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微观经济学27378

自考微观经济学27378

自考微观经济学27378
自考微观经济学27378

27378 微观经济学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378 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微观经济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也称价格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个量分析法为基础,分析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阐述价格机制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并说明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该课程内容涵盖供求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等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本课程的目标包括:

1. 了解微观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以及重要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定律,初步掌握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以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2. 了解微观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3. 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了解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理解和认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系统介绍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

Ⅱ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该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I):要求考生可以在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重要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内容与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的表述和选择,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II):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方法的内涵与外延,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经济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这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简单运用(III):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中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综合运用(IV):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所遵循的四个主要原理的内容和含义;理解和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相关的三个原理的内容与含义;理解整体经济运行相关的两个原理的内容与含义。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的重要核心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3.1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3.2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3.3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重点)

识记:①效率与平等的概念;②机会成本的概念;③理性人的概念;④激励的概念

领会:①机会成本对经济决策的意义;②边际决策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次重点)

识记:①市场经济的概念;②产权的概念;③市场失灵的概念;④外部性的概念;⑤市场势力的概念

领会:①政府改善市场结果的途径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一般)

识记:①生产率的概念;②通货膨胀的概念;③经济周期的概念

领会: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机会成本、理性人、市场经济、产权、市场失灵、外部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概念;(2)机会成本对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意义;(3)边际决策的含义和重要性;(4)政府改善市场结果的途径;(5)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研究中建立经济模型的原因与意义;理解和掌握循环流量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重要的经济模型,并可以运用上述模型来分析经济问题;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和区别;了解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1.1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2.1.2 假设的作用

2.1.3 经济模型

2.1.4 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

2.1.5 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2.1.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2.2 华盛顿的经济学家

2.2.3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总是被采纳?

2.3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2.3.1 科学判断的不同

2.3.2 价值观的不同

2.3.3 感觉与现实

2.4 出发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重点)

领会:①假设与模型的作用;②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模型的内容;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运用:①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的关系

(二)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一般)

识记: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概念;

(三)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一般)

识记:①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达成共识的20个经济政策主张

领会:①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各自定义以及联系与区别;(2)假设与模型的作用;(3)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经济模型的内容以及运用;(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概念以及区别;(5)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描述专业化与贸易;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以及区别;理解比较优势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了解贸易价格的决定;了解进口品和出口品的概念;能够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来解释国际贸易。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3.1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3.1.1 生产可能性

3.1.2 专业化与贸易

3.2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3.2.1 绝对优势

3.2.3 比较优势与贸易

3.2.4 贸易的价格

3.3 比较优势的运用

3.3.1 Tom Brady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3.3.2 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

3.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一个现代经济寓言(次重点)

领会:①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描述生产活动以及贸易对交易双方的好处。

(二)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重点)

识记:①绝对优势的概念;②相对优势的概念

领悟: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②贸易价格的确定

简单运用:①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三)比较优势的应用(重点)

识记:①进口品的概念;②出口品的概念

领悟:①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描述生产活动以及贸易对交易双方的好处;(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各自的定义与区别;(3)比较优势与贸易的关系;(4)贸易价格的确定;(5)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场与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了解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的定义;了解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了解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义;掌握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了解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定义;了解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的关系;掌握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了解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过剩、短缺以及供求定理的定义;掌握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以及需求或供给变动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了解价格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4.1 市场与竞争

4.1.1 什么是市场

4.1.2 什么是竞争

4.2 需求

4.2.1 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2.2 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

4.2.3 需求曲线的移动

4.3 供给

4.3.1 供给曲线: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4.3.2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4.3.3 供给曲线的移动

4.4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4.1 均衡

4.4.2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4.5 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市场与竞争(重点)

(二)需求(重点)

识记:①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概念;②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概念

领悟:①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关系

综合运用:①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移动的规律

(三)供给(重点)

识记:①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概念

领悟:①了解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的关系

综合运用:①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移动规律

(四)供给与需求的结合(重点)

识记:①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过剩、短缺以及供求定理的概念

综合运用:①掌握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以及需求或供给变动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五)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次重点)

领悟:①价格作为信号配置稀缺资源的实现机制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市场与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需求定理和需求曲线的含义;(3)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4)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5)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6)供给定理和供给曲线的含义;(7)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的关系;(8)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9)均衡、过剩、短缺以及供求定理的含义;(10)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以及需求或供给变动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11)价格作为信号对稀缺资源配置的实现机制。

第五章弹性及其运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弹性的概念;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掌握不

线的弹性及总收益特征;了解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理解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掌握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掌握不同供给曲线的供给价格弹性特征;运用供给、需求和弹性来分析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5.1 需求弹性

5.1.1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5.1.2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5.1.3 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更好的方法

5.1.4 各种需求曲线

5.1.5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5.1.6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

5. 1.7 其他需求弹性

5.2 供给弹性

5.2.1 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5.2.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

5.2.3 各种供给曲线

5.3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运用

5.3.1 农业的好消息对农民来说是坏消息吗

5.3.2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5.3.3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5.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需求弹性(重点)

识记:①弹性的定义;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的定义;③总收益的定义

领会:①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③不同需求曲线的弹性特征

综合应用:①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特征及其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供给弹性(重点)

识记:①供给弹性的定义。

领会:①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②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③不同供给曲线的弹性特征

(三)供给、需求和弹性的运用(重点)

综合应用:①使用供给、需求和弹性来分析简单的经济问题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弹性的定义;(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以及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计算;(4)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5)不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弹性特征;(6)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7)线性需求函数的弹性特征及其与总收益的关系;(8)供给、需求和弹性的运用。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并可以对价格控制进行正确的评价;掌握向买者或者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掌握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6.1 价格控制

6.1.1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1.2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1.3 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6.2 税收

6.2.1 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2 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3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价格控制(次重点)

识记:①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的概念。

简单应用: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影响;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影响;

综合应用:①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二)税收(重点)

识记:①税收归宿。

简单应用:①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②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综合应用:①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2)对价格控制的评价;(3)对买者或者卖者征税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4)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第三篇市场和福利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福利经济学的定义;了解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掌握如何用需求曲线来衡量消费者剩余以及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理解消费者剩余本质含义;了解成本与生产者剩余的含义;掌握如何用供给曲线来衡量生产者剩余以及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了解效率和平等的定义;理解为什么市场均衡时效率是最高的以及这一结论的两个重要前提假设。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7.1 消费者剩余

7.1.1 支付意愿

7.1.2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7.1.4 消费者剩余衡量什么

7.2 生产者剩余

7.2.1 成本与销售意愿

7.2.2 用供给曲线来衡量生产者剩余

7.2.3 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7.3 市场效率

7.3.1 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7.3.2 市场均衡的评价

7.4 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消费者剩余(重点)

识记:①福利经济学的定义;②意愿支付与消费者剩余概念。

领会:①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②价格降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③消费者剩余的本质。

(二)生产者剩余(重点)

识记:①成本与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领会:①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②价格上升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三)市场效率(重点)

识记:①效率与平等的概念;②总剩余的定义。

领会:①仁慈的社会计划者的目标。

综合应用:①市场均衡最大化总剩余的分析以及这一结果的前提假设。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2)如何用需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剩余;(3)如何用供给曲线来表示生产者剩余;(4)价格变化对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影响;(5)市场均衡效率的评价。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无谓损失的概念及其本质来源;理解税收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了解供给和需求弹性对无谓损失的影响;了解税收规模的变化对于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8.1 赋税的无谓损失

8.1.1 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的参与者

8.1.2 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8.2 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8.3 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8.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赋税的无谓损失(次重点)

识记:①无谓损失的概念。

领悟:①无谓损失与贸易好处之间的关系

综合运用:①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二)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重点)

领会:①需求和供给弹性与无谓损失之间的关系

(三)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次重点)

识记:①拉弗曲线的含义。

领会:①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着税收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无谓损失的概念及本质来源;(2)税收对于不同市场参与者的不同影响;(3)供给和需求弹性对无谓损失的影响;(4)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如何随着税收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世界价格的含义及其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理解国际贸易中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得失;理解关税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了解限制贸易的观点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评论。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9.1 决定贸易的因素

9.1.1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9.1.2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9.2 贸易的赢家和输家

9.2.1 出口国的得失

9.2.2进口国的得失

9.2.3 关税的影响

9.2.4 贸易政策的结论

9.2.5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9.3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9.3.1 工作岗位论

9.3.2 国家安全论

9.3.3 幼稚产业论

9.3.4 不公平竞争论

9.3.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9.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决定贸易的因素(一般)

识记:①世界价格

(二)贸易的赢家和输家(一般)

识记:①关税的概念;②进口配额的概念。

领会:①出口国的得失;②进口国的得失;③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一般)

领会:①工作岗位论的内容与评论;②国家安全论的内容与评论;③幼稚产业论的内容与评论;④不公平竞争论的内容与评论;⑤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的内容与评论。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世界价格与比较优势的关系;(2)进口国和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得失;(3)关税的影响;(4)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的其他好处;(5)不同贸易限制观点的内容与评价。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外部性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外部性的特征;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的类型以及相互区别与联系;理解外部性私人解决的方法的类型与区别;理解交易成本的含义与科斯定理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0.1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10.1.1 福利经济学:回顾

10.1.2 负的外部性

10.1.3 正的外部性

10.2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10.2.1 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

10.2.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1: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10.2.3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2: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10.3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10.3.1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10.3.2 科斯定理

10.3.3 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10.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重点)

识记:①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②外部性内在化的定义;③技术溢出的概念。

领会:①负的外部性的特征;②正的外部性的特征。

(二)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次重点)

识记:①矫正税的概念。

领会:①针对外部性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内容;②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的关系。

(三)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重点)

识记:①科斯定理的概念;②交易成本的概念

领会:①外部性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②私人方法不能解决外部性的原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外部性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外部性的特征;(2)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的类型;(3)矫正税与排污许可证的关系;(4)交易成本的含义与科斯定理的内容。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含义,掌握如何区分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和俱乐部物品;理解搭便车者的含义以及公共物品提供的成本-收益分析难题;理解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理解产权的重要性。

11.1 不同类型的物品

11.2 公共物品

11.2.1 搭便车者问题

11.2.2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11.2.3成本-收益分析的难题

11.3 公共资源

11.3.1 公地悲剧

11.3.2 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

11.4 结论:产权的重要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不同类型的物品(重点)

识记:①排他性的概念;②消费中的竞争性的概念;③私人物品的定义;④公共物品的定义;⑤公共资源的定义;⑥俱乐部物品的定义。

领会:①根据竞争性与排他性来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

(二)公共物品(重点)

识记:①搭便车者;②成本-收益分析。

领会:①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收益分析难题

(三)公共资源(次重点)

领会:①公地悲剧的内容、原因与解决方法;②产权的重要性。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消费中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含义;(2)四种不同类型物品的区分;(3)搭便车者的含义;(4)公共物品提供所面临的难题;(5)公地悲剧的原因与解决办法;(6)产权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的概念;了解税收的成本的分类和内容;了解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和定额税的概念;了解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含义;了解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的概念;了解比例税、累退税和累进税的概念;理解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2.1 美国政府的财政概括

12.1.1 联邦政府

12.1.2 州与地方政府

12.2 税收和效率

12.2.1 无谓损失

12.2.2 管理负担

12.2.3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12.2.4 定额税

12.3 税收与平等

13.3.1 受益原则

13.3.2 支付能力原则

12.3.3 税收归宿与税收平等

12.4 结论: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美国政府的财政概括(一般)

识记:①预算赤字的概念;②预算盈余的概念。

(二)税收和效率(一般)

识记:①税收的两种成本;②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概念;③定额税的概念

(三)税收与平等(次重点)

识记:①受益原则的概念;②支付能力原则的概念;③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的概念;④比例税、累退税和累进

领会:①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的概念;(2)税收的成本的分类和内容;(3)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含义;(4)横向平等与纵向平等的含义;(5)理解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的关系。

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总收益、总成本以及利润的定义;理解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理解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间的区别;了解生产函数和边际成本的定义;理解生产函数以及总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了解各种衡量成本的指标;理解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典型的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了解短期和长期平均总成本的区别;了解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规模收益不变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3.1 什么是成本

13.1.1 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13.1.2 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

13.1.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13.1.4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13.2 生产与成本

13.2.1 生产函数

13.2.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

13.3 成本的各种资本衡量

13.3.1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3.3.2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3.3.4 典型的成本曲线

13.4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3.4.1 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13.4.2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3.5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成本(重点)

识记:①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的定义;②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定义;③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定义;。领会:①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区别;②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

(二)生产与成本(重点)

识记:①生产函数的定义;②边际产量的定义;

领会:①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的形状。

(三)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重点)

识记:①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定义;②有效规模的定义。

领会:①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简单运用:①典型成本曲线的形状;②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计算。(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重点)

识记:①规模经济的概念;②规模不经济的概念;③规模收益不变的概念。

领会:①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②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不同阶段与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规模收益不变的关系;③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2)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间的区别;(3)典型的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4)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5)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6)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不同阶段与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规模收益不变的关系。

(完整版)广东省自考微观经济学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04531《微观经济学》练习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经济物品是指 D A.节约能耗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在任何一个经济中资源都是稀缺的,因为C A.没有资源 B.资源不可再生 C.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 D.用于购买货源的货币是稀缺的 3.下列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的是A A.自然灾害 B.国外援助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投资增加 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D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价格理论 5.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D A.都不存在价值判断 B.都存在价值判断 C.前者有价值判断,后者没有 D.前者没有价值判断,后者有 6.下列不会引起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是D A.厂商的预期 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 D.物品价格变动 7.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下降到2.75美元,则厂商的总收益将D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下降还是上升 8.如果甲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A A.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 B.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 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 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9.某地发生地震,企业设备、厂房等大量损毁,则当地劳动力需求曲线A A.向左下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不变化 D.变化说不清楚 10.若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直线,那么可以断定D A.市场不完全竞争 B.当价格上涨时,其弹性下降 C.当需求量增加时,其弹性下降 D.市场需求具有无穷弹性

自考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27378《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完整版)自考《微观经济学》串讲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串讲资料 P6 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P9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第三,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P1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第二,完全理性。第三,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第四,分配理论。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政策。 P13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P15 宏观经济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事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四,开放经济理论。第五,宏观经济理论 P26~P30 一,均衡分析二,边际分析三,归纳法和演绎法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五,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理解一下就可以) P45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三个要点:第一,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第二,需求量是一个意愿购买量。第三,需求量总是和时间相关 P50 需求定力亦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这便是用文字表述的需求定理 P52 理解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和投机性商品的需求规律 P53 理解需求曲线移动所代表的含义(需求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P63 理解供给曲线移动所代表的含义 P70 市场经济具备的三个特点:第一,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第二,上次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三,价格调节经济。 P72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第一,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第二,存在市场。市场是个经济单位发生关系进行交易的制度框架。第三,市场竞争的而完全性与公平性。 P79 最高限价往往低于均衡价格 P81 最低限价往往要高出均衡价格 P87 三种需求弹性 :自身价格的需求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P95 理解弹性,MR和TR的关系(表3-2) P97 理解需求收入弹性和商品类别(表3-3) P101 供给弹性可以分为供给价格弹性和供给交叉价格弹性 P103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一,生产时期的长短。第二,生产的难易程

自考27378微观经济学最新知识分享

自考27378《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导言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

自学考试04531《微观经济学》历年真题

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4531) 一、单选题(40题×1分/题=40分) 1、经济物品是指[ ] A.节约能耗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在任何一个经济中资源都是稀缺的,因为[ ] A.没有浪费B.自由不可再生 C.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D.用于购买资源的货币是稀缺的 3、下列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的是[ ] A.自然灾害B.国外援助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投资增加 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价格理论 5、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都不存在价值判断B.都存在价值判断 C.前者有价值判断,后者没有D.前者没有价值判断,后者有 6、下列不会引起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厂商的预期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D.物品价格变动 7、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下降到2.75美元,则厂商的总收益将[ ] A.下降B.上升 C.不变D.无法确定是下降还是上升 8、如果甲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 ] A.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B.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 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9、某地发生地震,企业设备、厂房等大量损毁,则当地劳动力需求曲线[ ] A.向左下移动B.向右上移动 C.不变化D.变化说不清楚 10、若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直线,那么可断定[ ] A.市场不完全竞争B.当价格上涨时,其弹性下降 C.当需求量增加时,其弹性下降D.市场需求具有无穷弹性 11、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指[ ] A.需求函数的斜率B.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C.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D.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2、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80,需求为[ ]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单性弹性D.不能确定 13、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一定正确B.一定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D.无法断定正确不正确 14、如果某商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益[ ] A.增加B.不变 C.下降D.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15、如果需求完全弹性,课税将[ ] A.全部向销售者征收B.大部分向销售者征收 C.全部向消费者征收D.大部分向消费者征收 16、小麦兼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将会引起[]

2007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2007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4531)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命题中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C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 000美元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B 】 A.市场出清 B.市场失灵 C.完全理性 D.完全信息 3.需求的弹性系数是指【 C 】 A.需求函数的斜率 B.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C.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D.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4.对于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的商品而言,其需求【 C 】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无弹性 5.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D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成本的下降 D.互竞商品价格的上升 6.下列情况中,会引起牛排需求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为【 A 】 A.牛排价格从每磅3美元上升到每磅3.5美元 B.牛的饲养者宣传牛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医生说多吃牛肉可能会感染疯牛病 D.汉堡包价格从每磅2美元跌倒每磅1.5美元 7.下列情况中,将引起大豆供给量变动的是【 A 】 A.大豆的市场价格提高 B.大豆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 C.增加20%的工资 D.大豆获得丰收 8.下列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D 】 A.如果供给下降,需求不变,均衡价格将上升 B.如果供给增加,需求下降,均衡价格将下降 C.如果需求增加,供给下降,均衡价格将上升 D.如果需求下降,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将上升 9.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表示【 B 】 A.在此价格上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 B.在此价格上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C.消费者愿意在此价格上购买所有产品 D.在此价格上需求了大于供给量 10.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中可变的是【 D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11.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B 】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12.若X和Y二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D 】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正常商品 C.X和Y是劣质品 D.X和Y是互补品 13.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元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14.蛛网模型的前提假定为【 B 】 A.需求量变动存在时滞 B.具有单元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15.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B 】 A.由于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由于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C.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D.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增加 16.下列商品中,可以采用“薄利多销”方法通过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D 】 A.大米 B.面粉 C.药品 D.化妆品 17.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C 】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18.假定以横轴度量X的量。以纵轴度量Y的量。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是因为【 D 】 A.商品X的价格上升 B.商品Y的价格上升 C.消费者收入下降 D.商品X的价格不变,商品Y 的价格上升

2017年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

2017年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一个消费者想要得到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原因是( )。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 )。 A.正确; B.错误; C.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3.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4.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 A.边际效用最大; B.边际效用为零; C.总效用为零。 5.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6.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7.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8.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 A.可以替代的; D.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9.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 )的消费已达饱和。(设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y; B。商品X; C.商品X和商品y。 10.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r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 )。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12.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也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3.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4.从图1预算线AB可知,商品X的价格是2元, 商品y的价格是( )。 A.1元 B.2元; C.3元; D.5元。 15.预算线反映了( )。

2013年广东自考1月微观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3年广东自考1月微观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 045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理论B.就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公共产品理论 2.可以覆盖所有市场的经济分析称为 A.局部均衡分析B.静态分析 C.一般均衡分析D.动态分析 3.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 A.收入分配B.自由放任 C.经济增长D.国家干预 4.表明某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市场需求曲线B.个人需求曲线 C.供给曲线D.平均收益曲线 5.实际收入不变时,如果猪肉的价格下降而牛肉的价格不变,人们对猪肉的购买量会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6.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市场需求曲线会 A.向左移动B.按顺时针旋转 C.向右移动D.按逆时针旋转 7.如果自变量的变化率为2%,因变量的变化率为4%,则弹性系数为 A.0.5 B.2

C .3 D .4 8.已知一需求函数为Q=8-3P ,当价格为2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A .1 B .2 C .3 D .4 9.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零时,该商品是 A .收入中性品 B .正常品 C .劣品 D .奢侈品 10.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1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是指 A .总效用 B .基数效用 C .边际效用 D .序数效用 11.当消费2个馒头的效用为5效用单位,消费3个馒头的效用为9效用单位,则边际效用为 A .1 B .2 C .3 D .4 12.下列属于私人物品的是 A .灯塔 B .食品 C .立法 D .国防 13.设M=300元,元2元,4==K L P P ,则等成本线为 A .30024=+K L Q Q B .300=+K L Q Q C .30042=+K L Q Q D .3002=+K L Q Q 14.现有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有A,B 两种组合方式,两种组合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产量,A 组合使用6单位的资本,1单位的劳动,B 组合使用3单位的资本,2单位的劳动,则1单位劳动能够替代的资本数量是 A .1 B .2 C .3 D .4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17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17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需求(价格)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3.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 4.外在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儿产生的 5.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如何在股市上赚钱 B.证明市场可以配置资源 C.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 D.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2.一国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技术水平提高 D.产品供求平衡 3.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C )。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a点为AB线段的中点,如图,则( B )。 A.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B.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C.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5. 若无差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 dY/dX = - 1/ 2 ,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 B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 1/2 B.2 C.1 D.1.5 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 )。 A. MUx/Px=MUy/ Py = MUz/ Pz=……=λ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MUn=λPn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8.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A )。 A.2 , B.1 , C.3 , D.5 。 9.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 D )。 A.AC的最低点, B.等于MC, C.是AVC与AFC之和, D.以上都成立。 10.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B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C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广东省自考微观经济学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04531《微观经济学》练习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 或未涂均无分。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 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 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1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 1. 经济物品是指 D A. 节约能耗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 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 品 2. 在任何一个经济中资源都是稀缺的,因为 C A.没有资源 B.资源不可再生 C.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 D.用于购买 货源的 货币是稀缺的 5.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D A.都不存在价值判断 B.都存在价值判断 C.前者有价值判断,后者没有 D.前者没有 价值 判断,后者有 6. 下列不会引起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D A.厂商的预期 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 D.物品价格变动 7.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从 3 美元下降到 2.75 美元,则 厂商的总收 益将 D 8. 如果甲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 A A.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 B.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 9. 某地发生地震,企 业设备、厂房等大量损毁,则当地劳动力需求曲线 A 10. 若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直线,那么可以断定 D A.市场不完全竞争 B.当价格上涨时, 其弹性下降 C.当需求量增加时, 其弹性下降 3. 下列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的是 A.自然灾害 B.国外援助 资增加 4.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D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 A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投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价 A.下降 还是上 升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下降 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 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A.向左下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不变化 D.变化说不清楚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最新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XX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需求(价格)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3.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 4.外在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儿产生的 5.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如何在股市上赚钱 B.证明市场可以配置资源 C.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 D.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2.一国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技术水平提高 D.产品供求平衡 3.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C )。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a点为AB线段的中点,如图,则( B )。 A.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B.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C.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5. 若无差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 dY/dX = - 1/ 2 ,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 B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 1/2 B.2 C.1 D.1.5 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 )。 A. MUx/Px=MUy/ Py = MUz/ Pz=……=λ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MUn=λPn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8.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A )。 A.2 , B.1 , C.3 , D.5 。 9.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 D )。 A.AC的最低点, B.等于MC, C.是AVC与AFC之和, D.以上都成立。 10.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B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C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自考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27378《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广东省0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4531《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微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4531) 一、单选题(40题×1分/题=40分) 1、经济物品是指( D ) A:节约能耗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在任何一个经济中资源都是稀缺的,因为( C ) A:没有浪费B:自由不可再生 C: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D:用于购买资源的货币是稀缺的 3、下列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的是( A ) A:自然灾害B:国外援助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投资增加 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D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价格理论 5、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D ) A:都不存在价值判断B:都存在价值判断 C:前者有价值判断,后者没有D:前者没有价值判断,后者有 6、下列不会引起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D ) A:厂商的预期B:生产成本C:技术状况D:物品价格变动 7、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下降到2.75美元,则厂商的总收益将( D )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确定是下降还是上升 8、如果甲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 A ) A: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B: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 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9、某地发生地震,企业设备、厂房等大量损毁,则当地劳动力需求曲线( A ) A:向左下移动B:向右上移动C:不变化D:变化说不清楚 10、若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直线,那么可断定( C )向下倾斜 A:市场不完全竞争B:当价格上涨时,其弹性下降 C:当需求量增加时,其弹性下降D:市场需求具有无穷弹性 11、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指( B ) A:需求函数的斜率B: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自考04531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华农内部白皮书答案

微观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 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3.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 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问题。 5.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 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6.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 7.外生变量:由这一理论(或模型)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 10.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指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 这些法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回答“是什么”的问 题。 1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 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 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给: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15.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16.均衡数量:市场需求等于供给量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17.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或价格天花板,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8.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 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20.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 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21.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2.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量度某一商品供给量变化率对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 个概念,它等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身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商。 23.欲望和效用: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感的 统一;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24.基数效用论:(P115)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 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 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自考27378微观经济学最新

自考27378微观经济学最新

自考27378《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一般经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原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宏微观经济学)自考

1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货币必要量)。2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4、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5、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6、利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要调整总供求的结构和趋向,需要(合理的利率结构)。7、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货币形式)。8、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时,让渡的权利是(资本的使用权)。 9、货币在(对外援助)时,执行国际财富转移手段职能。 10、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发行政府债券)。11、国内没有金币流通,将本国货币依附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本位币,这种货币制度称之为(金汇兑本位制)12、信用是(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13、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基准利率) 14、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15、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16、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实际利率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17、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银行信用)。18、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19、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折价)。20、西方国家中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美国)。21、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性首先在于(行业风险)。2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23、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活期存款) 24、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国际金融公司)。25、中央银行是对一国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督经管的机构。26、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称为(存款货币) 27、银行的性质是(特殊的企业)。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6974109.html,c5R$_t ?0@ 28、属于资本市场工具的是(债券)。29、目前各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是(总分行制) 30、下列属于传统中间业务的是(承兑业务)。31、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以(私人储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3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的是(利率略低于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 33、《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8%)34、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通常被称作( 国库券)35、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先驱是(中世纪的货币经营业)36、具有最典型的全能型商业银行的国家是( 德国)37、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38、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证券转让市场)。39、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信用中介)40、银行同业拆借期限一般不超(l 个月)41、下列指标不属于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的是(贴现率)。42、1845年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英国丽如银行在广州设立的分行)43、股票的流动性首先依赖于(转让市场的发达程度)。44、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影响最主要45、(经常工程)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工程。46、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变量的不同点是(前者顺循环,后者逆循环)47、下列工程中的(借贷工程)不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48、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利话, 49、在我国,收人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同方向变动)50、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是(户部银行)51、二元的中央银行体制曾在(前联邦德国)实行过。52、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价值的高低呈(反比例)变化53、下列各项中,(传导机制)通常不包括在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中。(三要素: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政策工具)54、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成正比)。55、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 56、货币政策诸目标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57、“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58、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59、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但容易受到物价结构影响的通货膨胀测定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60、经济货币化进程是(非匀速的)。61、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62、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利率)。63、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64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内生性)65、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利大于弊)。66、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与货币作用效率呈(正比)。67、年通货膨胀率在10%一20%之间的通货膨胀称为(奔腾式通货膨胀)。(注:1%-3%为爬行式、3%-10%为温和式、超过20%为超级通货膨胀。)68、当代金融创新的(高收益低成本)特点大大刺激了创新的供给热情69、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70、“金融二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 1.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 买方信贷)。 2.利率与社会资本规模具有相关性,所以它可以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但它作为杠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应是( 消费倾向)的大小。 3.由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直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称作( H股)。 4.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 证券转让市场) 5.通知放款又叫( 短期拆借市场)。 6.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1694 )。 7.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但容易受到价格结构影响的通货膨胀测定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8.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私人转移主要包括侨民汇款等,政府转移主要包括外交费用、政府间经济或军事援助、捐款、赠与、战争赔款等,它们都被列在( 经常工程)中。9.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中,哪一层次的货币购买力最强,可以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Mo )。 10.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的价格上涨,导致了西方询:多发达国家产生了通货膨胀,单从这个角度考察,可以看出此次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四,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