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髓及血细胞发生

骨髓及血细胞发生

骨髓及血细胞发生
骨髓及血细胞发生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120天,白细胞的寿命为数天、数周或数年。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补充,使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

人的血细胞最早是在胚胎卵黄囊壁的血岛生成,胚胎第6周,从卵黄囊迁入肝的造血干细胞开始造血,第4~5月脾内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从胚胎后期至生后终身,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产生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系;这些细胞系称为骨髓成分。脾和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以及淋巴组织产生淋巴成分。

(一)骨髓的结构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约占体重的4%-6%,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即为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一半。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中,造血功能活跃。黄骨髓内仅有少量的幼稚血细胞,故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

1.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网孔中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图5-8)。

目前认为,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也就是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 tive microenvironment)极为重要。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包括骨髓神经成分、微血管系统及纤维、基质以及各类基质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成分。基质细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一般认为,骨髓基质细胞不仅起支持作用,并且分泌体液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发育中的各种血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的分布呈现一定规律。幼稚红细胞常位于血窦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细胞表面,构成幼红细胞岛(erythroblastic islet)(图5-9);随着细胞的发育成熟而贴近并穿过血窦内皮,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多远离血窦,当发育至晚幼粒细胞具有运动能力时,则借其变形运动接近并穿入血窦。巨核细胞常常紧靠血窦内皮间隙,将胞质突起伸入窦腔,脱落形成血小板。这种分布状况表明造血组织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环境造血诱导作用。

2.血窦由动脉毛细血管分支而成。血窦腔大而迂曲,最终汇入骨髓的中央纵行静脉(图5-8)。血窦形状不规则。窦壁衬贴有孔内皮,内皮基膜不完整,呈断续状。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细胞覆盖,当造血功能活跃,血细胞频繁穿过内皮时,覆盖面减小。血窦壁周围和血窦腔内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异物、细菌和衰老死亡血细胞的功能。

图5-8 红骨髓组织结构模式图

示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与成熟的血细胞进入血窦

图5-9 骨髓幼红细胞岛超微结构模式图

P吞噬体Ly溶酶体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是造血干细胞经增殖、分化直至成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过程。造血干细胞(h emoplietic stem cell)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素的调节下,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称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它也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但已失去多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com mitted stem cell)。

1.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起源于人胚(受精后第2周末)的卵黄囊血岛;当胚体建立循环后,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胚肝。第3~6月的胎儿肝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含造血干细胞较多,近年应用分离的胎肝造血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患者。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中也有极少量。关于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结构,至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类似小淋巴细胞,直径7~9μm,胞质内除大量游离核糖体和少量线粒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性是:①有很强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复分裂,大量增殖;但在一般生理状态下,多数细胞处于G0期静止状态。②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能分化形成不同的祖细胞。③有自我复制能力,即细胞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仍具原有特征,故造血干细胞可终身保持恒定的数量。

造血干细胞学说是60年代初提出的,此后为大量实验证实,是血细胞发生学领域的重大成就。造血干细胞最初是用小鼠脾集落生成实验证实的。实验是将小鼠骨髓细胞悬液输给受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系小鼠,使后者重新获得造血能力而免于死亡。重建造血的原因是脾内出现许多小结节状造血灶,称为脾集落(spleen colony)(图5-10)。脾集落内含有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或三者混合存在。如将脾集落细胞分离后再输给另外的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系小鼠,仍能发生多个脾集落,并重建造血。脾集落生成数与输入的骨髓细胞数或脾集落细胞数成正比关系,表明骨髓中有一类能重建造血的原始血细胞。为确定一个脾集落的细胞是否起源于同一个原始血细胞,又将移植细胞经照射后出现畸变染色体,以此作为辨认血细胞发生来源的标志。将此种带标志的细胞输给受照射的小鼠,结果发现,每个脾集落中的所有细胞均具有这种相同的畸变染色体,表明每个集落的细胞是来自一个原始血细胞。每个脾集落为一个克隆(clone),称为脾集落生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S),它代表一个造血干细胞。近年还发现,造血干细胞中存在不同分化等级的细胞群体,如髓性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系、粒细胞巨噬细胞系、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淋巴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淋巴细胞(彩图5-11)。

图5-10 小鼠脾集落实验

图5-11 血细胞发生

人造血干细胞的存在也有一些间接依据。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均具有Ph′畸变染色体,由此推测这三种细胞来自共同的干细胞;又如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出现混合性细胞集落,也表明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2.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几种不同的造血祖细胞,它们进而再分别分化为形态可辨认的各种幼稚血细胞(图5-11)。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有限,它们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造血祖细胞可用体外培养的细胞集落法测定。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c 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作用下,可分别出现不同的血细胞集落,目前已确认的造血祖细胞有:①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必需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由肾等产生)作用下才能形成红细胞集落,又称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②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需在粒细胞生成素(granulopoietin,由巨噬细胞产生)作用下形成该种细胞的集落,又称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生成单位(CFU-GM)。③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需在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作用下形成巨核细胞集落,又称巨核细胞系集落生成单位(CFU-M)。其在细胞的造血祖细胞的存在,目前尚无确切实验结果。

(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 c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1(图5-11)

表5-1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形状

(μm)胞核

形状染色质核仁核质比胞质

嗜碱性着色血红蛋白分裂能力原始阶段原红细胞幼早幼红细胞

稚中幼红细胞

阶晚幼红细胞

熟网织红细胞

阶红细胞

段14~22 圆

11~19 圆

10~14 圆

9~12 圆

7~9 圆盘状

7 圆盘状圆细粒状2~3 > 3/4

圆粗粒状偶见>1/2

圆粗块状消失约1/2

圆致密块消失更小

无强墨水无有

很强墨水蓝开始出现有

减弱嗜多染性增多弱

红蓝间染

弱红大量无

微红大量无

无红大量无

2.粒细胞发生粒细胞发生历经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又称前髓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又称髓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又称后髓细胞,me tamyelocyte)进而分化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粒细胞增殖分化为晚幼粒细胞大约需4~6天。骨髓内的杆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贮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后释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释放,外周血中的粒细胞可骤然增多。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图-11)。

3.单核细胞发生单核细胞的发生经过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和幼单核细胞(promon ocyte)变为单核细胞(图5-13)。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单核细胞在骨髓中的贮存量不及粒细胞多,当机体出现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

4.血小板发生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经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发育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胞质块脱落成为血小板(图5-11)。原巨核细胞分化为幼巨核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常呈肾形,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幼巨核细胞的核经数次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μm,甚至更大,细胞核分叶状。胞质内有许多血小板颗粒,还有许多由滑面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内含颗粒。并可见到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沿着血

窦壁伸入窦腔内,其胞质未端膨大脱落即成血小板(图5-12)。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 000个血小板。

图5-12人巨核细胞电镜像(上图)×45000

1.细胞核

2.血小板颗粒

3.滑面内质网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图)

下图示巨噬细胞胞质小块脱落至血窦内

表5-2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形状

(μm)胞核

形状染色质核仁核质

比例胞质

嗜碱性着色嗜天青特殊分裂

颗粒颗粒能力幼早幼粒细胞稚中幼粒细胞

阶晚幼粒细胞

熟杆状核粒细胞

阶分叶核粒细胞

11-18 圆

13-20圆

11-16 圆

10-15 圆

10-15 圆

10-15 圆圆细网状2-6 >3/4

卵圆粗网状偶见>1/2

半圆网块状消失约1/2

肾形网块状消失<1/2

带状粗块状消失<1/3

分叶粗块状消失更小强天蓝无无有

减弱淡蓝大量少量有

弱浅蓝少增多有

极弱浅红少明显无

消失淡红少大量无

消失淡红少大量无

5.淋巴细胞发生淋巴细胞的发生较复杂。淋巴细胞有多种亚群,它们既有发生育过程,又可因抗原刺激出现小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单株增殖过程,而且还缺乏常规光镜下可见的分化标志,故很难从形态上严格划分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分化阶段。以往的光镜形态观察,将淋巴细胞的发生传统地分为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三个阶段,与近年免疫学研究结果尚无明确的关联(详见免疫系统)。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单项选择题 1.红细胞的描述哪项正确○ ①圆球形②内有细胞器③主要可携带CO 2 ④胞质充满大量血红蛋白 2.成年男性的红细胞平均值为○ ①350万~450万个/mm 3 ②400万~500万个/mm 3 ③400万~500万个/cm 3 ④350万~500万个/mm 3 3.成年女性的红细胞平均值为○ ①350万~500万个/mm 3 ②350万~450万个/mm 3 ③350万~450万个/cm 3 ④350万~500万个/cm 3 4.寄生虫病患者血中哪种细胞可增多○ ①淋巴细胞②中性粒细胞③嗜碱粒细胞④嗜酸粒细胞 5.急性细菌感染的患者血中哪种细胞增高显著○ ①淋巴细胞②中性粒细胞③嗜碱粒细胞④嗜酸粒细胞 6.关于红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 ①双凹圆盘②胞质内线粒体较多 ③细胞膜上含有血型抗原④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7.关于网织红细胞下述哪点不正确○ ①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②细胞核很小 ③胞质内含残余的核糖体④其数量变化具临床意义 8.关于中性粒细胞哪项错误○ ①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②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 ③胞质中有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④有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9.哪种血细胞无细胞核,也无颗粒○ ①成熟红细胞②血小板③淋巴细胞④单核细胞 10.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①淋巴细胞②单核细胞③嗜酸粒细胞④嗜碱粒细胞 11.来源于骨髓幼单核细胞的细胞是○ ①单核细胞②中性粒细胞③嗜酸粒细胞④嗜碱粒细胞 12.血液中可减轻过敏反应的细胞是○ ①血小板②嗜碱粒细胞③嗜酸粒细胞④中性粒细胞 13.关于嗜碱粒细胞哪项不正确○ ①是数量最少的一种白细胞②涂片上嗜碱颗粒仅见胞质内,核清楚可见 ③功能与肥大细胞类似④颗粒内含组胺等物质 14.哪一项不是嗜酸粒细胞的功能○ ①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②止血与凝血③减轻过敏反应④破坏寄生虫 15.血涂片上红细胞的直径为○ ①6μm ②8μm ③7.5μm ④9μm

噬血细胞综合征(知识资料)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组骨髓、脾脏、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中良性、反应性增生的组织细胞吞噬自身血细胞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症。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大,外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1979年首先由Risdull等报告,多发于儿童。可由感染病毒,或是因为用药不当,以及体内有肿瘤(对于小孩来说肿瘤几率低)等诱发,由于婴幼儿自身抵抗能力弱,调节不当,致使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而且对自身血细胞发生攻击并消除,使得婴儿贫血导致死亡。 嗜血细胞综合征 - 分类 原发性HPS,或称家族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和病情加剧常与感染有关。 继发性HPS分为感染相关性HPS(infection-associated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此型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由病毒引起者称病毒相关性HPS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syndrome,VAHS);由肿瘤引起者称肿瘤相关性HPS(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nocytic syndrome,MAHS)。 嗜血细胞综合征 - 流行病学 本病以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原发性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O 万,80%的患者在2岁以前发病。继发性HPS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所以,一般认为2岁前发病者提示的原发性可能性大,8岁后发病者则提示继发性的可能性大,2-8岁发病者则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在日本和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东方患者的死亡率约为45%。 嗜血细胞综合征 - 病因 巨噬细胞图册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出生后,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是 A.淋巴结 B.脾脏骨髓 D.胸腺 E.肝脏 2、人多能造血干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3、对于多能造血干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A.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 B.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功能 C.出生后,多能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 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E.可增生分化为多种功能不同的血细胞 4、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骨髓 B.肝脏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 5、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无直接关系的是 A. multi-CSF B.骨髓细胞外基质 D.SCF E.骨髓基质细胞 二、填空题 1、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 CD34 和 CD117 。 2、多能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重要的潜能。 3、骨髓、胸腺造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重要条件。 4、多能造血干细胞最初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包括淋巴样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 三、名词解释: 1、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重要能力的细胞,使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造血能力。 2、定向干细胞——由干细胞最初分化形成的细胞被称为定向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淋巴样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

3、阳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就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反之,则会发生细胞调亡,此即为阳性选择过程。经过这一选择,CD4+或CD8+T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Ⅱ类或I类分于复合物的能力,即决定T细胞应答的MHC限制性。 四、问答题: 1、多能造血干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表面标志。 ⑴、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能力。 ⑵、CD34、CD117、不表达谱系特异性标志Lin-(CD2、CD3、CD14、CD16、CD19、CD24、CD56、CD66b、血型糖蛋白) 2、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⑴、组合原因:基因库中有几百个V区基因、众多的D、J基因,?可以随机组合; ⑵、连接原因:进行V—D—J、V—J重组时,连接处的碱基移位切除、整合,使互补决定簇多样性成10倍以上增长; ⑶、体细胞突变:抗原刺激后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已经重排过的V区基因上,增加了抗体的多样性。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知识讲解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 石蜡切片、H-E染色 B. 冰冻切片、H-E染色 C. 涂片、H-E染色 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 A. 碱性磷酸酶 B. 吞噬素和溶菌酶 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 组胺酸 E. 芳基硫酸酯酶 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 来自多核巨细胞 D. 细胞核常分4~5叶 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 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 胞核呈圆形 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有核的细胞 B. 细胞直径7~8μm 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 是最大的白细胞 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 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 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 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 C. 残存的溶酶体 D. 残存的线粒体 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 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 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 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 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 A. 卵黄囊血岛 B. 骨髓 C. 肝 D. 淋巴结 E. 脾 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 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 D. 细胞核由大变小 E. 红细胞核消失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7天 B. 14天 C. 30天

临床血液学简答和名解

1、常用的一期、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有哪些? 答: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包括出血时间、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血小板计数和血块收缩试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包括全凝血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2、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象特点。 答:原单及幼单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于一侧,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胞浆相对较多,常出现内外双层胞质,有明显伪足突出,边缘清晰,外层清测,内层毛玻璃样。胞质内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细胞。 3、简述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证。 答:①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③不明原因的骨疼,骨质破坏,肝、肾功能异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④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⑤其它: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 4、简述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2)、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各种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4)、无寄生虫和明显异常细胞 5、MDS的FAB分型分哪几型? 1)、难治性贫血(RA)2)、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S)3)、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4)、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6、简述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其能分解H2O2而放出新生态的氧,后者可使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后者再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进一步氧化为稳定的蓝色物质,沉淀于酶活性的细胞内. 7、简述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 ①无临床症状和体征;②血象:Hb≥100g/L(女性90g/L),N ≥1.5×109/L,PLT ≥100 ×109/L,外周血中无白血病细胞。③骨髓象:原始+幼稚细胞≤5%。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有哪些? 1)、粘附功能2)、聚集功能 3)、释放反应4)、促凝作用5)、血块收缩 8、简述CML急变期诊断标准 CML具有下列之一可诊断本期:1)、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RAS)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9、诊断缺铁性贫血时,铁代谢检查包括哪些?各有何变化? 答: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转铁蛋白增高,红细胞内游离原卟琳测定增高。 10,、什么是血小板的开放管道系统?其功能有哪些? 答:是血小板膜凹陷于血小板内部形成的管道系统,是血小板内与血浆中物质交换的通道,在释放反应中血小板贮存颗粒内容物经此通道排至细胞外。 11、简述急性再障的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骨髓象:造血细胞(粒、红、巨三系)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比例增高; 12、如何区别三种急性白血病(急淋,急粒,急单)的原始细胞。 ⑴原粒: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如薄沙。胞质天蓝或深蓝色。 原淋: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颗粒状,胞质少,淡蓝色、透明近核处有一透明区。 原单:圆或不规则形,有扭、折,可有伪足,核不规则有扭、折或凹陷。胞质灰蓝色,不透明。⑵细胞组织化学染色:POX。 1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有哪些主要表现。 答: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可出现纤维化或脂肪物。 14、骨髓铁染色的临床意义? 答: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和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1骨髓象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②不明原因的骨疼,骨质破坏,肝、肾功能异常、紫癜、血沉增高;③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④其它……⑤⑥⑦⑧ 15、简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要点。 答: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30%,③早幼粒:原幼粒>3:1,④异常早幼粒细胞核大小不一,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见Auer 小体;⑤过氧化物酶阳性;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第5章 第1节 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 A、网织细胞 B、原血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造血多能干细胞 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 A、红细胞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 564. 造血系统包括: A、血液 B、骨髓 C、脾 D、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以上均是 565. 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性改变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566. 血液患者应注意询问一下那种病史: A、营养障碍病史及职业情况 B、慢性疾病史及过敏史 C、家族史 D、月经史 E、以上均是 第2节 567. 试验结果为MCV<80立方微米,MCHC<30%符合下列哪种贫血: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568. 贫血按细胞形态学分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E、只有正常细胞性贫血 569. 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为: A、造血物质缺乏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造血物质缺乏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E、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570.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B、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3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20g/L E、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571. 我国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B、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00g/L,孕妇低于11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00g/L E、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572. 贫血患者治疗应首选: A、药物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症 综述 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ocytosis),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于1979年首先由R isdall等报告。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本综合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或家族性,另一类为继发性,后者可由感染及肿瘤所致。原发性HPS,或称家族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和病情加剧常与感染有关;继发性HPS分为感染相关性HPS (infection-associated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此型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由病毒引起者称病毒相关性HPS(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syndrome,VAHS);由肿瘤引起者称肿瘤相关性HPS (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nocytic syndrome,MAHS)。 流行病学 以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原发性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 12/1O万。在日本和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东方患者的死亡率约为45%。 病因和发病机制 HPS可以看作细胞因子病(cytokine disease),或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作为免疫应答的反应性T细胞(Th1和Tc)和单核吞噬细胞过度分泌淋巴、单核因子〔巨噬细胞增生的诱导因子(PIF)〕激活巨噬细胞。恶性细胞亦可直接刺激组织细胞,或由肿瘤细胞产生释放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诱发临床综合征,称之为副新生物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 ome)。高细胞因子血症作为血细胞减少和器官衰竭的中间机制。CD+4T 细胞分泌诱导巨噬细胞增生的因子(PIF)为HPS的始动因素。IFNγ和T NF-α引起骨髓造血抑制,IFN-γ、TNFα和IL-1导致发热、肝功能异常、高脂血症及凝血障碍。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过度增高结合IL-2可作为抑制正常免疫反应的“阻断因子”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状态。 目前认为HPS患者血细胞减少有多种因素参与:①噬血细胞增多,加速血细胞的破坏;②血清中存在造血祖细胞增殖的抑制性物质,骨髓内粒系和红系前体细胞和巨核细胞进行性减少,归因于抑制性单核因子和淋巴因子的产生,诸如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以及造血生长抑制因子的产生。

血液学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人类造血器官起源于中胚层的原始间叶细胞。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 外源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完全来自血液中,部分由组织中进入血液。组织因子由各种途径进入血液,TF进入血液后并启动凝血。 血管内溶血:由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临床以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获得性多见。 血涂片检验的重要性(两者关系):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骨髓象相似,但血象有区别;2、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皆有小淋巴细胞增多,但前者骨髓中淋巴细胞稍增多,而后者骨髓中淋巴细胞却明细增多;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骨髓中的异性淋巴细胞少见,而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20%;4、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其骨髓中分别可见到特异性的骨髓瘤细胞、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但血象中甚少见到; 5、血象中细胞较骨髓中细胞成熟:血象中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病时血象中的白血病细胞较骨髓中成熟、轻易辨认,故结合血象可辅助诊断白血病细胞类型的判断。 G6PD缺陷症分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1、临床分型:蚕豆病、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2、G6PD筛选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变形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中度异常测量G6PD活性降低,但溶血高峰期及恢复期活性可接近正常,故应离心去除衰老红细胞再进行测定,并定期复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1、临床特点:除发热、感染、贫血、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症状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为本病特点。以皮肤黏膜最明显,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等,颅内出血最严重,为致死原因之一。2、检查特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 30%(NEC),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M3v为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胞质内颗粒较小或无。 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增殖及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调控起重要作用。 Moto cell(桑葚细胞、莫托细胞):形成地图样、葡萄状细胞。这些小球体称为russell小体,为球蛋白聚集产物,少时称ressell小体,多时称moto cell。通常为病例细胞,如MM。 骨髓活检适应证:1骨髓穿刺失败骨髓穿刺多次失败,临床怀疑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某些急、慢性白血病及骨髓硬化症等。2.全血细胞减少; 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反复骨髓穿刺均为“血稀”或骨髓增生低下,病态造血,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低增生性白血病的患者。3.特殊贫血; 某些贫血原因不明的发热、脾或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检查不能确诊者。4.白血病治疗疗效的观察; 临床上有时骨髓涂片已达到完全缓解,但骨髓活检切片内仍可检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簇,因此,在白血病的缓解后化疗及长期无病生存期间,应定期作骨髓双标本取材。倘若骨髓涂片未达复发标准,而切片内出现了异常原始细胞簇,提示已进入早期复发,应及时对症治疗 ALIP(幼稚细胞异常定位):原始\早幼粒细胞3~5个远离肾小梁聚集在一起,常见于MDS。热点现象:同一成熟阶段的幼稚红细胞所组成的细胞岛,多见于MDS。 高铁血红蛋白:正常人Hb含耳夹铁离子,与氧结合为氧合Hb,当Hb中铁丧失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时,称为高铁Hb。失去运氧功能,且不稳定,易形成珠蛋白小体。正常人搞铁Hb仅占Hb汗了1%。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 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

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 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 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D.悬浮稳定性差 E.可塑性差 4.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A. 血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

嗜血细胞综合征

例1,女,2.5岁,因间断发热2.5月入院查体:T38.5℃,皮肤无出血点,淋巴结无 肿,心、肺未见异常,肝右肋下及剑下均5cm,质中等,脾平脐,质中等,血常规:WBC2.2×10 9 /L,LY53.5%,GR39.4%,RBC3.45×10 12 /L,Hb81g/L,PLT84×10 9 /L,肝功:AST148U/L,GGT52U/L,LDH1188U/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红为0.78:1,粒系各阶段比例偏低,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显著,占48%,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基本正常,淋巴细胞比例稍低,单核细胞略高,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少,片中出现较 吞噬细胞,多吞噬血小板,少吞噬红细胞,尤以片尾为多,噬血占3.31%,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保肝、激素及对症处理,5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好转出院。 及下肢水肿,左颈及腹股沟各淋巴 血细胞的破坏,目诊断标准为

注射丙球蛋白

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包括家族性和获得性的噬血细胞的全身增殖性疾病,其发生多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本病在临床上难以与恶性组织细胞病相鉴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1.本病为反应性,发病多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2.进展缓慢,大多数病例无进行性衰竭,病情在数周内可以缓解。 3.发病有诱因,约 50%可找到原发病。 4.贫血及出血较恶性组织细胞病轻。 5.肝、肾衰竭均少见。 6.NAP 活性增高,恶性组织细胞病则相反。 7.发热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8.组织细胞形态多为成熟型、单核样或淋巴样,组织细胞持续时间短,消失快。 9.血清铁蛋白值不如恶性组织细胞病增高明显。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大纲要点> 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 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骨髓标本的采集 4.骨髓涂片检查方法 5.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 6.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 1.骨髄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诊断价值,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 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 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⑤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2)禁忌证: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3.骨髓标本的采集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 (2)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 (3)应避开重要脏器。 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骨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组织学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习题

5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 石蜡切片、H-E染色 B. 冰冻切片、H-E染色 C. 涂片、H-E染色 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 A. 碱性磷酸酶 B. 吞噬素和溶菌酶 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 组胺酸 E. 芳基硫酸酯酶 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 来自多核巨细胞 D. 细胞核常分4~5叶 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 胞核呈圆形 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有核的细胞 B. 细胞直径7~8μm

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 是最大的白细胞 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 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 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 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 C. 残存的溶酶体 D. 残存的线粒体 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 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 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 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 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 A. 卵黄囊血岛 B. 骨髓 C. 肝 D. 淋巴结 E. 脾 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 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 D. 细胞核由大变小 E. 红细胞核消失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7天 B. 14天 C. 30天 D. 120天 E. 1年 (三)X型题 31.分辨3种有粒白细胞的依据是 A. 细胞的大小

血液学检验练习题_答案及笔记

D1.造血干细胞的标志为 A. CD3 B. CD19 C. CD21 D. CD34 E. CD38 E2.下列符合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发育过程形态演变规律的是E A. 核浆比例由小到大 B. 核仁从无到有 C. 颗粒从有到无 D. 胞体由小到大 E. 核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 E3.正常情况下成人主要的造血器官是 A. 肝 B. 脾 C. 淋巴结 D. 卵黄囊血岛 E. 骨髓 4.骨髓细胞中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E A. 淋巴细胞 B. 原始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原始红细胞 E. 巨核细胞 5.关于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缺乏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B. 是一类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群 C. 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 D. 多数细胞处于G0期或静止期 E. 绝大多数表达CD34 6.成人正常情况下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是C A. 脾脏 B. 肝脏 C. 骨髓 D. 淋巴结 E. 卵黄囊 7.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 A. 骨髓 B. 法氏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8.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E

A. 肝 B. 脾 C. 胸腺 D. 淋巴结 E. 卵黄囊血岛 9.骨髓细胞中,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E A. 原始粒细胞 B. 原始红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 E. 巨核细胞 10.关于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错误的是E A. 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B. 胞质量从少到多 C. 胞质颜色从蓝色到红色 D. 核形从圆形到不规则形 E. 细胞体积从小到大 11.关于造血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E A. 红骨髓与黄骨髓不能互相转变 B. 出生后骨髓只产生红细胞和粒细胞 C. 红骨髓脂肪化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发展 D. 成人长骨骨干中充满了红骨髓,在失血时引造血功能

三基考试题—血液系统

2014.05内分泌血液科护理三基培训考试题 姓名得分日期:2014年5月29日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A。血红蛋白测定 B. 血涂片检查 C. 网织红细胞计数 D. 骨髓穿刺检查 2.鼻出血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A。用0.9%肾上腺素湿润棉片填塞鼻腔压迫止血B。用冰袋放在前额部,以促血管收缩C。大量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作后鼻孔填塞术D。术后定时用无菌液状石蜡滴入,以保持鼻黏膜湿润E。嘱患者可用手挖鼻腔内血痂,以防呼吸不畅 3.下列哪种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牙龈出血 B.鼻腔出血 C.颅内出血 D.呕血、便血 E.阴道出血 4.有关人体铁的来源和吸收下列哪项不妥()A. 铁主要来源于普通饮食 B. 牛奶含铁量极高 C. 铁吸收前先有胃酸将铁游离化D. 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E. 维生素C等还原物质将高价铁还原成亚铁 5.再障诊断要点下列哪项不妥()A. 全血细胞减少 B. 网织红细胞低C. 骨髓增生低下 D. 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E. 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小板低于__应绝对卧床休息,警惕颅内出血() A.20×109/L B. 30×109/L C. 40×109/L D. 50×109/L 7.急性白血病出血部位可遍布全身,最严重部位是() A.鼻出血 B.牙龈出血 C.眼底出血 D.颅内出血 E.月经过多 8.慢粒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的区别是() A.发热 B.骨、关节痛 C.贫血、出血加重 D.血细胞出现PH染色体 E.骨髓象原始细胞高达50%或更多 9.有关输血过敏反应变现哪项不妥()A.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有过敏体质的受血者B.与I型变太反应有关C.轻者皮肤瘙痒或荨麻疹D.重者有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偶有过敏性休克E.常伴双下肢水肿 10.骨髓穿刺术后护理下列哪项不妥()A。平卧休息4小时B。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C。穿刺后局部敷盖无菌纱布,并保持干燥D。穿刺后24小时禁止沐浴,以免创口污染 1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这些贮存铁用来制造() A.红细胞B 血小板 C 血红蛋白 D 骨髓12.骨髓被异常组织侵润引起贫血的是() A.白血病 B 再障 C 溶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贫血13.人体内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 A.胃、十二指肠 B 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C.小肠 D 乙状结肠14.正常成熟粒细胞在外周血流中的半衰期约为() A.12-24小时 B. 11-12小时 C. 6-7小时 D. 10小时15.发热是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的原因是() A.中性粒细胞减少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B 红细胞减少 C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D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6.正常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后寿命为() A.70天 B 100天 C 60天 D 120天 17.正常人体每天制造新鲜红细胞所需的铁大部分来源于() A 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 B体内的组织铁 C 肝、脾 D 骨髓 18.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的目的是() A.达到完全缓解 B 消灭体内的残余的白血病细胞 C.防止并发症 D 使血象恢复正常 1 9.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区别是() A.肝脾是否增大 B 起病缓急 C 贫血的严重程度 D 骨髓幼稚细胞的成熟程度 2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按形态学分类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21.对发热的血液病人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降温措施主要是乙醇擦浴B.体温超过38.5℃应降温 C.药物降温,药量不宜过大 D.每日液体入量在3000ml左右 E.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2.铁剂在饭后服用的理由是()A.防止过敏反应 B.促进铁剂的消化 C.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D.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 E.不会损坏牙齿 23.静注化疗药物若漏于皮下,下列哪些护理措施不妥:() A.立即拔出静脉针 B.重新选择血管

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区别

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区别 文章目录*一、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区别*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三、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区别1、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区别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成年人的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 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 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 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 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 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 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实体瘤的治疗中,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主要应用于常规治疗失败或复发难治以及 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2、骨髓的配型成功机率 如果在骨髓库中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几率非常低,只有 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然而,如果能够找到患者的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那么,配型成功的几率最少有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在选择适合的供体时,首先从在兄弟姐妹中选择供髓者;如 不成,则在近亲及血缘无关的自愿者中寻找供髓者。 3、骨髓配型过程 抽静脉血(在手臂)4ml,同是抽患者的静脉血4ml,送到可以做DNA检查的实验室,提取你和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的DNA,进行扩增电泳,比较你的DNA和患者的DNA有多少是相同的,相同的越多,配型越合。 目前不做所有的基因比较,只检测6个基因。分别是 HLA-A,B,C,DR,DQ,DP位点。 如果你找到和自己匹配的骨髓配型,那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作为白血病患者,我们要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最忌出现悲观 消极的情绪,这样对于手术是极为不利的。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有两种: 一是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即以前大家比较熟悉的捐献骨髓,方法是对捐献者进行局麻或全身麻醉,通过骨髓穿刺从捐献者的髂骨上抽取骨髓液数百毫升,然后如同输血一样,以点滴的方式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第5章 第1节 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 A、网织细胞 B、原血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造血多能干细胞 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 A、红细胞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 564. 造血系统包括: A、血液 B、骨髓 C、脾 D、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E、只有正常细胞性贫血 569. 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为: A、造血物质缺乏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造血物质缺乏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E、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570.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 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B、成年男性低于 120g/L,成年女性低于13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 12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D、成年男性低于 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

孕妇低于120g/L E、成年男性低于 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571. 我国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 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B、成年男性低于 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 120g/L,成年女性低于100g/L,孕妇低于110g/L D、成年男性低于 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00g/L E、成年男性低于 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572. 贫血患者治疗应首选: A、药物治疗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输血 E、骨髓移植 573. 贫血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 A、皮肤粘膜苍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