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可拓学的软件学院培养模式策略的生成研究与探讨

基于可拓学的软件学院培养模式策略的生成研究与探讨

基于可拓学的软件学院培养模式策略的生成研究与探讨
基于可拓学的软件学院培养模式策略的生成研究与探讨

基于可拓学的软件学院培养模式策略的生成研究与探讨

张希花

(白城师范学院 137000)

摘要:本文运用可拓学的知识,探讨了利用基于可拓论的信息-知识-智能形式化体系为如何解决高校学生就业的策略生成问题,为高校的培养模式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较优方案。 关键词:可拓学;策略生成;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企业招聘人才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软件行业,企业要求学生有非常强的动手能力。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在校学生的培养只是最基础的知识,所谓的动手能力非常弱。所以毕业的学生找份满意的工作是非常难的,面对着这样的矛盾问题,软件学院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因此,我们尝试利用基于可拓论的信息-知识-智能形式化体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软件学院一种比较合理的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基础知识

可拓学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可拓论,结合各应用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去处理该领域中的矛盾问题,以化不可行为可行,化不可知为可知,化不属于为属于,化对立为共存。

已知条件基元()0

00,

,

v c N l

=,在条件l 下,目标基元)

,,(v c N G

=无法实现,即

),(≤l G K ,此时称问题l

G P

*=为不相容问题[1]。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寻求可拓变换T ,

,(l

G T T T =,使问题的相容度0

),(≥

l T G T K l G [2]

。 可拓变换,是把一个对象变为另一个

对象或者分解为若干对象的过程。根据变换对象的类型,可以把可拓变换分为论域的变换、关联准则的变换和论域中元素的变换。有五种最基本的变换,其它的可拓变换都是由它们之间进行运算得到的。基本的变换包括置换变换、增删变换、扩缩变换、分解变换与复制变换。变换具有四种运算:变换之积、变换之逆、变换之或、变换之与[1]。

二、可拓模型的建立

为了有效地改进软件学院培养模式,以某学校的培养模式为例,我们尝试利用可拓学的思想——解决矛盾问题的特性来求解。

首先对社会需求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信息建立可拓模型P ,把学校当前的就业率80%作为目标G ,以现有条件l 建立可拓模型如下:

==l G P *6080%*150??

???

?????

软件学院,就业人数,软件学院,就业率,共有学生,

根据正域为有限区间>

<

b a ,的简单关联函数[5]

???

??≥--≤--=M x M

b x b M

x a

M a

x x k ,,)( (1)

由于就业学生越多越好,所以取b M =,所以上述公式(1)变为

,,

(),

,()01,

.

x a x b b a b x k x x b b a

k b x b -?

-?

=>?

-?

=∨=???

(2) 假设当前该软件学院毕业生共有150人,而当前就业的人数有60人按照公式(2)计算:

600.40.8(

)2150

10.8

k -=

=--,其中:a =0.9, b =1, M =1, x =0.4;

由于02)(<-=l K ,故问题P 为不相容问题。

三、问题求解

1、不相容问题的解决方法

不相容问题的解决有三种思路:a 、目标不变,通过条件的变换使矛盾问题化解;b 、

条件不变,通过对目标的变换使矛盾问题化解;c 、目标和条件同时改变,使矛盾问题化解【3】

【4】]

。下面我们首先利用方法a 来解决这个不相容问题。 2 、可拓策略的生成

策略, 是一种决策原则,它规定了一种可能预见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怎样做才可能实现 问题的目标。那么,针对当前社会需求,我们如何解决软件学院就业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在校内,结合当前社会急需软件方面的人才,有针对性的改变培养方案。

(2) 在校外,跟软件开发公司结合,让企业替学校培养人才,并在毕业时接收一部分毕业生。

利用发散分析原理:由一个基元出发可以拓展出多个同特征基元[1],将上述张三父母的收入进行拓展,即:{}

n i v c N l l l i i i i

,,3,2,1),,,(|| ==- ,然后进行可拓变换

【5】【6】

)

,,2,1(n i l l T i l ==例如:

1125150l T l l ??

==???

?软件学院,就业人数,共有人数,

当前关联函数的参数值变为:833.0150

1251==

x 。

利用公式(2)计算当前的关联函数k 1:

0.8330.8(0.833)0.016510.8

k -=

=-,其中:a =0.8, b =1, M =1, x =0.833

经过对条件的可拓变换之后,有

00165

.00)833.0()()(11>===k l K l T K l ,

即在条件l 1下,使问题变为相容问题[7]。

按照上述3.2同样的步骤,找到所有满足)()(11x k l K =>0的基元,其中:1x 为实际的年收入并形成策略集合为{}m i A W

i ,,2,1, ==。集合W

中的所有策略都满足当前的要求,

那么用户选择哪一种策略为最优呢?下面给出对集合W 中的策略进行评价的方法【7】【8】

3、策略的评价

假设根据上述方法生成了如下三种生成策略:

a 、1A ——在校内,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改变培养模式,需要没人需花30000元,学生的动手能力中等;

b 、2A ——在校外,让企业替学校培养人才,需要花费40000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下面我们就对以上两种策略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衡量条件

设衡量条件集为},{21M M M =,其中)

,(i i i

V c M

=是特征元,i V 都是数量化了的量值域

【9】

(i=1,2,)。

1V ——学生没人的花费不能超过

45000元;

2V ——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2)确定权系数

确定衡量条件集V 的权系数向量为:)6.0,4.0(=a (3)建立关联函数,计算其合格度

关于1V 的关联函数为: 若是张三父母:45000

45000)(1x x K -=

关于2V 的关联函数为:??

?

??=-===一般

当良当优当x x x x K ,1,

5.0,1)(2

各策略关于衡量条件21,V V 的值为:

)(11A V =30000 )(12A V =良 )(21A V =40000 )(22A V =优

将上述各值分别代入关联函数)(1x K ,)(2x K 中,得到关联函数值,即合格度为:

)222.0,333.0()),(),((21111==A K A K K )1,5.0())(),((22122

==A K A K K

(5)计算规范合格度

对1K 、2K 、进行规范化得规范合格度为

),()5.0,333.0(12111k k k == ),()1,222.0(22212k k k ==

则各对象i A 关于i M 的规范合格度记为:

)2,1()()()(2121*

=??

?

???=??????=i k k A k A k A K i i i i i (6)计算优度 a 、策略1A 的优度为: 由于

??????=??

????=5.0333.0)(21111*

k k A K

故1A 的优度为4332.330.05.0333.0)6.0,4.0()(')(1*1=??

?

???==A K a A C b 、策略2A 的优度为: 由于???

???=??

??

??=1222.0)(21111*

k k A K 故1A 的优度为6888.01222.0)6.0,4.0()(')(2*2=??

?

???==A K a A C 把各个策略的优度进行比较,得:

)()(12A C A C >

所以2A 为较优方案。

以上是目标不变,通过条件的变换进行求解的步骤。如果以上的方法,在求解过程中不

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由可以通过改变目标,进行求解,然后再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求解。同样的,如果通过目标发散后仍然不能满足,把目标和条件同时改变进行求解,如果用户同

意,直到找到满足用户要求的策略为止【10】

。 四、结论

以上是对解决某高校培养模式生问题时所面临的矛盾问题,给予的具体解决方法。在生成策略的同时,利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模型,并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能较完整的反映一种策略的优劣。该方法具有普遍性,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221 [2]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150

[3] HORROCKS I,PATEL —SCHNEIDER P F and HARMELEN F V.From SHIQ and RDF to

OWL:The Making of a web Ontology Language[J].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2003,l(1):7—26

[4]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5] 蔡文,杨春燕,何斌.可拓逻辑初步[M].科学出版社,2003.

[6] 王洪伟.关键策略初探.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2(2):108-110

[7] 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130

[8]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403

[9] 李立希,杨春燕,李铧汶.可拓策略生成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07

[10] 李卫华,傅晓东.智能Agent的可拓策略生成机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7):1150-1152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8-0260-02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2-07-30★: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 “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卓越计划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王 涛(1978-),男,副教授 王 涛孟丽岩 (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 要: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 别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形式、实施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能够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 们已逐渐认识到高等工科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 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工科教育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联合有 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自身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点,提出了采取“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四年制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基 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第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用人企业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培养出企业迫切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在第四学年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称为“3+1”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即把学校理论的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1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密集的知识结构、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先进设备仪器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建设、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 案,由经遴选的校企师资队伍共同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涉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改 革, 也符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校企合作的模式开辟企业第二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内 容和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建立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新体系,可有效地解决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在人才培养上的矛盾。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效解决培养方案与产业脱节、滞后、针对性不强问题;解决缺乏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克服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不足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高校教师也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存在的科学技 术问题, 共同研发和技术攻关,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可以不仅解决了高校实践性教学所需的硬件、 软件、师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订制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得到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途径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常见的培养模式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校企 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等。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2.1 有利于整合校、企资源,优势互补 高等院校与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一方面,企业可提供人力、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财 档案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责任性的问题,这些应用为建筑行业企业数字档案和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接纳电子文件的挑战,应认真探索研究电子文件的优点,这就是我们档案 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迎接电子文件的挑战,应认真研究电子文 件的优点,及时总结出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从而使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长久,这也正是我们全体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How to establish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SHAO Rui-qing (S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Science ,Taiyuan 030001,China ) Abstract :In light of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and normalize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business learning ,continuously impro-ving business level ,establishing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arefully exploring merits of electric records ,so as to completely and correctly reserv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look up them convenientl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062·第38卷第28期2012年10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8No.28Oct.2012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材料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5月 目录 目录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社会化形势为农机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研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研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研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调研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调研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属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类型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规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招聘学生的学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招生学生的学校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注重的能力和素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企业招聘学生的月薪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企业招聘学生的实习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 1 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 2 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日制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2.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素质,策略,大学生]浅谈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策略

浅谈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就通过阐述新时期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法律素 质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目标、原则、思路、方案等几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的具体策略,从而为提高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策略 1 新时期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的必要性 1.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政治需求 我国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高校进行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为我国未来实现这一目标奠定基础,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决策。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能够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常识等多个方面来把握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并且学会合理地运用法律的知识,尊重他人的权利的同时,也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的存在,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约束规范,遵纪守法,才能够洞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够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法律观念,合理地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实现法律允许范围内的飞跃式发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 1.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物质文明,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强化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人才,才能适应这个具有丰富文化氛围的社会,才能为社会创造文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增强社会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 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普遍存在 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相关知识的时候,往往愿意接受一些实用性的法律知识的教育,然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法律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通常会持有一种应付的心态,难以真正地提高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更为严重的一种现象则是,很多大学生对于一些与自身就业、创业等直接相关的法律知识都未能掌握,当他们走向社

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080902 二、学制、学历与学位: (一)学制: 四年 (二)学历层次:本科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合格,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面向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行业,重点瞄准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等职业,掌握互联网软件开发、信息处理设备硬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技术技能,理论到位、技术技能系统实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公民道德、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 2、具有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能规范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术与文献检索基本方法。 4、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和能力,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自觉主动学习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 5、掌握以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操作系统原理 (2)互联网软件开发及应用 (3)信息处理设备操作及应用 (4)软件开发框架/平台搭建及应用 (5)数据结构与算法 (6)数据库系统搭建及应用 6、受到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系统训练,掌握以下技术技能: (1)具有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设计编程的能力 (2)构建简单网站的能力 (3)主流软件(.NET)基本编程能力

(4)开发基于B/S和C/S架构企业应用软件的能力 (5)使用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能力 (6)使用主流开发工具实现手机编程的能力 (7)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8)常用软件文档阅读和撰写的能力 五、毕业条件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培养要求,至少取得规定的209总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93学分,选修学分16学分(包括通识选修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5学分,跨专业选修课5学分),并获得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资格证书或学校颁发的安卓软件工程师、JAVA工程师技术技能证书。 六、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七、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操作系统,4学分,64学时,第5学期开设,理论讲授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提供应用软件运行所需的良好环境,阐述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Windows系统服务器中涉及的操作系统原理;多用户、多任务的运行机制及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Java程序设计,4学分,64学时,第5学期开设,理实一体课程,其主要内容是:Java 语言概述、数据类型和基本语句、类和对象、异常处理语句、Java常用API、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Appet小程序和多媒体、Java多线程编程及Java网络编程等内容。该课程主要为技术技能课程群中的J2EE基础技术,JSP动态网页设计,Oracle数据库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等课程提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支撑。 3、网页设计与制作,3学分,48学时, 第2学期开设, 理实一体课程,其主要内容是:HTML 基础、HTML文件基本标记、设计网页文本内容、使用列表、超链接、使用图像、表格的应用、层标记——div、编辑表单、多媒体页面、HTML 5的新特性、HTML 5与HTML 4的区别、HTML 5的结构、HTML 5中的表单、HTML 5中的文件与拖放、多媒体播放、绘制图形、数据存储、离线应用程序、使用Web Worker处理线程、通信API、获取地理位置信息、旅游信息网前台页面。该课程主要为网页制作提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支撑。 4、数据结构与算法,4学分,64学时,第3学期开设,理实一体课程,其主要内容是:数组、链接表、栈和队列、递归、树与森林、图、堆与优先级队列等。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计算机组成原理,3学分,48学时,第4学期开设,理论讲授课程,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各子系统(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外部设备和输入输出子系统等)的基本组成原理、设计方法、相互关系以及各子系统互相连接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软件工程,3学分,48学时,第7学期开设,理实一体课程,其主要内容是: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开发的各种模型,软件立项与合同,软件需求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工具,软件策划的规模、费用和资源的估计方法,软件建模的思想及三个模型分析,软件设计概论和设计方法,软件测试方法,软件实施及维护的方法,软件管理。该课程主要为学生软件工程提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支撑。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本文力求围绕典型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上的新策略、新举措,从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层面,做一概括性的研究分析。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21世纪既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序幕,同时又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竞相制定本国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各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高层次人才无一例外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保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获取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和培养。近年来,为应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着手调整本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充分发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培养、培训高新技术人才上的作用,不仅立足国内资源,而且面向世界广招留学生,大幅度扩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以期满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向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美国一直认为,要保持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要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多年来,美国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所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欧盟深感自身人才匿乏以及因科研投入不足而带来的人才外流美国的问题,在2002年制定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中,除提出增加科研投入的10年规划外,还同时实施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拨巨额专款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迎头赶上其竞争对手,开创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向力争领导世界潮流,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推出并实施“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单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确立了未来5年系统、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脑力韩国(Brain Korea)21”计划,投资11.7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5年,增加理科博士的培养,每年派遣2000名博士后出国研修,以因应信息通信等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一直奉行“人才立国”的战略,近年来尤为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不仅以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

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教学策略 什么是策略?简言之,是一种行动方针,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总要碰到各种具体的问题,进行各种实在的工作,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工作如何开展,首先要从总体上分析,宏观上把握,以权衡利弊,分辨轻重,找出关键点、薄弱点、主攻点、注意点,然后采取各种具体的方法,这种分析、把握的理论形态便是策略。因此,策略是一种方法的指导,一种活动的方式,有效的策略,针对性强的策略往往对事情的成败,问题的解决,工作的完成具有前瞻性、决定性的作用。在战斗中有战略与战术之分。在工作中就有策略与方法之别。 那么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据《教育大辞典》讲,教学策略为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各种材料、方法,确立师生行为等内容。从这样的定义可看出,教学策略在教学系统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它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又比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形式高一个层次。 教学策略按构成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内容性策略,就是以教学内容这个要素为中心,在分析处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成策略框架,有直线式、分支并列式、螺旋式、综合式等,如直线式即把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将其分成几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阶段进行。 2、形式性策略的教学组织中师生活动的方式为中心,展开的教学策略,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认为有三种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模式和小组教/学模式,英国人弗·波西瓦尔认为二种,教师/学校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当前的小班化教学则是在弥补集体教学不足上创立的一种模式。 3、方法式策略,这是基于教学方法、技术为中心展开的教学策略,分为讲授性策略,发现性策略,讲授性策略,旨在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如具体方法有讲解、讲演、谈话、讨论、演示、讲解媒体。发现性策略则旨在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方法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指导观察,我们当前的探究性学习应理解为发现性策略的一种具体展现。 4、综合型策略,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而产生的。有讲解性策略,练习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综合能动性策略。 二、人文素质培养对教学策略之要求 对当代小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是当代人文教育的具体要求,因为人文素质培养具有人文性的要求,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要求必须以现代人文教育思想为基础,从人的角度,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去构建教学策略。具体应体现如下几个特性。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与软件人才培养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与软件人才培养* ——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创建实践谈起 张大良骆斌陈道蓄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南京市浦口区学府路8号 210089) 摘要:创建示范性软件学院是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建设有力地说明了国家兴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其经验值得推广。本文以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建院思路和初步实践为例,论述了软件学院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办学机制、运行机制和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层次、模式,以及教学改革的重点,概括了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 关键字:软件学院,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国际化,课程建设 1、引言 国家十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相继印发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指出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振兴软件产业的关键工作之一,有关部门明确要求通过兴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和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层面来解决国家对多层次软件实用人才的需求。进入新世纪,国家采取了多项扶持措施,全力促使软件学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主要基地。 南京大学以其在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被教育部和国家计委遴选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首批办学单位。南京大学在2002年4月正式组建软件学院,并于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在高新区兴建了教学大楼,并在9月份接收首批学生。 南京大学按照教育部关于“解放思想、积极发展、实事求是、规范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积极落实软件学院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研究探索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办学模式和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软件学院的建设思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学院?怎样建设软件学院?这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也是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定位在学校所属的教学研究型工科学院,实行企业化管理,注重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多层次复合型高素质的软件实用人才。 结合国家要求,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立足于为中国民族软件产业振兴培养对国际软件产业认知的高水平工程人才。 为实现学院的办学目标,应努力形成一个与国际市场需求接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软件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个体现学科发展趋势和满足软件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及一个符合教育体制改革导向的学院管理模式和一个面向社会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体系。 *张大良,男,南京大学副校长,46岁,软件学院筹备组组长,研究员;骆斌,男,35岁,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道蓄,男,55岁,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教授,博导。

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一、目的意义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自从2010年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等三部门启动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我校荣幸进入了第二批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行列。自2012年6月起,我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工作隆重拉开了序幕。为了适应社会对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组织全体专业课老师,深入学习国内职业教育理论的成果,走进企业、行业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企业、行业等用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在企业、行业、社会专家的指导下,对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从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如今,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展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为了了解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了解学生在示范校创建以来有哪些变化等等,我们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有利于我们继续更深入的的进行改革,使我们的教学实际和企业的用工完全有效的对接起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将本次调查情况做以报告。 二、调查对象 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电工电子技术专业3个年级(11级、12级、13级)、5个班(电1161班、电1162班、电1263班、电1264班、电1365班)、100名学生(有在校生、也有顶岗实习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组和企业专家,根据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的需求而设计的。在对问卷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随机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12级、13级两个年级抽取7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填毕即可收回,又通过邮递的方式向顶岗实习的11级学生发放回收问卷调查表30份。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统计方法采用百分比处理。调查过程还采取座谈、咨询等方法,尽可能的全面了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尽可能的了解学生对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人才模式改革情况的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19-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工作报告 200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于2002年8月批准立项,经过4年的系统研究工作,于2004年8月完成了全部研究任务。课题组坚持“科学、求实、创新、进取、协作、服务”十二字方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大规模的文献与实践调研、心理素质培育模式及其基本实施策略的初步提炼、心理素质测验工具的编制与完善、不同实施模式下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心理素质培养模式与实施策略的实验探索与应用评价等方面积极、认真而有效的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课题研究计划和任务。 课题主持人是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张大均教授,主要参加人员有张进辅、陈旭、郭成、冯正直、余林、刘云艳、吴明霞、刘衍玲、冯维、朱卫嘉、向守俊、黄小兰等。其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理论思考主要由张大均教授承担;《大、中、小、幼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实验设计》方案主要由张大均、张进辅、陈旭、郭成等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分层整合培养模式的验证性研究》系列研究报告主要由张大均、陈旭、郭成等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分层整合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系列论文主要由张大均、郭成、陈旭等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分层整合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推广应用研究》系列论文主要由张大均、陈旭、刘云艳等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初稿)主要由张大均等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应用案例》光盘主要由张大均、余林、陈昌友等承担。 研究工作严格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逐步推进,整个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开题与子课题分工(2002年?月-2002年11月)。本课题组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2002年10月举行了项目开题报告会,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及研究技术思路,规划了课题子课题及其相应的研究目标并落实了研究子课题的具体分工和相关责任,制定了课题组织管理的有关规范,确立课题研究的时间进程和成果要求。 第二阶段:理论建构(2002年12月―2003年6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收集资料,构建当代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策略。具体的工作包括:(1)分子课题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新资料;(2)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理论探讨等方式客观分析和评价我国当前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目标与发展要求;(3)对涉及青少年(尤其大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培养的相关问题、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心理素质培育的基本模式、不同模式涉及的基本实施策略等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研究;(4)通过进一步的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心理素质培育实践的提炼与总结等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培育的基本模式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构建和深化总结。 第三阶段:实证研究(2003年3月――2005年6月)。通过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揭示青少年心理素质培育主要类型的实施流程与操作方案,探索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培育的基本策略。具体工作包括:(1)编制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和管理系统;(2)围绕专题训练、学科渗透、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对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软件学院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继续加强师资力量,学院企业相结合,强化英语能力和软性技能的培养”的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加快速地满足企业大量软件人才需求。 关键词: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软件企业 软件产业已经被列入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员来完成软件设计,实现,维护与管理,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技术改造等,而软件学院可以培养出大量相应的新人以缓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然而近些年在软件行业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随着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更是日益增加,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企业期盼的人才,事实是大量的毕业生被闲置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不能及时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然而所有的用人企业几乎无一不在高喊“缺人!”。造成这一怪现象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一、剖析传统教育的陈规陋习 第一,不关心市场需求,闭门造车。软件学院就像是一个“加工厂”,而毕业生就是“工厂”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的好坏除了本身质量,还要看市场需求,目前大多数软件学院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虽然了解软件企业急需人才,但却没注意到软件企业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了升学率的提高,软件学院大多

把目标放在了培养研究型人才上,课程设置也是为学生继续深造而准备,鼓励学生考上研究生,殊不知每所高校每一届充其量也就考上30%,而其他70%则要面向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却不能满足软件企业的要求,说他们没有学历显然不对,他们也经历了四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说他们没有能力,当然也不对,他们是最具有潜力的人才,只是因为软件学院的培养方向的偏差,而被做成一了碗“夹生饭”,多么可惜。 第二,教学过程缺少业务专家参与。可以说,一个真正好的应用软件,不是在软件人员和业务专家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就是业务专家自己完成的,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一些软件的开发顶多是业务专家的适当参与,这样做出来的应用软件基本上都达不到其预期的应用效果,学生在软件学院培养学习时期,更是接触不到相关的业务,以至毕业后不能很快的投入到软件开发上来。 第三,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全面。目前虽然不那么提倡全才培养,倡导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在人才培养时不要面面俱到,粗不求精,而是要一专多能,即某一方面的能力要很专业很突出,但是某些院校就只解理了这一方面,忽略了“多能”,他们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处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漠不关心,而这些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不可缺少的。 二、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 软件人才的培养应以国家社会需求为目标,强调面向应用,充分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在xx经济转调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招工难”与“就 业难”双重局面,就业结构失衡,青年创业创新动力不足。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青年的整体创业率仅有 1%左右,在xx地区近年新增就业人口 8.92 万人中,仅 3002 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仅占比 0.03%,青年创业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数百万劳动者在参加创业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生力军的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工作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青年学生专业技能扎实,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

需求紧密结合,在新产业领域青年学生就业状况普遍向好。 但青年学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结构改革、技术进步、新经济危机及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年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xx乃至xx中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有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经济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社会才能保持繁荣稳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当前的青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今后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研究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就业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