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中国的自然灾害2.2作业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中国的自然灾害2.2作业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中国的自然灾害2.2作业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中国的自然灾害2.2作业含答案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解析:台风和洪涝不属于地质灾害。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和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或地壳薄弱的地带。

答案:D

2我国地震和地震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

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

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

解析:我国地震虽东少西多,但东部人口、城市密集,因此灾情为东重西轻。

答案:B

据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报告显示,2015年1月7日12时48分花莲县秀林乡发生里氏5.4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嘉义市及其以北的台中市、新竹市有震感。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这次花莲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肯定会引发海啸

B.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距离花莲相同的地区,破坏程度不一定相同

D.地震是人为因素诱发的

4台湾岛附近多地震发生,原因是其位于()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大西洋地震带

D.东非裂谷地震带

解析:第3题,沿海地区的地震有可能诱发海啸,但不绝对;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的破坏程度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但距震中距离一样,破坏程度不一定一样;这次地震与构造运动有关。第4题,台湾岛附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有构造地震发生。

答案:3.C 4.B

5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都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云贵高原地形崎岖,降水季节变化大,暴雨多,又处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岩石破碎,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比较多。

答案:A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略图”。读图,完成第6题。

6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域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①中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不容易发生滑坡,故A项错误;图②中岩层为沉积岩,但岩层完整未受破坏,也不易发生滑坡,故B项错误;图③中岩层为沉积岩,且岩层不完整,上层岩层倾向于公路面,岩层

易滑落错位,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虽然图④中岩层不完整,但上层岩层倾斜方向与公路面相反,不易发生滑坡,故D项错误。

答案:C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第7~9题。

7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8下列具有关联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和泥石流

B.地震和滑坡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

9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

B.人类目前可以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

C.植树造林可以减轻一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D.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

解析:第7题,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和自然因素有关,人类的活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无关。第8题,一定注意题目中提及的是地质灾害,暴雨、洪涝、台风、沙尘暴均不属于地质灾害;地震能引发滑坡,二者具有关联。第9题,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还不能预测和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但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强地表的稳定程度,从而减轻一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答案:7.C8.B9.C

10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高风险区多断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第(2)题,暴雨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为洪灾提供水源条件。泥石流流向低处,应向高处逃生;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可以最短路径远离危险区。第(3)题,对不稳定山坡加强监测,减少破坏山体平衡的工程活动,采取措施加固坡体,修建排水工程等,可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

答案:(1)断层坡度

(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能力提升

1地震风险度指数受三个指标的影响: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下列有关地震风险度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南方普遍高于北方②人口越密集,风险度指数越高③灾害发生时应急响应能力会影响风险度指数高低

④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东部高于西部⑤建筑物抗震性越高,风险度指数越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影响地震风险度指数的因素包括灾害发生时应急响应能力、建筑抗震性、人口密度及地震强度等。人口越密集,风险度指数越高。我国地震风险度指数东部高于西部的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高于西部。答案:C

2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坡就是冰川的冰体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C.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和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D.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分布最广的自然灾害

解析:本题考查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干旱是我国分布最广的自然灾害。

答案:C

下面为“我国某地区某一时刻的地质灾害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火山和泥石流

B.地震和滑坡

C.滑坡和泥石流

D.地震和火山

4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D.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解析:本组题考查等值线分析和自然灾害。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地质灾害等级最高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处和台湾山脉处,因此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第4题,甲、乙、丙分别为武夷山、雪峰山、南岭,三地地质灾害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为山区,坡度大,地势起伏大。

答案:3.C 4.A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23.4°N,100.5°E)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

6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以下哪些次生灾害?()

①滑坡②泥石流③台风④堰塞湖⑤蝗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5题,此次地震发生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第6题,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滑坡体及泥沙、石块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答案:5.C 6.B

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7~8题。

7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我国的滑坡灾害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8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爆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解析:第7题,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丰富的降水,而滑坡不需要。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地质灾害。第8题,结合所给图示即可得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答案:7.D8.A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第9~10题。

9西南地区是特大、较大型滑坡、泥石流发生最多的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经常有山洪暴发

B.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严重

C.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D.地势高峻,位于阶梯交界处

10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是()

A.夏季大于冬季

B.北部多于南部

C.西部少于东部

D.春季大于秋季

解析:第9题,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有关。我国西南地区地势崎岖,地质条件复杂,降水丰富,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10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我国夏季降水多,所以夏季泥石流大于冬季。答案:9.C10.A

滑坡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甲图乙

★11图甲显示()

A.坡度越大滑坡发生的频率越高

B.滑坡发生频率与坡度呈负相关

C.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高

D.40°以上的陡坡不会发生滑坡

★12从图乙可知()

A.滑坡发生频率与土质无相关性

B.土质颗粒越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

C.土质颗粒越小,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

D.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解析:由图甲可知,坡度15°左右滑坡频率最高;由图乙可知,砂质土壤最易发生滑坡。

答案:11.C12.D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14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解析:第13题,亚欧板块与除南极洲板块之外的所有大板块相邻。第14题,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云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答案:13.D14.C

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读表,完成第15~16题。

表1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量/mm <100100~

400

401~

600

601~

800

801~

1

000

1

001~

1400

>1

400

泥石流

量百分

281618242210

表2我国泥石流发生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123456789101112

0002918342410210

15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是()

A.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

B.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

C.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

D.将大量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

1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正确说法是()

A.我国有60%的泥石流发生在夏季

B.泥石流灾害频繁是制约贺兰山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

C.妥善解决泥石流灾害是修建青藏铁路的技术难题之一

D.我国7月份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降水丰富

解析:第15题,泥石流的发生要有陡峻的地形和丰沛的降水,因此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和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不会造成泥石流的发生;将大量的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造成河水的污染,但不会诱发泥石流;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遇到暴雨就有诱发泥石流的可能。第16题,由表2可知,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夏季(6~8月份)发生的泥石流占我国全年泥石流的76%,7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降水丰富;贺兰山区降水稀少,这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不高;青藏铁路主要经过青藏高原,由于这里降水少,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也不高。

答案:15.C16.D

17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该地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之间层理分明,易分离;如果大量开挖山坡,就会导致坡面地形不牢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18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解析: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该区域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该区域地形坡度大。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第(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2018年自然灾害报告.doc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2018年自然灾害报告

2018年自然灾害报告 一、基本情况(自然灾害) XX年度年平均气温16.8℃,比常年15.8℃偏高1.0℃,是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17个偏暖年,自然灾害频发。 (一)、年内多次连阴雨,早春出现罕见春汛。 XX年度降水量13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83.4毫米。年内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其中3月上旬出现持续强降水,引发了罕见的春汛,上旬总雨量达169.5毫米,是常年平均的7倍多,为历年同期最多。多次的连阴雨天气对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根据上报的灾情与防汛指挥部了解的情况统计,2-3月连阴雨天气共造成全县9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4万亩,总经济损失0.15178亿元。 (二)、倒春寒十四年来最严重。 XX年4月13~16日我县出现十四年来罕见的倒春寒天气,14日日平均气温6.5℃,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创4月日平均气温最低,而4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偏低1.5℃,为历年同期最低。倒春寒对油菜、大小麦、鲜切花等作物有较大影响。 (三)、梅雨期长,梅中有伏。 XX年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入梅、出梅时间均偏晚,梅期31天,梅期长,梅雨量大,分布不均。总梅雨量353.2毫米,比常年偏多83%,为1999年以来最多。梅雨期间暴雨过程频繁,共出现6次 第 2 页共 7 页

系统性强降水过程,出现4个暴雨日。从气象协理员上报的灾情来看,整个梅雨期间,我县共有7个乡镇(街道)受灾,经济作物受灾总面积3810亩,经济损失约600万元。 梅中有伏,6月30日至7月3日梅雨期内我县出现4天连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达37.6℃(7月2日)。 (四)、高温日数、极端高温创新高。 XX年夏天在梅雨期就已出现高温天气,全年≥35.0℃的高温日数共31天,≥38.0℃的高温日数有7天,均为历年最多,极端最高气温达40.2℃/8月12日,打破我县建站以来最高气温极值,其中8月12~15日连续4天我县最高气温均接近或超过40℃,12~14日连续3天平均气温在34℃以上,为历史罕见。9月份还出现了1天高温日。 (五)、强对流天气频发 XX年雷暴日数39天,是近23年最多的一年。雷暴趋势为早发多发,雷暴初日在2月份就已出现。夏季雷暴更是多发。8月25-27日连续三天出现强对流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匀,个别自动站出现短时暴雨,7-9级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对设施农业有一定的影响。其中8月25日我县出现强雷阵雨天气,魏塘街道长秀村占地150亩的芦笋基地受损严重,总经济损失在八九十万元左右。 (六)、雾霾天气多,空气质量差 XX年共出现大雾54天,仅次于1983年的55天,灰霾天气44天,急剧增多,为历年最多,是去年的近两倍。年内多次出现范围大,影响 第 3 页共 7 页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4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4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对产业部门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由图示信息知该地林地分布广泛,因此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4.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图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最新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第1~2题。 经纬度位置1月平 均 气温 /℃ 7月平 均 气温 /℃ 年降 水 量/mm 多年平均 暴雨日数 /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 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 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 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 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 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 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

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 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 ) A.18时 B.9时 C.6时 D.12时 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 )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第6题,北半球台风的气流运动形式是逆时针辐合,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其风向为东北风。第7题,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与A区域的经纬度范围最接近。B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很小,不能形成台风;C区域位于日本以东温带洋面,而台风主要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域的洋面;D区域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温带海域,也无台风形成。 答案:5.B 6.D 7.A 8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 山东半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强大的冬季风驱动下,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寒潮的影响。 答案:D 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解析:春季和秋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或成熟期,出现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018-2019-自然灾害英语作文及翻译-范文word版 (1页)

2018-2019-自然灾害英语作文及翻译-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自然灾害英语作文及翻译 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冻雨(freezing rain),特别是贵州、湖南和四川,灾情失分严重。公路、铁路、机场都被迫关闭,电网瘫痪。冻灾致使贵州40万人饮水难,四川两电厂停运。部分山区人民生活异常困难,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人民群众、解放军战士英勇抗击冰灾,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有何打算?能不能改变这种状态? 参考范文 As we know, our country suffered heavy ice early 201X. Everything was covered with freezing rain. Guizhou, Hunan and Sichuan suffered the most. It caused the buses, trains and planes stop service. The disaster destroyed power facilities, cutting power supplies in many areas. As a result, huge economic loss was caused. Many people could not work and live normally. There was no food, water or light in some places. Our government called on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heavy snow. As a student, I think we should learn from those heroes. We must study hard at school. We should learn all kinds of knowledge to make our motherland stronger, better and richer.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 点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 自然灾害 1、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 影响: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 旋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 征 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 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 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 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 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 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 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 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我国寒潮: 路径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 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 海 天气特征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 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发生频次: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重点知识总结

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考试重点核心知识总结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多发地区,多发时间 1.地质灾害 A地震:成因: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多发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世界两大地震带 B滑坡:自然原因是①山区;②岩石土壤疏松破碎 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 多发地区:山区 多发时间:夏季 C泥石流:自然原因是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山区;③岩石土壤疏松破碎; 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 多发地区:山区 多发时间:夏季 中国西南是地震滑坡泥石流最频发和典型地区自然原因是西南处于亚欧、印度洋、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加上西南多山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滑坡泥石流频发。 注意:地震滑坡泥石流关联性 2.气象灾害 A台风:成因:热带气旋(低压中心) 多发地区:西北太平洋(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孟加拉国沿岸,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沿岸。 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B 寒潮:成因:冷锋天气强冷空气南下 多发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北方更多发 发生时间秋冬春(冬半年) C沙尘暴(冷锋天气)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多大风②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④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多发地区:我国北方(西北华北东北) 多发时间:(冬)春季 D暴雨洪涝:以长江中下游洪涝为例 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③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流速慢泄洪能力差;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大 ②中下游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多发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 多发时间:夏季 E旱灾:气象学干旱:西北常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 天气学干旱:华北春旱自然原因①夏季风未达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耕地面积广大;②正值播种或生长期,需水 量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海洋灾害 A风暴潮:主要由台风引起 B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 C赤潮:人类排放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四节国的生物灾害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 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 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蝗虫 (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 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 (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 (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 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3)危害: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蝗灾 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说明:本试题分第一、第二两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1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 C D 1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14.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16-17题。 1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1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 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 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 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 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 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

mooc自然灾害与人章节测试_2018年

Mooc自然灾害与人章节测试 第一章 1.根据自然灾害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自然灾害可分为()。20分正确答案:BD 学生答案:BD A 多发性自然灾害 B 骤发性自然灾害 C 少发性自然灾害 D 迁延性自然灾害 2.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的统计,进行某些自然灾害的预报。()20分正确答案:Y 学生答案:Y Y X 3.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20分正确答案:D 学生答案:D A 因果型灾害链 B 同源型灾害链 C 互斥型灾害链 D 重现型灾害链 4.1987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20分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A 美国 B 中国 C 英国

5.1960年智利大地震,造成的山地滑坡、水灾、海啸,其中海啸甚至影响到夏威夷、日本等地,这是一次典型的灾害链。()20分正确答案:Y 学生答案:Y Y X 第二章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沉至地表。20分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A 南北回归线附近 B 南北纬30度附近 C 南北纬60度附近 D 南北极圈附近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吸收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是()。20分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A 两极 B 赤道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3.全世界利用地热能最好的国家是()。20分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A 日本 B 冰岛 C 中国

4.地球的板块构造系统由()组成。20分正确答案:BCD 学生答案:BCD A 地核 B 软流圈 C 深部地幔 D 岩石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分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A 从地心到地表,不同的深度有不同的物质、温度、压力、密度。 B 地核密度比地表小 C 地核温度比地表高 D 地核压力比地表大 第三章 1.汶川大地震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地震。20分正确答案:X 学生答案:X Y X 2.圣安德鲁斯断层附近地震频发,下列中哪些地震发生于此()20分正确答案:ABC 学生答案:ABC A 1971年圣费尔南多地震 B 1989年旧金山地震 C 1994年洛杉矶地震 D 1811年新马德里地震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 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 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 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读表回答8—10题。 名称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中心附近 6—7级8—9级10级—11级12—13级14—15级16级或以上最大风力 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A.强热带风暴 B.台风C.强台风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2018年西南旱灾心得体会:西南大旱是“天灾”还是人祸-范文精选

2018年西南旱灾心得体会:西南大旱是“天灾” 还是人祸-范文精选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 西南大旱,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我想到的是,天灾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 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但是西部生态的脆弱,西部物种的珍惜,以往西部人与自然是如果相处的?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西南大旱原因当然还有待全面去分析,不过,从已透露的信息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人祸的蛛丝马迹,在抗旱的同时,这些因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根据有关有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更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候出现变化。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个诱因? 此外,这些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金沙江上游现在有“一库八级”电站在修建中和将要修建,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 其实,且不说水电站对生态的改变,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