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控设计

计控设计

计控设计
计控设计

前馈—反馈控制在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要】利用前馈—反馈控制设计一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较好的解决扰动对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先用解析式算法设计了反馈中的控制器,在根据扰动对对象的干扰途径设计了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

【关键词】前馈—反馈控制 解析式算法

1. 前言

在实际的工程控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扰动干扰,它会使系统的输出变动,系统的误差变大,这会产品变坏,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减小或消除扰动的影响,我们知道反馈会减小系统的扰动影响,在扰动对系统影响的途径非常明确且其数学模型已知的前提下,前馈控制可完全的消除扰动的影响,于是把它们相结合,可非常好的消除或减小扰动的影响。

2. 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具有控制及时,负反馈控制具有控制精度的特点,两者结合使得前馈—反馈控制具有及时而又精确的特点。典型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4.8所示。

2.1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因为是分析扰动作用,所以设()0R s =,于是

()()()

()()1()()

v f G s D s G s Y s V s D s G s +=+ 当前馈控制器完全补偿时,有()0Y s =,所以

()()()0v f G s D s G s +=

于是得到前馈—反馈控制的前馈控制器模型

()

()()

v f G s D s G s =-

离散化函数模型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得到:一是对进行离散化处理;二是已知对象及其扰动模型的离散形式

2.2 解析式设计

这是一种直接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对于图所示的单位反馈计算机控制系统,用零阶保时器法对被控对象进行离散化。

解析设计法的关键在于的选择,的选择既要满足系统可实现性、稳定性等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要满足系统动、静态性能指标的要求。其设计步骤如下: ① 对对象离散化,一般用零阶保时器法对对象离散,得其离散化模型:

()

()()

B z G z A z =

② 如果对象模型中包含单位圆上或单位圆外的零极点分别用()B z -

与()A z -

表示,

根据式

()()

()()[()()]

m m m A z B z D z B z A z B z =

-

知()m B z 中含()B z -,令()()'()m m B z B z B z -=,'()m B z 为()m B z 中扣除()B z -

后的剩余

部分,根据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以及对象模型()G z 中的不稳定极点的情况设计'()m B z , 例如要满足速度函数输入时稳态误差的要求,可令'()m B z 为一阶因子式01b z b +,如果同时

模型还有一个不稳定的极点,则可令'()m B z 二阶因子式2

012b z b z b ++。

③ 根据动态性能的要求设计()m A z ,可以分别采用一阶主导极点模型与二阶主导极点。 ④ 求②中所设的'()m B z 中的系数,假如系统要求满足速度函数输入时稳态误差的要求,

且对象有一个不稳定的极点,即1z p =,则设2

012'()m B z b z b z b =++,再根据系统的

稳态要求以及模型的不稳定极点知

111()0[()()]0()1z m m z p z v

H z A z B z dH z dz Tk ===??

=??

-=??

?-=??

由上边的三个式子可以求出0b 、1b 、2b 。 ⑤ 最后根据()()

()()[()()]

m m m A z B z D z B z A z B z =-求出()D z 。

3.雷达天线计算机定向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天线指向控制系统采用电枢控制电机驱动天线,采用模拟式速度控制回路,位置回路采用计算机控制。

3.1 雷达天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① 电枢控制的直流电动机加天线负载的传递函数 在略去电机电磁时间常数时,可得

()1

m

m m K G s T =

+ 式中,m K 为款及的传动系数,m T 为电机时间常数。 ② 天线角速度与角度的传递函数

1G is

θ=

式中,i 为角速度与角度的减速比。

其结构图如下

令10w K =、0.1w T =、5i =得传递函数为

20

()(10)

G s s s =

+

3.2 利用解析式方法设计离散的控制器的传递函数()D z

其系统的设计的性能指标为:速度品质系数5v K ≥,阶跃响应的超调量%15%δ≤, 过渡过程时间1s T ≤。

①利用零阶保时器将()G s 化为()G z ,且采样周期为0.1秒得

0.0736(0.7174)

()(1)(0.3679)

z G z z z +=

-- (1.1)

③ 采用二阶主导极点模型,由(1.1)式,得到()=1B z -

;为满足v K 的要求,且对象

模型没有不稳定的极点,取01b z b +。再根据控制器的可实现性,得到()m A z 为二阶,又因为阶跃响应的超调量

%15%δ≤,过渡过程时间1s T ≤,所以得到

2()0.760.3m A z z z =-+。

④ 再根据速度品质系数5v K ≥,由1()

0z H z ==

与1()1

z v

dH z dz

Tk =-

=

得到 00.54b =,10b =

⑤ 由()()

()()[()()]

m m m A z B z D z B z A z B z =

-得

7.34(0.3679)

()(0.3)(0.7174)

z z D z z z -=

-+

3.3 扰动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此系统扰动主要来自风对系统的影响,风力会干扰雷达的转动,可以简化为

1

()v G s J s =

离散化为()r G z ,然后根据扰动前馈的设计()

()()

v f G z D z G z = 得到

0.03(0.3333)

()1

f z D z z --=

+

系统设计好的结构图如下

图1 控制系统的结构

4. 仿真与结果分析

4.1雷达位置跟踪系统在阶跃信号的输入下的仿真

结果如下:

020406080100120

-4

-2

2

4

6

8

图2 系统的仿真结果 黄线代表系统输入 红线代表系统输出 蓝线代表控制器输出

通过仿真的图像结果可知控制器的的输出经过振动最终变为零,而且振动与系统的输出

的振动形式相似。此结果也可通过系统的结构分析的来,由图1的结构分析得到

()()(1())()U z D z H z R z =-,再根据前面解析式设计的方法知式()()

()()[()()]

m m m A z B z D z B z A z B z =

- (4.1)

()

()()

m m B z H z A z =

(4.2) 得到

()'()()()()()

m m A z B z U z R z B z A z +=,其中()B z +

为被控对象扣掉不稳定零点的剩余部分,由式子知分母中含有()m A z ,所以控制器的输出和系统的输出具有相似的动态特性,同时()A z 含有一个1z =的零点,因此系统的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时,控制器的输出最终是为零。 4.2 扰动变化时的仿真

前馈控制中的1

()v G s J

s

=是个不稳定的变量,为此在仿真中变更变动惯量的值,下图J 为不同的值时系统误差的仿真结果:

-0.2

0.2

0.4

0.6

0.8

1

1.2

图3

0.02J =的仿真图

-0.2

0.2

0.4

0.6

0.8

1

1.2

图4

0.3J =的仿真图

在J 变化时,系统的误差变化不大,说明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负反馈控制使得不完全补偿部分对被控量的影响减小到1

1()()

D z G z +,因此在控制中可以降低对()f D z 的要

求,有利于工程实现。

附录

num=[20];

den=[1 10 0]

h0=tf(num,den)

fz=c2d(h0,0.1,'zoh')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数字频率计汇总

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智能数字频率计设计 专业:信息工程 班级:信息111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设计目的 (1)了解和掌握一个完整的电子线路设计方法和概念; (2)通过电子线路设计、仿真、安装和调试,了解和掌握电子系统研发产品的一个基本流程。 (3)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单元电路设计方法和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比较器、计数和显示电路等。 (4)通过编写设计文档与报告,进一步提高学生撰写科技文档的能力。 2、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设计指标: 1.频率测量:0~250KHz; 2.周期测量:4mS~10S; 3.闸门时间:0.1S,1S; 4.测量分辨率:5位/0.1S,6位/1S; 5.用图形液晶显示状态、单位等。 充分利用单片机软、硬件资源,在其控制和管理下,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等工作,实现频率、周期的等精度测量方案。在方案设计中,要充分估计各种误差的影响,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2)扩展要求 用语音装置来实现频率、周期报数。 (3)误差测试 调试无误后,可用数字示波器与其进行比对,记录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4)实际完成的要求及效果 1.测量范围:0.1Hz~4MHz,周期、频率测量可调; 2.闸门时间:0.05s~10s可调; 3.测量分辨率:5位/0.01S,6位/0.1S; 4.用图形液晶显示状态、单位(Hz/KHz/MHz)等。 3、硬件电路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的智能数字频率计可测量矩形波、锯齿波、三角波、方波等信号的频率。系统共设计包括五大模块: 主芯片控制模块、整形模块、分频模块、档位选择模块、和显示模块。设计的总的思想是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将被测信号送到以LM324N为核心的过零比较器,被测信号转化为方波信号,然后方波经过由74LS161构成的分频模块进行分频,再由74LS153构成的四选一选择电路控制档位,各部分的控制信号以及频率的测量主要由单片机计数及控制,最终将测得的信号频率经LCD1602显示。 各模块作用如下: 1.主芯片控制模块: 单片机AT89S52 内部具有2个16位定时/计数器T0、T1,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可以由编程来实现定时、计数和产生计数溢出时中断要求的功能。利用单片机的计数器和定时器的功能对被测信号进行计数。以AT89S52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来完成对各种被测信号的精确计数、显示以及对分频比的控制。利用其内部的定时/计数器完成待测信号周期/频率的测量。 2.整形模块:整形电路是将一些不是方波的待测信号转化成方波信号,便于测量。本设计使用运放器LM324连接成过零比较器作为整形电路。 3.分频模块: 考虑单片机利用晶振计数,使用11.0592MHz 时钟时,最大计数速率将近500 kHz,因此需要外部分频。分频电路用于扩展单片机频率测量范围,并实现单片机频率测量使用统一信号,可使单片机测频更易于实现,而且也降低了系统的测频误差。本设计使用的分频芯片是74LS161实现4分频及16分频。 4.档位选择模块:控制74LS161不分频、4分频或者 16分频,控制芯片是74LS153。 5.显示模块:编写相应的程序可以使单片机自动调节测量的量程,并把测出的频率数据送到显示电路显示,本设计选用LCD1602。 (2)测频基本设计原理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1s)内变化 的次数。若在一定时间间隔T内测得这个周期性信号的重复变 化次数N,则其频率可表示为f=N/T(右图3-1所示)。其中脉 冲形成电路的作用是将被测信号变成脉冲信号,其重复频率等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T0、T1的定时、计数 于被测频率f x 功能产生周期为1s的时间脉冲信号,则门控电路的输出信号持图3-1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说明书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方案设计

前言 (2) 第一章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方案设计与论证 (3) 功能与要求 (3) 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3) 方案的确定 (5) 1.3.1数据采集通道的理论计算 (5) 1.3.2温度值粗测理论推导 (6) D的理论推导 (6) 1.3.3 根据T1确定差分部分AV 第二章智能温度测量仪表的硬件设计 (7) 系统硬件框图 (7) 系统的输入通道设计 (7) 单片机最小系统 (8) 人机接口电路 (8) 2.5串口电路 (9) 执行电路 (9) 第三章软件设计 (10)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10) 3.1.1下位机主程序设计 (10) 3.1.2 CH451中断子程序设计 (11) 3.1.3数字滤波函数和ADC0809读函数设计 (12) 3.1.4快速测量温度粗值函数设计 (13) 3.2上位机软件设计 (13) 第四章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5) 硬件调试 (15) 软件调试 (15) 4.3整机调试过程 (16) 第五章设计体会与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描述了利用温度传感器PT100测温系统的过程,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智能计算导论课程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智能计算导论课程实验报告SAR图像变化检测

SAR图像变化检测 1 引言 遥感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不同时期同一区域的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根 据图像之间的差异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地物或目标的变化信息。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变化检测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遥感数据成为变化检测的主要数据源。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三,采用侧视方式成像,覆盖面积大。正是这些优点,使得SAR 图像日益成为变化 检测的重要数据源。 SAR 变化检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广泛。目前,全球坏境变化加剧,城市急速发展,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及时掌握相关动态信息,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支持,而SAR 的种种优点为快速响应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应急保障。 2 定义 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图像,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信息 SAR图像的变化检测是指利用多时相获取的同一地表区域的SAR图像来确定和分析地表变化,能提供地物的空间展布及其变化的定性与定量信息 3 常用方法

本报告所用算法流程图 4 实验结果

5 程序 %initial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a=imread('2002.5.bmp');%read image Ib=imread('2005.4.bmp'); Iag=Ia(:,:,1);%rgb2gray Ibg=Ib(:,:,1); %midfilt Iam=medfilt2(Iag); Ibm=medfilt2(Ibg); %find difference ia_double = double(Iam)+1; %uint8todouble ia1 = ia_double/255; %unit ib_double = double(Ibm)+1; ib1 = ib_double/255; di_image=di(ia1,ib1); %构造模糊差异 di_image1=uint8(di_image.*256); di_image1=double(di_image1); %FCM bilateral_di_image=bilateral(di_image1,36,6); %双边滤波 bilateral_di_image1=uint8(bilateral_di_image); bilateral_di_image=double(bilateral_di_image1); fcm_image=fcm(bilateral_di_image); %聚类 [T]=mis(Re,fcm_image,N,L); k=T; disp(sprintf('12óD%d??????£??ó2??????a%d',N*L,k)); p=k/(N*L)*100 disp(sprintf('?ó2??ê?a%2.4f',p)) %display figure(1); subplot(2,3,1),imshow(Ia); title('原图a'); subplot(2,3,2),imshow(Iam); title('图a中值滤波图'); subplot(2,3,3),imshow(Ib); title('原图b'); subplot(2,3,4),imshow(Ibm); title('图b中值滤波图'); subplot(2,3,5),imshow(di_image); title('模糊差异图'); subplot(2,3,6),imshow(bilateral_di_image1); title('双边滤波图'); figure(2); imshow(fcm_image); title('聚类图'); function [img1] = bilateral(img,winsize,sigma) winsize = round( (winsize-1)/2 )*2 + 1;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8. 试设计智能仪表 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4位显示测量值,4位显示设定值),4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适配Cu100热电阻,测温范围为0℃~150℃。采用位式(两位、三位,具有滞环)控制、并用晶闸管过零驱动1000W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AC220V)。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抄表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智能抄表技术概述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费查询支出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供电单位对于电能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的获取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等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提出了三级管理手段,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准确和及时地回传到数据中心,便于电力企业计量、统计和收费等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层次和自动化水平。 智能抄表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通过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公司同电力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可靠互动。能够实现对主站层、接入层、上行通信层以及终端层的有效协调与控制。主站层主要是用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上行通信层则主要是用来负责实现各个站点的相互有效的链接的。智能抄表系统的构建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在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注重用户端,主要针对用户的具体用电要求及变化来实施智能化管理,其实现方式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化抄表与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划用电管理,主要建设了基于无线方式的智能抄表及通讯网络。ADI公司直接参与部分州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表及无线网络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能抄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集中器、采集器和通信系统。 1)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SG186”一体化平台提供数据的汇总、存储、共享和分析利用。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doc资料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五子棋> 技术报告 简介 本课程设计是基于alpha-beta剪枝算法的五子棋的博弈游戏,具有悔棋,可选择禁手,支持人机对战,人人对战等功能。整个设计基于Java语言开发,界面美观大方。 alpha-beta剪枝技术的基本思想或算法是,边生成博弈树边计算评估各节点的倒推值,并且根据评估出的倒推值范围,及时停止扩展那些已无必要再扩展的子节点,即相当于剪去了博弈树上的一些分枝,从而节约了机器开销,提高了搜索效率。具体的剪枝方法如下: (1) 对于一个与节点MIN,若能估计出其倒推值的上确界β,并且这个β值不大于 MIN的父节点(一定是或节点)的估计倒推值的下确界α,即α≥β,则就不必再扩展该 MIN节点的其余子节点了(因为这些节点的估值对MIN父节点的倒推值已无任何影响了)。这一过程称为α剪枝。 (2) 对于一个或节点MAX,若能估计出其倒推值的下确界α,并且这个α值不小于 MAX的父节点(一定是与节点)的估计倒推值的上确界β,即α≥β,则就不必再扩展该MAX节点的其余子节点了(因为这些节点的估值对MAX父节点的倒推值已无任何影响了)。这一过程称为β剪枝。 1、数据结构定义 本文定义15*15的五子棋棋盘,实现算法,在算法中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int isChessOn[][]描述当前棋盘,0表示黑子,1表示白字,2表示无子;int pre[][]记录棋点的x,y坐标。 由于本课程设计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在Java中只能用类表示并实现所定义的数据结构。所以下面将用类来描述相应的数据结构及算法:public class ChessPanel{ private ImageIcon map; //棋盘背景位图 private ImageIcon blackchess; //黑子位图 private ImageIcon whitechess; //白子位图 public int isChessOn [][]; //棋局 protected boolean win = false; // 是否已经分出胜负 protected int win_bw; // 胜利棋色 protected int deep = 3, weight = 7; // 搜索的深度以及广度 public int drawn_num = 110; // 和棋步数 int chess_num = 0; // 总落子数目 public int[][] pre = new int[drawn_num + 1][2]; // 记录下棋点的x,y坐标最多 (drawn_num + 1) 个 public int sbw = 0; //玩家棋色黑色0,白色1 public int bw = 0; // 当前应该下的棋色 0:黑色(默认), 1:白色 protected int x_max = 15, x_min = 0; // 边界值,用于速度优化

智能测量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智能测量仪表 题目:智能测量仪表 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自动化 指导教师: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2013年3月23日

智能测量仪表 本次课程设计中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所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LM35DZ。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线性比例关系,无需外部校准,在0℃~100℃温度范围内精度为0.4℃~±0.75℃。,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对应,使用极为方便。灵敏度为10.0mV/℃,重复性好,输出阻抗低,电路接口简单和方便,可单电源和正负电源工作。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单片机原理、电子线路设计、传感器技术与原理、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总线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系统的总结,并能有效的使用到项目研发中来,做到学以致用。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使用所学编程语言(C或者汇编)完成单片机方面的程序编写、使用VB或VC语言完成PC机人机界面设计(也可以用C+API实现)、按照课程设计规范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3) 1.1 设计任务 (3) 2.2 设计要求 (3) 2.系统硬件设计 (3) 2.1 STC12C5A60S2单片机A/D转换简介 (3) 2.2 LM35DZ简介 (7) 2.3 硬件原理图设计 (7) 3.系统软件设计 (10) 3.1 设计任务 (10) 3.2 程序代码 (10) 3.3 系统软件设计调试 (17) 4.系统上位机设计 (18) 4.1 设计任务 (18) 4.2 程序代码 (18) 4.3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调试 (21) 5.系统调试与改善 (22) 5.1 系统调试 (22) 5.2 系统改善 (22) 6.系统设计时常见问题举例与解决办法 (24) 7.总结 (25)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HUNAN UNIVERSITY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 统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2017年5月30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的研究进展 (2) 2.1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2) 2.2 几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 (3) 第3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模糊控制器 (7) 3.1 模糊化 (7) 3.2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 (7) 3.3 解模糊 (7) 第4章 MPPT模糊控制器设计 (8) 4.1选择观测量和控制量 (8) 4.2 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模糊化 (8) 4.3 制定模糊规则 (9) 4.4 求解模糊关系 (9) 4.5进行模糊决策 (10) 4.6 控制量的反模糊化 (10) 第5章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 (11) 附录 (15)

第1章绪论 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下,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转换效率低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成为阻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广泛应用的一个重点问题。智能控制是这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传统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而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中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方法。在光伏系统MPPT控制中,由于外界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则使用模糊逻辑的MPPT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有望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随着近年智能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模糊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被人们广泛接受。模糊控制的优点很多,例如:模糊控制器设计简单,不需要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模糊规则用自然语言表述,易于被操作人员接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转换成数学函数,易与其他物理规律结合,便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模糊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响应快,对复杂的被控对象能有效控制,鲁棒性和适应性都易达到要求。模糊控制以其适应面广泛和易于普及等特点,成为智能控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实用的分支之一。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经济系统、人文系统以及医学系统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问题。本文正是基于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处理复杂,外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中,跟踪系统最大功率工作点,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从光伏阵列的原理和特性、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设计报告比较多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根据其不同的优缺点,然后选用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对模糊论域、隶属度函数计算,制定处模糊规则,设计出模糊控制器。最后建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天津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机器人设计 设计题目: 专业: 信息工程 班级: 08(1)班 组别: 学生姓名: 吴雪萍学号: 08509205 起止日期: 2011年3月1日 ~ 2011年 7月1日 指导教师: 刘岩恺梁景莲 同组人员: 课程设计题目机器人设计实验 姓名吴雪萍学号 08509205 班级 08信息(1)班 班级专业信息工程 组别组长组员 指导教师刘岩恺梁景莲 课程 设计设计家庭组机器人和机器人行走目的 课程 设计Vc++ 环境

课程 设计 任务用C++语言设计一个颜色识别的程序和一个机器人行走程序 和要 求 课程设计内容描述: 1(绪论 通过学习机器人设计2课程~学会了家庭组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的一些理论知识。了解了机器人方向识别~动手调试了全景摄像头和前置摄像头~设置了场地、球门、白线、足球等的颜色数值。 2. 颜色识别的产生 结合梁老师给的人脸识别程序~通过改变人脸模型建立颜色识别程序。 3. 平台的选择及搭建 根据刘老师给的参考资料~首先安装了DirectX9.0 SDK和Visual C++软件~然后一步步的按照老师所给的步骤~先建立基本界面~接着编制串口通讯控制机器人 的程序~读取距离传感器信息等~最后得出了机器人行走程序如下。 课程设计源程序: 机器人行走 // VoyTest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VoyTest.h" #include "VoyTestDlg.h" #ifdef _DEBUG

智能仪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0705 学号:07001193 姓名:孙少秋

摘要 单片微型计算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军事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Abstar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with the ultra-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rth, and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strong function and high cost perform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energy-saving devices, military devices, robots, industrial control and many other areas to make product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instrumentation, both to improve the product's features and quality, but also reduce the cost and simplify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CU to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pplications.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2、问题描述 (3) 3、源程序 (3) 4、运行结果 (6) 5、总结 (7)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BP网络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BP网络的学习算法 2、熟悉matlab语言在智能控制中的运用,并提高学生有关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要求:充分理解设计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 问题描述 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训练样本为3对两输入单输出样本,见表7-3。是采用BP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并针对一组实际样本进行测试。用于测试的3组样本输入分别为1,0.1;0.5,0.5和 0.1,0.1。 表7-3 训练样本 说明:该BP网络可看做2-6-1结构,设权值wij,wjl的初始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学习参数η=0.5,α=0.05.取网络训练的最终指标E=10^(-20),在仿真程序中用w1,w2代表wij,wjl,用Iout代表 x'j。 源程序 %网络训练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xite=0.50; alfa=0.05; w2=rands(6,1); w2_1=w2;w2_2=w2; w1=rands(2,6); w1_1=w1;w1_2=w1; dw1=0*w1;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k=0; E=1.0; NS=3; while E>=1e-020 k=k+1; times(k)=k; for s=1:1:NS xs=[1,0; 0,0; 0,1]; ys=[1,0,-1]'; x=xs(s,:);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1=w2'*Iout;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检测与控制实验中心万文略、彭小峰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杨泽林、杨继森、庄秋慧 课程设计目的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智能仪器理论和实验课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仪器。并写出设计研究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上获得智能仪器设计的经验,掌握仪器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方法。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智能仪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N结传感器的温度测量仪设计 智能仪器的组成一般包括: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外围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键盘、显示)、数据记录、转储(保存、打印)等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其外围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本文对其中关键部分做简单介绍,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行课程设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选择1N4007整流二极管,其正向偏置工作时PN结上的结电压满足 (式1-1) α,γ是由PN结参数决定的常数 Ugo:硅半导体在OK温度时禁带宽度与电子电荷q的比值。 由式1-1可以看出,PN结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性。 据文献记载,当温度变化一度时,结电压变化2mv左右。由式1-1可知,温度变化曲线为指数型非线性变化。其正向偏置电流应保持恒定。 2.放大电路设计 (1)选择放大器 PN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1度时大约变化2mv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选择合适的集成运放来设计放大电路,选择运放时应考虑运放的温度系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 可供选择的运算放大器有OP07、LM324等。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DOC)

HUNAN UNIVERSITY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 统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2017年5月30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的研究进展 (2) 2.1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2) 2.2 几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 (3) 第3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模糊控制器 (7) 3.1 模糊化 (7) 3.2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 (7) 3.3 解模糊 (7) 第4章 MPPT模糊控制器设计 (8) 4.1选择观测量和控制量 (8) 4.2 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模糊化 (8) 4.3 制定模糊规则 (9) 4.4 求解模糊关系 (9) 4.5进行模糊决策 (10) 4.6 控制量的反模糊化 (10) 第5章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 (11) 附录 (15)

第1章绪论 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下,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转换效率低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成为阻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广泛应用的一个重点问题。智能控制是这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传统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而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中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方法。在光伏系统MPPT控制中,由于外界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则使用模糊逻辑的MPPT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有望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随着近年智能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模糊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被人们广泛接受。模糊控制的优点很多,例如:模糊控制器设计简单,不需要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模糊规则用自然语言表述,易于被操作人员接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转换成数学函数,易与其他物理规律结合,便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模糊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响应快,对复杂的被控对象能有效控制,鲁棒性和适应性都易达到要求。模糊控制以其适应面广泛和易于普及等特点,成为智能控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实用的分支之一。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经济系统、人文系统以及医学系统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问题。本文正是基于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处理复杂,外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中,跟踪系统最大功率工作点,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从光伏阵列的原理和特性、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设计报告比较多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根据其不同的优缺点,然后选用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对模糊论域、隶属度函数计算,制定处模糊规则,设计出模糊控制器。最后建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智能小车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智能小车设计 打开命令行终端的快捷方式: ctr+al+t:默认的路径在家目录 ctr+shift+n:默认的路径为上一次终端所处在的路径. linuxubuntu:~$ linux:当前登录用户名. ubuntu:主机名 :和$之间:当前用户所处在的工作路径. windows下的工作路径如C:\Intel\Logs linux下的工作路径是:/.../..../ ~:代表的是/home/linux这个路径.(家目录). ls(list):列出当前路径下的文件名和目录名. ls -a(all):列出当前路径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名,包括了隐藏文件. .:当前路径 ..:上一级路径 ls -l:以横排的方式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total 269464(当前这个路径总计所占空间的大小,单位是K) drwxr-xr-x 3 linux linux 4096 Dec 4 19:16 Desktop 第一个位置:代表的是文件的类型. linux系统下的文件类型有以下几种. b:块设备文件 c:字符设备文件 d:directory,目录 -:普通文件. l:连接文件. s:套接字文件. p:管道文件. rwxr-xr-x:权限 r:读权限 -:没有相对应的权限

w:写权限 x:可执行权限 修改权限: chmod u-或者+r/w/x 文件名 chmod g-或者+r/w/x 文件名 chmod o-或者+r/w/x 文件名 第一组:用户权限 第二组:用户组的权限 第三组:其他用户的权限. chmod 三个数(权限) 文件名 首先根据你想要的权限生成二进制数,再根据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的三位数 rwxr-x-wx 111101011 7 5 3 chmod 753 文件名 rwx--xr-x 第二个位置上的数字:对应目录下的子文件个数,如果是非目录,则数字是1 第三个位置:用户名(文件创造者). 第四个位置:用户组的名字(前边的用户所处在的用户组的名字). 第五个位置:对应文件所占的空间大小(单位为b) 第六~八个位置:Dec 4 19:16时间戳(最后一次修改文件的时间) 最后一个位置:文件名 操作文件: 1.创建一个普通文件:touch 文件名 2.删除一个文件:rm(remove) 文件名 3.新建一个目录:mkdir(make directory) 目录名 递归创建目录:mkdir -p 目录1/目录2/目录3 4.删除一个目录:rmdir 目录名.//仅删除一个空目录 rm -rf 目录名//删除一个非空目录 5.切换目录(change directory):cd 路径 linux下的路径分两种 相对路径:以.(当前路径)为起点. 绝对路径:以/(根目录)为起点, 用相对路径的方式进入Music:cd ./Music 用绝对路径的方式进入Desktop:cd /home/linux/Desktop

智能家居课程设计报告

南通大学 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 班级:电115 姓名:刘家辰 学号: 1112002083

目录 1 引言 (3) 2 系统设计 (3) 3 硬件设计 (4) 3.1单片机的选型 (4) 3.2温度监测模块 (5) 3.2.1 温度传感器简介 . (5) 3.2.2测量原理 (5) 3.2.3电路仿真 (6) 3.3烟雾监测模块 (7) 3.4 Zigbee 模块 (8) 3.5报警模块 (9) 3.6键盘输入模块 (10) 3.7液晶显示模块 (11) 3.8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 (11) 4 主机软件设计 (12) 4.1主机程序整体框架 (13) 4.2无线发送 / 接收程序 . (13) 4.3温度监测节点程序 . (15) 4.4烟雾监测节点程序 . (17) 4.5红外热释电监测节点程序 . (18) 5 设计体会 (20)

6 参考文献 (20) 7 附录 (21) 主机电路原理图 (21)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联网的推出是 时代发展的需要,“三网合一”、“ 三屏合一” 等新概念不断提出,智能家居 成为未来家居的发展方向。智能家居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家居智化,继而实现住户舒适最大化,家庭安全最大化。智能家居通过 其智能家庭控制帮助人们改进生活方式,重新安排每天的时间计划表,并为高质 量的生活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2)智能家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降低能源消耗,操作成本最小化,帮助人们 节约日常能源消耗开支。 智能家居主要通过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实现,家庭控制网络是实现智能家庭控制 系统的关键。近几年,各种家庭网络推进组织相继成立,并各自推出了相 关建议和标准,但这些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的通信接口,相互间不兼容 , 无法提供家 庭控制网络的完整解决方案。因此,智能家居研究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是家用 电子领域缺乏统一的通信标准和互操作协议。 2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 1 所示。该系统采用主从方式,主机 负责接收无线信息、GSM远程报警、传感器阈值设置,从机负责温度、气体、烟雾、等环境信号采集处理及无线发送。本文研制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报警系统能够实时 监测煤气泄漏、火灾、电热毯过热等温度异常、外人闯入等危险状态, 并可实现电话号码报警,设置传感器阈值等功能。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题目: 班级:

关于智能窗帘的课程设计

关于智能窗帘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机械C(机电一体化) 1.学号:2010100203013学生姓名: 谢伟军 2.学号:2010100203027学生姓名: 李伟雄 3.学号:2010100203067学生姓名: 吴海富指导教师: 何伟 完成时间: 2013 年11 月10 日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前言 如今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方便、快捷、自动、智能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现代家庭生活环境中,居家环境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物理空间上,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环境,自动化的电子产品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窗是人心灵的眼睛,窗帘则是眼睛上的睫毛,窗帘在防止强光射入,帮助人们合理的安排时间,美化室内环境,保证个人隐私,增强居家环境方面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窗帘的自动化随之产生。 本产品是在学习机械原理及设计和电工学等知识,通过实践,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且人性化的思想理念也体现了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电学,力学,加工工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加强和拓展这些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学子们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我们能力、经验以及一些方面的知识有限,许多地方未能深入的研究,如有误漏之处,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课题分析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达到的功能和要求 (1) 1.3 设计内容和主要步骤 (2) 1.4 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2) 2机械结构设计 (3) 2.1 设计参数计算 (3) 2.2 机械部件的选择 (3)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 (4) 2.4 机械结构装配图 (5) 3控制电路设计 (6) 3.1 电机的选择 (6) 3.2 传感器的选择 (7) 3.3 PLC的选择 (9) 3.4 控制系统电路图 (11) 4 控制系统设计 (12) 4.1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2) 4.2 控制系统框图 (13) 4.3. 控制过程流程图。 (1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