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回交育种

第七章 回交育种

第七章 回交育种
第七章 回交育种

第七章回交育种

本章讲3节§1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

§2 回交育种的技术要点

§3 回交法的灵活应用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概念

回交(Backcross):杂种后代与两个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性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

表达方式:[(A×B)×A]×A 或A3×B 、A×3/B

用BC1---回交一次;BC2---回交二次;

以BC1F1表示回交一次的自交一代;BC1F2回交一次的自交二代。

A (轮回亲本)×

B (非轮回亲本)

F1×A

BC1F1×A

BC2F1×A

BC3F1×A

BC4F1×A

回交育种进程示意图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称受体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接受者)。

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用的亲本,也称供体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提供者)。

二、回交法的用途

回交育种是杂交育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提供了一种较为精确的

控制杂种群体、选育改良品种的方法。

1、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

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当优良品种感染某种病害时,可将抗病品种作为非轮回亲本,以原品种做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导入原品种中,育成抗病且具有原品种全部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2、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回交转育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回交是创造不育系、转育不育系和转育恢复系的主要方法。

3、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

例如(籼×粳)×籼----偏籼型;(籼×粳)×粳----偏粳型。草棉与陆地棉杂交,用陆地棉的花粉回交可提高杂种的结实率。

4、打破基因连锁

例:抗病亲本乙(抗病基因R与不良基因b连锁):

5、选育近等基因系合成多系品种(第三章讲过)

如在抗病育种中,将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用回交法同时转移到一个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中去,育成一个农艺性状相似又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近等基因系,然后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多系品种。

A×B A×C A×D A×E

↓↓↓↓

F1×A F1×A F1×A F1×A

A B A C A D A E

三、回交育种的优缺点

1、回交育种的优点:

(1)遗传变异方向容易控制([(A×B)×A]--后代群体易于选择控制)控制杂种群体按确定的目标方向发展,可保持轮回亲本的基本性状,又增添了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不象杂交育种,分离广泛类型多。(2)目标性状选择易操作(群体小,便于加代)

选择主要针对被转移的目标性状,只要目标性状显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可进行选择。

由于种植规模、群体小,一般几十、几百株,为异地、异季加代提供方便。

(3)基因重组频率易增加

回交育种采取杂交和个体选择的多次循环过程,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有利于打破目标基因与不利基因间的连锁。

(4)育成品种易于推广

只在原品种的基础上改良一二个性状,丰产性、适应性与原品种相近,容易为为农民所接受。

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缺点)

(1)只限于改良单一性状,不能获得重大突破

回交育种只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其他性状没有多大提高,难超过轮回亲本。

如果轮回亲本选择不当,则回交改良的品种往往赶不上生产发展的要求。

(2)目标性状限于主基因控制性状及遗传力高的数量性状易于成功。若用来改良的是数量性状不易导入,不易鉴别。

(3)回交的每一世代都需要做大量的杂交工作,杂交工作量较大。

所以,回交育种用的较多的是改良品种的单一性状,高产育种用的较少,是育种工作的特殊方法。

四、回交的遗传效应

1、回交显著增加纯合基因型频率

回交与自交的作用一样,通过回交可使杂合基因型逐代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增加。

以一对杂合基因Aa为例,让杂种一代Aa:自交

同AA回交每增加一个世代,杂合体减少1/2 ,纯合体增加1/2 ;

其纯合基因型的变化频率都是(1-1/2r)n (r为自交或回交的次数,

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但自交和回交纯合的基因型不一样:

①自交后代,形成二种纯合基因型 AA 、 aa :各占一半。

②回交后代群体纯和基因型只有一种AA:即恢复为轮回亲本基因型。

太空诱变育种解析

太空诱变育种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地国家利用太空诱变来培育新品种,同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良好地成果,由此开辟了一条植物育种地新地途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字:太空诱变特点安全性应用展望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地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高空地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地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地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地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地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地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地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地新途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太空诱变地主要因素 .微重力 太空地重力环境明显不同于地面,未及地球上重力十分之一地微重力( )是引起植物遗传变异地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和转换微重力信号,是通过质膜调节细胞内水平或磷脂/蛋白质排列顺序地变化等,引起酶、蛋白质激酶、氧化还原酶及光系统中许多酶类地活性变化等,从而在细胞分裂期微管地组装与去组装、染色体移动、微丝地构建、光系统地激活等方而起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细胞间信息传递、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等生理生化过程,并出现细胞核酶变、分裂紊乱、浓缩染色体增加、核小体数目减少等.已有地研究结果还指出,微重力是通过增加植物对其它诱变因素地敏感性和干扰损伤修复系统地正常运作,从而加剧生物变异,提高变异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空间辐射 空间辐射源包括来自地磁场俘获地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磁暴地各种电子、质子、仅粒子、低能重离子和高能重离子等.它们能穿透宇宙飞行器地外壁,作用于太空飞行器中地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与地面辐射处理发生地变异情况有许多类似之处,辐射敏化剂预处理能增加生物损伤.和生物膜是射线作用地靶子.空间辐射主要导致生物系统遗传物质地损伤,如突变、肿瘤形成、染色体畸变、细胞失活、发育异常等.重离子辐射生物学研究地结果表明,质子、高能重离子等能非常有效地引起细胞内遗传物质分子地双链断裂和细胞膜结构改变,且其中非重接性断裂地比例较高,从而对细胞有更强地杀伤及致突变和致癌变能力嘲.对植物地研究证明,空间条件尤其是高能离子具有强烈地致变作用,导致细胞死亡、突变、恶性转化,而且在微重力条件下辐射地诱变作用将会加强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它诱变因素 植物材料在空间飞行时.是受各种空间因素综合作用地,包括高真空、交变磁场、航天器发射过程中地强振、飞行舵内地温度和湿变条件及其他未知因素.一般认为.空间辐射和微重力地复合效应是主要地诱变因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太空育种地特点 .诱变效率高 太空中地特殊条件对农作物种子具有强烈地诱变作用.可以产生较高地变异率,其变异幅度大、频率高、类型丰富.有利于加速育种进程.水稻自然变异地频率在二十万分之一.化学诱变地变异频率也在千分之几.而经空间处理地水稻变异频率可达百分之几.一般来说,太空育种变异率为%%,最高地诱变率可超出%以上,其中有益突变率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变异方向不定.正负方向变异都有 作为一种空间多环境特殊条件下产生地诱变,其诱变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单株有效穗数、

回交育种

第六节回交育种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其特点 (一) 回交育种的意义 1、回交育种概念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轮回亲本综合性状(也称背景性状,background character)优良,但尚欠缺一两个有利性状,非轮回亲本恰好具备这一两个有利性状。这一两个有利性状称为目标性状(Target character)。 2、回交育种的意义 ①控制杂种群体,精确地改良品种;提高优良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 ②雄性不育转育(自然发现或人工诱变的不育株往往经济性状不良或配合力低,利用回交转育法可将不育基因转移到优良品种后来,育成不育系)。 ③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不实性),创造新种质 ④改善杂交材料性状(给杂交亲本转移苗期标志性状) (二)回交育种的特点 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 (1)性状的遗传变异易于控制。在各种育种方法中,回交育种的预见性最强。 (2)只要回交后代的目标性状能充分表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开展回交育种。这为利用温室及异地异季加代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回交后代群体所包含的基因型种类远远少于杂种自交后代群体中的基因型种类,所以回交后代所需群体的容量较小,从而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 (3) 目标性状的选择易于操作。回交育种一般只需将其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比较;目标性状与非轮回亲本比较,其比较鉴定所需的时间较短。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一经肯定,便可在生产上应用。 (4) 育成品种易于推广。 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 (1) 只能改良个别缺点; (2) 限于主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如果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较多,在回交后代中选株回交的难度较大。 (3) 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时,难于鉴定识别,不易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太空诱变育种解析

太空诱变是利用太空中的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诱变因子对植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的基因变异的诱变。 太空诱变育种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太空诱变来培育新品种,同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由此开辟了一条植物育种的新的途径 关键字:太空诱变特点安全性应用展望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 km高空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太空诱变的主要因素 1.微重力 太空的重力环境明显不同于地面,未及地球上重力十分之一的微重力(10-3~10-6 g)是引起植物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和转换微重力信号,是通过质膜调节细胞内Ca2+水平或磷脂/蛋白质排列顺序的变化等,引起ATP酶、蛋白质激酶、NAD氧化还原酶及光系统中许多酶类的活性变化等,从而在细胞分裂期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染色体移动、微丝的构建、光系统的激活等方而起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细胞间信息传递、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等生理生化过程,并出现细胞核酶变、分裂紊乱、浓缩染色体增加、核小体数目减少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指出,微重力是通过增加植物对其它诱变因素的敏感性和干扰DNA损伤修复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加剧生物变异,提高变异率。 2.空间辐射 空间辐射源包括来自地磁场俘获的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磁暴的各种电子、质子、仅粒子、低能重离子和高能重离子等。它们能穿透宇宙飞行器的外壁,作用于太空飞行器中的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与地面辐射处理发生的变异情况有许多类似之处,辐射敏化剂预处理能增加生物损伤。DNA和生物膜是射线作用的靶子。空间辐射主要导致生物系统遗传物质的损伤,如突变、肿瘤形成、染色体畸变、细胞失活、发育异常等。重离子辐射生物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质子、高能重离子等能非常有效地引起细胞内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双链断裂和细胞膜结构改变,且其中非重接性断裂的比例较高,从而对细胞有更强的杀伤及致突变和致癌变能力嘲。对植物的研究证明,空间条件尤其是高能离子具有强烈的致变作用,导致细胞死亡、突变、恶性转化,而且在微重力条件下辐射的诱变作用将会加强门。 3.其它诱变因素 植物材料在空间飞行时。是受各种空间因素综合作用的,包括高真空、交变磁场、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的强振、飞行舵内的温度和湿变条件及其他未知因素。一般认为.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的复合效应是主要的诱变因素。 太空育种的特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回交育种

第六章回交育种 一、概念 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一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A× B F1× B BC1, BC1× B BC2…… 采用一次或多次回交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图示 二、表示方法 [(A X B) X A] X A……; A3 X B; A X 3 /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与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亲本A);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亲本B)。 [(A X B) X A] X A…… 受体亲本(receptor)与供体亲本(donor) 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称受体亲本(亲本A);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供体亲本(亲本B)。 [(A X B) X A] X A……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回交育种法速度快,在改良作物品种个别缺点时是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 ?在回交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是(1-1/2r)n (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其中纯合基因型仅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一对基因自交和回交群体内aa型个体的比率(%) 回交的遗传效应 假设二亲本只有一对基因的差异: 不论是回交还是自交,每增加一个世代,杂合体减少 1/2 ,纯合体增加 1/2 ;所不同的是在自交后代,纯合体中 AA 和 aa 基因型各占一半, 100 99.22 98.44 96.88 93.75 87.5 75 50.0 Aa×aa 50 49.61 49.22 48.44 46.88 43.75 37.5 25.0 Aa×Aa 8 7 6 5 4 3 2 1 世代数

(整理)★作物育种学总论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2.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的遗传效应 1.保持纯合基因型(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依据) 2.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每自交1代,杂合基因型减半; 杂合基因多,纯合慢? 【杂交育种、纯系(自交系)品种选育依据】 3.后代生活力衰退 杂合基因型作物自交后代生活力衰退(自交衰退); 自花授粉作物杂交种也有衰退现象。 异交的遗传效应 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 2.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3.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 自交(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 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 群体品种(population cultivar) 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 第2章种质资源 1.名词解释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 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栽培)类型的地区。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原生起源中心;) 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原生作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 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作物(燕麦和黑麦)。 遗传多样性: 基因库或基因银行(gene pool,gene bank):指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 初级基因库( gene pool 1 ):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 次级基因库( gene pool 2 ):资源间的基因能转移。存在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须借助特殊育种手段实现基因转移。 三级基因库(gene pool 3):亲缘关系更远,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明显,基因转移困难。 5. 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 (1)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 (2)起源中心与抗源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可得到抗性材料和恢复基因;(3)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特点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性的变异,并经过人工选择、鉴定、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诱变育种的目标是改变或增加一个满意品种的某一特性,而在其他方面保持品种不变。如果需要一个适应性好、独特的、非常合意的和受欢迎的品种,这种方法特别吸引人。 诱变育种的特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2)适于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已有人把人工合成低聚核苷酸片段引入基因组中,以一定方式改变某一基因,进行定向诱变)。 作为一种育种方法,诱发突变技术在培育那些在种内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和由显性基因确定其特性的作物,是可有可无的或无前途的。但是,显性突变型曾被诱发,特别是抗病型,部分由于寄生植物的基因与病原体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完全不育或无性繁殖的植物中,诱变育种是品种改良的唯一方法,例如专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它不产生有合子胚的种子。无融合生殖在柑橘类和某些苹果属、树莓属的种中是普通的。 诱变育种是常规育种的一个补充或在园艺植物育种某些方面潜在替代者:1)在适应性广泛的种中诱发变异性,假若进一步的杂交提供有限的变异性和改良,而品种已接近选择的极限;2)诱发一个新的特性,如果没有通过杂交能传递的已知基因源,例如抗病性、企望的生长型或自交亲和性;3)在有性繁殖中将会消失的特定突变,通过营养繁殖产生和保存;4)打破与不良的特性或基因多效影响的连锁;5)使现存的嵌合体显露和均质化,并使突变型获得稳定;6)在远缘亲本之间杂交中遏制不亲和性;7)诱发单倍体;8)在无融合生殖植物中产生过渡性有性状态。 成功的诱变育种需要:1)处理可用于筛选的大的植物群体;2)预期的特性突变率高;3)可以用视力诊断或简单测定鉴别突变的有效方法。 第二节诱变因素 在诱发突变中,有两类诱变剂被使用:物理的和化学的。物理的诱变剂有:1)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UV)照射;2)电磁辐射:X射线发生器发出的X射线;从放射性同位素钴60或铯137发出的?射线;3)微粒辐射:从核反应堆发出的热中子或慢中子;从放射性同位素磷32或硫35发出的β粒子(电子)。化学诱变剂主要用于种子繁殖植物。较常用的有:叠氮化物、秋水仙碱、烷化剂、碱基类似物等。 1.物理的诱变因素 物理诱变因素的辐射能对植物诱发化学反应,结果造成DNA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果在DNA中保持重复,证明是突变。 1.1紫外线的能量和穿透力低,能成功地用于处理花粉粒。 1.2电磁辐射和中子容易穿透植物组织。 1.3X射线:辐射源是X光机。X射线又称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不带电核,是一种 中性射线。一大部分的栽培作物用物理诱变剂诱发的突变是X射线辐射的结果。X射线的反应在有氧时会加强。 1.4?射线:辐射源是60Co和137Cs及核反应堆。?射线也是一种不带电荷的中性射线。应用于 植物育种的?射线照射装置有?照射室和?圃场,前者用于急性照射,后者用于慢性照射。 1.5中子:辐射源为核反应堆、加速器或中子发生器。根据中子能量大小分为超快中子、快中 子、中能中子、慢中子、热中子。在生物研究中,通常用慢中子或热中子。热中子处理比用X射线照射更少受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氧的浓度或温度。对多数作物来说,包括苹果,中子是比X或?射线更有效的诱变剂。高密度中子主要造成氧独立的不可挽回的损害,包括染色体畸变。

空间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地球外的探索越来越多,宇宙空间存在着微重力、高真空、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大不相同。研究和利用这些特殊条件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是各国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利用空间条件进行物种的诱变选育,也成为热门的科题之一。 关键词:太空育种,诱变选育,高新技术。 自开始太空探索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如微重力、辐射等对各种生物系统的影响。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可增加人类对太空环境因素作用特点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解决一些生物学上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结果将为保障征服宇宙太空的宇航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和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纷纷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置于卫星、飞船、航天飞机中,以观察其变化。随着“神五”、“神六”的成功飞天, 人们对太空育种这个概念也日渐熟悉。 1.太空诱变育种 太空诱变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 科学的提法则是“空间诱变育种” , 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 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 使种子产生变异, 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学科的高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太空诱变育种具有以下优势:部分品种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增多,育种周期短,诱变后代群体间出现一些有利的特殊变异体,不需要人为设置可污染环境的诱变源等。 2.育种过程复杂艰辛 太空育种能缩短育种周期,常规育种一般需8年左右,太空育种可缩短一半时间。但如果你认为只要种子在天上转一圈就变大变好,那就太理想化了。实际上,一次完整的太空育种过程应包括“筛选种子、空间诱变、地面选育”3个阶段。“筛选种子”就是要进行种子的纯度检测,选择遗传性稳定、综合性能好的种子,一部分搭载上空,另一部分留在地面,将从太空回来的种子和留在地面的种子同时平行对照种植,以便进行外观、抗病等性状对比。“空间诱变”就是利用卫星和飞船等返回式太空飞行器将种子带上200 km~400 km的高空,利用太空特有的各种环境条件及其综合效应对种子染色体进行诱变,产生各式基因变异。“地面选育”就是将诱变后的种子播种下去,从第2代开始筛选优良突变单株,然后将选出的种子再播种、筛选,让它们自交繁殖,如此繁育4代以上并进行严格的品系鉴定和规范的区域化试验,才有可能最终获得遗传性状优良、稳定的突变品系。 3.诱变机理莫衷一是 一般认为,由于太空中的高真空、微重力、高辐射、弱地磁、超洁净、大温差等因素以及发射、着陆时的剧烈震荡,使生物体内DNA链上的基因组发生缺失、重复、易位或倒置,进而产生一些高频度、大幅度的遗传性状突变,如株高变异、株形变异、穗形变异、粒形变异、果型变异、分蘖变异、营养成分变异、生长周期变异、抗逆性变异等。其中,高能粒子辐射能引起生物体DNA损伤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微重力能增强生物体对诱变的敏感性,干扰DNA损伤修复系统的正常运转,影

第五章 杂交育种

第五章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意义 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自然界通过生物群体间的天然杂交而产生变异,成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物质基础,具有重大的创造性意义。人类通过人工杂交和选择,有意识地将不同亲本的理想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新的种质资源,选育前所未有的优良新品种,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意义。 杂交育种是当前作物育种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育种方法。我国作物育种工作,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小麦 据《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1983)统计,以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品种占50%。又据统计,1986到1988 年间各单位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品种28个,其中27个是杂交育成。 蚂蚱麦×碧玉麦→碧蚂1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八个省推广面积曾达9000多万亩。 我国20世纪60至70年代小麦推广品种育成途径 水稻 (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主要途径。 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之间的杂交,则为亚种间杂交。)20世纪50年代迄今,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如:早籼广陆矮4号(广场3784/陆财号)、二九青(29矮 7号/青小金早)、湘矮早9号(IR8/湘矮早4号)、南京11号(南京6号/二九矮4号)等。 棉花 我国50年以来育成的新品种中,约有1/3 是应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如鲁棉1号、泗棉2号等,这些品种丰产性好,但品质较差。丰产而品质较优的品种有徐州514 、豫棉1号、冀棉8号、鲁棉6号等。 大豆 杂交育种是迄今大豆育种最主要、最通用、最有成效的途径。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育成的新品种,大都由杂交育成。如北方夏大豆区的冀豆4号、豫豆8号、鲁豆7号、中豆19,南方多播季区的南农73-935、浙春2豆、湘春豆13等。 中国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分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数 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 (1)基因重组 (2)基因互作 (3)基因积累

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规范

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规范 (空间科学及应用专家组,1998年2月,广州) 863计划航天领域自1987年以来多次组织卫星、高空气球搭载植物种子。据不完全统计,至1996年年底,参与搭载的种子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共约50种植物,参与单位近60个,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不少单位在回收种子后,经田间种植、观察、选择,发现了新的变异类型,选育出一批性状优良、有应用潜力的新品种(系),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然而,由于本研究涉及众多的人员、单位,早期试验中还未能明确提出规范化的要求,研究中也出现了部分单位的试验结果不明或准确性较低等问题。为使我国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能更健康发展,特制定此规范。对此类研究从搭载材料的选用至回收后的观察、选择、记录均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请各项目承担单位参照执行。 一、对搭载材料的要求 1,根据育种目标,选用综合性状优良,但1~2个性状有明显缺陷的地方主栽品种、新推广品种、准备推出的优良品系、杂交组合亲本或低世代杂种(F1)作为搭载材料。 2,搭载用种子必须有足够的纯度,无其他品种混杂,为此要求经1~2代套袋自交提纯,取经此法繁殖的种子供搭载及地面对照用。 3,为保证足够的突变体供选择,对某一品种搭载用种子应有足够的数量(一股应为100O 粒以上,个别种大的作物种子量可减至300~500粒),并用等量的同一纯度种子作地面对照。所用种子应为新鲜、健康、发芽率高的干种子。 4 为保证运输、搭载过程中种子不会被混杂或受潮,建议用内层布袋、外层塑料袋包装,袋内最好包装少量吸水硅胶等对种子无害的干燥剂。内外、层袋及外袋应附有标明种子的种名、送搭单位的标签。 5,为完善搭载诱变试验的管理,要求各电位送交种子往专家组办公室搭载时,填写种子搭载申请表(见表I)内容包:种名、品种名、来源(自育、在用栽培种、引种等,并简介育成年份,亲本等培育的遗传背景)、主要种性(株高、生育期、抗病性、抗虫性、品质特点、产量组成因素,如粒重、荚重、果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等)、及形态特征、预期主要选育目标(待改良的性状)并附上1~2张代表其种子、果实、种植期,成熟期特性的彩色照片。 二、对搭载种子回收后种植、观察的要求 1,SP1(回收后当代) a 种植:种子经空间搭载后,应与地面对照种子同时种植。为避免与其他品种的天然杂交而致的生物混杂,应采用空间隔离(100米以外)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开花期)方式种植。 b,经空间搭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理损伤,也可能在个别植株出现可遗传的性状变异,故须与对照相比较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包括生长发青中的各项指标以及主要的农艺性状,特别是作为育种目标或其他有应用潜力的性状的变异。 常规要求观察的项H包括:(见表II及表III) 生理指标:发芽率(室内统计供试种子数中萌发种子所占的比例) 出苗率(田间条件下种子胚芽的出土能力) 存苗牢(营养生长盛期幼苗仔活率) 生育期(按该作物通用的生育期标准) 1

微生物学 第七章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25分) 1.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A )正确 A. 完全培养基 B. 基本培养基 C. 补充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2.细菌转化过程不需要( C )正确 A. 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 B. 裂解的供体细胞 C. 病毒 D. 一系列酶 3.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 B )正确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4.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 B )正确 A.接合和转化 B.转导和转化 C.接合和转导 D.接合 5.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 A )正确 A.接合 B.转化 C.普遍转导 D.局限性转导 6.一个大肠杆菌(E.coli)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 A )正确 A.营养缺陷型 B.温度依赖型 C.原养型 D.抗性突变型 7.以噬菌体为载体,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称为( B )正确 A. 转化 B. 转导 C. 溶原性转换

D. 接合 8.细菌以接合方式转移基因是通过( D )正确 A. 细胞壁接触 B. 细胞膜融合 C. 鞭毛 D. 性菌毛 9.准性生殖( B )正确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 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 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 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 10.以下不适用于接合的特点是( A )错误正确答案:C A.基因转移是单向的 B.要求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C.溶源细胞被诱导后才发生 D.在 E.coli中,F因子参与该过程 11.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 B )正确 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 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 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 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12.F+′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B )正确 A.F-细胞转变为F+细胞 B.F+细胞转变为F-细胞 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 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 13.细菌重组常指( B )错误正确答案:D A. 物理因素影响而改变基因特性 B. 微生物的回复突变 C. 细胞中的基因缺失 D. 从一个生物中获得DNA 14.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C )正确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 发育出线粒体 15.细菌接合已在许多种( C )中观察到。正确 A. 螺旋体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 一.选择题: 71085.71085.已知DNA 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 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 A.A.缺失 B.B.插入 C.C.颠换 D.D.转换 答:( ) 71086.71086.已知DNA 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 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 ? A. 缺失 B. 插入 C. 颠换 D. 转换 答:( ) 71087.71087.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 A. 接合和转化 B. 转导和转化 C. 接合和转导 D. 接合 答:( ) 71088.71088.转化现象不包括 A. DNA 的吸收 B. 感受态细胞 C. 限制修饰系统 D. 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答:( ) 71089.71089.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 A. 生长速度快 B. 易得菌体 C. 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 所有以上特点 答:( ) 71090.71090.转导噬菌体 A. 仅含有噬菌体DNA B. 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 C. 对DNA 酶是敏感的 D. 含1 至多个转座子 答:( ) 71091.71091.在Hfr 菌株中: A. F 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 在接合过程中,F 因子首先转移 C. 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 由于转座子是在DNA 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 答:( ) 71092.71092.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 A. AGGCAA B. CTTTGA C. GUAAAU D. CGGAGA 答:( ) 71093.7109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

回交育种策略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Q1:什么是回交导入系? A1:回交导入系是指以轮回亲本为受体,以供体亲本为供体,通过高代回交,把供体基因组片段导入受体基因组中的遗传重组后的材料。 Q2:什么是轮回亲本?什么是供体亲本? A2: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多次被用作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接受者,一般是综合性状优良,但尚有一、二个性状有待改进的亲本; 供体亲本:在回交育种中,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提供者,只在开始杂交时应用一次的亲本. Q3:回交导入系与近等基因系的异同? A3:相同点:(1)都是用轮回亲本与不同的供体亲本回交获得的,即受体遗传背景以轮回亲本为主;(2)两者都有所需要的目标性状或基因,供体为供体亲本; 不同点:回交导入系对遗传背景的与原轮回亲本的一致性要求可以依据目的,而确定的回交次数而不同。即导入供体基因组片段多少而不同。近等基因系一般是通过饱和回交,并对目标性状或基因进行选择后,除此之外,遗传背景与轮回亲本尽可能相同的材料。 Q4:回交导入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优势是什么? A4:优势有(1)是改良现有优良品种个别缺点的有效途径;(2)是转移个别性状的有效途径;(3)是打破基因连锁,扩大基因重组的有效途径;(4)是控制性状定向变异的有效途径;(5)育种年限较短;(6)不受条件的限制. Q5:回交导入系育种与系谱法(二环系、循环育种)比较的优缺点是什么?适用于那些育种应用? A5优点:(1)遗传变异易控制;(2)目标性状选择易操作;(3)基因重组频率易增加;(4)所育品种易推广; 缺点(1)回交育种只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不能选育具有多种新性状的品种;(2)在生产上品种更换频繁时,若轮回亲本选择不当,往往有可能在回交新品种育成之日,也就是它的淘汰之时(注:对常规种而言);(3)回交改良品种的目标性状多限于少数主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力高,又便于鉴别,才易取得成功,对于数量性状,则往往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奏效与可能性才能提高;(4)从供体亲本转移某一目标性状的同时,由于与不利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的缘故,可能将某些不利的非目标性状基因也一并带给轮回亲本;(5)回交的每一代都需要进行较大数量的杂交,工作量较大.回交育种适用于那些综合性状优良,但尚有一、二个性状有待改进的品种的改良. Q6:回交导入系耐逆性状筛选与育种应用的遗传学本质是什么? A6:遗传学本质是把具有耐逆性状的基因从供体亲本导入到综合性状优良的轮回亲本中,遗传重组并筛选的过程. Q7:什么是复杂农艺性状?复杂性状的遗传特点是什么?育种难在何处?回交导入系解决复杂性状的遗传改良上有哪些优势? A7:复杂农艺性状泛指由多基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农艺性状。其遗传学特点是(1)上位性在复杂性状的遗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2从基因到表型调节控制的多层次性;(3)非遗传因素的作用。育种难在由于遗传背景的干扰,使对后代个体的选择上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回交导入系解决复杂性状的遗传改良上的优势为可减少遗传背景的干扰,从而大大增加对后代个体选择的可靠性. Q8:筛选出的耐逆回交导入系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上研究前景是什么? A8:筛选出的耐逆回交导入系在基础研究上可应用于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如利用多个轮回亲本不同供体中筛选出来的某逆境耐受材料对其进行QTL分析,由于背景不同,供体不同,相对于常规的双亲本mapping来说,对于该性状的QTL与遗传分析将更完整。应用基础研究上可以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开发分子育种技术,相关材料也可直接应用于育种。Q9:如何选择回交导入群体作为耐逆筛选与鉴定? A10: 由于回交导入系是轮回亲本与供体亲本杂交后代回交的材料,其基因组中导入了部分供体片段,导入片段的大小与多少依据回交代数与基因组重组频率而不同,遗传重组后的耐逆性相关的重要QTL聚合的个体会在逆境鉴定条件下表现出耐受性。 Q10:与其它策略相比,筛选与鉴定出的耐逆回交导入个体纯合利用的速率如何?为什么? A10:筛选与鉴定出的耐逆回交导入个体纯合利用速率比其它策略快.这是由于筛选与鉴定出的耐逆回交导入个体的基因型都必然要朝着轮回亲本的基因型方向纯合,如:n对杂合基因,自交后代群体将分离成2的n次方种不同的纯合型,而回

回交育种介绍

回交育种介绍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1 回交育种(backcross breeding method):在两个亲本杂交的基础上,将其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进行连续多次的杂交的育种方法。 2 回交育种的意义 (1)改良个别性状时特别有效。 (2)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转育。 (3)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 (4)打破基因连锁,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 (5)选育近等基因系和多系品种。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 在回交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是(1-1/2r)n (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这点和自交群体是一致的。 回交比自交达到纯合的频率快,控制某种基因型比率的效果要好。 三回交育种方法要点 1 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的选择 轮回亲本是接受改良的对象,要求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有丰产潜力。应选用在当地栽培时间长,综合性状好的推广品种或最有希望推广的优良品种。 非轮回亲本必须具有改进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需的基因,其他性状也不能有严重的缺陷。 2 回交后代的选择 (1)质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a 当被转移的目标性状为显性时 b 当被转移的目标性状为隐性时 (2)数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a 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的数目: b 环境条件对目标性状基因表现的影响 3 回交的次数 (1)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 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在不存在基因连锁的情况下,如果双亲间有n对基因差异,则回交t次以后,从轮回亲本导入基因的纯合体比率可按公式(1-1/2t)n计算出来。 根据育种目标及亲本性状差异的大小,通常进行4—5次回交,即可恢复轮回亲本的大部分优良性状。 (2)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和不利性状连锁的程度: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七章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成就及特点 一、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1.诱变育种历史 ①1927年,Muller在第三次国际遗传学大会论述X-射线诱发果蝇产生大量变异,提出诱发突变改良植物。 ②之后,Stadler在玉米和大麦上首次证明X射线可以诱发突变。 ③Nilsson-Ehle (1930)利用X射线辐照获得了茎秆坚硬、穗型紧密、直立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大麦突变体。 ④1934年,Tollenear利用X射线育成了第一个烟草突变品种—Chlorina,并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 ⑤1948年,印度利用X射线诱变育成抗干旱的棉花品种。 诱变源不断丰富和改进,从早期的紫外线、X-射线到r射线、?射线、中子和各种化学诱变剂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科学技术规划中,利用原子能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1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室 ○21961年成立了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设立了辐射遗传育种研究室。 ○3随后各省也相继成立有关研究机构,为广泛开展诱变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上利用辐射诱变育成了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到1975年,已在8种作物上育成81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约100万hm2。(在各种作物上取得成功) 2.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辐射诱变育种已经对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 a辐射诱变育种的植物种类已相当广泛,几乎遍及所有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课本) b我国诱变育成的作物品种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辐射诱变育种在农业增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课本) ○2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 a辐射诱变可使作物产生很多变异,这些变异就是新的种质资源,可供育种利用。(课本) b将辐射诱变产生的优良突变体作为亲本用于选育杂交品种是诱变育种的另一用途。

第六章 回交育种

第六章回交育种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1.概念:杂交育种的一种特殊方式。甲品种: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有欠缺;乙品种:具有甲品种欠缺的优良性状; 2.方法:乙品种与甲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甲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同时导入了原欠缺的性状,获得性状改进的新品种(回交育种法) 甲品种称为轮回亲本或受体亲本; 乙品种称为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 3.回交表达方式:[(A x B) x A ] x A…… A3 x B BC3F1 BC3F2 4.意义:○1精确改良某个性状非常有效 ○2控制育种群体发展方向 ○3控制杂种后代群体规模 5.举例 ○1.美国的Harlan & Pope(1922)首先指出回交育种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价值。他们在改良大麦芒的特性时,回交育种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riggs等人,采用回交育种法把小麦的抗腥黑穗病和抗黑锈病的特性,引人到推广品种中去,取得了重大成果。 ○3.中国农业大学以小麦品种农大183和意大利的高度抗锈品种Elia杂交,再用农大183回交一次,于1969年育成了抗锈性显著提高的农大155、157、166。 ○4.非常多… 二、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1.在回交育种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都是(1-1/2r)n(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这点和自交群体是一样的。 2.回交和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型的性质不一样。以一对杂合基因Aa为例,自交所形成的2种纯合基因型是AA和aa;而回交Aa×aa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型只有一种aa,即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3.在相同育种进程内,就一种纯合基因型来说,回交比自交达到某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快。例如,自交F4,AA或aa两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各有43.75%,而育种进程相同的BC3F1中,aa一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已达87.5%。

7++回交育种

第七章回交育种 本章讲3节§1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 §2 回交育种的技术要点 §3 回交法的灵活应用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概念 回交(Backcross):杂种后代与两个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性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 表达方式:[(A×B)×A]×A 或A3×B 、A×3/B 用BC1---回交一次;BC2---回交二次; 以BC1F1表示回交一次的自交一代;BC1F2回交一次的自交二代。 A (轮回亲本)× B (非轮回亲本) ↓ F1×A ↓ BC1F1×A ↓ BC2F1×A ↓ BC3F1×A ↓ BC4F1×A ↓ ┇ 回交育种进程示意图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称受体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接受者)。 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用的亲本,也称供体亲本(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提供者)。 二、回交法的用途 回交育种是杂交育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提供了一种较为精确的

控制杂种群体、选育改良品种的方法。 1、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 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当优良品种感染某种病害时,可将抗病品种作为非轮回亲本,以原品种做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导入原品种中,育成抗病且具有原品种全部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2、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回交转育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回交是创造不育系、转育不育系和转育恢复系的主要方法。 3、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 例如(籼×粳)×籼----偏籼型;(籼×粳)×粳----偏粳型。草棉与陆地棉杂交,用陆地棉的花粉回交可提高杂种的结实率。 4、打破基因连锁 例:抗病亲本乙(抗病基因R与不良基因b连锁):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习题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习题 一、名词解释 F'菌株;变异;表型;补充培养基;超诱变剂;低频转导;颠换;点突变;复壮;甘油悬液保藏法;感受态;高频转导;光复活修复;核基因组;核外染色体;基本培养基;基因工程;移码突变;基因重组;接合和转染;局限转导;冷冻干燥保藏法;流产转导;拟辐射物质;普遍转导;切除修复;缺陷噬菌体;染色体畸变;溶源转变;饰变;衰退;双重溶源菌;突变率;完全培养基;限量补充培养基;选择性突变;野生型;液氮保藏法;移码突变;遗传型;遗传性;营养缺陷型;诱变剂;诱变育种;原养型;重组DNA技术;转导;转化;转换;转染;转座因子;准性生殖;自发突变、溶源转变、生长谱法 二、填空题 1.1944年_____等人证明了转化因子为DNA。 2.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取代的突变称为______。 3.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的突变称为______。 4.F+和F-杂交的结果是供体菌成为_____,受体菌成为_____。 5.F质粒通过接合作用将DNA转移给受体菌是通过______复制方式转移。 6.F质粒由_____、_____和______3个部分组成。 7.R质粒两部分组成_____和______。 8.Ti 质粒,环状,分子量约200kb,主要分四部分: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9.不赋予寄主任何表型效应的质粒称为______。 10.不同碱基变化对遗传信息的改变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四种类 型,而常用的表型变化的突变型有____、____、__和____等。: 11.根据F质粒在细胞内的存在方式,可把E.coli分成4种不同接合型菌株,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 12.根据质粒复制是否与染色体同步,将质粒的复制方式分为_____和_____ 两种方式。 13.决定E.coli 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称为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