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中考文言文复习

2016中考文言文复习

2016中考文言文复习
2016中考文言文复习

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二、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缤纷]繁多的样子。[才]仅。[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及]到。[诣]到。[规]计划。[果]实现。[津]渡口。

【一词多义】

[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a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a)房舍。(屋舍俨然)

[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对……感到诧异。[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比喻彼此居住得很近。也指人烟稠密。

※理解探究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3.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5.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荡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们没能过上像自己一样优裕富足的生活而叹惋。

7、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8.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9.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0.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答: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竟然感到非常惊讶,就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一一详尽地把自己知道的事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渔人)到了郡城,就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爱莲说》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二、文言词语

◆常规词语

【蕃(fán)】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植】立。【益】更加。

【妖】美丽而不端庄。【亵(xia)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答: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答: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

答: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

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提示: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作答,要写出两点以上。

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的高贵品质。

5、“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

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答: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答: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答: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答: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和批判,深化文章主旨。

15.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答:慨叹自己知音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6.衬抚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7.比较莲、菊、牡丹的“品格”。

牡丹:虽艳丽,但象征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虽清丽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效仿;莲,生活态度积极,虽处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18.用原文语句回答。

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陋室铭》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文言词语

1.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使……劳累

2.之的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3. 其他重要字词

【名】有名,出名。【灵】灵异。【斯】这。【德馨】品德高尚。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调】调弄。这里是弹(琴)的意思。【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文章中心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结构层次

将本文分成三层,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后三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答: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唯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6.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7.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

答:①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②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8.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也可以这样问: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答: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答: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4.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

答:不会的。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是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要以古代名贤为榜样,去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这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这里)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这里)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这里)没有奏乐的声音使耳朵感觉迷乱,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感到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记承天寺夜游》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词派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重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罢了。

4.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院子里的月光像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解探究】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或既饱含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又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①记叙、描写、议论。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表达方式是描写,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含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闲”字?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①“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括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②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体现了“闲”字。③暗示世人大多热衷名利,为俗务所累。

4、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竹柏的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6、“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去掉与否,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变化?

有“亦”字说明苏轼与张怀民二人心情相同,体现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和情趣。去掉“亦”则无法说明这一点。

7、有人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盖竹柏影也”又可推知,只有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自己为“闲人”。②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

9、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0、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示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愁排忧。

《送东阳马生序》

※词语梳理

A、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B、古今异义

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2.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汤汁)

C、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腰:腰佩(2).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用笔

D、其他重点字词

致:得到假:借怠:松懈毕:完成既:已经益:更加尝:曾经

患:担心,忧虑从:向或:有时。至:周到俟:等待卒:终于。

援疑质理:提出疑问,询问道理。援,提出;质,询问。寓:住敝:破

以①是人多以②书假余:以①,因为;以②,把。臭:香气缊:旧絮

当我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破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地刮着,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打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又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在他们之间,却没有一点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课文内容

1、结构图解

主旨: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君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幼年得书之难;成年求师之难;求学生活之苦。

(或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幼年得书之难;成年求师之艰;求学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

2、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1)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2).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①把自己求学的态度和老师的严厉对比,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②把自己的生活条件和同舍生的比较,是为了突出自己生活的艰苦,体现自己学习刻苦勤奋、不畏苦难的思想境界。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明确: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在于学习态度:要“勤且坚”,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这是宋濂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5)结合选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卒获有所闻”的原因。

明确:?热爱学习?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6). 作者本是要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目的:作者现身说法以此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增强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易于接受。

(7)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明确:“余幼时即嗜学”、“益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

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抓住一个要点,又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9)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富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

明确:吃、穿(“口”与“体”或衣服与食物)

(1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以读书为乐。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积极主动、敢于发问。

4、学习要勤奋刻苦、不畏艰难。

(1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示例: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12)文中叙述了宋濂自己求学时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与之相似的古人读书的事例吗?(也可用成语概括)

“囊萤映雪”说的是晋朝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悬梁是说西汉孙敬孙敬昼夜苦读,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孙敬和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13).根据积累,请写出几句劝学的诗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满江红》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的《劝学解》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的《诫子书》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写的《劝学》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治学名联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中的勤奋篇

《马说》

※重点词语

1.祗:只是

2.骈:两马并驾。

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借;称,著称。

4.或:有时。

5.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6.是:这样,指示代词。

7.见,同“现”,显现。 8.且:犹,尚且。 9.等:等同。10.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11.策:用鞭子打。 12.临:面对 13.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以,按照。14.材,同“才”,才能。

※原文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人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质都不能显现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

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让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起马鞭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课文内容探讨

1.中心主旨: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最终被埋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懣。

2.“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昏庸的封建统治者

3.写作特点: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4.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明确:①用原文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②用自己的话: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受种种屈辱。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能发现、善待、重用,它们往往被埋没。

6、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就被埋没了)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6.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明确:摆明的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7.文中最具有讽刺性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答: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真是绝妙的讽刺,作者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

8.体会下面三句话所表达的情感。(注意体会“也”的语气)

①不以千里称也——对千里马被埋没感到无限痛惜。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不公正地对待千里马表示强烈愤慨。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9、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或: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0.请写出古往今来,曾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的名人及这些人发出了无尽的感慨。

答: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1.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12、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①示例:具有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求实精神、奉献精神等良好品质

②示例:a、重视发展教育,发挥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越作用;b、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创新,多方面评价人的能力;c、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人才施展才华创设宽松的环境。

《岳阳楼记》

※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公正”,著有《范文公正文集》。

※重点词语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

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4、增其旧制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作文:写文章。以:来。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晖:日光

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9、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11、前人之述备也备:详尽

1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虽然这样,那么……。极:尽

13、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14、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

15、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

16、浊浪排空排:冲向17、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曜:光辉。潜:隐没

18、薄暮冥冥薄:迫近19、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

20、忧谗畏讥谗:(说)坏话;讥:批评指责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

22、春和景明景:日光。23、波澜不惊惊:起,动 24、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一:全。

27、此乐何极极:穷尽。 2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28、把酒临风把:持、执。临:对着 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

30、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的意思。为:(以上)两种心情。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3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这样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35、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归:归依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洞庭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和猿在悲啼。(这时候)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那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啊!(这时候)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廷上做官也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文章结构及中心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2)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写景)第二部分(2—4)(3)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写景、抒情)

(4)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写景、抒情)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并劝勉滕子京。揭示全文中心。(抒情、议论)

中心: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

2、用课文语句填空

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4、“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答: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答: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己悲。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答: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13、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6、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7、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先忧后乐”的思想来源于儒家的民本思想,作者以此作为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体现了他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8、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9、(1)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具体展现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2)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2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2.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答: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23、“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24.“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示例一:清朝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不畏列强艰险,力主禁烟,遂有虎门销烟的壮举,实践了自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铮铮誓言。

示例二:焦裕禄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带领群众与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作斗争,直到肝癌晚期,依然忘我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兰考人民。

26.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你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答:“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藤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启示: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狂妄自大或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自己被贬之时,他不为自己的坎坷遭遇而痛苦,却一心想着天下百姓,这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这其实我们个人的理想、前途应该和祖国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幸福因该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关,我们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2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拥有这种旷达胸襟?

答:(1)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志存高远;(2)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3)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2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

29、赏析下面的几个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既形象地写出洞庭湖和长江的位置关系,又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宽广浩淼的非凡气势。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运用贴切的比喻,动静相衬,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醉翁亭记》

※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段意和中心思想。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第二段:写山间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饮宴。第四段:写日暮醉归。

中心思想: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环绕。

2、林霏开:开,消散。

3、负者:负,背。

4、泉香而酒冽:冽,清。

5、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6、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

7、阴翳:翳,遮盖。

8、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繁茂。 9、醉翁之意意:情趣。 10、饮少辄醉:辄,就

11、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12、临溪而渔:临,到,靠近。

13、林壑尤美:尤,格外。 14、得之心而寓之酒:得,领会。寓,寄托。

15、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领,这里指小孩

16、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17、太守谓谁:谓:为,是。

18、泻出于两峰之间:于,从。 1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跟从。 20、名之者谁:名,命名。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成语积累: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本意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参考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又看见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丽的树木繁茂成阴;秋高气爽凝霜洁白;水面下降,石头就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表现禽鸟乐)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1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14、文中有一短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意思相同,请写出这一短语伛偻提携。

15、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具体问题: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揭示出醉与乐的关系,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5、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6、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7、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的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分不开的,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8、“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

9、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

答: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寄情山水之乐),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答:“醉”和“乐”是统一的。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3、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

14、“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遣抑郁”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6、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7、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8、《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19、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20、欧阳修“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前者“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后者“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21、有人认为醉翁“饮少辄醉”又“颓然乎其间”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我认为这并非消极的表现。表面上看,似乎是太守喝酒喝醉了,其实,他更醉于滁地优美的山水风光,醉情于滁地百姓富足、闲适的生活和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的社会风气,而这些都折射出作者治滁有方,政绩斐然,作者当然为此感到快乐、满足,可谓醉在其中,更乐在其中。

《出师表》

※重点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裨补阙.漏:通“缺”,缺点、疏漏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古今异义字: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憎恨。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3、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a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

4、其他:

中道崩殂.:死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实在;//时不懈.于内:懈怠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悉.以咨.之:都,全;//询问

是以

..:感动奋发

..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由是感激

..先帝简拔

所以

..兴隆也:……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访

遂许

..:于是;//答应;//奔走效劳。后值.倾覆:遇到;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先帝以驱驰

夙.夜忧叹:早。恐托付不效.:成效,完成深入不毛.:长草所以报先帝:用来

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任务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斟酌损益

..:除去;//兴办、增加)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咨诹善

..:面对;//流泪

...道:询问;//好的,正确的临.表涕零

※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9)《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说明蜀国当时所处不利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课文内容理解

1、思路剖析

2016届中考语文各地文言文试题分课汇编《核舟记》

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分课汇编核舟记 【江苏省常州市】(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注]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 ⑤妍妙:精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清风徐.来⑵舟长曾不盈寸 .... ⑶卖画以赡父 .. ..⑷毕集毫端 ⑸临富贵而失其本心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⑵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译文: 9.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B.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九)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九)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一)古诗文背诵。(10分)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2)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4)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5),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7),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10)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中所言:“:“,。” (二)语言运用。(8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山上奇石层 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登高远望,你会滤尽尘嚣和烦恼,l íng tīng()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此情此景,只 有(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1分) líng tīng()

(2)根据释义写出成语。(2分) 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3。(1分) (4)请你参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表意完整,内容不做限制。(4分)示例:银帆轻飘,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 二、阅读(54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劳.其筋骨()

2016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2 B.C.0 D.﹣2 【解析】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根据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 ﹣2<0<<2, 故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2. 故选:A. 2.将不等式3x﹣2<1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A.B. C.D. 【解析】先解出不等式3x﹣2<1的解集,即可解答本题. 3x﹣2<1, 移项,得 3x<3, 系数化为1,得 x<1, 故选D.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2=a4 B.(﹣b2)3=﹣b6 C.2x?2x2=2x3 D.(m﹣n)2=m2﹣n2【解析】结合选项分别进行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选出正确答案. A、a2+a2=2a2,故本选项错误; B、(﹣b2)3=﹣b6,故本选项正确; C、2x?2x2=4x3,故本选项错误; D、(m﹣n)2=m2﹣2mn+n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按下面如图方式摆放,其主视图是() A.B C.D. 【解析】根据主视图的定义即可得到结果. 其主视图是C, 故选C.

5.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则αβ的值是() A.2 B.1 C.-2 D.-1 【解析】根据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得αβ的值,本题得以解决. ∵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 ∴αβ=, 故选D. 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网格中三个多边形(分别标记为①,②,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被一个多边形覆盖的网格线中,竖直部分线段长度之和记为m,水平部分线段长度之和记为n,则这三个多边形中满足m=n的是() A.只有②B.只有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别求出各多边形竖直部分线段长度之和与水平部分线段长度之和,再比较即可. 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①:m=1+2+1=4,n=2+4=6, 则m≠n; ②如图1,在△ACN中,BM∥CN, ∴=, ∴BM=, 在△AGF中,DM∥NE∥FG, ∴=,=, 解得DM=,NE=, ∴m=2+=2.5,n=+1++=2.5, ∴m=n; ③如图1,由②易得:BE=,CF=, ∴m=2+2++1+=6,n=4+2=6, ∴m=n, 则这三个多边形中满足m=n的是②和③; 故选C.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 [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③能:友善。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游指"游泳",古今相同。"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 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 【参考译文】 46.文人相轻 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 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 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 《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参考答案】 46.文人相轻 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学生)

一、治学篇 (一)陈晋之读书法(8分) (清)陈善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 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2分) ①遂无书不读() ②然旋读旋忘()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 乎? 3. 请用原文回答:文章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一个什么道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参考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每天将要读几千字,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 呢?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二)书虫三病(9分)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 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二,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三,博学多识,矻矻[kū]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gū]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

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注释】①牙签:用象牙制作书签。锦轴,用锦缎作卷轴。②骊(lí) 牝(pìn):“牝牡骊黄”的简语。牝牡,鸟兽的雌雄;骊黄,黑色和黄色,这 里指华丽的外表。③涴[ w? ]玷污,污染。④矻矻[kū]:勤奋而不懈怠的样子。⑤慧根:指人的天资,天赋。⑥寸觚:古代书写的简策,这里指知识、学 问。⑦视:对比,比较。⑧面墙:面对着墙壁,形容学问没有提高或孤陋寡闻。 ⑨间:距离,差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徒.为架上美观/家徒.四壁 B.但.图多蓄/但.当涉猎 C.毕.尽心力/毕.力平险 D.博学多识./未尝识.书具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 肆可也。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哪三病?你从作者总结的“三病”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译文]爱好书的人有三种毛病:第一,羡慕一时的虚名,只是为了书架上好看, 象牙书签、锦缎装饰的书轴,装潢炫耀,除了书的外表华丽之外,一切都不知道, 这种人可以说他们没有书。第二,用尽心力,广泛收罗,只想多藏书,不进行讨 论,使书受灰尘污染,一半放在楼阁上,可以称这为书店。第三,终年勤奋学习, 博学多识,但天份很差,难得运用知识,背诵如流,对学问无法发挥,这和吃着 精美的食物,面墙一无所知确实有差别,不过在身死之后名声不传上是一样的。 知书而能爱书,爱书而能运筹,古人尚且难办到,何况现在的人呢? (三)阅读古文,完成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炽痛(zhì)嶙峋(lín) B.翩然(piān)牟取(móu)归省(shěng) C.束缚(sù)梦寐(mèi)诘问(jié) D.鄙夷(bǐ)拮据(jū)冗杂(rǒng) 【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D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读音。A项“炽”读“chì”;B项“省”读“ xǐng”;C项“束”读作“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妇孺皆知引颈受戳 B.无与伦比通霄达旦玲珑剔透 C.顾名思义人迹罕至根深蒂固 D.正襟威坐无可置疑变幻多姿 【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C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字形。A项中的“引颈受戳”应该是“引颈受戮”;B项“通霄达旦”应该是“通宵达旦”;D项的“正襟威坐”应该是“正襟危坐”。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政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考点】修改病句 【答案】A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A项的病因是“领会”“形象”搭配不当。“领悟形象”也不正确,可以将“领会”改为“感受”。 4.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 B.周瑜——舌战群儒(《三国演义》) 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 D.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 【考点】文学名著 【答案】B

云南省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答案

2016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 2.如图,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相交于A、B两点,若∠1=60°,则∠2=. 3.因式分解:x2﹣1=. 4.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度. 5.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a的值为.6.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相邻两边长分别为6,16π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等于.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7.据《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的》介绍,在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称的云南,已经发现的动植物有25434种,254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5434×103B.2.5434×104C.2.5434×10﹣3D.2.5434×10﹣4 8.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A.x>2 B.x<2 C.x≤2 D.x≠2 9.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半径相等的圆,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B.圆锥C.球D.正方体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C.46÷(﹣2)6=64 D. 11.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点F在x轴的正半轴上,O是坐标原点.若EO=EF,△EOF的面积等于2,则k=() A.4 B.2 C.1 D.﹣2 12.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参加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 B.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 C.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 D.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 13.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14.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AD=2,∠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 的面积为() A.15 B.10 C.D.5 三.解答题(共9个小题,共70分) 15.解不等式组. 16.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17.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但适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有利于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为提高质量,做进一步研究,某饮料加工厂需生产A、B两种饮料共100瓶,需加入同种添加剂270克,其中A饮料每瓶需加添加剂2克,B饮料每瓶需加添加剂3克,饮料加工厂生产了A、B两种饮料各多少克? 1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C:∠BAD=1:2,BE∥AC,CE∥BD.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导读: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单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黄冈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4.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一腔愁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中“,”道出了愁之重。 5.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__________,鸦有反哺之义”。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骊歌(lí)蜷曲(juǎn)吊唁(yàn)风驰电掣(chè) B.嗔怪(chēn)稽首(qí)藩篱(pān)即物起兴(xīng) C.亘古(gèng)坍塌(tān)阔绰(chu?)锲而不舍(qiè) D.蓦然(m?)炽痛(chì)酝酿(niàng)戛然而止(jiā) 11.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 及风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 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 .. 众望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2016年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二○一六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2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得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My host family is taking me to ________ English film festival next weekend、 A、an B、a C、the D、不填 2、—What do you call your father’s sisters? —_______、 A、Uncles B、Cousins C、Aunts D、Parents 3、 A 100-year-old man ran a marathon in Toronto on Sunday、He became the ________ person to complete the long-distance running in the world、 A、youngest B、best C、biggest D、oldest 4、—What does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look like? —She is a pretty lady ________ long hair、 A、at B、for C、with D、of 5、—Do you need a new dictionary, Susan? —No, Mum、My uncle bought me ________ yesterday、 A、one B、it C、the one D、another 6、My friend Frank sings well, and he is _______ good at playing guitar、 A、not B、also C、yet D、too 7、As one of the school rul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not ________ to smoke、 A、ordered B、refused C、allowed D、forbidden 8、—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 2012? —Yes, but I don’t believe ________ the year 2012 will see the end of the world、 A、that B、what C、how D、if 9、Some of the students are nearsighted _______ they spend too much time watching TV or playing online games、 A、when B、though C、because D、unless 10、—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eople’s Park? —Walk along this road and turn right, and the park is on your right、You _______miss it、 A、needn’t B、mustn’t C、may not D、won’t 11、Our foreign teacher Mr Green ________ us English since three years ago、 A、has taught B、is teaching C、taught D、teaches 12、—Steve, ________do you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Twice a week、It can keep me healthy、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4》 李离自刑 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理:法官。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过,误。④当:判决。⑤傅:通“附”,转嫁。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 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 (3)故.使为理()(4)罪.当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

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昔:从前。②亡:灭亡。③墟:荒废的城址。④易为:为什么。⑤善善而恶恶: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 【阅读提示】 大家一定还记得《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嘱托“亲贤臣,远小人”,先主刘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选文中“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则是“知易行难”的另一体现。明辨简单的是非的能力,大多数人还是有的,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道德、生活要求,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布衣百姓之修身齐家,国君之治国平天下,都是如此。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尊重好人就要任用好人,厌恶坏人就得铲除坏人,否则就会有失败的危险。 【自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2)是.为郭氏之墟也() (3)其.人为谁()(4)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 (2)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3. 郭氏的城池之所以成为废墟是因为什么?(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4. 管仲说齐桓公“亦一郭氏也”的原因是什么?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机密★2016年6月19日 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áo)告磬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 B.归咎(jiù)馈赠风雪载途(zài)通宵达旦 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珠丝马迹 D.狡黠(xié)绰号叱咤风云(zhà)略胜一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 ....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 ....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2016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2的相反数是() A.2 B.﹣2 C.D.﹣ 2.(3分)如图所示,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 D.b=2a 3.(3分)下列所述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直角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三角形 4.(3分)据广东省旅游局统计显示,2016年4月全省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约27700000人,将27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277×107B.0.277×108C.2.77×107D.2.77×108 5.(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为边正方形EFGH的周长为() A.B.2 C.+1 D.2+1 6.(3分)某公司的拓展部有五个员工,他们每月的工资分别是3000元,4000元,5000元,7000元和10000元,那么他们工资的中位数是()A.4000元B.5000元C.7000元D.10000元 7.(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8.(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3),那么cosα的值是()

A.B.C.D. 9.(3分)已知方程x﹣2y+3=8,则整式x﹣2y的值为() A.5 B.10 C.12 D.15 10.(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正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则△APC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B.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4分)9的算术平方根是. 12.(4分)分解因式:m2﹣4=. 13.(4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4.(4分)如图,把一个圆锥沿母线OA剪开,展开后得到扇形AOC,已知圆锥的高h为12cm,OA=13cm,则扇形AOC中的长是cm(计算结果保留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墨子怒耕柱子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墨子怒耕柱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原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

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所以才对你生气你。”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 1子墨子:即墨翟,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3.愈:超过,胜过。4.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5.怒:发怒。6.策:驱策。 7.足:值得。 要点导引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

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6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青岛市二0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阳春布德泽,。(《长歌行》) ②,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王维)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⑤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王湾) ⑥,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⑦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温庭筠) ⑧,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⑩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1.【答案】①万物生光辉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长河落日圆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江春入旧年⑥我寄愁心与明月⑦人迹板桥霜⑧谈笑有鸿儒⑨万钟于我何加焉⑩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2.【答案】C (二)注音与书写【本题满分4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4分) (1)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映chèn。 (2)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huáng诚恐的地步。 () chèn huáng ()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附每题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A(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lónɡ。听斜风细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én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因为是“chéndià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动词+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明史·任环传》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本文选自《明史·任环传》,部分有删节) 注释:三板沙、明代地名。 问题: 1、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个是____?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C、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D、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B、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C、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D、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jLI_l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