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基优化方法

培养基优化方法

培养基优化方法
培养基优化方法

方法一:

LB培养基、平板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Amp、酵母提取物、蛋白胨、

10×SAE、100×MgCl2、100×TES、Tris、HCl

10×SAE配方(1L):

KH2PO410g、K2HPO4·3H2O52.4g、NH4Cl10g、K2SO426g

100L

【步骤】

种子制备:

1、取100mLLB培养基加入到一无菌的500ml三角形中,同时加入100μl100mg/ml的Amp。

2、接种甘油管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100μl,使工程菌分散于培养液中。

3、盖好试管,在摇床上以220rpm的速度,于37℃培养至对数中期(约5小时)

上罐准备:

1、配置500ml10×SAE

2、配置发酵培养基(3L)

称取胰蛋白胨30g,酵母提取物90g,加入2.64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300ml 10×SAE、30ml100×MgCl2、30ml100×TES。

3、将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插入pH、溶氧电极和温度探头,装上空气过滤膜,包扎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同时放入一瓶250ml30%磷酸(调pH用),于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30min。

4、待灭菌结束后,将发酵罐放在冷却底座上,开启发酵罐控制系统,联接好冷凝水、空气线路。

5、控制pH=7.4,在转速650r/m、通气量3L/min 定D.O.为100%于自动控制发酵罐上37℃发酵22小时。

6、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37℃后,接入制备好的种子

7、从接种完时刻起,每两小时取适当量样品,其中取1ml用于测菌体浓度(A600nm);另取1ml加入到一称过重ep管中,12000rpm离心,小心取出900μl上清用作测菌体浓度的空白,甩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菌体湿重,按每8.3mg菌体湿重加入300μL水重悬菌体,冻于-20℃备用。并记录发酵罐上溶氧、pH、温度等参数以了解工程菌的生长状态。

8、SDS-PAGE检测不同时间rhIFNα2B的表达情况。

9、发酵终了,收集发酵液,8000rpm离心10min,回收菌体。

10、用1.2L去离子水重悬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11、再用600mlTE重悬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得到菌体-20℃保存

方法二:

2.1种子培养基的配制

LBA:(Tryptone蛋白胨10g +Yeast Extr+acts酵母粉5g +NaCl 5g +双蒸水1L)∕L (NaOH调节PH至7.0)高压蒸气灭菌,压力:0.14Mpa 温度121℃时间:20min,用前加卡那霉素至50μg/ml。

LBA平板:加入2%琼脂粉,其余同上。

2.2生产菌种的制备

2.2.1琼脂培养基菌种的制备

从-80℃的冰箱中取出甘油种子管,在超净工作台中划LBA平板,37℃培养箱中培养过夜。2.2.2一级种子液制备

从LBA平板中挑取单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约60ml LBA培养液中,与摇床上37℃,180rpm,生长16h,OD600值约为3.0。

2.2.3二级种子液制备

将60ml一级种子液接种于3L LBA 培养液中,于摇床上37℃,180rpm,生长12h,OD600值约为3.0。

3.发酵

3.1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发酵培养基:于培养基配制桶中配制发酵培养基(Trytone 20g +Yeast extract 10g +KH2PO4 3g +葡萄糖10g)∕L(NaOH调节PH至7.4)60L,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用前加用前加卡那霉素至50μg/ml。

补料:(25%葡萄糖8L 、25%Yeast8L)

3.2 发酵罐灭菌及电极校正

3.2.1 高压灭菌

A.空罐灭菌:清洗发酵罐,加入20L注射用水,通入蒸气1kg/cm2 ,进行空罐灭菌,温度达到121℃,保持30min。

B. 实罐灭菌:排空发酵罐,加入发酵培养基60L,安装好各探头和各管路,通入蒸气1kg/cm2 ,进行实罐灭菌,温度达到121℃,保持30min。

C.补料灭菌25%Yeast 8L,高压蒸气灭菌,温度121℃时间:20min。

25%葡萄糖8L,高压蒸气灭菌,温度115℃时间:30min。

临用前在超净工作台上混合。

D:酸碱调节液的灭菌30%的氨水和30%磷酸

把各1L的注射用水高压蒸气灭菌,温度121℃时间:20min,临用前在超净工作台上把氨水和磷酸倒入。

3.2.2 溶氧电极和PH电极校正

A.溶氧电极校正:用饱和亚硫酸钠校正溶氧为0,实罐灭菌后,发酵罐温度设定为37℃,转速100rpm,搅拌后,临接种前按DO电极校正程序,将此时DO值设定为100%。

B.PH电极的校正:用PH为6.86和4.00的标准溶液校正。

3.3 接种

向培养基中加卡那霉素至50ug/ml ,将种子液3L,接种于发酵罐中,打开搅拌,通入空气和冷却水,开始发酵。

3.4 发酵条件设定

开始发酵温度37℃,PH 6.9,DO 40%,以30%的氨水和30%磷酸调节PH,以DO值为控制指标,DO值下降时加大转速。

3.5发酵过程监测

从上罐开始,每间隔1h从罐中取样3ml检测OD600观察并记录温度、pH、DO、转速、通气量等数据,维持pH、温度、DO稳定。

3.6补料

补料液为25%葡萄糖和25%Yeast ,当OD600值达到5左右时开始补料,补料速度根据蠕动泵的流速设定步进周期,在5个小时内把16L的培养基补加结束。

3.7 诱导表达

当OD600达到12-15时,降温到30℃,维持十分钟后加入IPTG诱导,浓度至0.5mmol/L。3.8 收获菌体

诱导4h后,当溶氧持续上升时此时OD600大概为45,停止发酵。下罐,收集菌液80L 左右。用大容量离心机8000g,离心收集湿菌体称重。并以PH为7.2的0.15M的PBS 20L 洗涤一遍, 洗涤后用大容量离心机离心收集菌体称重,约2.5kg。取样进行SDS-PAGE电泳检查,合格菌体置于菌体收集容器冻存于冰柜。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工业发酵进展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其培养基成份非常复杂,特别是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的。面对特定的微生物,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时刻把工 实验室最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单次单因子法,这种方法是在假设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而其他因素保持恒定水平,然后逐个因素进行考察的优化方法。但是由于考察的因素间经常存在交互作用,使得该方法并非总能获得最佳的优化条件。另外,当考察的因素较多时,需要太多的实验次数和较长的实验周期[3]。所以现在的培养基优化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或不单独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多因子试验。 2.多因子试验 多因子试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哪些因子对响应具有最大(或最小)的效应,哪些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 (2)感兴趣区域的因子组合情况,并对独立变量进行优化。

3.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是安排多因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用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较快地取得实验结果。正交实验的实质就是选择适当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四步: (1)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因子和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2)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设计正交表头,并安排实验; (3)根据正交表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出较优的“试验”条件以及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正交试验设计注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可同时考虑几种因素,寻找最佳因 次 报道。CastroPML报道用此法设计20种培养基,做24次试验,把gamma干扰素的产量提高了45%。 6.部分因子设计法 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1ackett-Burman设计法一样是一种两水平的实验优化方法,能够用比全因子实验次数少得多的实验,从大量影响因子中筛选出重要的因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一次多项式,并以此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最大响应区域,以便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laekett-Burman设计法相比实验次数稍多,如6因子的26-2部分因子设法需要进行20次实验,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只需要7次实验。 7.响应面分析法

110种培养基配方38页word

110种培养基配方 THE COMPOSITION OF MEDIA 培养基及成分 1. Acetobacter Medium (醋酸菌培养基) Glucose (葡萄糖) 100g Yeasst extract (酵母膏) 10g CaCO3 20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djust (调) pH to 6.8 适用范围: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 2. Nutrient Agar (营养肉汁琼脂) Pepton (蛋白胨) 5g Beef extract (牛肉膏) 30g NaCl 5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Adjust (调) pH to 7.0-7.2 [Note]:When cultivation of Bacillus,5mg of to MnSO4.H2O may be added . It is favorable to promote spore formation . 适用范围: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蕈状变种、地衣形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尘埃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黑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戈尔斯德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猝倒亚种、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

菌(绿脓杆菌)、凸形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弯曲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假单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亚黄八叠球菌、尿素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运动发酵单孢菌 3. Azotobacter Medium (固氮菌培养基) KH2PO4 0.2g K2HPO4 0.8g MgSO4.7H2O 0.2g CaSO4.2H2O 0.1g Na2MoO4.2H2O Trace(微量) Yeast axtract(酵母膏) 0.5g Mannitol(甘露醇) 20g FeCl3 Tract(微量)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gar (琼脂) 15g Adjust (调) pH to 7.2 适用范围: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 4. Corn Meal Medium (玉米粉培养基) Maize flour (玉米粉) 5g Peptone (蛋白胨) 0.1g Glucose (葡萄糖) 1g Tap water (自来水) 1000ml [Note]:Boil the mixture in autoclave at 121℃ for 1 hr. distribute the medium into 18ⅹ18 mm tubes , each contains 10 ml of the liquid , then autoclave at 121℃ for 1 hr . again (15磅蒸煮1小时,分装入18ⅹ18毫米试管,每管深度达6厘米。15磅再次灭菌15小时。) 5. Lactic-bacteria Medium I (乳酸菌培养基 I ) Yeast extract (酵母膏) 7.5g Peptone (蛋白胨) 7.5g Glucose (葡萄糖) 10g KH2PO4 2g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作者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3) 1.2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3) 1.2.1枯草芽孢杆菌在工业酶生产中的应用 (3) 1.2.2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3) 1.2.3枯草芽孢杆菌在微生物添加剂领域中的应用 (4) 1.2.4 枯草芽孢杆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4) 1.2.5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中的应用 (4) 1.2.6枯草芽孢杆菌是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良好试验材 料 (5) 1.2.7枯草芽孢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5)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 1.4研究的思路、目的及意义 (7)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1.1 菌株鉴定 (7) 2.1.2 培养基 (7)

2.1.3 主要设备 (8) 2.2 培养基的优化 (9) 2.2.1 培养方法 (9) 2.2.2实验流程 (9) 2.2.3实验方法 (10) 2.2.4正交试验 (11) 第三章结果和分析 (11) 3.1 鉴定结果如下 (11) 3.2 枯草芽孢杆菌最优化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 (16) 3.3 pH变化曲线(以G18为例) (19) 3.4 实验总结 (25) 致谢 (27)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是主要的饲用益生菌菌株,本论文以两株枯草芽孢杆菌G18和G21培养的延滞期和倍增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三角瓶摇床培养,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主要组分进行了优化,豆粕处理的蛋白酶加量2u/g 豆粕、5u/g豆粕、10u/g豆粕和玉米浆添加量0.5%、1.0% 、1.5% 做两个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表明:G18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0%,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10u/g豆粕。G21的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5%,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5u/g豆粕。[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

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最新年文档

生防菌XMH10培养基的优化 收稿日期:2015-05-08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编号: QN201432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生防菌XM-10 (邢台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保存)。 1.2方法 1.2.1 碳源的筛选以高氏 1 号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15、20、25、30 g/L 不同的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玉米粉和全麦粉[8] )和混合碳源[9] (葡萄糖+玉米粉、葡萄糖+全麦粉,其 中葡萄糖含量设置为 2 g/L )代替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 20 g/L 可溶性淀粉),其他成分不变,设3个重复,在相同 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量。 1.2.2氮源的筛选以最佳碳源为基础,以硫酸铵、硝酸钠、大豆粉和蛋白胨[8-9] 代替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中的氮源(硝酸钾 1.0 g/L ),浓度如表1,其他成分不变,设 3 个重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量。 表1 不同氮源梯度设置 水平 梯度(g/L ) 硫酸铵硝酸钠蛋白胨大豆粉

10.50.53.03.0 21.01.05.05.0 31.51.57.07.0 42.02.09.09.0 123初始pH值采用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在其他培养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培养液初始pH值分别调至3.0、5.0、7.0、 9.0、11.0,设3个重复,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 量。 124正交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碳源、氮源、pH值 3 因素设置 3 个水平(表2),选择正交表L9(34),进行液体 菌种培养基优化试验。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的筛选 在不同的碳源条件下,生防菌XM-10的生长状况不同。由图 1可见,生防菌XM-10在蔗糖中生长量最低,而在全麦粉中,在 不同浓度下,其菌体生长量水平均高于其他几种碳源,由此可知全麦粉对生防菌XM - 1 0生长最有利。由于全麦粉在图 1 中菌体干质量呈增长趋势,为找出其最高点,增设35、40 g/L 这2个梯 度重复试验,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得知生防菌XM-10在全麦粉添加量为30 g/L 时,菌体生长量最大,为19.104 mg/mL ,故30 g/L 为全麦粉添加量的最佳值。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

伊红美蓝培养基 原理 一般用来鉴定大肠杆菌。 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 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在碱性环境中不分解乳糖产酸的细菌不着色,伊红和美蓝不能结合,故沙门氏菌等为无色或琥珀色半透明菌落。金葡菌在此培养基上不生长。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属光泽。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水中大肠杆菌 步骤如下: ①制作伊红美蓝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灭过菌的锥形瓶盛取河水或沟水,按1:10稀释。 ③取0.1毫升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基中会出现大肠杆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蓝黑色,发金属光泽。 ⑤将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由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 配置方法 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2g 琼脂 20~30g 蒸馏水 1000ml 2%伊红水溶液 20ml 0.5 %美蓝水溶液 13ml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制法

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分装于烧瓶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55℃,加入伊红和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麦康凯培养基 原理 1.全称麦康凯琼脂或是麦康凯培养基 2.一种用于分离鉴定细菌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在其上呈红色或粉红色,有的菌落只是中间呈现红色。 配置方法 蛋白胨 17g 脙胨3g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5g 氯化钠 5g 琼脂 17g 蒸馏水1000mL 乳糖10g 0.01%结晶紫水溶液 10mL 0.5%中性红水溶液 5mL 麦康凯-制法 1 将蛋白胨、胨、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校正pH7.2。将琼脂加入600mL 加热溶解。将两液合并,分装于烧瓶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2 临用时加热溶化琼脂,趁热加入乳糖,冷至50~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及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须经高压灭菌。 吲哚试验 吲哚(indol)试验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是为吲哚试验阳性。 LB培养基 配方 胰化蛋白胨 1g 酵母提取物 0.5g NaCl 1g 琼脂 1.5-2g 水100ml LB培养基-LB培养基条件 LB培养基-固态培养基 LB固体培养基1L和液体一样,加15g琼脂粉,一定要在温度降下之前加好抗生素,并且倒好板。 LB固体培养基倒板 1.配制:100ml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

培养基优化经验

比如,我在实验中目前遇到的几个问题: 1、我做完单因素,就在想是做PB?还是最陡爬坡?还是两个都要做呢??毕竟我快毕业了,时间紧张阿 2、我现在准备做PB,突然发现很多文献上都出现了在实验中还要加几个空白项,知道主要是用于误差分析的,但我就想问下,是不是必须设置空白项呢?如果必须设,那么要设几个呢?我看大部分是设了4个的;还有就是,空白项是没有设定+1、-1的水平值,那么在实验中该如何具体操作呢,我采用的是SARS软件进行设计,那么实验设计好后遇到空白项的+1、-1该怎么弄呢?什么都不加么??还有空白项安排的位置有影响么? 3、我做的是培养基优化,目前共有8种因素准备做PB,那么做完了PB,确定了显著因素,该如何设计最陡爬坡呢?是不是也需要相关软件来进行试验设计的呢? 第一,你的是8个因素,直接做RSM,不可取,建议先用PB筛选主效应因素。至于SA,并不是每个PB后都必须的,要看你的实验结果,也就是预测和实验区域的吻合情 况了。 第二,8个因素,做12runs的PB,刚好有四个空列。空列,也就是虚拟的,可以 权当不存在,它只是在分析中用来估算误差的。 第三,先做好PB。至于SA,用手算就可以了。呵呵,很简单的。看样子你看了很 多文献,里面都应该有计算公式的。 哈哈,我这里到时有一些试验数据。 PB设计如果用SAS(应该这样写是对的哦)就会出现上面说的空白项现象。建议使用minitab、JMP等,这些都不会出现空白项的。 PB设计是筛选重要影响因子的,从众多因子挑出重要的,舍弃不重要的(统计学上说,就是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因此,在逻辑上是有必要进行的。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继续提问。 高低水平的设置没有定式,无需过分遵从1.25倍这个定式。 总体上说,如果一个水平范围内,因素较为显著,可适当缩小范围 (具体范围应该合理,举例说,但不一定合理:如果以菌体量最大为望目值时,温度是一个显著性影响因素(p<0.05),现研究范围为37-38℃;那你在缩小范围为37.5-37.9℃,这个就没有必要了。但是温度范围在35-39℃下显著的话,那可以在缩小至35-37℃,毕竟很多反应器,其温度的控制±0.5。)。 放开来说,及时都显著,那总有一个先后顺序吧。 首先,整体上你可以按照p值的小大排除影响效果大小序列:A>B>C>D>E>F>…… 的顺序排列, 将影响非常(或及其)显著的因子(p<0.01)的因子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如果它们还不够,

培养基设计与优化

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原料:碳源,氮源 十大元素: 碳, 氢, 氧, 氮, 磷, 钾, 硫, 钙, 镁 微量元素: 硼, 锰, 锌, 钼, 钴, 碘, 铜, 等 生长因子、前体和产物促进剂 生长因子 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机氮源是这些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多数有机氮源含有较多的B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一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 前体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为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产物促进剂 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其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也有人认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水 对于发酵工厂来说,恒定的水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不同水源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对微生物发酵代谢影响甚大。水源质量的主要考虑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可溶性固体、污染程度以及矿物质组成和含量。 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来推断和计算出适合某一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只能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的基本理论,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某一类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备,按照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选择出较为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 2.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3.当培养基成分确定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各成分最适的浓度,由于培养基成分很多,为减少实验次数常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这些实验往往基于多因子实验,包含均匀设计、正交实验设计、响应面分析等。

常用培养基配方

常用培养基配方(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学部分) 渤海大学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 2006年3月

目录 01糖发酵管 02 ONPG培养基 03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0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R和VP试验用) 05克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06丙二酸钠培养基 07葡葡糖铵培养基 08Hugh-Leifson培养基(O/F试验用) 09 马尿酸钠培养基 10营养明胶 11苯丙氨酸培养基 12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13蛋白胨水(靛基质试验用) 14 硫酸亚铁琼脂(硫化氢试验用) 15 尿素琼脂 16 氰化钾(KCN)培养基 17 氧化酶试验 18 硝酸盐培养基 19 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20 过氧化氢酶试验 21 过氧化物酶试验 22 磷酸盐缓冲液 23明胶磷酸盐缓冲液 24 乳酸-苯酚溶液 25 肉浸液肉汤 26肉浸液琼脂 27牛肉(或牛心)消化汤 28血消化汤 29豆粉琼脂 30血琼脂 31营养琼脂 32营养肉汤 33 乳糖胆盐发酵管 34乳糖发酵管 35 EC肉汤 36 缓冲蛋白胨水(BP) 37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MM) 38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 39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换用方法) 40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 41 GN增菌液

42 肠道菌增菌肉汤 43 亚硫酸铋琼脂(BS) 44 DHL琼脂 45 HE琼脂 46 SS琼脂 47 WS琼脂 48 麦康凯琼脂 49 伊红美蓝琼脂(EMB) 50三糖铁琼脂(TSI) 51 三糖铁琼脂(换用方法) 52 克氏双糖铁琼脂(KI) 53 克氏双糖铁琼脂(换用方法) 54 葡萄糖半固体发酵管 55 5%乳糖发酵管 56 CAYE培养基 57 Honda氏产毒肉汤 58 Elek氏培养基(毒素测定用) 59 氯化镁孔雀绿羧苄青霉素培养基 60 胰蛋白胨水 61 Rustigian氏尿素培养液 62 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 63 氯化钠蔗糖琼脂 64 嗜盐菌选择性琼脂 65 3.5%氯化钠三糖铁琼脂 66 氯化钠血琼脂 67 3.5%氯化钠生化试验培养基 68 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专用) 69 CIN-1培养基 70 嗜盐性试验培养基 71 改良Y培养基 72 改良克氏双糖 73 快速硫化氢(H2S)试验琼脂 74 DNA酶甲基绿琼脂(DTA) 75 Cary-Blair氏运送培养基 76 Skirrow氏培养基 77 TTC琼脂 78 甘氨酸培养基 79 改良磷酸盐缓冲液 80 氯化镁孔雀绿肉汤 81 胰酪胨大豆肉汤 82 Baird-Parker氏培养基 83 7.5%氯化钠肉汤 84 匹克氏肉汤 85 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

培养基优化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编生物工艺学 设计题目: 培养基优化设计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200806040035 专业班级:08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关现军 2011 年6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摘要··页码 2.关键字··页码 3.设计背景·页码 3.1培养基简介··页码 3.2培养基优化设计的重用意义··页码 4 设计方案·页码 4.1原材料制备··页码 4.2菌种的选择··页码 4.3营养因子的比例设··页码 4.4理化条件控制··页码 4.5总工艺流程列叙··页码 5 预期结果··页码 6 方案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页码 7 设计感受··页码 7.1 关于本方案··页码 7.2 关于自我··页码 8参考文献··页码 .

1 摘要 以改良MRS发酵培养基为墓础,选择玉米浆、牛肉膏、乳糖、番茄汁、际蛋白陈等7个营养因子增菌培养乳酸菌进行优化。利用L8(2的7次方)正交实验,优化出培养墓营养因子最佳组成是:玉米浆3%、牛肉膏1%、乳糖1%。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酸菌,在优化后的MRS培养基发酵液中,37℃培养20h,菌落数均高于原MRS培养基发酵液的菌落数,达到1护cumL以上,乳酸菌发酵液得到了浓缩,大大降低了乳酸菌发酵培养墓的成本,原料成本降低了约40%,同时使菌种数量达到最大。 2 关键字 乳酸菌,营养因子,优化培养,最大产菌 3. 设计背景 3.1乳酸菌培养基简介 乳酸菌工业产品为菌体本身细胞,因而设计出能增菌的培养基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设计选用工业上佳美低廉的原料,便于降低成本,也有利于降低菌种的适应期,利于增值。 乳酸菌增菌液配方设计中因营养要求复杂,影响生长的因素多,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做其他条件的优化,如增菌液氧化还原电势、pH值、温度等,因工作量大而时间有限,只能对配方作初步的优化设计。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工业应用时可选用乳清和脱脂乳经蛋白酶水解,用以提高增菌效果,再加入乳糖、啤酒酵母的自溶水解物,在发酵罐内完成乳酸

培养基的选择-整理

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初稿) 一、培养基的概念:culture medium 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其成分和配比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产物的合成,甚至对于发酵工业的生产工艺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用途和分类: 用途:筛选菌种、保藏菌种、检验杂菌、培养种子、发酵生产。 分类: 1.按成分不同:天然: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制。 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 合成: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例:查氏培养基、高氏 1号培养基 复合(半合成培养基):天然成分+化学试剂 2.按物理状态:固体: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琼脂含量1.5%-- 3.0%, 常用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及菌种保藏。 半固体:琼脂0.3%--0.5%,观察运动特征,分类鉴定 液体:不加任何凝固剂, 大规模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3.按实验目的:基础: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加富: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培养基。如高糖培养基 选择: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如麦康凯培养基 鉴别:用于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微生物产生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如EMB培养基 三、成分来源: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且其间的比例合适。) 营养: 有机体吸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 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就称为营养物质。

培养基优化方法

方法一: LB培养基、平板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Amp、酵母提取物、蛋白胨、 10×SAE、100×MgCl2、100×TES、Tris、HCl 10×SAE配方(1L): KH2PO410g、K2HPO4·3H2O52.4g、NH4Cl10g、K2SO426g 100L 【步骤】 种子制备: 1、取100mLLB培养基加入到一无菌的500ml三角形中,同时加入100μl100mg/ml的Amp。 2、接种甘油管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100μl,使工程菌分散于培养液中。 3、盖好试管,在摇床上以220rpm的速度,于37℃培养至对数中期(约5小时) 上罐准备: 1、配置500ml10×SAE 2、配置发酵培养基(3L)

称取胰蛋白胨30g,酵母提取物90g,加入2.64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300ml 10×SAE、30ml100×MgCl2、30ml100×TES。 3、将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插入pH、溶氧电极和温度探头,装上空气过滤膜,包扎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同时放入一瓶250ml30%磷酸(调pH用),于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30min。 4、待灭菌结束后,将发酵罐放在冷却底座上,开启发酵罐控制系统,联接好冷凝水、空气线路。 5、控制pH=7.4,在转速650r/m、通气量3L/min 定D.O.为100%于自动控制发酵罐上37℃发酵22小时。 6、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37℃后,接入制备好的种子 7、从接种完时刻起,每两小时取适当量样品,其中取1ml用于测菌体浓度(A600nm);另取1ml加入到一称过重ep管中,12000rpm离心,小心取出900μl上清用作测菌体浓度的空白,甩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菌体湿重,按每8.3mg菌体湿重加入300μL水重悬菌体,冻于-20℃备用。并记录发酵罐上溶氧、pH、温度等参数以了解工程菌的生长状态。 8、SDS-PAGE检测不同时间rhIFNα2B的表达情况。 9、发酵终了,收集发酵液,8000rpm离心10min,回收菌体。 10、用1.2L去离子水重悬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11、再用600mlTE重悬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得到菌体-20℃保存 方法二: 2.1种子培养基的配制 LBA:(Tryptone蛋白胨10g +Yeast Extr+acts酵母粉5g +NaCl 5g +双蒸水1L)∕L (NaOH调节PH至7.0)高压蒸气灭菌,压力:0.14Mpa 温度121℃时间:20min,用前加卡那霉素至50μg/ml。 LBA平板:加入2%琼脂粉,其余同上。 2.2生产菌种的制备 2.2.1琼脂培养基菌种的制备 从-80℃的冰箱中取出甘油种子管,在超净工作台中划LBA平板,37℃培养箱中培养过夜。2.2.2一级种子液制备 从LBA平板中挑取单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约60ml LBA培养液中,与摇床上37℃,180rpm,生长16h,OD600值约为3.0。 2.2.3二级种子液制备 将60ml一级种子液接种于3L LBA 培养液中,于摇床上37℃,180rpm,生长12h,OD600值约为3.0。 3.发酵

HGZ培养基配制

表1 经修改的HGZ-145培养基配方 Tab.1 The components of the amended HGZ -145 culture medium 常量元素 含量(g/L ) 微量元素 含量(g/L ) NaNO 3 0.2(0.4*) HBO 3 0.00286 KNO 3 0.051 MnCl 2·4H 2O 0.00181 K 2HPO 4 0.049 ZnSO 4·7H 2O 0.000222 MgSO 4·7H 2O 0.075 Na 2Mo 4·2H 2O 0.000391 Na 2CO 3 0.02 CuSO 4·5H 2O 0.000079 Ca(NO 3)2·4H 2O 0.059 Fe-EDTA 0.000932 NH 4Cl(NH 4Cl- EDTA) 0.0391** *:共培模拟条件下,NaNO 3的密度。 **: NH 4Cl(NH 4Cl- EDTA)与Fe-EDTA 配置的方法参照文献叶居新等(1999)。 根据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好每一种常量营养盐类1000倍的浓缩储备液。同时配制微量营养混合盐类1000倍的浓缩储备液TMS (Trace Metal Solution )。在900ml 蒸留水中依次加入各储备液1ml ,添加顺序为:NaNO 3(10ml)→KNO 3→K 2HPO 4→MgSO 4·7H 2O →Na 2CO 3→Ca(NO 3)2·4H 2O →NH 4Cl(NH 4Cl- EDTA)→Fe-EDTA →TMS 。每加入一种营养盐必须充分摇动容量瓶,使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下一种。

表2 HGZ-145培养基母液配制方法 常量元素 母液(各 100ml) 用量 微量元素 母液(共1000ml ) 用量 NaNO 3 200(400)/1L 10ml HBO 3 2.86g 1ml KNO 3 5.1g/100ml 1ml MnCl 2·4H 2O 1.81g 1ml K 2HPO 4 4.9g/100ml 1ml ZnSO 4·7H 2O 0.222g 1ml MgSO 4·7H 2O 7.5g/100ml 1ml Na 2Mo 4·2H 2O 0.391g 1ml Na 2CO 3 2 g/100ml 1ml CuSO 4·5H 2O 0.079g 1ml Ca(NO 3)2·4H 2O 5.9 g/100ml 1ml NH 4Cl(NH 4Cl- EDTA) :取 3.9g NH 4Cl 和0.51g EDTA-Na 溶于90ml 蒸馏水中,用浓NaOH 调pH 值至8.5,稀释至100ml 。 1ml Fe-EDTA :0.932取FeC130.90lg ,溶于50ml 1mol/L HC1中。取该溶液1ml ,加入1ml 0.1mol/LEDTA-Na ,稀释至100ml ,其pH 值为6.8。 1ml 根据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好每一种常量营养盐类100倍的浓缩储备液。同时配制微量营养混合盐类1000倍的浓缩储备液TMS (Trace Metal Solution )。在900ml 蒸留水中依次加入各储备液1ml ,添加顺序为:NaNO 3(10ml)→KNO 3→K 2HPO 4→MgSO 4·7H 2O →Na 2CO 3→Ca(NO 3)2·4H 2O →NH 4Cl(NH 4Cl- EDTA)→Fe-EDTA →TMS 。每加入一种营养盐必须充分摇动容量瓶,使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下一种。

146种培养基配方

146种培养基配方 146种培养基配方[细菌培养基和植物培养基] 培养基是微生物的食物,每个学习微生物专业的人都会接触到。培养基的配方根据具体微生物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培养基有成千上万种,但有一些培养基却是经常用到的。以下的配方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摘自生物谷) THE COMPOSITION OF MEDIA 培养基及成分 1. Acetobacter Medium (醋酸菌培养基) Glucose (葡萄糖) 100g Yeasst extract (酵母膏) 10g CaCO3 20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djust (调) pH to 6.8 适用范围: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 2. Nutrient Agar (营养肉汁琼脂) Pepton (蛋白胨) 5g Beef extract (牛肉膏) 30g NaCl 5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Adjust (调) pH to 7.0-7.2 [Note]:When cultivation of Bacillus,5mg of to MnSO4.H2O may be added . It is favorable to promote spore formation . 适用范围: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蕈状变种、地衣形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尘埃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黑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戈尔斯德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猝倒亚种、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杆菌、大肠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伊红美蓝培养基 原理 一般用来鉴定大肠杆菌。 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 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在碱性环境中不分解乳糖产酸的细菌不着色,伊红和美蓝不能结合,故沙门氏菌等为无色或琥珀色半透明菌落。金葡菌在此培养基上不生长。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属光泽。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水中大肠杆菌 步骤如下: ①制作伊红美蓝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灭过菌的锥形瓶盛取河水或沟水,按1:10稀释。 ③取毫升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基中会出现大肠杆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蓝黑色,发金属光泽。 ⑤将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由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 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2g 琼脂 20~30g 蒸馏水 1000ml 2%伊红水溶液 20ml %美蓝水溶液 13ml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为~。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制法 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分装于烧瓶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55℃,加入伊红和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麦康凯培养基 原理 1.全称麦康凯琼脂或是麦康凯 2.一种用于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杆菌在其上呈红色或,有的菌落只是中间红色。 配置方法 蛋白胨17g 脙胨3g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文献综述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院(系):药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姓名:张永芳 学号:114080107 指导老师:张小华(讲师) 二O 一五年六月五日

文献综述: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张永芳:114080107 指导老师:刘向勇 【摘要】:发酵,这一门悠久的技艺,在古今中外的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中扮 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实验室发酵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试验来寻找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这些对象包括培养基的设计、工艺参数等;而这些变化规律的寻找就要通过科学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来实现。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比如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等,特别对于新菌种、新产品的试验。本文对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本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常用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关键词】:发酵、发酵培养基、优化、最优组合、响应面法优化 【内容】: 在工业化发酵生产中,发酵培养基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基的成分对产物浓度、菌体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培养基优化,是指面对特定的微生物,通过实验手段配比和筛选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对培养基优化实验进行数学统计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应用较多的优化方法: 响应曲面分析法:Box和Wilson提出了利用因子设计来优化微生物产物生产过程的全面方法,Box-Wilson方法即现在的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简称RSM)。RSM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技术,它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最优组合问题。通过对RSM的研究表明,研究工作者和产品生产者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考虑因素的组合,以及对响应值的预测,而均比一次次的单因素分析方法更有效。现在利用SAS软件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响应面分析。 改进单纯形优化法:单纯形优化法(Modified simplex method)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多因素优化方法。它是一种动态调优的方法,不受因素数的限制。由于单纯形法必须要先确定考察的因素,而且要等一个配方实验完后才能根据计算的结果进行下一次实验,因此主要适用于实验周期较短的细菌或重组工程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以及不能大量实施的发酵罐培养条件的优化。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群体遗传演化机制的高效探索算法,它是美国学者Holland于1975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摒弃了传统的搜索方式,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采用人工进化的方式对目标空间进行随机化搜索。它将问题域中的可能解看作是群体的一个个体或染色体,并将每一个体编码

最新110种培养基配方汇总

110种培养基配方

110种培养基配方 THE COMPOSITION OF MEDIA 培养基及成分 1. Acetobacter Medium (醋酸菌培养基) Glucose (葡萄糖) 100g Yeasst extract (酵母膏) 10g CaCO3 20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djust (调) pH to 6.8 适用范围: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 2. Nutrient Agar (营养肉汁琼脂) Pepton (蛋白胨) 5g Beef extract (牛肉膏) 30g NaCl 5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Adjust (调) pH to 7.0-7.2 [Note]:When cultivation of Bacillus,5mg of to MnSO4.H2O may be added . It is favorable to promote spore formation . 适用范围: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蕈状变种、地衣形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尘埃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黑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戈尔斯德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猝倒亚种、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凸形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弯曲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假单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亚黄八叠球菌、尿素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运动发酵单孢菌 3. Azotobacter Medium (固氮菌培养基) KH2PO4 0.2g K2HPO4 0.8g MgSO4.7H2O 0.2g CaSO4.2H2O 0.1g Na2MoO4.2H2O Trace(微量) Yeast axtract(酵母膏) 0.5g Mannitol(甘露醇) 20g FeCl3 Tract(微量)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gar (琼脂) 15g

培养基设计方法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作者:余继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其培养基成份非常复杂,特别是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的。面对特定的微生物,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2]。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7]。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时刻把工业应用的目的留在脑海里[22]。 1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 现代分离的微生物绝大部分是异养型微生物,它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前体等物质提供能量和构成特定产物的需要[2]。其营养物质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前体、产物促进和抑制剂等。另外,在设计培养基时还必须把经济问题和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等因素一起考虑在内[6]。 此外,还要考虑所筛选的菌种来源的地点环境,比如本实验室长期从事红树林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研究工作,红树林的环境处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所以配制培养基所用的水除了 一般的去离子水外还包括陈海水。 如果在知道产物结构或者产物合成途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构成产物和合成途径中所需的特定结构物质。我们也可以结合某一菌株的特定代谢途径,加入阻遏或者促进物质,使目的产物过量合成。例如青霉素的合成会受到赖氨酸的强烈抑制,而赖氨酸合成的前体α-氨基已二酸可以缓解赖氨酸的抑制作用,并能刺激赖氨酸的合成。这是因为α-氨基已二酸是合成青霉素和赖氨酸的共同前体。如果赖氨酸过量,它就会抑制这个反应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减少α-氨基已二酸的产量,从而进一步影响青霉素的合成。 2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由于发酵培养基成份众多,且各因素常存在交互作用,很难建立理论模型;另外,由于测量数据常包含较大的误差,也影响了培养基优化过程的准确评估,因此培养基优化工作的量大且复杂[8]。许多实验技术和方法都在发酵培养基优化上得到应用,如:生物模型(Biologicalmimicry)、单次试验(One at a time)、全因子法(Full factorial)、部分因子法(Partialfactorial)、Plackett andBurman法等。但每一种实验设计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只用一种试验设计来完成所有的工作[22]。 2.1 单次单因子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