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

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

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

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

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

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

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

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

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

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

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

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

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

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它

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

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

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

成本。

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

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

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

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

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

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

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属于

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

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

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

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

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

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

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

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

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

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实行一

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

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

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

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

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

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材料费用的汇集: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

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

应按计划成本计价。

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

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

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

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

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

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

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额,通过编制“材

料费用分配表”即可进行材料费分配的核算。

2、消耗材料的计量

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

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但对于

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

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材料费的分配原则

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

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

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

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比

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

采用复合标准;

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

配标准,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

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

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

相关项目中。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

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金

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

配方法,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

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

3、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

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

材料费的分配方法

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 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 = 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该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材料费用分配率 =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定额耗用量×分配率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重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当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

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该产品实际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某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 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 = 该产品材料定额成

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

燃料费用的分配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

因此,其费用汇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

的汇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

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在燃料使用不多时,可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若燃料耗用的数量

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汇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

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能分清是由

那种产品耗用的,则应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

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若企业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应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成

本项目中。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燃

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耗用量等。

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列入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应列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

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应列到“管理费用明细账”中。

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

1、外购动力费的汇集

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外购动力应根据其使用的数量,向供应单位支付款项。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外购动力都有仪器仪表计量。在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应根据仪器仪表上记录的耗用数量、规定的价格向提供动力的单位支付款项。以支付款项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依据。

2、外购动力费的分配

对于各车间、部门耗用的电力,都有电表加以计量。因此,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应按下式计算:

每度电费分配率= 支付的外购电费总额/各车间、部门耗用的外购电力度数总和

某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 = 该车间、部门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

对于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由于不能按产品分装电表计量其耗用的数量,因此,一般采用工时的比例(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车间产品用电力费用分配率=生产产品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该车间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电费=该产品的生产工时×该车间产品用的电力费用分配率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折旧费的汇集是通过编制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

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应根据月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和确定的折旧计算方法编制。

根据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科目中。对于生产车间应提的折旧,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费,应列入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费,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

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工资费用的构成

1工资总额(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其他相关支出(1)职工福利费(2)社会保险费(3)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5)非货币性福利(6)辞退福利(7)股份支付

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

(一)工资费用的分类

生产工人的工资

在企业里,大部分职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直接计入或分配入产品成本中。在产品成本项目中,专设“直接工资”成本项目,来汇集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其他人员的工资

对于生产车间发生的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工资费用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则应计入“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

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计入“销售费用”科目中。

对于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不计入产品成本中,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工资费用核算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有: 考勤记

录 /产量记录

三、工资费用的计算

(一)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

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企业在计算职工计时

工资时,可采用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

月薪制是指按职工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

工资计算其工资的一种方法。采用月薪制时,

只要职工出满勤,不论该月份是多少天数,

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果出现缺勤,则应从月标准工资中将缺勤工资予以扣除。

应付计时工资 = 月标准工资 - 缺勤天数×

日工资

在按小时计算缺勤时间时,上式可写成:应付

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 - 缺勤日工资×每班

工作小时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月标准工资可从职工的工

资卡片中记录的职工工资的数额取得,只要职

工的标准工资不调整,该数字每个月份的金

额都是相同的。缺勤天数或小时可从考勤记录

中取得。

日工资也称日工资率,指每位职工每日应得

的平均工资额。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其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计算日工资,是用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

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

日工资 =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 全年工作日数/全年

月份数 = 365-104-10 = 12 =20.92(天)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只要职工的月标准

工资不变,计算出的各月份日工资都是相等的。由于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不包括在日

工资内,因此,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付工资。当然,缺勤期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按全年平均每日历日数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

标准工资除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的,其

计算公式如下:

日工资= 月标准工资/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

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 全年日历日数/全年

月份数= 365/12 =30(天)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只要职工月标准

工资不变,各月份日工资也是相等的。但由

于日工资中包括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

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付工资,所以,缺勤期

间若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按缺勤处理,照扣工资。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

准工资除以当月满勤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

如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当月满勤日数

当月满勤日数 = 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日天

数-当月节假日天数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由于每个月份的星期日、节假日天数不相同,所以,每个月份当月满勤

日数也不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既使

月标准工资不变,在各月份满勤日数不相同

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各月份的标准工资也不一样。

日薪制是指按职工实际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

其应付工资的一种方法。

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

上式中的日工资可按月薪制下计算日工资三种

方法中的第一种方法计算。

采用日薪制计算职工应付计时工资时,有利于正确计算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但是由于每个月份实际工作天数不同、职工出勤的天数不同,所以每个月份都需要计算,计算工作量较大。

(二)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指根据规定的计件单价和完成合格品数量计算支付的工资。在计算计件工资时,对于由于材料缺陷等客观原因产生的废品即料废,应照付计件工资;对于由于工人加工过失等原因而产生的废品即工废,则不应支付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按照支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计件与集体计件工资两种。

当职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分清每个人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个人计件工资的方式。如果工人在月份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计件工资可按下式计算:

应付计件工资= (合格品数量 + 料废数量)×计件单价

如果工人在月份内生产多种产品,且各种产品计件单价不同,则计件工资按下式计算:

应付计件工资= ∑[( 某种产品合格品数量 + 该种产品料废数量) ×该种产品计件单价]上式中的计件单价可按下式计算:

计件单价(按产量定额计算) = 某等级工人的工资标准(按日或小时计算)/产量定额(按日或小时计算)

或: 计件单价(按定额工时计算) = 制造某种产品所需定额工时×制造该种产品所需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当工人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个职工

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集体计件工资的方式。采用集体计件工资时,应先按集体完成合格

品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集体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将集体计件

工资总额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分配。

分配的主要方法有:(1)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

资的比例分配

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集体计件工

资是指在计算计件工资分配率的基础上,按职

工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计件工资的方法。它

主要适用于集体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比

较高,并且集体内职工工资等级差别较大的情

况下采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 = 该职工应付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分配率

某职工应付计时工资 = 该职工实际工作小时

数×小时工资率

计件工资分配率=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

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完成工作量总和

×计件单价

(2)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

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将集体计件工资在集体内部采取平均分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集体所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且集体内部职工工资等级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其计算公式为:

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 =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实际工作天数之和

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 = 该职工实际工作天数×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三)奖金的计算

奖金是指对职工的超额劳动,在标准工资以外支付给职工的物质奖励性质的劳动报酬。奖金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其他奖金。奖金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的奖励标准进行计算。

(四)津贴和补贴的计算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津贴和补贴应按国家规定的种类和标准计算。

(五)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应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乘以加班加点天数(或小时) 及国家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计算。

应付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天数×日工资×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

在上式中,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是:

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应按标准工资的150%计算(系数为1.5);在星期天,按标准工资的200%计算(系数为2);

在节假日,按标准工资的300%计算(系数为3)。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职工因病、工伤、产假、婚假、事假、探亲假等原因按规定支付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考勤记录计算。其中职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或超过6 个月时,规

定了不同的病假支付标准。因此,计算应付病假工资时,应按规定的比例计算。

应付病假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支付工资的百分比

应付职工薪酬和实发工资的计算

上述各项目计算出来后,就是应付每位职工的薪酬。

扣除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的各种款项,其余额即为实发工资。

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工资 = 应付计时工资 + 应付计件工资 + 奖金 + 津贴和补贴 + 加班加点工资 +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款项

代扣款项是指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代为交纳的各种款项,如房租费、水电费等。代扣款项应根据有关部门转来的扣款通知单等资料进行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及实发工资等,是通过编制“职工工资单”的形式进行的。“职工工资单”应按车间、部门进行编制,以便反映每个职工工资的详细情况,

并作为企业与职工工资结算的原始记录。四、工资费用的分配

(一)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

财务部门应根据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工资单,汇总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作为应付职工

工资的依据。

(二)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

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应付职工

薪酬项目再进行明细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贷方登记应发放给职工的薪酬金额,另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

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

及福利基金也记入该科目的贷方;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按照有

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以及从

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等,另外,企

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

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

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也记

入该科目的借方。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

的结余。

(三)工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处理原则:工资费用应按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

进行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应计入“生产成本”科目中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中;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

固定资产大修理等工程人员的工资,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中;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则应列入“销售费用”中。

其他费用的汇集和分配

其他费用指除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费等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

包括邮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应

于发生时,根据有关凭证,按其发生的地点及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在凭证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有关的凭证,汇总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各种明细账。

第六章、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1.1 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

辅助生产车间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各受益的车间丶部门内进行分配。

1.2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辅助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供水、供电、供汽、运输等车间,应按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在帐内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车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登记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内。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

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除了要按车间分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

细帐”外,还应按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分别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登记当月发

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成本项目的费用。其他费用可先在“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

车间”明细帐中进行核算,月末,再采用适当

的分配标准,分配记入各有关产品或劳务成

本计算单中。

1.3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自制材料、工具等的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是生产产品的,如自制材料、工

具等,在这些产品完工后,应将其成本从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转入到“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等帐户中。各车间、部门领用时,再比照财务会计中存货的核

算方法,根据具体的用途和数量,一次或分

次转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核算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电、水、蒸汽等产品或

劳务时,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归集后,应根据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在各受益部门

间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除

主要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劳

务外,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供劳务。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直接分配法定义:直接分配法是指把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按其受益数量进行分配,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进行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数量某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 =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仅对外进行分配一次,计算手续较为简单.

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等部门所耗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较多时,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一些。

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

一次交互分配法

定义: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只限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根据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进行交互分配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略;第二次是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入费用,减去分出费用,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后,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各受益单位。

计算公式: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其他辅助=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生产车间的费用

第二阶段的直接分配: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

直接发生费用+分配转入费用—分配转出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

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应= 该基本

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辅

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分配辅助生产费

优缺点:使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同时,也能促使各辅助生产车间降低相互之间

的消耗,加强经济核算。采用这种方法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同时,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时所要分配的费用,由

于不包括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费用,所以,计算出来的费用分配率不是实际的分配率,准确性要差一些。

计划成本分配法(或称内部结算价格法)

定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按事先确定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车间、部门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和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为了简化核算,可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如果是超支差,应增加管理费用,如果是节约差,则应冲减管理费用。

计算公式: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

用 = 该车间、部门的劳务耗用量×辅助生

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某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差异额 = ( 该辅助

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实际费用 + 分配转入额 ) - 按计划成本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

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手续简单,使会计核算

的速度加快;能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计

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厂内经济核算。

假若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

位成本制定的不准确,会影响辅助生产费用

分配的准确性。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计划单

位成本制定的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

代数分配法:定义 :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

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计算出各辅助

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

再按各车间、部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计算应分

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

量 = 该产品或该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 +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某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该车间、部门的劳务耗用量×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大的优点是分配结果准确,这是其他分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当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时计算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代数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少或会计工作实现了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顺序分配法:定义:顺序分配法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费用的多少排成顺序,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先,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直接发生的费用 + 该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费用/其他车间、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

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该车间或部门耗用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计算方法简便.

由于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便于调动排列在先辅助生产车间降低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着明细的顺序,并且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较少的情况下采用。

1.4 生产多种产品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P77)第二节制造费用的核算

2.1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概念: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固定资产使用费、维修费等费用。制造费用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造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制造费用设置的明细项目主要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供汽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供汽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2.2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实际分配率方式:实际分配率方式是根据当月实际制造费用及其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由于采用的分配标准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生产工时比例法:定义:是以各种产品所耗的实际(或定额)工时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优缺点:这种分配方法的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方法比较简单。在原始记录和生产工时

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车间,都可以采用这种方

法来分配制造费用。

折合工时的计算:在一些机床型号较多、精密

度相差悬殊的企业里,必须根据这一情况,

将机床分为若干类,以各类机床每小时的折旧、供汽、保养等费用或每小时机加工价格为依据,确定工时折合系数。然后,将各种产品

的各类生产工时按系数折算成为标准工时,据

以分配制造费用更为合理准确。

直接工资比例法:定义:直接工资比例法是以

产品成本中的直接工资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

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工人的

工资可以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企业。

联合分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制造费用各类

费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分别选择

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

预算分配率方式

定义:预算分配率法是以企业制造费用预算和

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或标准工时)为标准分

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额之间的差额,平

时留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年末,再按照

各种产品已分配数的比例记入12月份成本中。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全年制造费

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

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产品实际产量的

定额工时 X 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实际制造费用与按预算分配率计算分配的制造

费用的差额= 实际制造费用—按预算分配率

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 = 差异额/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 = 该产品按预算分配率的制造费用 X 差异额分配率

优缺点:采用预算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时,不必每月计算分配率,简化和加快了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并能及时反映各月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时,要求企业的计划、定额管理工作的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累计分配率方式

定义:累计分配率方式是在产品完工时一次性分配其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至于未完工产品暂不分配,其应负担的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帐户中,待其完工后一次性分配。累计分配率方式中的分配标准,可采用上述分配方式中分配标准的任何一种。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 制造费用期初余额 +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累计分配标准之和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完工产品的累计分配标准 X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优缺点:优点是在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假若完工产品批次少,未完工产品批次多,可减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每月完工产品的批次少,未完工产品的批次多,各月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2.3 制造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处理(P82)

自学考试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资料重点简答试题汇总

自考《管理与成本会计》重点简答汇总 课程代码:04533 1、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 (1)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2)进行目标成本计算; (3)进行责任成本核算; (4)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6)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2、成本会计具有哪些主要职能?说明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成本预测: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 (2)成本决策:依据成本预测和有关成本数据,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 (3)成本计划:依据成本预测和决策,反映计划期产品成本水平的货币形式反映的书面文件; (4)成本核算: (5)成本控制 (6)成本分析 (7)成本考核 3、如何正确理解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这两个概念? 答:(1)生产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给客户的过程无关的耗费就不是生产费用; (2)而产品成本是批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它既可能是牺牲另一项资产来换取的,也可能是产生某种负债而导致将来的价值牺牲; (3)两者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联系: (1)表现在两者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2)生产费用的发生额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区别: (1)生产费用强调的是一定利益主体的耗费,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产品已形成;而产品成本强调的是为特定目的所发生的耗费。 (2)生产费用是按时期来归集的,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他不一定记入本期的产品成本;而产品成本则是按对象来归集计算的,即某一具体对象所承担的各种耗费,无论这些费用是哪一时期发生的。也就是说,产品成本除了本期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外,也可能包括以前各期应由本期负担的各项费用。所以各期生产费用

分批成本会计制度

分批成本会计制度 □总则 第一条成本会计处理准则依本公司会计处理准则的规定制定。 第二条本公司主要产品电解式电容器,其制造流程如下;(略) 第三条成本系指制造产品所需提供的原物料、劳务及其他开支,即在产品制造过程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 第四条本公司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各项; (一)直接材料 (二)物料 (三)直接人工 (四)制造费用 第五条本公司采用分批的成本计算制度,以计算产品的成本。 第六条本公司成本计算以产品为中心。 第七条成本结算期间以每月计算一次为原则。 第八条计算成本金额以元为准,但单位成本以小数二位为准。 第九条本公司产品的计算均以PC(个)为单位。 第十条生产部门每日应提出原物料领用报表、生产报表供会计部门计算成本的依据;人事部门应于次月5日前提出部门别薪金资料供会计部门计算直接人工及间接人工成本的依据。 第十二条成本会计的计算应按产品列出单位成本的分析,以供各单位作为生产管理或决策的参考,其有超量耗用原物料,人工或费用发生重大差异的时候,应查明原因,提出报告。 □材料成本的处理 第十一条计入成本的材料:

(一)直接材料:下列各项分别直接计入各产品的成本。 1.铝箔 2.铝端子 3.电解纸 4.衬垫 5.铝壳 6.塑胶管 (二)物料;下列各项分别计入各产品成本。 1.电解液 2.脱脂剂 (三)间接材料;下列各项设备维修材料以制造费用分别摊入各月的产品成本内。 1.机械修理用料。 2.金属五金材料。 3.工具类。 4.电器材料。 第十三条材料成本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其新购进材料价格除其货款外,其他附加费用(如运费、保险费、关税等)均应计入进料成本。 (一)材料的领用及退回均应填具领、退料单办理进退料手续。 (二)领、退料的凭证应依规定填写并经权限主管核准。 (三)发料人员应将领料、退料或发货单据加以连续编号。于次日送交会计人员登入存货计数账。 第十四条仓库部门每次月5日前应将本月的料品收发月报表送会计部门核对。 □人工成本的处理

成本会计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概述 第一节成本概述 第二节 1、成本定义 2、成本的分类 3、成本、费用与支出 一、成本定义 1、马克思《资本论》的成本定义: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内容为“C+V” 具体包括: (1)劳动资料上的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对象上的消耗,如材料消耗; (3)人工方面的消耗,如工资。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实际成本 理论上,有助于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都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实际工作中: (1)由于受成本计算效益性原则限制,有些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却没有计入产品成本,如期间成本。 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 (2)有些没有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考虑经济核算的要求,将其计入产品成本,如废品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财产保险费等。 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包括: 1)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费用; 2)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 3)企业生产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其福利; 4)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 5)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6 )企业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费用。 下列开支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1)资本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3)期间费用支出;4)营业外支出;5)在公积金和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6)其它不应列入产品成本的支出,如违约金、滞纳金、捐赠、被没收的财产等 3、管理成本 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并随之发展,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 二、成本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指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 2、成本按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与产量呈正比变化的成本,Y=bx。 (2)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Y=a。 3、按成本是否可控,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成本可控与否,具有时间上、空间上与层次上的相对性; (2)变动成本和直接成本一般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是不可控成本,但并不绝对。 4、成本按是否决策相关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1)专属成本(特定成本):与某特定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2)机会成本:被放弃方案的收益是最佳方案的机会成本。(3)重臵成本(现时成本)(4)可控成本(5)沉没成本(6)不可控成本 三成本、费用与支出

成本会计期末复习重点

一.绪论 1.成本内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c+v 2.商品的价值: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W=c+v+m 。 3.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1)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加以界定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不形成产品价值,不是产品的生产性耗费,而是纯粹的耗费,但考虑到经济核算的要求,促使企业减少生产损失,计入成本(2)全部成本概 念。实际工作中,将其全部对象化,计算产品全部成本,还是按一定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 4.成本作用:(1)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制 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企业进行很多决策的重要依据 5.学科定位:现代成本会计是会计的总体框架下的一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既服务于财务会计又服务于管理会计,而且有越来越偏重于管理会计的趋势。 6.发展 7.职能:反映(反映过去,预测未来)、监督(事前、事后和事中)两项基本职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反映是监督的基础,才能发挥制约、控制、指导和考核的作用;才能提高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为有效的发挥成本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8.任务:(1)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的进行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依据(2)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3)及时、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4)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开展成本分析。(5)总之,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9.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总的概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10.成本对象是分配成本的个体。包括不局限于产品。 11.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12.成本会计机构:(1)集中工作方式:优点,便于厂部成本会计机构及时掌握整个企业与成本有关的信息;便于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成本会计机构的层次和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缺点,不便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单位和职工及时掌握本单位成本信息,不便于及时控制成本和推行责任成本制。(2)分散工作式(3)大中型企业规模大, 结构复杂,会计人员多,为调动各部门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分散式;小型企业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费用,集中式。 13.成本会计人员,思想品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坚持原则的作风和高度敬业的精神;业务素质:具备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1.成本核算: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 2.成本核算要求:(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应否计 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当月生产费用并不是应计当月损益的产品销售成本)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权责发生制,摊提费用,人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二、 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三、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四、 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材料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的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 =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的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和) 五、 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的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的收益量×该种服务的单位成本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的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的服务总量

成本会计实验心得体会总结

成本会计实验心得体会总结 一、实验目的 实训内容的衔接可以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会计知识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所学的本会计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系统的模拟操作,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于是学校给我们创造一次实训的机会,以检验自己的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和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会计职业,为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二、实验内容 在实训中我们从会计的基本理论入手,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来进行实训,这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我们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实训中我总结步骤如下: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 4、结帐、对帐、编制会计报表。 5、装订、整理实训资料,上交实训作业。 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练习做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总帐,明细帐,科目汇总表,现金出纳日记帐,银行存款(借款)日记帐,总帐余额试算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些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就要整张纸作废,于是我先用铅笔填写。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组织各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中,不仅需要有所侧重,而且需要相互衔接,基础的和重要的实训内容适当重复,其中基础会计学的实训是基本和关键。完成原始凭证的简单分析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简单认识,使我们对会计实务的基本流程形成一个较系统的框架。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财务会计的实训内容突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成本会计则突出成本计算方法的训练,我们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组织会计实训,使会计实训在会计理论知识衔接深入的同时得到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地进行模拟实训。 三、实验结论 在模拟实验中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验,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极大地限制了我们会计知识水平的提高。于是这些天我们进行了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使我们了解了业务处理程序与方法。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单选、判断、简述、计算 第一章 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 (一)费用的分类 1、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费用要素分类) ①外购材料②外购燃料③外购动力④工资薪酬⑤社会保险及其他工资性支出⑥设备的折旧费 ⑦利息支出。企业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⑧税金。应该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 ⑨其他支出。 2、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类(成本项目分类) (1)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其他直接费用④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①管理费用②销售费用③财务费用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正确区分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的费用。 2、编制材料、工资等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要素费用。 3、编制长期待摊费用分配表正确处理跨期摊提费用。 4、编制辅助费用分配表,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制造费用。 6、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1、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一般有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各期领用均衡的低值易耗品。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2)工作量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4)年数总和法 3、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1)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2)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①直接分配法。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分配方法。 ②顺序分配法③交互分配法④代数分配法⑤计划成本分配法。 5、对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可不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及成本项目。 6、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4篇)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4篇)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由小编为大家整合而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1】 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迎来了每学期期末的会计模拟实训。实验课的时间定在2019年6月30日至2019年7月18日。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成本会计综合实验教程,让我们根据实验的要求来进行仿真演练。 在模拟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该企业的概况,该企业的名字是欧亚化肥厂,是一个小型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农用化肥,年产3万吨尿素,全厂职工295人,其中管理人员85人,拥有固定资产价值3000万元。这些数字我们要心中有数。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该厂设有合成、尿素、成品三个基本生产车间;设有供水、动力、机修三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及经营管理部门提供产品及劳务。实验教材中还介绍了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便于我们进行会计工作。该厂的成本核算特点是采用厂部集中核算制度。基本生产成本的三个车间要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中供水车间分别以循环水、精制水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分别计算循环水和精制水的产品成本。动力车间和机修车间也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制造费用要单独核算,月末按生产工时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

本。另外教程中还列示了该企业的成本项目和生产成本期初资料,便于我们登账。这学期的登账工作比每学期稍微轻松一点,只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帐。 在了解了实验课本的各部分内容后,我们就要正式开始会计工作了。根据会计实验内容的要求,首先,我们按照会计实验课本上的建账资料编制明细帐,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我们要根据每一章的实验程序与要求来编制各项费用分配汇总表,然后根据汇总表登记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分别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这次的实验要求我们在计算分配率的时候保留四位小数,金额保留两位小数。前四个实验还算很简单,计算起来也不是很麻烦,都是简单的计算汇总,到了第五个实验是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这就涉及到各车间的交互分配的问题,算起来有些复杂,登账也比较麻烦,先是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该车间提供的产品及劳务成本中,然后编制转账凭证及制造费用分配表,再将归集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刚开始,我们还很积极,但是到了后来便渐渐失去了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会计是一项既简单又乏味的工作,而我们并没有那样的耐心去完成这样一份工作。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同学抱怨会计工作实在是太累人了,更有甚者说很后悔报了会计专业。不过,抱怨归抱怨,不得不承认在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成本会计知识点

题型:单选(15*1) 多选(10*2) 判断(10*1) 简答(10*2) 计算(10+12+13) 一、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可看课件,回顾核算对象的确定和核算方法的种类) 主要题型:客观&简答 知识点: (一)掌握成本核算对象的概念、要素与种类,如何确定成本对象? (二)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P63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2、如何正确划分不同成本界限? 二、成本汇集与分配 主要题型:客观&计算 知识点: (一)什么是要素成本?什么是产品成本项目? (二)理解材料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三)理解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别 (四)理解季节性制造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P101 (五)理解各种辅助分配方法并掌握优缺点 (六)掌握计划成本分配法 P126习题六计划成本分配法并编制差异处理的会计分录 (七)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及各方法使用条件:约当产量比例的应用 (八)废品损失 什么是废品损失、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修复成本)&不可修复废品(单位成本—残料价值) 三、单步骤成本计算 主要题型:客观 (一)了解分批法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依据 (二)了解简化分批法的计算原理 四、分步成本计算 (一)掌握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二)掌握三种方法的计算 1、逐步综合结转法(成本还原分配如何确定) 逐步综合结转法P198习题三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2、逐步分项结转法(分配时,以前步骤发生的成本与本步骤发生的成本产量一样吗?) 3、平行结转法P200习题五 第六章分类产品、联产品、副产品成本核算 主要题型:客观 (一)分类法的使用范围、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交互分配法是一种“亲兄弟、明算账,算账后,再对外”的分配方法,即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先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计算出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再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3.直接分配法是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分配方法,即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算而放弃修复的废品。 5.废品损失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出现废品而发生的无价值的耗费。 6.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7.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8.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9.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企业为了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即生产费用的承担者。 10.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一个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步法。 11.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各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只归集各个步骤本身所发生的费用和计算各步骤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将各步骤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加以汇总,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2.脱离定额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13.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14.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知识点及公式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等)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 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

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 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 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P47) 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P47) 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P48) 材料费用的汇集: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二、 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 三、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四、 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材料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的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的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和) 五、 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的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的收益量×该种服务的单位成本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的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的服务总量 外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收益部门耗用的服务量×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3、计划成本分配法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计划成本=该部门实际收益量×该服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4、制造费用的分配实际分配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该生产单位本期轨迹的制造费用总额÷该生产单位本期分配标准总量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好用的分配标准

成本会计重点简答题及参考答案2

成本会计重点简答题及参考答案(二) 1、为了进行产品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账户? 答: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立“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总账账户和相应的成本、费用明细账。 2、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 3、工业企业的材料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1)原料及主要材料。(2)辅助材料。(3)外购半成品。(4)燃料。(5)修理用备件。(6)包装物。(7)低值易耗品。 4、简述成本会计任务包括的内容。 答: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同时还受制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核、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和制止各种浪费和损失,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核算各种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分析各项支出的发生情况、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潜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什么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其结构怎样? 答:产品成本生产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报表。该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基本报表部分按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分别填列。基本报表部分,反映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和全部产品的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 6、分项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答:分项结转法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半成品成本分别成本项目转入下步骤成本计算单中,优点是可以直接、正确的按成本项目反映产成品的成本结构,无需成本还原。 7、简化分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在小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同一月份内投产的产品批数往往很多,有的多至几十批,甚至几百批。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间接费用在各批产品之间按月进行分配的工作就极为繁重。因此,在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例如属于这种情况的机械制造厂或修配厂)中,还采用着一种简化分批法,也就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8、综合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成本会计简答题答案

成本会计简答题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1、简述产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答:产品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产品成本是前两部分价值之和(c+v)。因此,从理论上说,产品的成本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业已耗费的、以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耗费、减少生产损失,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例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已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此外,大多按时期发生的期间费用(例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难于按产品归集,基于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考虑,不计入产品的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并非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2、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成本会计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即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 3、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4、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两种程序。 答:(1)辅助生产费核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成本”账户。(2)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第一种是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再从其贷方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从而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第二种是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而是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5、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1)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2)分批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3)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生产. 6、如何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完工率) 答: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式中,本工序工时定额之所以乘以50%,是因为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简化完工率的测算工作,在本工序一律接平均完工率50%计算。在产品在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因为上一道工序已完工,所以前面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应按100%计算)。 7、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步骤生产,以品种或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或分批法。2.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成本会计学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成本会计的经济实质、对象、职能和形成发展 重点与难点:成本会计的经济实质和对象 第一节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一、理论成本: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生产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的表现。 二、现实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的。 1.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4.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一、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对象包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二、各行各业的成本会计对象包括:各行各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期间费用 第三节 一、早期成本会计(核算型成本会计)——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二、近代成本会计(管理型成本会计)——20世纪初至二战 三、现代成本会计(预测决策型成本会计)——二战以后至现在 四、成本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 1.混合成本核算到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变 2.对成本范围的确定,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发展过程 3.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上升到以成本控制为中心 4.由单纯的微观成本核算过渡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成本控制阶段 第四节

一、基本职能:反映(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支出)和监督(监督各项生产耗费的合理性、合规性) 二、成本会计的工作环节(成本会计职能的拓展) 事前(预测、决策、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分析、考核) 第五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 1.成本会计与技术相结合 2.成本会计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3.成本会计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二、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集中式与非集中式 三、我国成本管理的现状 成本管理意识淡化、成本管理理论僵化、成本管理方法老化、成本管理作用弱化、成本管理组织软化等 讨论题: 1、你认为成本会计与你以前学的财务会计有哪些联系? 2、请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你对成本的认识。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 主要内容:成本核算的要求、支出的分类、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以及收益性支出的分类等 第一节 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二、明确区分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和不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 1.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 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 单位加以衡量。 7.( 8. 9.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 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10.《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 的价值。 11.成本的作用: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 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12.< 13.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4. 15.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6.成本会计的发展: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 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 — 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 二:预算制度的完善; 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完整版)修订版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修订版)整理版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要素,需背下来) 1. 2. 3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金额。 7 8.其他支出。 缺点: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如:外购材料20000元,我们只能看出发生了材料费,金额是20000元,具体用途无法得知。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需背下来) 直接材料 生产费用直接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费用废品损失(可设可不设)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 2 3 4、制造费用: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

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注意: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是否相等?要素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项目。 例: 消耗材料费10000元 构成产品实体7500 元 直接材料 车间一般消耗2000元 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消耗500元 管理费用 (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 2.财务费用。 3.销售费用。 以上两种分类相当于确定了分录的借贷双方,借方体现用途,贷方表示性质。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1 例: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 2 例:车间厂房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二)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 1.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费用)本。 如: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就可以根据有关的领料单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2.间接计入费用(间接费用)某种产品成本,须分配计入成本 如: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加工的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生产设备折旧费等。 思考: 一种产品单独领料 直接计入费用 生产几种产品,但每种产品单独领料 直接计入费用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等)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 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 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 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 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P47) 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P47) 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P48) 材料费用的汇集: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 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 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 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