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

视听2019.07

|

e 聚焦

一、新媒体平台的女性话语分析

(一)抖音中“被看的女人”

抖音作为具有文化传播影响力的现象级产品,

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建构体系。内部话题框架的设立和平台的话语语境,引领着受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视觉刺激的表层

中,自身“模仿式”参与的结构,构建了一个个典型化、

同质化、符号化的女性形象。与大众传播时代不同的是,抖音中爆红的女性形象多

是由女性自主构建的。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女性为了获得现实利益,从被动观看转换为主动展示,

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盲目跟风自我物化,主动暴露自己的私人议题于

公共领域中,展现在男权文化下的这场审阅之中。无论是美貌、可爱、甜美、乖巧等典型的女性形象,还是“御夫有术”和“宠妻狂魔”的男性形象都在反复强化和突出女性在性别上的弱势地位,裹挟着物化女性的色彩。女性的身体依然是媒介利用的对象和男性受众猎奇、观赏的客体。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究其本质仍然是给负责审阅

的男性换个口味而已,

女性“被看”的本质并无改变。(二)咪蒙公众号中的“伪女权主义”以“面向新女性,为新女性发声”为定位的咪蒙,引领着三四线中年女性受众情感导向和话语表达,引爆了多个女性议题,反映了部分女性群体的社会认知和意识形态,提供了基于女性自我主体性的传者角度的女性话语研究视角。

从咪蒙的传播内容来看,“女性”“金钱”“自我”是咪蒙大部分文章的主题,传递着带有鲜明女性主权观点的价值取向,主张女性的经济和人格独立,鞭笞男权话语里的不公。从文本分析来看,咪蒙以一个居高临下的女权作者的姿态,借助冲突性极强的两性冲突的故事框架和煽情、辛辣讽刺的叙事话语,触动目标受众的痛点,引领着男女话语争夺大战。

所以在某一个层面上看,咪蒙的确为女性的多元化发声带来了可能,引导着大批女性受众沉溺在自我建构的女权救赎之中,极力挤压男性话语体系,成为女性主义群体精神狂欢的话语场所渠道。但事实上,无论是咪蒙的主体创造者还是作为粉丝的无知女性受众都没有真正获得女

性话语的主导权,女性寻求改变的方式仍旧建立于“如何做以博取男性认同”的基础之上,所以说咪蒙引领的是基

于性别利益的伪女性主义,不同的只是将女性受众从自我对话的话语场引领到性别话语对话的场景而已。

(三)微博中女性话语的“在场的缺席”

借助微博的话语平台,女性获得了无限的交流空间、

话语空间和多元化的交往对象,无形中削弱了以男性为主导控制权

的话语体系,给女性独立发声的机会。的确从表层女性话题的

讨论数量、女性自觉发声、女性形象多元化等方面来看,

女性似乎成为了微博性别传播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媒体形

象,甚至于从数据上来看,

我们可以说女性掌握了微博的话语主导权,打破了女性在传统媒体中集体

“失语”的状态。但从传者的话语主导权来看,

微博中女性意见领袖的数量大大少于男性;

从受者的话语接受来看,大部分女性受众沉默在亿万的微博用户中不曾发声;从传播内容来

看,多集中在两性情感等私人领域,

偶尔涉及到公共事件,也多是与女性本身相关的社会话题,

在政治、经济、科技等话语体系中则显然很少涉足;

从文本建构来看,女性的话语表达都采用感性的话语词汇,

一般是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而谈的情绪性言论,

混搅着私人话语与公共话语体系。微博虽然在理论和技术上为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和

性别鸿沟的弥合提供了条件,

然而女性在媒体语境中的身份与角色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只是从最初的“失语”

及“不在场”发展到如今的“在场的缺席”。

二、新媒体语境中女性话语的网络改变

(一)新媒体时代女性话语空间拓展,媒体形象得以提升

新媒体时代由于媒介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女性的话语空间得以扩展,成为女性话语传播平台。首先,女性媒体人出现,女性走向了媒介话语场域的建构体系中,对男权话语的控制地位起到制衡作用;其次,女性受众的社会性别意识得以启蒙,主动发声捍卫自身的话语权利,注重自身在媒体中的主体地位;最后,大众传播中的话语主体的权威性被解构,女性冲破性别禁忌大胆发声、表达自我,建构女性话语体系。

同时,话语空间和多元化的交往对象使得女性的形象建构区别于大众传播时代里附属于男权文化的被动建构

状态,女性开始突破性别的藩篱与枷锁,

从话语场的边缘化状态逐步走进话语场的中心地带,

主动投入到新媒体的话语场中,积极建构多元化女性形象,

打破传统媒介塑造的女性刻板形象。

(二)新媒体时代女性的话语权依旧缺失

在男权文化的影响和商业利益的控制下,

新媒体平台下女性话语的表达采用的依旧是被动性话语策略。

尽管从表层来看,女性的形象开始突破传统媒体建构的单一与固

化,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涌入了网络的话语场域里。但是伴

随着新媒体而来的是消费社会里的注意力经济,

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只不过是男性的另类观赏品,

服从的依旧是男性话语丛林中的鉴赏法则,

女性依旧是被物化的一种消费品。此外,女性自身成为男权文化的共谋者,

变被动地窥视为主动地暴露,

沉溺于所谓的公共话语里,殊不知在真正的公共领域里自身女性话语权依旧缺失。

女性除了要对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

阴邵肖换

摘要:新媒介话语平台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传播展示平台,赋予了女性受众话语空间,增加了女性的地位。然而通过文本分析和叙事学的话语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本质上仍是一个男权媒介,网络中的女性仍然是男权社会的观赏品、消费品。表层话语样态所呈现出的女性话语的繁盛只是表象,网络女性尚未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关键词:话语权;女性主义;新媒体

161

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

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的特性论文 一、新媒体广告概念及新媒体广告分类 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桌面视窗、数字 电影、触摸媒体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方便,带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新媒体广告就是指借助新兴媒体为媒介进行发布的 广告传播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数字电视广告、触摸媒体广告和互联网广告。 1、数字电视广告,增强了广告传播与受众群体的人际互动,服务性、娱乐性效果突出,广告画面清晰,内容完整,增 强了广告的观众印象,贴近人们购买心理。 2、触摸媒体广告,包括了户外触摸显示频以及智能触摸手机,这种媒体主要迎合了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快速的,有针对性的广告信息获取途径迎 合了广告受众的需要,同时让广告信息传播直接到达目标消费者。 3、互联网络广告,借助于网络传播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多样、广泛。网络广告常见的发布形 式有使用新闻组发布广告、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邮件列表发布广告、插入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聊天室广告、文本链接及浮动广告以等。二、新媒体广告特点 1、媒体的整合性特征 。新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优势,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要素融合起来,实现了平面与立体结合,使受众有了如同亲身体验的快感,因此新媒体广告被接受 度较高。此外新媒体广告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能更直接的给受众带来所需要的由各种传播符号整合而成的广告信息。 2、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互动性特征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双向 甚至多向的互动传播,是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传播主体与客体所追求的方向,新媒体就有这样的优势,其互动性表现在目标受众具有对信息控制性的操作权和选择权,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信息过 程中受众只有被动地收看和收听,也正因为这个,新媒体被人们快速接受。新媒体广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于受众不喜欢的信息,他可以进行操作跳过或者关闭,而对于受众喜好 的信息,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了解,甚至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特征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给他带来了方便和可靠,而且自由灵活的操作与选择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

新媒体时代网络迷群的文化实践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4522113.html, 新媒体时代网络迷群的文化实践探析 作者:杨思宇 来源:《新闻世界》2018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以新媒体技术和泛娱乐化浪潮下粉丝社群内的文化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研 究对象,分析粉丝以偶像文本为原素材创作衍生文本及零盗猎原创两种文本生产形式,以及粉丝基于文本展开的阐释和互动行为。由此说明粉丝群体在大众文化景观中的地位和其庞大的“粉丝效应”,进而呈现新媒体语境下的粉丝画像。 【关键词】文本生产;阐释性;群体互动;身份认同;社会区隔 工业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大规模批量化的文化生产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受众消解了大众传媒对传播技术的垄断,开始以多种形式进行文本创造与自我表达。作为积极受众的粉丝,无疑是新媒体时代“生产型消费者”中的突出代表。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身怀绝技”的粉丝借助传播技术平台,利用大众传媒提供的原文本综合偶像特质和自身情感进行再创造,赋予原文本以粉丝个体或社群整体的意志和意愿。这些文本一经发出,便得到流通和使用,经过搜集、储存、编辑加工、重组整合、意义阐释与重新赋予等多环节完成意义生产,形成粉丝特有的辨识力与创造力。其生产与消费行为正如费斯克所描述的,粉丝对原始文本积极重构,通过阐释、重读、盗猎、挪用等策略,将媒介上的原始文本转化为与自己社会情境相关的意义和快感,构建一个粉丝自己独有的文化世界。[1] 一、挪用拼贴与原始创作 保罗·威利斯在对比共同文化与通俗文化后提出:共同文化与日常的、每天的实践活动有关。日常文化、日常感知和意义生产,将以划时代的方式,从形形色色的顺从和偏狭,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开放性和世俗的自主性。[2]在粉丝社群中,粉丝作为熟练的媒介使用者,善于将 媒介技术为己所用并不断融合创新,通过文本生产、传播、解读与交流等日常性活动,不断构成粉丝独特的生活方式。正如詹金斯所言:粉丝是所有新媒介技术的最早使用者和推广者之一,但与此同时,粉丝也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成为自身家园的建设者。 费斯克将粉丝生产力分为闲聊、文本创造、对原始文本的建构三种。可见,再生性文本和原创文本大量存在于粉丝社群中。原创文本多为粉丝编辑和拍摄,包括原创歌曲、录像、日志后记、粉丝小说、信件等。其中包含个人经历、经验和叙事习惯,突破了批量生产的同质化。再生性文本则是粉丝以官方提供的图文视频素材为原文本,以群体价值规范和阐释标准为基准进行再创作,为其他粉丝提供可供观赏和使用的衍生文本,作为“礼物经济”在社群内免费分享。拥有修图、剪辑、手绘、手工、词曲制作等技能的粉丝对原始素材进行拼贴和拟像,形成文字、图片、影像、手绘、手工作品在社群内流通。部分粉丝文本还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实物,如钥匙扣、台历、玩偶等,通过赠送和售卖实现私人占有和价值最大化。除以上基本生产实践外,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粉丝社群还出现了专业化的自媒体工作室。因此,在粉丝的生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19-04-19T09:58:20.00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8期作者:文莉君 [导读]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这个背景为主要前提,探索适应这个大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新的创新发展策略。 文莉君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6级 摘要: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万事万物都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已经适应不了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速度,若想在新媒体时代下存活下去,必须寻求新的转型之路。如今,网络直播平台多种多样,播音主持的身份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特征之下,找到新的创新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本文以新媒体时代这个背景为主要前提,探索适应这个大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新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新发展策略 1.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 自1967 年,美国率先提出新媒体的概念之后,社会各界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并以美国为起点,向全世界扩散开来。但“新媒体”到底定义的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结论。广泛认可的是两种定义:一是技术层面上,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广泛的传播;二是从传播者的角度进行定义,是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就是传播渠道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基于网络进行信息传播,以及传播者从权威人士变成了普通大众。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发迅猛,在中国,以微信、微博、美拍、微视、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传播平台受到大众的喜爱。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主持的平台多种多样,播音主持的身份也各不相同,不再必须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天下。这种大环境下的改变导致许多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播音主持的要求也不再严格。在以前传统媒体的环境下,播音主持作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现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播音主持必须进行创新发展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这种新环境下,很多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跟不上节奏,节目形式也是各种大抄小抄不够创新,导致这个行业每况愈下,我们必须根据这个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使播音主持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2.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特征 2.1主持身份多样化 以前的播音主持行业里,主持人的身份多为新闻联播主持人,体育频道主持人,法制频道主持人等等较为固定的专业人才,没有新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播音主持人的身份也逐渐多样化。比如近几年大热的《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歌唱节目的主持人,以及《朗读者》、《诗词大会》等文学艺术节目的主持人,还有其他电影节目、真人秀节目等等风格各异的主持人。这些主持人有的是专业出身,有的不是,然而并不影响舞台的氛围,他们努力发展自身,让自己尽可能的多元化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比如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介绍广告的速度非常之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何炅,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也收获了大批的粉丝。 2.2主持平台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没有到来的时候,信息的传播多依赖于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传播渠道,这导致传播的局限性很大。但是,在当下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平台也大范围的更新换代,由之前的QQ、微博、微信到现在的抖音、美拍、微视等APP。这些平台的更替依靠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色各样有才华的播音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比如许多有唱歌特长的人在抖音平台上直播自己唱歌,发布自己的专辑,获得大批粉丝的支持,也使得这些歌曲受到大众的关注,像《学猫叫》、《沙漠骆驼》、《往后余生》等抖音神曲一度成为大众欢迎的歌曲。还有一些写作能力,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建设自己的APP,做一个播音主持人,比如梁文道的《看理想》。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平台越来越多样化发展,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推动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进步。 3.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平台多元化,播音主持身份多样化,但是这些并不代表播音主持行业的标准就会不严谨规范。这个时代下,播音主持要想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必须要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无论是哪种主持身份,都要尽可能的认真负责,工作上争取不出现错误。比如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主持人,不仅要做好信息的及时传递,还要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统领全场。对于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则要求不仅要能够带动舞台的娱乐氛围,也要能够有一些文化常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而对于歌唱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会读音乐,也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每次都是好听、非常好听、特别好听等没营养的文字。播音主持人作为行业的核心,一切都围绕他们转动,这就要求主持人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不能哗众取宠,传播假消息、假新闻造成恐慌,必须要以身作则,传播社会正能量,让这个行业越来越清澈,朝气蓬勃。 3.2把观众的需求作为关注点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平台各式各样,播音主持要想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保证收视率,也就是必须保证吸引观众的眼球。如何保证收视率,就要求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根本立足点,做好节目内容的创新,节目形式的多方位变革,以及主持人风格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节目的质量必须有保证,不能大量灌水,抄袭其他节目,保证节目形式的独创性,而且要传播有价值有思想的信息,为青少年创造干净和谐的成长环境。比如《中国好声音》作为歌唱界节目的鼻祖,请了许多实力歌手作为导师,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歌唱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很有看点,让观众能看到不一样的点评,很有看点,当然收视率是同个直播时间段最高的,开启了各种歌唱节目的热潮,蜂拥而起。 3.3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进行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技术多种多样,播音主持行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添加新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如抖音、熊猫直播等在主持人直播的同时就利用了新媒体技术,使得观众可以同步与主持人交流沟通,完全增加了趣味性和真实性,这些平台

新媒体时代下公益广告发展探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视频的传播形式和 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 witness50cent 学号: 学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 专业(方向):传播学(媒体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 2014年4月

中文摘要 纵观今日,媒体影响力的发展有目共睹,强调信息即时性、信息到达率高的大环境下,我国公益视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宣传社会道德、传播政府乃至民间意识形态、扩大社会群体间交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传播形式、创意研究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人类社会的信息时代脉搏已经相当强烈,新媒体以主流媒体的姿态出现,同时在公益视频的发展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其新的沃土,本文将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视频的传播形式、发展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视频互动

目录 1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新媒体环境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概念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传统公益视频与新媒体公益视频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新媒体时代下公益视频发展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视频..........................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视频的优势及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媒体公益视频创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公益视频的功能和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4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视频的发展和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建设公益视频的媒体终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公益视频娱乐终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公益视频的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新媒体平台支撑的公益视频仓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5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 ——新媒体下的大众文化 早在1871年人类学鼻祖爱德华·泰勒出版《原始文化》时,就有了对文化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一直为后人沿用至今: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 文化,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文化产生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体验、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心里、习俗、信仰、和观念等密切相关。②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著《文化的解释》中,对“文化”这样定义:“文化”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semiotic)的概念。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宾值得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③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在英文中,Mass culture 和Popular culture通常都被译为“大众文化”,也有人将后者译为“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和“普及文化”。在西方,Mass 与Mass culture的使用,往往与大众社会理论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对群众(“群氓”“乌合之众”)及其文化的贬损;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而不愿意使用Mass culture这个概念来描述普通民众所参与的那种文化,而更愿意使用中性的Popular culture这个概念。④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是某个社会中所有 ①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②云德:《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文化的解释》(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译林出版社 ④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三联书店2003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模式,使舆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 传播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据统计,新浪微博用户有4亿多,每天发布微博总量达1.2亿条,新浪首页新闻1小时有几百万的浏览量,一条有分量的新闻,瞬间会被数万家乃至数十万家网站自动抓取、自动转载……众多的个体网民表达自己意愿、情感、思想甚至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 传播内容海量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体现,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文字、音频、图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传播节点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舆论事件的报道者。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大众麦克风随时随地地现场直播变成现实。新闻发布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呈碎片状分布,同一件事有成千上万的网民按照各自的观点分别发布消息,再加上众多的转发和评论,舆论发展呈网状扩散,加剧了信息的碎片性。 传播方式群际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移动表达,即时传播,即时分享,并且呈现“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这些网络化、立体化、群际化的传播方式,显现了极强的群际传播特点,既是各种信息、思想、观念、看法、意见的集散地,也成了个别单一话题的放大器,对社会公众的态度、认知与行为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范围广泛化。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天下互联。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超越地域的界限,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由局域热点迅速变为全国甚至全球的热点。这种传播范围短时广泛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最鲜明的特点。 传播速度瞬间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完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在时间上,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音频、视频,只要当事人愿意,轻轻一点,瞬间便上传到网上,形成了新的信息。一方面,舆情的传播速度,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在网民的参与下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新媒体与受众的零距离互动使舆情得到快速传播和及时的反馈。 传播结果扩大化。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许多声誉危机事件并非发端于公众媒体,而是出自于“微博”“社区”“微信”等新媒体,大众化的传统媒体则更多地扮演了“放大镜”和“扩音器”的角色。 (作者江忠宝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全新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机带来的讯息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时效性和娱乐性的要求,纷纷转身小屏幕,由此带来日渐低下的开机率。如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使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新一轮的转型和升级是我们??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48-02 一、应运而生的网络新媒体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网络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联网这个行列中,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看法,网络世界给予了人们随心所欲的权利。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则是最直接的方式,在网络节目中制作精良的节目,相比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更节省成本,更有趣,传播速度更快,并且能让网民们同时一起参与到网络节目的互动中。过去传统电视节目还没发展有回看这个功能的时候,网络媒体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新闻媒介中,网络点对点的新型传播方式,加上分享与链接这两大工具,造就了类似博客这样的工具,也产生了无数的网络作者。

新闻的撰写不再仅仅是“5个W1个H”的规范,而是将原汁原味的故事和事情直接呈现给受众;更重要的是,受众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媒介传递的新闻,而是同时也可以主动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今天,网络媒体已经能够和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传媒形态,但是,互联网依然无法代替其他媒体的存在,不会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唯一渠道,吸收、借鉴传统媒体雄厚的人力资源、社会经验、强大的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的充分融合,才更能适合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新媒体给节目主持人带来的挑战 (一)主持人整体竞争力降低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视媒介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核心影响力,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媒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新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观众更热衷于花1-3分钟的“碎片式”时间,随时随地通?^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来浏览新闻或者观看视频,这类网络自制节目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并且内容生动有趣,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娱乐大众,打破了电视节目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此导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因此对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主持人角色定位模糊化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的创意已经突破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创意的特性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互动广告创意的一些方法。针对新媒体时代互动广告的思考,为其成功实践做一定理论准备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广告创意 一、引言 互动广告,即新型的网络广告和建立在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基础上的感应式广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的创意则要求广告创作者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一定的场景或情节设计,使广告中的产品更真切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与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的独特互动和联系,从而使受众获得独一无二的参与感。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使广告对新媒体的投放持续升温,新媒体广告的迅速崛起与规模成长正深刻的改变着广告传播的方式与效果。目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统广告已显生存困境。传统广告的困境,体现在经营状况、读者数量与构成、信息主要通道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等多方面。这些困境,既是媒介格局改变的结果,更有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 二、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②有线数字电视;③IPTV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社会

尹鸿: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社会 核心提示:时代的性质往往会影响到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会影响这个时代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新媒体的使用者,我们都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存在,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整个媒介环境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 心主任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早上好!感谢大家在周末的休息时间, 这么早过来一起分享对新媒体和现代社会关系的一些想法。我们每个人 都是新媒体的使用者,我们都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存在,我们前所未有地 感受到整个媒介环境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深刻改变。最近,党和 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三番五次强调互联网和新媒介环境对现代政治、 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也包括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因此,这个问题对我自己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把自己在研究观察、使用分析新媒体过程中的一些感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虽然不一定正确,我们对于新的知识、新的领域,未必都能提供正确的结论,但是可以提供启发性的思考。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样一个新的传媒时代会带来什么改变。大家都知道,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媒介如此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此深刻地把天各一方和近在咫尺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应该是战略性的。我们要这样理解新的媒体与环境。 一、互联网信息时代 大家都知道,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关于互联网时代,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有表述,这本书是未来学家托夫勒写的。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知识界推荐过这本书,也向当时的管理层推荐过这本书。这本书已经在描述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新型革命,但是那个时候它还只是未来学家的一个想象,今天它正在变成现实。 实际上,今天我们进入信息时代,整个信息媒介对一个社会的变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在这里推荐一位在传播学界被大家公认的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学者叫麦克卢汉。他有两个著名的观点,第一个是媒介是人的延伸,第二个是媒介即信息。所有的媒介本身就是信息,而这个信息首先是人的延伸产生的信息,所以麦克卢汉是第一个从媒介角度探讨人类社会变革的学者。马克思的经典表述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我们在劳动中会使用工具。而麦克卢汉强调的是媒介工具,媒介工具让人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三个精准投放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三个精准投放 新媒体时代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给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革。青年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庞大受众群体,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争夺对象,谁抓住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导权。基于此,在新媒体时代,要以青年的网络行为特征为切入点,从时机、形式、内容三方面精准投放信息,有效开展价值疏导和价值引领。 时机精准:从被动传播到主动占领 网络化生活是当代青年的常态,手机已成为青年最主要的上网载体,微信、微博、微支付是被使用最频繁的新媒体,90%以上的青年通过微信、微博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热点,可以说,青年获取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等方面的资讯多通过新媒体实现。新媒体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对其思想与行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类社会思潮,这些思潮通过新媒体被广泛传播,时刻冲击着青年的思想与行为。要正确处理青年眼界、胸怀、视野亟需拓展提升与知而不行、行为消极之间的矛盾,在纷杂的思想交锋中引导青年抵制诱惑,不忘初心,应对来自网络世界的挑战。 有61.3%的被访者表示,通过新媒体可以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可见,利用新媒体宣传和培育主流意识形态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抓准时机,充分利用新媒体,把握思想引领先机,占领住、占领好青年的认知领域。 同时,根据调查结果,青年每天上网时段主要集中在12-14时和21-24时,也就是说,青年网络空间的活动与日常作息时间相吻合,网络行为呈现出与日常生活作息同步的特点。据此,在新媒体时代,要遵循青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格特性,摸清成长规律和行为规律,紧密结合青年的上网高峰时段,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适时地推送主流意识形态相关内容,使得引导和教育的受众面最大化。 形式精准:从站出来引领到沉下去推动 调查发现,仅有18.2%的被访者表示曾利用新媒体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相关信息。可见,当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多集中在传统思政领域,而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尚显不足。 这就要求,要精准投放信息,扩大信息的传播半径和影响力。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既能站出来引领,做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大V”,真正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优势,使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入脑入心。 此外,要进一步拓展以官方微信为核心的多样化媒介推送途径,扩大信息的传播半径。主流意识形态培育要紧跟网络时代潮流,正确把握网络交流平台、自媒体发展时代脉络,立足传统媒介的同时,主动抢占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型媒介制高点。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新闻二班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早已来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这种传统媒体究竟应该怎样来应付,是坐以待毙还是整装待发迎接挑战,是广大媒体工作人尤其是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 重要问题。接下来,本人针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开展相关论述,望能够对同行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发展 一、新媒体发展概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在“新媒体”的定义上至今并无任何统一的严格标准。文章中的新媒体指的是,从传统媒体外的新衍生的传播载体。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前提下,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给人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一种总称。纵使互联网的发展仅仅经历了二十年短暂的时间,可是从它的发展速度上来看其要比人们想象的快很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科将其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以图片和文字为主的形式;第二,以使用视频为主的表现形式;第三,以网络应用服务为主的形式。 (二)新媒体具备的显著优势。通过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媒体具备以下显著的优势:

第一,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其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许多信息实现了即时性的传播。譬如,以微博、微信的方式,将自己看到、听到的新鲜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到网络当中。第二,传播内容多样化。新媒体平台的多养化,促使大量的媒体信息涌入进来,使得信息有了更加丰富的来源途径;第三,信息传播便捷。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只要具备媒体平台的人便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 的发布,促使信息有着非常迅速的传播速度。第四,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新媒体,人们能够对自己看到的所有信息来发表自己的建议与看法,有的时候还能够与信息发布人进行实时互动,譬如,微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平台。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体逐渐地不断融合,这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广播电视亦要把握好这一发展契机,这样才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增加与同网络之间的融合,形成跨媒体合作。目前的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在保留传统媒介供应的有价值的信息基础上,更加有效地运用新兴媒体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促使电视收视率达到较为显著的提升。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提出“媒介融合”这一 理念,指的是把两种或多种媒体技术有效地融合在起,促使

对新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影响的思考

对新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影响的思考 当今文化一般主要被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大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面最广、影响最大。大众文化也在我国意识形态斗争中占有重要的领地,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生成和发展。因此,对大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大眾文化的积极价值及其负面影响,以便于正确认识大众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标签:新媒体;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 新媒体技术对社会思想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众多的媒体声音中逐渐被冷落、被淡化,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复杂艰难。当前在主要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构成的文化领域中,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流通规模极大,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其发展十分迅猛,对我国的文化传统、人们价值观念和大众的生活方式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不同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鲁迅先生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学”,其最根本点在于他们得以出现的文化环境不同。后两者都是农业文化环境中的产物,而且是出于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需要而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众文化则是工业文化的产物,它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属性,突出了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日益数字化和技术化,促使其在我国的文化形态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 我国学术界对大众文化有不少的研究,对大众文化的定义也较多,在《大众文化导论》中,王一川是这样界定大众文化的:“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或的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广告等形态。”一般认为这个定义还是比较恰当的。 二、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在当今社会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 1、满足了普通大众的精神需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由于时代的快节奏,普通大众也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精神压力与精神冲突。大众文化显著的娱乐性特征能够很好地缓解大众日常生活工作的压力,给人们带来一些欢乐与放松。大众文化产品很了解大众的心理,往往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内容轻松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

新媒体下的容为王 这些年,“容为王”成了中国媒体里最流行的词之一。在有关媒体转型与前途的文章和讲话里,到处可见诸如“数字时代是‘容为王’的时代”“‘容为王’是法宝”“媒体要尊崇‘容为王’”等字眼。 的确,新媒体在过去25年里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媒体从业人员把新闻容的重要性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重新认识容的重要性并不只是简单地在“容为王”的后面加感叹号。“容为王”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有容便是好的,媒体只要做好容便可以获得受众和影响力。今天,认识“容为王”的重要性意味着,媒体要重新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容的可分享性,并理解受众的心理。 让受众尊重‘容为王’,媒体需要认真地询问自己,在新媒体环境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部门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协调和组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成功的商业不应只从产品的角度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开拓新市场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成功的商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们能够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按照市场发展的潮流搭建适合自己的战略架构,围绕核心竞争力去长期地占有市场。

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新闻组织生产新闻容的能力,尤其是原创容的能力,以及按照媒体的发展规律在大小决策中协调和组合自己优势的能力。实践使《纽约时报》的管理部门认识到,长期拥有受众并获得他们信赖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好的新闻容。今天,它仍然保持着一个由1100多名员工组成的新闻编辑部,平均每天生产700多条不同种类的容。在今年4月24日苹果手表上市之前,它专门推出了在更小的荧屏上展现容的“一句话新闻”APP,让苹果手表的用户们在几秒钟即时了解商业、政治、技术、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新闻。 在美国,新媒体也开始认识到了容的重要性,并且将此看作是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Buzzfeed和Mashable意识到,以娱乐为主的容无法长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门户雅虎在5年前便发现,人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平台获得新闻和信息,不再把门户作为自己的首选。因此,这些新媒体近年来聘用了许多媒体从业人员,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在做容方面的实力,并将原创容的重要性注入到战略架构里。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并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容所具有的新特征,即新闻容里的社交元素。 这里所说的新闻容的社交元素,指的是受众眼里容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里,当一条新闻报道被播出或刊登后,记者和编辑的任务便完成了。那时候,媒体无需考虑容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如今,新闻报道的播出和刊登意味着新闻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媒体应该认真地考虑,究竟是哪些主要因素使人们在接触海量信息时愿意去点赞、转发和评论,而对其他容却不屑一顾?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语用转型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语用转型 互联网带来技术手段的改变和传播观念的创新,包括传播方式以及各种传播符号的变异,其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传播手段,随着社会语境、媒介的变化而转变。如何从语用转型推动主持人转型以适应媒介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持人语言与时代语境共变 主持人语言与时代语境这两个“变数”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就是“共变”。《节目主持语用学》作者应天常指出:“任何语言形态都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所谓文化语境,是指影响语言变化的特定社会氛围,包括时代精神、知识范型、价值体系等等。这种氛围渗透于人们的认知与感受,由普遍存在的求同内驱力形成一种需要、一种压力,从而无形中规定着公共语言的一般形态和语言范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最鲜活的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存在,适应并研究这个存在。” 二、传播形式和节目内容变化推动主持人语用转型 (一)传播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变化 在传播形式上,电视传播经历了由单向传播转化为以介入、融合

模式为特征的双向互动传播;互联网又以全新的互动和立体化传播,发展成为人们获取影视剧、电视节目等视频内容的媒体平台,形成多向传播高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 在语言形态上,播音员与主持人身份在经过“播音涵盖论”与“主持取代论”之争后,播音员不可避免地向主持人蜕变、转化,话语操作也从文本操作、文本加工操作转变为纲目文本、意图文本。主持人的语用形态从复现型、加工型转变为本色、能动的纪实性语言形态,语用方式则由播报体转化为谈话体,由静态播报转化动态演播,语体风格也由书面语改为口语体。更大的变化是话语内容——政治话语强势形态逐渐减弱,精英独白脱离语境显得另类小众,而平白通俗的市民话语、方言、网络语等,以其鲜活、流动的语言形态与主流话语并列、抗衡甚至胜出。在媒介整体的变革中,语言以其生活的逻辑自由演化,丰富着电视传媒的语言形态。 (二)节目形态与节目样式的多样化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在“主持人泛化”方面有成功的尝试。节目中参赛歌手承担了“主持人”的串联任务;主持人演变为歌手的“经纪人”;导演出现在镜头前。再如浙江卫视推出的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节目中似乎没有明确的主持人,控场转换语言串联由参加节目的演员合作推进,使节目内容更真实、自然,更具期待感和参与性。竞技或比赛的节目内容又造成一定的悬念,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可见,在媒介变革中,新的电视节

试析新媒体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试析新媒体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数字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最显著地特点在于互动性,因此广告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企业要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就必须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受众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新媒体的特点,详尽分析新媒体时代新型广告受众的诸多方面的变化,并就其对应广告传播策略作出简明性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受众变革策略 新媒体的界定 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关于开发EVR(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商品的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接着,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次运用到“新媒体”一词。不久之后,“新媒体”一词逐渐在传播学界流行起来。 如今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传播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和领域。但是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各说纷呈,莫衷一是。若干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有过“新媒体即网络媒体”的定义。美国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认为,“新媒体将不再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的媒体,而不过是一种与传统媒体形式没有相关的一组数字信息”。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将其定义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4522113.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从受众角度入手将新媒体定义为“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那么究竟该如何为新媒体找到一个精准的定义呢?其实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而“新”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会有相对于传统的新媒体。在西汉之时,中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份报纸——《邸报》;1920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个广播电台;1926年,在英国的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千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更新,人类信息的传播媒介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旧”媒体与“新”媒体在人类传播历史中不断地更替。因此,新媒体是一个历史动态视角下不断变化的概念。就其语义学层面而言,新媒体是新近产生的,在技术上、传播方式上领先于旧的传统的媒体形式。因而,我们可以将当前的新媒体界定为:在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日趋于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近些年来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三十种,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博客、播客、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等等。 《中国新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各细分市场如网络游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