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三复习提纲 (2018用)

必修三复习提纲 (2018用)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诸子百家

1,道家:以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老子:道为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蕴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要求无为而治,幻想小国寡民。

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做到“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法家:韩非是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主张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事异者备变”,即顺应形势而变法革新。

评价:适应战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思想核心“兼相爱,交相用”。出现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小生产者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二:儒家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形成(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的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即“克己复礼”,恢复西周名分等级制度;主张“为政以德”;注重政治和人事,反对敬鬼神;首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和全面发展。编定“五经”,传授“六艺”。

评价:仁具有积极性,礼具有保守性;孔子思想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成为显学

孟子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观;提倡仁政(核心!);认为“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荀子:“天行有常”(唯物思想);“制天命(自然规律)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的是把握礼。

(三)秦朝:低潮(焚书坑儒)

评价:主观上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文化浩劫。

(四)西汉(汉武帝时):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主张:①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③仁政④三纲五常

(五)宋明:理学(儒学的新发展)

1、唐中后期:韩愈(道统思想)、李翱(“性命之源”)揭开儒学复兴的先声。

2、二程: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仁”也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追求“孔颜之乐”。

3、成熟: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作品是《四书章句注集注》

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修养论:学习分为“小学”和“大学”,要慎思明辨,循序渐进;“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社会政治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陆王心学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南宋陆九渊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明代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是复归善性,成为圣贤;强调知行合一。

4、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是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

5.评价: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

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源),市民阶层壮大;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③明朝后期政治黑暗,阶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④“西学东渐”。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学术上:“经世致用”③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3,火药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明代火药武器有水雷,定时炸弹。

4,印刷术 15世纪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后,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P30.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字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小篆(秦)—隶书(秦)—草书—楷—行书(晋)

2、书法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成就最高的是秦代的李斯。隶书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行书盛行于晋代,东晋的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北宋四大书法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中国画:

1)、分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

2)、类型文人画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

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风俗画和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特点: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

5.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P35

(1)渊源:原始歌舞

(2)产生:宋朝杂剧和南戏

(3)成熟:元杂剧

(4)繁荣:明传奇(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和清京剧(5

②形成: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

③特点:音乐属于板腔体,二黄、西皮两大唱腔;角色为生旦净丑等角色

④地位: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1.内容《风》(“国风”)即民歌,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宫廷乐曲歌词,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2特点:①四言为主,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③现实主义风格

3地位:①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③儒家经典。

(二)楚辞:BC4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1)特点:①句式灵活, 楚国方言,常带“兮”字。②浪漫主义,感情丰富

(三)两汉:汉赋--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属于宫廷文学。

(四)唐诗繁荣原因

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2、经济繁荣,政策开明

3、科举制度“以诗取仕”

4、文化交流,兼容并包

(五)宋词兴盛原因

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需要;

③政治: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六)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散曲题材广阔,语言通俗、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杂剧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著名的有关汉卿的《窦娥冤》

①根本: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壮大;②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③汉族文人科举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④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七)明清小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宋话本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

明清:①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文学需求增多②政治高压下,更多的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印刷术的不断完善,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④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文人借小说批判现实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三大特征”:①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

②经历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史地著作;《华事夷言》,了解外情。

魏源:编定《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评价:具有思想启迪作用;缺乏具体实践。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①西学的传播冲击传统文化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

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主张: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康梁维新思想: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背景:①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救亡图存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主张:①变法图存;②兴民权、设议院、变官制、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作用:①爱国性:挽救民族危机②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③最大功绩是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④批判封建制度,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民主共和

背景:①戊戌政变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②《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③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六、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背景:①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实现真正民主政治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④直接—袁世凯复古尊孔,复辟帝制

派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

影响:(1)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3)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局限性:①脱离广大群众;②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过程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1919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与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与无政府主义者交锋

3.意义①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②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的区别

①侧重点:维新派和革命派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激进派侧重于民主思想的建设。

②方式:维新派主张通过政治改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激进派彻底批判专制主义。

③效果:维新变法中并未实现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⑴、新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强调资产阶级民主,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新三民主义还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发展:

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

注农民问题,强调农村革命。

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1934)。《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成熟—延安时期(特指1935-1935)。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理论问题。

新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丰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影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邓小平理论意义:①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2002年“十六大”

背景: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激烈国内: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意义:①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重大问题;②同马毛邓理论是一脉相传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③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④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事业开始复苏。

3、教育事业的发展:过渡时期:《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措施:改革学制,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如开展扫盲识字教育等五四年法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性质是为人民大众服务全面建设:1957年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办学方针。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全日制、业余、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新时期:①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指导方针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④初步建立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蒙昧中的觉醒

1、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2、智者运动: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突破神灵的束缚,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思的第一次觉醒

3、苏格拉底:①“美德即知识”评价: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②“认识你自己”评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③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4、斯多亚学派(即画廊学派):主张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③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欲望,追求现世幸福。)

2、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3、意义:①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③导火线:教皇为敛财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主张: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信仰得救”(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圣经》代表理性。

3、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

作用: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4、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实现信仰问题上的自主

5、新教特点:①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②简化宗教仪式,教士世俗化③教会从属于国家

第三节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背景:①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成熟;②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③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二)主要内容:核心:“理性主义”(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三)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①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②为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④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二、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区别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追求自由平等。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启蒙运动则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封建等级和教会特权。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革命的前提下,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第四节理性之光与浪漫主义

1.康德提出“思想自由”,确立了人类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开创“浪漫主义思潮”。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了解经典力学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P120

标志: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意义: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P121

标志: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1905年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意义: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提供微观世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

3.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P122

1905年狭义,1916年广义,形成全新的时空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4.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P127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电影:①1895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②1927年 美国设置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进入有声时代。③1935年 《浮华世界》标志电影技术进入有声彩色时代。 (2)电视: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的电视机,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