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心理学各种简答论述题

教育学心理学各种简答论述题

教育学心理学各种简答论述题
教育学心理学各种简答论述题

古代中国的教育阐述

1)学校萌芽夏代已经有学校的设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序,一类是校。序设置于国度是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校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努力进行教育。商代已经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大学,小学,,序。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教育上的要求划分了不用的教育阶段。

2)西周的教育,周王朝建立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为学术官守。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当时的学校教育史轻视体力劳动的。

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微衰,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的对象有贵族扩大到平民。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化策略。汉武帝设立的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设立专门的学校,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6)隋唐时期的教育唐朝时期采用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化政策。六学(国子学,太学,律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7)宋元明清的教育。宋代时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发展成为了国家的统治思想。这时期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直至1905年,光绪废除科举制度。

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 教育全球化7 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a,论教育对象b 论教育作用c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d论教育内容e论教育原则和方法。

2 墨家的教育思想。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

3 道家的教育思想。到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

4《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步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于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论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要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 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我国现在学制的沿革:

A)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902 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颁布,但未实行,

1903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912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B)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

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简答题:

现在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时间,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老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A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对待学生:热爱学生。C对待集体:团结协作。D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 教师的知识素养,A政治理论修养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A语言表达能力B教育教学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素养

: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积极的创新品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第一,学生具有和成年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第三,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 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简述教师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2 入职培训,3 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论述题:如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4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民主鹏平等,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增强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学生应该做的努力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

此外还要做的努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建设。

教科书编写基本原则与要求◆

1 科学性与思想统一性,

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应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 5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5,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2,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有效的组织学习经验,4课程评价,评价结果。

泰勒原理克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简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活动,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利用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

◆◆教学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

教学过程的步骤: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简答:什么事教学原则,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想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性原则,8量力性原则。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程序: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论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 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是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 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 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 探究个别化教学。

◆◆结合实际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实施德育的主要原则:

1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性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新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借个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学习生活,学习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

心理学论述题整理1

论述题: 1、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2016)/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教学(2017)/举例说明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2014)答:“为迁移而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的情景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了解迁移条件,也要以此根据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1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2积极进行心理准备;3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4合理编排教学内容;5改进教材呈现方式;6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2、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客观条件(2017)/阐述教师人格威信的维护与提高(2012) 答:主观条件 第一、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第二、具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第四、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第五、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3、试论述教学、学习、发展的关系 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2三者主体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后两者主体是学生 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4、试论述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2017) (1)自我认知全面,自我同一性得到发展;(2)智能结构健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3)情绪情感饱满适度,生命意义得到提升;(4)社会适应较好,社会化程度得到增强。 5、试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015)/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2017) 答: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等多种直观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三种直观形式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率,根据感知地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的感知到,教学中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当,教师板书的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不要太小,线条不能太轻太细,赢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 2、差异率,根据对象与背景的对比规律,在教学中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以及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学生能够清晰感知。 3、活动率,运动对象更容易被知觉,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活动教具,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4、组合率,根据知觉的组合率,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被感知,教学中板书应该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对比率,凡是在性质或强度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事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使得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6、试论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201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015) 答: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促进关系,而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学习动机以增强学习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另一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引起的愉快感,成就感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1在一般的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2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3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越高。 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2013)/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2015) 答:(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5)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 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4.试述加工水平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证据。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克雷克与洛克哈特 提出的著名的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作用于 人的刺激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 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 的、抽象的和意义的分析。针对一个刺激 的加工水平或深度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很 大影响,更深水平的加工比浅水平的加工 产生更精细、更持久及更强烈的记忆痕 迹。在证明加工水平理论的研究中,克雷 克等人让被试完成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 任务,但并不要求他们记忆。待任务完成 后,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进行记忆测验。结 果发现,之前的加工水平越深,随后的再 认成绩也就越好,其中语义加工水平的成 绩最好,这证明记忆痕迹是加工水平的函 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5.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 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含义和特点。 答:记忆的三个系统包括感觉记忆、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 感觉登记。感觉记忆是指在物理刺激不 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的、未 被加工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的 过程。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虽然十分短 暂,但它保证了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 为进一步的加工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 可能,所以感觉记忆对知觉活动本身和 其他高级认知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人 的每种感觉通道都有感觉记忆,目前得 到关注较多的是视觉和听觉。 短时记忆系统是外部刺激进入感觉记忆 后,信息很快就会消退,没有消退的信 息会进一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系 统被看做记忆系统中的一个工作系统。 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长时记忆系统是指学习材料经多次复习后 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容量大和保存 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6.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答: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分为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四 个阶段。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从提出问题 开始,分析问题的阶段是确定目标的阶 段,选择策略的阶段是解决问题中最具创 造性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得出结论的阶 段。检验策略就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案付诸 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的解决问题的 要求相对照。如果方案执行的结果导致问 题解决,说明原有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 不能验证,就需要重新选择策略。 7.试述语言获得的阶段与语言获得的 理论。 语言获得的阶段: 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人类个体发展过 程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婴儿由一个生物 学上的个体转换为社会中的一员,语言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语言的获 得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大 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 开始发出一些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音节。 单词语阶段,开始使用只有一个音节的 单词语。电报语阶段,开始使用由两个 或更多词语组成的电报体语言。语言胜 任阶段,开始学习掌握语法规则,并逐 渐学会使用符合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子。 语言获得的理论: (一)后天学习论。这类学说强调后天 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 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 的语言获得的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 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联系系统的 形成和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可以采用常见的学 习原理来结实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 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 (二)先天因素说。与后天学习理论截 然不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 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 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语言能力获得的 公式:最初的语言材料-语言获得装置- 语法能力。他还指出,人类的语言分为 两个层次:语言表现和语言能力。语言 能力是天生的,由LAD获取,语言表 现是以前者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中学 习的。由于有了先天的语言能力,我们 才能够学会所听到的任何一种语言的 特定语法。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语言与人类的很多其他特征一样,是先 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一.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三.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有: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得研究对象。 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它就是一种精神现象,就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得一种精神现象。心理学研究对象得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人就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得,个体所具有得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人就是社会得实体,又就是社会得一名成员,人总就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她得人结成各种各样得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就是就会有许多团体得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得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得形成与发展。所以,心理学得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得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得心理学家对图形得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得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得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得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与颜色等属性上相似得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得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得、完整得形状。 (5)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得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就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得原因。 错觉得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错觉得产生大都就是知觉对象所处得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得。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得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就是导致错觉产生得客观原因。主观上,错觉得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得 经验、动机、预期与认知方式等因素有 关。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得大小 时,总就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就是保持 物体大小恒常性得重要条件。 4、试述加工水平理论与相关得实验证 据。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克雷克与洛克哈特 提出得著名得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作用于 人得刺激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得分析,从 表浅得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得较复杂 得、抽象得与意义得分析。针对一个刺激 得加工水平或深度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很 大影响,更深水平得加工比浅水平得加工 产生更精细、更持久及更强烈得记忆痕 迹。在证明加工水平理论得研究中,克雷 克等人让被试完成不同水平得信息加工 任务,但并不要求她们记忆。待任务完成 后,出乎意料地对她们进行记忆测验。结 果发现,之前得加工水平越深,随后得再认 成绩也就越好,其中语义加工水平得成绩 最好,这证明记忆痕迹就是加工水平得函 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5.试述记忆得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 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得含义与特点。 答:记忆得三个系统包括感觉记忆、短 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是记忆系统得开始阶段,也 叫感觉登记。感觉记忆就是指在物理刺 激不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 得、未被加工得形式在较短得时间内保 持得过程。感觉记忆保持得时间虽然十 分短暂,但它保证了感觉信息得瞬间贮 存,为进一步得加工提供了更多得时间 与可能,所以感觉记忆对知觉活动本身 与其她高级认知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得每种感觉通道都有感觉记忆,目前 得到关注较多得就是视觉与听觉。 短时记忆系统就是外部刺激进入感觉记 忆后,信息很快就会消退,没有消退得信 息会进一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系 统被瞧做记忆系统中得一个工作系统。 容量有限就是短时记忆得一个基本特 征。 长时记忆系统就是指学习材料经多次复习 后长久保持在头脑中得记忆。容量大与保 存时间长就是长时记忆得两个最主要得特 点。 6.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 答:问题解决得一般思维过程:分为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与检验策略四个 阶段。问题解决得思维活动从提出问题开 始,分析问题得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得阶段, 选择策略得阶段就是解决问题中最具创 造性得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得出结论得 阶段。检验策略就就是将问题解决得方案 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得解决问 题得要求相对照。如果方案执行得结果导 致问题解决,说明原有得策略就是正确得; 如果不能验证,就需要重新选择策略。 7、试述语言获得得阶段与语言获得得 理论。 语言获得得阶段: 语言得获得与发展就是人类个体发展 过程中一个重要得条件。婴儿由一个生 物学上得个体转换为社会中得一员,语 言起到了非常重要得作用。儿童语言得 获得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得建构过 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 段,开始发出一些人类语言中存在得音 节。单词语阶段,开始使用只有一个音 节得单词语。电报语阶段,开始使用由 两个或更多词语组成得电报体语言。语 言胜任阶段,开始学习掌握语法规则,并 逐渐学会使用符合语法规则得完整句 子。 语言获得得理论: (一)后天学习论。这类学说强调后天学 习得作用,认为语言获得就是后天模 仿、学习强化与纠正得结果。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提出得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 得语言获得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得形 成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条件联系系统 得形成与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 纳认为,语言得发展就是可以采用常见 得学习原理来结实得。美国心理学家班 杜拉提出得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 得角度阐述了语言获得得过程。 (二)先天因素说。与后天学习理论截然 不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 得获得,主要就是由个体得先天因素决 定得。她提出了一个语言能力获得得公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