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食科0703 17号陶晓晓

简介: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早在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故都的宫室遗址上,已有几座房屋围绕着院子组合;西周时有了较严整的四合院;隋展子虔《游春图》中绘有乡村狭长的四合院;宋代沿用汉以来的前堂后寝的传统,但在待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有穿廊连成“工”字平面,堂寝两侧有耳房或厢房;直到明、清,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才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键字:四合院布局特色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1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

图1

1.1“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因为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而北京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最好,其次为坐西朝东的西房,东房和南房的朝向较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有钱不住东南房,东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建宅时,一般都要将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然后再按次序安排厢房和倒座房。在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正房很自然地处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不用进行人为调整;但是,在一些不太规范的街区,尤其是缺乏规划属自然形成的南城居住区,有些四合院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得不将大门向东开或向西开,甚至向北开。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正房朝南的效果,就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

图1是表示四合院四种基本方位的示意图。图中街北的二进院落是标准的“坎宅巽门”,街东南角的四合院是一座比较标准的二进院落,院子的最南端为倒座房,向北依次为外院、垂花门、内院、正房(北房)。由于这种四合院的宅门开在西北角,所以,进入宅门后,要经过院子西侧一条狭长的通道才能走到院子西南角,再由西南角的侧门进入外院,之后,再进入垂花门、内院。这种调整办法,无疑要浪费一定面积的宅基地,且使用起来也不十分方便。当然,同类情况下也有将宅门置于东北角的例子。前公用库某宅宅门即位于院东北角,进入宅门后,经过院东侧一条狭长通道,达于东南角的侧门,进侧门后再向西进前院,向北进垂花门,进内院。可见,同样方位的院落,调整的方法可以不同。图中还有两座分别向东和向西开门的小院,调整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总之,不管街门开向何方,垂花门和正房的位置都应保持南向。至于调整的方法,要根据宅院位置、环境等情况而定,并无僵死模式。

1.2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中国四合式居住的院落大小与纬度变化成正比,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候越来越炎热,院落的进深却越来越狭小。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太阳的直射角有关。北方寒冷,冬天需要日照充足,而北方日照高

度角小,房屋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能获得较好的采光效果。南方地区炎热,夏季需要遮阳,由于太阳高度角大,为了防止过多的日晒,房屋之间的距离必须减小。据统计吉林、北京、江浙、福建四合院院落进深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5∶3、10∶3、5∶3、6∶5.例如东北吉林的民居大院呈纵长方形,房房相距较远,房屋在院子中间布局散,厢房布置躲开正房,而不遮挡正房的光线,因而院子较为宽大、空旷,一般的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之所以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纳阳光。相对于北京四合院而言,吉林四合院的缺点是明显的。宅内的房屋互相都不连接,每个房屋都作为一个单体出现,布局松散,每户住宅的用地面积过大,土地利用率较低,特别是住宅的后部空余地过多,有些未能利用的人家早已使之荒废无用了。另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厢房过长、过多,使院子形成很长的长方形,这些房屋光线不足而不适用。

而南方炎热,防暑降温是头等大事,因此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井式四合院成为当地民居的主要形式。天井式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是用数目不等的小天井组织住宅空间,民间称之为“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住宅的特点是基本上以楼房为主,房屋净高大,屋内比较宽敞通透,四面的房屋或高墙皆连成一体,院落进深很浅,呈扁长形,厢房也浅,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举头仰视,有如坐井观天,因此称之为天井。天井是一宅中的采光通风口,较小的天井有利于防止夏天阳光直射,天井高深,则风产生的吸力增强,有如烟囱,将热空气向上拔,通风量大,形成住宅内部的小循环。因此,即使在炎炎夏日,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会有阴凉的感觉。这种住宅的缺点是采光不好,狭窄的院落常给人以局促、压抑的感觉。正所谓凡事不能两全,两害相权取其轻,要想凉爽,就不能晒太阳。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

其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

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

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

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

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

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

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

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

朗而不松散,貌离神合,富于变化。

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

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

阳光充足,视野广大。庭院中植树

栽花、养鱼喂鸟,生机盎然,形成

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

2 建筑特色

2.1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老北京最高级的住宅应该是磨砖对缝的青砖到顶,但这只有达官显贵、富商大贾才做得到。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整条砖长九寸(30cm)、宽四寸五(15cm)、厚一寸二(4cm),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

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这些大小不一,形状

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

会派上用场。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

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

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

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

这种软心砌法。这也算是北京地区民居建筑的一

大特色。之所以碎砖砌墙墙不塌,是因为房屋的

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墙体并不承重,

只起分隔与保温的作用。

2.2少水多绿化的庭院装饰

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化,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往往还另辟有花园。明代比较有名的私家园林有李园(今清华园的前身)、勺园、定园、梁家园等,这些名噪一时的园林大都以水取胜。到了清代,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北京的水源也越来越不足,清朝廷公布了不准民间私引活水造园的规定,故北京清代的私园,除少数王府花园之外,极少凿池引水,再加上北京宅基地相对紧张,私园的规模也比较小。因此,与苏州的私家园林相比,北京的私园无疑是逊色不少。由于缺乏活水,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这是北京四合院中非常典型的一景。在较大的私家花园中,偶尔有人工砌成的水池,一般也都是死水,功能和鱼缸差不多,但观赏性无疑提高了许多。如位于北京东城区帽儿胡同的可园,花园主体的中心便砌有一形态自然的水池,面积虽然不大,但池水蜿蜒通向南边的假山山脚,似有源头活水一般,假山、游廊、亭、桥、花厅皆围绕水池布置,使可园具有了几分江南园林的秀色,成为北京现存私家园林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北京庭院、私园则以建筑物和叠石为主题,辅以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藤蔓。老北京院中最常见的树种有:石榴,春华秋实,既美观又寓意吉祥,是子孙昌盛的象征;海棠,春华秋实,与玉兰共称玉棠富贵;丁香,芬芳馥郁;葡萄,既可遮阳纳凉,又是果品中的美味。以上这些树种树型大都比较美观,高矮适度。夏天枝繁叶茂,可防止阳光直射室内;秋天果实累累,可以尝鲜;冬天落叶,使室内阳光充足。此外槐树和枣树也是老北京人家常见的树种,不仅因为槐花香、红枣甜,而且还有封侯拜相的美意。《周礼》中记载有三槐九棘的制度:“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注:见:《周礼。朝士》。)也就是说在朝庭中种上左右两列各九棵枣树(古称棘),正面种上三颗槐树,作为公侯将相群吏列位的标志。后人便以棘和槐代指朝廷高位。如“位极三槐”(注:《陈书。侯安都传》:“位极三槐,任居四岳。”)、“将登槐棘”(注:任fǎng@①《桓宣城碑》:

等。更有人在自家庭院中种上

三颗槐树,并预言自己的后人

将有位列三公者(注:《宋书。

王旦传》:“王旦父祜为兵部侍

郎,……手植三槐于庭,曰:”

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

所以志也。…“)。因此,老北

京人家槐树几乎是必种的,俗

谚曰:”有老槐,必有老宅。“由

于槐树树型过于高大,大都种

在外庭或大门之外。北京的枣

树以郎家园产的最为有名,是

贡果,这两年开始有人开发这

一品种,一斤郎枣要卖到二三

十元。至于草花,常见的有草

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

花、串红等。但是老北京的庭院绿化也有些忌讳,老北京人从不将松树、柏树、桑树、梨树种进四合院,因为松柏是阴宅种的树,桑与”丧“同音,而梨则意味着分离。解放以后,破除迷信,许多宅院也引种了松柏,虽然四季常青,但冬日遮挡室内阳光,实非上佳选择。

2.3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饰彩绘

在江南的青山绿水中,一座座白墙黑瓦的民居建筑显得格外雅致,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如回旋婉约的江南小调……江南的楼居以精细的木雕见长,许多地方民居不施彩绘,只刷桐油,保留原木的质感。而在北京四合院中,油饰与彩绘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为了烘托出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的壮丽雄伟,北京民居的外表是最朴素无华的,千篇一律的平房灰墙与灰瓦构成了城市的基调。在这呆板单调的环境中,北京四合院的内部却选择了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调的亮丽的装饰色彩。

北京位于天子脚下,建筑形式与装饰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彩绘也不例外。明代自皇家到士民的建筑装饰,至少划分了五个档次。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公侯前厅……用金漆及兽面锡环。家庙……梁栋斗拱檐角彩绘饰,门窗枋柱金漆饰。一品二品厅堂梁栋斗拱檐角青碧绘饰,门……黑油锡环。六品九品厅堂,梁栋饰以土黄,门……黑油铁环。”“三品六品厅堂梁栋只用粉青饰之……。”“庶民庐舌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注:见:明《舆服制》。转引自文献[1].)至清代,对官民房屋油饰彩画装饰的规定比明代有了较明显的放宽。据《大清会典》载:“顺治九年定亲王府……正门殿寝……凡有正屋正楼门柱均红青油饰,……梁栋贴金,绘五爪金龙及各色花草……凡房庑楼屋均丹槛朱户,……门柱黑油。”公侯以下官民房屋……梁栋许画五彩杂花,

柱用素油,门用黑饰,官员住屋,中梁贴金,……余不得擅用。

北京四合院中所使用的红色油有紫朱

油、朱红油和红土烟子油、红土刷胶罩油,

其中亮丽的紫朱油和朱红油只有在王府中

才可以大面积使用,显示出王侯家“丹槛朱

户”的尊贵气派。而一般官员和庶民百姓则

以使用红土烟子油为主,点缀以紫朱油或朱

红油。与红色相配的是大面积的绿色,常用

的有三绿油和大绿油两种。如此强烈的色彩

搭配,非常适合于北方的居住环境。因为北

方冬季较长,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谢,环境色彩单调,特别是城区。而绿色和红色能较好地调剂单调萧瑟的气氛,赋予宅院勃勃生机。讲究的人家在红色或绿色的梁枋上还要饰以色调明快的彩画。当然,彩面也是分等级的,庄重华贵的旋子彩画只有在王府中才能见到,活泼绚丽的苏式彩画则随处可见。苏式彩画又分三个等级: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墨线(或黄线)苏画。苏画所表现的题材非常丰富,有花鸟、山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神仙逸事等等。而在南方的民居中,这些题材通常都是通过木雕或砖雕的形式表现的。相比之下,北京的彩绘装饰手法比较经济,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更强烈,但不易长久保存;南方的雕刻工艺繁难,色彩单调,但立体感强,更值得玩味,且能传之久远。

3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

3.1自然环境的因素

各地降水量的大小,是影响传统民居的构筑形态的重要因素。反映最明显的是主要用于排水功能的建筑屋顶形式。有人对歇山式屋顶的形成过程作过一种解释,就是在多雨地区悬山屋顶未能遮全山墙面上的雨水,对土墙不利,便创造出一种悬山梯形屋顶作为改进。但若房屋较大,这种悬山梯形屋顶的结构强度就不够了,因此出现了双层屋顶或称附棚,这正是歇山屋顶的原形。所以这种屋顶形式是与多雨地区的防水需要密切相关的。而在南方多雨地区,许多传统民居的构件形式如挑檐、腰檐、披檐等都是以防雨水淋湿墙面为基本功能的,因此多雨地区有其特有的构筑形态。另外,各地区降水量的大小还反映在屋顶坡度上。传统民居在当时屋面材料的限制下,如果屋顶没有一定的倾斜度,雨水下降速度慢。难以避免垂直渗透。而选择屋顶坡度的大小,则常常与降水量的大小紧紧联系。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反之屋顶坡度小,这在大量的民居实例中可得以验证。而在气候特别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全是平的,用做屋顶活动平台或曝晒粮食等。北京地区相对比较干旱,因此普遍使用出檐较浅的硬山顶,屋顶坡度适中。此外前面所述的庭院装饰中少水多绿化的特点也与此相关。

各地气温的差异也是影响传统民居构筑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防寒、保温是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所以北方民居外墙及屋面要求厚实封紧,外形显得敦实。在东北地区民间建房有这样一个口诀:“宽宽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即:开间要宽大,阳光要充足;进深要浅些,室内光线好,后侧不潮湿;宅地要高一些,高出周围地坪,便于防水防潮;室内墙高要矮些,便于保温。这是北方居民在防寒保暖方面总结的宝贵

经验。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民居的代表,这个口诀也适用于北京地区。而我国南方地处亚热带与热带,气候湿热,故民居建筑主要按夏季气候条件设计的,以隔热遮阳及通风为主要功能。所采用的一系列适应这种湿热气候的构筑措施有:阁楼、双层屋面隔热;出檐、出廊遮阳;厅堂、大井及构件通风等等。这些构筑措施也成为南方民居形态的主要特点。

3.2受城市整体规划的制约

元大都曾经是世界上规划最整齐、最完美的城市之一。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齐、对称、中轴分明的布局特点。其规划思想却来自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书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种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古都都有表现,但这些杰作大多不可复睹,唯有北京基本上保存了这种格局。当时的元大都,长方形的宫城位居中央,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左边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右边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分别是明清时的太庙、社稷坛),宫城前是各衙门,后面是交易市场;城内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形成规整的“棋盘”,而一座座四合院就像这棋盘中的一颗颗棋子,其朝向、纵深、高矮、大小都要受到城市整体规划的制约。比如北京四合院很少有五进以上的院落,因为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只有70多米(m),不可能让胡同从自己家的院子中通过。明清对北京城做了扩建,城市中心向南移动,城市形状也从“口”形变成“凸”形,但元大都的城市规制仍延用下来。至今,二环路内四方整齐的格局,宽窄有致的街道,都能令人对当年的完美设计赞叹不已。

3.3天子脚下建筑形制不得僭越

北京四合院是明清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必然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特别是北京在天子脚下,任何僭越的举动都逃不过最高统治者的法眼,连王府也不例外。如清代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在建府时正殿地基高了一点,又用了只有皇宫才能用的铜狮、龟、鹤等装饰品,因此被“罢辅政”,还罚银2000两(1两=1/32kg)。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冒这个风险,宁可不达标,也不敢超标。统治者对等级的限制体现在屋顶、宅门、院墙、台阶、上马石、油饰、彩绘等许多方面。诸多的限制就使得北京四合院难免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3.4儒教经典的影响

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儒教经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影响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举例来说,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居住形式在儒教经典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烟大文经学院文英2 孙秀201090503228 烟台264000) 摘要: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居形式独特文化形式典型特征现代风格 正文: 1、传统文化对四合院的影响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民居格式,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是我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四合院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以北京四合院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除了历史悠久、构成独特等因素,更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身在其中,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研究北京四合院如同翻阅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易经在古代思想中起着统治作用。《易经》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这种对立两分法的宇宙运行规律的阐述,深入每个人的思想中,因此衍生出天圆地 方,天人合一,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形式都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此形成的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两侧均建有四合院,处在胡同北的院落,宅门开在东南角;处在胡同南侧的院落,宅门开在西北角。不论宅门开在哪个方位,宅院均以北房为正房。 北京四合院建筑较为敦实厚重,淡雅质朴。以正房、厢房、倒座房为四正向,四角耳房及大门为四偏向,形成八卦方位,以此推定吉位。通常在东南角(巽位)设大门,《易经》中巽位有入的意思。若以巽位为伏位按顺时针大游年歌诀推演,则南(离位)北(坎位)东(震位)均为吉位,北房、南房、东房皆要高大以取吉方,东北方次吉,可设厨房、杂用房。独西南方为凶方,只能建厕所。因此北京四合院方位皆为朝南(座坎朝离),巽位开门的布局。 北京的四合院虽然是严格按照风水建造的,但是今天从客观角度来看,它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如从华北地区的大地势看来“坎宅巽门”布局亦甚合理,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

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北京四合院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北京四合院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方气候严寒,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整条砖长九寸、宽四寸五、厚一寸二,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这些大小不一,外形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编辑:赵强(洪雅轩国际艺术设计事务所) 瓦当之美:美在方寸之间行云流水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到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作用,是屋檐筒瓦最前端的遮挡,瓦面带有花纹垂挂的圆型挡片。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 四合院设计中瓦当是用于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古代木构的屋架,既有着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古建筑设计更具美观性,其样式多为圆形和半圆形。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发现,瓦当发源于西周中晚期,起初瓦当为素面,后来素面上才逐渐出现花纹、动物等图案样式。 滴水瓦: 王莽时期流行一种源于汉代的“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到唐代,“滴水瓦”已普遍应用。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达到的水平。

四合院设计之滴水瓦 筒瓦: 瓦当创于西周,发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鼎盛于秦汉,衰落于明清,一方小小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 四合院设计之简瓦 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战国豹纹瓦当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 北京四合院:13世纪的天才设计 】

【北京四合院:13世纪的天才设计】 【北京四合院:13世纪的天才设计】元大都奠定了北京棋盘形的格局,元大都北城墙设有两座城门,其余三面城墙各设三座城门。每座城门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两座城门之间,除少数例外,也都加辟干道一条。这些干道纵横交错,连同顺城街在内,全城共有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九条。这些纵横交错的干道,在城市结构中起着不同作用,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南北干道,全城次要街道或称胡同,基本沿着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平行排列。干道宽约25米,胡同宽只6~7米。元大都城市街区的排列形式被明清沿承下来,胡同作为北京街区的代表,不但构成了城市交通的基本格局,而且伴随城市历史发展进程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 元朝之前的北京城用“坊墙”来布局的,“坊墙”上有“坊门”,围出每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区或商业区,用高高的围墙隔离起来,一头扎进去,便像拧成了死疙瘩般沉寂。就像唐朝并不能沿街叫卖,而是有东市和西市,专门买卖商品。到了元朝,忽必烈拆了“坊墙”,用街巷的方式重新规划了北京城。建造居民区以胡同为肌理,排列在两条胡同之间的就是四合院。所谓“四合”,“四”即在东、西、南、北四面盖房子,“合”即将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院子。看似简单,入住之后方觉其乐融融。元朝的标准胡同,东西向相隔约70米,

从东到西大概用5分钟的时间。一般比较好的四合院都是在胡同中间位置,在胡同的两头(东西称“胡同”,南北称“街”),是提供在四合院中生活的人们日常需要的铺面,比如粮店等。而所有的胡同的巷口相连处就成了南北走向的街,数家店铺相连宛若一条商业街。这是内城的情况,而外城的胡同是嘉庆三十七年才建好的,由于相对形成较晚,所以外城的胡同规制没有那么完整。这些建筑很多不具备四合院的格局,而是前店后厂的商用院落。目前,四合院保存较完整的,内城以东四一带还比较多,东四从三条到八条保存得比较完整,还是四合院原生态的感觉,过去这一片住的大户比较多,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者都不少见。漫步在南罗鼓巷一带,你会发现那或直或曲或宽或窄、排列在胡同两侧的古香古色的街门,以及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的门当户对,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里也是北京四合院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南锣鼓巷59号“洪家大门”,它曾经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末大将,大清开国功臣洪承畴北京的每个胡同还遍布着戏楼、茶楼,寺庙都如四合院般是四四方方的结构。这方块就像北京的DNA一样,遍布了整个城市,成了北京 城的符号,也最大程度地方便着百姓的生活。这些戏楼、茶楼、寺庙就像老北京身上的穴位,把北京城扎活了。历史闪回:“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城门可望彼城门也。”“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一)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一) 简介: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早在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故都的宫室遗址上,已有几座房屋围绕着院子组合;西周时有了较严整的四合院;隋展子虔《游春图》中绘有乡村狭长的四合院;宋代沿用汉以来的前堂后寝的传统,但在待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有穿廊连成“工”字平面,堂寝两侧有耳房或厢房;直到明、清,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才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就北京四合院建筑上的特色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大方。 关键字:四合院民居布局特色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1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1“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因为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而北京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最好,其次为坐西朝东的西房,东房和南房的朝向较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有钱不住东南房,东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建宅时,一般都要将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然后再按次序安排厢房和倒座房。在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正房很自然地处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不用进行人为调整;但是,在一些不太规范的街区,尤其是缺乏规划属自然形成的南城居住区,有些四合院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得不将大门向东开或向西开,甚至向北开。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正房朝南的效果,就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马炳坚先生主编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对以下几种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图说: 图1是表示四合院四种基本方位的示意图。图中街北的二进院落是标准的“坎宅巽门”,街东南角的四合院是一座比较标准的二进院落,院子的最南端为倒座房,向北依次为外院、垂花门、内院、正房(北房)。由于这种四合院的宅门开在西北角,所以,进入宅门后,要经过院子西侧一条狭长的通道才能走到院子西南角,再由西南角的侧门进入外院,之后,再进入垂花门、内院。这种调整办法,无疑要浪费一定面积的宅基地,且使用起来也不十分方便。当然,同类情况下也有将宅门置于东北角的例子。前公用库某宅宅门即位于院东北角,进入宅门后,经过院东侧一条狭长通道,达于东南角的侧门,进侧门后再向西进前院,向北进垂

四合院知识大全-精选.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 一、四合院结构简介: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四合院布局: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四合院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京派四合院文化 现代中国可是世界上公认的基建狂魔,在这地球上似乎就没有什么是中国人不能造的,什么只有564米高的云南尼珠河大桥、也就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然后又放出我们正在喜马拉雅打洞直接火车开到尼泊尔的消息(中尼边境铁路)......惊得歪果仁遍地捡下巴的案例那是比比皆是,当然除了现代建筑,我们传统建筑中的古建筑精髓也同样能让那些歪果仁惊掉下巴,今天就来侃一侃四合院。 要说四合院,所谓一砖一瓦,雕梁画栋,砌起了中国建筑文化的脊梁,可谓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所在,也是传统六大建筑流派之首(晋派的大院是四合院的瘦身版,而到了更加人稠地稀的南方山区又缩小成了天井格局的徽派建筑),要说历史,三千年前商周时代就已成型,不信去看陕西的岐山凤雏遗址就懂了,后来经过宋(当然南宋贡献更大,因为他们把四合院搬到了南方,你懂的。)、金、元的完善,在明清时候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也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那什么是四合院呢?字面意思先理解一下:四是指代方位,即东西南北,合就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当然这只是简单形象的理解,按这个理解,一般四合院就可以分为一、二、三进院落,分别形态就是口、日、目。当然肯定还有更高端的,比如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母住的就是五进院落,皇室那是随便进,因为那看上去就是个楼梯,去了故宫,那更是无数个楼梯拼在一起的节奏。 今天以典型中产家庭的三进院落为例,带大家神游一圈: 首先明确我们中国大部分国土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大多时候都位于南边,所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我们为了能多晒太阳,房屋的布局方位大多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海南、台湾就刚好反过来,调动运用一下地理常识就懂了),既然涉及方位,那这里面自然就少不了五行文化,所以今天内容主要从五行文化以及传统尊卑价值观两个方面阐述。 要进四合院,首先得入门,四合院采用出入一个门,门一关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对于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同时,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而北京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就将这两大原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长幼有序的宗法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故宫的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的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正院的正房是主人住的,也就是老爷太太住的,后面的后院的一排房子是后照房,后照房是少爷少奶奶住的。东西厢房一般是少爷小姐住的。另外还有外院的倒座房是下人住的。在东南角上一般是厨房,一个四合院一般是住一家人。为了标志不同的辈份,在家政的不同地位,四合院北屋、东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样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和辈分。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可谓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北京的四合院不仅反映着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也体现出“天人合一”

北京四合院特点

四合院的特点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四合院的结构特点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中间是庭院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四合院的规制特点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1、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3、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四合院的构件特点 影壁 走进四合院,迎面就能看到垒砌精致的影壁。影壁是中国房宅建筑不可缺少的风水内容。影壁是北京民居的重要装饰,它既可遮挡院内杂物,又可以使外来人看

北京故宫与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相同

北京故宫与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不同之处 1、北京故宫特点 ①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②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 ③以南北为线,在北京中轴线上,讲究东西对称。前庭后院,符合中国等级制度。 ④中国古代房屋的榫卯结构,颜色采用黄、紫等,结构庄严肃穆,体现皇家气派。 ⑤平面格局采用了“方正布置法”这种和二为一的建筑形式。 ⑥不同等级的建筑采用不同的房顶设计 2、北京四合院特点 建筑特点: 1.“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 2.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北京四合院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 3.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 4.少水多绿化的庭院装饰。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化,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往往还另辟有花园。在老北京四合院的中心,经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 5.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饰彩绘。在北京四合院中,油饰与彩绘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北京位于天子脚下,建筑形式与装饰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彩绘也不例外。 二、相同之处 ①都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②都有严格的房间等级制度。 ③建造风格都强调风水八卦理论。 ④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 ⑤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饰彩绘。

中国建筑赏析

中国建筑赏析 结课论文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中国建筑赏析---北京四合院 这学期选修课是《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柳肃教授带我们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探究欣赏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北京四合院,让身为外地人的我燃起了对古老的四合

院的热爱和迷恋。而通过的这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学习,老师的讲解使我初步涉足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的冰山一角。 一个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其文化的反映,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本土化的意蕴,建筑艺术也不会例外,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庭院式住宅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仅是物化了的北京人的传统居住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一部中国人居住生活的历史,把四合院放到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及北京本身特有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它们对四合院审美外观的影响,挖掘四合院本身蕴涵的审美意蕴和建筑特色。 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四合院的居住方式是一个院落组合成一个家族,有纵向连接与横向连接两种形式,主要是纵向连接,即一进、二进、三进院落,体现出一个“深”字的意蕴。 传统四合院院落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以游廊相接,起居极为方便。对外,四合院呈封闭状,只有一个街门,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四合院关上门则自成天地,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合合美美,其乐融融,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家居

特点,体现了四合院之“合”的精髓。 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具有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一.“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也符合华北地区冬夏季风向的规律。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最好,其次为坐西朝东的西房,人们建宅时,一般都要将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再按次序安排厢房和倒座房。 二.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其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

北京四合院介绍

北京四合院介绍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1、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3、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

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关于北京四合院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 法国作家雨果讲过这样的话:“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政治形态、伦理观念和审美习惯,造就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形态、观念及习惯。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1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四合院建造设计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6903479.html, 随着社会发展,国风之韵逐渐回温,越来越多人选择自建一套房子。但农村自建房,或是过于普通,又或是太过单调,选择自建一座四合院,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考量的选择之一。下面就让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正房中间设置了堂屋,而两侧则配备了四间卧室,并由附属的衣帽间和配套的独立卫生间。考虑到建筑风水,东为上,所以东厢房被选做了居住空间,而西厢房则布置餐厅和厨房。由于场地的面积限制,所以厢房屋顶,采用了平式屋顶,并将茶室和健身房等功能空间,划分在了二层。 四合院建筑设计上,整体呈现出浓厚的中式风格,采用了大量的青砖青瓦,并配合许多中式传统元素,让四合院形成了庄重气派的建筑风格。四合院的正房位置,在主题建筑前方设置了挑廊,配合屋顶设计,自然亚盛克莱,达到了赌出堂屋空间的作用,让正房瞬间富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6903479.html, 了层次感。而倒座房和东西两侧的厢房,利用了屋顶的形式进行了变换和区分,平式屋顶,让建筑区域分割明确,又和整体造型相衬相合,极为美观。院门设计,古色生香。在庭院内,布置了具有经典元素的影壁,庭院之内,栽种了青松等植物,利用绿化来衬托影壁和四合院,威严之中富有灵气之美。根据户主要求正房的东西两侧,预留了通道,可通往四合院的北侧山坡,那里设有鸡舍和地窖,方便日常起居生活。而庭院,加入了水池设计,业主可根据喜好在水池之中养鱼植莲,放松心情。 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承接国内外:古建施工,四合院施工,古建门头,古建牌坊,寺庙道观,古建凉亭,油漆彩绘、古建园林工程。 公司拥有各类古建筑、园林工程的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

四合院与吊脚楼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在结构上,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 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 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 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 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 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 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 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 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以待宾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 四合院还有一些独特的结构有独特的功能。例如,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 再如,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 快透亮而实用。 在艺术人文价值上,四合院虽为居 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 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 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 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 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 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编辑:强(洪雅轩国际艺术设计事务所) 瓦当之美:美在方寸之间行云流水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到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作用,是屋檐筒瓦最前端的遮挡,瓦面带有花纹垂挂的圆型挡片。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 四合院设计中瓦当是用于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古代木构的屋架,既有着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古建筑设计更具美观性,其样式多为圆形和半圆形。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发现,瓦当发源于西周中晚期,起初瓦当为素面,后来素面上才逐渐出现花纹、动物等图案样式。 滴水瓦: 王莽时期流行一种源于汉代的“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到唐代,“滴水瓦”已普遍应用。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达到的水平。

四合院设计之滴水瓦 筒瓦: 瓦当创于西周,发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鼎盛于秦汉,衰落于明清,一方小小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西周中晚期周原(今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