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总结报告模板

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总结报告模板

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总结报告模板
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总结报告模板

生态城市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生态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又随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民本政府”在努力将“中国号”巨轮驶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城市、生态农村、清洁生产……这些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过去,环境问题被迫让位于经济,人们看见了臭名昭著的“锈带“,污浊的莱茵河,当日本的水洖病爆发世界开始反思:我们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在何方,蓝天绿水可否与高楼华社相映成趣? 生态城市,只是我们能给自己和下一代的唯一交代。所谓生态城市,并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单纯幻想,发展仍是其根本要义。在发展中与环境和谐共处,让生活处处赏心悦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生态城市理念对自然与资源的尊重是使一个城市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正因此,其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是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二:生态城市与经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city and economic)生态城市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 协调特点使其远远超出狭义的乌托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在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房的生态城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个人存在与价值的肯定与尊重,还可以享受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导的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高层次生活。生态城市绝不是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割裂,相反,是以对环境和资源的更长远保护更充分推进城市经济取得更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城市的经济效益,笔者有以下看法: (1)生态城市对房地产的助推作用。(Ecological c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r ics Real Estate) 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深圳地王”拍卖案就很好说明了这点。深圳地王”华侨城南部填海区定于12月6日进行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首次推出的3幅土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现已开始接受竞买申请。“此举标志着深圳湾填海区开发正式启动,市政府将其视为深圳城市建设迈向国际水准的里程碑”(南方都市报)。笔者了解到,目前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绿地去看上去仍然十分荒凉,但为何拔得“地王”头筹?是政府的远景规划给了其生命了,但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具有的全市最大规模的、具有全新生活模式的居住社区和湖景旅游区条件。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即使没有社会力量的倡导,它也是现行社会经济模式的宠儿。生态城市给了社会经济更美好的远景,社会经济也给了生态城市存在最强硬理由。房地产业向来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而生态城市理念将引导房地产走上个科学,更可持续发的道路,一条告别摩天大楼的路,一个让城市更人性化的理念。1998年开始的填海工程在深圳湾畔、华侨城南侧造就了这片占地2.9平方公里的土地;1999年建成通

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2

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2 为进一步加快天义城区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城市发展的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整体改造。 把改造工作与推动城市发展和转型相结合,与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相结合,将天义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拉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集中力量,整体推进。 动员全县各级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县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制定统一方案,按照统一标准,负责整体推进。 全县党政机关和各部门整体参与,抽调一批领导和干部专门推进此项工作。

由县级领导负总责,牵头单位、参加单位、所在地单位、业务部门、各乡镇(度假区)抽调负责领导和精干工作人员,组织部选派后备干部,分项目区组成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队,专项推进城中 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统一规划,综合配套。 坚持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力争到2015年对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地段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城市承载能力达到2万人的规划目标。 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要编制具体规划,细化实施步骤,突出 改造重点,明确改造目标。 改造的重点是涉及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严重影响城市发 展的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 道路、给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要同步建设。 改造必须连片开发,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将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成规划超前、功能完备、设施配套、建筑优良的城市社区。 (三)以人为本,妥善安置。 坚持房屋征收与被征收户安置同步进行,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 谐推进房屋征收工作。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姓名:李婷 班级:11景观1 学号:1110643127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的选择 (2) 1.2调研地的选择与目的 (2) 1.3实地调研后 (2) 1.4调研与分析方法 (2) 第二章城市人居环境 (3) 2.1概念 (3) 2.2研究内容 (3) 第三章武汉市人居环境调研 (4) 3.1历史发展状况 (4) 3.2城市发展现状 (5) 第四章武汉市人居环境分析 (7) 4.1交通部分 (7) 4.2居住区部分 (7) 4.3绿化部分 (8) 4.4污染部分 (9) 4.5人文部分 (9) 4.6提出的一些建议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城市地率先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议题被多次提出讨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领域,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从小见大”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调研,分析其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参考,从这一“小”的方面,找出城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关键这一“大”的方面。 相对“城市人居环境”,可能“城市环境”这一词大家更熟悉,若从最基本的说离不开城市是什么、城市具备什么,城市环境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又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因面临着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等城市问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本文从一个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对武汉市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从交通、居住区、绿化、污染、人文这些部分分别阐述问题和特点,并提出“屋顶花园”、“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城市多样性建设”等等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和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武汉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问题,而且也能发现其他城市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武汉类似的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共同问题无疑是为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敲响警钟,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指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久利益出发才能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舒适。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多样性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改造棚户区,意义深远。城市中一些脏、乱、差的死角得到了治理,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通过改造棚户区,不仅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探索建设“集中安置区”棚改安置模式 近日获悉,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由市政府统筹规划,拿出一定规模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与此同时,还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一、2020年前完成总目标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将坚持“疏”、“堵”并重,调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探索新的路径。目前正在组织全市各区和相关企业研究制订2016、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2020年前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总体目标。努力把棚改工作作为疏解人口的重要手段,破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地方立法,深入推动棚改工作。 二、探索“集中安置区”模式 北京市还将研究难以实现资金平衡项目的实施路径。针对难以实现资金平衡的棚改项目,由北京市财政局牵头研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亏损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原则和办法。同时,研究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承担这类项目的相应政策措施。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由北京市政府统筹规划,抓紧研究,拿出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 此外,还将对接在京央企棚改工作政策。建立北京市与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协调机制,就央企棚户区改造的立项审批、规划指标、剩余房源使用、属地政府配合支持等问题形成统一政策意见,明确计划任务和责任落实。 三、已搬迁居民4.3万户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底本市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北京市先后实施门头沟采空棚户区和丰台南、通州老城区等城市棚户区和京煤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建设筹集安置房7.3万套,搬迁居民4.3万户,有效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

对城市生态的感想和建议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感想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密集程度非常高的国家,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充满了高楼大厦,很少的城市才会给城市留下一片绿色的空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噪音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并且由于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水平仍比较低,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国当前的绿化工作仍是有着非常多的不足,导致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落后。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人们的眼界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于城市的绿化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绿化还可以逐渐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是城市绿化工作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面对这一情况,进行城市绿化工作已经使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由于城市的绿地具有着自净功能,对于缓解城市中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光污染等具有着非常有效地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进行绿化工作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然而,很多城市绿化没有抓住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从而降低了绿化的价值性。城市绿化意在调节城市气候,提高空气质量,最后综合考虑人们的各种需求,努力在气味、样貌、色彩等方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但是当前很多的城市绿化追求气派与名誉,花费大量金钱引进一些独特的东西,建设奇景,努力在城市中有个好的排名,这种追求丢失了初衷,失去了意义。 不根据实际情况的进行草坡铺设。进行城市绿化并不仅仅就是铺草皮的工作,一个城市的绿化标准也不是草皮面积的比例。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盲目的进行草皮铺设,认为这样就起到了城市的绿化作用,殊不知如果草皮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那么就会逐渐死亡,而且在死亡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化学药物,占用大量工人进行维护工作以及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反而浪费了城市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是违反生物学原则的,与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也是违背的。 只重视观赏价值,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虽然进行城市绿化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因为它改善了城市的面貌,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但是这绝对不是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使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强了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范围,构建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物质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完备的城市市政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引起“城市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包袱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人们怀念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 1 生态城市的渊源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1981年首次提出的,虽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说,生态城市的历史渊源却很久远。早在3000 年前,中国人就已形成了一套人类生态理念体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而在古代欧洲城镇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也能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愿望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或卫星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则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徘徊和停滞之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紧跟国际发展的趋势,自80年代初以来得到了迅猛复兴和发展,至1990年己经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不少城市已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如长沙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市,江西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区,云南提出要建绿色经济省,上海、大连、株洲等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并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 生态城市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途径与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际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内容,并以XX市和崇明绿华阳光生态示X区规划为例,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性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示X园区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途径与措施XX 崇明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进展 国际上正式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理想国”的设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M.Vitruviius)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经验,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与规划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把对健康、生活的考虑融汇到对自然条件的选择与建筑物的设计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L.B. Alberti 1452)、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16世纪英国摩尔(T.More)的"乌托邦",18-19世纪中,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Rowen,1852)的"新协和村",西班牙索里亚(A.Soria,1882)的“线状城”等设想中都蕴含有一定的城市生态规划哲理。 19世纪末叶,以玛希(Geoge Marsh)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和规划工作者的规划实践,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玛希(1864)首次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鲍威尔(Powell 1879)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英国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 法国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930)的“光明城”,英国恩维(R.Unwin,1922)的“卧城”,赖特(F.Wright,1945)的“广亩城”等工作丰富了生态规划的内容。后来的芝加哥大学人类生态学派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均进一步强调了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美国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McHarg,I.L.)在1960年代指出,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 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的某种用途进行的规划。后来直至1980年代,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态规划仍大部分倾向于土地的生态利用规划,王祥荣(1995,1998)提出,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来看,生态规划应不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从以上学者的论点可以认为,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30%左右,处于初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XX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前景广阔。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将为此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的理想城市

我的理想城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它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随之,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关于理想城市模式纷纷提出自己的理念。 而我心中的理想城市,城市人口不超过一百万,人口密度不高于5000人。城市临近大海,夏天有凉爽的海风,冬天较为温暖不干燥。城市是由一个城市中心区域与多个独立的卫星城组成的,每个卫星城之间以发达的“交通走廊”和“通讯信息网络”相互连接。城与城之间的高速路的设立与自然相结合,形成城—郊—城的形式,而郊区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点,城市的郊区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们穿梭于各个卫星城,既能体味到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也能体验到乡村田园的闲适与恬静。使人们的生活具有张弛有度。在卫星城中,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还有一定的商业中心,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就业,人们居住在独立的卫星城中,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着生产与生活。这样大大降低了通往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在卫星城中,由于交通距离的减少,从而减少了人们出行所需的时间以及能耗,大大提升了生活效率。我们不必为了去某个地方而在公交车上等待数个小时,或因为堵车而长时间等待。改变城市交通结构,以公交车交通方式为主,公交车采用环保燃料并且公交车的停靠站点在一些办公密集区的建筑地

下层设立停靠站,以减少人们上班所需的步行时间。并且设置些绿色通道,人们可以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减低汽车使用量,做到低排放。进而为低碳城市的建设做贡献。工厂设置在城郊,工厂与城市之间有宽度不小于2公里的绿化隔离带。 我的理想城市是一个生态城市,她的发展是无线延续的可持续过程,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体系。首先采用低消耗,低污染,以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发展自身产业。其次,具有适当的空间布局,将城市居民与人工化环境相协调。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更加适宜人居住。再次,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活动,使生产结构更加合理化,可持续化。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循环。 我的理想城市中的居住或办公建筑高度不超过40层,建筑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并运用节能建筑原理,降低建筑能耗。并且拥有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足以抵御长时间特大暴雨,并且充分利用内河湖泊进行防洪排涝,此外,在江滨海边建设步行体系,并设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形成独特的城市滨水景观。另外,城市中的一切尽在电脑掌控。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我的理想城市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并不是单独的一栋大楼,而是分散在各个卫星城中,一个卫星城中的图书可以在各个卫星城中借还。并且各个卫星城都有各自的商业服务设施,有许多活

红谷滩中心片区控制性规划D4、D6地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红谷滩中心片区控制性规划D4、D6地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补偿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我市旧城改造步伐,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经研究决定对该地块(四至范围为红谷中大道以西庐山南大道以南、丰和中大道以东、飞虹路以北)进行改造。通过初步调查摸底,该地块需征收国有土地房屋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被征收户约户。为做好该项目范围内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该工程实际,制定如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一、征收范围 红谷滩新区D4、D6地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所有房屋及其附属物。(见附件图) 二、征收部门和征收实施单位 (一)征收部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住房与城市建设局(二)征收实施单位:南昌市红谷滩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 三、被征收人 征收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房屋所有权人。 四、征收补偿签约期限和搬迁期限 (一)征收补偿签约期限:自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发布的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起至2017年月日止。

(二)现场搬迁经验收组验收合格后,被征收户凭搬迁验收单签订协议,办理安置补偿手续。 第一部分城市私房、单位产权房 (一)城市私房、单位产权房:凭南昌市房屋登记机构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确权凭证为补偿依据。 (二)被征收房屋的面积和用途,以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的为准。 (三)非住宅房屋性质(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和面积以房屋登记簿记载的为准,无房屋登记薄的以房屋档案记载的为准。若房屋登记薄、房屋档案无记载的,以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组成的认定组认定的性质和面积为准。 房屋登记簿或房屋档案载明经营性面积的,按照载明的面积进行补偿。 (四)未登记建筑的认定和处理 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征收补偿、补助及奖励 对被征收人给予被征收房屋价值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停产停业损失等补偿,按本方案相应规定给予补助和奖励。 被征收房屋价值和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按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计算。被征收房屋的价值和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从未停止。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界保持相对和谐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快速增长,人类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化自然的步伐。加速了对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的破坏。研究城市与农村人居生态化的问题迫在眉睫,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是有现实而伟大的意义。一.人居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特点 人居环境是由英文HumanSetdements转译而来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空气、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人工环境(即人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城镇、风景、交通等物体、景观或空间)、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和心理环境(即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

人居环境具备以下特点: 1.崇尚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并保护自然。 2.经济高效: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利用。3.乡土特色: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分类利用。4.生态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环境舒适。6.适应发展;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7.人本关怀: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同,人居环境可以有农村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 1.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空气污染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缺水问题严重③“垃圾围城”问题严重④噪音污染、光污染明显⑤城市人口急剧增加⑥交通拥挤严重⑦工业化污染严重⑧城市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等问题。主要对策如下:①建设生态社区: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②发展绿色空间: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

浙江省—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

浙江省2013—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序言 (3) 第一章、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现状情况 (4)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成效 (4)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 (4)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5) 第二章、规划总则 (8) 一、规划依据 (8) 二、指导思想 (9) 三、基本原则 (9) 四、规划期限 (10) 第三章、规划目标 (11) 一、总体目标 (11) 二、分期目标 (11) 三、年度计划 (11) 四、各市计划 (12) 五、土地和资金需求测算 (14)

第四章、实施要求 (18) 一、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18) 二、做好征收安置补偿分配 (19) 三、严格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19) 四、提升项目改造建设品质 (19) 第五章、保障措施 (20)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 二、强化要素保障 (20) 三、加强监督检查 (21) 四、健全法规政策 (21) 附件一:全省已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情况一览表 附件二: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度规划目标情况表 附件三: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及投资需求情况表 附件四:2013-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征收(拆迁)项目表(略)附件五:2013-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建设项目表(略)

序言 城市棚户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老旧、使用年限久,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城市棚户区改造,既包括集中成片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也包括非成片的危旧房、城市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 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加快棚户区改造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活富足、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基础性工作。 为有序推进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国发〔2013〕25号)文件精神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工作部署,在各市县开展城市棚户区现状调查和编制改造专题规划的基础上,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本规划。 本规划深入分析了全省城市棚户区现状,根据今后五年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需求,提出了2013-2017年全省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

我心中的公园城市 我心中的公园城市作文3篇

我心中的公园城市我心中的公园城市作文3 篇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我心中的公园城市我心中的公园城市作文1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每一个城市的沉淀与积累,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她们不受限于一个所谓的模式,因为任何一个模式的移植,就像给一个城市涂上了浓厚的胭脂,镶上了庸俗的金牙。 文明城市,或是文化故都,或是风景名胜,或是国中经典,或是海外遗风,各有千秋,各俱特色。但在我心目中的文明城市,我却更注重文明城市的内涵,更加强调城市的有序和规范这一特点,我认为良好的城市秩序和规范的城市生活才是文明城市的本质。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街道整齐干净,天空中不再弥漫着灰尘,地面上不再有垃圾、污水,白天可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到满天的星星。人们都能安居乐业,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饭吃,街上不再有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流浪者,他们能够得到家人的善待或者政府的救助,能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心目中的城市不仅仅是高耸入云的大楼,繁华的街道

最重要的应该是人们要有文明的行为和美丽的环境。 我心目中的文明城市,公交车有专门的爱心座椅,而坐在这些椅子上面的人,是那些真正需要他们的人,老弱病残孕吗,在车上重点照顾的对象;在乘扶手电梯的时候,会自觉站在右侧,将左侧留给那些需要快速通过的人,在人多的时候,自觉排队。 我心目中的文明城市,人们都注重素质和文化教育,有更高境界的娱乐享受,不会只聚集在灯红酒绿的地,觥筹交错,面红耳赤,乐而忘返。 我心目中的文明城市,有店铺的商家,不再占道经营,将公共场所当成私有的地盘。 我心中的公园城市我心中的公园城市作文2清晨,淡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微风轻拂着路旁的树木,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来回地蹦跳着,一切都仿佛在告诉人们:我所在的环境是多么的优美。 鲜花绽放,绿草如茵——这就是我心中的生态城市,它与别的城市不同:你看!鲜花随风跳起的了优雅的舞蹈,还带给大家一股股幽芳和清香;小草绿油油的,好像给城市披上了一件绿装;五颜六色的蜻蜓在半空中嬉戏,令城市的.景色更添几分美丽。公路上,汽车再也没有排放出废气了,因为人们发明新的清洁环保能源。人们常说:“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垃圾数量大大减少,

棚户区改造政策汇编

棚户区改造政策汇编 一、棚户区改造简介 (一)?棚户区由来 最早的棚户区多是在一些工矿区搭建的供劳工居住的劳工房。解放后,原有的一些棚户区未能及时得到整治和改造,而且还在一些厂区和矿区周边陆续建设了一大批过渡性的简易房。目前棚户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经梳理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和全国棚户区改造实施情况,目前我国棚户区主要有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和城市棚户区四类。 (二)?棚户区改造工作由来 2004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2005年,在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中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提出加快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2008年,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将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全国棚改启动。2014年陈政高履新住建部,工作重心向棚户区改造转移,棚户区改造成为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经梳理《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等相关政策,结合各地区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成效,开展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希腊oikos(住所)加上logos(学科)组成okologie 衍生而来,意即研究环境中的生物。现代生态学概括为:研究决定生物分布及其量度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简言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环境总和。其与生态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在参与编写《乌鲁木齐市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及《乌鲁木齐市南郊绿色长廊生态建设项目》中,将林业生态规划理念运用到人居环境中去,得到较好的评价。因此,特撰写此文,望能给从事林业咨询人员借鉴。 标签:人居环境、生态学 前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森林是自然生态的主体,是人与环境和谐的重要因子。认真研究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是林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人居环境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所有人类聚居形式的环境为研究对象,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1 林业工作者关注“人居环境”的必要性 人居环境是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起来。它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从而使人类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是:建设规模大,动用资金多,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与部门广。城市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以及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等等,都已成为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而在生态建设项目中,往往涉及此领域,因此,这就要求林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迅速掌握人居环境的理论,在生态建设项目中,提高将生态理念与人居环境良好结合的能力。特别是人居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建设项目中,更应该将二者和谐统一。 2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良好聚居环境为目的的。而生态学则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目的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也就是在一切的生产、生活活动中,要有生态的意识,要尊重自然,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现在以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例,说明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如下: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分解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 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 姓名:卢程 班级:1334501 学号:1133450116 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

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 一、背景介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 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 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将雨

想象作文:我梦想的城市

想象作文:我梦想的城市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和写作的小女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出家门口,顽皮的阳光在我的脸上爬来爬山去。我微笑着,和可爱的大自然一道共同分享和煦的阳光。仿佛在我面前出现了一座大城市,这个城市里,一共被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汽车们的天堂,汽车就是各种各样的动物,我们骑上去,而且没有任何污染、很环保的;第二层是人们居住和散步的地方;第三是魔术学校,人们都会去这个地方学习魔法。因为人们喜欢用魔法变东西,例如:树木,花朵,小草,各类动物,建筑……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绿色,所以我也想去学魔法。 那里,人们的房子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水果做成的,学校是在空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漂亮的翅膀,学校有八层楼,是按一个年级为一层分的,还有白色的云朵做成电梯。让人站在上面自己有在飞一样的感觉,很惬意。学校的教室是完全自动化的,你想要在教室里拿什么东西,只要大声地说出来就行了,自动手臂就会给你拿来,放在你的手中,真是一个全能的学校啊!我敢保证谁到了这个学校,都会喜欢她、迷恋她的,因为它太好了,没人会拒绝她。 这个城市里,大人们的工资很高,至少有一万块钱。小孩的零花钱是每个月能上100块,我们的衣服都是自己用画

笔画的-- -画什么都可以变成真的衣服。画出来的图案,都很有创意,又很新颖并且实用。我为自己画了150套衣服,有长裙,短裙和连衣裙。我是长头发姑娘,那里的一年四季都是春天,让人感到每一天都是心旷神怡,高高兴兴的。因为春天给人带来的好处举不胜举。树叶变绿了,小花散发出芳香了,小草变的生气勃勃……所以我们最喜欢春天。 那里的学校,家长和老师都非常爱学生,不训斥,会对我们讲清道理,不会对我们总是紧绷着脸,而是会表扬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的学习进步,天天向上,永不后退,都会让我们成为老师心中的佼佼者,成为爸爸妈妈心中的乖乖女,成为叔叔阿姨心中的好孩子。这个城市也没有悲伤,每天都是欢声笑语伴随着我们成长,那该是多么地幸福啊! 我梦想的这个城市也没有贫穷、没有疾病困扰着我们,人们能够和平安宁,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希望这是真的,希望这些都能变成现实。这个美丽的城市,就是我心中一个永远的梦…… 老师评析: 孩子的眼睛,永远单纯;孩子的心理,永远天真!梦想中的城市,写出了孩子的理想。本文童趣十足,富有想象;行文也比较流畅,源于孩子原生态的文章。坚持多读书、多写多练,眼界宽了,积淀多了,思路顺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人居环境与生态城市

浅议人居环境与生态城市 摘要:从人居环境概念入手,综述了人居环境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引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概述其内涵及特征,最后为创造适合人们生活的良好居住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生态城市;建议 亚里士多德在2000 多年前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可见,人的生存和发展 是人类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的内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更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追求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人不断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在新的世纪,一个不适宜现代人生存的城市自然会被淘汰,一个窒息人的发展的城市必将衰落。因此,许多城市都在为改善各自的人居环境、创造适合现代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1人居环境的概念与内涵 人居环境科源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类聚居学,他不拘泥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的概念,强调从整体上来考察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问题。道氏将其划分为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 5个基本构成要素,提出了研究人类 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1] 。 在我国,明确提出“人居环境”一词只有 10余年的时间,而后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运用。我国学者吴良镛在道氏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基础上,认为“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提出要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融合”为核心来建构人居环境科学的学术框架,拟定其研究领域有:①居住系统; ②支持系统;③人类系统;④社会系统;⑤自然系统;⑥跨系统研究[2] 。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聚居环境状况引起了广泛重视, 相关的理论成果也大量涌现。邹德慈认为应从人居环境科学的高度审视城乡规划问题 [3] 。吴良镛、毛其智提出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人居环境的 发展[4]。刘平等对城市住区人居环境进行了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探讨[5] 。李长坡等建立数学 模型,探讨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定量关系[6] 。熊鹰等进行了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的研究[7] 。这些文献都是从不同学科领域探讨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关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