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编导高考西方戏剧简史考察要点

编导高考西方戏剧简史考察要点

编导高考西方戏剧简史考察要点
编导高考西方戏剧简史考察要点

编导高考西方戏剧简史考察要点

古希腊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的妇女〉

旧喜剧阿里斯托芬新喜剧米兰德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戏剧家,一生共创作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集)和《亨利五世》等9部。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艺航教育整理 QQ:764918690)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等著名悲剧。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艺航教育整理 QQ:764918690)

莎士比亚化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席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1、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2、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3、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4、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5、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古典主义

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尊重王权尊重理性:高乃依拉辛

莫里哀《伪君子》《席德》《赫拉斯》

启蒙主义

狄德罗“严肃剧”

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

博马舍(法)《塞里维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

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

歌德《浮士德》

哥尔多尼(意)《一仆二主》《女店主》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19中后期)

易卜生亨利·约翰·易卜生,十九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他被看做是现代现实主义话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等。其作品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领域,因此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是其代表作品,主人公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当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之时,对保护这种不平等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但是,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之下,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艺航教育整理 QQ:764918690)

斯氏体系(即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自称体验派,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他称此为体验角色。第四堵墙斯假设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舞台的前沿有一堵无形的墙将演员和观众隔开,演员应只顾自己的表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无论台下观众有啥反映演员都不应受到影响,演员和观众之间绝对没有任何的交流。斯主张打破“第四堵墙”。

布氏体系(即德国布莱希特体系)主张表现,主张第一自我监督第二自我,主张间离和陌生感,使观众深入思考。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契诃夫《海鸥》《三姐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

奥尼尔“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

20世纪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

斯特林堡《梦剧》《鬼魂奏鸣曲》

象征主义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剧作家,一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青鸟》。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这部剧作使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法语作家之列。

存在主义

萨特境遇剧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 (absurd )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耳聋 )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艺航教育整理 QQ:764918690)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

尤内斯库的《犀牛》《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祝励志艺术梦想的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现代戏剧研究参考书目

现代戏剧研究参考书目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版 田本相主编:《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版 葛一虹主编:《中国话剧通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版 黄会林:《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版 袁国兴:《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版 廖全京:《大后方戏剧论稿》,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版 董健:《陈白尘创作历程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版 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稿》,学林出版社,1992版 周宁:《比较戏剧学--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研究》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3版 周宁:《想象与权力戏剧意识形态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周华斌、朱联群:《中国剧场史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张连编著《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孙文辉:《戏剧哲学——人类的群体艺术》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陈伟:《崇高论》,学林出版社,1992版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版 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版 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版 吴毓华编著:《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版 曲六乙:《傩戏·少数民族及其它》,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版 李子和:《信仰·生命·艺术的交响--中国傩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版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版 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版 冉国选:《俄国戏剧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版 陈瘦竹:《戏剧理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版 《李健吾戏剧评论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版 《现代戏剧家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版 《余上沅戏剧论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版 《陈白尘论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版 徐半梅:《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版 张健:《中国现代喜剧观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版 许国荣、张洁:《吴祖光悲欢曲》,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版 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 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版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悲剧喜剧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版 周国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版 黄嘉德:《萧伯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版 王爱民、任何:《俄国戏剧史概要》,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版 钱中文:《果戈里及其讽刺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版 陈瘦竹、沈蔚徳:《论悲剧和喜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版 胡范铸:《幽默语言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7版 王玮:《“笑”之纵横》,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版

高 中 现 代 文 阅 读 指 导 (高考一轮复习)

高中现代文阅读指导 一、考查能力: 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具体题型分类: (一)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二)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 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主题 (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 作者的情感变化 (六)阅读延伸题: 三、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007北京卷《湿湿地想念》 ?第二类:写景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2008年北京卷《碧去寺的秋色》2009年北京卷《司马祠》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

世界历史概要

世界历史概要 世界古代史(九上1-3单元) (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上古、中古亚欧文明,文明的融合 1.知道古代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自然地理环境。 (1)金字塔: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了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会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是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 2.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学他人之长,克已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他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其教徒信仰真主“安拉”,被称为“穆斯林”,经典《古兰经》。 3.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1)琅城起义: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的典型。 (2)意义: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4.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1)故事: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1453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2)原因:封闭保守,固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而重在对旧传统的保存。 (3)启示: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创新并蓄使文明繁荣。 4.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白话写史剧中华第一 人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王太学 写历史话剧,是作为文学家、剧作家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激情,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③《聂》(1925年6月),写聂、聂政为国锄奸的故事。战国时韩国的民女聂机智、勇敢、果断有崇高的志气和丰富的感情,她女扮男装,追随弟弟聂政除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郭沫若用此剧歌颂了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对鼓舞人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这时期郭沫若共写了6部史剧,6剧朝代不同,主题都是爱国、统一、自由、光明,歌颂为正义献身的光辉形象,对独裁、卖国的丑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他用史剧向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地斗争,立了大功。这6部史剧是: ①《棠棣之花》(1941年),写聂政为国锄奸,刺杀了韩哀侯及丞相侠累,姐姐聂继承弟弟遗志,继续斗争,直至最后献身,该剧的主题是反分裂。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一)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一) 1.古希腊时期的主要乐器有:拨弦乐器里拉和基萨拉;吹管乐器阿夫洛斯管。 2.帕莱斯特里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六声部弥撒曲《玛尔切里 教皇弥撒曲》证明复调音乐与虔诚的宗教精神不矛盾,避免了复调音乐被罗马天主教会排斥。 3.歌剧1600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标志着音乐上的巴洛克时期的开始。早期第一部 重要的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 4.奏鸣曲式: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 部三大部分组成。 5.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6.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最早确立了交响曲中的英雄性构思,并且最早引入葬 礼进行曲;第六交响曲“田园”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入合唱。 7.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交响音乐新体裁,创始人是李斯特,他本人写有13 首交响诗,代表作有《玛捷帕》、《塔索》等。 8.格利高里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传说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了重 要作用,因此称为格利高里圣咏。格利高里圣咏综合了多种古老的欧洲圣咏,最终形成于约8、9世纪,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主要运用于日课和弥撒。格里高里圣咏是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歌唱的单身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节奏自由即兴,旋律音调平缓,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歌唱几种演唱方式。 9.《弥赛亚》是巴洛克大作曲家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组 成,1742年首演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弥赛亚”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分三部分,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大合唱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辉煌壮丽的顶峰。 10.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于1791年英年早逝。他的创作涵盖了18世纪 所有的音乐体裁,共作有600多部作品。作为一位歌剧大师,他的旋律写作出色,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协奏曲也是莫扎特最得心应手的形式之一,在他的27部钢琴协奏曲中,乐队和钢琴达到和谐的均衡统一。莫扎特的音乐体现出古典艺术的最高理想,抒情优美,又充满戏剧性。 1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他1685年出生于德国爱森纳 赫的音乐世家,1750年去世,这一年也被普遍认为是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巴赫的创作和他所得到的职位的要求是紧密相关的,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1708

西方美学史概要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大多是土地贵族阶级的文化。 4、希腊神话,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是悲剧。祭神节和文娱节的演戏是希腊人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理论做基础的。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的三个原因: 1)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动了哲学的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的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民主阶级里的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的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的交流,外来思想的影响激发哲学的思考。 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的本身也要求理论性的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 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

西方戏剧史

戏剧的起源——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酒神DIONYSOS 12主神掌管万物生机,季节更替和酿酒 从神腿降生,半人半羊神作伴或与醉酒狂女为伍 意义:生命力,创造力,自由,快乐 酒神祭祀的演变: 从小亚细亚传入,公元前盛行于雅典农村 酒神颂――事迹表演和赞美 公元前5世纪的祭祀情况:由酒神颂发展到悲剧TRAGEDY山羊之歌,故事内容不断 丰富扩大 悲剧的诞生:BC 560 国王庀士特拉忒将酒神祭祀引入雅典,每年四月举行活动,逐渐衍变成悲剧:BC 534 人类戏剧史上举行了首次戏剧比赛 流浪艺人的改革:发明了面具和演员,以“应和人”取代祭司来扮演酒神,与歌队长应答,唱和,对驳 逐渐由抒情向戏剧性过渡:规范诗句,歌队队形变化和舞蹈动作,将歌队人数固定在 50人。 悲剧三大家: 埃斯库罗斯bc525-456 《被俘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者普罗米修斯》三部 曲、《阿瑞斯忒亚》(《阿伽门农》《祭酒者》《报仇神》)三部曲 他强调神是具体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主宰,命运是两者的共同控制者。 人往往受神力支配。 索福克勒斯bc496-406 《俄狄浦斯王》《安提哥涅》 他认为神一定是正义的,命运观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人物比较接近现实 的人,更富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欧里庇得斯bc485-406 《美狄亚》《希波吕托斯》《昂得洛马克》 他对深化表示异议,把神表现为不道德和荒谬得东西。人的命运不受神支 配,而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行动。 古希腊喜剧创作: 米南达bc342-292 《恨世者》 动人的故事情节,各种类型的人物和精心琢磨的语言。 主张安分守己,善有善报。

起源: 节庆歌舞:宗教节日、国家大典、官员私典、百姓聚会 民间戏剧:ATELLA阿特拉笑剧――艺术戏剧,即兴戏剧,假面戏剧(P40)MIME拟剧――有丰富的舞蹈和音乐,特别注重生动活泼的表演姿 态和各种拟人的动作。 BC 240 安德罗尼喀斯受命组织首次戏剧演出,标志了罗马文学戏剧的诞生 BC 270――BC 210 厄维厄斯开始写罗马题材的历史剧(紫袍剧) BC 1罗马悲剧达到最高水平,后衰落,成为案头剧 塞内加BC5?-65 哲学家,戏剧家,散文家。P 51 共有十部案头剧传于后世 《美狄亚》《俄狄浦斯王》 剧作特点: 1、借古喻今,反对暴政 2、调宿命论,认为命运不可违背 3、简单,注重心理描写,悲剧英雄性格单纯 4、独白多于对话,正面表现恐怖暴力 罗马喜剧与普洛图斯P44 主要受“新喜剧”的影响,发展于BC2-3世纪(黄金时代) 代表作家:普洛图斯BC 254-184 名下由139多部作品,至今20部流传 以改变为主,以雅典影射罗马,以爱情婚姻为主题,向拟剧借鉴,强化滑稽 笑闹的因素。 类型:滑稽喜剧(计谋喜剧、性格喜剧、误会喜剧)、严肃喜剧 主要作品:《孪生兄弟》――影响莎士比亚, 《撒谎者》――影响莫里哀, 《一坛金子》、《俘虏》(严肃喜剧) 风格:1、借古喻今2、风格粗矿3、以奴隶为喜剧灵魂4、语言生动活泼 泰伦斯bc190-159 严肃体裁的喜剧诗人 主要作品:《婆母》《佛尔缪》 崇尚雕琢,启蒙时期严肃喜剧与感伤喜剧的楷模

西方戏剧史概要分析

西方戏剧史概要 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线索:源于古希腊罗马一中世纪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一中世纪后期—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世纪古典主义戏剧一18世纪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一19世纪后期现代主义的戏剧 西方戏剧史发展历史阶段 1.戏剧的起源:戏剧源于原始初民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巫师带上了神或鬼的面具就不在是他们自己了,而是神或鬼的代言人.但是这并不完全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虽然有着戏剧性的因素. 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戏剧. 2.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演员是泰斯庇斯.他穿的长袍成为戏剧服装的代名词, "泰斯庇斯艺术"称为"表演艺术"的代名词. 3.悲剧的原意是"山羊之歌" .起源于酒神赞美歌的序曲.喜剧的原意"狂欢游行之歌" ,喜剧起源于下等表演的序曲. 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作品,成就: 埃斯库罗斯, 《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神性之美,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命运之悲,俄狄浦斯的悲剧反应着人的责任和命运之间的矛盾,为了自由不断的通过戏剧的方式反抗命运,表示对人类道义和绝对的真理的崇敬.体现了欧洲文化的深层心理.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人性之思,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表现了现实人生中的种种苦难,他把悲剧的成因让位于人性的极端性格与弱点. 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以及成就,概述 运用科学的方法第一次对戏剧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戏剧源于模仿,但是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实际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六个部分,此间最重要的是情节(亚认为情节最重要) 亚给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所说的模仿是指再现和创造,艺术应比现实更高,更美. "三一律"并不是亚提出的, "三一律" :戏剧行动的一致,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 6.古希腊喜剧的概述,以及特点,突出人物,成就 古希腊喜剧又称"羊人剧" ,特点:幽默滑稽,讽刺嘲讽.充满了夸张嘲讽的味道. 阿里斯托芬,被称之为醉者的醒悟,攻击型喜剧(旧喜剧)——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对政治和社会恶习进行讽刺. "喜剧之父"《阿卡奈人》. 获奖喜剧. 米南德,慧者的机敏,和解型喜剧(新喜剧)《恨世者》, ,米南德的喜剧风格充满和煦温情和机敏睿智,对后世影响很大. 喜剧的人物不是大人物王公贵族,而是一般人,有性格和行为心理缺陷的. 喜剧表现比我们更坏更差之人,引人发笑,这是最大的特点. 7.古罗马戏剧的概述: 缺乏文化的创造性,是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及模仿,不同的是古罗马中艺术是遭到贬斥,而古希腊艺人受人尊重. 8.古印度的梵剧的概述产生,特点: 产生于迎神赛会仪式.印度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舞论》最著名的戏剧家,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 9.欧洲中世纪戏剧概述以及分类特点 宗教剧,真实的迷幻, 《亚当剧》.特点,结构松散,人物众多,场景变化多. 宗教剧后来发展成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披头士、猫王、迈克尔?杰克逊三者音乐的具体构成元素,以及对摇滚音乐喝流行音乐的贡献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The Beatles 概述 The Beatles,本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 (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1942-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 〔原名Richard Starkey,1940~ )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风格 Rock & Roll(摇滚)British Invasion(英国入侵) British Psychedelia(英国迷幻)Folk-Rock(民谣摇滚)Merseybeat (默西之声)Pop(流行)Pop/Rock(流行/摇滚)Psychedelic (迷幻音乐)British Traditional/guitar Rock(英国传统/吉他摇滚) The Beatles风格很多元,与乐队敢于尝试创新的特点有关,可以说是相当多风格的鼻祖。在1956到1962间,他们吸收美国流行音乐的要素(譬如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恰克贝瑞Chuck Berry,猫王Elvis Presley 及比尔哈利Bill Haley 等人的音乐),发展成一种跳舞音乐型态的风格。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是以考查阅读能力为目标的,它包括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近两年,考查形象思维的思想在命题中进一步得到明确,因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 文学作品一般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就是根据体裁、内容、篇幅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着眼点和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和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以散文为主。散文这种文体选材范围广,时空限制少,语言形式自由,表达手段多样,但根据其表达的内容及采用的方式,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说理性散文三种。 我们来看对不同类型散文在阅读时的具体要求。 抒情类散文是备受高考青睐的一种类型,如高考试题中《世间最美的坟墓》《门》《青菜》《报秋》《长城》等。这类散文又分为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两类。这类文章阅读首先要把握抒情主体(抒情对象),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抒情主体是坟墓,《长城》的抒情主体是长城,《报秋》的抒情主体是玉簪花;其次体会“物”或“景”的特点,一般来讲,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在写景或物的特点,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墓地的特点是朴素,玉簪花的特点是“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对这类散文一定用心寻找“景”或“物”的特点,因为,它们是情的寄托;再次要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凄婉、悲凉还是高亢、壮烈,同景和物的特点紧密相联,《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作者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尊敬,《长城》的作者告诉我们,中国是有希望的,这个国家一定会成功;另外,还要体会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注意理解文章在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渲染、烘托、对比)、材料安排(主次、详略)、行文结构(承上启下、启承转合、衔接)、修辞方法等方面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在具体阅读中,看文章段落是直接还是间接与文章中心挂钩,如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作者写到莎士比亚墓,《报秋》中,玉簪花开了,还写到死不了花,《青菜》中提到狗尾巴草,这些内容,不是对比,就是衬托,都是为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叙事类散文包括小小说,如2001年北京春季题中的《黄土》,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首先抓住主要的人和事,从中体会人物的主要性格及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其次还要体会其刻画人物的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如《黄土》这篇文章写了父亲生前几个片断,表现了父亲勤劳、节俭、善良及精神上的贫困,在这里,父亲就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议论性的散文包括哲理散文,如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谈生命》,阅读这类散文,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价值,如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告诉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应该是感谢生命,无论是在快乐中还是在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读这类文章,需要破译题目,题目清楚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如阅读全国高考试题《贝多芬之谜》,理解“谜”到底是什么?哪些人认为这是谜?2003年文学作品阅读题(北京),其文本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的《夜雨诗意》。《夜雨诗意》共四部分,这里选用的是第四部分。读一篇文章,首先看题目。题目引领我们做这样的思考,夜雨中的诗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感受夜雨中的诗意? 在题目的统摄下,看看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 第1段引出话题夜雨诗意。

西方音乐史概述

一、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期和音乐的成就: 我们对古代音乐状况的了解主要是间接地通过文字记载、瓷器等历史遗迹所提供的资料。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氏族部落演化为城邦制,雅典、斯巴达等重要城市崛起。公元前6到4世纪古希腊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歌唱、抒情诗、器乐演奏和有音乐伴奏的戏剧等发展到很高水平,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各种公众比赛,竞技活动丰富多样。音乐理论成就:古代希腊的音乐哲学,以及关于音律、音阶、调式、记谱等理论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一)、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合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可以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二)、常用乐器:里拉和阿夫洛斯管 (三)、音乐理论: 两个方面:1、音乐材料和构成方式的理论,它涉及音程、音阶、调式等方面的内容 2、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理论,它涉及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问题。 毕达格拉斯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最好地说明宇宙现象。弦长比2:1时发出相隔八度的两个音高;弦长比例分别为3:2和4:3时发出相隔纯五度和纯四度的两个音高。 公元前4世纪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著有《和谐的要素》,音乐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四音音列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形成三种类型的四音音列,即自然音列、变化音列以及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四音音列以相交和相隔方式混合联结。 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省去了大完整音列体系的最高一组四音列。 调式以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 记谱法有两种,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古希腊著名的模仿说) 柏拉图认为,体育训练体质,而音乐训练心智。 二、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中世纪的时期划分:音乐史研究一般倾向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之交。 与古代文明的联系:七艺的高级学术,即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对中世纪的认识:西方历史上的“中世纪”在过去很长时间被视为无所作为的“黑暗时代”,然而今天的历史学家倾向于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一段历史。中世纪僧侣对古代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西方音乐后来的独特发展包含着中世纪音乐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成就。西方音乐真正的开始是从中世纪开始。 (一)、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特征: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和意义: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一、世界戏剧历史 1、西方戏剧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狄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2、中国戏剧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3、中国戏曲发展 先秦时期→汉魏时期→唐宋金时期→元朝→元末明清时期→近代 元代兴盛 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曲词2宾白3科范4宫调 1曲词:配曲的唱词。 2宾白:指古代戏曲中的道白。 3科范:指戏曲程式动作。 4宫调:乐曲曲调。 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而言,元杂剧每一宫调中选用的曲牌比之诸宫调要丰富得多,可以充分地表演一段情节,符合戏剧冲突从形成到发展、到高潮、再到解决的结构。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教案讲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教案 潮阳一中谭承俊 教学目的:1、研讨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2、训练规范答题,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教学设想: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方法,训练规范答题。教学难点:掌握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效率。教学步骤: 一、简要分析本校期中考试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 典型毛病:答题不规范、答非所问、就词释义、照搬原文 二、阅读技巧点拨 1、整体要求:有机整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思维流程:整体感知→具体理解→相关分析→转换答题。 2、细则要求:1)、注意标题。2)、提要概括,“瞻前顾后” ①注意关键句:情理句(包含作者思想感情和事理的句子)、副词句(副词引出的总结性或列举性的句子,比如“总之、首先、其次”)、段首句、结尾句、过渡句、问题的前后句 ②结构分析法: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再读《流浪的二胡》、整理答案。 四、运用方法,课堂练习《幸福》,完成第19、21题。 五、点评答案,规范答题 1、细审题意,明确要求(限制与提示,审题要做到“三个清楚”:题目问什么,要我答什么;答案定位在文章的哪一部分;答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阅读区间 3、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整合有效信息。 4、再审题意,规范作答。(依分值来推测答案点数、从原文整合成答案、用语规范) 六、点评、小结。 附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2题。(期中考试阅读文段) 流浪的二胡 (1)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2)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3)六朝金粉、王谢候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4)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是最能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高考模块,也是广大师生在备考中花费精力最多却收效甚微的一个知识点。由于现代文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考点能力要求的分布也十分广,所以在近年的高考中现代文的答题一直不尽如人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如04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18分,平均9 分多,05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21分,人均还是9分多。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不少考生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现代文阅读,但却收效甚微。从考生备考方法上来看,主要是平时阅读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急功近利。或没有认真地揣摩、感悟整篇文章,至多也只是机械地去筛选与答案有关的信息,不能从宏观上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或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不知道抓关键字、词、句、段,不能准确地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倾向、取舍,回答问题时,甚至完全撇开作者的主张,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从考生的语言表达来看主要表现为:思路模糊,层次不清,答非所问。答题时,用语不简练,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是泛泛而谈,不能一言以蔽之。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组织句子的能力较差。部分考生做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往往满足于抓住了要点。因此,在语言组织上缺乏推敲,不能做到问与答浑然一体。如果能从近年高考题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这对如何答好现代文阅读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1.概括文章内容,读懂作者意图 对现代文阅读的文段,一定要读懂,要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努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大意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作者的到底想通过文章传达出什么信息,文章的题目和文章是什么关系等等。 例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的现代文阅读《说树》,从标题入手,我们知道本文是以树为表现对象的,在阅读完文本后我们大致整理出文章的大意和写作思路:第一段主要内容和第二段开头部分文字是从乡情(或对故乡的感情)角度来表现的,第一段的末尾处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表现的,第三段主要是对与树相关的经历(探索树的精灵)的回顾,第四段是从树与人生与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表现的。理清思路后,我们自然会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树,从第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作者将树作为艺术的象征,表达了对艺术的认识,从多项选择题的E项中,我们也可以验证这一点思考。这样,我们在动手做题之前,对文本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是准确解题的基本保证。 2.读懂题干要求,揣摩命题者意图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剧情梗概 卷一 试一出先声:戏中赞礼戏外细赞《桃花扇》 第一出听稗:侯方域约友赏梅偏不成 柳敬亭敲板说书尽显志 第二出传歌:风流杨文骢妆楼题画又赠字 清客苏昆生旧院教曲避朝政 第三出哄丁:复社人诚祭酒 阮大铖痛遭揍 第四出侦戏:阮大铖暗侦戏纵有才子情难挡千夫指 杨龙友明访友只顾相交谊出谋解其围第五出访翠:侯方域亲访佳丽李香君掷果定情 依例行酒各展才姻缘既定待佳期第六出眠香:李香君艳妆新梳栊侯方域题诗永定盟 金樽劝不休春宵一刻短 第七出却奁:杨文骢替阮大铖忙,朝送资财遭却奁 李香君为侯方域想,不耻权势显豪志第八出闹榭:复社水榭会友,赏花船乐起风雅情 阮贼私船夜游,见复社惧做退避行第九出抚兵:帐中无粮,纷纷饥荒兵骤引军中喧闹 帅令不从,忠心左良玉无奈金陵觅粮卷二 第十出修札:为保金陵,侯方域代父发手谕 正缺信使,柳敬亭自荐愿传书 第十一出投辕:投辕门遭疑递手谕得尊 巧舌辩显才左良玉听劝 第十二出辞院:阮大铖恨起,马士英前诬忠良,史可法拂袖而去 侯方域意慌,李家院里辞香君,杨龙友善做指引第十三出哭主:左良玉听妙书,痛恨立功无期 塘报人传帝崩,哭誓国仇早报 第十四出阻奸:侯方域“三罪”“五不可”拒迎福王 阮大铖深夜扣史门连遭碰壁 第十五出迎驾:马士英列表排官往迎驾 阮大铖人骂不羞充小官 第十六出设朝:旧福王新设朝,论功叙赏 马士英拜首相,弹冠相庆 第十七出拒媒:杨龙友受托替香君说媒,众人同往 李香君拒婚为侯生守节,诱、吓无功第十八出争位:四镇争位竟惹同室操戈 侯生力劝难防暗地生波 第十九出和战:高杰混战险胜三镇 不从军罚反叛南下 第二十出移防:鲁莽高杰南渡不成进退维谷 忠义元帅为免涂炭定计移防

西方经典戏剧赏析

《哈姆雷特》读后报告 ——西方经典喜剧赏析 设计学院李云芳0600110315 书名:《哈姆雷特》 作者:莎士比亚 译者:朱生豪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生活总是一成不变该多好,细腻的情感就是一种值得玩味的遐思,可以最大程度享受这种思维的快乐而不受其折磨。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看到的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孤独多虑的忧郁的王子,被命运控制着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同时又感无力反抗,哈姆雷特在剧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悲剧精神。 《哈姆雷特》,全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莎翁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其中以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展开,又通过复仇的故事中交织这爱恨情仇,传达出这样的主旨: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向往,对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在艺术特色上,《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人物的个性化。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语言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则是充满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 他是丹麦国王的儿子,同时也是“最忧郁的王子”,因为他所生活的丹麦王国简直就是“人间地狱”。用哈姆雷特的话说,“那是一个荒芜不治,长满了恶毒的芳草,是一所灵魂的大监狱,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地方,到处充斥着虚伪,阴暗,龌蹉,正义是被掩埋在历史沉渣底下那看不见的理念,英雄也只能是一个内心阴暗绝望的,快要变成幽灵的人。”

西方音乐史复习大纲

教材:《西方音乐简史》(余志刚编著) 第十三章贝多芬 一、问答题 1. 贝多芬三个时期的创作特征和代表作品。 (1)早期 代表作品:前三首钢琴奏鸣曲、“悲怆”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8号、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创作特征:前三首钢琴奏鸣曲都有四个乐章;大胆运用小调式和转调;第二和第三首有快速的谐谑曲。《悲怆奏鸣曲》中厚重的织体、八度的运用、突然的和声转换、简洁的动机和钢琴的音型都可能受到克莱门蒂和杜塞克的影响。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8号可以看到海顿的影响,特别是动机运用的简洁和几乎持续不断的对位手法;贝多芬的个人风格则在主题、乐句的意外转折、非常规的转调和灵活的曲式结构上体现出来。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慢引子把主调的出现推迟;第三乐章是快速的谐谑曲,却标记为小步舞曲;木管乐器的运用特别突出,对力度的细微变化也特别关注。第二交响曲规模更大,第一乐章有很长的柔板引子和尾声,并在其中继续展开主要材料;广板乐章主题较多;终曲乐章是奏鸣曲式,带有主部主题额外的再现,暗示了回旋曲。 (2)中期 代表作品:第三到第八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15首钢琴 “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 奏鸣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 创作特征: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篇幅大为扩展,畐喑E出现多主题,展开部比呈示部更长,并出现新主题,突然的转调、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所带来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尾声也被不成比例地扩大了;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曲。《费德里奥》表达了和“英雄”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体现在“瓦尔斯坦”奏鸣曲、“热情”奏鸣曲、“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之中。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表现了几乎是相对立的情感世界。第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 (3)晚期 代表作品:第九交响曲、《迪亚贝利变奏曲》、《D大调庄严弥撒曲》、晚期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 创作特征: 1?抒情成分加强,音乐更加内向和强调自我表现,出现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2. 主题和动机的潜力得到极限发挥。 3. 放弃方整结构,模糊终止式来取得音乐的持续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