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淑英徐晓峰

(北京市气象科学研兜所,北京.100089)

摘要

通过对能见度与地面常规气象要素相关普查和对1990~1998年问08时能见度、空气提度和风速平均值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低自E见度、大湿度和小风速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是空气攫度和地面风速,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是≥8嘛的空气湿度和42=/s的地面风速.分析了能见度与常规空气污染物(SO,、PWIO、TSP)日平均浓度的相关性.表明能见度的变化与污染物浓度的高低密切相关,且采暖季尤为明显.进行7能见度与SO,、PWIO、TSP浓度、相对湿度、风速及08时24h变压和变湿七个因子的多元回归相关分析,表明这七个园子的共同作用与能见度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冬、秋和夏季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夏季相对较差,为0.777.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气象条件.空气污染.影响因索。

l引言

能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低能见度的出现更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各种危害,常常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低能见度天气属灾害性天气,探讨和掌握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素是预测能见度的基础,是城市减灾所需。

以往有关研究表明,空气中飘浮的细小颗粒物对光具有吸收和数射作用,颗粒物的增加会导致大气透明度降低.使大气能见度恶化.而空气中飘浮的细小颗粒物大部分是来自大气污染物的捧放和转化,因此,能见度的变化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有关研究还表明,造成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雾o’”。雾之所以影响能见度,是因为形成雾的主要条件是空气湿度大.风速小.这两个条件也是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容易造成或加重空气污染的主要条件“1,而且有关研究也表明,“水汽、雾滴本身会增大光的吸收和散射。因而会对大气能见度降低有贡献”1.

考虑资料索取和资料处理简便易行,本文着眼于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要素和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与能见度的相关分析,以及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与能见度的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北京地区能见度的影响因素,为城市能见度预测预报莫定基础。

2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资料为:①1990~1998年北京观象台地砸常规气象要素(每日四次定时观测)资料:②1998~2000年7月北京市监剥中心城区自动监测站SO,、TSP日平均浓度和1999年4月~2000年7月PMIO日平均浓度。

3气象条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3.1大气能见度与地面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普查

利用历史资料对能见度日均值与同步地面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每ElM次).p.--次加工资料进行单相关系数计算.所选因子为:各时段温,压、湿、风及其日均值和08时段的24h变湿、24h变压、24h变温.将计算结果按相关系数大小顺序排列,相关系数绝对值>/0.2者列入表I。

要素8时湿度日均程度14时量度20啪座2对攫度日均风琏春季

.o.522.0.4590399相关系教-0.6so-0.635"-0577要素8时攫度日均矗度H时覆度20时墨虞8时变进2时湿度夏季

-o629-0.534-0.404-O.403相关系数_0.661'-0.640要囊日均涅度8时茬度l{对褪度2D聍蘸度日均风蔫2I于基度戢季

-O.633-"0.啦5n803吨583相关幕数-0.755-0.74l要素日均浸度8时漫度2时墨度20对越度

日均风遣14时湿度冬季-0.656-0,644O,眈4

-0623相关系数"-07s7-0747由表1可看出.各季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中前四位均为各时段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均为负值,说明能见度距离与相对湿度呈现明显的反相关,其中冬、秋季以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春、夏季以08时相对湿度相关性为最好。从第五位开始出现日均风速,第七、八位以各时段风速为多,说明风

孽蓼能墨妻的影响仅次于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为正,说明能见度距离随风速的增大而增高(沙尘暴、扬沙、扬尘天气除外)。然后是08时段的24h变压和24h变湿较多,能见度与变压的相关系数为正,与变

序号日10

1I12

要素日对变涅目对风速B时变压¨时且逮2时风速

春季

相关系数w03640.333031602930

259

要囊8时风速日均风速2时沮度1{时诅度】4时风遮

夏季

报关系数0.2670、245一02350.2J80210

要秉8时风速2时风速H时风速B时变温日时变压20时风速戡季

相关系数05】0n4550442-0437O3890

263

要素2时风速14时风速8时风连8时变压8时变湿20时气压冬季

相关系数054BO.5。505030443一0'1260

380

湿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能见度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随湿度的增大而降低。表中气温仅出现于夏季,而且相关系数相对较小-说明气温只在夏季对能见度有所影响,这可能是夏季强日照和高温对光化学污染有促进作用的原因,该问题有待以后专题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表明,影响能见度的气象条件主要是空气湿度,其次是风速,08时24h变压也有一定作用.

3.2大气能见度可视距离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

圈l08时能见度与风速和相对湿度年际变化圈20B时低_&见度、大湿度及小风额年际变化图1为北京市观象台08时平均能见度(km)、平均风速(m/s)和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曲线.由图l可看出.能见度与风速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只在1993、1994年略有差异.即90年代初期平均风速较小,能见度偏低.90年代中期平均风速较大.能见度的可视距离也较大,90年代末期平均风速相对减小,而能见度也相应下降: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能见度有较为明显的反相关。

3.3低能见度日(≤lkm)及大湿度(≥80%)日、小风速(≤2m/s)日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图2为观象台08时低能见度及大湿度日、小风速日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曲线。由图2可看出,低能见度日及大湿度日、小风速日出现频率的年际交化趋势相一致.即1990年、1994年和1998年低能见度日、大湿度日和小风日出现频率都处于相对峰值期,1993年和1996年都处于低值区.说明大湿度(≥8096)和小风速(≤2m/s)的出现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分析说明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能见度的优劣变化具有显著作用.

4空气污染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4J1大气能见度与空气中,骘规污染物浓度的依赖关系

对1998~2000年7月31日之间各季日均能见度与s嘎、PllO和TSP日均浓度作散点图,并进行趋势分析.图3为1999~2000年采暖期日均能见度与S国浓度的依赖关系.图4是1999~2000年采暖期自}见度与PMIO浓度的依赖关系.其它图略.

圈3为1909~2000年采暖期日均鸵见度与SO=浓度目41999~2000年采暖期日均能见度与PMIO浓度

各季日平均能见度与主要污染物浓度相关性表达式如下:

采暖季:YL=-91.637(In(SOz))一61.009r=O.762

y2=-88.439(1a(硼10))-45.105r=O.8508

Y3=-270.45(tsp)+225.69r=O.614

秋季:Y,:_475.35(SO:)+128.5r=O.326

Y2=-0.1353(in(pmlO))+O.7945r=O.8709

Y,=-266.88(tsp)+204.93r=O.676

春季:Y1=-33.116(In(S凸))+38.834r=O.4078

如=-66.926(In(pmlO))+19.198r=O.6199

Y产一70.66(tsp)+186.47r=O.3756

夏季:Y。=-60.741In(pml0))+14.851r=O.4955

Y2=-246(tsp)+213.14r=O.353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1)能见度与PWIO和S0:的对数形式相关性更为显著.(2)各季均以与PMIO的相关系数最大.(3)与S02浓度的相关性以采暖季最好,相关系数为0.762.以夏季最差,仅有O+17;与PMIO的相关系数咀秋季最大,为0.8709。采暖季次之.为0.8508.夏季最小,为0.4955?与TSP的相关系数以秋季最大。为0.676,采暖季次之,夏季最小,为0.353。总起来讲,采疆季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好于其它季节.而夏季相关性相对最差,这可能是由于非采暖季大气污染源减少,导致空气中污染物粒子含量少的缘故。

要素日

相对谩度嗍10风建丁sP气压S也

春季0.1630.146

0.6060.4fi20.蚰也190

相对湿度PWIOTsP风速■水量气压

夏季02130.198

0.1蛎

0,7860.4990212

州10相对攫虞TsP风遣SO=气压

敢季0,曲O.383

0.8】30.7540.876O616

PWIOSO,相对邂度风速TsP

冬季O.舶9

O.6940.845

0.8S0.831

由表2看出,春、夏季以与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为最大,分别为0.606和0.785?与PWIO的相关系数次嘉姿糍凳最O.大46,2和在O,.499以;08芑襞鬈貉篙潞鸶蒸篙&0篙予善嚣蒜;德黼裟相关系数为最大,在.以上.秋季以与相对湿度相关系效次大,为?764?与。I卵最謦舞璺愿翼凳多系数薮太,‘分别为0.676和0.616.与s嘎的相关系数较小,为0.39.冬季与s嘎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831和0,809,与风速和TSP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0.694和0.645?

52能见度与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共同作用下的相关分析

综台上述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有关地面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以08时为例。选取如下7个影响因子进行能见度与有关气象园子和污染物浓度的多元回归统计.

所选因子:

xl:LN(日均S02浓度(mg/m3))

x3:日均TSP浓度(mg/Ⅲ3)

x5:08时相对湿度(%)

x7:08时24h变压(hPa)

多元回归相关表达式如下:

x2.:LN(日均P1lIIIO浓度(mg/m3))x4.:08时风速(mls)

x6:08时24h变湿(%)

Y=一38.9079—9.8775xl一76.1235x2+47.0644x3+6.2948x4—1.1209x5+0.2672工6+O.0086x7r=0.77759

春季:

Y=-22.3934+1.414xl一81.3779x2+121.6988x3+3.5373x4—1.389x5—0.0662x6+O.7353x7,=0.81176

夏季:

Y=5.2374+0.2975xl一5.5409x2—0.6756x3+1.1344x4—0.1271x5—0.038lx6+0.0604x7r=0.88999

秋季:

Y=4.9467—10.4965xl一43.1695x2+68.095Ix3+10.5933x4—1.2068x5—0.5562x6+2.0395x7r=0.87918

冬季:

通过上述计算分析表明.所选有关污染物和气象条件7个因子的若同作用与能见度的相关性以冬季为最好,其相关系数最大,为0.89,与秋季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为0.879,春季相关性最差,相关系数为0.777.春季相关性差可能是北京地区春季风沙天气较多所造成,这有待以后进一步探讨。从表达式中各园子系数来看.夏季和秋季以TSP的贡献最大,PMIO次之,以24h变湿贡献最小。春季和冬季以PMl0对能见度变化的贡献最大,冬季以风速妁贡献次大,以24h变湿贡献最小。春季以TSP贡献次大,以24h变压贡献最小。污染物中以PMIO和TSP的贡献为大,s02相对较差。气象条件中以风速贡献最大.相对湿度次之,以24h变湿贡献最小。总起来看,污染物对能见度的贡献要大于气象条件.

6结语

(1)从气象条件对能见度影响分析来看.能见度与空气湿度的相关系数最大,风速次之.夏季气温对能见度也有一定作用.08时平均能见度与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1km的低自&见度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与大湿度(≥8啡)日和小风速(≤2m/s)日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相一致。说明大湿度和小风速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说明空气湿度和风速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

(2)从能见度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系数来看,能见度与PMIO和S如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各季均以蹦lO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为最大,污染物浓度对e&见度的影响冬季最为明显,秋季次之?夏季较差.

(3)能见度与同期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较表明.春、夏季以与空气湿度相关系数最大,秋、冬季以与蹦10浓度相关性系数最大。春、夏、秋季以空气湿度、PMIO、TsP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素一冬季以蹦i0、S嘎、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素.

(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空气中常规污染物(PMIO、TSP、S00和空气湿度、风速、08时24h变压及变湿的共同作用与能见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5)从大气污染治理角度讲,如果能有效控制P~llO和SO:摊放,对改善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特别是秋、冬季的大气能见度,将会收到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I苏罐黼苷.北京地区太气能见度与太.t污染的美累韧攮.大气科学?l蚋6.6?V01.10?m2p1M~144

2桨秀蚌等,砰和浩特市区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的特性丹析.冉董古气象t1098.I.P35~38.

3盂燕军肆.北京地区太雾日大气污辩状况及气曩鲁件分析,气曩-20003一P40~42.

4赵习方等.北京地压低能见窿区域分布桁探.第几届全田大气环境学术论文囊,2000.10P30~35

s王嘏英.北摩地厘PI_10污囊特怔盈萁与气晕拳件的相芙分析.莽^届全厦文气耳墟学术论文寨,2000-10,P13~】8

352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淑英, 徐晓峰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北京)

被引用次数: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耀东.秦丽北京地区雷暴大风天气气候学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会议论文]-2006

2.吴彬贵.解以扬.吴丹朱.王亚男.汪东升京津塘高速公路秋冬雾气象要素与环流特征[会议论文]-2009

3.王彦.王庆元.吴丹朱.贾惠珍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会议论文]-2007

4.杨晓亮.柴东红.杨敏河北南部雷暴大风天气分析[会议论文]-2008

5.张永欣.陈彬.姚青气象因子对天津城区冬季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会议论文]-2010

6.伍禹新.吴旭丹国庆期间地面形势与首都能见度及演变分析[会议论文]-2009

7.陈露.顾雷首都机场雾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会议论文]-2006

8.钟连红.杨明珍北京市大气能见度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城市管理与科技2001,3(1)

9.叶堤.蒋昌潭.王飞.YE Di.JIANG Changtan.WANG Fei重庆市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6)

10.王强.邓北胜.徐怀刚.周小刚.李金香.张蔷北京城市雾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会议论文]-2001

引证文献(2条)

1.王淑英.孟燕军.赵习方.徐晓峰北京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气象科技 2002(5)

2.梁延刚.WU Manchi.杨敬基香港能见度、大气悬浮粒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期刊论文]-气象学报 20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961650.html,/Conference_3204396.aspx

四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地的风向分别为(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C.7月东南风 D.1月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植被差异 D.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 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2

3 5.造成等温线在D 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影响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 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 ②高原 ③湖泊 ④城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图示区域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 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一、大气污染的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污染: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阴天,污染物易在低空生成还原性烟雾。 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主要的一次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的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3、石油型污染: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羰基等等。 4、混合型污染:包括以煤炭为燃料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以及从各类工厂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等。 5、特殊型污染:由工厂排出的特有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2、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3、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4、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5、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6、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1 / 7

2 / 7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 地的风向分别为( ) A .1月 东南风 B .7月 西北风C .7月 东南风 D .1月 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 .Ⅰ、Ⅲ B .Ⅱ、ⅣC .Ⅰ、Ⅳ D .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差异 B .海陆位置差异 C .植被差异 D .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 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大气污染

北京大气污染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要紧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要紧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觉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阻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理、分布和规模等咨询题的深入研究,为操纵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连续时刻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不,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阻碍,第一是感受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显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显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一)、急性中毒 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可不能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专门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显现专门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截了当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要紧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刻连续作用于人体后,显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都市居民肺癌发病率专门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都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三)、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阻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刻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显现各种专门,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那个地点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样有引发时期,促长时期。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峻,这些危害可阻碍经济进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缺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要紧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周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2、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3、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4、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5、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2021年山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四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其分布特点;结合气压带、风带 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 作用 考查形式: 选择题、综合题均会出现 考查内容: 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气温、降水)、全球气 候变化都是常考内容 考查频率: 考查频率较高,往往会与人类活动结合考查 考查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 本部分知识是大气环境内容,是自 然地理部分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 知识体系中还是在高考命题中,都 占有重要地位,是学好地理的关 键。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六风 七带”“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及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同时 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释常见 的自然现象 气候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结合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 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C 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B 知识2气候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答案 B 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 %,氧气占20.94 %,氩气占0.93 %,二氧化碳占0.03 %,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 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 般来说, 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 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 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 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 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3.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 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 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 (影响气 候) 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 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 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 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 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

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 东亚季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西伯利 亚、蒙古 西北 风 寒冷 干燥 副热带太 平洋 东南 风 温暖湿 润 南亚季 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 亚、蒙古 东北 风 低温 干燥 赤道附近 印度洋 西南 风 温暖湿 润 (2012四川卷)36.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气候成因与特征 气候 因子 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表现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 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 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风向 风速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 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通过采取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持续改善了首都空气环境质量。但是,目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容易引发空气重污染。及时有效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对减缓污染程度、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健全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结合近年来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实际,借鉴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经验,在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一、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 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建立健全环保、气象部门联合会商预报机制,根据地理、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状况,每日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遇空气重污染时增加会商预报频次。市环保部门或其授权的监测机构统一发布空气质量状况和预测预报信息,并不断拓展信息发布渠道,便于公众及时知晓。 二、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4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蓝色预警(预警四级)、黄色预警(预警三级)、橙色预警(预警二级)和红色预警(预警一级)。 (一)蓝色预警(预警四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1天(24小时)。 (二)黄色预警(预警三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2天(48小时)。 (三)橙色预警(预警二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72小时)。 (四)红色预警(预警一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 三、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 根据空气重污染预警级别,分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应急措施和强制性应急措施。对因沙尘暴形成的空气重污染按照《北京市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执行。 (一)蓝色预警(预警四级) 1.健康防护措施。 (1)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2)环保、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分别按行业和属地管理要求,加强对空气重污染应急、健康防护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 2.建议性应急措施。 (1)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 (2)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加大扬尘控制措施力度。

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那么,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臭氧层破坏导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在离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层里,大气中的臭氧相对集中,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起着净化大气和杀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都过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使许多农作物增产。臭氧过浓会使人体中毒,而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就长驱直入,使人体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减产。 第二,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

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第三,“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形成了一座无形的“玻璃房”,在地球上产生了类似玻璃暖房的效应。本来,这种“温室效应”是正常的。但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骤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阳能量也随之增加。于是,在地球上产生了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更多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环流和气候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 ? A 为赤道低气压带 ? ??? ? 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 ??? ?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低纬环流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这样在30°N 与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这样在60°N 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投影图)

关于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建议

关于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建议 空气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北京作为一个迈向国际化的大都市,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必备的条件,如何治理北京空气污染显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空气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先行 1.法律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规标准建设,使得空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加快制定气候变化法,制定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国外有关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961650.html,空气污染防治的立法的先进经验,借鉴德、日、美、英等先进国家的立法模式,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2.建立环境准入机制 在“十二五”期间,将空气污染的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提上日程,建立基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961650.html,环境准入机制。对于新增污染排放项目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原则,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定位,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和配套污染治理设施达到的减排效果灯因素,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 3.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通过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北京市及其周边区域要从监管体系、资金投入、政策措施、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961650.html,空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组织保障措施,并具体从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空气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组织协调三个方面予以实施。 4.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推动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完善主要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区域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并将氮氧化物纳入总来那个控制范畴,同时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力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等。 5.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体系和干部考核制度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体系和干部考核制度,使得空气污染的防治得到有力的推行和实践。 二、空气污染防治经济手段是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空气污染防治中经济手段的运用必不可少。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等经济手段的运用,企业将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961650.html,空气污染的防治成本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减少污染。实现空气污染防治以预防为主,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深化工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要求,2010年底前首钢在石景山区的冶炼、热轧项目全部停产,深入推进50余家石灰生产企业、20万吨以下水泥生产企业和不符合《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的整治、关停,淘汰稀释剂、涂料、油墨、粘合剂等小化工生产企业和小铸造冲天炉等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北京市功能核心区“无煤化”建设 三、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和标准建立是关键 1.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和现有技术的全面升级是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目前我国有关空气质量方面的技术标准不完善,要加强这方面工作:1. 通过科学合理的核算制定相关空气质量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对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标准,既不会压垮企业,也可以有效的发挥保护空气的作用。北京市必须通过科技的创新和研发来推动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961650.html,空气污染和防治和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然后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均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啊? [回答]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回答]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问]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 请同学上黑板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带领同学们共同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 [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 [回答]随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展示动画,让同学们观察,地中海地区冬、夏季分别由什么气压带、风带控制。学生找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接下来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给出此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分析归纳其气候特征。然后给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马孙平原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得出,迟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论文

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姓名 xx学院学号******0031 专业环境工程班级2班 指导老师Lybo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生态环境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大气及大气环境做了简单介绍,进而浅析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旨在唤起人们对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大气,大气污染,人类健康 一、介绍大气及大气污染 1.1大气的组成及结构 按照国际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是指地球环境周围所有空气的总和,环境空气是指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气。可见,“大气”和“空气”是同义词,其组成成分在均质层内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大气”指的范围更大,“空气”指的范围相对小一些。大气总质量约为5.3x10^15t,其密度随着高度而迅速减少,98.2%的空气集中在30km以下空间。 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人离开空气5min就会死亡。同时,人们也通过生产和生活获得影响着周围大气的质量。人与大气环境之间的这种连续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决定了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1.1.1 大气的组成 大气由干洁空气、水蒸气和悬浮微粒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6%,其他次要成分仅占0.04%左右。 由于大气的湍流运动和动植物的气体代谢作用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空气进行交换和混合。因而在85km以下的大气层中除二氧化碳和臭氧外,干洁空气组成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称为均质层。均质层以上的大气层中,以分子扩散为主,其体组成随高度而变化,称为非均质层。干洁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966,在标准状态下(273.15K,101325Pa),其密度为1.293kg/m3。二氧化碳和臭氧是干洁空气中的可变成分,对大气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 大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地表水的蒸发,其平均体积分数不到0.5%,随时空和气象条件而变化。水蒸气是实际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相变的成分,这种相变导致了大气中云、雾、雨、雪、雹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大气悬浮微粒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类。前者包括粉尘、烟尘、宇宙尘埃、微生物和植物的孢子、花粉等;后者则指悬浮于大气中的雾滴等水蒸气凝结物。悬浮微粒粒径一般是几十微米之间,多集

第二部分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纲原文呈现]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 [核心知识必备] 1.图解大气受热原理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 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5)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

(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高分能力培养] 新题尝试 1.(2018·湖北省第四次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 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昼长 C.海拔 D.地表植被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 B.阴雨天气多 C.地面辐射强 D.白昼较短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从示意图看出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对;题干中强调的是“季节变化”,与气温日较差关系不大,C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关系密切,和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选D。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地表净辐射较小。选B。 答案(1)B(2)D(3)B 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 D 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