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七下古诗赏析

(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二)《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4.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

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写景和特点各1分,意对即可。)

5.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2分)

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一)《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

答:“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开”形容尽管环境是如此恶劣,对梅花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但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2.比较此词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不同之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7.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9.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11.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苍凉沉郁的思想。1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情感。

(十四)《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根据此诗写出四种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自然景物归雁、大漠、长河、落日。

2.诗句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都用得逼真传神,试言其妙处。

答:“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一个“直”字写出了大漠辽阔无边,狼烟笔直地冲向天空的壮观景色;“圆”字表现出日与长河相映成趣,给人以温润之美。)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答: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

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6.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春天。

9.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8.全诗叙述了诗人出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十五)《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思接千载,心生遐想,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

B.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满目盛景引起难禁的乡愁,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C.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D.这首诗意境开阔,沟通古今,情景交融,十分感人,然而艺术夸张使人想当然地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竟至于以假乱真,显然过分。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李白登上黄鹤楼,曾自愧不如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请你说说《黄鹤楼》这首诗好在哪里。

答:①抒发了对千年名楼黄鹤一去不返的怅惘之情,激起人们的共鸣。②前四句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后四句展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优美感人。③诗篇交替出现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弘;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4名言名句 古诗词 积累

名言名句古诗词积累 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鲁迅 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有关长江的古诗句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东西南北喜怒哀乐梅兰竹菊风雨雷电 ABB式且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扑扑、、

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 描写冬天景象的成语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天寒地冻银装素裹雪上加霜千里冰封 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 破釜沉舟血流成河草木皆兵四面楚歌一马当先一鼓作气 战鼓雷鸣千军万马枪林弹雨腥风血雨硝烟弥漫横尸遍野 带有动物的成语 狼狈而逃虎背熊腰九牛二虎狼子野心闻鸟起舞千军万马 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十万火急火烧眉毛迫在眉睫四面楚歌一触即发 岌岌可危命悬一线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大喜过望平心静气暴跳如雷惊魂未定悲喜交加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刻骨铭心乐不思蜀,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驰神往 心旷神怡心乱如麻 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 安身之地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不惑之年 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学生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意】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主题】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练习】 1.鉴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 答:这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诗人在幽深宁静的竹林里独自弹琴啸歌,以琴声歌声衬托出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作者在对自然的叙写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倾洒银辉的明月当成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4.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展现的画面。 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发出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就在今夜的乐曲中,听到了令人哀伤的《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 1.理解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了故乡《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杨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意】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首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念远方的亲人,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两个衣袖全都湿了。途中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想要写信却没有纸笔,劳烦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主题】本篇即作于此次赴边疆的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练习】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首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念远方的亲人,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两个衣袖全都湿了。 2.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 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古诗词汇总

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 徐再思元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江南 汉乐府汉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一年级下册 锄禾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年级上册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年级下册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年级上册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年级下册 和张仆射塞下曲 卢纶唐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年级上册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年级下册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 程颢宋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事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 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是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1、苏东坡平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始终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深幽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吗,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进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谈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影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之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想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2021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

2021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 人生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二、按要求写句子。 1.一群偌大的蝶娥闯进孩子们狭小的房间。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眼间飞快地过去。(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生命是一朵花,就要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仿写句子)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向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改变语序,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左右的星球。(修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与阅读

(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 云彩居然从窗户里飞了出来。】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 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特色〕本诗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唐】王维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畅销、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山峰环绕,竹林茂盛,是一幅静景。 一个“窥”字把静景写活了。 鸟在人家屋檐上飞, 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出来。 写诗人 “独坐”“弹琴”“长啸” ,见其安闲自得。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赏析

1 / 12 第一首: 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作者:xx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xxx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xx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2 / 12 3.xx: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翻译+赏析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月影又说明了秋高气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轮”(一半的月亮),让人联想不断(是什么原因只有一办呢)。作者运用“入”和“流”这种连动式谓语结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动。应了那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动才有如此景象,这句不仅写了美景还为下句做了铺垫。意境空灵入妙首尾相应。本来,绝句因为短不善表现时空变化,经过作者之手却能随意超越时空,驰骋自由的空间跨度不得不让人佩服。整首诗二十八字却有5处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绝句中极为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逢入京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练习 一、按要求写句子。 1.院子里的各个角落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仿写神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说的对。我们改正。(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目的是为了避免组织被破坏。(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明不爱学习,整天玩游戏。请写一句名言或诗句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给你买了一本新书”。(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常常用嘴衔西山的木头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它作为骄做自大的资本。(用关联词把两句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关健在于中国人民团结拼搏和锐意进取。(此为病句,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逢入京使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部编版七下课内课外古诗赏析(全)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一、【译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

苏教版小语教材65首古诗词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北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 4.《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悯农》(又名《锄禾》其一)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悯农》(其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9.《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 10.《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长歌行》(节选)汉乐府民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 1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品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语注释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wèi 吕蒙曰:“卿qīng 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cí 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gū岂qǐ欲yù卿qīng 治经为博士邪y é!但当涉shè猎liè ,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ruò孤gū?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yì 。” 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sù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 ēng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

(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jī杼zhù声,唯wéi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 无所忆。昨夜 见军帖ti ě,可kè汗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ju àn 卷ju àn 有爷名。阿爷无 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 马,从此替tì 爷征。 东市买骏jùn 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 头tóu ,北市买长鞭。旦dàn 辞cí爷娘去,暮mù宿s ù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 ān 溅ji 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y ān 山胡骑j ì 鸣啾啾。 万里赴fù戎róng 机jī,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chuán 金jīn 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 十二转zhuǎn ,赏shǎng 赐cì 百千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解释及赏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古诗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解释: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赏析: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接下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麽别人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