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国际上从1992 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创建爱婴医院,主要目的是支持母乳喂养,实行母婴同室,24小时母亲和婴儿在一起,按需哺乳,打破母婴分离的婴儿室制度。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虽有不少优点,但经临床实践观察,也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如何加强新生儿的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母婴同室病房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防范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的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医院内感染新生儿因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胃肠道、下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感染为主[1],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和脑炎。母婴同室病房内空气、物品、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物品消毒不彻底;由于传统观念影响,产妇产后一般不敢开窗通风,加上产后恶露、出汗、大小便的异味等,病室内的空气十分污浊;缺乏规范的探视制度,探视人员过多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而发生新生儿的院内感染。

1.2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横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发达[2],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故易引

起幽门痉挛,发生溢乳。若呕吐物处理不及时,引起呛咳,从而导致窒息。

1.3产妇及家属对抚育知识的缺乏在出生的头几天内,婴儿一旦哭闹,家属就误以为是饥饿引起,频繁喂奶,极易因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适当而引起呕吐。因此,婴儿刚出生的几天里要保持半侧卧位,以利于呕吐物溢出时不会由于误吸而引起窒息,但大多数产妇和家属并不懂得这一点,甚至为了让婴儿的头型好看,专门让婴儿取平卧位,这就加重了呕吐时窒息的危险因素;当中午、夜间时,产妇和家属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这样就很难发现婴儿有什么异常情况,更谈不上及时处理;还有很多产妇睡觉时喜欢把孩子搂在怀里或者干脆抱着睡,可一旦产妇熟睡,很容易因为被产妇身体压迫,或者因为被服过厚而堵塞新生儿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有些老人总认为孩子怕风、怕凉,因此把整个孩子从头到脚全部裹住,甚至捆成“蜡烛包”,一点缝隙都不留,加上被子盖得太多,这就在无意中让孩子处在温度较高,空气污浊的环境里,增加了耗氧量,加重了酸中毒,从而影响呼吸。少数祖父母辈还会采取传统而不科学的喂养方法,如给新生儿喂开口汤,出生后最初几天不喂初乳等。

1.4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实行母婴同室管理后,医护人员思想上有了一种错误认识,即婴儿有产妇及其家属照顾,出现问题也是由于家属照顾不当,与医护人员无关,这就导致护理人员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护理工作偏向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护士专科知识掌握不够,责任心不强,操作欠规范,缺乏对产妇进行育儿的

指导能力,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时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1.5社会因素外来务工人员因工作或生活原因造成无人照顾或家属护理不仔细;因重男轻女思想引发性别歧视给女婴带来的危险;由于利益驱使有违法犯罪人员在病区内进行偷盗事件等。

2 防范措施及对策

2.1加强病房病区内的感染管理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手是医院内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3]。医院需加强手卫生的管理,严格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接触新生儿时做到“每触必洗手”;注重环境卫生,病房内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15~20min,床旁柜每日用消毒液擦洗1次,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新生儿床单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衣物及洗澡毛巾清洗后送供应室统一消毒;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戒指,一律穿平跟防滑工作鞋,规范着装,保持服装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母婴出院后对室内空气、物品全面彻底消毒,每月对病房的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院感监测。

2.2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①加强岗位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形成一种告知制度,贯彻一级向一级负责,增强各级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建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②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要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除了加强规范化培训外,还要定期组织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转变观念,以等级医院评定的护

理标准为基础,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来完成,使大家明白我们的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健康良好的素质,树立热爱护理事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信念,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感到安全、可靠。③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2.3注重健康教育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纠正其不科学的育儿观念:①进行相关医疗知识宣教,使他们认识到院内感染对新生儿健康的威胁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使探视人员主动遵守病区探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②增加对婴儿的安全护理认识:婴儿睡觉时要取侧卧位,有利于吸入的羊水或反流的奶汁顺利排出,避免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婴儿窒息;母婴睡觉不要同褥,婴儿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不要盖太多的衣被并露出口鼻;婴儿需要保暖时应把热水袋用干燥毛巾包裹,放在婴儿包被的外层,以免烫伤;③婴儿脐带局部保持干燥,若包扎敷料有渗血、污染或尿尿将敷料弄湿,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重新结扎止血和立即更换敷料,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湿尿布。

2.4认真做好新生儿的管理我们应严格执行新生儿核对制度。①分娩后,接婴者经产妇确认性别及处置后,即盖婴儿脚印及产妇手印,并戴上手腕识别带,当婴儿送出产房后,由其监护人确认并签名,并告知其除上午洗澡外,医护人员一般情况下,不会抱开婴儿,而且每次离开病室和回室,都会让家属跟随,防止抱错婴儿或外来人员偷抱

婴儿。②病房护士对每个新生儿床头进行交接班,准备好新生儿的吸痰用物及抢救用物,经常巡视病房,了解婴儿吸吮能力、次数、乳母哺喂及奶量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及产妇的健康教育。③告知家属住院期间不可将新生儿抱离病区,以免发生意外。④制定婴儿丢失的应急预案:一旦婴儿丢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进行寻找。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体弱的产妇和刚出生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无小事,如果忽视了某个细节,都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而事后无论做多少工作,都难以弥补。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强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护理与管理,尽最大努力杜绝母婴同室带来的安全隐患,使新生儿意外事件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矛盾大大减少,医院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南,文细毛,徐秀华,等.医院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6):86

[2]朱念琼,儿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3]牟玉英,王新.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儿科医生岗位职责

篇一:儿科医师岗位职责 科医师岗位职责 、儿科医师在医疗工作中对儿童疾病,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严格执行儿科诊疗规 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操作。 2、按 规定书写病历及各种医疗记录,坚持认真、细心、耐心、治疗及时恰当有效原则,服务好每一 位患儿。 3、结 合化验检查结果,有效确定治疗方案,施行合理治疗措施。 4、掌 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做好转院工作。 5、不 断提高医疗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儿童卫生宣教工作。 篇二:儿科医护人员职责 一、儿科医师岗位职责 (一 )、科主任职责 1、在 院长领导下,完成医院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 作。 2、制 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 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督 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5、负 责组织全科职工的再教育工作,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 作,及时总结经验。 6、定 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定期检查产房、新生儿室工作。

定医师轮转、值班和内科工作的安排,加强病房的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0、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11、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 )、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指导全科医 、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诊断、抢救和治疗。 3、定期参加门诊工作,根据科内安排,参加会议、出诊。 4、指导本科下级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5、掌握本科范围内的国内外学术动态,不断吸收、运用新技术指导临床实践。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7、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2、每日查房,带领并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母婴同室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

母婴同室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在爱婴医院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科室母乳喂养相关护理管理工作。 二、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母乳喂养知识复训不少于3小时,新参加工作护理人员进行不少于18小时的母乳喂养政策和知识,技术培训。 三、根据WH《O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我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结合本科具体情况制定母乳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四、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母乳喂养相关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护士长坚持每日五查房,检查特殊产妇母乳喂养落实情况。 五、负责科室出入孕产妇及日常母乳喂养宣教管理,落实爱婴医院相关制度 母婴同室病区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一、保证婴儿和母亲24小时在一起(洗澡、医疗处置和观察,与母亲分开 不能超过1小时)。 二、掌握产妇的泌乳情况,保证按需喂乳。 三、教会产妇正确的坐姿、卧姿哺乳姿势和挤奶方法。 四、使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卫生要求和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六、禁止用奶粉,奶瓶,奶嘴喂养婴儿,特殊情况时喂哺要用小勺,小杯喂人奶库的奶。 六、婴儿不能喂乳汁以外的任何食物和饮料,保证母乳喂养。新生儿确需喂其他饮料时,责任护士必须明确其医学指征。 七、教会母亲给新生儿洗澡、换尿布、穿脱衣服,观察新生儿睡眠、饥、

饱、冷、暖、大小便等护理技术。 八、做好婴儿的一切生活护理,防止发生红臀、皮肤脓疱、鹅口疮等。 九、做好产妇生活护理。 十、保证病室内卫生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管理好病室秩序。 十^一、帮助产妇解决母乳喂养问题,做好出院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告知热线电话及母乳喂养咨询电话: 母婴同室区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后必须认真填写并佩戴好腕带,胸牌,在新生儿出生记录上 按新生儿脚印和母亲指印。 二、新生儿单独睡婴儿床,床旁无危险物品存在。 三、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实习同学、进修生及未取得执业资质的人员严禁为 新生儿进行任何治疗和护理。严禁报错或放错婴儿,医护人员为新生儿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及腕带、胸牌。 四、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凡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不得留长指甲、佩 戴戒指等,以防划伤新生儿的皮肤。加强臀部的皮肤 护理及脐部护理。 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对新生儿早期症状能够识别并处理。 六、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凡患有传染病者必须调离岗位,有上呼吸道感 染等情况注意隔离。 七、注意手卫生,接触或为新生儿做治疗护理操作前应先洗手。

爱婴医院管理办法及详细制度及标准

爱婴医院管理办法及详细制度及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执行WHO/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江苏省爱婴医院(卫生院)评估标准》创建爱婴医院的管理,规范爱婴病区服务,促进爱婴行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院各部门。 第三条爱婴医院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保障母亲与婴儿健康。 第二章组织 第五条成立创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院长和主管院领导兼任。组员由妇产科、儿科、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等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第六条爱婴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要把爱婴行动的工作列入全院工作的总目标,要有年度计划、总结。 第三章培训

第八条爱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复训。将母乳喂养列为岗前培训内容。 第九条爱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院职工每年进行一次有关母乳喂养新知识的复训。对妇产科、儿科等重点科室人员和领导小组成员,及时组织学习、讨论,不断掌握母乳喂养新知识、新技术;每年进行一次理论与实践考核。坚持持证上岗。 第十条鼓励医护人员开展母乳喂养的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第四章健康教育 第十一条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使孕产妇能更好地了解母乳喂养有关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的意识,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 第十二条从早孕建卡开始,就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不少于3小时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告知孕产妇及家属,使其熟悉母乳喂养技巧;孕妇学校应讲授孕期的注意事项、孕产期营养、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分娩的先兆等内容。并及时登记在《孕产妇系统管理手册》上。 第十三条健康教育要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生动活泼。要求在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儿科门诊和病房、待产室、分娩室、爱婴区及医院主要场所,挂有内容具体、形象的画片的和文字宣传、造成母乳喂养的环境。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6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分 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模式。 对比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评估以及产妇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88.61%,不适应11.39%;观察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81.4%,不适应18.6%;观察组产妇 的角色适应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评分为(87.91±5.98)分,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评分为(73.17±4.82)分,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评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在共同参与的模 式下使患者可以快速适应母亲的角色,也可以更好的照顾好新生儿,利于乳汁的分泌,母婴 情感的交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 传统的新生儿护理为母婴分离,采用集中护理的方式。随着我国护理概念的提升与现在母婴 同室护理理念的推动,新生儿出生后已变成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母婴同室是指新生儿出 生后与母亲同在一室,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1]。产妇分娩经历较大的痛苦,情绪波动大,母婴同室可以增进与新生儿的感情,安抚产妇情绪;母亲在护士的协助、指导下进行共 同参与模式,可以快速的转换角色,适应新角色,可以更好、更快速的照顾好新生儿。本文 选取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6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临 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65例为本 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类疾病史,可以有效的交流沟通;产妇无其他伴随性严 重疾病;产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产妇分娩后伴有严重疾病;产妇分娩后身 体情况出现严重障碍;产妇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65例产妇按照自愿分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79例,年龄22岁到41岁,平均年龄(28.91±2.34)岁;孕周38周到42周,平均孕周(40.21±0.76)周;住院天数2天到7天,平均住院(4.19±1.81)d;行剖宫产45例,阴道分娩34例。对照组产妇86例,年龄22岁到38岁,平均年龄 (27.16±2.34)岁;孕周38周到42周,平均孕周(40.67±0.25)周;住院天数2天到7天, 平均住院(4.35±1.21)d;行剖宫产46例,阴道分娩4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住院天 数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母乳喂养的方式,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新生儿的主要护理包 括换尿布、沐浴、衣物更换,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模式,护理人员主 要起到指导、协助作用,帮助母亲完成婴儿的日常护理工作。(1)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在 旁边指导母亲正确抱新生儿的方式,喂养的技巧,婴儿出现溢奶等情况的处理。护理人员轻 语言温柔,同时多鼓励母亲。(2)婴儿沐浴:婴儿首次沐浴,护理人员可亲自操作,要求 母亲在旁边进行观看学习,边操作边告知母亲应注意的事项。沐浴结束后,护理人员可以将 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制定成资料,母亲可先进行学习,婴儿再次沐浴时,由母亲亲自操作,护 理人员全程从旁严密观察并协助,沐浴结束后,将不足之处指出。(3)尿布更换:尿布更 换较为简单,但新生儿关节、骨骼等都较软弱,需要叮嘱母亲换尿布时动作轻柔,并保证婴 儿的干爽。(4)衣物更换:婴儿衣物应注意随环境、温度进行适量调整,不可以给新生儿 穿置较多衣物。同时对产妇及家属发放婴儿护理的相关资料,不明的地方帮助耐心解答。由 于产妇初为人母,心理压力较重,容易产生紧张、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产妇的 恢复,同时对乳汁的分泌,婴儿护理,心理状况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0T09:18:48.8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刘滔 [导读] 讨论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讨论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新生儿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产妇的分值为(91.2±3.1)分,对照组产妇的分值为(72.6±4.8)分,同时在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同时在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4.44%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0%,其数据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母婴同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认识,提高了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护理效果 产妇分娩后,胎儿脱离母体进入外界环境中是新生儿度过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时期,对新生儿的激素等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影响新生儿的情绪,并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一般表现为间断性啼哭或者长期保持觉醒的状态,对新生儿的发育和生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1],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影响,因此特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5例新生儿,胎龄38周到42周,平均胎龄(39.11±0.74)周;男性25例,女性20例。对照组共45例新生儿,胎龄38周到42周,平均胎龄(39.23±0.52)周;男性23例,女性22例。两组新生儿、产妇的年龄、胎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产妇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新生儿均为足月出生;(3)新生儿均无其他先天性疾病;(3)产妇无精神、意识障碍,可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4)排除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产妇;(5)排除配合性差的产妇。 1.3方法 1.3.1对照组,本组予以新生儿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脐部护理、洗澡、喂养以及更换尿布等[2]. 1.3.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针对产妇的情况予以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并告知其相应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3]。(2)加大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定时的记录新生儿的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措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3)加强细节管理,护理人员应注重细节方面,如交接班、产妇指导工作等。(4)新生儿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新生儿的家属,杜绝任何不相关人士接触孩子,防止新生儿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对探望的人群进行登记。(5)保障室内的环境,一定要保持病房内的温度适宜,注意空气流通,做好防寒处理,应保障新生儿的体温在36℃左右。[4]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能力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 P <0.05 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护理能力评分情况,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能力分值为(91.2± 3.1)分,对照组产妇的分值为(72.6± 4.8)分,观察组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82.22%,其数据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新生儿为2例,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新生儿为9例,发生率为20.0%,其数据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是一种顺应医疗体系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培养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更好的协助护理人员完成低新生儿的护理,这样不仅能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相关知识,使其更快、更好的进入到母亲的角色,也提高了新生儿对外界的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 策 (作者: 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我院共有10253例新生 儿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最长21天,最短18h,平均6.5 士3.1无均为母乳喂养;入母婴同室条件:胎龄37周,体重2500g,出生后新生儿无窒息,Apgar评分7分,家属自愿要求照顾新生儿者。 1.2新生儿安全问题10253例新生儿中共80例(7.8 %。)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新生儿院内感染26例(3 2.5%),新生儿呛奶窒息18例

(22.5%),新生儿低血糖12例(15.0%),新生儿暑热综合征8例(10.0%),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6.3%),新生儿烫伤4例(5.0%),新生儿压伤2例(2.5%),新生儿摔伤1例(1.2%),其他损害4例(5%)。 1.3处理与预后80例新生儿经过积极处理,及时好转者28例(35.0%);52例(65.0%)转入重症新生儿室进行治疗,经专科治疗后治愈50例(6 2.5%),死亡2例(2.5%),分别为新生儿呛奶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 2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探视人员过多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易发生新生儿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2.2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专科知识掌握不够;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部分表现责任心不强,操作手法不规范;缺乏对产妇进行育儿的指导能力。 2.3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缺陷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排班公式化,出现了人力不足的薄弱时间段,护理工作偏重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 2.4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喂养方法产妇及家属不重视清洁卫生缺少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一、收住对象 1.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如儿科无条件提供母婴同室,可继续留住母婴同室。如新生儿,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将母亲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治疗。 二、工作人员职责 1.产、儿科医师工作职责: 1)产、儿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2)产、儿科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3)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4)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2.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1)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2)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3)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4)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三、护理常规 1.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2.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保暖。 4)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5)协助并指导母亲生后6小时内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2.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1)每日检查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每日检查乳房情况胀度、乳量、乳头形状),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现异常情况如奶胀、乳头皲裂、副乳等)及时加强指导和咨询。 3)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保证充分营养。 3.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1)记录新生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数及性质、黄疸情况并做好记录。 2)了解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及吸吮情况。 3)每日洗澡一次,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脐带护理、预防接种工作。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加强巡视,了解母亲及新生儿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产房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产房工作制度岗位 职责

目录 一、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3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4 医疗废物运送程序示意图------------------------------------6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7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8 促进母乳喂养管理制度--------------------------------------9 二、产房岗位职责 产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10 助产士岗位职责-------------------------------------------11 主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2 早晚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3中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3 付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4

一、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医生助产士(师)不得擅离职守。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子和工作服。 3、检查产妇前、后要做好手卫生。接产和手术助产按常规刷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严格观察产程,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生,立即处理。 5、严格做好产程图、分娩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由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 6、产妇分娩后子在产房留置观察二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护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 7、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士、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右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双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胸牌系于包被外面。

母婴同室管理新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新制度 一、收住对象 1.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 一、收住对象? 1.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如儿科无条件提供母婴同室,可继续留住母婴同室。如新生儿,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将母亲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治疗。 二、工作人员职责? 1.产、儿科医师工作职责: (1)产、儿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2)产、儿科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3)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4)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2.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1)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2)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3)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4)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三、护理常规 1.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2.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保暖。 (4)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5)协助并指导母亲生后6小时内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2.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1)每日检查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每日检查乳房情况(胀度、乳量、乳头形状),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现异常情况(如奶胀、乳头皲裂、副乳等)及时加强指导和咨询。 (3)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保证充分营养。 3.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1)记录新生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数及性质、黄疸情况并做好记录。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到2017年收治的98例产妇为此次探究的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共48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共 50例产妇)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方式。对两种护理模式下产妇适应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适应能力和满意程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护理方式不仅提 高了产妇的适应能力,也提高了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在临床的效果都比较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式护理 将我院收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因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且缺乏分娩经验,在第一次做母 亲时都太过紧张【1-2】,所以我院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方式代替传统的集中护理方式,将封 闭式、集中护理转换为开放的合作式护理方式,可以帮助产妇提前适应角色,提高护理新生 儿能力,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与方法:我院近五个月来收治的98例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2~32岁,平均(26.5±3.4)岁,孕周(40±0.9)周,新生儿体重 2.5~4.2kg,平均体重 (3.2±1.5)kg,平均住院(4.2±1.5)d,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7.2±4.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8±0.6)周,新生儿体重2.4~4.3kg,平均体重(3.3±1.7)kg,平均住院(4.4±1.6)d在产妇的年龄、孕周、平均住院天数等条件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将第一组26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新生儿和母亲分开护理,由护理人 员独自护理新生儿,包括新生儿体温、心跳、体重的观察,和尿布的替换及脐带的护理等, 在这过程中不会邀请产妇参与。第二组300例护理人员会邀请产妇一起完成护理任务,如新 生儿体温、心跳、体重的观察,婴幼儿沐浴、穿衣,以及和尿布的替换和脐带的护理,同时 教与产妇正确的护理操作,遇到产妇心情焦虑时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并缓除其紧张心理,经 常与产妇进行交流,耐心讲解产妇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过 程中的错误,可将新生儿护理技巧以及护理注意事项印发成手册,发给产妇来进行学习。和 产妇家属进行积极交谈,教导产妇家属积极配合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饮食、新生儿 护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产妇住院期间,注意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鼓励产 妇放松心态,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3.评价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的产妇适应能力评分、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进 行总结;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 满意三项,并分别进行人数统计。适应能力分为适应和不适应。适应:能够熟练的进入自己 的角色,母婴相处和谐,熟悉护理婴幼儿技巧,对于护理婴幼儿不紧张;不适应:不能够很 熟练的进入自己的角色,不熟悉婴儿技巧,太过紧张从而内心焦虑。护理新生儿能力分为观 察新生儿的体温、心跳、体重,帮助婴幼儿沐浴、和新生儿的穿衣及脐带护理等,共100分,由护理人员打分。护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报告数据由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用X2值P值 和t值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表1 两组产妇适应能力比较 对两组产妇的适应能力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的适应能力要显著好于对照组产妇,此次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 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 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 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 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 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 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 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 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 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乳头凹陷、扁平,哺 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 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 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 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 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 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 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 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 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宜兴市红塔医院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一、产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业务副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产科工作,并做好记录备查。 (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严格执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配备各级各类产科工作人员,产科设备,建立健全产科工作制度,落实各种人员职责。 (三)、成立院内产科抢救组,产科质量管理小组,每半年评价一次产科质量,并做好登记。 (四)、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和产儿科双查房制度,产儿科要互相配合,同时负责对病理新生儿和母亲的查房和诊治,执行婴儿安全管理制度。 (五)、实行产科危重病人请示报告制度。发现危重孕产妇,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奔赴现场抢救,指挥抢救工作,并报告医院,协调各相关科室共同组织抢救。 (六)、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特殊情况个别交接;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科主任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监督。 (七)、加强对产科人员的助产技术培训。实行产科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制度,有计划安排医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产科质量不断提高。 二、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

(一)、认真做好孕妇系统管理,产前保健时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统一使用依法印制的孕产期保健手册,如实填写相关内容,按要求认真做好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孕期保健服务。孕妇住院分娩时须将孕产期保健手册交给产科,通知在检查产妇后要向孕妇和家属介绍产妇情况,耐心细致解释分娩本身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提供咨询服务,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使产科医生及时掌握孕妇孕期保健情况,记录分娩情况,做好产后保健记录以及产后入户访视的母婴保健情况。 (二)、对住院分娩的孕妇,接诊人员要详细、如实地填写孕产妇姓名,丈夫姓名及夫妻双方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 (三)、产房实行24小时负责制,负责第一产程到第三产程全产程监护的产时保健服务,助产人员除掌握适宜产科技术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抢救危重患儿时应有儿科医师进产房负责抢救,助产人员协助。实行剖宫产术需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决定,主刀医师应具备妇产科医师职称,具备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学历。 (四)、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和转诊制度 1、组建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2、负责疑难重症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培训和指导等。 3、妇产科工作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及时进行院内会诊。对于病情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处理而病人又不宜转送时,应及时申请院外会诊,同时继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诊治。 4、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凡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应予优先安排。 5、对病情危重,在本院无条件抢救,且病人可以运送时应尽早转院。 6、转诊程序 (1)有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并需转诊者,原则上应转往上级医院。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一)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除病情原因不宜母乳喂养外,产后均入母婴同室病房休养。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二)护士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时着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接触母婴时洗手,并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三)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产后护理常规外,发放书面材料并进行口头重点宣教和指导。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婴喂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及时进行母婴喂养评估,并做针对性指导。 (四)新生儿入室后,与助产人员、医师以及新生儿家属全面核对母亲及新生儿相关信息,并向其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五)定期对护士的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护士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调离母婴同室工作,复查传染病原携带阴转后方可恢复母婴同室工作。 (六)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在脐带结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在母亲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进行吸吮。 (七)母婴同室病房每日用0.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用物,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1小时。传染病及感染产妇入隔离病房,按有关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八)实行责任制护理。每班护士严密观察母亲及新生儿生命体

征,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和指导产妇进行哺乳,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教会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体位、含接姿势和正确的挤奶方法。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定时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和脐部护理。协助和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并做好出院指导。 (九)产妇有心功能衰竭、子痫、肾衰竭等严重合并症,暂不予母婴同室,待病情好转后酌情母婴同室。产妇患有传染病、性病、精神病及其他不宜母婴同室的疾病时,其新生儿应人工喂养。 (十)对于高危新生儿,母婴可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病房。 (十一)母婴同室病房陪伴家属应遵守医院陪伴探视制度。 (十二)产妇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技能和知识评估,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三)新生儿出院当日,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带、胸牌,做好出院指导家属签字后方可出院。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严格管理,落实到位。 二、母婴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整齐,采光及通风良好。室内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三、母婴同室病房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26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婴儿床,占地面积22m2。 四、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规范等相关规范和制度,并向产妇、家属及探视者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相关制度的宣传工作。 五、母婴任何一方如发生有感染性疾病者,对感染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室内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严格执行入室卫生常规及探视制度,限制室内人员数量,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流动性,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接触新生儿前应认真洗手。 七、工作人员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应暂停与婴儿接触。 八、母婴室内应做好日常清洁或消毒工作,母婴离室后,床单元或室内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

袋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溶性包装袋。 九、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或被感染性疾病病人污染的可复用器械或物品应经消毒或灭菌后方可再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十、医疗废物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相关文件: 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4.《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5.《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一)母婴同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1.以“母婴健康”为宗旨,对产妇、婴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配合医生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抢救工作。 2.对产妇、婴儿进行整体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 3.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热心、专心。 4.严格宣教制度,进行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宣教,教会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5.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6.每天给婴儿沐浴一次,抚触一次,观察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定时测体温,协助母亲哺乳。 7.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及产妇、新生儿护理常规。 8.每天有医生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母婴异常情况。 9.认真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将分娩后的产妇介绍给当地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随访时间和产妇与支持组织联系的方法。 (二)产科巩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产科门诊管理规范。 2.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利用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电视录像、热线电话、咨询门诊、发放宣传册等,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并做到宣教工作有登记、有标志、有管理。 3.办好“孕妇学校”,搞好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 4.产科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随时解答孕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5.认真执行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工作管理制度,帮助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体位、含接姿势和挤奶手法。 6.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暂时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按需哺乳。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饮食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7.认真执行母婴同室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保持母婴同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定期做好监测工作,记录完善。 8.将爱婴医院的长效管理和等级医院相结合,并将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院内不允许张贴代乳品广告或推销代乳品,不准用文字或图片美化人工喂养,严格禁止“奶瓶、人工奶头、奶粉”。 (三)母婴同室宣教制度 1.通过讲课、放录像、图片等形式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的优点、注

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10-19T16:04:01.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梁芳萍 [导读] 探讨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梁芳萍(张家港市鹿苑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16) 【摘要】目的探讨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通过问卷形式评估两组护理模式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产妇紧张情绪、母亲角色适应性、护理新生儿能力等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紧张情绪、母亲角色适应性、护理新生儿能力等方面评分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产妇焦虑情绪,并提高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性,提高护理婴儿的能力。 【关键词】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新生儿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是对于正常足月儿及体重在1500g以上的早产儿,出生后新生儿与母亲安置在同一房间,由母亲亲自照顾婴儿,一改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模式[1]。目前产妇多为独生子女,又初为人母,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及经验,一时难以适应新角色,紧张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因此,缓解产妇焦虑情绪、提高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性,提高护理婴儿的能力是目前产房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们采用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的62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24例,年龄23岁-36岁,初产妇89例,经产妇35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合并症,新生儿均足月、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新生儿的呼吸、体温、体重等的观察及测量由护士独立完成,新生儿沐浴、更换尿片、喂养、臀部及脐部的护理等整个护理过程产妇及家属也不参与;观察组新生儿采取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是护士通过发放资料、床边讲解、开展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家属普及新生儿护理操作要点及新生儿生理知识,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新生儿整个护理过程:由护士指导产妇或家属完成新生儿呼吸、体重及体温的观察,指导产妇及家属为新生儿沐浴、更换尿片、护理臀部及脐部等,整个护理过程对产妇及家属开放。 1.3 评价指标:通过问卷形式评估两组护理模式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产妇角色适应性、产妇紧张情绪、护理新生儿能力等评分。 1.3.1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估:包括护士护理操作、是否耐心解答产妇及家属疑问、是否提供优育科普知识等。 1.3.2 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评估:(1)适应:母亲母乳分泌充足、哺乳和护理技术能良好掌握、产妇对角色认知度良好、母婴关系融洽;(2)不适应:母亲角色缺失或过分担心新生儿的护理。 1.3.3 产妇紧张情绪评估:分为无紧张、轻度紧张和重度紧张,分别进行计数。 1.3.4 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评估:包括新生儿沐浴、更换尿片、臀部和脐部的护理、哺乳、穿衣及新生儿生理知识的了解等。 2 结果 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产妇焦虑、母亲角色适应性、护理新生儿能力等方面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焦虑、母亲角色适应性、 护理新生儿能力比较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适应能力差,脱离母体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需要更多的呵护,母婴同室是建立“爱婴医院”的管理要求,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利于产妇泌乳、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婴儿与母亲同在一室,会感到安全、舒适、利于新生儿身心发育[3、4],我们在母婴同室的管理基础上,实施产妇、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共同参与是指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呼吸、体温、体重的观察及测量,对新生儿沐浴、喂养、更换尿片、进行臀部及脐部护理等操作过程中,邀请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这种护理模式满足了患者自我护理的需求,使产妇及家属从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参与,从单纯的接受护理逐步转变为自我护理能力者,促进了母婴健康行为的发展。 产妇初为人母,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强烈需求,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给产妇提供了更多学习及实践机会,极大提高了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护士在指导产妇及家属规范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耐心的护理指导,积极正面的心理干预,使产妇逐步适应照顾新生儿的母亲角色。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的观察组62名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大大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同时产妇也较好的适应了母亲角色的转变,缓解了紧张焦虑情绪。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护理使产妇新生儿护理技术逐渐娴熟,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母婴情感进一步升级,增强了产妇作为母亲的神圣感,同时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0.5±6.3)分,远远高于对照组,极大的促进了医患良好关系的建立。 总之,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新生儿的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产妇焦虑情绪,并提高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性,提高护理婴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 [3] 陶娥娇.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8):2025. [4] 薛珍.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73—107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