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基础题组

2015年5月2日至3日,中科院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组在对中国高分1号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发现了若干新的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地点。其中,通过解译发现,地震导致尼泊尔Rasuwa地区沿中尼公路向我国吉隆口岸方向山谷两侧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其中最大一处导致河流堵塞,形成面积约0.3 km2的堰塞湖,直接威胁下游村庄和道路安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地面接收站

C.太阳能电池

D.计算机系统

2.高分1号遥感卫星主要的应用领域有( )

①科学试验②定位导航③国土资源普查④交通流量管理⑤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结合“‘北斗’定位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利用该定位系统定位时,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面上空至少有( )

A.一颗GPS卫星

B.两颗GPS卫星

C.三颗GPS卫星

D.四颗GPS卫星

4.该系统适用的领域有( )

①铁路运输②渔业生产③勘探④森林防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下题。

5.(2017福建宁德一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福州地铁线路进行规划时,应优先调取的图层是( )

A.福州行政区划图

B.福州降水分布图

C.福州道路分布图

D.福州等高线地形图

6.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航拍等各行业,其可以应用的领域为( )

A.海事管理

B.地壳运动监测

C.出租车定位导航

D.灾区的经济损失统计

提升题组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手机软件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摩拜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共享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17湖北武汉调研)在摩拜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 GPS

B.GPS GIS

C.RS BDS

D.GIS RS

8.(2017湖北武汉调研)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手机软件——咕咚,能精确追踪路线、记录运动轨迹,并实时监测时速、配速以及运动时长,根据图示信息,该系统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和GIS

B.GPS和RS

C.GPS和GIS

D.RS

某研究者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利用国内新浪微博公众平台,采集了2013年网络用户签到数据,解析出北京几个城区“活动空间”的特征。读表,回答下面两题。

表1 北京三城区的活动空间数量分布

表2 北京三城区活动空间签到数量分布

注:“活动空间”是人们由于各种明确的目的,活跃在一定场所范围内的空间。主要分为居住、公共、商业、交通、通讯和户外休闲六种类型。

10.(2017广西南宁二中5月模拟)该研究者得出表2,使用的技术有( )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数字地球

11.(2017广西南宁二中5月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朝阳区商业活动签到最多是由于传统商业区知名度高

B.朝阳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少于西城区是由于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少

C.丰台区交通活动签到多于朝阳区是由于对外交通枢纽多

D.丰台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最少是由于交通活动空间少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从1985年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五座极地科学考察站(南极四座,北极一座)。极地科学考察人员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美国的GPS系统外,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考察人员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6分)(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哪一个?(4分)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外,还能够提供哪些服务?(6分)

(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例说明。(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在一张北京地区的资源卫星遥感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北京城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惊呼:再不采取措施,北京城将变成垃圾场了!

材料二当地时间2015年7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伯纳迪诺县,森林大火持续蔓延。大火已经吞噬了14.3平方千米的土地,烧毁了当地一个居民区的3座房屋和44辆汽车,已有约2 800名居民撤离。

(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的?(6分)

(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的具体表现。(4分)

(3)请拟出与下列三个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6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A 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

2.B 定位导航和交通流量管理是GPS的功能。

3.C 地面上任何一点的坐标均为三维坐标,故需由三颗或三颗以上的卫星进行定位。

4.D 该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5.C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福州地铁线路进行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市区原有的道路分布,以便合理规划、建设地铁线路。

6.A 海洋面积广大,管理所面临的困难为不能快速获取信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可快速获取海事信息,故可用于海事管理。地壳运动监测要求精度高,一般用GPS技术;出租车定位要用GPS技术;灾区经济损失统计要用RS和GIS技术。

提升题组

7.B 由材料“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可知,在约车、找车过程中要对单车进行定位、查询,故需要应用GPS和GIS。

8.D 共享单车主要是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便利,故不会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幅下降,则③错误,故D正确。

9.C 根据各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结合该软件能“精确追踪路线”并具有记录和监测功能确定其所运

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和GIS。

10.A 研究者先利用GPS确定网络用户的位置,再利用GIS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出北京三城区活动空间签到数量分布。故A正确。

11.A 朝阳区是传统的商业区,商业活动签到最多是由于传统商业区知名度高,A正确;朝阳区户外休闲

活动空间多,B错;丰台区交通活动签到多于朝阳区不是由于其对外交通枢纽多,而是因为丰台区是北京

市交通线路密集区,C错;丰台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最少是因为户外休闲活动空间最少,不是交通活动空

间少,D错。

12.答案(1)GIS C

(2)遥感技术。

(3)测速、授时、导航。

(4)进行资源的普查和城市环境管理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可利用GIS技术。第(2)题,对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进行精确的定位外,还能够提供测速、授时、导航等服务。第(4)题,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13.答案(1)资源卫星能很容易地利用遥感装置发现垃圾的埋藏情况,因为埋藏垃圾后的地面辐射和反射波谱就会发生变化,如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填埋处的地温就高,通过遥感图片很容易同其他地区区别开来。

(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优势。

(3)①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②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③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所列课题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了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第(1)题,根据遥感工作的原理,垃圾掩埋于地下,因有机物发酵生热会造成垃圾填埋处温度偏高,地面辐射、反射波谱则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第(2)题,为识记内容。第(3)题,国土资源勘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状况等;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等,如城市绿地规划;环境监测与保护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等的监测与保护。

地理信息复习题(完整版)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完整版) 1、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未加工的原始材料,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像等,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是有用的有意义的数据,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它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决策的依据。 两者之间的关系:①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②数据经过加工才能变成有效的信息,同样的数据经过 不同的处理过程,可变成不同的信息。 ③由于数据和信息之间紧密联系,通常并不严格区分 数据信息 2、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构成以及功能(5点) 概念: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系统,可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及其实体的空间地理分布,用以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系统管理软 件)、空间数据(数据来源有室内数字化、外业采集以及其他数据的转换)、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管理、查询和分析、可视化表达输出。 工作原理:空间模型、地理参考系、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 3、 地理数据的定义、三个特征(第三章) 地理数据的定义: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是表示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诸要素文件,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空间数据的定义: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空间关系等特性。 特征:空间特征 属性特征 时间特征 补充:地理数据是GIS的操作对象,据来源分包括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据表示的对象分包括类型数据、面域数据、网络数据、样本数据、曲面数据、文本数据和符号数据。 地理空间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所联接的特征实体。 地理实体(空间实体)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区域地理环境

28、工业污染控制模式(就工业与自然关系而言划分的工业发展三种模式)。答:工业污染控制模式: 1.不顾环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20世纪50—60年代) 工业生产的原始模式:“资源—产品—废物 工业系统内部的高度经济性和外部的高度不经济性,在相当程度上加深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2.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污染末端控制”的发展模式(20世纪70—80年代) 末端控制污染”模式(“排放管理”)对于控制局部地区的工业点源污染是有效的,对遏制工业污染的迅速扩大也有其历史的作用。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3.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污染预防”的发展模式 目前在工业界所倡导的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管理的污染预防的发展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工业系统的生态化。基于生命周期的思想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下的工业发展战略是当今工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29、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与发展途径。 答: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只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1)减量化(Reduce)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 (2)再利用(Reuse)原则: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 (3)再循环(Recycle)原则:以污染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 减量化是首要原则。“3R”原则的顺序应该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一顺序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上由过去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减少废物的污染预防方向发展,是一种质的飞跃。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入手: (1)部门层面(小循环)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基础题组 2015年5月2日至3日,中科院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组在对中国高分1号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发现了若干新的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地点。其中,通过解译发现,地震导致尼泊尔Rasuwa地区沿中尼公路向我国吉隆口岸方向山谷两侧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其中最大一处导致河流堵塞,形成面积约0.3 km2的堰塞湖,直接威胁下游村庄和道路安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地面接收站 C.太阳能电池 D.计算机系统 2.高分1号遥感卫星主要的应用领域有( ) ①科学试验②定位导航③国土资源普查④交通流量管理⑤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结合“‘北斗’定位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3.利用该定位系统定位时,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面上空至少有( ) A.一颗GPS卫星 B.两颗GPS卫星 C.三颗GPS卫星 D.四颗GPS卫星 4.该系统适用的领域有( ) ①铁路运输②渔业生产③勘探④森林防火 A.①④ B.②③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下题。 5.(2017福建宁德一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福州地铁线路进行规划时,应优先调取的图层是( ) A.福州行政区划图 B.福州降水分布图 C.福州道路分布图 D.福州等高线地形图 6.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航拍等各行业,其可以应用的领域为( ) A.海事管理 B.地壳运动监测 C.出租车定位导航 D.灾区的经济损失统计 提升题组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手机软件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地理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20小题,100分) 1.农业部门在水稻收获前进行估产,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RS B.GIS C.GPS D.RS和GIS 下图示意某城市部分区域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图层。完成2~3题。 2.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3.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 (2016合肥质检)下图示意2015年9月24日至29日台风“杜鹃”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4~5题。 4.“杜鹃”()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D.由东南向西北风力递增 5.该台风()

A.引发台湾以东洋面发生海啸 B.可用RS和GIS进行监测预报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广东造成的危害比台湾更大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2016年7月7日10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信息:超强台风“尼伯特”今天夜间起将影响我国东部海域,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台湾以东洋面将出现9到13米的狂涛,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将出现2.5到3.5米的大浪,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沿岸海域也将出现1.5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完成下列问题。 6.台风“尼伯特”导致不同海域出现不同级别海浪的根本原因是() A.近地而气压值的高低B.下垫面摩擦力的大小 C.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D.海域深浅与面积大小 7.气象部门依据台风的移动特征需要尽快确定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拟定救火方案、预估灾害损失。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雷达预警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某年连续四日大气中可吸入颗拉物浓度变化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关于该城市四日不同时刻大气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2时的浓度较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旺盛 B.18时的浓度上升—可能由于下班高峰期,交通污染物增多 C.前3日夜晚浓度高—可能由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D.11月3日的夜间浓度低—可能由于大风、降雨天气 9.该市监测空气质量状况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数字地球B.RS和GIS C.GIS和GPS D.GPS和RS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近几年“滴滴打车”在中国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发展迅猛,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0.与该模式相关度较低的行业是()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11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文科班3课时,理科班2课时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教师讲解强调:(1)区域是客观性(地理差异)和主观性(人们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的结合物。 (2)划分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我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 2.特征:(教师讲解为主)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整体体、差异性):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层次性)。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4)开放性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与其它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分析比较学习为主)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略) 教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GPS的概念、主要组成及工作过程。 2.GPS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 3.学会利用GPS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学会使用GPS接收机。 一、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 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组成 (1)空间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组成,高度约2万千米;定位星座有4颗。 (2)地面控制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控站。 (3)用户系统 ①功能:用于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 ②组成:包括接收机硬件、GPS数据处理软件等。 ③接收机类型 a.导航型接收机:用于运动载体的导航,实时给出载体的位置和速度。 b.测地型接收机: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c.授时接收机:利用GPS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时间标准进行授时,多用于天文台及无线电通讯。 二、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1.最初设计目的 军事目的。 2.精度 (1)静态导航定位:能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精度。 (2)动态定位:能达到1米以内的精度。 (3)速度测量:能达到厘米级精度。

(4)时间测量:能达到毫微秒级精度。 3.应用领域 (1)广泛应用:在交通、邮电、地矿、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中应用广泛。 (2)科学应用: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 (3)综合应用:GPS与GIS、RS结合,可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知识点一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功能 读教材P96图3-44,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相邻的两个卫星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提示:相邻的两个卫星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60°。 探究2 每个卫星轨道上各有几颗卫星?它们两两相隔多少度。 提示:每个卫星轨道上各有4颗卫星,两两相隔90°。 [总结深化] 1.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2.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工作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25分,每题5分) 1、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 2、元数据: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 3、栅格数据结构:栅格结构是将地理空间划分成若干行、若干列,称为一个象元阵列,其最小单元称为象元或象素。每个象元的位置由行列号确定,其属性则以代码表示。 4、DTM:数字地面模型,是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地形模型不仅包含高程属性,还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态属性,如坡度、坡向等。 5、拓扑关系:即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性质,其描述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拓扑关系。 二、单选题(共20分,每题2分) 1、世界上第一个诞生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家是(C)。 A.法国 B.美国 C.加拿大 D.中国 2、以下设备中不属于GIS数据输入设备的是(D)。 A. 扫描仪 B.绘图仪 C.数字化仪 D.键盘 3、“3S”技术指的是(A)。 A.GIS、RS、GPS B. GIS、DSS、GPS C. GIS、GPS、OS D. GIS、DSS、RS 4、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B)。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络模型 D.混合模型 5、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陈为(C)。 A.几何数据 B.关系数据 C.属性数据 D.统计数据 6、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时,可使用的分析方法是(A)。 A. 缓冲区分析 B.网络分析 C.统计分析 D.叠置分析 7、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是(A)。 A.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 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 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8、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A)。 A. 矢量结构 B.栅格结构 C.拓扑结构 D.多边形结构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B)。 A. 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 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 改变栅格形状 D. 减少栅格总数 10、对数据库的文件进行存取操作的基本单位是(C)。 A. 数据项 B.表 C.记录 D.数据库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 试写出三种以上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国内外均可)。北京超图公司——SuperMap IS,ESRI 公司——ArcIMS,MapInfo 公司——Map Xtreme,AutoDesk公司——MapGuide 2.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AutoCAD的主要区别? 相同:GIS与CAD系统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 区别:CAD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编辑及处理极强,属性功能相对较弱。而GIS处理的多为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各种自然目标和人工目标,图形关系复杂,需要有丰富的符号库和属性库。GIS需要有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图形与属性的相互操作十分频繁,且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标要求:l 了解区域的含义。2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 4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式、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2 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 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1 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这些产业和事物的变化也是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2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1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方面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来说明。 第二节区域的发展阶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6·长沙长郡中学月考)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1-2题。 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 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1.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读图回答3-4题。

3.该类自然灾害(X)是( ) A.地震 B.内涝 C.滑坡 D.塌陷 4.近年来该类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大,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 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C.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D.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6.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 A.0.5微米 B.0.8微米 C.1.0微米 D.1.2微米 下图为2015年4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回答7-8题。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标导读]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模块1的教学内容中已经涉及到“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不过模块1中的内容是顺应讲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点是突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组成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联系与分异。而本节内容是典型的案例研究课程,它通过诸多案例将“区域”的概念以及“区域”间的“差异”所具有的客观性,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区域差异形成的综合原因,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地对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做出正确的分析,培养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和科学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开发初期阶段、发展成长阶段、发展转型阶段、再生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美国“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分析总结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2)利用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成长阶段的特点; (3)提供我国大庆、鞍山等地的材料以及教材中“匹兹堡的困惑”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出转型阶段的特点;

(4)从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改善措施,分析归纳再生阶段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和人地关系 【教学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区域也是处于一个发展变化之中。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种而来,为此,区域需要通过转型以寻求新发展。那么一个区域是怎么发展的,可以分为哪些发展阶段呢?每个阶段的特征怎么样呢?下面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为例,来了解区域发展的几个阶段。 板书课题: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区域的发展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

地理信息技术练习案带答案复习进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综合练习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利用甲图可以() A. 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 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 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 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 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载导航仪借助GIS 实现精确定位 B. 车载导航仪通过RS 获得交通信息 C. 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 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4. 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 的目的是() A. 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 大地高程测量 C. 地震监测和预报 D. 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回答下列各题。 5.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 GPS—RS—GIS B. RS—GPS—GIS C. GIS—RS—GPS D. RS—GIS—GPS 6.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 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 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 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 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读GIS案例分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 该案例研究的主题是() A. 泥石流 B. 滑坡 C. 地震 D. 崩塌 8. 图中甲图层可能代表() A. 坡向 B. 坡面起伏 C. 坡面侵蚀 D. 地层厚度 当地时间2016年9月11日,法国留尼旺岛火山喷发熔岩 迸溅场面震撼。读火山喷发的卫星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9. 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 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10. 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 以获得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飘动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动的方向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如果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这一概念包含三个方面: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可以说是地球表层一个片段,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边界。 (2)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域环境差异特征。”由于地理圈的不均一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地球表层难以找到性质或功能绝对相同的地段,因此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上从主观认识出发1划定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或边界,形成一定的区域,例如亚洲、中国、东北地区。 (3)区域的划分要有“一定的指标。”区域的特定性质或功能是根据人的主观愿望去发现的,例如我国柑橘适宜栽培区,沿海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等,人们多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去划定区域的范围界线,有的按单一指标划分,如干湿地区、高原区、热带雨林区;有的按综合指标划分,如自然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区。 2、“区域的特征” (1)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佛山市既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等。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也就越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

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重庆市山王坪镇平均海1000多米,该地某季节有一处罕见的景观,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走入森林,发现树木高度、粗细和行距相差不大。图示意用无人机拍摄的该地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 A.热量差异B.地势高低C.土壤类型D.人类活动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交际工具,会随着人们的迁移、交流或者隔离发生改变。下图是“某县域内的方言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县域内方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碍区域间交流B.人口迁入途径差异

C.河流促进区域内联系D.区域生产活动不同 4.以下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十里不同音,邻村不能言”的复杂方言格局的是() A.粤北B.北疆C.辽中D.晋中 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取马头墙形式。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墙头都高出于屋顶1-2米,错落有致,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5-6题。 5.徽派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 A.多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B.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 C.金秋,山坡上有大片火龙果待摘D.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6.关于该民居的描述,合理的是() A.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B.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 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西藏阿里地区依托极佳的暗夜条件和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的技术力量,集夜空保护、旅游、科普于一体,建成国内第一家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图1是“阿里某夜星空景观图”,图2是“阿里地区的气候图”。据此完成7-8题。 7.阿里地区建设“暗夜公园”的有利自然条件,()

【中图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附答案解析

【中图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 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选择题 (2019·安徽池州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材料回答1~2题。 步骤(时 间) 系统名称服务范围 1994年北斗一号系 统 5°N~55°N,70°E~ 140°E 2012年北斗二号系 统 55°S~55°N,55°E~ 180° 2020年北斗全球系 统 全球 1.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水文监测④海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③④⑤ 2.由上表可知( ) A.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B.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亚洲和欧洲 C.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无法接收北斗系统服务 1.C 2.A[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人口普查、海产品加工不在此列。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目前北斗导航虽未覆盖全球,但已经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到亚洲、大洋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东西半球,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3.(2019·武汉模拟)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影响。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该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三地的海拔均为500 m)。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是( )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 3.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利用地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存 在哪些差异,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结合教材内容,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确千差玩别的地理环境,就会造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2.养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区域的特征;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教学法图示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鲁文化区等地理名词。你了解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又有哪些特征呢?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主题。 【板书】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点拨】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区域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这个怎么理解呢?区域的客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而主观性则体现人为的划分

地理信息系统练习题5

地理信息系统练习题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 1.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科学,一般地认为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 2. GIS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 )、( )五大部分组成。 3.GIS基本功能主要是:数据采集和编辑,(),(),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和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4. 矢量数据结构编码的方式一般有()、()、()等。 5. 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技术包括()、()、聚集、联合等。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性主要是抽象性、封装性、(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主要是 ( )、类、方法和( )。 6. 路径分析一般包括()、()、N条最佳路径分析、动态最佳路径分析等。 7.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设计主要包括()、 ( )、( )、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的设计。 8. 世界流行的GIS软件有()、( ) 、Mapinfo等。 9. 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 ) 投影。 10.目前GIS一般均采用( )作空间数学基础。空间数据结构一般指空间数据的组织关系和( )。数据库由数据集、存储介质、( )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一般有( )、( )、关系和对象关系。 二、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请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 A.数据格式转换; B.投影转换; C.图幅拼接; D.数据分发 2.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WebGIS软件产品的是()。 A.Mapinfo ProServer; B.GeoMedia; C.ArcIMS; D.MapGuide 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步骤的是()。 A.系统设计; B.系统维护; C.系统测试; D.系统安装 4. 计算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是()。 A.Huffmann; B.Freeman; C.Dijkstra; D.Morton 5.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起步。 A.60年代初; B.70年代初; C.80年代初; D.90年代初 6. 以下投影方式中不属于几何投影的是()。 A.方位投影; B.圆柱投影; C.圆锥投影; D.多圆锥投影 7. 以下分析方法中不属于空间统计分类分析的是()。 A.地形分析; B.主成分分析; C.系统聚类分析; D.判别分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题组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广西贵港月考)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答案 A 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的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2.(2019广西贵港月考)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答案 D 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被划分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 答案 B 在区域开发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答案 C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关于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答案 C 从阶段Ⅰ到阶段Ⅲ,耕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小,城市面积增加。由于林地面积减小,其对水源的涵养功能下降,同时城市中地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因此河流丰水期径流量增加。图示区域乡村数量增加,城市从无到有,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训练卷(一)

高考 文科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方言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方言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一定的面积范围 B .划分指标多样 C .区间界线明确 D .区内没有差异 2.与我国北方相比,南方方言区种类多,分布范围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 ②水源 ③地形 ④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图中方言区占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划分指标是语言,指标单一;区间界线不明确;区内有一定的差异性。北方多平原,人们之间交流较为便利,经历史影响形成语言较为单一;南方地区多山,地形阻隔,彼此间交流不便,经历史影响形成众多的南方言。第1题,图中方言区占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划分指标是语言,指标单一;区间界线不明确;区内有一定的差异性。选A 正确。第2题,北方多平原,人们之间交流较为便利,经历史影响形成语言较为单一;南方地区多山,地 形阻隔,彼此间交流不便,经历史影响形成众多的南方言。选C 正确。 【答案】1.A 2.C 读某区域模式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此 卷只装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3.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田晓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完成5~6题。 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6.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7.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9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8.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9.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