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4-06-19T10:20:05.8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21期供稿作者:黄希军[导读] 课外阅读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有赖于教师的积极指导。

◆黄希军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中学27741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生课外必读的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如果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肯定能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我尝试下面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名著书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要想学生爱读,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目的,激发其兴趣。事先组织“为什么要读名著大辩论”活动。要求他们在课后或在网上查找,广泛收集材料,写成发言稿,然后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开展大辩论。通过这次辩论,学生明白了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成果的标志,是经过时间淘洗过的典范之作,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在青少年阶段读这样的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益。余秋雨先生说过,名著其实是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

课外阅读名著,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而且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还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名著中,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带给我们以人生的愉悦。名著中,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本身就是一种以真善美为目的的理想的艺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这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二、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有赖于教师的积极指导。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与社会导向、教育培养以及文化氛围都有关系,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在独立阅读刚刚起步的初中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着门径,如果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还往往使学生在观念上产生误会,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粗略的阅读,不需要精研,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这样就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1.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推荐的阅读书目也有所不同。七年级两个学期读三部:《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童年》;八年级读五部:《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三国演义》、《边城》;九年级读四部:《水浒》、《红楼梦》、《围城》、《名人传》。

2.指导梳理知识。这些必读的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因此,要求学生读一部书之前,首先是进行一般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然后,利用两到三节欣赏课,具体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1)作者的生平介绍;(2)作者的其它主要作品的简介;(3)介绍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4)必读的这部书故事的梗概;(5)精彩章节以及对这些章节的点评。

3.抓住主要情节。有些作品篇幅较长,阅读名著时可重点掌握主要情节。如《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七擒孟获”、“大意失荆州”、“草船借箭”等;《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这些故事情节妇孺皆知,相关人物要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生阅读,一定要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体会写出来,这样既可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深化认识,又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写名著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如:1.从名著中某一人物的角度感悟。2.从名著中情节结构的角度感悟。3.从名著语言的角度感悟。4.从名著写作手法的角度感悟。5.从名著续写的角度感悟。6.从名著作者的角度感悟。7.从名著评论的角度感悟。要防止学生泛泛地读名著,就应该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要学生养成一种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定期展示阅读成果

举行读书活动以巩固兴趣虽然重要,而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更重要。要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与舞台。如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编文艺墙报、办读书小报、专著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例如在本学期我们举办的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暨《三国演义》知识竞赛会上,同学们发言积极,妙语联珠,对诸葛亮、关羽、曹操的人物分析概括全面而深刻。本学期组织学生办了一期读书板报,把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收获或心得体会编在板报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便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和巩固了他们读书的兴趣。用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读名著,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二、导入新课 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智慧的钥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 二、阅读调查 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三、了解阅读的目标 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四、阅读方法指导 (一)你是如何阅读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 检视阅读略读 分析阅读精读 综合阅读比较阅读 1、检视阅读(略读):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 略读测试卡的制作: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要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精读测试卡的制作: 我阅读的章节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 我的批注是: 精读测试卡示例 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

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席小丽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选读经典名著,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推荐24部名著,去除加星号篇目,共有十部纳入考试范围,占分15分。可见名著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由于名著阅读教学容量大、操作难等因素制约,名著阅读教学仍处尴尬之境。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急功近利 在只追求高考分数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学功利性太强,能考到的多讲,考不到的少讲甚至不讲,因此,教学指导和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考点上。比如:苏教版必修二课本中选入了《边城》《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五中选入《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红楼梦>选读》课本,但因为考试基本不涉及或占分不高,教学过程中处理这些篇目或教材仅仅是浮光掠影或被束之高阁。类似于此,学生的阅读过程被练习式初略梗概记忆代替,讲义代替阅读,为考试而读,为分数而读。这样的名著教学根本不能称之为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会起到名著教学该有的效用价值。 2.教学安排随意无序 目前,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我任教文科多年,对眼下的名著教学深有体悟:《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的10部名著以及《<红楼梦>选读》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拿什么文本教、教哪些篇目、怎么教都很随意,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高一为分科,高二分文理科,高三文科学生面临四十分的附加测试,10部名著的教学该怎么分配,是按照体裁分,还是按照篇目长短,还是由简到易;是全部阅读还是部分有重点的讲解、阅读,准备多少的练习讲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因而,名著教学基本上是跟着考试指挥棒,考哪儿讲哪儿,杂乱无序,效用不大,更遑论感悟艺术魅力,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阅读环境混乱复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网络资源如电子书、网络小说、漫画等充斥学生的生活,侵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空间。社会浮躁的心态和人文价值的失落无形中使得学生对名著的热情远远低于他们对各种动漫、武侠、科幻、时尚杂志、校园小说、网络小说、商业电视剧、偶像明星的爱好和追捧,老师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疏远名著,错误的个性化理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既然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如此堪忧,而新课标对名著阅读教学有如此明确的要求,名著阅读教学对老师、学生都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摆正名著阅读教学的位置,落实名著阅读措施,我们责无旁贷。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重视阅读,明晰作用 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语言艺术的典范。名著阅读学习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自身文化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层次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知识的构建,不仅仅在语言上得以规范,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社会、学校、家长都要对名著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要彻底的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名著阅读的实际和长远意义,不能把名著阅读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待学生的阅读要更宽容些,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与机会,支持学生阅读。教师更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包括自身阅读示范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并坚持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坚定学生长期阅读的信心,让名著阅读教学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

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01-07T17:05:58.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5期作者:陈力[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高级中学46535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结合作者一线教学实践,简要分析了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对此给出作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是知识的源泉,它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可以陶冶人类的情操。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的教材当中才会增添名著阅读这一章节,因为读书尤其是名著,不仅可以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都很弱势,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成绩的高效化是十分不利的。根据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我发现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相对纤弱的原因,在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中难有时间去进行阅读知识量的扩充。 首先,高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花费的时间少量而零碎,没能额外多出太多阅读名著的时间。 学生往往是这部名著还没仔细回味,另一部名著的阅读教学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虽然,我们的部编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的名著章节,且语文教材当中也对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往往是不被落实的。许多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心往往不是阅读,他们开展工作更多地还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唯分数论”。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教师的备课计划还是学生的学习计划,名著阅读都很难跻身其中。这种现象的造成,正是由于社会的不重视,如果不引起相关的重视,那么名著教学工作开展始终只能停留于表面。 其次,部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而读名著,九部名著已成为他们的某种负担,再加上阅读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不能及时解决,以及女生不爱读《三国》、男生不爱看《红楼》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间的名著阅读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名著不仅仅篇幅巨大,而且由于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它们的时间跨度也都很大,因此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沉重感。既难以理解文中故事的讲述,又难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这对于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基于这种阅读现状,我们就可以适时地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引申出作者的更多作品,同时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文章的写作要点传授给学生,进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教师在名著阅读的指导上有所欠缺。 教师依据绝大部分学生阅读的进度,更多地是在名著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等方面做了分析与指导。对于个别学生的阅读实效可能缺乏细致的检测。 最后,高考出题风格越来越细腻,更关注学生的名著阅读是否落到实处,注重文本细节,“囫囵吞枣”式名著阅读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的考试。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本就少量而零碎的时间?如何提高部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如何缩小学生间的名著阅读个体差异性?教师如何在名著阅读的指导上有所提高?如何紧扣高考出题风格开展名著阅读的教学? 要改变高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每位高中语文教师有独到的研究与思考,需要每位高中学生做到文本细读、善于分析总结。名著阅读教学虽任务艰巨,整本书的阅读看起来虽然很难,但是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要时间利用率高、方法得当、指导与反馈及时,名著阅读教学不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言说的痛。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非常重要。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态度,指导学生培养适合的阅读心境,即静心阅读、恒心坚持;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即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第五,教师要找准指导的良好时机,阅读时机非常重要。第六,借助多媒体开展阅读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高中学生课业任务重,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和方法阅读,是名著阅读学习成功的关键要素。第一,学生要对阅读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二,学生要充分学习教材上与名著阅读相关的内容。第三,学生要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精读泛读相结合,泛读的内容可以是书名、前言等,略读的内容可以是正文、章节名称等,细读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片段或者是自己喜欢的片段。第四,学生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也可以写心得、列提纲、做批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对名著全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桂林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8,(29),67-68。 [2]宋晓静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海滨第六学校许广会 近年来,中考中名著阅读也占一定的分额,而从去年中考来看,中考中名著阅读失分也比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时间少的情况,我觉得对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指导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名著阅读笔记的作用。 不但要学生经常写,老师还要经常查阅和评点,还要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的查阅和评点,应该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常规检查,最基本的作用是促使重视老师评价的学生认真起来,让学生觉得自己不白做,最起码会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表扬。老师还可以用个别点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用集体点评的形式给学生集体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还可能因为中学生正常的争胜心理而形成良性比较、力争更好的现象。 2、节选名著片断做阅读训练 考试中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要做好,关键是对题型的把握,所用文段是自由的。目前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针对内容设置问题的比例占绝对优势。我们把名著中的片断拿来做阅读材料,凡是认真读过相关文段的同学,在内容方面的把握就会更容易一点,做题的准确率就会更高一些。尝到甜头之后,老师再做些提醒,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会得到保持和增强。 3、把阅读名著的积累用于作文中 名著中的很多片断都是很精彩的,应该要学生摘抄并背诵。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把相关积累或者原句引用,或者稍作改动成为自己的句子,这样会使文章增色。批改作文的时候,老师在指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给以较高的评价。学生会因此感到,名著阅读对自己写作的促进作用。 4、利用考题中的名著题型促进名著阅读 考题中涉及名著阅读的题型很多,但是涉及到的内容无非是:作者作品知识、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精彩片断、个人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老师把这些情况告诉学生,并指导他们去阅读整理。因为会影响考试成绩,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学生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只有把名著阅读活动经常化,并和考试很好地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名著阅读活动的持续展开,才能更好促使学生坚持名著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反思

关于阅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自我”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 析的过程,下面是关于阅读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 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 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 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 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 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 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

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 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 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 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 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 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 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 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 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 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 渐渐地涌动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为了深入实践开展本校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织开 展了“群文阅读第一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上课、评课、议课交流活动,自己对“群文阅读”这个全新的概念有了几点 粗浅的体会: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

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实用文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 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 【重点能力指向】拟写小标题,概括内容。利用图片梳理文本内容。利用表格整理 阅读笔记,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5961877.html, 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作者:邓凤芝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阅读一些课外的文章,重要的是要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本文就结合当前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生的阅读量,明确做出了规定:要求初中生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一学期需要阅读几部经典名著,并且在附录中还推荐了一些经典名著的书目。根据笔者对所教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70%的初中生喜欢阅读经典书籍,但能够阅读完的却少之又少,只占5%左右,大部分学生只是浅尝辄止,只关心故事情节是否惊心动魄。根本谈不上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因此,名著阅读要想收到良好效果,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传授阅读名著方法就是关键。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阅读计划 师生共同参与,确定阅读书目教师在确定名著书目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 考虑到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把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一些书目,向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聽取学生的意见,然后指定阅读计划。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既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又结合教学的主要目标,还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质量。 由浅入深进行循序渐进的阅读有一些名著比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存在困难,同时 往往产生困惑,感受不到阅读的收获,于是便放弃了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提供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著作供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整的一本书,产生成就感。然后,教师再给他们推荐一些层次深的著作,让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上阅读经典,提升阅读能力。 确定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进度阅读名著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而由于学生学习 兴趣不足,或者学习兴趣转移导致他们半途而废,不能够完整地阅读。有一些学生由于对其中比较精彩的篇章情节感兴趣就喜欢跳跃式阅读,盲目追求阅读中情节的精彩性,使得阅读的效果大大的减弱。因此,教师就必须对阅读的时间和进度进行统一的安排。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专门的时间开设阅读课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着,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着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着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着;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着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着,更不会自己买名着。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着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着,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着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着名着导读课名存实无。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 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各种 文学文化名着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 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 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 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着,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 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

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 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英] 莎士比亚)。 “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俄] 赫尔岑)。 读书、读好书使人明理,使人高尚,而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学生正在攀着这个“阶梯”,沉浸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然而,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名著的了解仅限于教师,教材的简介,或是少儿版作品,极少数同学能经常性的阅读经典名著。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有效地阅读方法,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

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经典名著中吸取力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会发现试卷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而是出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题型,考查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也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为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让语文教育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又着眼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精神愉悦是语文教育改革 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角度讲,我们都必须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阅读名著的方法策略。 二、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国外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2、国内: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陈林

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名著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巴东县官渡口镇初级中学陈林《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的篇目之一。作品以其精彩的情节、传神而极具个性的人物描写而著称。 我在讲授本节课时以“导学案”为立足点,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我从这部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水浒传》的价值,并教会学生阅读赏析名著和规范答题的方法。 在导入方面,我设置了播放《好汉歌》视频,营造课堂气氛。但由于上课前突然停电,学生等待上课的时间较长,直到来电后播放《好汉歌》,学生的激情并没有被调动起来。好在在知识抢答环节,学生的抢答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才逐渐活跃了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学过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归纳出《水浒传》“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接着,通过文段小测,节选《鲁达拳打镇关西》和《武松醉打蒋门神》两个故事片段,比较鲁达和武松的性格特征,分析《水浒传》“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从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明确了《水浒传》“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的答题格式,让学生学会名著阅读艺术特色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最后再进行强化训练,根据林冲妻子被高衙内

调戏这件事,比较林冲和鲁智深的性格差异,分析《水浒传》“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巩固名著阅读艺术特色类试题的答题方法。 本节课学生预习比较充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这方面还不够,部分学生自己思考,不参与讨论。 (2)没有顾及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欠缺关注。 (3)我本人的引导能力也还有待提高。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 1.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小涵就用这种方法阅读《骆驼祥子》,当他读到下面这个片段时,在旁边作了如下批注。 (2)小涵在批注中提出了“拉车夫”作为书名有何好处的疑问,根据你对全书的阅读理解,帮他解答困惑。 【答案】(1)①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②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③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2)①标题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展开故事情节。③以此为题更能凸现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 【解析】【分析】(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第一次,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以拉散座的方式,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连人带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大兵抓去,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第二次,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拉车攒钱,想再买一辆车,这次采用了以在杨家和曹家拉包月的方式。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第三次,祥子还是想再买辆车,结果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拉散座。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 (2)祥子本身就是一个人力车夫,“拉车夫”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描写了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拉车夫”的书名概括了文章故事情节;“拉车夫”点明了祥子处于社会底层的身份,更能凸现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 故答案为:⑴①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②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③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名著导读是新课标增加的教学内容,此次新课改人教版教材必修教材中就安排了经过精挑细选的十部名著导读内容。学生阅读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人生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引导和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阅读这些名著,如何上好这些课,对所有承担新教改语文教学的高中教师而言,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现状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实施和引导。从名著导读教和学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读”,教师的“导”,以及学生的“感”三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名著导读的既定目标。 一、名著导读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课本多(高考必考内容有必修5本,选修5本等),学业任务重,学习时间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高中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静心阅读名著的人越来越少,学生大多围绕教科书或教辅资料转,想读名著也挤不出时间,这是客观原因。 2.学生缺乏读书的热情和阅读兴趣,经典读不懂,喜欢

娱乐化、浅层化的消遣性强的科幻、言情或武侠小说,加上电视电影的泛滥,很多学生宁愿面对荧屏也不愿意去读书。即使读也是一切为了考试。于是有些学生热衷于“缩水经典”,注重单一的故事情节,更有甚者以练代读,搞题海战术。 (二)老师方面 1.很多老师的教学目的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是导向学生进行名著阅读。近三年来,江西省高考的名著导读题型都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学生完全不看书也有25%的选对几率,看了书也不一定能做对题。由于这种考试题型还不完善,因此很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将名著情节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背熟了情节就可以得分,这样做无疑破坏了名著阅读题出题的初衷,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进行应试教育,与我们的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 2.因为教学任务重,课时少,为了赶进度,很多老师只在课堂上笼统说一句“请同学们阅读xx名著”,就没有了下文,对学生名著阅读不加指导,放任自流。学生究竟有没有读也不知道,不去落实。 3.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有些教师自己根本没读过名著,又怎么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呢?有的虽看过名著,却不钻研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采取阅读课一本图书一节课,或者就是假期里一本名著算作业,这样的做法既没有任

浅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要读好书,而且要读那些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名著。因为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同游。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读名著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修养良好的人。况且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名著阅读列为重头戏。从中考的内容和题型来看,名著阅读占有一定比重,基于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名著阅读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我们发现学生名著阅读面比较狭窄,大多数学生只喜欢看童话故事、作文选、漫画等,对名家名作的涉猎极少,有很多学生认为不知该看什么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更有学生对名著毫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名著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读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经典名著氛围中,感受名著的魅力,让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去读名著。

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书的供给问题。我要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自己出钱买,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则向学校图书室或有书的同学借,做到人手有一本。另外,我们备课小组的老师还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去看书,目的是营造氛围,为学生搭建起阅读名著的平台。看书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也不能乱看,而是有选择地看,甚至指定篇目去看。在看书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者制作读书卡片。不仅如此,作为语文科老师,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一定要做好引导和推荐工作。一般来说,要和课内阅读单元内容相结合,又或者是每一册语文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比如,讲到《阿长与山海经》就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讲到《荒岛余生》就让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智取生辰纲》以后推荐学生读《水浒传》。课内老师引导和课外学生阅读相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是相得益彰。既有时间上的保证,也有空间的保障。逐渐形成一?N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且能够培养他们自觉读名著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生受益,以后的工作也就容易得多了。 二、加强阅读指导,构建有效模式 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学识的限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因此,对学生阅读名著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让他们读完即可,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训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二、导入新课 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智慧的钥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 二、阅读调查 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三、了解阅读的目标 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四、阅读方法指导 (一)你是如何阅读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 检视阅读略读 分析阅读精读 综合阅读比较阅读 1、检视阅读(略读):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 略读测试卡的制作: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要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精读测试卡的制作: 我阅读的章节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 我的批注是: 精读测试卡示例 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海滨第六学校许广会 近年来,中考中名著阅读也占一定的分额,而从去年中考来看,中考中名著 阅读失分也比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时间少的情况,我觉得对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指导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名著阅读笔记的作用。 不但要学生经常写,老师还要经常查阅和评点,还要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的查阅和评点,应该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常规检查,最基本的作用是促使重视老师评价的学生认真起来,让学生觉得自己不白做,最起码会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表扬。老师还可以用个别点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用集体点评的形式给学生集体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还可能因为中学生正常的争胜心理而形成良性比较、力争更好的现象。 2、节选名著片断做阅读训练 考试中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要做好,关键是对题型的把握,所用文段是自由的。目前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针对内容设置问题的比例占绝对优势。我们把名著中的片断拿来做阅读材料,凡是认真读过相关文段的同学,在内容方面的把握就会更容易一点,做题的准确率就会更高一些。尝到甜头之后,老师再做些提醒,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会得到保持和增强。 3、把阅读名著的积累用于作文中 名著中的很多片断都是很精彩的,应该要学生摘抄并背诵。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把相关积累或者原句引用,或者稍作改动成为自己的句子,这样会使文章增色。批改作文的时候,老师在指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给以较高的评价。学生会因此感到,名著阅读对自己写作的促进作用。 4、利用考题中的名著题型促进名著阅读 考题中涉及名著阅读的题型很多,但是涉及到的内容无非是:作者作品知识、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精彩片断、个人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老师把这些情况告诉学生,并指导他们去阅读整理。因为会影响考试成绩,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学生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只有把名著阅读活动经常化,并和考试很好地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名著阅读活动的持续展开,才能更好促使学生坚持名著阅读。

(完整)初中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初中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宁强县曾家河小学语文教研组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亲近经典名著,走进经典名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基本素质和文学修养。 【理论支撑】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 【现状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除了文科生对经典名著还有些熟悉,因为高考语文加试内容考名篇名著阅读,不少理科生生对经典名著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经典名著阅读步履维艰,现状不容乐观。 探讨形成经典名著盲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名著本身方面。有的名著的年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有些作品语言文字比较艰深或者篇幅比较长,令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浅尝辄止。 2.学生方面。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数理化等学科的围剿,连正常的语文教学也只能偏安一隅,更何况涉猎经典名著呢? 3.教师方面。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播经典名著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课业负担太重或其他原因,平时可能很难接触或根本就不接触经典名著,语文课仍然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去教”,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引导,这又怎么能使学生走进经典名著呢? 4.家长方面。很多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看到孩子看课外书籍,不问青红皂白就强行阻止。 5.社会环境方面。花里胡哨的网络文学、庸俗低级的地摊文学、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影响并左右着我们的学生。一部《武林外传》,居然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不能不说是悲哀。更有甚者,有些影视剧作不仅不尊重经典名著,而且还在恶搞经典名著,致使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经典名著原来就是这样,根本不需要阅读。【活动内容】 一、阅读活动的开展条件: 1.教师先行研读。语文教师身体力行,自己先读,才能与学生游刃有余地展开交流,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读经典名著。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二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三要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有科学的指导。一是书目的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为依据,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删;二是时间上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阅读时间;三是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先应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说明、作者介绍、序言等等正文以外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