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装文化

服装文化

服装文化
服装文化

第一节服装的起源

一、原始服饰的产生过程

自身体毛→衣皮带茭→服装产生→纤维材料

二、服装的起源学说

1、羞耻说

2、身体保护说

3、适应气候说

4、护符说

5、象征说

6、审美说

7、性差说(异性吸引说)

以上各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可以看做服装产生的动机,但又都有其片面性。

服装的起源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相互连带的,我们不应该将某些现象独立化、个体化,这是由于人类文化的起源是多地源的,它往往不是某一个独立点的起源和发展。

结论:服装的产生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结果

服装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经以百万年计数的漫长过程。它不可能是某种单一的需求,单一的动机,单一的原因,而是在各种环境因素下,出于各种需求,而逐渐形成的。

应该可以肯定的是,其初始和基本的动机,是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获得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结果。

第二节服装的意义

一、服装是社会文件程度的标志

二、服装是人类文化的表现

三、服装是人类心理和人类社会实际的需要

四、服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须品

五、服装是美化人类生活的装饰品

六、服装是人类生产劳动、日常工作的安全防护品

七、服装是文化生活中的艺术品

八、服装是繁荣国民经济的重要商品

一、关于时装

1、时装:具有时间特征的服装,一般来讲,时装具有“一过性”

2、高级时装:

创立人:19世纪英国人,查尔斯·沃斯

服装界对高级时装的界定有非常明确的标准

3、世纪五大时装之都:

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

二、关于服装设计师

1、服装设计师

2、高级服装设计师

3、成衣设计师

4、导向设计师

5、款式设计师

6、服装面料设计师

7、服装配色设计师

8、橱窗展示设计师

三、关于服装结构

1、服装结构

是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廓形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衣片。

2、服装工艺

对服装结构设计后的衣服裁片,经过一定工艺步骤,运用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把衣服的各个裁片缝合起来,得到的整件服装,

这个过程就是服装工艺要解决的问题。

3、平面裁剪

借助与辅助工具(笔、曲线板、直尺等)

画出所要达到的造型的平面展开图,得到衣片的纸样,再把这个纸样放在衣料上画下来进行裁剪的方法。

4、立体裁剪

将衣料直接放在人体或人台上,根据设计塑造三维的立体服装造型,用辅助工具(剪刀、大头针、记号笔、皮尺等)在其上进行裁剪、定位、记号,从而得到样板,并将其展开后拓在纸上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想要的板型的裁剪方法。

四、关于服装产品

1、成衣

指依据人体所归纳出的相对标准的尺码,(分别以L、M、S表示大、中、小款式规格)由机械化生产线批量生产,成本低、价格优的服装.是一个与手工业定制加工的服装相对立的概念。

2、高级成衣

20世纪中期,在整个市场大趋势的影响下,一些高级女装设计师为了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过去量身定制服装的基础上,又推出批量生产的服装。

3、服装的品牌

(1)设计师品牌

(2)名人品牌

(3)商店品牌

(4)工厂品牌

(5)公司品牌

五、关于服装表演

1、时装发布会:汇集一位或多位时装设计师的新作并公之于众。

2、服装表演:泛指各种服装表演,以衣服和饰品为主的展示活动。

六、关于服装文化

1、服装风貌

(1)多层风貌—Layered Look

(2)超大风貌—Oversize Look

(3)迷你风貌— Mini Look

(4)“吉布森女孩”风貌—Gibson Girl Look

(5)嬉皮士风貌—Hippy Look

(6)雅皮士风貌—Yuppie Look

(7)朋克风貌—Punk Look

(8)摩登派风貌— Mods Look

(9)摇滚派风貌— Rockers Look

(10)民族风貌—Ethnic Look

(11)男孩风貌—Boyish Look

(12)街头风貌—Street Look

(13)“新样式” —New Look

2、服装流行与名人效应

(1)奥黛丽·赫本与纪梵希的合作

(2)《欲望号街车》与白T恤

(3)《飞车党》与黑皮夹克

(4)詹姆斯·迪恩与牛仔裤

(5)玛丽莲·梦露与夏奈尔5号

(6)格蕾丝·凯莉与凯莉包

第二章

现代服装概述

第一节现代服装的定义

一、定义

1、服装

最简单的说法是身体的外包装,且能自由活动的材料构成的物件。

2、对服装定义的理解

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1、衣服

2、配饰

3、化妆

4、随件

3、现代服装

现代服装是以现代社会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基础,以适合人体为目的的物质构成,是技术和艺术的组合体。

二、界定

本课程所指的“现代”范围较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学划分,是指自近代进入的现代社会,直至现在。

一、规模生产成衣化

1、产生背景

2、美国成衣

3、各国重视

4、我国成衣

二、穿着多样闲适化

1、生活改善

2、追求闲适

3、服装休闲

三、产品开发功能化

1、美化自身的飞跃

2、功能服装品种新

3、功能服装前瞻

四、设计趋向主体化

1、核心地位

2、形成产业

3、文化内涵

五、流行经济大众化

1、范围广

2、活跃商品

六、重视健康环保化

1、背景

2、内涵

环保服装: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包括PH值、染色牢度、甲醛残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物理刺激等方面,都达到严格之规定,且涉及面非常广,仅染料涉及的致癌芳香胺中间体就达22种之多。这种服装有相应的标识。

现代服装的功能,从人类穿衣的原因着手,可概括为下表:

进一步归纳,可简化为两大类:

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

在社会中体现:

1、精神功能

2、物理功能

3、传播功能

第三章现代服装演变

第一节20世纪上半叶的欧美服装

(一)带来女装变革的历史文化背景

1、各国状况

2、文化艺术背景

3、女权运动

4、科技发展

(二)简化造型第一人—发动女装革命的保罗·波列

Paul Poiret (1879-1944)

波列是20世纪初对时装界有旋风般影响的人物,他把妇女从紧身胸衣里解放出来的理想付诸现实。在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波列一改统治了欧洲服装几百年的曲线造型,使直线重回统治地位,奠定了现代服饰的雏形。

(四)可可·夏奈尔

CoCo Chanel (1883-1971)

夏奈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国际时装界推崇她为世界三大服装设计师之一

如果说波列改变了妇女的装束,那么夏奈尔是真正开始了20世纪时装的变革。1926年创造性地推出经典”Little black dress”(小黑裙)。小黑裙长至膝盖,去除了战前的大帽、窄裙摆和繁复的装饰,配饰简洁,而且谁穿都好看。美国《时尚》杂志宣布小黑裙与第一辆福特汽车的出厂具有同等的革命性质,大众称其为“Ford裙”。

1919年12月23日,Capel遇车祸身亡。这对Chanel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她暗暗发誓要让所有女人都穿上黑色!(那时黑色大多只用在葬礼服中)Chanel果然遵守了她的诺言,她不但让所有的女人穿上黑色,爱上黑色,还让黑色成为永恒的经典。谁能想到,现今被奉为经典的小黑裙,竟源于一个女子对情人无比深沉的爱恋。

1971年1月10日,Chanel在巴黎为即将到来的时装发布会工作到凌晨才休息,从此再也没有醒来。终年88岁

夏奈尔进行的第二次女装革命和波烈一样,反对扭曲人体的紧身胸衣,而要使服装适应人体的自然形态,但她的这次革命更为彻底,她不像波烈那样采用东方传统和异国情调来创作,而是更着重服装本身,更着重于个人的独特风格,更着重于时代潮流,因此她的作品不像波烈的作品那样带有古典气息,而是更具现代气息,显示出完全独立的先锋品质。

夏奈尔所倡导的廓线条流畅、质地舒适、款式实用、优雅娴美,成为20世界时装的基调。人们把她对现代女装形成的作用与爱迪生发明电灯相提并论。

(五)设计师中的建筑家—维奥尼特

Madeleine Vionnet(1876—1975)

因斜裁法德创造而闻名于世,获得设计师中的“建筑家”的美誉,是20世纪最杰出的服装工艺家。

(六)艾尔莎·夏帕瑞丽

ElsaSchiaparelli

(1890-1973)

夏帕瑞丽一贯主张新奇、刺激,“语不惊人誓不休”。她认为,时尚意味着新奇。所以她的时装用色强烈、装饰奇特。

最咄咄逼人的是她的用色,强烈、鲜艳,而且惊人。罂粟红、紫罗兰、猩红,以及使她声名大振的粉红色,被誉为“惊人的粉红”。

这种夸张肩部的男子气女装,流行持续了相当久的一段时间,成为二次大战前女装的主要趋向。

她的艺术家的修养加上意大利人的热情,给当时高级时装界盛行的功能主义,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溪流,她使服装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现代艺术的魅力。如同夏奈尔风靡二十年代那样,夏帕瑞丽风靡了整个三十年代。

(七)克里斯汀·迪奥

Christian Dior

(1905-1957)

时装界的独裁者

A型

这种类型的服装外轮廓很象字母A,上窄下宽,显得活泼

H型

轮廓整体呈长方

形似英文字母H

O型

夸张腰部,收缩下摆,整个轮廓呈现出鸭蛋形

S型

这类服装形如S,多表

现柔美造型,也是上

下比较宽一些,中间

较细。

V型

这种轮廓有大方、洒脱的气概,具有男性化风格。

X型

通过略夸张肩部,

下摆散开,重点修

饰腰部,形成肩宽、

细腰、宽下摆为主

要特征的造型,

第二节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欧美服装

一、大众时尚成为服装追随的热点

(一)“年轻风暴”兴起大众时尚

1、50年代末的“垮掉的一代”

2、60年代中期的“嬉皮士”运动

3、70年代中期的“朋克”风

(二)大众时尚得到发展

1、服装的中性化和牛仔裤、喇叭裤、T恤衫、运动衫的流行

2、服装的标新立异和超短裙、热裤、朋克装、乞丐装的流行

50年代末以来,大众时尚成为服装追随的热点。大众时尚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年轻人左右着服装的潮流,颠覆着传统的设计理念,而设计师们则从街头的流行模式中吸取灵感和营养,又反过来对大众时尚的发展和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多元化的服装走向

1、后工业化社会和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服装的解构性

解构性成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性

后现代服装的解构,主要表现在

(1)对服装传统的解构

(2)对服装传统结构的解构

(3)对图形的解构

(4)对传统材料的解构

3、服装的多元化

服装的多元化是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趋势

服装多元化现象:

(1)成衣大众化合专为一人设计并存

(2)高级时装和街头时装的互相渗透

(3)怀旧、复古和前卫、新潮共荣

(4)众多服装流派争奇斗艳

(5)东西民族服装会聚交融

(6)生态环保服装的方兴未艾

第三节20世纪新旧杂陈的民国服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促使国人衣装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显著的标志,就是断发易服。国民政府颁发“剪辫通令”,彻底地革除了近300年的辫发陋习,同时确立了服饰平等的原则,从根本上废除了有2000多年历史的“昭名分,辩等威”的服饰等级制度,从而开始步入现代着装行列。

二、孙中山和中山装

中山装融入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上面四个口袋象征了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前襟五个扣子,象征了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上的三个扣子,象征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口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

四、旗袍

现代旗袍是由清代满族妇女穿的直身长袍式的旗袍演变而来的。

“阴丹士”INDANTHRENE ,本是人造染料的一种名称,原有各种颜色,但是人们嘴里常常说的“阴丹士林色”多是指的青蓝色。它的颜色比其他布更为鲜亮,穿一件阴丹士林大褂,令人觉得特别干净,平整...

据说,阴丹士林布做成的衣服,洗几次以后,缝线就变成很明显的白色了,那是因为阴丹士林布耐洗、耐晒、不褪色而线褪色的缘故。这可以证明衣料确是阴丹士林布,但却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阴丹士林线...

30年代是旗袍的鼎盛期,在西方时装的影响下,款式变化多样,花样不断翻新。有长短的变化;开衩高低的变化;还有直筒和收腰的变化;长袖、短袖、无袖的变化;

高领、低领、无领的变化等等,但整体趋势是向苗条型发展。30年代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奠定了它在中国服装史上的重要地位。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旗袍之所以深受女性的亲睐,主要因其具有显示东方女性曲线美得特殊魅力,能使着装平添高贵的气质和凝重的意蕴,可体现女性的稳重、温柔的性格特征,这是其他服装所难以替代的,所以至今仍作为中华女子的礼仪服装,被继续使用。

五、时装的流行和时装产业的兴起

第四节20世纪新中国服装

一、革命的年代,朴素的装束

(一)50年代

由起初的新旧并存,中西皆有到后来的工装背带裤、中山装、列宁装、布拉吉等。这是一种简洁质朴、便于劳动的“革命风格”

(2)中山装

在整整一个世纪中,成为中国男性最热衷的服装。新中国人民政府把它定为“国服”,中山装在原有的基础上已有很大的发展:新中国的中山装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并推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二)60年代

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随着60年代后期“文革”的兴起,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时尚。

(三)66-76年代

“老三装”和“老三色”是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服装特点,“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红卫兵装和军便装了。

典型的红卫兵装扮是这样的:草绿色军服军帽、红臂章、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即此也。

拥有一套军装是文革时期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第四节20世纪新中国服装

二、开放的时代,绚烂的装束

(一)1978年—20世纪80年代

(二)20世纪90年代——着装开始多样化

经典脚蹬裤,一代人的回忆,时装表演时都穿,足见其当时的地位与规模。

(三)21世纪——多元化引领时尚风潮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传统文化素养论文—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其诞生以来就富有烂漫色彩,随着时代发展,服饰文化愈加以为无穷。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了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通过对服饰文化的研究,可有考察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评赏各个朝代风俗习尚,了解服饰本身的演进规律,探究人类进行人体包装的心里隐秘。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 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为两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腰部用宽腰带束扎。商朝的时候纺织与刺绣的技术都已十分的纯熟,领襟袖口都有精致的刺绣和滚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间缝合而成。在当时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 (二)汉朝的服饰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二)唐朝的服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饰

质地考究,色彩鲜艳,样式繁多,配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贵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 唐朝女子爱美成风,重视化妆、画眉、点唇,也喜欢涂胭脂。服饰特点是低领大袖,裙腰高束。样式主要是上着短襦,下穿长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拖地而行,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飘逸高雅。唐朝男子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纱帽,幞头是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头巾,在唐朝非常盛行。 (三)唐以后的服饰文化 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饰,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因此影响所及,服饰不再追求华丽,而以自然俭朴为主。宋朝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等级。不分尊卑,在各种场合都戴幞头。女子服饰上衣种类有襦、衫、袄、大袖、半臂、褙子等等,下身也是穿裙子。其中褙子是当时无论贵贱都流行穿着的服饰,褙子是一种外衣,直领、对襟、长度过膝是其特色。 明朝建立后,恢复传统的汉服服饰制度。明朝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主,官员朝服仍袭古制,以袍衫颜色和图案来区分官职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绣图案,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则为走兽图案。妇女服饰款式承袭唐宋,襦、裙、袄、衫、褙子、比甲,明朝妇女的礼服为凤冠霞帔。 清朝满州八旗统治者实行了长达三十七年的“剃发易服”,禁止中国传统服装和强迫中国人改穿满族服装,从此汉服在满清时期消失了。清时代和清末近代,中国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唐装,女子改穿满族的旗袍、旗装。清代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等。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越来越国际化。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 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 ①古波斯服饰,披挂、直筒紧身式 ②古希腊服饰,优美、典雅 ③古罗马服饰,豪华富丽、庄严 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僵硬 ⑤哥特式服饰,新奇、怪诞和大胆 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 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

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 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 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飞越。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 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 中国近代服装潮流2、(19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 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3、(19世纪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 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一种精神、庄重之感。孙中山先生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不过当时的中山装与现在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种男子服装“西装”。 4、二十年代的中晚期二十年代妇女服饰: 总的看来,这个时期的服装,以采用西式者为多,传统特色的保留则较少。经过一个时期,较普遍地采用了一种既适合于我国妇女穿着,又吸收西式优点的服式,即“旗袍”。除旗袍之外还有袄裙服装样式,特点为立领、宽袖口、露肘的短袄及长裙。左图为穿窄袖袄、素裙的妇女。左图为穿西式茶舞服的妇女。中图为穿印花连衣裙的妇女。右图为穿衫、裙式晨礼服的妇女。 5、二十年代中晚期: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6、新中国时期: 人们衣着简朴。少见花样。颜色多以灰,军绿,藏青,黑为主。此时似乎是一切人丧失了爱美之心的时候。 (二)、历史与服饰种类的关系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由其精神本性所决定,而精神本性又由该民族的境况所造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文化是人们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中西方服饰之间的差异是基于各自民族地理环境、文化渊源、历史发展本身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其种族人们的服饰活动,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 一、中西方的社会构成及其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形成的.20世纪以前,中国四周几乎都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东、南濒临太平洋,西有喜马拉雅山和大沙漠,北有大戈壁、大草原和原始森林.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中,自古以来,安居着华夏各民族.虽然也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和改朝换代,但以中庸内敛的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却被传承下来,中国服饰文化符合礼仪就是美的倾向正是开端于此. 西方文化是以围绕着地中海的北非尼罗河文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以及南欧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基础,经过来自北方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而形成的,地跨亚、欧三大洲,由多种文明相互碰撞混合,交替支配和影响,伴随着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移动而形成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人被放到了一个社会关系空前复杂,充满各种冲突的外部世界之中,每个个体强烈地意识到内在的心理欲求受到外部复杂环境的制约,从而培养了他们通过思辨、科学、和民主等社交活动来了解世界的兴趣.正是这种对客观实在世界认识的兴趣,启示了西方服饰审美文化对客观对象的重视. 二、中西方服饰文化的比较 1、服饰审美意识的差异.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物我同构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既是古代中国人的人生之最高理想,也是一种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样一种审美观点表现在服饰文化上就是展现自然的人格精神.人、自然三者之间的互不冲突:衣不可束缚身体,人亦不可破坏自然规律.在服饰上追求自然地遮盖人体,服装的宽松离体使身心自由,体现了融己于自然的脱俗的境界,因此中国服饰审美具有趋向内敛、内涵的特点,体现了一种简单自然、宁静致远的潜在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内在灵魂. 西方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把主观和客观分开,明确地提出主观为我,客观为物.物我关系是对立的,从而导致西方哲学注重逻辑、求真的习惯.惯于用理性来研讨法则,并形成一种追求自然界真理的传统习惯.这种以自然为本追求外界以求得法则获得真理的观念,表现在艺术上就是对客观实在的美和自然规律的承认和探求.就服饰而言,很自然地势必表现出对人体美、客观形式美的追求。 2、服饰结构形态的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的最大特点是服装造型不追求明确的人体形态,不张扬人体效果.运用平面的直线裁剪使衣服适合人体穿着又不完全合体,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地显现流动的人体曲线美.如我国传统国画艺术中空间造型的虚与实、明与暗的节奏表达一样,不需要符合某种构成规律和法则.服装衣片内没有分割结构线和省道,在摆放或悬挂时象画卷和布料一样平整.当服装穿在人身上时,起伏连绵的衣褶和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出有远有近、有虚有实的活泼生动的三维立体效果.最具典型的是打太极拳时穿的中式传统服装,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只有袖底缝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结构简单舒展,造型意识是节奏化的,生命之体在宽衣的贴体与离体之间流动,展现的是流畅自然的美.中华服饰用这种没有明确凹凸的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包括饮食、礼仪、教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服饰文化的差异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 总体看来,传统的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服饰的民族特色,善于形与色的含蓄,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与之不同,西方人则突出表现个性,追求感官的刺激,崇尚人体美,对他们而言,服饰是为了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就色彩而言,一个民族对颜色的喜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个民族潜意识的性格特征。 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另外,我国还有服饰上的“五行色”。“金木水火土”分别是指“白绿灰红黄”,“君子佩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佩玉为道德与修养的标志,“羊脂玉”更是玉中极品。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白色有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郁郁葱葱的树木是自然的风采,是生命与环境的象征。绿色寄寓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灰色具有朴素魅力。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黄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最亮丽的色彩。黄色代表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黄色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 而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与紫色,白色是纯洁、正直、神圣的象征,更是一种魅力的代表,所以西方人均喜欢用白色作为新娘的婚纱礼服。

辞寒汉文化现代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

辞寒汉文化现代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创业计划书 目录 目录............................................................ I 第一部分公司概述.. (1) 1.1公司简介 (1) 1.2公司背景 (1) 1.3公司宗旨 (1) 1.4公司发展战略 (2) 1.5公司组织结构 (2) 实用文档I

1.6公司产业与产品 (4) 第二部分项目概述 (5) 2.1项目主要内容 (5) 2.2项目特色优势 (6) 2.3项目前期规划 (6) 2.4项目中后期发展规划 (7) 2.5项目战略 (7) 2.6发展趋势 (8) 2.7公司投资与财务 (8) 第三部分市场分析 (9) 3.1目标市场 (9) 3.2内部条件分析——SWOT分析 (10) 第四部分营销策略 (11) 4.1营销理念 (12) 4.2营销定位 (12) 4.3“辞寒”服装品牌营销策略 (13) 4.4广告策略 (14) 实用文档II

4.5公共关系策略 (15) 第五部分生产管理 (15) 5.1生产方式 (15) 5.2生产管理模式 (16) 第六部分销售 (18) 6.1销售途经 (18) 6.2销售管理 (18) 第七部分财务分析与预测 (19) 7.1主营业务销售量预算 (19) 7.2 主营业务收入预算 (20) 7.3 主营业务成本预算 (22) 7.4营业费用预算 (23) 7.5 管理费用预算 (24) 7.6 模拟利润表预测 (25) 7.7 模拟现金流量表 (27) 第八部分风险分析及规避风险措施 (29) 8.1市场风险和规避风险措施 (30) 实用文档III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传承其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传承其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上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这些不利于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唐朝服饰元素 专业名称:服装设计学号:200805112150 学生:刘新华 指导老师:李君 摘要: 中国有渊源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和精髓。在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的今天,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的被服装设计师们运用在了自己的设计中。然而,简单的玩味中国元素,是不能让中国的服装设计走出困顿的。有接纳的胸怀,对待新观念、新现象要选择性的更加宽容,要学会吸收和汲取,要学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接受,去思考,这样才可能使设计作品能与时代同步。 其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唐朝对现代服饰和对以后服饰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唐朝元素仍一直被应用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 中国传统服饰既具独特性,又共同遵守着中华传统审美的共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服饰审美语言;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对它进行总结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传统服饰,唐朝服饰,现代服饰,民族元素,设计应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国内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状况 1.3.2国外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传统服饰文化中唐朝服饰文化 2.1唐朝服饰产生的原因 2.1.1政治繁荣 2.1.2 文化的开放 2.1.3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 2.1.4唐朝社会审美情趣 2.1.5唐朝女权意识的崛起 2.1.6佛教盛行 2.2 唐朝服饰 2.2.1 唐朝女子服饰及其特点 1 女着男装 2着胡服 3 襦裙服 2.2.2唐代大袖衫 第三章唐朝服饰元素的特点及应用 3.1唐朝服饰元素 3.1.1面料 3.1.2款式 3.1.3色彩 3.2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对融入西方现代服装设计的中国传统服装元素的分析结语

韩国服饰文化

第八章服饰文化 (P175~P180百济之前翻译者吕志国200800600051) 1 韩国服饰的特征 衣生活在每个时代或国家,根据其思想、习惯以及风土而具备各自特定的特征。在韩国,服饰的基本框架是上衣为襦、下衣为袴的襦袴制。另外还有男女在外面罩着的袍和女性用的裙子。除此之外,穿戴有帽子、鞋以及腰带。衣服的样式在平面上呈直线和曲线结合,分为上下衣的上下分离型。穿衣的方法是头戴、身穿、脚蹬的三分构图。衣袴分离的服饰在亚欧大陆草原上的塞西亚人中也有发现。这种服饰符合北方游牧民族御寒、适应亚寒带气候以及各种活动。三国时代之前的上代,韩国的衣服中,上衣是前开形,大部分是左衽,作为下衣的裤子筒是窄的。这种衣服在中国被认为是低贱的胡族穿的衣服,因而又称胡服。一开始在韩国也穿这样的衣服,渐渐地接受了汉族人所穿的长的右衽的衣服。前开型包括上衣前部分打开、穿上袖子、在前中心处系扣子的合衽型,左边系的左衽型,右边系的右衽型。在寒带、温带甚至亚热带的广大地区,由于前开型的穿戴方便以及实用性而备受青睐。 由于我们的衣服是由平面的制图法而制作,可以穿到直到穿破不能再穿的时候,因而具备经济性;根据季节的变化可穿单衣、夹衣、棉衣,形成了缝制手艺、色彩、材料等不同的衣生活文化。而且根据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本国国情的变化,衣生活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在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很少见地保留着传统。 2.变迁过程 韩国服饰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上古、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开港期。另一方面,以新罗统一三国为基点,服饰的变化还可以分为固有期与服属期。固有期是统一之前穿襦袴的时期。服属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三国统一战后受中国影响到朝鲜末的1300余年间的中国化,一部分是开港后接受并穿戴西方服饰的西方化。服属期的衣生活情况是现在的西方服饰与韩国的服饰一起混穿的情况不同。由于现在是资本主义时代,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可以随意打扮,但是服属期是阶级社会,为了维持上下秩序,需要遵守规定。因而,服属期时,官吏的官服以及上层人的衣服是公事或行礼时使用,但是官吏里面穿的衣服以及平民穿的日常服饰均是固有的服装。即,外衣是中国式,内衣或者平时穿的是固有的衣服,兼备了韩国民俗与中国民俗共用的双层结构并变化。 1)上古时代:固有传统期 上古时代随着与中国本土的满族以及西域的游牧民族接触,接受了他们的文化。这时候的衣生活可以参照古坟壁画以及若干的中国史料。古坟壁画是补充文献或实物不足的重要资料。特别是高句丽的古坟壁画不仅仅在高句丽的衣生活史中,在同时期的百济和新罗研究中也十分重要。 根据材料,这个时期的服饰适合生业以及御寒,表现为窮袴、窄袖以及腰带。窄筒裤在韩国虽然没有实物,但是在属于塞西亚人的匈奴人出土的遗物中发现,而且与高句丽古坟壁画中的东西相似。头戴帽子,脚蹬靴子。成年男子通常把头发拧成发髻,而妇人则是把头发盘在头上,剩下的则垂下,未婚女子而垂在后面。由于珍珠被认为是珍贵的装饰物,因而项链和耳环被经常佩戴。因崇尚白衣而穿白衣和皮质鞋。用兽皮制作成袍子,用金银装饰。当遇到丧事的时候,身着纯白色的衣服,妇人也要摘掉戒指。去外国的时候穿带有刺绣图案的绸缎衣服。 2)三国时代 作为高句丽、新罗以及百济并存的三国时代,是襦袴作为基本衣服的固有传统期。在三国的记录中,中国方面的资料高句丽最多,百济和新罗与之相似。因此两国的衣生活会参照记录中的高句丽的材料和这个地区的古坟壁画来考证。 (1)高句丽

中国服饰文化鉴赏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08级医学信息管理1班姓名:麻胜瑶 学号:2008084018 中国服饰文化鉴赏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将服饰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几乎从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融入到了服饰中。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观察来往形形色色的服饰,衣着打扮或正式或休闲,或修身或宽松,或潮流或复古,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从服装的类型和衣着打扮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更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服饰中常见的有女生可爱的韩版服装,男生宽松的运动、休闲服,女人有穿着精神干练的职业装,男人有正式的西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我们都有相应的服装饰品与之相配。如果把服装服饰瞎搭、混搭,则可能事与愿违,无法达到预期美的效果!服饰在我们生活中也尤其重要:假如一名毕业大学生去参加一个面试,如果服装打扮潮流另类,或是鲜艳亮丽,会给面试官的印象极为不好,为此失去一份难得的工作也不无可能;假如我们去参加一个时装周,主题是以欧美风情为主,我们不可能穿着中国古典的旗袍,那么了解相关的服饰文化就是必要的了。 世界之大,悠悠众国,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底蕴,一种传统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含义。服饰可以表现一个时代的特征,更可以呈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和文明精神。了解服饰的背后,更多的是其历史、政治和经济,这些都渗透在文化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服饰。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的文化,辉煌的遗物为世人所瞩目。而中国服饰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相互渗透及影响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具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得体的文化。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的进行了几十万年,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服装界里永不过时的元素被各国人们所喜爱,也始终是各国着名服装设计师们热衷选择的时尚元素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面料、色彩、款式和图案中的体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运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饰;体现 1前言所谓的中国传统元素应该就是让人们看到后马上会联想到“传 统中国”,看上去就知道是从中国文化中脱胎出来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都蕴含在服饰里,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它的核心是中庸、和谐、内敛。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服装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服饰里渐变过渡的中间色,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宁静致远,这就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风格;宽袍大袖也是从汉代服饰发展而来的一种服装样式;还有丝绸的材质等等。东方和西方的服饰对比起来就好像西方人更强调竞争、中国的传统则是讲究平和的,如放风筝、太极等,讲究的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中国传统元素是一种神韵,不是一件旗袍、大灯笼袖或者某种色彩可以诠释的。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服装必然包含 着三个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费水平的人对这三个服饰里的重要元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科技、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服装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这三个重要因素足以让服饰千变万化,来适应各种人群对中式服装的不同需要。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里可以体现在这三方面的任意一点上。 面料。总体来讲,中式传统服装的面料选择十分广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却是中国独有的或是最先运用在服饰中的。例如大麻被称为汉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丝绸也是我国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则是从印度引进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绫、罗、绢、绮、绵、纨等。我们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时的织物中,麻织品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与丝织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装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服装有所区别,而且在服装的面料上也颇有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服装面料使中式服装增色不少。 色彩。传统的中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颜色都适合人们的日常穿着。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

韩国文化和商业习惯

韩国文化和商业习惯 一、韩国商务礼仪 韩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双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们崇尚尊老敬老的礼仪传统习惯:一般起床后,子女须向父母问安,远行归来须向父母施跪拜礼;父母外出、回归,子女须迎、送并施礼;若遇年长客人临门时,一般父母要率先向来客施跪拜礼,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礼,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韩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特别是在与长辈握手时,要再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是”与“否”要明确表示。在晴天时,于傍晚时分举行降国旗的仪式,街头、办公室的人们肃立齐唱国歌。 “四”字在朝鲜语中发音、拼音与“死”字完全一样,认为是不吉利的,因而楼房没有四号楼,旅馆不称第四层,宴会里没有第四桌,医院里绝不设四号病房,军队没有四师团,吃东西不吃四盘四碗,喝酒绝不肯喝四杯。朝鲜有李姓,但决不能说“十八子”李,因在朝鲜语中“十八子”与一个淫荡词相近,绝不能在女子面前说此话,否则会被认为有意侮辱人。 按照韩国的商务礼俗,宜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商务活动、拜访必须预先约会。韩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是准时的。宜持英文、朝鲜文对照的名片,可在当地速印。商界人士多通晓英语,老人多通晓汉语。决策均由最高层作出。进主人的屋子或饭馆要脱鞋。他们很重视业务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馆或酒吧间举行,他们的夫人很少在场。宴请招待甚为频繁。吃饭时所有的莱一次上齐。到朝鲜人家里作客,最好带些鲜花或一些小礼物,要双手递给主人。主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 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腻,但特别喜欢吃辣味莱肴。他们通常吃烤、蒸、煎、炸、炒、汤类莱,喜食莱肴有干烧桂鱼、豆瓣鱼、肉丝炒蛋、细粉肉丝、香干绿豆芽、四生火锅、炸虾球、辣子鸡丁、干炸牛肉丝、红鱼水饺等。辣饱菜和汤,这两种食品是不可缺少的。汉城当地土产有壁饰和沈莱(韩国泡菜类浸渍物)。 韩国人对长者有必须严守的规矩。他们在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在家庭)中,无不对长辈表示敬重,不敢怠馒。如:跟长辈同座的时候,他们总是保持一定的姿势,绝不敢掉以轻心;若要抽烟,一定要先得到长辈的允许;用餐时,切不可比年长者先动筷子;小孩决

服饰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服饰的功能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华民族又被称华夏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传承的中华特有的服饰传统和名目繁多的服饰样式,使中华服饰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世界意义。我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服装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服饰的作用不仅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而且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社会观念等,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服饰与地位等级 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饰的各个方面。在等级社会,服饰就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 衣冠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最显著、最充分地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衣冠服饰上有极其强烈的反映,这在中外概不例外,在中国又与礼制相结合,并成为礼制的重要内容。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 、"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故布衣成了庶民的又一代称。 而在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没有了法律对于服饰的严格约束,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但在隐形层面,人们的服饰穿着上还是分为不同的等级,这里的等级,可以说是社会等级,也可以说是消费等级。 普通人可能在地摊小店铺买些叫不上牌子的衣饰,而上流社会的人却在不停讨论一个个普通人叫不上名字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买比起一件的品牌。衣饰的等级虽然不再以颜色布料等来区分,但这种区分从来没有停止,只是换了一种看起来很民主又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品牌”罢了。 服饰与社会思想 在唐以前的中国社会,广大妇女受礼教思想的束缚。例如:“笑不可露齿;站不可依门;行不可露面”,一直被奉为妇女必须恪守的信条,后来到唐代,唐代妇女为摆脱这种精神的羁绊,在服饰穿衣行为作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反映出当时思想的开放。再到宋代的妇女,在程朱理学束缚下,为了露出三寸金莲而被荒唐的被“缠足”,裙长多不及地。 由此可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服饰发展的道路也是时代思想发展的道路,服饰的风格变化毫无疑问是与社会的思想文化思潮变化密切相关的。

中国服饰文化

中国服饰文化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纺织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民族特色。 (3)了解中国传统服饰中凝聚的制度文化和观念形态的因素。 2、教学时数: 3课时 3、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纺织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以服饰变迁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交汇是一种双向互动。 (3)以唐代服饰的创新求变为例,说明唐朝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4)为什么说中国服饰至清初又出现一大变迁? (5)为什么说服饰文化中凝聚着制度文化和观念形态的因素? (6)何谓“五服”?为什么说五服制是中国礼文化的组成部分? (7)中国传统的服饰制度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4、课外阅读文献: (1)高汉玉、屠恒贤主编:《衣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周迅、高春明著:《中国古代服饰大观》(第二至第八编、第十二编),重庆出版社,1995。 (3)周锡保著:《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5、讲授提纲: 第一节纺织技术的发展 产生服饰文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织物,古代麻织、丝织和棉纺织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一) 麻织 1. 传说:伏羲氏养蚕织绵;神农氏“教民桑麻以为布帛” 2. 远古主要纺织材料: (1)葛 (2)大麻(汉麻) (3)苎麻(中国草) (二) 丝绸 1、周代蚕桑和丝织得到长足发展,东周时期已有足踏织机。 2、汉代丝织成就辉煌,丝织衣料总称“缯帛”,可细分为缟、素、纨、锦、罗、纱、绢等近20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丝织品。 3. 唐代丝织技术进一步提高发明双面锦织造法。 4. 宋元时期创造了织金工艺,锦缎中用金配色,图案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5. 明清丝织工艺精美绝伦,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以丝织品闻名天下,民间刺绣工艺也得到空前发展。 (三)棉纺织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关键词: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的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中国属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轨迹,中国服饰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以石器时代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初形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茹毛饮血,大多赤身裸体,不存在服饰。进入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约在五千年前,中国出现了仰韶文化,产生了纺织,开始用石陶纺轮把采集来的野麻纤维捻成细线,织成麻布,制成服装。到了殷商时代,随着“蚕”的饲养,人们对丝织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纺织机的进一步改进,“丝”、“皂”的出现和“提花装置”的发明,制造出精美瑰丽的丝绸,服饰文化基本形成。在这一整个无阶级社会发展中,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形态文化”,男耕女织,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穿什么,穿什么是什么。所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形式。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衣冠服饰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中国至西周起就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自天子以至卿士,服制各有等差。同时,在统治机构中,还专门设立了“司服”一职,专门掌管服制的实施,安排帝王的穿着。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冠服制度被纳入了“礼治”的范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法治”与“德治”并举,自此,帝王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等级制度已日益严格。诸如东汉孝明皇帝汉代服制的确定、魏晋时期的法定服制、隋唐服制、宋太祖的新服制以及清顺治九年饬礼部制定的《服色肩舆永例》等,对不同级别不同行当官员的朝服及常服的样式、色彩、质料、图案、纹样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有的还对耆老、兵民、商人的服装也都一一定明。尊卑贵贱,各有分别,制度形态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随着辛亥革命帝制的废除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剪辫发,易服色”的“衣冠服饰”变革如火如荼。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民国政府的《剪辫通令》、《服制条例》等,有力地推进了这项改革。30年代后,随着海禁的开放,外国衣料的输入,各大媒体“服装专栏”的开辟,“服装表演”的纷纷举办,使中国服饰文化日新月异。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的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韩国衣服流行元素

韩国衣服流行元素 韩版服装风格或活拨热烈,或传统优雅,兼具东西方服饰的优点,体现了服装设计的创造性,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韩版的设计理念离不开长久以来韩国服饰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所谓服装的现代化,现阶段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是服装西化和民族化的统一,也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发展适应现代生活又拥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的一个过程。韩国服饰吸收了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融合本民族服饰特色,形成一种独立的服饰文化发展模式,服饰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韩国现代服装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元素。 韩版服装中的淑女风格服装,无论在款式、色彩上都充满了韩国传统服饰的韵味,修身的设计,镶边、蕾丝、蝴蝶结等细节上的处理,将东方女性的柔美温婉很好得烘托出来;正装在造型结构上就体现了西方服饰美学的特征,服装版型严谨、结构性强,凸显了人体的结构美,同时又受到日本服饰文化的影响,散发典雅含蓄、精致高贵的神韵。而韩版服装中的休闲服装则充分表现出了欧美式自由、豪放、中性化特征,其服装造型宽松肥大,风格造型前卫、新潮、活泼、追求一种随意和舒适。深受中国白领欢迎的韩版职业装,修身苗条,秀美端庄,尽显职业女性的干练和修长身材,在做工上的一丝不苟,款式上简洁大方,设计师将韩民族的传统审美观与西方审美观以及现代实用性相结合,既保留了韩服流畅优雅的线条,又保持了韩民族服饰文化中的清新质朴。非尚韩国服装网站的体验师首先发现了人们对衣服分类的区别不仅仅是款式属性,人们第一分类往往是风格属性,在非尚网站的选项上面添加了高档风格、甜美风格、优雅风格、职业风格、性感风格、学院风格、欧美风格、清新风格等风格属性。重新定义了韩装优势。 正是这种文化融合让韩国服装、韩版服装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热烈、和谐、平静、生气、庄重等不同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搭配与调和,同款式结合之后,便形成服饰的不同格调和风格,释放出民族、时代的特色。所以色彩及其形成的格调是服饰生命力的重要标志。韩国现代设计丰富的色彩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韩国传统服饰的色彩。这一判断来自于对韩国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解构色彩就是从选定的色彩对象中抽取原色并将原色所形成的原格局打散、重组,经增减整合后再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对韩版服装的服饰特征分析时,本人将韩版服饰店中的服装展示图片与韩国传统服装做对比分析,发现韩版服装中确实保留了许多韩国传统服饰元素包括色彩基调和款式配饰等,但现代韩版服饰又同时吸取了西方服饰文化中的流行元素,因此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