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文论

马克思文论

马克思文论
马克思文论

马克思文论

一:填空题

1.马克思提出,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实践精神的、理论的、艺术的和宗教的。

2.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个"作为哲学概念初见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3.共产党宣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世界文学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写的,也称"巴黎手稿"。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希腊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

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谈到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曾论及古希腊艺术对人们所产生的不朽魅力的问题:“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

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从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②古希腊艺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现实,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史学价值

③古希腊艺术表现了人类在儿童时期的天真和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真诚的探索

④古希腊艺术在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使之成为后世学习和模仿的范本。

2.“真正的艺术家”至少能够反映革命的某些本质?

这是列宁在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时提出的。

(1)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包含着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所以不能狭义的解释,应阐释为“至少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

(2)列宁认为,生活与革命的“本质”是有某些方面的,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3)列宁对作家和作品反映生活和革命的“本质”,没有苛刻的要求,而列宁这样评价列夫,托尔斯泰则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揭露了旧俄国经济制度的本质。二,他的创作无情的抨击了旧俄国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第三,他的创造以农民的义愤揭露了旧俄国的法律制度的本质,第四,揭露了作为沙皇制度精神支柱的官方教会的阶级本质。

3.谈论文学的真实性?

这是恩格斯给敏娜·卡茨基的信中提出的。

(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的现实关系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决定了那个时期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以及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渗透于所有的现实关系中。

(2)恩格斯要求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的幻想”。

(3)文学如果能真实地描写出这种关系,就能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种种矛盾,从而“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的引起对现有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社会主义倾向性。

4.马克思、恩格斯与拉萨尔在悲剧观念的认识上也存在分歧。

拉萨尔的悲剧观念是用黑格尔的哲学术语来表述的。他认为,悲剧的“真正主题”是“文化思潮或“普遍精神”,悲剧中的人物不过是“普遍精神”的“代表和化身”。这明显带有主观唯心主义

色彩。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赞同拉萨尔的悲剧观念。他们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不是观念,

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与拉萨尔的根本区别。

三:经典阐释

1.“可是我认为,倾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这句话见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 年11 月26 口日),是恩格斯对文学倾向性的论述。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总的评价和态度。即作家创作目的、生活认识、爱憎情感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具体包括情感倾向、思想倾向、审美倾向。在恩格斯看来在倾向应该通过艺术形象来表露,使倾向成为一种储蓄的、蕴含着无限意味的美的倾向。作品的倾向性越是深藏在形象中,越是具有隐喻性、暗示性,对读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反之,直接表白、直露的倾向性,无论这种倾向性真、多么善,都会引起读者的排拒和厌恶心理而不

予接受。

2.“我们绝不是从道德、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责备他。”

答:恩格斯对歌德及其创作的评论充分体现了“美学和史学的观点”。恩格斯是把歌德作为艺术家而不是作为政治家或政治领袖来对待的。他对歌德的批评,不是从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观点着眼的。他并不是要求作为艺术家的歌德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做什么,而是批评他的所作所为如何损害了自己的艺术。恩格斯的着眼点是一个艺术家做了些什么,他对于自己做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对于自己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否具有积极的、正确的态度,是否具有真实的、正确的美感。恩格斯正是根据文艺的本性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文艺批评观”。

3、“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坏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是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到的一句话。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所作的理论概括和关于现实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细节的真实和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的真实。

《城市姑娘》既有细节的真实,也有情节的真实;既有典型性格的真实,也有典型环境的真实,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哈克奈斯使我们看到了伦敦东头工人的贫困生活,看到了伦敦西头富人的纸醉金迷,看到以格兰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虚伪,看到“救世军”的伪善面孔,这一切不但有细节的真实性又有性格和环境的典型性。

《城市姑娘》的人物、环境也都体现了典型性,反映了人物环境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城市姑娘》中的环境是典型的,它真实地描绘了伦敦东头和西头两个世界、两个阶级的对立,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象反映本质。其次,《城市姑娘》的人物也是典型的,女主人公耐丽本是一个贫苦的女工,向往贵族的奢华生活,被资产阶级的骗子格兰特诱骗,可以说是一个落后的工人;但他“诚恳谦逊”、“淳朴善良”,这种无产阶级的美德和资产阶级的丑恶有天壤之别,她最后的觉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无产阶级思想的一部分。

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的环境典型性还不够,因为小说中的工人群众还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他们的反抗是不积极的,是迟钝的,所以,哈克奈斯对消极面的描写是真实的,但没有用足够的笔触写积极面,因而使环境的典型显得不够充分。

四.论述题

1.“恩格斯指出:他并不责备歌德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并不责备歌德没有热心争取德国的自由, 他也没有责备歌德做过宫臣;他批评歌德的,是歌德有时候是一个庸人,在伟大的历史潮流面前表现出庸人的畏惧心理,并由此而牺牲了从自己心底出现的较正确的美感。”

恩格斯对歌德的这种批评说明了什么?

答:①恩格斯把歌德作为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来对待,他并没有从政治上去责备和苛求歌德;他的着眼点,是诗人,是艺术家对时代现实生活,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是否具有正确的态度和正

确的美感。恩格斯就是运用这种观点在歌德对德国社会的双重态度做出分析:歌德有时对德国的现实是敌对的,他讨厌它,逃避它,反对它,向它投以辛辣的嘲笑;有时却亲近它,迁就它,称赞它,甚至保护它,帮助它抵抗向它重来的历史浪潮。歌德的这种双重性,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中,这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同时决定了诗人歌德的历史地位,决定了他是一位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②前面谈到恩格斯并没有从政治的、党派的观点责备歌德,其原因一方面是歌德是一个艺术家,首先应当从美学的观点来评论他;另一方面,歌德在政治上的种种过错并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时代、历史造成的。恩格斯指出,“鄙俗气对最伟大的德国人所取得的胜利,充分的证明了‘从内部’战胜鄙俗气是不可能的。”

③总之,恩格斯提出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评论作家、作品,是受他对世界的基本态度的影响的。这一批评观正好体现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它在具体部门、领域的实际运用。它首先把文艺的特殊性,放在最高位置,强调了主次;其次,文艺的一般性,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应该遵循的历史规律。最终,体现了它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2.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指出:“我决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我剧.现代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说说恩格斯的文艺倾向性。

①上述一段话,很明显,恩格斯对文艺倾向性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把上面列举的作家作品略加分析,还会发现,恩格斯说的“倾向”主要是指“政治倾向”而言。即以埃斯库罗斯和阿里斯托芬而论,这种倾向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就有充分的反映。埃斯库罗斯作为古希腊的大悲剧家,他在当时奴隶主中的民主派和寡头派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民主派的立场,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就尖锐地抨击了雅典城邦的奴隶主寡头派,以磅礴的气势和澎湃的感情表现了民主派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崇高精神。阿里斯托芬则是以喜剧的形式触及了他所处时代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间题。其杰作之一的《鸟》,以机智的笔调,讽刺了雅典城市中奴隶主贵族的寄生生活;虚构了一个消除了贫富,没有剥削,人们只能依靠劳动而生存的乌托邦—“云中勃鸪国”.并藉以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而产生于德国“狂飘运动”的《阴谋与爱情》则更为典型。席勒在这个剧本中,通过宰相儿子斐迪南同穷提琴师女儿露伊斯的恋爱悲剧,集中反映了德国市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尖锐阶级矛盾,猛烈抨击了当时德国各邦落后的专制制度,歌颂了市民的自觉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其政治倾向性显而易见。

②马、恩重视文艺的政治倾向性,但也从来没有以政治倾向性来涵盖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文艺作为人类的审美创造,它包含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因素,作家在反映生活的过程中也必然蕴含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作家在作品中的倾向除了政治以外,尚有哲学的、伦理学的、宗教的、美学的、民族的、乃至个人气质的等等,不一而足。它们都可能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作为精神产品的文艺是极其复杂的,“政治倾向”不能构成的政治倾向性,但也从来没有以政治倾向性来涵盖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对马、思强调的无产阶级的艺术功利观,我们不能离开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来作狭隘的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从来是把革命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的。解放全人类,为人类服务,这是马、恩一生奋斗的宗旨。所以,马、恩虽然强调了文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阶级功利作用,然而又是从宏观的角度把艺术美和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从文艺的整体功能讲,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成为政治服务。④总之,恩格斯并不一概反对具有强烈倾向的文艺作品,但是也不赞成把强烈倾向作为衡量文艺作品优劣的普通标准。他认为倾向性的表现应当寓于艺术形象的描绘之中,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 ( 简) 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 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 选)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 即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 4、 ( 简/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因此能历久不衰, 永葆青春和活力,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 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 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发扬革命传统, 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 ( 单选)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6、 ( 选) 哲学基本问题: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马克思主义文论

1,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创立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之作:《巴黎手稿》2,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一,列宁论“两种民族文化”学说1,关于文化的涵义,列宁用“文化”的概念是很严格的,他运用文化这个概念非常注意区分广义和狭义2,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的基本涵义(1)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2)两种文化各自的地位不同(3)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很早提出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理论的是谁冯雪峰对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论述.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界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文艺理论家都作了探讨。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冯雪峰很早就提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看法。他在《过渡性与独创性》中说:“我们现在是从旧的民族文化过渡到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从国民的文化走到世界的文化”,他认为民族性中也有“世界性”或“人类性”的意蕴,“任何民族在任何环境里生活战斗上所达到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的要求与理想,也是一切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生活理想与意向”,因此,“民族的独创能力和独创性要求,并不是向着特殊的民族性的树立,然而却是世界文化的到达所必要”。由此可见,冯雪峰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文化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两者并行不悖。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内容1)内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高尔基对于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都很熟悉,还系统地讲过《俄国文学史》, 所以对于各种流派的作品都熟悉,他认为在 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共有两个,即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热爱现实主义文学, 对于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深恶痛绝,并始终 不懈地与之进行斗争。有比较才有鉴别,这 样他就有可能寻找新的创作方法。2)特点1, 文学艺术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目的,要为促 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服务,反对“为艺术 而艺术”以及那些引人颓废、堕落的艺术。2, 要求作家艺术家把过去的现实、现在的现实、 将来的现实这样三种“现实”有机地结合起 来3,要求作家艺术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武装头脑,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现实 生活,讴歌现实的变化和正在成长中的社会 主义新人,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和爱美 5,毛泽东用《孟子》中的一句什么话来说明 “共同美”的存在关于“口之于味,与同嗜 焉”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 子》)译文: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 色,有相同的美感。 6,席勒式1)“席勒式”这一词语出自马 克思1859年4月19日给拉萨尔的信:“你 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 精神的传声筒。”所谓“席勒式”指席勒创 作中部分存在的一种偏向,即忽视文艺创作 形象地表现生活,使作品主人公变成宣传某 种抽象化观念的化身。2)关于“席勒式”倾 向a为一般找特殊b在艺术构思和创作中进 行哲学思考c以理想代替现实d人物形象的 抽象化、概念化e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7,文学是“人学”1)高尔基认为文学是人 学。教材里对这个问题说了三点:一是指文 学的主要对象问题;二是指体现了高尔基的 美学思想;三是指体现了高尔基对人道主义 性质的理解。这三点概括缺乏内在的逻辑贯 通,而且着眼的角度并不一致。2)笼统地说 高尔基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说法体现了高尔基 的美学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具体地说,这 个说法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文学是写 人的;二是文学是人写的;三是文学是为人 写的。 8,“主观战斗精神”1)胡风的“主观战斗精 神”强调创作主体的心理意识是一种“人” 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文艺思 想。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 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定,而客 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 翻作家的认识。这个“相生相克”的动态过 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能够促 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现实 的热情,三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 神”。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 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 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 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 表现结为一体。” 2)胡风强调要用“主观战 斗精神”拥抱现实,即要求作家在对客观现实 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强烈的主观愿望。胡 风将其概括为“主观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 和融合”,并把这视为“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他指出,优秀作家如果想投入“为人生” 的艺术创作,“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真诚 的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 的深入的认识。所…采?者,所…揭发?者,须得 是人生的真实……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 的结合和融合,就产生了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 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强调的是主观战斗 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与融合,不能发生偏 颇。为了预防这种偏颇,胡风明确反对两种 倾向:一种是偏于主观,使艺术形象成为抽 象概念的冷冰冰的绘图演义;一种是偏于客 观,即主观战斗精神被客观现象所吞没。为 此他提出要使“对生活的感受力”、“热情”和 “深邃的思想力量”三者“浑然一体”。 9,“杂取种种人”典型化:“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脚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0,莎士比亚化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的形象化表述。它要求文学创作严格地遵循 莎士比亚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客观的 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 写”(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广泛地反映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真实地评述人类 的关系”(《神圣家族》)。恩格斯批评拉萨

马克思主义资料

马克思主义资料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基本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6.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象。 7.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 8.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9.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 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色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 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与生理活动的作用 1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真理与谬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真理与谬论对立又统一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P4-5 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兴起了独立运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P8 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P2、4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与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是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所以说他们是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又称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

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科学的规律的科学,是唯物史观的延伸和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业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科学社会主义时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策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注意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不断发展的 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如何统一的P14(这道题答案我们好像也没确定)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并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事件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哪些新的课题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哲学概述 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 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哲学的体系性。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 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 的结论来获得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 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 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阴阳五行说 2.西方哲人的回答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 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 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 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上的统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2.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3.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 A. xx B. xx C. xx D. xx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B)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白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 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白由的关系 D.形成对立关系

马克思文论复习资料

现实主义(恩格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充分的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是典型的;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黑格尔;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第一次被赋予引申的哲学含义;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出发点从现实出发;创作方式:典型化方式(“福斯泰夫式背景”)重要特征情节生动丰富。现实主义化。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典型化的方法,描绘出典型的社会生活场景,刻画出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深度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表现出历史内容;反映一定的思想。 “席勒式”所谓“席勒式”,指在席勒的部分创作中,从观念出发,以主观观念演绎代替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创作原则出发点从观念出发;创作方式:单纯的观念传达重要特征以“论证性的辩论”代替“剧情本身的进程”。主观化、观念化。从观念出发,在作品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作家的主观倾向,人物、环境因观念而生。“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内涵抽象化、概念化描写;以主观代替客观。 托尔斯泰主义在《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中提出。不抵抗主义和向精神呼吁是它的核心;基础是农村的社会现实;表现特征是矛盾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是“悲观主义”、“不以暴力抗恶”、“向精神呼吁”。 “镜子说”提出者:达芬奇、绘画理论、艺术理论;列宁;能动反映说(能动反映社会现实)。①时代的镜子。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势力;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的抨击。②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镜子。农民问题。③宗法制农民的镜子。农民的苦难; 缺陷:农民对所追求的新的社会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并不明了。 单向度社会1964年马尔库塞发表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提出“单向度”理论。“向度”是指方向、维度、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单向度社会”其含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成为生产的奴隶,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整个社会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现代工业社会使人被商品拜物教控制,是一种病态的社会。 单向度的人(先解释“向度”)“单向度的人”是“单向度社会”的首要体现,是指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是“工业文明的奴隶”,这群人丧失了自由、思考和判断,主体性消失。 文化工业:提出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内涵: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症候阅读比喻性说法,通过文本表层的矛盾、空白、断裂等,找到隐藏在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揭示其实质。 意识形态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政治立场相联系,思想或者观念体系。18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命题对文艺的鉴定———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马列文论的三个发展阶段①马恩阶段:无产阶级刚刚崛起②列宁毛泽东阶段:革命取得胜利(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列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③邓小平阶段:发展和繁荣时期(“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马列文论的主要特征①反映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是什么,是作家思想观念的体现,是历史、现实、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决定作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对文化的重要影响②人本主义的文学观。强调审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异化及其克服③工具论的文学观。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 为什么要学习马列文论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②从文艺理论学而言,马列文论是观察问题的立足点③从文科生的理论素养而言,马列文论能提高哲学素养。 文艺的意识形态内涵①文艺是精神领域的特殊活动:观念的上层建筑或精神生产②文艺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看待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美学和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总原则)内涵①确立了文艺批评的双重标准:艺术性标和准思想性标准②全方位的批评视野(总体原则)③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①文艺的观念形态性②能动的反映论③无产阶级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如何服务两个“深入”、两个“学习”,同时,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为人民大众服务。 对《讲话》的态度①坚持和发展其革命和科学的理论原则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评价①“文化大革命”之前17年的文艺路线是基本正确的,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特指其中科学的、正确的文艺思想③“我们的文艺队伍是好的”。 邓小平文艺思想①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属于人民: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面向群众,精益求精,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增强艺术表现能力;老一代文艺工作者还要培养年轻的文艺工作者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应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今用、古为今用的方针”③文艺标准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④坚持“双百”方针⑤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备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重要意义:激发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主要贡献①将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②进一步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从属于政治③“二为方针”的提出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创作道路⑤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原则和方法:“双百方针”、改进党的作风、重视思想教育、发挥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模仿作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兰州大学 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 >>是马克思在 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劳动发生了异化, 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 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 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 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4.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5.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6.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