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编辑作业新闻标题的制作对比讲解

编辑作业新闻标题的制作对比讲解

编辑作业新闻标题的制作对比讲解
编辑作业新闻标题的制作对比讲解

新闻标题制作教程七:标题十大规范

新闻标题制作教程七:标题十大规范 一、结构:新闻标题通常须有动态词汇,通用结构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如: 海南下放权力177项 (2008年07月09日《新华每日电讯》) 二、语态:多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语态。如: “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则标题可改为: “福建土楼”跻身《世界遗产名录》 三、时态:除特殊需要,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给读者以强烈的时效感;对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应在标题中用“将”注明。如: 凶徒机场连伤五人 这则标题不宜改为: 凶徒昨晚机场连伤五人 四、标点: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尽量用空格替代;严禁使用感叹号;尽量不用省略号、破折号、问号。如:

沪指跌破3000点! 注:感叹号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违新闻客观、平衡原则。 五、字数:标题应尽量简练,主题字数宜控制在12个字以内。若主题过长,可借助副题短化主题。如: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3年前石油供应将持续紧张 这则标题可采用引题—主题式复合标题,短化主题: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 (引) 2013年前石油供应将持续紧张 (主) 六、句式:新闻标题中的常用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无主句。 1.陈述句式标题:优点是严肃、直接,缺点是平铺直叙,有时会偏长。 2.疑问句式标题:疑问句式标题往往能吸引读者,适合有争议性的新闻报道。如: 房价何时见底

3.祈使句式标题:祈使句是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催促的句子,这种句式的标题明确表达新闻立场。如: 别让爱心伤了灾区孩子 (摘自2008年07月11日《中国青年报》) 4.无主句式标题:无主句,即省略了主语的句子,无主句式标题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 七、语言:标题语言尽量大众化,不用生僻字,尽可能地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善于将枯燥的数字化为与读者相关的影响。如: 八国集团营养过剩的宴会 (摘自2008年07月08日英国《泰晤士报》) 这则标题意在批评在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八国集团峰会领导人享用豪华晚宴。用“营养过剩”替代“豪华”,使标题逸趣横生。 八、逻辑:标题中引题、主题、副题的逻辑结构应连贯,不能颠倒。如: 村民悬红抓猪贼 (主) 家猪屡屡被盗 (副)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内容摘要】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新闻标题的制作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它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神形兼备,入眼入心,成为报纸版面最靓丽的风景。 本文分别从报纸、电视、网络新闻方面着手分析了各种媒介的新闻标题写作方法、技巧以及原则。通过全方位的解读来剖析,另外还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来分析新闻标题的制作。 【关键词】新闻标题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新闻标题的制作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它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神形兼备,入眼入心,成为报纸版面最靓丽的风景。 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好的标题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一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不同的修辞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使所写的“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强调了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这些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能生发出不同的光彩。 比喻的特点是富有形象性,运用这一修辞格可以使标题更加形象而生动,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事物。【“鄞图”下乡“播种”换来新绿一片(引题)鄞县乡乡镇镇都建起图书馆(主题)】 (2001年1月10日《宁波日报》) 该引题运用拟人、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鄞图建立图书馆比喻为农民播种,好象把知识的种子播洒在农民群众之中,换得现在农民精神食粮的一片新绿。比喻的运用使得标题更加生动形象。 对比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对立。对比的作用是在强调中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新闻主旨。 【农民卖鲜红的血血站赚黑心的钱】 (1996年4月16日《南方周末》) 对比在这则标题中的运用为标题增色许多,在这里作者将农民与血站之间不同的做法并陈一处,两个颜色词语“红”与“黑”对立放置,这样一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这些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新闻的内容,也将作者的愤怒之感表现了出来。 比拟是将人物化或将物人化。这样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加深人们的理解。【未名湖叫渴】(2004年3月6日《新京报》) 湖水叫渴让人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未名湖的现状,人们仿佛亲眼看到那湖水在干涸,亲耳听到湖水在呻吟,这个标题恰当地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的特征是音节整齐匀称。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新闻标题中还可以运用双关、夸张、映衬、顶真、回环、歇后语、引用、设问以及对照等其他修辞手法。

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之二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

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之二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 迄今为止,还未见到对新闻标题的类型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笔者发现,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像歌曲有通俗、民族、美声等唱法之分一样,新闻标题也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平实、艺术、通俗。它们分别朝着各自方向发展,其间也互有交融。 一是平实标题。 平实标题的特点是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突现出来,使读者一见标题就知道新闻的大概。其特点是:平实,突出新闻内容不做作;简约,读起来琅琅不拗口;抓眼,开门见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 目前,无论是翻开报纸,还是打开网站,见到的新闻标题中这种类型的标题占绝大多数。新华社发的新闻稿多数是用这类标题。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标题,也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如获第15届新闻奖的36篇报纸消息标题《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瓜果菜一年“吃”掉三亿根木条》《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124户的山村走出142名大学生》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一读标题就知道新闻内容。 平实标题准确、简洁,但是往往欠形象生动。如新华社发的长篇通讯用了《警察任长霞》这么平实的一个标题,不加修饰,过于平淡了,给人印象不深;有的报纸虽然做了《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等,感到也非常一般化。 二是古典标题。 就是中国传统的标题制作方法,严格控制字数,讲究文字工整有韵律。制作时或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或借用古诗词格律,或在动词上做文章,制作的标题富有文采,读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往往记住了标题就记住了新闻。在知识界,这类标题是最受欢迎的。这一类标题是传统古典类标题,也是艺术类标题,是中国报纸特有的。 运用修辞可使标题形象生动。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文汇报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夏震霏专门就新闻标题的修辞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映衬、呼告、拈连、借代、复叠、双关、设问、感叹、回文、仿拟等15种之多,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研究员更在《新闻标题学》一书中提出有39种。浙江日报对永康一家重视环保的企业在屋顶上搞绿化的新闻,制作了《鸟鸣厂房顶鱼跃排污池(主题)永康压延厂治污后成了“生态家园”(副题)》这么一个标题,主题10个字就把这个“生态家园”的形象奉现给了读者。 妙用古诗做成标题,读来让人妙趣横生。人民日报就西班牙假橄榄油中毒事件造成二百多人死亡一事做的《奸商一何毒百姓一何苦》的标题,光明日报就西湖从钱塘江引水成功的报道做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的标题,新民晚报就上海夏天一场暴雨之后旧危房漏雨的消息做了《夜来风雨声,屋漏知多少》这样的标题。读这些标题都会觉得是艺术享受。 动词用得好,也能使标题增色生辉。2003年,申花队在末代甲A中一举夺冠,但在随后一个赛季里,球队五换主教练,战绩一落千丈……2004年12月4日,申花主场0比1不敌辽宁,联赛排名倒数第三。新民晚报对此做了个《频换帅,换走冠军穷折腾,折断申花》的标题,用活了“换”“折”两个动词,使这个仅有14个字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把申花的症结揭示了出来。 制作艺术类标题要求编辑有较深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古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为求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精神。目前,只有一些党报和比较老牌的都市类报纸在继续这样做。其他的报纸可能由于采编人员的水平有限,这样的标题就做得较少。 三是通俗标题。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

怎样制作新闻标题

怎样制作新闻标题 文\何骐骥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是准确、凝练、鲜明、生动。做标题虽不太难,但佳句却十分难得。在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许多读者都是忙里偷闲读报,通过随意性翻阅来了解周围环境、获取信息。读者阅报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使得报纸必须以更加生活化的面孔去面对读者,表现在新闻标题中就是尽量使标题通俗化、大众化,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信息。下面我们就简单得探讨下“读题时代”下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一、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1、准确。标题要非常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精神和实质,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 例如: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引题) 《丝路花雨》轰动津门(主题)

2、凝练。就是简洁明了地传达新闻的内涵。恩格斯说:“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标题是点睛之笔,用墨不需多,但需精,要剔浮词,去空词,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例如:妻子--不判离婚就自杀 丈夫--判了离婚就杀人 法院怎么办? 3、鲜明。就是观点突出,明确地表达倾向,要有棱有角,有刀有刃,不吞吞吐吐,不模棱两可,不让人费解。 例如:火车站代售点违规,关! 例如:切莫轻信“名牌” 4、生动。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甚至生造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而是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要贴近口语。在制作标题时,要抓住“新闻点”,吸引受众的“眼球”,一条精彩的新闻标题如传神之目,魅力无穷,生动形象的标题往往让人爱不释手,令人拍案叫绝。 例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由钱塘活水来 近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 例如:防患于未“燃”

怎样制作新闻标题

怎样制作新闻标题 新闻报道都要有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制作得好,可以起到提示新闻内容、表明记者态度、吸引读者阅读、活跃和美化版面的作用。要制作一个好的标题,要做到下面四方面的要求。 第一、题文相符。标题既然是文章的眼睛,就要准确地反映内容,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 第二、一箭中靶。标题既然是文章的眼睛,就要一下子把新闻的核心内容揭示出来。就像射箭,一箭就射中靶心。 第三、简洁生动。第四、旗帜鲜明。标题既然是文章的眼睛,就要是非分明,毫不含糊。新闻报道,总要表达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这种态度,在标题中也要鲜明地表现出来。 制作新闻标题大致有几下几种: 一、唤起注意 1、反映奇异自然现象的标题 △大批鲸鱼集体自杀 △潇潇雨犹未歇,说不定落三月 △球雷——“天降火雷穿户过”

2、反映奇人奇事的标题 △专业成绩没达标钢琴演技却真妙 △小不点儿不起眼全能比赛夺第一 △平时默默无闻赛时一跑惊人 3、反映反常事物的标题 △(主)怪事 (副)2.00元+运气=12万元 △(主)怪事 (副)400米跑累得哭爹喊娘 △令人作呕忙退席只因青虫碗中游 △交了会费开了会议 已经两月竟无活动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4、反映科技新成就的标题 对鸡弹琴可使鸡多下蛋 新异的刺激物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往往依赖于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所以在制作标题时,不要做得玄而又玄,做得离奇古怪,令人摸不着头脑,它是以人们一定的认识理解水平为限度的。 制作标题还可以巧用对比与差异唤起注意。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 标题用两个不同身份的公民家的居住条件巧作对

比,不“揭”自“露”地批评了某些干部耍权势,争“实惠”,大搞不正之风的怪事。 △办社团无方,保“乌纱”有术 标题前后两句的“无方”与“有术”形成鲜明的对比,活画出某社团的领导者“不干事业只想作官”的丑恶嘴脸。 △入党前信誓旦旦、雷厉风行 (主)入党后胡作非为、干尽坏事 (副)XX案件处理始末 通过前后行动对比,形象地凸现某些党员的“假”“伪”品质。 二、激发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文章要想打动读者的心,首先应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新闻实践表明,读者的情感容易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所激发:(1)行动感人的事例(2)动人心弦的细节(3)情真意切的话语。 △(引)好菜好饭扔满桌 (主)害了自身形象,苦了爹娘兄妹 这则标题情真意切,劝戒切勿浪费粮食,既害了自身形象,又苦了爹娘兄妹,有警省作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共鸣效应。 闲时不读书——潇洒漂亮,逍遥自在 考时捧书本——熬夜争秒,自作自受 这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着的学习不良现象制作的标题,一是切

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默认分类2009-12-24 15:20:23阅读1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 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 新闻标题的制作规范与技巧 一.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 二.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需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三.标题中注意将文章中的兴奋点提炼出来,在标题中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时间,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 四.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 五.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 六.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的***)、“是”字结构(****是**)、“和”字结构(****和****)、“为"字结构(为****)等静态句式出现;

新闻标题的制作规范与技巧

新闻标题的制作规范与技巧 一.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二.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需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三.标题中注意将文章中的兴奋点提炼出来,在标题中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时间,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 四.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无论对开或者是四开,人眼的正常阅读视角为25℃,一瞥而无须转动视线的字数为6——8个字。小于9个字,字号太大,蠢,版面留白太大,注水。大于11个字,字号太小,不易引起注意);五.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 六.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的***)、“是”字结构(****是**)、“和”字结构(****和****)、“为”字结构(为****)等静态句式出现; 七.标题主要只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作为新闻标题,以使新闻事实表述地更加直接、有力;

八.对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除特殊需要,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如“昨日”等,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以使报纸感觉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 九.对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应该在标题中用“将”注明,否则会李代桃僵。 十.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顿号和逗号,尽量用空格来替代,以使版面透气,更加清丽。严禁使用感叹号,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尽量不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因为省略号至少占用两个字符的空间;尽量不使用问号,在句式本身为疑问句的时候,禁用问号;除表达反语的意义外,尽量不使用引号; 十一.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十二.新闻主体中的人如果不为常人所知,不宜出现在主题中。如果必须出现在主题之中,则可用该人的身份替代; 十三.尽量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转放在副题中;十四.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如“阿国发生军事政变”,不知道是阿根廷、阿富汗还是阿联酋); 十五.慎用多行主题,否则起不到标题原应承担的醒目和提示的作用; 十六.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不要出现: 某某向离退休老干部 发放一次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精)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 今天,我讲新闻的“肩题、主题和副题”。也就是说,只讲报刊上新闻文章的标题,原则上不涉及其它文体的标题制作。 一、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从功利的角度看,标题首先是用来吸引读者的。当记者的,要想你的稿子通过编辑选稿这一关,发表以后读者爱看,有影响,你首先就要写好标题。 当编辑的,要想你编的稿子比原稿更生色,更能吸引读者,产生好的社会效益,你首先要改好标题。平心静气讲,你看到标题好的来稿,会不往下看吗?反过来,那些标题写得平淡乃至莫名其妙的稿子,你丢了多少! 当自由撰稿人的,你就更要小心了。小心你的稿子标题太差,编辑先生(小姐)一看就扔进字纸篓。 好标题有恒久的无穷魅力。诸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访老作家严文井同志》,《哥德巴赫猜想》,《32111钻井队血战火海》,《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等等。邓拓同志说:谁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二、新闻标题的内涵 “新闻标题”是什么?《辞海》说:“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制作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刊编辑部用标题来概括、评介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这个定义很准确。展开讲,所谓标题,就是用精警的词语,对于新闻的内容与中心思想(主题)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报道的延续和最后完成。在表现形式上,以大于正文的字号、乃至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把它印刷在新闻(文章)的最前面,用以吸引读者,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新闻标题有标示新闻与评论新闻这样两个作用。 1、它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文字简短。看了它,就大体上可以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不可分割和不能任意拟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它是对新闻事实简明扼要、画龙点晴式的评论,读者可以通过标题,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和价值。 从编辑的角度看,新闻标题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叙说新闻事实;第二部分,评说新闻事实。编辑通过标题,把新闻事实向读者推销,向读者述说自己对于新闻事实的看法和意见。 新闻标题是对于新闻事实与中心思想(主题)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它必须要有血有肉,内容充实,切忌笼统和空泛;同时,又要完写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褒贬、爱憎分明。 标题写得最好的,恐怕要算孔夫子删定——编辑的《春秋》。《春秋》的开宗明义第一章是“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为《春秋》作传的《左传》,以这6个字为题,展开来,就成一篇传诵千古的大文章。谓予不信,请看另一家为《春秋》作传的《公羊传》说:“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也。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以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于其母之怀而杀之云尔,甚之也。”你看,这6个字有多么深刻的内涵,包含了多少事实在里面!所以说,标题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 三、新闻标题的作用 1、为读者当向导,帮助读者选择新闻,吸引读者。现在传媒这样多,连标题都写不好的文章,有谁看?同是一件事,标题写得好,看的人就多。例子: [1] A:《经党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做出决定——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B:《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C:(肩题)实践宣布了公允的裁判,二十多年的是非终于澄清 (主题)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副题)统战部副部长李贵前往拜访马老通知平反 你看这三个不同的标题,各自效果如何? 2、引导读者了解新闻的纲要,对新闻深入地进行了解。请比较下面这件新闻的两个不

新闻评论的标题制作

一.1.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新闻评论标题的几个要求 第一,新闻评论标题要准确。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比如有一篇评论的题目为《韩国看不上爱国者》,这就造成了误解。实际文章中的“爱国者”指的是美国的“爱国者—3”导弹系统,而在标题中的意思就是指“热爱祖国的韩国人”,很明显的标题文章内容不一致,而且有歧义,所以不符合“准确”这一标准。其次运用要准确恰当,即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以滥用词藻。比如《法人岂能是法盲》、《要春风化雨,不要耳提面命》。“法人”指的是单位、企业而不是指单个的“人”,而“春风化雨”和“耳提面命”,都是对良好的熏陶和教育的比喻。最后,题意要确切贴切,要不会产生误解或歧解。 第二,新闻评论标题要具体。标题应该尽量小一些、具体些,往往容易使论题明确、角度集中,写得深刻,避免空泛。比如有一篇有关植树节植树的评论标题为《以科学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这一标题就会让读者感到茫然,初看标题不知道作者想表明的意图是什么,而《你栽的树活了吗?》、《“栽植”健康》则更明确。 第三,新闻评论标题要鲜明。要有一个基本的倾向,要在题目中反映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比如有文章标题为《为官莫贪》,但实际的内容还可以再引申为贪官会被惩罚,于是改为《为官莫贪,贪官必惩》,但为了简明,不如改为《贪官必惩》。 第四,新闻评论标题要精炼。比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实干兴邦,清谈误国”,对于这一事件的评论就要看其提出的内容的主旨是什么,主要谈的是“实干兴邦”,而“清谈误国”则是相反的方面,并没有多余的含义,所以评论的标题就可提炼为《实干兴邦》。 第五,新闻评论标题要生动。一篇文章要想抓住读者眼球,就要从题目入手。所以记者要在题目上费脑筋,哪怕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也要有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所以标题就要有创意,最主要体现为生动。 2.结合实例谈如何让新闻评论标题变得生动? 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在突显新闻性、信息性的同时,力求言语和形式的表现美,达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 (1)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反问句最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判断,是新闻评论标题中选用较多的判断句式,“是”、“不是”是最典型的判断动词。比如《南方都市报》2007年11月12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为《带薪休年假,权力何以悬空12年?》。对于公众而言,“带薪休年假”是于1995年初就已经正式施行的《劳动法》第45条,只不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可12年个年头过去了,“具体办法”仍未出台,多数用人单位也乐于以此作为借口,拒绝执行《劳动法》中明确的属于劳动者的权利。这篇评论就以“权利为何被虚置?行政立法不作为”作为评论对象,因此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成为评论的“亮点”。 (2)加上性质判断词的标题,比如“赞”、“颂”、“提倡”、“弘扬”或“驳”、“斥”、“评”、“不要”、“不能”、“勿忘”等这类标题,同样观点鲜明,鼓动性强。如人民网12月23日的一篇网评文章标题为《干部是为群众服务的,组织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勿让韩国海警的悲剧成为中韩关系的悲剧》。 (3)要想把思想、观点表达得生动、新颖、锋利、幽默、深刻、引人,巧用修辞是一个好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使标题形象生动,达意传情,恰到好处,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如《经济蛋糕,如何散发民生幸福味道》。 (4)在标题中引用典故,不仅可以言简意赅地表现新闻的内涵,能够增加标题的文化含量,使标题富有审美情趣,体现民族语言的魅力。如人民网《正规油企也售地沟油根不断怎打得尽》,其中“根不断怎打得尽”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句式相仿照。 (5)此外还要善于使用疑问句,针对具体的思想矛盾将陈述句改换语气,采用提问、疑问或反问的表达方式、激发人们思想,突出矛盾的焦点,有利于从感情上引人注意、有人联想,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正文,寻找答案。如《微博实名注册会压缩发言空间影响微博发展吗?》、

新闻标题制作的三个关键词

新闻标题制作的三个关键词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报在手,读者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继续往下读。标题抓不住人,文章再好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依据笔者的体验,制作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应力求把握三个关键词:准确,简约,传神。 第一关键词———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可以由此引伸出几个第二层次的关键词:完整、清晰、恰当、贴切。这是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 做题欠准的常见病大约有这么几种:一是主旨不明造成误差;二是工作不细造成误差;三是用语不当造成误差。下面各举一例。 例一:我上大学前在湖北沙市市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因而假期回家仍不忘跑稿。1979年寒假的一天,我和另一同志看到闹市区贴了张海报,说是某月某日开始向市民销售木材,于是采写了一条新闻。那位同志先拟了个题:《沙市木材公司小额木材经营部开业》,我看了说,“不行,投到报社顶多发条简讯”,便重做了一个: 主题———《让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副题———《沙市物资系统面向市民经营小额木材》 当时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惟有生活资料是商品,作为生产资料的木材只能计划调拨,不可随意买卖。“让生产资料成为商品”,消息想要告诉人们的正是这样一个体制改革的迹象和前兆,其“新闻眼”、“信息量”恰在这里。如果用前一个标题,就把真正的新闻埋没了。虽说“小额木材经营部开业”也是新闻事实,但并非新闻主旨,标题不能完全反映新闻的主旨,也就不能正确体现新闻的性质。此稿投给报社后很快在显著位置见报。 例二:2003年8月上旬,《经济日报》二版发了篇新闻分析,谈我国南方地区何以出现多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和严重旱情。整个版组织得相当不错,却被取消了评奖资格。为什么?问题出在标题上: 《南方今夏为何罕见高温》 据夜班编辑讲,出大样时见原题比较拖沓,翻来复去改了几次,可匆忙中在“为何”与“罕见”之间漏掉了关键的“出现”二字,意思正好相反,成了个“南辕北辙”的错题。 例三:1991年3月17日《经济日报"星期刊》 三版发了篇小言论,批评一些单位借举办各种晚会之机敛钱,标题被做成这样: 《晚会的滥觞及其它》 这是个用词不当的典型错题———编辑把“滥觞”当作了“泛滥”的同义词。“滥”是水,“觞”是酒杯,连起来是说水少得只能浮起酒杯,即江河发源之地,通常指事物的起因和源头,与“泛滥”的意思毫不相干。 主旨不明、工作不细、用语不当导致标题失准,毕竟属于无意出错。还有一类问题称得上是有意做假,扼其要者列举两例。 一是刻意渲染、大肆炒作造成标题失实。去年一家小报出了个大标题: 《花园口决口》 乍看心里“格登”一下,1938年6月,国民党曾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酿成震惊中外的“花园口决堤”事件,莫非花园口又溃堤了?细看文内,并非如此,不过一桩无关紧要的事情:花园口附近一处外堤护坡的下沿塌了个口子,很快给填上了。小题大做是为了耸人听闻,故意误导读者,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二是矫揉造作、跟风媚俗造成标题失真。小报小刊上,诸如“某某明星‘自杀了’”、“某某大腕‘出事了’”这等咋咋呼呼的标题,频频撞入人们的眼帘,看看题下文字,要么凭空杜撰,掺杂兑水,要么捕风捉影,牵强附会。还有“怎么啦”、“动奶酪”、“一路走好”、“闪亮登场”、“将什么什么进行到底”之类的新潮八股和另类套话,“成效显著”、“进展神速”等等常见报端的陈词滥调,这些老掉牙的词儿却又像颗老不掉的牙,死死地挂在某些媒体的“嘴”上。 有意做假也罢,无意出错也罢,其客观效果都是标题的失当、失准,甚至失实、失真。因此,标题制作须首先避免上述种种毛病,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准确无误。 第二关键词———简约

新闻标题制作教程四:标题制作五大原则

新闻标题制作教程四:标题制作五大原则 一、相关原则。 挖掘新闻事实中读者最关心、对读者最有价值的未知信息,以增加标题的信息含量,增强标题的信息冲击力,坚决删除标题中的已知信息、冗余信息及无关信息。如: 甘肃省民政厅日前表示,从今年开始,该省将用5年时间筹措资金6亿元,为10万户农村特困家庭进行危房改造。 据了解,此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将由甘肃省级财政每年筹措7000万元,市、县两级配套5000万元。工程实施后,平均每年改造2万户,政府补助资金将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实施分类补助,但平均每户将不低于6000元。按甘肃省政府出台的补助改造标准,每个受助农户将改造建设3间平房,每间15平方米左右,改造新建房屋一律为砖木或砖混结构,验收不合格不准交付使用。(摘自2008年04月22日《人民日报》,作者:彭波)这则消息原题为: 甘肃5年将改造10万户农村危房 (主) 5年将改造10万户农村危房,突出的是政府的施政举措,这些施政措施与哪些读者相关,并没有明确体现出来。为增强标题信息与读者的相关性,可尝试变换角度,从这些施政举措给特定群体带来的影响做题。我们可将标题改为:

甘肃10万农村特困户享危房补助 (主) 平均每户将不低于6000元,分五年实施 (副) ☆标题应尽量直接、明确表达新闻事实与特定读者的关系或对特定读者的影响,以增强相关性。 二、热度原则。 寻找新闻稿件中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词,尽可能将这些关键词囊括在标题中,以提高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新闻关键词包括读者近期或曾经关注的地点、人物、事件等。汶川大地震期间,让“汶川”瞬间称为家喻户晓的地点关键词;C NN主持人发表辱华言论期间,令“卡弗蒂”成了广为人知的人物关键词。如: 汶川媳妇暴雨中街头产女 (主) 昨天上午,又一位惠州市民带着奶粉和补品到惠州中医院看望汶川媳妇石建芬和她刚出世的女儿。因汶川地震,孩子的父亲留下临产的媳妇独自赶回汶川看望家人,不料,产期提前的石建芬于5月31日凌晨赶往医院途中在绿化带中生下孩子。当天惠州一直下暴雨,母女俩在雨水中泡了10个小时后才被人发现。 ……

新闻标题制作原则

1.新闻价值判断 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5个要素。时效性是基本前提,若没有新,即便其它4个要素全具备,也不能是新闻。“重要性”占据首要地位,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利害关系的新闻理所当然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 构成新闻兴趣点的10要素 1.及时(新鲜,有新意的);2.重要(对于一定的群体);3.灾害(挫败、毁灭); 4.显著(突出);5.接近(地理与心理);6.新奇(奇闻逸事);7.人情味(情感背景);8、引发紧张、惊异或启发成功; 9.情感与性;10.动物。 ●及时性与全时化 网络新闻素以快速、海量著称,所以对于其及时性的要求就更高,及时性甚至已经不能表达其快速特点了,目前针对网络新闻的快速反应已经提出了“全时化”的概念,即:全天候新闻采写、全过程时间采写、全时化新闻编辑。在分秒必争的发布、更新新闻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被海量迷惑,发出旧闻(拿不准时可搜索一下);对重大事件,还要进行现场连线直播等。 ●显著与重要 在新闻的显著性中,高度知名或十分突出的新闻人物、地点、事件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及其活动;一种是体育、文艺、娱乐等领域的名流明星及其活动。 ●灾难与人情味 灾难新闻操作,除了灾难现场、破坏度和原因等因素之外,还要特别注意灾难中人的因素,注意发掘和呈现灾难背景下的人情、人性,而不仅仅是单向的、血淋淋的灾难记录和描述。另外,对于日常状态下的人情味新闻,也可给予更多关注。 ●引发惊异紧张要有“度” 通过新闻引发受众惊异、紧张等强烈情绪,但要注意尺度和限度,否则将适得其反,引发反感、不适甚至愤怒等不良情绪。 ●情感与性新闻的“法”与“德” 此类新闻虽很有看点,但要特别注意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界限,还要注意传统人伦文化等道德界限,如对隐私当事人的照片进行模糊处理,将真实姓名替换为化名等。 ●奇闻与真实性 对社会新闻中常涉及的奇闻逸事,是要时常保持警惕和质疑之心的,若我们存疑但又无法确定时,可注明新闻来源,并写明“不代表本网观点”,并可有意识的从质疑的角度来做。 2.编辑业务要求 整合信息与逻辑分布 网络编辑除了要快速准确的发出新闻之外,还要有能力搜寻到完整的新闻背景资料,在这方面,各类主题数据库与综合数据库、搜索引擎的建立与发展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要把真正有用的部分具有逻辑性地分布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之中,即妥善的、科学的使用新闻背景。包括编配全面的、理想的多文本链接组合,增强文本的力量(精编的话题)。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 消息标题的制作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它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神形兼备,入眼入心,成为报纸版面最靓丽的风景。 消息标题被称作消息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好的标题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不同的修辞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使所写的“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强调了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这些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能生发出不同的光彩。 比喻的特点是富有形象性,运用这一修辞格可以使标题更加形象而生动,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事物。【“鄞图”下乡“播种”换来新绿一片(引题)鄞县乡乡镇镇都建起图书馆(主题)】 (2001年1月10日《宁波日报》) 该引题运用拟人、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鄞图建立图书馆比喻为农民播种,好象把知识的种子播洒在农民群众之中,换得现在农民精神食粮的一片新绿。比喻的运用使得标题更加生动形象。 对比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对立。对比的作用是在强调中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新闻主旨。 ①【农民卖鲜红的血血站赚黑心的钱】 对比在这则标题中的运用为标题增色许多,在这里作者将农民与血站之间不同的做法并陈一处,两个颜色词语“红”与“黑”对立放置,这样一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这些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新闻的内容,也将作者的愤怒之感表现了出来。 比拟是将人物化或将物人化。这样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加深人们的理解。 ②【未名湖叫渴】 湖水叫渴让人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未名湖的现状,人们仿佛亲眼看到那湖水在干涸,亲耳听到湖水在呻吟,这个标题恰当地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的特征是音节整齐匀称。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新闻标题中还可以运用双关、夸张、映衬、顶真、回环、歇后语、引用、设问以及对照等其他修辞手法。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 一,标题的作用 ●准确生动的提炼新闻事实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确定媒体的基调 ●协助读者检索新闻 二,标题原则要求 1.原则 标题制作和新闻一样,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我们只能总结科学的一部分,艺术的一部分留给大家发挥,事实上,很多优秀标题在于灵机一动之间。 ●不偏离新闻本意 ●事实提炼和表述准确 ●表述平实有信息量 ●表述中立客观冷静 ●语法表述简洁生动 ●不要表述常识,而要表述新闻、新论和新知 2.准确 新闻标题准确是底线,不能越过,除去态度和能力问题外,互联网新闻编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为了流量而放大甚至故意错误表述新闻点。 ●标题不应偏离新闻本意,把背景当新闻 注:新闻标题不应该偏离新闻本意,但是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完全偏离了新闻的轨道,典型的是新华社的会议报道,大段的写参会的官员和会议程序,而这些并非是真正的新闻信息,所以编辑应当学会把握分寸,从稿件中真正在的新闻信息中寻找新闻点,只要没有有意隐瞒新闻信息,或者有意误导读者,不应视作以偏概全。 ●不能有错字病句。典型的是:偷换主语、句子杂糅。 ●新闻事实没有错误 ●没有夸大或者缩小事实 ●评论等非事实新闻体不能当做事实来表述 ●不要进行主观推断,以免出现错误 ●没有确定或者发生的事实不能用已经发生或者确定的事实来表述 注:对于没有确定的事实一定要表述明白,提醒读者是没有确定或者没有发生,尤其是官方说要做某事,不能表述为既成事实。 ●不故意混淆消息源,将非权威的以权威来表述。 注:专家的说法是不能以官方定论来表述,要点明是专家而非官方,要注意识别发言人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机构或者官方,也不能以个体代表全部,比如几个市民的发言就变成“市民说”。 3.平实 新闻标题应该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传递有效信息,所以一定要杜绝无效信息,反应

论新闻标题的制作

论新闻标题的制作 内容摘要:标题是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但告诉读者新闻的主要内容,还统领着整条新闻的主导思想与事实范围,在受众进入“读题时代”的今天,标题的好坏是新闻能否吸引读者的关键,因此,研究和探索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作者和编者尤为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制作新闻标题须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新闻业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的竞争已相当激烈。而竞争成败的关健,则基于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这种认知度与满意度又常常始于标题。标题是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不论是报纸、广播、电视乃至网络新闻,都需借助一双双传神的眼睛———标题的概括、评价,进而引导和强化作用,以顺利进入传播渠道,可见,研究和探索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作者和编者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空洞华丽、乏味冗长、给人 以似曾相识之感的标题屡屡见诸报端,从 某种程度上讲,削弱了新闻事实的价值,降 低了报纸的质量。 大体而言,新闻标题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客观真实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受众的接受 能力有限,他们在阅读新闻时, 越来越多地只阅读新闻的标题,然后挑选

自己特别感兴趣或特别重要的新闻详细了解。在受众进入“读题时代”的今天,信息的指数增加与受众需求的细化都对新闻编采 人员的标题制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必 然对在拟订标题的过程中力求客观提出更 大的挑战。 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新闻教育奠基人之一徐宝璜先生曾说 过“题目如编辑得法,应为新闻之结晶,以少数简明之字,叙述其中重要之事实,使阅读者读之,即可知全世界大事之纲要,虽不读新闻,亦无不可。”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成为新闻标题制作 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标题的制作本身是新 闻工作者进行主观的概括和提炼的过程, 所以体现客观更为困难。采编人员需要在 众多新闻事实或新闻细节中挑选提取最主 要的事实加以描述,浓缩信息传递精华,画龙点睛评价事实,帮助受众选择新闻,吸引受众阅读新闻,调动受众的感情。新闻标题的简洁,其包含和体现的事实必然是尽可 能集中的。新闻标题语言的简洁意味着在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笔记)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笔记) 范瑞先 新闻学专家对标题的论述很多,还有不少专著。他们围绕标题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标题要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 标题要醒目、抢眼,要把新闻拎出来,把亮点亮出来。 标题要突出个性,张扬个性,切忌将个性淹没于共性之中。 标题要把新闻中有趣的事实,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段。 标题要言简意明、通俗易懂,大众化、人性化、口语化。 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 “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更短、更新、更活了,应当更有表现力。 一、标题的作用(主要有5个): “读报先看题”是很多读者的习惯。现在,报纸越来越厚,标题的相对独立性更为明显。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有限,对报纸上内容的了解多数靠浏览标题来完成。标题,成为读者与报纸新闻之间的媒介,影响着读者的兴趣。读者根据自己兴趣的浓淡确定进一步细读的内容,放弃不愿花时间阅读的内容。 一条新闻很有价值,但因为标题没能将其精要标出,读者很可能会将这条新闻跳过去了。经过那么多环节,经过那么多人的劳动,一条新闻才成为报纸上的文字,如果因为标题的劣质而影响其作用于受众,也是一种令人痛心的浪费。 1、提示稿件内容:把稿件中最主要的内容作到标题上。 2、评价稿件内容:比如:“中国获得金牌数居首”、“她被称为微笑天使”,都是对新闻内容的评价。 3、吸引读者阅读:标题把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东西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了,当然就会起到“抢眼球”的作用。 4、帮助读者理解:例子:《婚姻登记条例9月1日实施》各报不同,但对这个新条例从不同角度进行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 5、提升稿件价值:有的稿件内容不错,但写得不好,文字、写法都在不及格之列。但有一个很好的标题,把新闻作到了题里,而且精彩,就有可能挽救了这篇稿件。 标题制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们的通讯员应当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制作好的新闻标题不仅仅是报社编辑的事,每一位作者都应当在新闻标题上下工夫,研究标题的创作技巧,力争让自己的新闻标题更有个性、生动,不但能吸引人,还有助于新闻价值的张扬。 二、制作标题的几个主要原则: l、准确 如果说新闻标题的要求是准确、简洁、生动,我觉得准确是第一要素。 如果按100分分配,准确占60分,简洁和生动各占20分。新闻标题不准确,再简洁、生动也不算及格。不准确,就是文题不符,传达的就是有误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每一个细节、数字都不能忽略,稍不经心就会作出有误的标题。 《修改后的工会法今起实施》(见2001年l0月28日《工人日报》一版)标题所宣布的实施时间(10月28日)与文中宣布的实施时间(10月27)不符,差了一天。这大概就是在使用“今”这个时间代词时没搞清代的是哪一天。 准确,还应包括抓准了新闻事实。 把文中最重要、最突出、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新闻事实或观点标出来。1979年有一个很有名的新闻标题“错批一个,误增三亿”,是报道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作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