐探明储量854.55

亿t,远景储量6万亿t,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60%以上。此外,还有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

榆林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为草、羊、果、薯,盛产小米、薯类、杂豆、油料、红枣、羊绒等,榆林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主产区。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地方传统工业名优产品有毛线、毛毯、地毯、皮革、羊毛防寒服。

2006年,榆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99.84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92.73亿元,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万元,超过一千美元大关。财政收入完成67.02亿元,比上年增长6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16亿元,增长33.9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较上年增加387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3元,较上年增加151元,增长9.14%。

榆林市辖一区及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人口3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全市总土地面积43578km2,人均国土面积19.4亩。全市共有25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24个少数民族,共

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有1189人。

榆林是历史上九边重镇之一,境内的明长城东起府谷,西至定边,长约850km,沿途城堡林立,规模宏大,为明成化十年,延绥镇巡抚都御史余子俊率领将士4万人历时3月筑成,墙身都用夯土和城砖砌成,内填灰浆、泥土、石块。榆林境内的明长城全线断续相连,墩台寨城连缀其上,地面残存墙体高1~5m,墩台、烽火台一般高4~14m,墩台、障城、寨城等大部分保存较好,遭受人为破坏相对较少。该长城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本井田内无长城。

2、环境状况

小纪汗井田附近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地下水遭受污染程度较小,水环境质量较好(Ⅲ类);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污染主要来自风沙扬尘的影响;声学环境良好。但区内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抗人类活动干扰能力差。

本井田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将来采煤后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地面变形、煤矸石堆放污染、水资源枯竭、新增沙漠化。本井田无滑坡、崩塌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发生,对煤矿的生产建设及交通运输无大的影响。煤和矸石含有害元素低微,不会严重污染环境。水环境质量良好。但井田内生态环境脆弱,最大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土地沙漠化,虽经长期的封沙育林,沙漠逐渐被植被固定。故本井田环境类型应为Ⅱ类,即属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

3、矿区开发简史

1.矿区或井田勘探程度

榆横矿区(北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中部,地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和横山县境内。榆横矿区(北区)面积3200km2,2005年总体规划编制时,矿区

内勘探(精查)面积12km2,占矿区总面积的0.04%;详查面积575km2,占矿区总面积的18%;普查面积900km2,占矿区总面积的28.13%;尚有1700多km2区域处在远景调查阶段,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3.83%。

2003~2004年,西安地勘院在榆林市小纪汉勘查区进行了详查工作,在472.56km2范围内施工钻孔33个。2005年6月,《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榆林市小纪汉勘查区详查报告》通过了省投资公司和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审查,(文号为陕地地发[2005]16号)。详查阶段在本井田内施工钻孔22个,总工作量12152.67m。

为配合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促进陕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榆横矿区先后有波罗、西红墩,小纪汗井田完成了勘探(精查)工作,其中波罗矿井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为满足小纪汗矿井开发建设需要,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对榆林市小纪汉井田进行了煤炭资源勘探,2009年2月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进行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小纪汗井田勘探报告》送审稿,目前该报告正在审查备案过程中。

2.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榆横矿区(北区)规划范围:北以38°30′纬线为界,西以陕蒙省界为界,东以榆溪河及煤层可采边界为界,南至无定河,矿区南北长65km,东西宽50km,面积约3200km2,其中含煤面积约2700km2,地质储量27064.05Mt。

全区共规划有10个井田,其中1个改扩建红石峡井田,新建波罗井田、西红墩井田、红石桥井田、小纪汉井田、十六台井田,预留大海则、可可盖、巴拉素和乌苏海则四个勘查区。

规划矿区初期建设规模33.0Mt/a。初期新建波罗井田(10.00Mt/a)、西红墩井田(10.00Mt/a)、小纪汉井田(10.00Mt/a),改扩建红石峡井田(3.00Mt/a)。

榆横矿区(北区)是一个煤炭新区,尚未大规模开发建设。矿区内目前有四个生产煤矿,分别为矿区东北部的榆阳煤矿以及矿区东南部的长城、山东、二石磕煤矿。榆阳煤矿为大型矿井,位于规划的红石峡井田内,设计生产能力为1.20Mt/a,目前正在进行3.0Mt/a扩建。长城、山东、二石磕煤矿为地方小煤矿,生产能力在0.06~0.15Mt/a之间,另外,波罗矿井已经开工建设。

1.2矿(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

(一)区域地层

小纪汗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中部,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东胜—环县小区,区域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盖层,其中侏罗系延安组为主要的含煤地层,构成了巨大的陕北侏罗纪煤田,各时代地层主要特征见表1-3-1。

表1-3-1区域地层系统表

(二)井田地层

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风成沙及黄土所覆盖,局部或零星出露的还有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和侏罗系下统安定组。

依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资料,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和瓦窑堡组(T3w)、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洛河组(K1l)、中更新统离石组(Q2l)、全新统冲积层(Q41al+pl、

Q42al+pl)及风积砂层(Q42eol)。现将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瓦永坪组(T3y)

仅在井田内老孔ZK204见及,岩性主要为灰白、灰黄色含泥砾细粒长石砂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及含黄铁矿结核的粉砂岩。揭露厚度达107m,未见底。

2.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

仅在少数钻孔内见及,未见底。岩性主要为浅兰灰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和薄层泥岩。砂岩中长石含量高,发育交错层理,含植物茎杆和碎片化石。钻探揭露见底最大厚度为94.63m。与下伏地层永坪组呈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

地表未出露,据少数钻孔资料,该组岩性为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河-湖相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岩性组合复杂,沉积厚度和岩性变化较大,局部地段被剥蚀。

下部为杂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厚层油页岩,底部局部见灰绿色块状复成分细砾岩;中上部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与褐灰或杂色泥岩互层,上部偶夹煤线或薄煤层。总厚度16.73~78.10m,与下伏瓦窑堡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4.侏罗系中统(J2)

(1)延安组(J2y)

为井田内的含煤地层,地表未见出露,大部分钻孔揭露至该组底部。为一套河流—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环境沉积的河道、漫滩、河口砂坝、分流砂坝、浅湖、滨湖相夹沼泽相的灰色细—粗粒长石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黑色炭质泥岩、煤层(线)的沉积组合,总厚度214.72~283.77m,平均244.64m。最厚为南部的ZK19A10孔,最薄为西北部的ZK15A08f孔。井田内中部厚度大于东、西部两侧。依据岩性组合、沉积结构及聚煤周期性,该组可划分为四个较大的沉积旋回,分别对应于一、二、三、四段,每个旋回均以砂岩开始,以煤层或泥岩结束。与下伏富县组呈整合接触,但在局部富县组被剥蚀地段与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①第一段(J2y1)

井田内大部分钻孔终孔于该段9号煤层下15m,基本揭穿该段底部。本段为一套冲积平原相组合,主要由冲积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沼泽相的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夹煤层组成。本段厚度14.36~58.08m,平均32.83m。由2个完整的次级沉积旋回组成,其中下旋回的顶部含9号煤层,上旋回的顶部含8号煤层。该

段底部砂体相当于区域上的“K1”标志层(宝塔山砂岩),以其颜色浅、粒度粗、厚度大、石英含量高而易于识别,是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

②第二段(J2y2)

本段以湖泊沉积为主,其典型相序是下部为滨、浅湖沉积,上部为远砂坝、河口沙坝、分流间湾的滨湖三角洲、前三角洲沉积,中部及顶部发育厚度不大的沼泽、泥炭沼泽沉积,代表了一个广泛的湖水入侵过程。本段厚31.08~76.15m,平均55.01m。由4个较完整的次级沉积旋回,基本反映了第二段的沉积演化过程。顶部为5号煤(或5上煤)层位,中部为6、7号煤层位。该段内煤层以薄~中厚煤层为主。

③第三段(J2y3)

本段以三角洲平原相为主,由2~4个分流河道相序列构成,每个相序发育较完整,其下部为分流河道沉积,上部为泥炭沼泽和沼泽沉积。本段厚74.10~116.09m,厚度起伏且无明显规律。由4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由上至下每个旋回的顶部分别含3、3-1、4-1、4-2号煤层,基本代表了该段的沉积特征。其中4-2号煤层分布稳定,以中厚煤层为主,是区内主采煤层和标志层(K2)之一。

④第四段(J2y4)

以平原—沼泽相的泥岩、粉砂岩及河流相的细—粗砂岩为主,由2~3个旋回组成。本段厚38.22~97.27m,中部厚度略大于四周,由2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其中上旋回上部含2号煤层,是区内主采煤层之一,埋藏浅,厚度大,分布稳定,下旋回上部含2下煤。底部砂体相当于区域上的“K3”标志层(真武洞砂岩)是区域上重要地层对比标志。

(2)直罗组(J2z)

为一套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块状中

—粗粒长石砂,发育大型板状、槽状、楔状交错层理,富含煤屑、煤条带及灰色泥砾,裂隙充填物中常含有较多的蛋白石、白云石、石膏等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矿物。中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砂岩、灰色、兰灰色厚层状泥岩及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薄至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褐黄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本组底部的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相当于区域上的“七里镇砂岩”,分布稳定,以含较多煤屑、泥砾与上覆砂体区分,以颜色、特征矿物及粒度与下伏延安组砂体区分,是划分延安组与直罗组界线的重要标志层(K4)。

(3)安定组(J2a)

在井田内北部赵家梁以南白河两岸、米家湾以东白河两岸有零星出露。为一套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内陆湖泊、河流相沉积的红色岩系。岩性下部为浅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纹层理。上部为紫、暗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紫红、灰绿色粉砂岩和泥岩韵律层,顶部常夹有泥灰岩薄层。钻孔揭露厚度4.70~152.55m。与下伏直罗组为整合接触。

5.白垩系下统洛河组(K1l)

多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在井田内小纪汉乡以北、红石梁以东有零星出露。该组岩性单一,为紫红色、砖红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被泥、铁、钙质弱胶结,发育巨型楔状交错层理。岩石结构较疏松,表层风化强烈,岩体破碎。局部地段被剥蚀,据钻孔资料,该组厚度0~134.09m,与下伏安定组为整合接触。

6.第四系(Q)

井田内分布广泛,不整合于下白垩统洛河砂岩或中侏罗统安定组地层之上。地表多以现代风积沙为主,黄土零星出露。厚度4.30~100.51m,总体由东北向西南增厚。

(1)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井田内地表零星分布,据填图和部分钻孔资料,岩性为浅棕红、棕黄色亚砂

土,含大量颗粒状钙质结核。钻孔揭露厚度0.80~64.27m。

(2)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1s)

主要分布于沙漠滩地和沙丘间洼地,钻孔揭露厚4.300~86.810m。是井田内第四系潜水主要的含水层。下部为桔黄色、浅灰紫色及杂色中细沙、细粉沙与暗棕色亚粘土不等厚互层。上部为褐灰黄、浅灰黄色粉细沙和沙土,由于其上植被发育或为农田,常称沙漠绿洲。

(3)全新统

①现代河床、河漫滩(Q42al)

仅分布于井田东北部的白河,河床沉积多为沙泥质,局部地段见少量漫滩沉积,主要为细沙、粉沙及亚粘土层,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则分布。

②第四系一级阶地(Q41al+pl)

分布于东北部石峁一带的白河南岸,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下部为沙砾石层,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及沙,厚0.8~3m。

③风成沙(Q42eol)

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主要为现代风成沙,呈沙丘、沙垅状北东向排列,岩性为黄色粉细沙,分选较好,最大厚度达17.00m。

1.2.2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质构造

本井田区域构造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陕北斜坡被围于西部天环坳陷、北部伊盟隆起、东部晋西挠褶带等构造体系之中,以单斜构造为主,岩层向北西、北西西微倾,倾角一般1°~3°,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构造,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构造一般不发育。

矿区构造纲要示意图详见图1-2-1。

(二)井田构造

1.断层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之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无较

图1-2-1矿区构造纲要示意图

大断裂和褶皱发育,无岩浆活动痕迹,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西缓倾的单斜层,倾向约295°,平均倾角小于1°。

经地震勘探,在井田内解释和推断有5个隐伏断(层)点,均为单断点。性质均为逆断(层)点,落差均小于20m。可靠性及发育特征均评价为B级。

2.裂隙

井田内的基岩,由于前新生代的风化作用,顶面起伏较大,自顶面之下普遍形成厚度20~40m风化裂隙带,随着基岩埋藏深度的增加,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减弱。在基岩顶部,因裂隙密集常导致岩石破碎,是地表水下渗的良好通道。当煤矿采煤产生的冒裂带与风化裂隙带勾通时,可能造成矿井涌水。

3.主采煤层底板起伏形态特征

井田内的基岩基本为简单的层状叠置结构,无较大褶皱,仅在中西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波幅相对较小。2号、4-2号煤层以其埋藏浅、厚度较大,是井田内的主采煤层。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显示,该煤层在井田内总体向北西西缓倾,倾向约300°,煤层沿倾向平均降深梯度为12m/km左右,平均倾角小于0.9°。

4-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显示,该煤层在井田内总体向北西西缓倾,倾向约290°,煤层沿倾向平均降深梯度为11m/km左右,平均倾角小于0.9°。

1.3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1.3.1煤层

(一)含煤地层

含煤地层延安组中含煤最多达23层,经综合分析研究,具对比意义的有12层,自上而下编号分别为2、2下、3、3-1、4-1、4-2、5上、5、6、7、8、9号煤层。根据煤层的厚度和可采区的分布,2、4-2号煤层为主采煤层,3-1、5、9号煤层为次要可采煤层,其余为局部可采煤层。延安组含煤特征详见表1-3-1。

9层可采煤层中2、3-1、4-2、5、9号为稳定煤层,3、2下、4-1、7号为较稳定煤层。在可采煤层中,2、4-2煤层厚度大,埋藏浅,分布稳定,容易开采,为区内的主采煤层。其余煤层为区内的次要可采煤层。按照规范中有关煤层厚度划分的分类标准,依据本区各煤层主体部分的厚度,2号、3、4-2、5、7号煤层为中厚煤层,2下、3-1、4-1、9号煤层为薄煤层。

(二)可采煤层

在井田内具对比意义的12层煤层中,2、2下、3、3-1、4-1、4-2、5、7、9号等9层为可采煤层。各煤层特征见表1-3-2。主采煤层间距详见表1-3-3。

根据钻探、测井、地震等成果,对各可采煤层的具体特征分述于下:

1.2号煤层

呈简单的层状产于延安组第四段下旋回顶部,埋藏浅,层位稳定,该煤层在井田东部、西南部局部地段缺失,其余地段均有分布。煤层厚度0.68~8.64m,平均3.41m,由南东向北西变厚,变化规律明显。可采区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部,面积179.27km2,约占全井田面积的71.2%。煤层可采煤厚度0.80~8.64m,平均3.43m。

表1-3-1延安组含煤特征一览表

煤层累加 1.27(161) 4.02(161) 1.10(161) 3.48(161)

全组214.72-283.77 全组所有

煤层累加

8.88-20.64 3.43-9.19 5.82-17.01 2.14-7.78 244.64(161) 13.82(161) 5.71(161) 11.21(161) 4.63(161)

表1-3-3各主要煤层间距表

煤层编号 2 2下 3 3-14-14-25上 5 6 7 8 9 见煤孔数159 50 161 164 162 165 46 165 115 162 62 159

间距(m) 范围6-15 10-16 7-15 10-18 30-40 30-35 2-7 15-23 10-15 20-26 10-17 平均10 14 11 15 34 36 4 18 12 22 14

主要煤层

间距(m)

25-40 55-70 30-40 25-32 30-40 煤层埋深173.98~460.36m,底板标高变化在+768.14~+1010m之间,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深幅度12m/km,倾向300°左右,平均倾角0.7°,井田东部比西部略平缓,中部有一宽缓的波状起伏。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3层0.04~0.75m的炭质泥岩、泥岩夹矸。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少量炭质泥岩,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次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长石砂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且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以不粘煤(BN31)为主,次为长焰煤(CY41、CY42),个别弱粘煤(BN32),煤质变化小,属大部分可采的稳定型中厚煤层。2号煤层等厚线图详见图1-3-2。

图1-3-22号煤层等厚线图

2.2下号煤层

呈简单层状产于延安组第四段下旋回上部,是2号煤的下分岔煤层,与2号煤层间距为6~15m。165个钻孔中,50个见及该煤层,见煤率30.3%,煤层厚度0.20~2.34m,平均0.83m,其中可采见煤点26个,可采厚度0.82~2.34m,平均1.12m。可采区以北北东-南南西向呈长条带状分布于井田中西部,面积27.51km2,约占全井田面积的10.9%。

煤层埋深360.18~420.86m,底板标高+817.76~+56.15m,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深幅度8.5m/km,倾向295°左右,平均倾角0.45°。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个别可见1~2层0.11~0.73m的泥岩、炭质泥岩夹矸。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少量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个别为泥质粉砂岩或粗粒长石砂岩,直接底板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少量粉砂岩、细粒长石砂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主要为不粘煤(BN31)和长焰煤(CY41、CY42),个别弱粘煤(BN32),煤质变化小,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型薄煤层。

3.4-2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第三段下旋回顶部,层位稳定,全井田可采。该煤层厚度变化小,变化

在0.80~2.72m之间,平均2.02m。

煤层埋深265.00-530.97m,底板标高+709.41~+876.21m,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幅深度11.0m/km,倾向290°左右,平均倾角0.7°,井田中部显示为宽缓的波状起伏。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4层0.03~0.75m厚的夹矸,夹矸岩性以

泥岩、炭质泥岩为主,个别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直接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类为主,次为粉砂岩、细、中粒长石砂岩,个别为炭质泥岩、粗粒长石砂岩。直接底板为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少量为炭质泥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小,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以不粘煤(BN31)和长焰煤(CY41、CY42)为主,少量为弱粘煤(RN32),煤质变化小,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中厚

煤层。4-2煤层等厚线图详见图1-3-7。

图1-3-74-2煤层等厚线图

1.3.2煤质

(一)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

井田内各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变化不大,均为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或玻璃光泽,阶梯状、参差状断口,硬度中等,性较脆,内生裂隙发育或较发育、外生裂隙较发育或不发育,裂隙常被方解石和黄铁矿薄膜充填。条带状结构,层状构

造。各煤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及丝炭少量。各煤层视密度为

1.32t~1.34t/m3。

2.煤岩特征

(1)宏观煤岩特征

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均为半光亮型煤。

(2)显微煤岩特征

井田内各煤层煤的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均质镜质体次之,含少量结构及胶质镜质体;惰质组以碎屑惰质体为主,丝质体次之,含少量粗粒体、微粒体及菌类体;壳质组以小孢子为主,树脂体次之,含极少量角质体,以碎屑惰质体为主,丝质体次之,含少量粗粒体、微粒体及菌类体。

无机显微组分:含量以碳酸盐为主,其次为硫化类、粘土类矿物。

有机显微组分中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壳质组少量;其值分别为35.9~67.1%、24.3~61.9%、0.1~1.7%,平均分别为51.6%、43.9%、0.9%。各煤层煤的显微煤岩结构主要为条带状、不规则状等;显微煤岩类型采用BG/T15589-1995分类方案分类,结果是各煤层均为微镜惰煤。

3.煤的变质程度

各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R°max%)为0.532~0.616,平均0.568,属低变质阶段烟煤,其变质阶段可划为Ⅰ。井田内构造简单,无岩浆活动,变质类型属深成变质作用。

(二)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M ad):

2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32~10.19%,平均6.72%,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为1.18~8.11%,平均4.34%;

2下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3.49~9.05%,平均6.89%,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为2.25~7.08%,平均4.61%;

3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22~9.43%,平均6.49%,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为1.72~8.07%,平均4.33%;

3-1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21~12.96%,平均7.14%,属中水分煤,浮煤

水分含量为1.70~9.30%,平均4.52%;

4-1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11~9.17%,平均6.15%,属中水分煤,2浮煤水分含量为1.73~13.17%,平均4.06%;

4-2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2.25~10.84%,平均6.67%,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为1.78~11.91%,平均4.30%;

5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0.89~11.30%,平均6.86%,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为1.79~9.33%,平均4.26%;

7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26~10.39%,平均6.83%,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

为1.79~7.95%,平均4.27%;

9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04~12.99%,平均6.64%,属中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为1.76~14.00%,平均4.19%。

各煤层原煤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15~7.14%,浮煤水分含量平均值为4.06~4.61%,浮煤比原煤的低。

2.灰分(A d)

2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3.94~30.04%,平均9.11%,属于特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98~4.87%,平均2.98%;

2下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2.57~38.94%,平均11.85%,属于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60~5.81%,平均3.42%;

3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3.61~31.88%,平均13.39%,属于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74~9.17%,平均3.88%;

3-1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2.56~26.93%,平均8.57%,属于特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50~6.95%,平均3.12%;

4-1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3.08~19.49%,平均8.45%,属于特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75~5.51%,平均3.34%;

4-2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2.84~25.78%,平均9.55%,属于特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68~6.67%,平均3.69%;

5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2.49~24.90%,平均8.60%,属于特低灰煤,浮

煤灰分产率为1.83~7.54%,平均3.54%;

7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1.57~19.89%,平均8.31%,属于特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21~5.41%,平均3.06%;

9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2.94-~20.79%,平均8.25%,属于特低灰煤,浮煤灰分产率为1.64~7.06%,平均3.35%。

3.挥发分(V daf)

2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1.84%~44.34%,平均为37.19%,为高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1.39%~40.89%,平均为36.43%;为中高挥发分煤;

2下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3.65%~44.05%,平均为37.92%,为高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3.02%~40.46%,平均为36.97%;为中高挥发分煤;

3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3.47%~53.17%,平均为37.94%,为高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2.83%~41.23%,平均为36.91%,为中高挥发分煤;

3-1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1.47%~46.82%,平均为37.06%,为高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1.47%~40.75%,平均为36.00%;为中高挥发分煤;

4-1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4.10%~41.62%,平均为37.38%,为高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4.22%~39.37%,平均为36.82%;为中高挥发分煤;

4-2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3.13%~43.75%,平均为37.17%,为高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2.42%~41.41%,平均为36.70%;为中高挥发分煤;

5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1.43%~46.23%,平均为35.98%;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1.01%~42.59%,平均为35.43%;原、浮煤均为中高挥发分煤;

7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29.06%~43.39%,平均为35.45%;浮煤挥发分产率为29.04%~40.68%,平均为34.60%;原、浮煤均为中高挥发分煤;

9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1.81~46.86%,平均为36.23%,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1.79~42.15%,平均为35.85%;原、浮煤均为中高挥发分煤。

4.固定碳及燃料比

各煤层原煤固定碳含量平均值为53.43~58.78%,其中2下、3号煤层分别为54.76%、53.43%,属于低固定碳煤;2、3-1、4-1、4-2、5、7、9号煤层原煤固定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53%、56.95%、56.29%、56.28%、57.88%、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初步设计简介 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自然地理条件 孟村矿井及选煤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彬长矿区中北部,地处咸阳市彬县与长武县交界地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管辖。井田东西长10.5km,南北宽6.5km,总体规划井田面积61.2km2。可采面积约58.77km2。 井田公路交通便利,312国道由东南向西北从中部穿过。以冉店为中心,东南距西安178km,距咸阳153km,距彬县28km,西北距长武县12km。井田内有县级公路与县乡相通,福银高速(G70)从井田东侧通过,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通过井田东侧,便利的交通为煤炭外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彬长矿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塬梁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泾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将全区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加川道的地貌格局。孟村井田处于长武北塬,基本地貌有河谷平川、黄土塬梁和沟壑三种。总的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塬面最高海拔高程+1183.1m(西坳),河谷最低海拔高程+846.4m(亭北),相对高差150~230m。 本区地处中纬带高原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而冷,夏短而凉。3~5月份为西北季风期,最大风速12.7m/s。据长武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9.1℃,年均最高气温14.9℃,年均最低气温4.1℃,本区极端最高气温36.9℃(1966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4.9℃(1975年12月13日)。冰冻期一般为10月至来年3月。年均冻土层厚度35cm,冻土层最大厚度68cm。全区年平均降雨量587.8mm,雨热同季,年蒸发量为1552.4mm。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据历史记载,区内无破坏性地震记录。据2001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抗震设防裂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 矿区河流以泾河为骨干,呈羽状分布,共有大小11条河流汇入。年平均流量57.60m3/s,最大洪峰流量15700m3/s(1911年),枯水期最小流量1m3/s(1973年)。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45万t监测方案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45万t/a(整合)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二O一五年七月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评价在矿井工业场地东偏南和工业场地西偏南运煤道路旁各设置2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点具体位置见表1及图1。 2)监测项目 、NO2日均值,NO2、SO2小时浓度。 TSP、SO 2 3)监测方法与频率 进行一期监测,根据HJ2.2-2008中有关规定,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天数为7天;取值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方法按规执行(小时浓度监测值每天至少取得02、08、14、20时的4个小时监测值,日均浓度应符合GB3095-2012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据监测结果统计各点1小时浓度值、日均值,计算各点污染物超标值,最大超标值数。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评价。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矿井水水质调查及评价 (1)监测点的选取 比德煤矿在整合施工过程中已经掘穿煤层,因此评价选取比德煤矿主斜井排出的矿井水进行水质采样分析,监测点位置详见图1。 (2)监测项目 pH、悬浮物、总铁、总锰、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总砷、总汞、石油类、硫化物等共10项,并同时监测矿井排水流量。 (3)监测方法与频率 作一期监测,连续采样3天,采样频率按《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执行(正常生产条件下,每3h采样一次,每次监测至少采样3次)。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1)监测点的选取 根据矿井排水路径,本次评价在大寨沟、比德河、三岔河上共布设了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用以评价区域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断面布置情况见表2及图1。 (2)监测项目 pH、悬浮物、BOD 、铁、锰、总砷、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 5 指数、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14项。同时测定水温、流速、流量。 (3)监测方法及频率 监测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作一期监测,连续采样3天,每天1次。 (4)评价方法及标准 地表水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评价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的模式。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的选取 据调查井田及周围500m围共2个泉点,环评选取2个泉点作为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点,监测布点见表3及图1。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 百贯沟煤矿位于甘肃省崇信县赤城乡水磨村,目前已有矿区简易公路向南至梁家胡同与崇(信)——大(湾岭)公路相接。由此东至崇信县城27km,向西23km至大湾岭与宝平公路相接,由大湾岭向北距安口南站11km,平凉市70km;向南至陇海线宝鸡车站124km,由宝鸡站东达西安173km;西抵兰州445km,交通尚称方便。井田面积为7.5707km2。目前开采煤层为煤3,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改扩建完成后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 百贯沟煤矿井田,位于赤城煤田北部矿区东北边缘区,属华亭煤系向安新煤田向东延续的一部分。赤城煤田的基本地质构造为一呈北北西至南南东的较宽缓的向斜,和两翼不对称的梁龙背斜构成。煤田总的构造形态是受F1和F9控制的,并伴有次一级构造。本井田煤层为不稳定--较稳定型,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煤层倾角小于30o。百贯沟煤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纪中统延安组,含煤3层,主要可采煤层两层(即煤3和煤5),两可采煤层均位于延安组。煤3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上部,煤层不稳定,平均厚5.99m,与煤2层间距约44m,结构较复杂。煤5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下部,是本井田主要可采层,煤层较稳定,煤厚一般为11m左右,含矸3-5层,结构较复杂,与煤3层间距约28m。本井田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1.66~2.41℃/100m),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煤层经试验测得燃点在298℃-308℃之间,平均为305℃,着火点低、易于自燃,故本矿煤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地质、防治水 305工作面地质、防治水

地质、防治水安全生产预控制度 1、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提高地质防治水人员超前防范意识,做 到主动预防,超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制定地质防 治水预控管理制度。 2、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提出的“安全惟一”工作原则,紧密结合矿井各阶段的生产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 3、各矿井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地质、设计、生产等部门 进行专门研究,地质科负责编制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的材料。各 级领导要在人、财、物上给予必要的保证,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 负责技术指导,保证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正常进行。 4、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要结合矿井整体设计,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前提出相应的文字材料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

附表1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签章)手机号码:填报日期审查人(签章)手机号码:审核日期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说明 一、填报基本要求 (一)《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煤炭采(选)矿生产活动的采矿权人(以下均对应“矿山企业”,指具有法人地位或具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按《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及本填报说明的规定填报。 (二)调查表应由矿山企业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如实、全面、准确填报,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查同意后,按要求将调查表及与该表内容相同的电子报表各1份报送有关单位。 (三)本表以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为基本统计单元,由采矿权人填报。无论其生产规模大小都必须单独填报;采矿权人开办1个以上矿山的,必须1证1表分别进行填报。 (四)采矿权人没有选煤厂时可以不填写选煤情况的内容。 (五)调查表累计数据均截止2011年12月31日,年度数据均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六)填报时,数字指标项应严格按照本表及填报说明中列出的指标填报单位填写。如果数字指标项的填报单位与本表中列出的填报单位无法换算,不能保持一致,应将列出的填报单位用笔涂掉,并在填报资料后注明其填报单位。 二、指标解释及填写要求 (一)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1.采矿权人: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采矿权人。 2.开采方式:指采用露天或地下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方法,如露天、地下开采、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3.矿山名称: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矿山名称。 4.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规定填写。 5.采矿许可证证号: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23位或13位编号。 6.行政区代码:矿山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7.经济类型:按《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12402-2000)填写。 8.建矿时间:指煤矿开始筹建时间。 9.投产时间:指煤矿建成投产时间。 10.剩余服务年限:指煤矿2011年末起至计划开采完毕时间。两套及以上生产系统的企业,应填报各套生产系统中最长的可生产年限。 (二)煤矿储量及开采情况。 1. 设计采煤方法: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 2.实际采煤方法:填写实际采用的主要采煤方法,有几种填几种。 3.设计或核定生产能力: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 4.实际生产能力:填2011年的煤炭产量。 5.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资源储量,(历年因补充勘探、生产勘探、采勘对比和重算等增减的储量)。 6.2011年底保有资源储量:填写2011年底保有资源储量。 7.设计永久煤柱量:是指经批准的设计全矿各种永久性煤柱损失的所有资源储量(一般属合理损失)。 8.“三下”压煤量:是设计永久煤柱中的一部分,水体、铁路和建筑物下压覆不可开采的资源储量。

贵州省及六盘水市煤炭状况(DOC)

六盘水市现有地方煤矿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05-5-16 一、六枝特区(54对) 中寨乡22对、新窖乡10对、落别乡4对、堕却乡5对、箐口乡3对、郎岱乡4对、龙场乡2对、平寨镇1对、岩脚镇1对、新华乡2对 二、盘县(199对) 柏果镇29对、旧营乡2对、淤泥乡20对、石桥镇13对、红果镇21对、火铺镇5对、普古乡5对、大山镇10对、洒基镇17对、羊场乡5对、松河乡16对、乐民镇13对、断江镇4对、盘江镇4对、坪地乡3对、滑石乡4对、新民乡4对、响水镇7对、鸡场坪乡2对、西冲镇7对、平关镇2对、水塘镇2对、坪地乡1对、民主镇1对、板桥镇1对、玛依镇1对 三、水城县(152对) 保华乡12对、红岩乡4对、勺米乡20对、鸡场乡9对、木果乡7对、玉舍乡21对、化乐乡9对、都格乡3对、阿戛乡29对、比德乡7对、纸厂乡9对、陡箐乡6对、董地乡5对、蟠龙乡7对、双戛乡2对、发耳乡2对(猴场乡、米罗乡、杨梅乡无) 四、钟山区(64对) 汪家寨镇14对、老鹰山镇19对、德坞办事处2对、大河镇18对、大湾镇11对 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资源 六盘水市已探明产地或井田81处,保有储量149.1亿吨(其中A+B+C84.4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30.3%,炼焦用煤94.3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63.2%,占全省炼焦用煤总量的88.7%;非炼焦用煤54.8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36.8%,占全省非炼焦用煤总量的14.3%,本市煤田勘探工作程度较高,已建成我国江南最大煤炭基地,统配矿设计能力年产原煤100万吨,生产矿井利用储量26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17.4%。在利用的储量中,炼焦用煤24亿吨;非炼焦用煤2亿吨。 本市煤炭产出层位有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上三迭统火把冲组、三迭系与朱罗系“过渡层”。以龙潭组中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颇佳,最有经济价值。其它矿层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含煤程度低,工业意义小。 根据省煤田勘探公司煤田予测资料,本市区内煤炭资源予测储量尚有569亿吨,其中盘县煤田306亿吨,水城煤田88亿吨,六枝煤田175亿吨。

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68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概述 XX矿始建于XX年X月,XX年X月投产,原批准核定生产能力XX万t/a。XX99XX年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XX万t/a。XX年生产能力核定为XX万t/a,截止XX年底保有资源储量XXX万t,可采储量XXX万t。 矿井井田位于XX矿区中X部,X起XX向斜轴,北、西至XX 正断层及XX XX煤层露头,东到XX XX煤层-XX00底板等高线,南北走向长9.XXkm,东西倾斜宽XX.XXkm,面积约XX.XXXXkm XX。 矿区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之间过渡地带,开采煤层为XX叠系山西组XX XX煤层。该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属特低硫、中灰分瘦煤,是良好的动力和配焦用煤,煤层走向近SN,倾向E,倾角0~3XX°,平均倾角XX0°,煤厚0.XXXX~XXXX.XXXXm,平均煤厚XX.XXXXm。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即Xm、Xm、Xm水平。目前生产水平为XX水平,水平标高XXm,XX水平上山采区已基本结束,现生产主要为XX水平下山采区,南翼XX和X两个采区,北翼X和东翼X两个采区。 目前井下布置有XX个采煤工作面,分别为XX、XX工作面,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

XX矿现有X个岩巷队,主要掘进地区为X采区皮带上山、XX运煤横川;有X个煤巷队,主要掘进地区为XX上顺槽、XX上、下顺槽等。掘进工艺为:岩巷为打眼放炮破岩,锚网喷支护,耙岩机装矸,矿车出矸,煤巷为打眼放炮,U型棚支护,运输机出煤。 矿井安全出口有XX风井(斜井)、XX井(应急罐笼),共XX 个。 第XX节矿井各系统系统情况 一、XX系统 XX矿矿井XX方式为两翼对角式XX,XX方法为抽出式,XX、XX井、老副井为进风井;XX风井、X风井为回风井。X风井主要承担XX水平东翼和北翼采掘头面的回风;XX风井主要承担XX水平南翼采掘头面的回风。 矿井总进风量为Xm3/min,总回风量为Xm3/min,有效风量为Xm3/min,有效风量率为X%,总等积孔为Xm XX。各回风井均有两台同等能力主扇,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矿井最大XX流程为Xm,进回风井、各类巷道均无风速超限现象。各风井主扇运行情况(风量、负压、等积孔等)。 XX、抽采系统 XX矿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半径为XX.XX3m,煤层透气性系数为XX.XX3~XX.99m XX/(MPa XX·d),钻孔流量衰减系数为0.0XX9XXd-XX,为可抽放煤层。抽放方式主要为本煤层钻孔抽放、

矿井基本情况(旧的)2009.07.14

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 矿 井 基 本 情 况 一、矿井概况 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离石区城北西属巴街道办事处袁家岭村西,经省煤资委以《晋煤资字(1998)第54号》文批准开办,于1999年开工,2002年投产。2002年8月与孝义市楼东俊安煤气化公司联合经营,2006年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正在向一级标准化矿井迈进。2009年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25号文批复为90万吨级矿井。该矿现有职工220人(其中生产人员146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4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0Kt/a,井田面积5.6138km2,批准开采 4#-10#煤层。保有地质储量2512万吨,可采储量1263万吨,其中4#煤层地质储量735万吨,可采储量148万吨,10#煤层地质储量1777万吨,可采储量1115万吨,服务年限10年。其中4#煤层服务年限3.5年。 二、位置及交通 1、井田位置、范围 该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约12km处的袁家岭村,行政区划隶属西属巴镇,井田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04′55″~111°07′59″ 北纬37°35′25″~37°36′27″

矿井整合后,井田范围由1~7号拐点圈定,东西长4530m,南北宽1913m,面积5.6138km2,批采4#-10#号煤层。整合后井田边界坐标见表1-1。 重组后矿界拐点坐标表 表1-1 54北京坐标80西安坐标点号 X Y X Y 14164000195072304163951.5019507159.72 24164000195116504163951.5119511579.75 34163690195117604163641.5119511689.75 44162250195092704162201.4919509199.74 54162150195086404162101.4919508569.73 64162087195082454162038.4919508174.73 74163250195074004163201.5019507329.72 井田南与山西吕梁离石金晖荣泰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北与山西吕梁离石西山晋邦德煤业有限公司相接。 2、、交通条件 井田东南距离石区约12km,井田内有西(属巴)茂(塔坪)公路通过,经西茂公路向东与太(原)临(县)公路相连。井田南距离(石)

煤矿基本情况(样本)

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高家梁煤矿 一、基本情况 (一)高家梁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有效期)安全许可证证号:(有效期);工商营业执照证号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150000000003619(有效期);矿长资格证(MK151000921号);矿长安全资格证(蒙B209024号)。 (二)高家梁煤矿隶属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配套选煤厂一期工程入选能力300万吨/年。井田面积约87.4178km2。地质资源储量145289万吨,工业资源储量127888万吨,设计资源储量10959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82465万吨,设计矿井资源回收率56.76%,设计矿井服务年限99.2年(按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及初期300万吨/年间隔2年计算)。(三)高家梁煤矿井田位于鄂尔多斯市万利矿区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塔拉壕镇、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井田含2、3、4、5、6等五个煤组。主要可采的2-2中、3-1、4-2中、6-2中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 3.56m、2.31m、2.49m、3.06m,煤种以不粘煤为主,有少量长焰煤。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井田地质结构简单,构造形态呈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5°,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井田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煤层瓦斯含量低,煤尘有爆炸危险,煤层容易自燃。

(四)高家梁煤矿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7〕2939号文件核准,初步设计由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8〕76号文件批复,安全设施设计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函〔2008〕32号文件批复,《高家梁煤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选煤厂由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大地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五)矿井投资122660万元,吨煤投资408.87元。其中:井巷工程量32839.17m、矿建工程投资23095万元;工程量58494.51m2、土建工程投资15270万元;安装工程投资50541万元;完成其它投资33754万元;选煤厂投资18446万元,吨煤投资61.49元。 二、系统基本情况 (一)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具备安全出口条件。一水平标高+1280m。沿2-2中煤层布置运输、辅助运输、回风三条大巷,分别与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连通,构成矿井一水平开拓系统,全井田布置14个盘区。 主斜井:倾角14°,斜长680m,直墙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3m2,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方式,基岩段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用于矿井煤炭提升,兼作进风井,安装胶带输送机,安设架空乘人器,敷设消防洒水管路及动力电缆、通信电缆、安全监测监控光缆、照明电缆、工业视频监视光缆等,井筒内设台阶。 副斜井:倾角5.5°,斜长1095m,直墙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8m2,

煤矿智能化实施计划方案

钰祥矿业集团投资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智能化矿山建设简介 “智能化矿山”的主要容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建立智能化矿山既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信息保障,也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二、智能化矿山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河坝煤矿实施“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我矿智能化矿山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完成智能化矿山建设。 (二)发展目标 智能化矿山是建立在矿山数字化基础之上,能够完成矿山企业所有信息的精准适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化集成、可视化展

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的数字化智慧体。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力争在两年时间,建立矿山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构建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煤矿信息共享体系,逐步形成覆盖整个矿区、协调统一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能够提供移动的、智能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信息。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于一体综合管理平台和办公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以便领导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实时掌握生产现场数据,实现对生产一线的实时掌控,有效地做出决策,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我矿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规划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把现有生产系统与ERP 系统接入智能化矿山管理平台,现有系统功能不能满足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的,进行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充,确实无法实现的,开发建设新系统。 (一)基础网络建设 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所有信息包括实时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准时、可靠、安全的传输,必要的数据还要求保证时钟同步,因此建设高效、可靠、完备、多业务、可管控的基础网络平台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必备条件。

矿井概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项目投资开发为主的能源经营的国营企业,公司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实现了煤矿全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下面就***矿井建设项目的总体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进行汇报。 矿井概况 ***位于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 该矿井井田面积14.446km2,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井田批准开采16—25号煤层,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201.0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21.2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72.2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三个井筒,新掘主斜井、副斜井,刷大改造原有井筒作为回风斜井,井田设计划分三个盘区开采,一盘区主要可采煤层17、22和25-1号煤层;二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18、22-1和25号煤层;三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22和25-1号煤层。 通风系统 1、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风机工作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通风采用两进一回,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主通风机采用两台FBCDZ№26/2×31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

机,每台通风机配用YBF系列,两级专用防爆电动机两台,电机容量为315千瓦,电压为10千瓦,通风机设备采用电动机反转的方式反风,反风风量大于正常风量的40%,反风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启动反风时间小于10秒。 2、回采工作面采用单进单回的U型通风,各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配备双风机、双电源,一用一备,自动切换,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二)、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50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100 立方米/小时,井下设有主排水泵房、主、副水仓,水仓总容量2500 立方米。 主排水泵房装有三台MD85-45×6型耐磨多级离心泵,水泵额定流量85立方米/小时,额定扬程≥270m,配套110kw、660v矿用隔爆型电动机。 (三)运输系统 1、主运输系统 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布置有22号煤层主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22号煤层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斜长为480米,倾角为-4.3°,运量为800吨/小时,带速为2.5米/秒,带宽为1000mm,配套隔爆电动机YBPT315S-4,功率为125千瓦。 2、辅助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有轨运输方式,由井底车场运来的物料转运至南翼辅助运输大巷,其通过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直接运到盘区车场挂

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梁宝寺井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归嘉祥县,东南距嘉祥县城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6°10′~116°17′,北纬35°32′~35°38′。井田南北长约8km,东西宽约9km,面积约66km2。 本区交通方便,兖(州)新(乡)铁路经井田南部从嘉祥县城通过。该铁路从嘉祥县城向东56km至兖州,与京沪线相连;向西259km经菏泽至新乡与京广线接轨。京九铁路从井田西南部的菏泽经过。南部济宁机场已开航,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区内有公路直达梁山、郓城、巨野、嘉祥、济宁等城市。另有京杭运河从井田东侧通过,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二、地貌水系 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略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一般为+37~+40m。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主要河流有红旗河、靳庄沟、赵王河,并与区内各沟渠相贯通,且多系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 三、气象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日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18.7℃。最早冻结期为12月,最迟解冻期为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31m,最大积雪0.15m。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1088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56.2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该区春夏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 四、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五、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情况 本区地处冲积平原,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村庄稠密,农、副、林业生产发达。在工业方面,除乡镇企业外,其井田东南部的济东矿区、济北矿区、兖州矿区均已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唐口矿区正在建设当中,这些矿区的生产建设经验,为本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等由于土地肥沃,本区 )煤层赋存区内大小小麦单产一般为300~500kg/亩。井田内村庄稠密,3(3 上 村庄80个,其中首采区内13个村庄。因此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占地和迁村事宜。 建材来源:矿井建设中钢材、木材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水泥、砖、瓦、砂、石等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解决。 六、区域电源和水源 梁宝寺矿井附近已建有菏泽发电厂及济宁发电厂。菏泽发电厂已投入二台12.5万KW机组,第二期工程为二台35万KW机组。济宁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30万KW。距本矿井22km的巨野县建有三里庙220KV变电所。距本矿井20km 的嘉祥县建有110KV萌山变电所和110KV城南变电所。设计自嘉祥萌山变电所和城南变电所以110KV向本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根据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奥灰水含水层富水性强,水质较好,可作为本矿井供水水源,并且解决了与农民争水的矛盾。矿井水经处理后,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矿井水源充足。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1、地层 本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地层特征见表1-2-1。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表及说明填表

附件: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表及说明 填表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一、调查范围 本调查表中的重要工业控制系统是指在钢铁、有色、化工、电力、天然气、装备制造、环境保护、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以及其他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中建设应用,采用数据采集监控、分布式控制、过程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等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调度控制的系统。对于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等级安全事故的工业控制系统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以可能导致以下后果之一的工业控制系统为主要调查对象。 1. 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重伤; 2. 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3. 影响10万人(含)以上正常生活; 4. 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 5. 影响本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无法有效提供产品、服务等严重后果。 二、保密要求 根据填写内容敏感程度确定是否涉密,并在调查表上明确标识。 三、填报要求 1. 工业控制系统因在各行业的应用场景不同而类型不同。填表单位仅填写自身运营的工业控制系统相关情况,无某系统类型则调查表二中相应类型的表格可不填写。

2. 表格中下划线表示需要填写的详细情况,可出格填写或另外附纸。 3. 报送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 以下填报材料涂红部分属于填报重点,图黄部分是填报重点说明。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调查表一 一、运营单位基本情况 2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登记的,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注册的三类经济组织: (1)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的(非公司制)国有企业; (2)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3)由国有资本占控制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此处称国有控股公司。 4包括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地区外资资本设立的独资或控股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盘县保庆煤矿基本情况汇报(2014.12.25)

盘县保庆煤矿 基本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市检查组,县、乡各级领导与专家: 感谢您们在百忙中莅临保庆煤矿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矿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煤矿基本概况 现盘县保庆煤矿是由原保庆煤矿与黄家沟煤矿整合而成,位于贵州六盘水市盘县滑石乡哒啦村,刘(官)~洒(基)公路由矿区西部边缘经过,离矿区约100m,南距刘官14公里,北至水柏铁路松河火车站23公里,距现毕、水、兴高速公路约13公里,矿区内有乡道与矿井相连,交通便利。 保庆煤矿为股份合作煤矿企业,法人代表任广东,由盘县煤炭开发总公司控股56%,其他私营业主(任广东、龙静、黄楠三位股东)控股44%,是盘县煤炭开发总公司一下属煤矿。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于2009年3月建井,2013年8月完成安全设施、设备验收,现属生产矿井。井田面积为1.5516平方公里,保有资源储量1533万吨,走向长3566m,倾向宽平均435m,11个拐点,井田外形呈一不规则形状,开采深度为+1910m~+1400m,可采煤层为1#、3#、5#、12#煤层,共四层,均属中厚煤层,其中: 煤层厚度(m)层间距 (m)稳定 程度 煤层 结构 顶板岩性底板岩性 最小最大平均 1#1.05 2.15 1.70 稳定简单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 岩 3#1.55 3.11 2.53 11 稳定简单细砂岩或粉 砂岩 泥岩 5#1.0 1.80 1.52 42.12 较稳 定 简单细砂岩泥岩 12#1.18 1.80 1.52 40 较稳 定 简单细砂岩泥岩

经鉴定,四层煤均有突出危险性,属突出煤层;四层煤自燃倾向性均为Ⅲ类,不易自燃;四层煤均有爆炸危险性。煤层倾角为50°~68°之间,属急倾斜煤层。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主要以大气降水,裂隙充水导通至井下为主,对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已进行详查,各方面均有相应水文地质资料。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面设计为俯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后退式回采,东、西两翼布置,采面沿走向推进,俯伪倾斜布置,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为炮采工艺。 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3条井筒,设计计划二个水平(即+1603及+1400水平),六个采区开拓全矿井。 防突工作主要以开采1#煤层作为保护层以及在采面运输巷打顺层钻孔抽放煤层瓦斯为主,防治水工作严格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在安全上严格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行管理。 我矿自2013年8月完成安全设施设备验收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大力治理瓦斯,故井下开掘巷道速度慢,目前3#煤层仍未形成采面。目前有四个掘进头,其中: ①110301回风巷已掘450多米,已掘到位,由于调整通风系统,现已打上临时密闭; ②110301运输巷已掘480多米,掘进头及运输巷正在抽放瓦斯,距110301回风巷预计贯通点约65米,贯通后方可形成采面,即110301柔性掩护支架俯伪倾斜开采工作面;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方案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三岔沟煤矿有限公司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方案二零一三年一月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方案 一、矿井概况 1、矿井位置与交通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属于水城县比德乡所辖。矿区距比德乡政府约3km,距水城县城区约46公里,到滥坝火车站里程约40公里,有乡村公路与比德乡政府相通,矿井位于乡村公路边。矿区北有S307省道,南有S102省道及株六复线铁路,由S307道的立火至比德乡的县道在矿区西南侧经过。交通较为方便。该矿行业管理隶属水城县煤炭局管辖。 2、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 (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峨眉山玄武岩(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2)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比德向斜的西南翼北段的比德井田西端,以单斜构造为主。地层走向北西向,倾向50-85°,倾角在10-20°之间。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局部具挠曲现象。因此,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 (3)含煤性:含煤岩系为龙潭组,厚度326-349m,平均厚342m,其中本矿区内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K13、K14、K15、K16、K17分布于龙潭组第二段中,K29煤层分布于龙潭组第三段中,K29煤层以下含多层不可采煤层及煤线。矿区可采煤层有K13、K14、K15、

K16、K17、K29,含煤平均厚度为10.81m,含煤系数为3.16 %。 煤层特征表: 二、矿井瓦斯 1、瓦斯: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及瓦斯检测记录,防止局部瓦斯积聚,必须关注瓦斯涌情况,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矿井在建设及生产期间必须进行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发测定,并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52号文《对六盘水煤炭管理局〈关于煤矿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报告〉的批复》;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802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1〕833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见下表: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交通 新源井田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部昭阳湖区。行政区划归滕州市和微山县共同管辖。 地理位置:新源井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4′31″,北纬35°01′35″。井田东西长约8-9km,南北宽约7-9.5km,面积约54km2,其中湖区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87%。 交通情况:本区东有京沪铁路,区内辛安港距滕州火车站25km;井田东侧有济(宁)微(山)公路和两条县级公路;井田内有京杭大运河,北达济宁,南通苏、沪、杭,湖滨筑有留庄港、辛安港两个航运码头,经昭阳湖与大运河相连,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 本区北面为丘陵和凫山中低山区,区内大部分为湖区,地面标高+30.14~36.35m,湖底标高约32m。地势为东高西低。 井田东侧中部有一条北沙河,河水自东北流向西南至昭阳湖,属季节性河流。井田大部分面积位于湖水区,湖面辽阔,常年积水,最高洪水位+36.48m,沿湖筑有堤坝,湖堤顶标高+37.19~39.89m,堤坝宽2~5m。近十年水位偏低,丰水期水位标高+34.04~35.25m。 三、气象及地震 1、气象 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海洋与大陆间过渡性气候,四季分

明。年平均气温约为13.5℃。 降雨多集中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768.3mm。 本区四季风向变化较大,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北风、西北风较多。4月份和夏季大风较多,历年最大风速29m/s(1969年7月22日)。 2、自然地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井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山东省第一组)。 四、周围其它煤矿开发情况 新源井附近已建矿井有武所屯、休城、徐庄、赵坡、留庄、级索、王晁、北徐楼、滨湖和锦丘等10对地方、国有煤矿(详见图1—2 周边矿井分布示意图)。东邻枣庄市台儿庄区王晁煤矿、北邻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西和南为新安煤矿南井。新源井与四邻间边界皆为人为划定。 其中王晁煤矿为年产量0.3Mt/a滨湖煤矿为年产量1.20Mt/a,新安煤矿为年产量3.00 Mt/a。这些矿井的建设和生产为本井田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五、矿井建设条件 1、水源 本区水源可靠,水量丰富,可供矿井选择的有第四系的冲击层的砂岩水和奥灰水。

第1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江仓矿区六号井位于木里煤田江仓区的最西端,南、北两翼分别以矿区边界为界,东与勘查区(1)接壤。井田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约4.0km,面积约为5.29km2,属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管辖。井田边界呈不规则形状,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56″至99°25′50″;北纬38°02′48″至38°05′26″。井田内无村庄,夏季有少数游牧民在此放牧。 江仓矿区六号井距西宁335km,至刚察125km,至聚乎更矿区30km,至热水煤矿112km。矿区至祁连、热水、木里有简易公路可以通行。青海省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木里铁路已建成通车,将热水煤矿区、江仓煤矿区、聚乎更煤矿区相连,极大的改善了外部交通运输条件。但江仓矿区六号井地面为沼泽湿地,地表广布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鱼鳞状平底积水洼坑,夏季车辆无法行走,只能依靠履带式拖拉机运输物资,冬季气候寒冷,积水洼坑冻结干涸,车辆可勉强通行,井田内交通较为不便。 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江仓六号井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属高原草甸低位沼泽地,地表植被较为完整,但无树木生长,只有大面积多年生低矮的草科植物。 井田地表地势起伏不大,构成木里断陷盆地的一部分,盆地两侧的山脉走向大致呈北西西向延伸。井田中部阿子沟河从南至北通过,为低洼的河谷地带,西段地势较高,为北西西向的山梁,东段地势平坦开阔。井田内最高点位于46—47勘探线中部附近,最高海拔标高为+3949.47m;最低点位于井田50勘探线的河谷地带,海拔标高+3852.20m,相对高差约97m左右。 江仓六号井典型地表地貌见图1-1-2。

煤矿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一:(生产矿井) 煤矿名称煤矿性质 煤矿地址煤矿类型 采矿许可证号有效期限 煤炭生产许可证号有效期限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有效期限 工商营业执照号有效期限 矿长资格证号有效期限 矿长安全资格证号有效期限 开采条件 煤层编号厚度(m)资源储量(wt)可采储量(wt) 硫份(S t.d%)发热量(Q gr.d MJ/kg) 合计 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万t/a)瓦斯等级 核定生产能力(万t/a)煤层突出危险性 井田面积(km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 服务年限(年)煤尘爆炸性 采掘系统开拓方式 支护方式 采煤工作面开采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煤工艺主要巷道掘进工艺主要硐室 供电系统双回路情况高压等级(KV) 备用电源功率(KW)低压等级(V) 主变压器台数总装机容量(KV A) 提升运输系统主井运输方式 通风系统 在用主扇型号大巷运输方式备用主扇型号采面运输方式矿井总回风量 瓦斯抽放系统抽放泵型号 监控系统 型号 抽放泵台数分站个数 防治水系统正常涌水量(m3/min)最大涌水量(m3/min)水泵型号探放水设备型号 水泵台数探放水设备台数 从业人员(人)特殊工种(人)保留系统期限 填表人:联系电话:Qq邮箱:填表日期:年月日报送:联系电话:Qq邮箱:

表二:(技改矿井)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矿井名称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矿井地址单位传真 企业性质矿长资格证号设计可采煤层数 煤矿类型矿长安全资格证号设计主采煤层 法人代表安全资格证企业代码证号资源储量(wt) 工商营业执照号土地使用证号可采储量(wt) 采矿许可证号税务登记证号井田面积(km2) 煤炭生产许可证号服务年限(年)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设计生产能力(wt/a) 矿井建设批复情况 批复文件名称批复文号及时间批复文件名称批复文号及时间 1、项目核准21、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2、项目开工22、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 3、地质报告23、环境保护验收 4、资源储量备案24、建设项目综合验收 5、煤矿可行性报告23、煤炭生产许可证验收 6、开发利用方案设计项目总投资(万元) 7、开采方案设计设计井巷工程量(m ) 8、安全专篇其中:岩巷工程量(m) 9、环境影响报告煤巷工程量(m) 10、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设备投资(万元) 11、水资源论证设计地面建筑工程(m2)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累计完成井巷工程量(m) 13、土地复垦累计完成建筑工程(m2) 14、环境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15、土地使用建设工期(月) 16、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开工备案时间 17、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实际开工时间 18、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预计竣工时间 19、工程质量认证预计联合试运转时间 20、联合试运转 工程进度形象说明 存在的主要问题 填表人:联系电话:Qq邮箱:填表日期:年月日报送:联系电话:Qq邮箱:

嵩山煤矿矿井概况

嵩山煤矿矿井概况 嵩山煤矿为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焦村煤矿夹沟矿井技术改造井,隶属于永煤集团与香港华润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2005年11月30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采矿许可证号为41批准矿区范围,东西长2.35—7。08Km,南北宽1.70-3。90Km,面积16。6624Km2,矿区位于偃龙煤田嵩山井田中东部,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倾角14°~20°。 嵩山煤矿设计能力6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80年,2006年10月16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5月19日,河南省能源规划建设局以豫能局煤炭〔2010〕19号《关于永华能源焦村煤矿夹沟矿井进行联合试运转的的批复》批准了矿井试运转,期限6个月,2010年12月26日正式通过验收。 一、井田位置 矿区位于偃师市南东(145°),中心坐标为x:3826000,y:38397000,直距偃师市17 km,北西距洛阳市37km,北东距郑州市60 km.北距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22km,西距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33km,310国道由矿区北侧11km处的营房口车站穿过,207国道由矿区中部呈北西~南东向穿过,交

通便利。 交通位置图 二、生产系统 (1)副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机采用JKMD-3×4(Z)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电控设备采用ASCS-3型全数字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LC控制,主电机电压600V、功率600kW。提升钢丝绳型号为32ZBB6V×37+FC—1670型. (2)主井提升系统:主井提升机采用JKMD-3×4(Z)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电控设备采用ASCS—3型全数字控制系统,主电机电压800V、功率1250kW,提升钢丝绳型号为32ZBB6V×37+FC—1670,装载采用定重装载. (3)运输系统:煤流系统采用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防爆安全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1t固定矿车运输,21采区胶带上山安装单码往复式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 (4)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主、副井进风,西一风井和东风井回风)。西一风井安装FBCDZ-№22/2×160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每台风机配2台160kW专用防爆电机。矿井可根据井下实际用风需要,随时进行风量调节. (5)排水系统:井下设东、西翼水仓,两水仓容量约6535m3,满足矿井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要求。安装5台PJ200A×8型矿用耐磨离心式排水泵,配备矿用防爆型电动机,电压 10kV,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