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地湾遗址见证中华消防文明_蔡国忠;

大地湾遗址见证中华消防文明_蔡国忠;

大地湾遗址见证中华消防文明_蔡国忠;
大地湾遗址见证中华消防文明_蔡国忠;

中华建筑报/2010年/6月/10日/第008版

消防科普

大地湾遗址见证中华消防文明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建筑防火技术概述

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蔡国忠

甘肃是一个文物大省。据文物部门2008年度普查统计,甘肃全境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2万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5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146处。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将中华文明史提前3000多年、在考古界拥有6项中国之最、被评为我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就是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在这一国家级古文化文物保护遗址中,处处闪耀着先祖智慧的火花,更体现出先祖在远古时代高超的建筑防火技术。

大地湾文化遗址概述

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东距陇城乡7公里,西距莲花乡11公里,海拔高度1458米~1673米,已知遗址总面积275万平方米,其中发掘面积达1.38万平方米。1958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甘肃泾渭流域文物普查小组首次发现该遗址,当初仅在山坡地带发现仰韶晚期遗存,因当地百姓称该坡地为“大地湾”而得名。1978年~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经过长达7年的考古发掘,从中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万件,发现房址241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321个、窖址35个、墓葬70余座、壕沟9条。1988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考古专家近30年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大地湾遗址考古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起源归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碳十四测年法测定,大地湾文化时代距今约7800年~4800年,上下跨越5个文化期,约3000年左右。中华文明史因此提前3000多年。

经过考古工作者30余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省考古文物研究所长郎树德等一批国内权威学者认为,大地湾文化遗存创造了考古界的6项中国之最。其中一项就是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开创了后世宫殿式建筑先河。另一项是最早的混凝土地面。面积达131平方米的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它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大地湾遗址建筑防火概况

经多位学者考证确定,大地湾古建筑遗址的代表性建筑F901在建筑结构中大量采用木骨泥墙和草泥包皮的建筑方法,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采取建筑防火技术的古体建筑。

房屋遗址是大地湾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湾房屋遗址类型较多,时间延续近3000年。其中,早期房屋多以半地穴式、圆形为主,直径2米~3米,中竖立柱,以植物枝叶等可燃材料搭建屋顶,室内有斜坡状门道和小火塘。中期房屋除保留半地穴式外,还出现了平地起建式。此类房屋以木骨泥墙,面积增大,地面用料礓石末修饰,平整光滑,有的还涂有赤铁矿颜料。到大地湾文化第4期,大地湾的先祖已脱离半地穴式的建筑模式,逐步改为高大宽敞的平地起建式房屋,地面也由草泥土演变成坚硬的料礓石或平整的白灰面。这时还出现了套间以及多间房屋。集中体现这一时期建筑水平和高超建筑防火技术的当属大地湾遗址F901号原始殿堂式建筑。

根据《甘肃秦安大地湾F901号房址发掘简报》记载,F901号建筑遗址坐北朝南,是一座左右对称、结构复杂、主次分明、布局得体的宏伟建筑,它以长方形主室为中心,有左、右侧室与

主室相通,背面有后室,门前有附属建筑和宽阔的广场。整座建筑总面积达420平方米,仅主室面积就达131平方米。整座建筑平面呈梯形,前墙长16.7米,后墙长15.2米,由前厅、主室、后室、左右侧室及门前厅廊等6部分组成。其中屋前有与主室相通的“凸”字形门斗,主室和前厅基本保存完好。主室的正门朝正南方向开设,望山背水,主室以中轴线为序左右对称。F901号建筑主室由8根直径为40厘米~65厘米的附墙大柱将室内空间一分为九,正面有3扇门通向前厅。两侧墙各开1门通向侧室,主室正中有一直径达2.6米的大型火塘。四面墙体保存最高处达0.95米,据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介绍,F901号建筑墙体总高达3米~3.5米。F901号建筑四周共有142根木柱,外敷草泥和料礓石,柱底以青石垫基,其中室内中心的顶梁柱直径达50厘米。建筑总高6米~7米,相当于当今两层楼的高度。

最早的建筑防火技术

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我国著名消防文史学者李采芹,甘肃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李最雄等多位专家学者考证认为,在大地湾古建筑遗址的代表性建筑F901中大量采用的木骨泥墙和草泥包皮的建筑方法,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建筑防火技术。在这座大型原始殿堂式建筑中,至少在屋顶、墙壁、立柱、门框和地面等五个方面揭示了大地湾的先祖对建筑防火技术的高超运用。

一是屋顶。F901号建筑的屋顶是以木柱、椽、梁为基础,上部敷以草泥土的地上式坡级屋顶。这种构筑方式既增强了建筑自身的日常采光、稳固、密闭和保温性能,又具备一定的防火功能,同时还加大了建筑物的耐火强度。

二是墙壁。F901号建筑墙体厚约40厘米~50厘米,分内、外、中3大层,每层又分为若干小层,整个墙体分为8层~12层。其中,内层和外层各厚约10厘米,全部为着色均匀的红烧土,含草茎杆痕;中层厚约25厘米,内插木骨,草泥土的颜色不一,以红褐色居多,两侧发黑,含有大的草茎杆痕。内层和外层一般都分为两小层,中层分为4小层,各小层之间夹有整齐密集的植物茎杆痕。痕宽1.5厘米~2厘米,痕槽基本笔直。在5500年左右的仰韶晚期,大地湾先民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建筑器械的情况下,在建造类似F901号这样的大型建筑时,为了使高达数米的墙壁坚固耐用,他们采取建造前挖掘宽60厘米左右、深80厘米~100厘米的地基基槽,然后栽上以青石垫底的木柱,用竹子、树枝编织成的篱笆竖立在木柱之间,并用草茎将篱笆与木柱固定,以此为墙基逐层外敷草泥继而形成墙体。然后每做成一定高度的墙体就再向上放置一层篱笆,再用草茎将篱笆与木柱固定,建成合适高度的墙壁。最后在整体墙面外表再敷一层料礓石和白灰面形成硬质光面。这种建筑方式除了使建筑物更加美观之外,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

三是立柱。立柱是地上建筑的主要结构。在大地湾遗址中,立柱结构已经普遍运用。在F901号建筑四周的140根顶梁柱、附壁柱和室内的两根中心木柱外围,均有用草泥包皮、外敷料礓石的防火保护层,而且越是往柱体下部防火保护层越厚,有些厚度可达30厘米,这种建筑方式明显具有防火功能。

四是门框。在F901号建筑的木质门框上面发现有类似现代水泥性质的胶结材料形成的硬质光面。按照我国著名消防文史学者李采芹的论点推断,这层胶结材料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火,它还可能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使用的防火涂料。

五是地面。F901号建筑室内地面色泽光亮,呈青黑色,表层坚硬平整,有一层光滑的釉质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所曾检测了F901号建筑此类地面的300个测点,结果显示地面平均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20公斤,相当于今天100号砂浆水泥地面。甘肃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李最雄运用现代科技检测分析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F901号建筑主室地面材料含有水泥的主要成分硅酸钙,并明显具有水泥的水硬性特征,材料属于人工烧制而成。由此他断定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考古资料显示,古罗马人2000多年前应用天然火山灰制作了“水泥”,而现代水泥发明于19世纪初。F901号建筑的混凝土地面说明,大地湾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类似现

代水泥的建筑材料。除了F901号建筑主室外,大地湾其他房址中也有大量混凝土地面。这说明混凝土技术已被5000年前的大地湾先民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时还发现,大地湾人在混凝土地面之下,还使用了一种可防潮保暖坚固地基的、类似现代人工轻骨料的建筑材料。

从F901号建筑的整体平面布局能够清晰地看出,该建筑在建设之初就对建筑物本身的防火功能也进行了精心设计。

首先,位于F901号建筑主室的火塘(或称灶台)是由高出地面约33厘米~50厘米的坚硬红褐色黏土围成的圆形泥圈,表皮厚0.8厘米~1厘米,有和室内墙皮、柱面质地完全相同的硬光面。火塘外径约260厘米,它与主室前门、东、西侧墙和后墙都有一定安全距离,由基部往上逐渐变小内收,与室内地面呈105°角。

其次,F901号建筑主室东侧门、西侧门基本对称,但东侧门距后墙170厘米,西侧门距后墙70厘米,这样既能有效解决建筑物侧面采光问题,又能减弱空气对流,增加了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数。

再其次,F901号建筑主室和后室共用一堵墙壁,但并未在墙体部位开门,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防火分隔功能。

大地湾古文化遗址的发掘,意味着大地湾先民早在5000年以前的大地湾文化第4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建筑防火设计理念。F901号遗址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建筑防火设计技术,更将这种建筑防火设计的理念向前推进了数千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题注】(1987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3月16日公安部发布)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条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本实施细则,实施消防监督。除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有森林和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消防监督,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外,其余所 有单位的消防工作都应当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督。 【章名】第二章火灾预防 第四条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的时候,必须依照有关消防法规,会同消防监督机构制定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并将其纳入城市 建设总体规划。市级人民政府审查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吸收消防监督机构参加。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审定批准后,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公用、邮电等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维护,当地消防监督机构负责验收、使用。 第六条市区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责成城建、公用、邮电等有关部门作出技术改造或者改建、增建规划,加以解决。 第七条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贯彻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单位和人员应当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其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对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工程设计,不予批准。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有关防火的设计图纸和资料负责审核。 第九条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独立经营的企业或从国外引进项目的工程设计,其防火要求必须符合我国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国外或者港澳地区消防技术规范进行的工程设计,必须将防火设计图纸并附上 消防技术规范等有关资料,送当地设计部门审核。 第十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并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 第十一条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验收。对不符合防火设计要求的,待施工单位负责解决后,方可接收使用。 第十二条在城区不准搭建易燃简易建筑。如果临时需要搭建的,必须事先报经当地城市建设部门审批,并应当在规定的限期内拆除。 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在规划乡镇建设时,应当同时规划消防水源、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乡、村的生产、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有关农村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四条生产建筑构件、配件或新型建筑材料、防火涂料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等数据的测定,并将各种测定的性能、数据写在产品说明书上,否则不准出厂。 第十五条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数据的测定,并将其数据和防火、防爆、灭火、安全储运等注意事项写在产品说明书 上,否则不准出厂。 第十六条研制易燃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单位,必须对研制的每一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经上级主管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交付生产。 第十七条采用有火灾危险性的新设备、新工艺和可燃易燃新材料的单位,必须按照研制部门提供的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采取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八条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禁止动用明火。确需动用明火时,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密的消防措施,切实保证安全。 第十九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防火责任制度,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人为防火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本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消防法规; (二)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生产、施工、运输、经营管理的内容; (五)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六)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七)领导专职或者义务消防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题库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题库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题库 一、单选题 1.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B 的方针。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2.消防工作应当坚持 C 的原则 A.防火安全责任制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 D.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指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 C 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A.生命 B.财产 C.人身、财产 D.公民人身 4. D 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

援的能力。 A.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B.城市人民政府 C.县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于 B 起正式施行。 A.2009年1月1日 B 2009年5月1日 C.2008年11月9日 D.2009年3月1日 6.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 B 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A.主管公安机关 B.地方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7.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 D 统一领导。 A.主管公安机关 B.上级公安机关 C.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 C 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A.马上 B.着手

中国文化发展史.pdf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 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 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 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 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 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 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 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 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 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 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 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 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 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 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 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 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 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 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

为什么说良渚遗址能证明五千年文明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7531832.html, 为什么说良渚遗址能证明五千年文明史 作者:陶短房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15期 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此举最大的意义在于,国际上终于不再将其对中国文明史的起点锁定在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而开始承认中国“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说法是有依据的。 良渚文化大体可以确定在距今5300~4000年之间。学界认为,中国有许多年代远早于殷商时代的遗址存在。如中国史学界普遍认同存在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以及比夏朝更古老的唐虞三代。然而,迄今并没有一件文物、一处遗迹可确凿认定属于夏或夏以前的“王朝”。 据考古发现,年代相当于夏朝或更早的史前文化遗迹,并未发现明顯的王权痕迹、城池等防卫设施,无法证明当地已存在一个真正的古国,而不仅仅是一个聚落。人们最初以为,良渚也是这样一个“聚落痕迹”。但在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重见 天日,让人们对其评价大大改观。古城出土,又辅以前后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等象征王权的玉器,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大量信仰用品,表明其在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一个王权清晰发达、拥有坚固城池和强大工具、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的真正国家。 良渚遗址的大量玉器系从高级墓葬中出土,且基本可以用中国先秦文化的独特“语言”加以解读,如玉琮、玉璧、玉钺分别象征神权、政权、军权等。而其巨大的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也充分证明了“良渚王国”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后勤、管理能力,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也再度表明中华文化的起源,不仅仅在黄河流域。良渚文化不应仅仅赢得国际间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正视,也应促使国内研究者和普通民众重新认识历史和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有意无意地将研究先秦乃至殷商文化史的目光紧盯在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而忽视了“中华文明早期未必只有一个起源”“中华早期文明不同起源间存在渊源和相互影响”等,这些被良渚和其他同期文化遗迹多次、反复证明的事实。 这种“为古人争正统”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对中华文化起源的研究、发掘,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正确、全面、深入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仍会有不少国内外“疑古者”会以“未发现文字”“不知国号”“于史无稽”等理由,拒绝将良渚文化列为中华文明正源之一。但只要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正确、科学的早期中华文明知识,得以更好更深刻厘清自己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脉络和知识体系,已是最大的收获。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课的内容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一)教学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我结合

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介绍,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

《夏商西周的历史》教案完美版

《夏商西周的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 一、教材分析 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约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销迟于古老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奴隶制国家的更替过程,感悟“得道我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对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这一课,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供学生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并且,关于商朝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要补充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使学生对商文明的了解更全面。另外,在课件中,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朝代更迭的深层原因。学生应在课前提前做一些预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疑难问题到课堂上交流。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卓越的部落联盟首领禹,谁能说一说,禹有哪些值得我们后人吸取和借鉴的优点? ②禹不但有同学们所说的优点,禹还做了一件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那么禹是如何建立夏朝的?中国的奴隶社会还有哪几个朝代,它们的发展状总如何呢? 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1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领导人;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

袁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2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

中华文明礼仪语句三字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华文明礼仪语句三字经 篇一:积累三字经部分语句 ☆☆☆要求会背会写☆☆☆ ★★积累三字经部分语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积累名言警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耳听为虚,眼见如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按要求写几个(四个字的)词语★★迫不及待脑清目明为之一振头昏脑涨眉清目秀腰酸背

痛昂首挺胸目瞪口呆目中无人目不转睛目不识丁目光短浅 目不暇接无穷无尽心急如焚急不可待十万火急光明锃亮永 恒不泯窃窃私语物产丰富风光秀丽鞭长莫及庞然大物书声 琅琅开卷有益手不释卷苏秦刺股孙敬悬梁凿壁引光萤雪夜 读狂风暴雨四脚朝天大浪滔天直流口水毫不在乎平安无事 一帆风顺汲水灌溉千变万化一望无际稻谷飘香如丝细雨微 风习习收获喜悦高楼林立山环水绕 篇二:三字经报幕词 二(1)班的朗诵《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下面请欣赏我们二(1)班的朗诵《三字经》。 二(2)班的朗诵《三字经》 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之邦美名扬。我们是祖国新一代,传承文明责任在肩。下面请欣赏我们二(2)班的朗诵《三字经》。二(3)班相声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下面请欣赏我们二(3)班的相声《三字经》。

中华文明寻踪

《中华文明寻踪》观后感 2014年9月16日至18日,我看了由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共同投资拍摄的《中华文明寻踪》百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片。这部专题片以纪元为经,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纬,依托遗存、追朔历史、弘扬文明,用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络,以直观的视觉,解读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融思想性、故事性和观赏性与一体。看后让我热情澎湃于心中,为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赞叹不已! 这部长达100多集的动漫教育片,从先秦文化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夕结束,以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底蕴、享有“秦中自古帝王都”美誉的古都西安为中心,涵盖了整个陕西,并以此为辐射,全面介绍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发展轨迹。历史资料翔实,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一部了解中华文明、感受中华文化、激发爱国、报国热情不可多得的教育题材动漫片。其间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聚散离合,推陈出新,带着自己独有的东方文化步入了世界文明的殿堂。 当看到《秦始皇一统倡文明》这一集时,想到以前只是从电视剧和书中对秦始皇拼凑出来的印记并不全面与深刻,而顺着《中华文明寻踪》走过,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统一六国、

统一度量衡的伟大功勋伴随着血腥的暴政载入中国的史册。三十多年前发现的兵马俑仅仅是这位皇帝的部分陪葬品,却已经震动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我们华夏子孙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这部教育专题片的问世,是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一大举措。为全面介绍中华五千年灿烂悠久历史文化、推动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姿态和积极贡献。每集只有十分钟左右,运用故事的结构,配有简洁易懂得文字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看画面中获得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文明、感受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看完《人间造纸第一人》时,学生们就慨叹:“原来我们用得纸就是这么造出来的,蔡伦真是了不起!不愧为“纸圣”!他改革造纸工艺,采用廉价的原料造纸,实现了造纸业的规模化生产,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不由得被激发出来,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华文明寻踪》这部教育专题片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能让国人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才能让更多的人们懂得如何做一个有礼、有节、文明、高洁之人。为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而奋斗!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1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领导人;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2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蓦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只是分享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 识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而不再持有中原一元说。即多个源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拥有辽阔地域的文化共同体,那么这个共同体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新石器时代后期和西周时期是关键时期。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文化交融和西周的封建礼乐制使得各地区的文化渐渐融合成为一个大的文化统一体,这样具有地域和族群意义的华夏文化就形成了。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出现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址,如同满天星斗。分布于北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区,共有7000多处。随着它们的发展,地域上的差异性越来越强。其一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北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发展的水平较高,具体表现为农业较为发达,器具较为精致,而东北、西北、华南等边远地区发展速度较缓慢,农业欠发达,渔猎采集非常重要,器具较为粗糙。其二是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中年复一年地劳作,代代相传,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随着文化创造的增加(主要是器具的数量增多、精神文化的丰富),区域独特性越来越强。第一,器物的制作的喜好不同。比如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彩陶瓶,东北红山文化的“之”字形纹陶器,山东大汶口的“豆”等等。第二,崇拜的对象不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普遍崇拜玫瑰花,红山文化人崇拜猪首龙身神兽,大汶口文化人崇拜太阳,良储文化人崇拜太阳鸟,等等。可见,当时各地区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似乎看不出共同之处。那么,各地区的文化如何交汇在一起,实现初步统一呢? 首先是各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之后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渐渐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它汇聚了其它地区的文化,但是它又有一定的排斥性,排斥外部地区的文化渗入。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文化共同体,它是由各地区的文化汇聚在一起而渐渐形成的,其中较重要的是关中仰韶文化、东北辽宁红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这三大支,当然也有其他地区的文化的流入。具体来说,关中仰韶文化和东北辽宁红山文化这两大强势文化相互交融,前者的典型器物及特征就是尖底瓶、玫瑰花花纹,后者的是猪首龙身神兽。两者相互交流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庙坛冢遗址中出现了上述两种文化因素的组合,玉雕猪笼在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盆在积石冢周围。苏秉琦说这是花和龙的结合。之后,山东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又有强烈的交汇。带有龙山文化特征的考古文化遍布黄河中下游,但是在这种同一性内部又有文化来源的差异性:即这些器物大多是灰黑陶,但是各地区的灰黑陶又有差异,如黄河中游的陶器常有篮纹、绳纹、方格纹,显示出黄河中游文化的特征,而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器物多为薄胎细质器,表面多为磨光或素面,显示出山东文化的特征。这说明龙山时代,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和下游的龙山文化有程度很深的交汇。同样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各地区考古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其轴心就在晋南。因为晋南有陶寺古城遗址,古城遗址规模很大,不仅仅有军事功能,更引人注意的还有祭祀、天文观测、生产生活功能,和后世的君民同居的城邑毫无二致。这座古城可以反映当时存在一股强势文化,以晋南为中心,覆盖着黄河中游,该古城只是这一区域文化的缩影。从考古发现来看,陶寺遗址内的器物有仰韶文化的特征,即器物组合序列,有红山文化的特征,如猪龙,有良储文化的特征,如“∠”型石推刀。因此可以说,晋南地区汇集了各地区文化,形成了一个覆盖黄河中游,以晋南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

2020最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议书模板

2020最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议书模板【篇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引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思考。对此大连理工大学化机1401小组开展“修德”活动,促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同学们从国学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更好的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 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其负有更深的传承意义。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内心底线,德是古代君子的标签,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华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养育家庭赡养父母,臣子以德报效祖国。中华民族因德的可以传承,所以德必然会作为一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有德,以此我们才可以是国家更加的昌盛。 我们知道修德是重要的,并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绝对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应追求的,在新时期,对于这个国家最新鲜最活跃的血液——大学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大学生应行动起来,日常主动反思总结自己在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此我们组织“修德”活动,提出如下倡议: 一:内修君子之心;孔子说这样的圣人都要每日三次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何况是涉世未深的我们,需要我们对自己反省的地方有很多,有时问题的答案不在其他,而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这也是我们旗帜活动中修德手环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对自己每日行为的反省能让我们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就像新教徒所说的:自助者天助也! 二:待人的宽容之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宽容。宽容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人们知识不断地丰富、智慧不断地增加、修养不断地提高,才慢慢感悟出来的道理。做到宽容,很不容易,没有很好的自我修养是做不到的。宽容是一种涵养,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安宁和恬静。所以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以诚信、宽厚、善良之心待人,任何时候,都要笑口常开,君子不与小人计较。处理问题,彼此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不要感情用事。“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三:生活的友爱之心;公民彼此友好、相互关怀、惺惺相惜。这是公民友爱的特征。生活永远是共同生活,幸福永远是共同幸福。美好永远是共同美好。“各美其美,各美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二章火灾预防 第十五条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三章消防组织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新消防法带来五大变化 1、建立健全社会化网络 单位、公民都是责任主体 2、破解火灾赔偿难题 鼓励实行火灾公众责任险

3、强化农村消防工作 派出所可以管消防 4、拓展应急救援职能 政府提供装备等保障 5、增加15类违法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 生活中的消防误区 一、煤气瓶放灶台下壁橱 液化气钢瓶由于质量、使用时间以及管路阀门的开启连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气或慢性漏气。而液化石油气成分大多为碳三碳四,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且比空气重,放在壁橱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积聚沉淀在地面,一旦遇明火极易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经计算,当房间里泄漏出的煤气、液化气和空气混合达到4.5%~35.8%时,遇到火种就会产生爆炸燃烧。因此,液化石油气钢瓶应置于远离灶台、空气流通又便于人们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二、电线不穿管预埋 人们在装修过程中,为了追求装修的美观,往往将电线不经穿管保护而直接预埋于墙体中。而一些从未经过电工培训的人员,安装电器线路时不管线径多少、负荷多少、怎样分区供电等,就直接将电器线路埋于墙体。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家用电器的增多,一旦线路故障或损坏,你想要维修整改也找不着门路,轻则造成短路,影响家用电器安全,重则会引起火灾。 三、家用电器不拔插头 家用电器在设计时,有些电源开关设计在电源变压器的副边,当你使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等时,变压器原边仍在通电,虽然它通过的电流很小,但长时间通电,电流会使电源变压器继续升温,电源变压器的线圈和绝缘性就会因短路或炭化而起火,或者“吸引”雷电的侵入,引起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短路过载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在使用完家用电器之后,还是应该切断电源,以防万一。 四、阳台作仓库 家庭总有一些不肯舍弃的杂物和日常需要使用的物品。因此,储藏室和阳台也就成了有些家庭的杂物仓库,有的甚至把油漆、车用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都放在阳台上,使阳台成了火险丛生之地。夏季阳光的直射以及小孩玩火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阳台火灾。同时,现代家庭几乎都装有防盗门窗等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万一门窗等逃生通道受阻,阳台就成了最好的避难之地,因此,不应将阳台作为杂物仓库。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民普及试题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民普及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由什么机构什么会议通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什么时候起施行?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4、消防工作贯彻什么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5、消防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6、消防工作开展原则除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以外还有哪些? 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7、全国消防工作由哪个部门领导? 国务院。 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哪级消防工作负责?

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9、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怎样做? 应当调整、完善城乡消防安全布局。 10、哪个部门对全国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公安部门。 11、军事设施的消防工作如何监管? 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协助。 12、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的消防工作如何监管? 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13、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的有哪些? 军事设施、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 14、任何单位和个人除了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以外,还有哪些义务? 预防火灾、报告火警。 15、哪些单位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 16、哪些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 篇一:2015小学生中华文明赞演讲稿 范文 2015小学生中华文明赞 演讲稿 范文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 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 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 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毛主席;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袁 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 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 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二:演讲稿-中华文明赞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 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 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题库 一、单选题 1、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的方针。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2、消防工作应当坚持(C)的原则。 A.防火安全责任制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 D.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指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C)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A.生命 B.财产 C.人身、财产 D.公民人身 4.(D)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A.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B.城市人民政府 C.县以上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 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于(B)起正式施行。 A.2009年1月1日 B.2009年5月1日 C.2008年11月9日 D.2009年3月1日 6.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B)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A.主管公安机关 B.地方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7.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D)统一领导。 A.主管公安机关 B.上级公安机关 C.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C)组织力量扑救火灾。A.马上 B.着手 C.立即 D.等待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9.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D)。 A.处分 B.警告 C.拘留 D.罚款 10.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全国性的消防基本法律是(D)。 A.1957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1957年11月29日颁布的《消防监督条例》 C.1984年5月1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D.1998年4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1.我国的消防工作实行(A)责任制 A.消防安全 B.政府领导 C.消防监督 D.防火安全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姓名____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列说法科学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B.中国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由女娲抟土创造而来 C.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D.外星人创造了人类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4.《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5.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想将它赶到预先设好的陷阱中去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肿骨鹿 C.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吃完晚饭后,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6.下列远古原始人类,就其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类 7.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干栏式房子 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子 D.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8.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9.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②过上定居生活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 11.《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 1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怀念先辈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的中国人,包括许多的海外华人,都要聚集到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古庙,举行隆重的祭陵仪式,来表达对这位华夏之祖的景仰之情。人们祭拜的历史人物是() A.炎帝B.黄帝C.尧D.大禹 15.“禹穴居时,以为兵。”“”应该填入的是() A.木棒B.石器C.铜D.铁 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A.炎黄族B.半坡氏族C.华夏族D.元谋人 17.“禅让制”曾是原始社会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挑选的是有才有德的人②受到百姓的爱戴③新一任首领在以前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锻炼和大家的考察④新一任首领的产生,都要经过各部落首领商议后决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