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1.幼儿四育的定义、意义、和内容。

答: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体育的意义:1.体育是幼儿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

2.体育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任务的完成

4,体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幼儿体育工作的内容:包括科学护理幼儿生活.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做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智育的基本概念:幼儿智育就是按照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幼儿智育的意义:1.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为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4.智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幼儿智育的内容:1、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

幼儿德育的概念:幼儿德育,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和形成幼儿道德品质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幼儿德育的意义:1、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2.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幼儿德育的内容:幼儿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幼儿美育的概念:通过对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美,以及多种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意义:美育对幼儿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美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

美育增长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美育可以促进幼儿体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幼儿美育的内容:萌发幼儿初步的感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

2、体质、体格、健康的定义。

答:体质:人体的质量。

体格:人体的形态结构。

健康: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而不只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

3、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定义。

答: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练习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

智力是人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的本质、特征以及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意义。

答:游戏的本质是主体性活动。

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活动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和团体性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

游戏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

游戏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

游戏满足儿童好奇、好重复、好探索的愿望

游戏促进智力的开发尤其是语言

游戏能够锻炼意志

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5、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的定义、意义及指导要点。

答:角色游戏的意义:

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在游戏中学会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与各种人物彼此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

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

游戏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

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1)启发诱导,积极支持游戏主题的产生。

(2)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配角色进行个别教育。

(3)为开展游戏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4)教师是游戏的辅助者和支持者。

(5)进行游戏活动的评价。

表演游戏的定义:表演游戏是一种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表演游戏的意义:①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②有助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表演的能力。

④表演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

⑤表演游戏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增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兴趣,发展审

美能力。

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1)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

(2)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

(3)带领幼儿准备表演

(4)尊重儿童选择角色的愿望

(5)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结构游戏的定义: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结构游戏的意义:①使幼儿了解各种结构材料的性质,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获得对称、平衡、高度、长度、厚薄、宽窄、上下、左右等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各种形体的技能。②有利于幼儿感知,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手指小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刺激大脑中枢,使幼儿智能得到发展。③拼插出来的成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促进幼儿审美力的发展.同时成功的满足会不断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熟悉各种材料,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

(2)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的印象

(3)教会幼儿初步的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技能

(4)注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结构游戏的水平

(5)充分地提供材料,适时地启发思考

(6)培养良好的常规与习惯、发展健康的个性

6、幼儿园环境的定义、特点及创设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特点:(一)环境的教育性

(二)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7、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准备环境:(一)让环境蕴含目标

(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三)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控制环境:(一)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二)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三)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

(四)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调整环境

8、学前儿童如何对环境进行介入和认识。

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一般通过提出问题,依靠经验,动手操作,凭借联想,借助权威等途径实现的。

幼儿介入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活动和伙伴。

幼儿介入环境的特征:1.以过程体验为主

2.负行为先于正行为

3、以模仿为手段

4.赋予环境以灵性

9、入园障碍。

答:幼儿入园适应中的常见问题:(1)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3个发展阶段:①主动抗议。

②失望。3希冀、寻找新的满足。

(2)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适应集体生活,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午睡要人陪。不懂大小便要上厕所,不会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处,争抢玩具,不让他人玩等等。

家长和幼儿园方面的正确做法:

←1.家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准备工作

←(1)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

←(2)同伴交往需要与兴趣的培养

←(3)做好人园的心理准备

←(4)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工作

2.幼儿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1)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

←(2)帮助家长了解人园准备工作的内容

←(3)合理安排幼儿人园之初的活动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家园合作的原则、内容。

家园合作的基本原则:(1)尊重

(2)责任分担

(3)互惠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1.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合作

2.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合作

3.幼儿的个别化教育方面的合作

4.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面的合作

1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意义。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1.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生活环境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1.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3.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12 、智力与非智力,智商与情商。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不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其他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可以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概括为动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控制调节因素(主要指意志品质、坚持性、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但是它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对学习活动起促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善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人才的造就,不仅仅是由智力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往往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学和对象和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几各教育和发展的理论。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

学前教育学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自考复习分章重点 1、P2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3-6、7岁)是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P7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公共事业; 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全面实施全纳式教育; 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8. 走向 多元化 3、P13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4、P23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 5、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1.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2.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提出了“0岁扫盲,三岁读书”,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 3.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 儿童周围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如果人为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会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从儿童终身教育的角度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是“杀鸡取卵” 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儿童发展为原则,在儿童生理心理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无能。 6、P34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 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 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7、P37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 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途径观。 8、P47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全面性、3.情感性、4.灵活性、5渗透性. 9、P55托幼机构教育:是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10、P58社区教育:社区利用本身特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等优越条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对社区内成员施加“全方位、全程 的、综合的、”教育影响。 11、P61教育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姿态、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与机智,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 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援救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12、P78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1.在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 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13、P92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原则: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4.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的原则; 5.重点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原则 14、P97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1(中心任务)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 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和指导. 15、P99简述现代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研究者; 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 16、P105老师应具备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1.儿童权利观和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2.特质观和适宜教育观; .3.幼儿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 17、P107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幼儿行为辅导能力;5.与家长沟通能力。6.独立思维 和创造能力;7.与幼儿沟通的能力;8适应新环境能力 18、P116专业化教师的特征:1.是反思型的、非冲动型的教师、2.他们是幼儿的研究者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

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2)结构和秩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种)

学前教育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理论类)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 32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体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或技能是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观点、原则、方法和政策等。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3.领会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 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 四、本书结构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类型。 2.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3.运用学前教育的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要素、类型与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 二、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 三、学前教育的类型 四、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和任务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特点;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2.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3.分析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 一、儿童发展概述 二、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 第二节: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 一、儿童观概述 二、儿童观的演变 三、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3.分析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的政治发展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幼儿园教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师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P175(注:此知识点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环境体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P181 14、行动操练法:是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P184 15、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P187 表扬鼓励法:是指对儿童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使儿童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的方法。 P189 16、批评法:是指对儿童行为表现给予否定性评价,即对儿童不良行为或习惯表示不满意,并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怎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7)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 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 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认知发展理论。 )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 A. 卢梭 B. 洛克 C. 皮亚杰 D. 蒙台梭利 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 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 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 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 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 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 身的。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 A.连续性B .发展性 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 D.差别性 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 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 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 A.综合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 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 C )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综合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 育的(D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一)讲解学习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一)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二)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 (二)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的生成。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指每个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目的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 (二)适宜性原则 一是适应需要,二是促进发展。 (三)生活化原则 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 (四)兴趣性原则 (五)基础性原则 (六)逻辑性原则 六、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方法 1、逻辑组织法 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2、心理组织法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 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 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五)古代儿童教材 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

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1、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 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大纲(最全整理版)[1]

填空题 1.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理论独立的标志。 2.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有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 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4.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将人的发展放置于一个由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组织的生态系统中。 5.课程组织的两种形态包括: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6.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学科中心、社会问题中心、儿童中心。 7.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教育的途径、活动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 8.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1.课程计划包括的类型: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12.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14.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15.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对象;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1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17.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18.海恩斯科普课程的创立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最先源于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 20.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 19.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2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章节复习题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章节复习题 姓名学号 成绩 1.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体现( ) A.互主动性 B.互主体性 C.互依附性 D.互隶属性 2.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3.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 A.自然、社会、生活 B.自然、社会、教育 C.自然、社会、家庭 D.自然、社会、自我 4.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 5.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6.混龄编班具有同龄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 )。 A.节约教师资源 B.真正实现因人施教 C.节约活动场地 D.节约经费开支 7.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榜样 B.表扬 C.惩罚 D.训诫 8.表现为爱生气、不宁静、敢作敢为、易兴奋、易变动、爱冲动、乐观主义、有活力等特征的是( ) A.稳定的内倾型 B.稳定的外倾型 C.不稳定的内倾型 D.不稳定的外倾型 9.下面关于园舍内部建筑设计应 用色彩的原则的叙述中,不合理 的是( ) A.使用的色彩应是幼儿喜欢 的 B.色彩的使用应考虑采光 C.色彩要纷繁多样 D.充分运用色彩所具有的空 间导向、空间识别和安全标志等 作用 10.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 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 基本方法是( )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11.某些幼儿不能很好地与人相 处,教师要求幼儿设身处地地为 别人考虑一下:“如果他们这样 对待你,你有什么感受?”教师 用的是( )。 A.自然后果法 B.移情训练法 C.生活锻炼法 D.同 伴交往法 12.在家庭教育中,有时会出现 “妈妈打,爸爸骂,爷爷奶奶来 护驾”的情况,说明家庭教育缺 乏( )。 A.一致性 B.权威性 C.情感性 D.说服性 13.我国古代的课程有( )。 A.礼、乐、射、御、书、数 B.礼、乐、射、琴、书、数 C.琴、棋、书、画、数、射 D.礼、棋、射、画、书、数 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是 ( )。 A.主体性 B.民主性 C.权威性 D.主导性 15.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个人本 位最典型的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亚里士多德 D.洛 克 16.B-E方案课程体现的是 ( )。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多元智慧 理论 17.“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元智慧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8.B-E方案课程体现的是 ( )。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多元智慧理论 19.“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元智慧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 D.社会学习理论 20.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学 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的支 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这是哪 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 点?(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21.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 早比较系统化地反映在( ) A.《爱弥儿》 B.《教育论》 C.《教育漫话》 D.《理想国 22.有关调查表明,对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居第一位的是( )。 A.幼儿园教育 B.社会教

学前教育心理学28044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模公民、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家长代理人 ①模公民: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言行一致 ②知识传授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精通业务,语言明了 ③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公正,合作,处事灵活 ④家长代理人:温和亲切易亲近,耐心仁慈体谅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①教师的认知特征(一般智慧,知识准备,特殊智慧能力)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③教师的期待 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⑤教师的职业倦怠 (3)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想象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①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②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③洞察力,专家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具体可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表现出 (6)认知学徒制 1989年,科林斯等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汇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大纲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 总学时|总学分:2992学时|194学分 二、社会实践大纲 (一)实践目的 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对保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要坚持3个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二)实践要求 实习由各专业负责,实习前,系领导或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动员,向学生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宣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讲清楚学生实习期间该的注意事项。实习指导小组和带队教师要定期监督检查。 (三)实践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社会实践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的假期中间进行,时间为五周。采取分散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须认真的认真做好日志工作,撰写社会实践总结。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须有实践单位的实习证明,对实践工作予以评价并加盖实习单位的行政公章,并及时递交相关实习材料。 (四)实践内容 1 1.社会实践的内容应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各界学习。通过深入接触社会和生产第一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 2.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和群众服务。在社会实践中,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服务,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采用考查方式。分数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记分制(五级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二者相互对应为:优秀(100-90分)、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学生按照《实习教学计划》完成各类实习教学任务,经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 2.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评定原则上应呈正态分布,严格控制优秀成绩的比例。 3.学生在实践期间应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和实习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实习现场规章、保密及安全制度。对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经多方教育无效或情节特别严重者,可暂停其实习,并按照校纪校规作相应处理。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 自考复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基础教育 B. 启蒙教育 C. 属义务教育 D.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C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权威性 B. 知识性 C. 主导性 D. 艺术性 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 D )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A. 教育制度 B. 教育结构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观念 4.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的按计划进行,有班级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的活动是( C ) A.自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 A )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5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生教育 6.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B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7.(A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D ) 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 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 9.人类的教育与动物界中代与代之间的“教”和“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 B )。 A.一种社会性活动 B.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C.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D.一种人类活动 10.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11.从教育的起源看,教育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 D ) A.个体现象 B.群体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2.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 D ) A.共存 B.共发展 C.共产生D.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13.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C ) A.自我教育的发展B.家庭教育的发展 C.学校教育的发展D.终身教育的发展 14.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 A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物质资源 15.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是( C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16.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D ) A.教育制度现代化 B.教育手段现代化 C.教育方法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17.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C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18.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是( B )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19.教育的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 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