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美术作品自我评价

【篇一:浅谈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浅谈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青山乡中心小学何祖峰

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

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

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师批阅独裁式的评价

方式,已不能再延续了。那么,针对学生美术作品,如何进行科学

合理评价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做法。首先要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凝聚着每位小作者的辛勤汗水,历经了一

个艰辛的创作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听听小作者的创作思路、

个人设想、创作经历及个人对作品的满意程度。可采用问卷、交流

解说的形式进行。例如:在教《未来的建筑》一课后,学生的作品

百花齐放、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贴近生活,有学生画出了太空小

山庄,他渴望人类分散居住,减轻地球压力。有学

生设计绘画了绿色别墅家园,其目的要保护环境,也有学生设计画

出了地下村落,其意图是要节约土地资源。这些创作中的奇思妙想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创新精神,只有让学生先进行作品解说,我们才能做到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进一步做出

正确客观的评价。

其次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的过程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能

够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目的。一般可采用作品展示、补充问题的形

式进行。例如:“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我觉得应该……”。这

一评价过程,是自己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可取长补短。是发表个人

见解的机会,可给他人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达到合作共进的目的。接着教师要做好“点评性评价”。

对待学生的作品,教师应着眼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情感价值、

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入手,挖掘其作品的闪光点,大胆鼓励,使用激

励性评价语言,做到和学生心灵相通,达到情感共鸣,确保学生创

新萌芽的滋生。

例如:《鲜花送老师》一课,授完课后,学生都能做出自己心爱的

花束,而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对送鲜花的目的理解较为单一,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节到了要给老师送束鲜花,表达对老师节日的

祝贺和培育之恩的感谢之情,而其它方面的专业内涵、人文习惯就

一无所知。那么,教师这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做好点评性评价。①

从色彩的使用方面评议,送“红色花”代表热情关爱,喻指老师爱生

如子,师生和谐共处。送“白色花”代表纯洁无私,喻指老师无私奉

献的精神。②从花型构造方面评议,“向日葵”代表希望,喻指在老

师的培育之下,希望之花会开放的。③从工艺制作方面评议,折叠、重复、夸张、剪、刻、撕、折、皱等都是制作工艺中常用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评价过程中,教师客观、准确地从方法到过程、从知识

到技能、从情感到价值,全方位评价了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美术

综合素质也从中得到了培养。

最后要组织作品展示,接受“社会评价”。

学生的作品展示,可以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热情,

不仅是学生创造美的展示,也是对学生

进行审美教育,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一

般可结合节日活动进行,如“六一画展”、“国庆画展”、“新年画展”等。开展这样较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教师要事先做好计划,取得校

领导和有关人员的支持,选好场地,做好学生优秀作品的征集工作,必要时,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装裱或配上镜框,保证活动开展的质

量,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老师的重视。展出期间可组织

全校师生,或邀请学生家长,上级行政部门领导参观,进行作品评选,对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还可以向有关

的报刊、杂志部门推荐出版。使学生的优秀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

以勉励学生再创佳作。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要以客观事实作为评

价的基础,注重评价和教学的协调统一,力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

的评价学生作品。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还要重

视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篇二:美术教育专业自我评价】

美术教育专业自我评价

1.本人有较强的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擅长绘画、书法、海报、摄影、黑板报设计,善于运用电脑。

2.非常热爱教育事业,曾在画室带教美术高考生,有一定教学经验。

3.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优异,还曾获得奖学金证书和留校作品证书。

4.通过全国教师资格测试,教育学和心理学均取得优异成绩,现已

取得全国教师资格证。和此同时,获得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5.本人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能够在压

力下工作,注重团结合作和集体观念。

【篇三: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主观性】

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主观性

范达明

首先,什么叫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客体?它即美术作品评价标准自身;而这个自身作为客体恰恰就有它的主观性。为什么呢?因为这

个客体不是自主的,不是自动起作用的;它是由某一特定主体掌握

并起作用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由特定主体自我规定并隶属于这

一主体的。而不同的主体即美术评价者总是有他们各各不同的、适

应他们自身需要的、受他们自身制约的评价标准的。所谓美术作品

评价标准的多元互补格局,主要就是指这一点而说的。

从美术专业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种主体的四种标准。

1. 美术创作者。他作为一种最最特殊的评价者,是怎样来评价他自

己的作品的呢?对他来说,一幅作品的好坏就要根据他自己进行美

术创作的动机,就是说,要从他完成的美术作品的最后效果和他的

最初的创作动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来评价,看看他的美术创作的

最初动机是否在他的作品的最后效果中得到了实现。所谓动机,是

对自己设立的最终的价值目标的预想和期望。换言之,如果他的美

术作品的最后效果体现了他的价值目标的预想和期望,即他的创作

动机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表现或实现,那么他的美术作品就是一件

好作品,即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品。我们常常所说的“完好”、“完好”,也等于说“完”成品就是“好”作品。教师来课堂看学生的习作,

好强的学生深知习作在作画过程中不成熟,常常会急于向教师表白

画上哪里哪里还没有画完,以此自我安慰来平定在接受教师批评指

正时会带来的心理承受力的波动。一个画家只要还有一刻想在自己

的画幅是作那么一点修正或改动,那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作品还不

满意,作品也就不能算完成。反之,画家乐于拿出来正式展览或发

表的美术作品,总是他认为完成和满意的即好的作品,所以毛泽东

在《讲话》中也说出了一句很中文艺家心意的话:“文艺家几乎没有

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2]。然而事实上,当美术创作者以自己创

作动机在作品中实现的程度来衡量自己作品的好坏时,常常会发现

有不一致的地方:可能他的创作动机是100分,而在自己作品中只

实现了70分或者80分或者90分,也有可能是100%的实现——后

者当然是最好的;但一般来说,能完全达到或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认为自己画得很理想的不会很

才能使之从自在存在走向自为存在,从“无价值”的僵死的产品变为

在商品社会中有价值的充满勃勃生命力的商品。

那么在美术专业圈内,除开美术创作者自己,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充

当美术作品的评价者呢?他们是:美术鉴赏者,画商,美术评论者。这三种人各各身份不同,对美术作品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参照和

标准都不同。

2. 美术鉴赏者。对他来说,一幅面对着他的美术作品诉诸他视觉感

官的总的印象,或者说,他视觉感官因此体验到的总的感觉认识如

何是惟一重要的评价条件。一般的美术观众或者美术收藏家都可以

称作美术鉴赏者。他们在鉴赏某一作品时,该作品的美术创作者不

一定或往往不在现场(甚至两者多半不是同代人),所以他们也就

无法或难以一下子去探求美术创作者的动机了。他们只能根据美术

创作客体即作品本身所呈现给自己的印象或感受,并以此为据对作

品本身的好坏作出评价:印象或感觉好,作品就好;反之就不好。

这种全凭感性直观的认识来进行的评价很容易被人视为一种真正自

由的、不须任何规范的评价。不过避开评价离不开评价客体(对象)并且不能不受制于客体(对象)这一点不谈,事实上,由于各个鉴

赏者本身的鉴赏水准的不同,不同的鉴赏者完全可能对同一鉴赏对

象(如一幅美术作品)作出完全不同甚至刚好相反的鉴赏评价,即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各个鉴赏者正是因为是以自己既

定的或仁或智(或其他等等)的素质前提出发,所以往往自觉不到

这种素质前提的导向作用、制约作用,因此这里的所谓“自由评价”

实即“自发评价”的同义语。这种“自发评价”由于是来自于对评价客

体(对象)即作品本身的,所以比之于美术创作者的“自我评价”来说,它多少更具有一种单纯素朴的客观性质。

3. 画商。对他来说,一幅作品的好坏就要根据这幅作品能够给他换

得的经济效益来评价:经济效益高的,在他看来就是好作品;反之

就不是好作品。这可以称之为“自利评价”。那么,怎样的作品给他

换得的经济效益会高呢?一般来说,对画商有收购价值亦即有销售价值从而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经济价值的作品有如下三种:

(a)名家作品。(1)名家享有盛誉,盛誉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作为社会价值可以向经济价值转化;(2)名家的盛誉取决于他以往的艺术创作的历史

和成就,即取决于他在成为名家之前之后的一段历史中创作出的一些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较高艺术价值;正是这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使名家成为名家,并巩固或维持他名家的声誉,(一定情况下)进而发展成盛誉。可见,名家作品的价值取向仍然是遵循了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基本定势或趋势的。

(3)名家的优势或占便宜的地方,往往是在于名家的那一部分(或在成名之前或在成名之后)实际上并无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也因为其名家之盛名盛誉而获得了较高的经济价值乃至社会评定——画商的哄抬、藏家的爱屋及乌心理、名家自己的利己动机乃至名家的谢世等种种因素,常常是造成这种历史不公的原因之

一。厘定这种历史不公和历史失误的美术力量,只能从画商、藏家和名家之外去寻找。

(需要一提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亦时有所见。这就是所谓“伪名家”。这种情况特别是名家真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其优势就会转为劣势;因实亡而名亦亡,名家就不成其为名家,乃至为社会为历史所遗忘,自然更不用说为画商所抛弃了。)

(b)“远古”作品。(1)“远古”来自于世传。世传本身具有价值即历史价值,而历史价值的本质仍然是在于艺术价值。因为没有艺术价值作品就难以世传下来;反之,能够世传下来的作品,总多少有一定艺术价值。(2)进言之,时代越早,流传下来的可能性越小,其数量也越少;而既已世代流传下来了,必定有艺术本身的可贵之处,所谓“古稀、古稀”,即因古而稀,可见“物以稀为贵”,其内因

多半也是“物以古为贵”了。(3)不过“远古”一词在不同领域或艺术

的不同门类大多有着不同规定的时间内涵。比如你收藏邮票,如能

集到一枚清代或者哪怕是我们建国前老根据地发行的邮票,就属于

非常早的“远古”藏品了,自然是非常宝贵的;在不同门类的艺术中,如对于电影艺术,凡属20世纪初的影片就已算是“远古”了;而对于

中国绘画,“远古”的也可能就要上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之遥了。

(c)创新作品。(1)艺术作品不是批量生产制造的日用品,作品

的独特个性是其艺术价值的首要条件。所以创新就成为它取得艺术

价值的基本手段。所谓新,一要不同于名家既有的作品,二要不同

于“远古”世传的作品。它是对名家和“远古”作品的真正超越。它有

很大的难度。艺术传统愈久,愈深厚,创新的难

度就愈大。真正的创新,远不止于在艺术技巧层次的意义上。有时,一幅创新之作,往往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艺术风格或新的

艺术流派诞生的信号,甚至带来划时代的意义。“新”的本质是在于

它相比以往作品而言的别致性、奇异性(可合称为别异性),所谓“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就是此意,所以一定是对传统和现状、习

惯和常规的反叛和变革。(2)创新和创新作品往往又来自于画坛默

默无闻的小人物或新人(小人物是对于名家的高位和权威而言,新

人是对于古人的传统和成见而言);正因为此,它们在一开始常常

因其矛头所向的反叛性和变革性而遭到世俗偏见乃至名家势力的打

击和压制,也往往为画商等闲或敬远——此时画商尚不能对它们的

艺术价值乃至经济价值的可靠存在充满信心(但以此也是衡量一个

画商在急功近利的普遍本性之上是否还有一点远见卓识或较高艺术

素养的准绳),因而这个时候,恰恰正是卓越的权威的公正的美术

理论批评家登场的时候了。(3)由于这些作品客观的艺术价值的存在,观众和社会舆论乃至专家评论的群起,其作者——这班无名小辈,亦常常会由其一幅或数幅创新之作的面世而一举成名,从此步

入名家行列:罗中立的《父亲》(作为中国现代的照相现实主义)、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作为中国现代的“生活流”现实主义)、徐

芒耀的《我

的梦》(作为中国现代的超现实主义),都具有破除中国原本一元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格局的沉闷空气,开拓中国现代具象绘画艺术多元格局之一代画风的变革意义。这些作品作为创新之作的典范,已经或必将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册上刷新的一页,同时也成为他们个人绘画生涯的成名作和力作。这些作品的商业价值也会急遽上升——例如,据说,徐芒耀的《我的梦》在美国展出时,曾为纽约著名的赫夫纳画廊(作为画商的意志机构)以高达60000美元的开价征购!

综上所述可见,凡是名家的常规之作,“远古”的世传之作,以及(无名者的)创新的别异之作,都可能是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它们在总体上大致也是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当的);由于能在美术市场吃香而价格看涨,所以它们最受画商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了。

4. 美术评论者。和美术创作者单纯从主观动机出发的“自我评价”以及美术鉴赏者单纯从客观印象出发的“自发评价”不同,美术评论者要同时兼顾美术创作者的主观动机和美术鉴赏者的客观印象,并且要完全排除画商的功利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